时间:2023-07-19 17:21: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Key words: green intelligent architecture;architecture speciality;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91-03
1 研究背景
1.1 绿色建筑:2006年由建设部与质检总局联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概念,并将我国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2012年5月6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我国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绿色建筑要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并实现保护环境目的。
1.2 智能建筑:20世纪80年代,人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的主要资源,数字化技术快速成熟,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率,智能建筑应运而生。目前“数字化城市”已在很多城市进行了实践,有人甚至提出了、“数字化地球”。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化建筑在1981年产生于美国,我国第一座智能建筑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据预测,本世纪将有一半以上的智能化建筑在中国建成。
1.3 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概念都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也是人类智慧、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产物,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人类更高理想的必然趋势。承载着高新技术的智能建筑给人类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环境的关键是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建设与设计,既要合理利用现状资源,又不破环自然环境,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才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把融合了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建筑称为“绿色智能建筑”。
2 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2.1 区位要求:绿色智能化建筑要求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安全设施齐全,同时满足建筑良好的物理环境。
2.2 规模要求:绿色智能化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各个行业要求不同,但应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一般是2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才会更好的体现经济、适用原则,更能够发挥社会效益。
2.3 投资要求:比正常的建筑投资增加10%-15%,但可以通过低能耗建筑运行费用的降低进行弥补,合理周期应该在5年左右。
3 绿色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3.1 建筑方案 ①宜采用框架、框剪、钢结构形式,以开敞空间为主,大开间利于各功能区的灵活布局,远程会议室要有吸音设施。②有良好的视觉环境,形体简洁美观,立面色彩宜人,内部空间舒适,尺度合理。③为综合布线及功能用房留有足够的空间,如配线间、设备间、强弱电竖井和管道敷设空间等。④有一定的层高,保证屋内净高不小于2.6米,走廊净高不小于2.3米。⑤采用屋顶绿化,合理安排太阳能位置。
3.2 建筑护结构
3.2.1 护结构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果节能目标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应在设计时计算节能效率,应控制体型系数及窗墙面积比达到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不宜在北向、西向设置大面积玻璃窗。
3.2.2 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应选用外墙外保温或夹心复合保温体系,可在外墙表面使用热反射性涂料。②非采暖房间与采暖房间之间的隔墙应设置保温层。
3.2.3 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宜选用以下做法:①公建平屋面宜选用倒置式屋面做法,宜选用浅色屋顶体系或热反射型涂料。②住宅屋面宜考虑通风降温措施,坡屋面宜设置阁楼层,平屋面宜设置架空层。③宜采用屋顶绿化及其他屋面遮阳措施。
3.2.4 地下室为车库等不采暖房间时应在地下室顶板设置保温层,首层架空的建筑及其他悬挑部位房间的底板应考虑设置保温层。
3.2.5 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措施提高外窗、幕墙的热工性能:①外窗的气密性应达到《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监测方式》GB/7106规定的4级要求,幕墙的气密性应达到GB/T7106中规定的气密性标准的3级要求。②外窗的开启方式及施工做法应保证建筑的气密性。③玻璃幕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设置呼吸式玻璃幕墙,宜采用真空玻璃、中空玻璃添以惰性气体等技术。④可采用在玻璃窗外侧刷透明隔热涂料或粘贴透明反射膜等措施。
3.2.6 应采用阻断热桥、避免结露的措施。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应保证保温层闭合,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采用保温材料处理,铝合金窗和幕墙应选用断桥隔热型材。
3.3 建筑室内环境
3.3.1 建筑遮阳 ①在进行遮阳设计时,宜发挥利用玻璃材料的遮阳性能,建筑的西向和南向的外窗及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应采用外遮阳措施,优先采用可调节式外遮阳。②设置遮阳措施的同时应满足有日照要求的房间的日照标准。③结合景观设计,在建筑的西向与南向种植高大乔木以及各种墙面绿化宜采用绿化措施,利用植物进行遮阳。
3.3.2 日照与采光 ①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时,应使用日照软件模拟进行日照判断。住宅建筑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以及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中日照标准的要求。②建筑设计时,应依照《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的要求,进行窗地面积比计算。窗地面积比较小时,应进行该房间的采光系数计算。③宜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如采用中庭、天井、屋顶天窗等加强室内自然采光,在外窗设置反光板、散光板,将室外光线反射到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导光管等技术,将阳光从屋顶引入室内。④宜采用多种措施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如将地下室设计成半地下室直接开窗采光通风,在地下室设计下沉式庭院,或使用窗井、采光天窗来自然采光通风,地下室设置导光管(井)自然采光(通风)。
3.3.3 通风换气 ①建筑群体布局时,宜使各建筑的主要立面应向夏季主导风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②建筑物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不高于28℃时,宜先采用自然通风降温措施改善室内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要求,在夏季高温时,应避免热风大量侵入室内。③窗户开启面积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及相关类型建筑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④开窗位置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高层建筑应考虑风速过高对窗户开启方式的影响。
3.3.4 隔声与降噪 ①总平面设计时,可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建筑如果离城市主干道较近,应加强墙体、窗户的隔声性能,可使用阳台板、广告牌阻隔交通噪声。②建筑平面布局时应避免高噪声敏感的房间相邻,条件允许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③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通风)和机房采用有效的减振、隔震、消声措施,选用低噪声灯具。④民用建筑主要用房的室内背景噪声应符合GBJ118-88中室内允许的噪声级要求,未在GBJ118-88规范中明确的建筑类型,应按照该建筑类型的相关规范执行。⑤墙体隔声性能应符合GBJ118-88的规范要求,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应符合GBJ118-88中的要求,可采取浮筑楼板、弹性吊顶、阻尼板等措施,加强撞击声隔声性能。⑥住宅(包括宿舍)、学校、医院、旅馆的门厅和走廊的墙面和顶棚宜采用有吸声材料,大型建筑(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的室内设计时,应采用吸声顶棚降低人为噪声,在容积大于400m3且流动人员人均占地面积小于20m2的室内空间,吸声顶棚面积应不小于顶棚总面积的75%。
3.3.5 室内空气质量 ①所有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报告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②人员密集和人员密度变化较大区域宜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能够检测进、排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宜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关联,实现自动通风调节,并对室内主要功能区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污染物浓度超标应实时报警。③复印间、试验室等污染房间应设置单独的排风装置。④公共建筑应设置带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单独的吸烟室。⑤在室内装修设计时,宜进行综合污染物含量计算,避免过度装修,应少用人造板材、胶粘剂、壁纸、化纤地毯等,禁止使用无合格报告的人造板材、劣等胶水等不合格产品,不应使用添加甲醛树脂的木质和家用纤维产品。
3.4 无障碍设计 ①建筑设计时,各部位的设计均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为行动能力低下的居民提供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可能。②新建的住宅建筑宜全部按照无障碍的模式设计建造。以较低代价和较多方便应对随机事件的发生。③在人员密集的体育建筑、观演建筑等公共场所,应重视陪伴席位数(车位)与无障碍席位(车位)数比例。④无障碍设施及通道附近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牌。⑤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应一次建设到位,不得二次设计、二次施工。
3.5 建筑节材 ①作为装饰的飘板、格栅、构架等建筑构件应结合遮阳、导风等功能进行设计,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行设置,不宜设置大量纯装饰性构件。②在选择建筑材料时,立足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考虑,终期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最低依赖。结构、墙体、门窗等建筑材料宜使用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商业建筑考虑到室内分隔的灵活性,宜使用轻质可重复利用的灵活隔断。③根据当地的实际产能和产业发展空间,因地制宜,选用利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并保证其符合使用性能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如:海泥砖、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墙体材料,麦秸秆等制作的装饰材料,废纸等为原料制成的保温材料,废弃塑料制作的设备管材。④部品化生产始终应是生态城市的重要产业和建设方式。增加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减少现场作业,并应:更多地采用工业化装配体系,更多地采用干式施工方法,砌筑、抹面砂浆应选用商品预拌砂浆,建筑用的现浇混凝土应选用预拌商品混凝土。⑤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建筑材料应优先使用300km以内的地方材料。无论建筑的主体结构还是分部构建均优先选用地方材料,核算300km、500km以内建筑材料占建筑总用量的重量比,建筑采用木结构或大规模(计重占30%)使用木材进行装修时,应提供有效的采伐相关证明或法定的代偿措施。⑥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赖国庭,吴成东.《智能建筑的未来》,中国工控网,2011-11-24.
1、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一些困惑
近几年绿色建筑数量的迅速增加与绿色建筑效果及体验之间的差异,也导致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
(1)设计标识项目多、运行标识项目少,导致重“措施”、轻“结果”。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总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认证的项目为4071项,总建筑面积达到4.7亿m2,其中,设计标识项目占比近95%,运行标识项目仅占约5%。这样,许多项目(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只重视是否具有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关的技术措施,而忽视其实际使用效果。忽视运行阶段相关工作的结果是一些得到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绿色建筑的等级似乎与能耗等运行消耗、室内外环境满意度等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这类问题在国际国内都并非个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现在的所谓“措施导向”,即各相关方更多地关注项目是否具有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关的技术措施,而忽视这些技术措施是否适用与有效。而且,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的反馈,绿色建筑采用的相关技术措施无法得到充分验证,也使得部分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出现了照搬、照抄现象,认为增加了一些技术措施就是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由“零售”转向“批发”,如果后续管理不配套,可能形成重“说明”、轻“设计”,甚至技术措施都可能缺失的不利情况。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开工和建成的项目面积数以亿计,2013年之前我国绿色建筑主要靠标识评价进行认定和推动,绿色建筑的数量不多;2014年之后为了加速推动绿色建筑普及,逐步出现了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设计阶段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进行核查,替代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审的趋势,以解决绿色建筑数量激增的问题。可是实际中出现了有些项目仅仅在设计说明中陈述了一些绿色建筑的“设想”、设计中并没有完全落实相应技术措施的现象。这些项目中的绿色建筑“设想”显然难以实现,尤其是在大多数绿色建筑项目止步于设计阶段的现实情况下,可能形成比“措施”导向更加流于形式的“图纸”导向(甚至可以说是“文字”导向)。
(3)现有设计模式和人员能力面临挑战,导致部分设计人员比较迷茫。绿色建筑涉及的专业多、考评指标的综合性强,部分指标受项目运行情况影响较大。现有设计工作模式(专业划分和配合方式等)和人员能力(工作内容增加、能力要求提高)均面临较大挑战,有时设计周期也难以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这些都导致了部分设计人员面对绿色建筑设计项目时有些迷茫、难以下手,以至于简单敷衍。
2、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种思潮
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在一部分设计人中逐步滋生了“应付”或者“否定”的思潮。(1)简单对标,绿色建筑标识(或通过施工图审查)代表一切。我国绿色建筑已成“燎原之势”,随着数量与规模的迅速扩大,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忽视客观条件机械地照抄照搬标准条文、简单地堆砌技术措施,在设计中应付审查与评价,简单“对标”成为一条“捷径”(尤其是针对设计标识)。(2)否定绿色建筑(标识)。虽然绿色建筑发展使得我国在思想观念更新、公众认知普及、从业者自我提升、以及对于标准及其体系的再认识等诸多方面都有巨大进步,但是,由于一些绿色建筑项目没有能够给人们带来明显的实际感受,也使得一部分人对绿色建筑产生了怀疑,认为绿色建筑有些虚无缥缈,甚至认为绿色建筑是“假、大、空”。
3、进一步认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在是我国目前面临着因经济发展引起的需求增长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绿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抓手。现行标准体系下,绿色建筑更多地着力于理念和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其实施途径、方法、措施等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尤其是在设计阶段需要将这样的理念、以及体现建筑实际运行结果的指标逆向分解成为设计要求,才能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真正落实。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客观分析和认识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1)客观认识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是民用建筑领域第一次尝试涵盖设计、建造、运管等各个阶段工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原有建设管理模式、责任主体、工作界面、考评方式等均需要有所改变和创新。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受到行业管理范围、专业工作界面、工程实践经验、技术体系支撑等因素的局限,使得绿色建筑评价难以从方法到指标等都考虑得很完善,其相关要求的可操作性也受有一定局限。所以,需要客观看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对于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启蒙和推动作用,不必求全责备;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也并不是完美无缺。
(2)客观认识绿色建筑设计的作用。一般来说,设计需要解决的是在预计的需求及设定的条件下、建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保障、以及如何提供等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硬件”方面(例如:体形体量、系统设置、材料选择等);而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障等往往需要通过设备、系统等的运行来实现,这更需要依赖运管团队的努力、甚至会受到用户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建筑的实际运行与使用效果是设计、建造、运管、以及用户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按照传统的设计界面,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是存在较大局限的。而好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设计工作适当向后续环节延伸。
(3)客观认识用户的需求与反馈。绿色建筑需要能够满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求。但是,绿色建筑不是高舒适度的代名词。对于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反馈、尤其是涉及必须以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才能维持的、非必须的需求,可能需要区别对待、适当引导。绿色建筑必须考虑现在及未来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在极少特殊项目中存在的恒温、恒湿、恒氧等需求,因其消耗过大、同时也未必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等而未必值得推广。
(4)客观认识技术的作用。技术不是万能的。在建设中,由于观念、决策、运维、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去解决,往往代价很大、甚至难以承受。例如,一个由于建筑布局不当而形成的巨大内区,单纯依靠空调、或者设置太阳囱(拔风道)等技术措施解决非夏季降温问题,不如通过适当的建筑设计尽可能减少内区面积有利得多;又如:如果忽视了有效遮阳措施,在夏季室内的太阳直射区域仅仅依靠空调保证室温和人体舒适度,其难度和代价是很大的。
(5)客观认识模拟分析的作用。风、光、声、热等各种模拟分析,是辅助设计的有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在项目建成与运行之前分析预测各种技术措施的使用效果,起到优化设计和辅助运行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计算方法、模型建立、边界条件整定、尤其是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还有较大的局限,不能过于盲从。
(6)客观认识数据的作用。运行与检测数据是评估建筑运行效果和各项技术措施实际作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一些项目中忽视了其数据真实性、一致性、数据量大小等影响数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线)传感器的校验、安装,以及数据分项计量、采集等问题往往导致运行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使得分析与评估结果失真。
4、绿色建筑设计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有主观方面的,但是,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其客观原因,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寻找解决途径。
(1)时间短、经验少。我国目前颁布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结果评价,在设计阶段必须将针对运行结果的评价要求逆向分解整理成为各个专业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要求所涉及的专业更广泛、较之以往的要求也更高。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刚刚十年,在许多方面(专业划分、技术体系、工作方法等)认识尚不充分、缺乏经验。
(2)相关主体参与的程度不同。绿色建筑要求考核建筑全生命期的表现,需要业主、建造、运管等责任主体在设计阶段就积极参与,以解决项目定位与设计需求、施工工艺与材料选择、运管方式与考核办法等影响设计工作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是其他责任主体在设计阶段的参与度很低、项目功能与定位等设计要求过于笼统。而受设计周期、工作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设计人员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积极性也不高。
(3)专业发展不同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中,工程师参与的多、建筑师参与的少;建筑技术考虑的多、建筑设计引领的少。如果作为民用建筑设计主导的建筑师游离之外,必然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
(4)分析预测能力不强。适合建筑工程应用要求的理论分析与运行效果模拟工具、手段、经验和能力等尚需增强,还难以完全满足绿色建筑设计对运行效果预测分析的要求。
(5)技术、设备、材料等还不能完全支撑。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适用技术、设备、材料等还存在品种不多、适用面窄、维护复杂、成本较高,以及生产端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
(6)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模式尚待优化。绿色建筑设计不仅指标要求更高、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密切,而且要兼顾建造、运行等各个阶段的需求。因此,传统的设计流程、分工与配合等管理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5、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不断创新
为了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需求,更加有效地发挥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对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再认识,由措施导向逐步向效果导向转变。以往设计阶段主要考虑建筑的“规模”和“硬件”问题,关注的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运行阶段的最大需求,是否能够以设计状态的“不变”应对实际运行阶段的使用功能、气候因素、人员行为等的“万般变化”。即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设计能否“包的住”的问题。绿色建筑既然要求运行使用中建筑能够有良好表现,绿色建筑设计就必然需要更加关注项目的服务对象、功能定位、气候特点、运管模式等设计影响因素,设计阶段就必须由只关注技术措施的有无、向更加注重其使用效果的好坏转变。即设计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建筑是能否“用的好”。
(2)对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再认识,全面掌握、理解到位。以往设计、施工、运行、检测等各有自己的标准,互不关联。绿色建筑的要求是一个体系、需要许多相关标准的支撑,涵盖了各个方面。绿色建筑的要求涉及面广、涉及的相关标准也很多,绿色建筑标准中相对于以往的设计标准,有些指标确实提高了(例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等),有些指标只是将现有标准要求加以明确、而并未提高(例如:构件隔声和楼板撞击声等必须到达《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要求)。此外,涉及安全、健康、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标应当严格执行;对于仅仅影响舒适度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一定弹性,需要在保证建筑正常运行(用户正常需求)与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3)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界面的再认识,打破专业界限、提高专业能力。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设计人员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更加了解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特点与要求。所以,要做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打破专业界限、强化专业能力,需要跨界思考和专业融合,工作界面也可能需要重新确定。例如:要利用好天然采光,就要综合考虑外窗设置、晴天时的眩光、太阳辐射得热、以及与人工照明的配合等问题;而地源热泵也不仅仅是暖通专业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径流等地质条件。
(4)对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模式的再认识,延伸服务、主动配合。为了达到绿色建筑要求和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预期效果,设计流程、专业配合、成果确认等各个环节均需要适应绿色建筑的要求,而设计与咨询、建造及运行等各个责任主体的配合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开展必要的延伸服务。
(5)对精细化设计的再认识,不仅是“接单干活”、还有细究“订单”。绿色建筑设计所要求的精细化设计,不仅要求各个专业自身设计工作的精细化,也要求专业配合与相关影响分析、尤其是需求分析的精细化。不能是简单地坐等甲方等相关方提要求,设计环节将“设计”变成了“画图”。可能需要协助甲方等相关方共同研究确定设计要求、为项目建设当好“参谋”,力求缩小设计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
(6)对效果预测的再认识,积极尝试、积累经验。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往往需要借助模拟分析等手段对项目的风、光、声、热等方面的运行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甚至需要将部分运行指标逆向分解、梳理成为设计要求。例如,如果某建筑的年能耗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指标之内,那么就需要在设计阶段通过能耗模拟等手段模拟计算运行状态下该建筑的年运行能耗,验证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以便设计中进行选择落实。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如今,科技水平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设计出更适宜人们居住的建筑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新技术与新思维的涌入,使当前的建筑设计更趋多样化,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更需要符合人们的生活理念。同时,人们对宜居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最佳的设计建造,才是建筑设计的源泉。绿色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下文就其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一、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的以实现建筑物自身能源效益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人与环境的整体和谐的对建筑物自身的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概念、实现建筑物自身的节能环保、建筑物的根本功能要求、实现建筑物与人的整体和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主要是建筑物整体布局与规划、建筑物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对单元建筑结构自身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满足建筑物的根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实现人与建筑物的自然和谐,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步骤。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上文所说就是建筑物整体规划、各个单元建筑物的设计与优化、对单元建筑内部结构的优化。下面就分别予以予以详述。
1.对建筑物整体布局与规划。建筑物整体的布局,一方面要考虑现场工地的具体的地理环境,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考虑建筑物自身的功能需求。我们在布局时对于现场环境的把握要十分清楚。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河流、风向、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如附近基本设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基本功能等)。对于自热环境的考虑,具体表现在布局有河流的地方,要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布局在河流上游。对于风向的考虑则是尽量避免布局在西北或东南方向。我们的建筑物朝向应统一为向南。因为这样一方面能更有利于采光,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建筑物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环境的具体考率,主要是建筑物布局时要主要周边是否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超市、天然气、饮水供应公司等基础设施,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情况后,我们才能实现建筑物自身功能的多样化,从而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两方面因素。对于两方而因素的考虑缺一不可。
2.对建筑物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它可以分为若干个单元。对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是绿色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筑物各个单元主要指的是建筑物内部结构的优化,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布局优化,从而实现建筑物功能多样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对环境污染最小化。建筑物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要遵从整体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建筑物单元的优化与设计时一方面要从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这个大局来进行设计,要在满足各个单元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整体的合理化。
3.各个单元内部结构的优化。对于各个单元内部结构的优化主要指的是内部设施的布局与功能的发挥。对内部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设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要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使得能源效益最大化。最后就是要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人与环境相和谐。
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使得建筑物自身功能更加多样化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污染能耗最少。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与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在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进行考虑。要把满足建筑物根本功能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下最终动土完工的,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实际表现,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绿色节能建筑主要是指按照气候变化原理和节能环保的基本要义,来对建筑物进行整体布局、建筑朝
向、阳光采集、风向等进行充分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高效益建筑物。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实现建筑物每天能有2小时的日照、平面布局要利于通风。
绿色节能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节能,而它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室内热环境的调整;空气质量的调节;声光环境的优化。
(一)室内热环境的调整。室内热环境的调整一方面是要提高居民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是要实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室内环境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控制室内表面温度,空气流动速度等指标来实现。这对于技术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对于玻璃产品的要求。高性能玻璃产品的运用可以充分吸收光能。
(二)对于新鲜空气的高要求。新鲜空气本事居民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居民对于新鲜空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节能建筑就是要在保证充足的新鲜空气。
(三)噪声的隔绝。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又为我们带来了麻烦。在城市集中区尤其是闹市区,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节能建筑的基本内涵是要降低环境污染,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
(四)照明光环境的优化与设计
照明是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绿色节能建筑物对于照明的要求更高,一是要实现居民照明更加舒适,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技术提高,来降低能耗。照明是居民的基本需求,如何在照明上节能,是绿色节能建筑物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实现节能的重点。照明节能是建筑物节能的关键,是绿色节能建筑物的重点。一个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照明节能。
绿色节能建筑基本上包含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绿色节能建筑物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建筑物在实现节能的时候,上述四个方面,应该成为研究重点,因为这是我国能耗最高的四个方面,也是我们可以大大改善的四个方面。
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之间联系紧密。可以说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产物,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实际表现。同时绿色节能建筑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
建筑物本身功能的多样化和节能环保是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建筑物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后,人们要求过的更加舒适,更加完善。照明、空调、通风等基础设施是提高人们舒适度的主要途径。通过照明的改善可以给人们提供不一样的感觉,空调多样化功能的实现,可以保证室内温度。通风设施的改善则可以进一步让人民呼吸到新鲜空气。这四个方面是提高人们舒适度的重点,我们说人们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是节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做好这四个方面是必然要求。
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照明、空调、通风等四个方面的优化与改善,同时也是高耗能最严重的四个方面。节能环保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在对建筑物的这四个方面进行改善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对他们进行节能。
功能服务、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三者并不是孤立的事物,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应包含这三个方面,同时这也是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功能多样化、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这三个方面是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所共同要求的。这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把它们连接起来的纽带。这三个方面是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真正本质和真正内涵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事物。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步骤和必要节,是实现建筑物节能环保的关键;绿色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体现,它表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总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设计也为解决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不仅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节约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建筑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为了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建筑的绿色设计,建设出更好的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取得发展的同时,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栋栋的建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我国能源危机,同时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另外,许多开发商都不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在建设过程中恶化生态,如对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源被污染等,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同时,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赶工期,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许多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不够充分,浪费严重,有许多材料可以再利用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者,建筑工程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订购建筑资源,常出现订购过多,从而也加大了资源的浪费现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就会增加建筑成本,从而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已经迫在眉睫了[1]。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作为一个能耗大行业,发展绿色建筑既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建筑绿色设计遵循的原则
2.1环保性
在建筑工程中,污染问题是当前建筑一大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而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提倡环保,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建筑的污染问题,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就必须坚持环保性原则,要考虑到环境的协调性,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将生态问题、环保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减少建筑的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
2.2经济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性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建筑绿色设计工作中,就必须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建筑绿色设计应提出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进而满足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
2.3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在满足建筑工程需要的同时,对建筑设计提出合理性的要求,使其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合理进行分配。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要体现在设计方法,同时还要体现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上,以合理的布局在有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大的使用价值。
3建筑绿色设计方法
建筑绿色设计既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好建筑绿色设计不仅有助于建筑企业节约建筑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建筑设计工艺的改造
当前建筑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其设计比较常规化。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建筑绿色设计工作中,就必须优化建筑设计工艺,要始终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指导,设计部门要对建筑物的建造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确保建筑后期施工符合绿色建筑物的要求,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3]。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始工艺不断的进行调整,以满足节能降耗的建筑设计要求。
3.2建筑设计材料的改进
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选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常规化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浪费较大。随着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在我国建筑绿色设计中,应当选用一些绿色材料,节省成本。另外,要针对实际工程,科学、合理的计算出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全面比较,做到整体上性而优则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4,5]。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上要求合理利用,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使用环保型的材料可以减轻房屋建筑过程中对环境危害的程度。房屋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是要对建筑材料不断的改进,使用新的环保材料,达到环保的目的。
3.3节能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能耗也在不断扩大,加剧了我国能源危机。为此,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应当做好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多,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一类,太阳能拥有无污染、节能的功效,能够为了节能设计的实现添砖加瓦[6,7]。另外,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3.4建筑后期设计
在我国当前建筑工程中,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以及设备的选择对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使用性能,确保建筑使用寿命,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因素,遵循设计原则,选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座易于改造的建筑才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使用效益[8,9]。只有将先进的技术与装备都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正在一步一步地缩小。为此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间,包括地下空间[10,11]。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中,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另外,要朝着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道路前进,并且对于周边的配套设施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建筑用地。
3.6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
就我国当前建筑而言,水资源浪费大,水污染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违背了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不符合我国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建筑绿色设计中就必须重视水资源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在建筑工程中,可建立蓄水池,通过收集系统将雨水加以处理,既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同时还可以用于景观水的补充中去[12,13]。在规划生态景观水景时,也要懂得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将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作为目标。另外,也可以将生活当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加以回收利用,节省水资源。
4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生活,使得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建筑规模扩大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建筑能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节约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好建筑的绿色设计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我国建筑行业只有做好绿色设计,在绿色设计中秉着环保、经济、合理、使用的原则,以节能减排为目的,才能建造美观、舒适、适用的建筑,从而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凯英,田慧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J].施工技术,2014(4):60-62,74.
[2]吴彦.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4(18):20.
[3]孙彧,李运江.绿色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方法探究———以三峡库区某生态系统试验站设计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81-83.
[4]彭绍,刘慧彬.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4(21):12.
[5]王钊.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探究[J].山西建筑,2014,40(36):182-184.
[6]丁玎,张丁鑫,王崇杰.绿色病房采光设计方法探究———以济南为例[J].华中建筑,2015(2):45-49.
[7]林宇光.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探究[J].门窗,2013(3):235.
[8]黄永甫,杨艳华.探究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9):326.
[9]田慧峰,阮建清,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4):75-79.
[10]汤海舟,贺祖爱.海岛绿色建筑设计问题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3):126-127.
[11]陈静嫒.探究绿色建筑设计的管理[J].广东科技,2012(11):4,13.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建筑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引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环保、节能以及亲近自然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又一热点方向。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文关怀始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绿色建筑中“绿色”的含义主要是指建筑的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并且在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概念。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建设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只有在绿色建筑中充分提相处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确保绿色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二、人文关怀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1.合理设计空间的布局
巧妙的利用不同的建筑结构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不仅可以起到增加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让简单的建筑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同时也更加节省空间,提高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如果单纯的重视空间的划分,又会令不同的功能区显得过于狭小,此时,通过灵活的利用镜面、落地窗、玻璃幕墙等通透性较强的设计来加强室内空间的视觉延展性,可以让有限的空间看起来更为宽广,达到舒缓使用者心情的目的。另外,为了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绿色建筑自身的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应当尽量采用木材、竹子等地毯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绿色建筑更加低碳环保,并拉近使用者与自然地距离,起到缓解使用者精神压力的效果。
2.充分的利用环境能源
将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作为向绿色建筑运行中部分能源的来源,不仅能够降低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控制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建筑内的采光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玻璃幕墙与落地窗等设计,扩大建筑的透光面积,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线满足绿色建筑内部的照明需要,缩短绿色建筑的照明时间,降低绿色建筑的照明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能耗。同时,巧妙的利用空气流通的规律,设计出能够使空气进行自然交换的结构,还能够适当的减少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利用环境能源调节绿色建筑内部的光照、空气与温度,在实现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的效果,充分的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3.重视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个别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环境中存在的部分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绿化设计还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作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合理的进行绿化设计,例如,竹子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国的文化中,竹还具有高洁的含义,将竹子用于绿色建筑内外环境的绿化当中,可以在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绿色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底蕴,充分的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如何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想要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改变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重视建筑物生态功能的同时,考虑到建筑的设计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使绿色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次,要巧妙的利用多种建筑结构与建筑手法,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将不同的设计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细节的设计与规划,力求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人文关的设计理念,达到人文关怀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
最后,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不断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
巧妙地利用多种手法来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见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启,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J]. 建设科技. 2011(07)
中图分类号:TU2 文章编码: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商业建筑在不断地增多,商业建筑一般投资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经营成功的回报也大,不同商业形态决定不同商业建筑的形式,而商业形态又取决与市场的定位,而定位的准确性,建筑师才能对商业建筑各种功能,设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的组织。作为商业性建筑,其公共空间是重要的公众活动场所,功能性和作用已经大众广泛的接受,这就需要商业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满足大众的需求。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并且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人们对于绿色商业建筑的需求性也在不断的增强。
一、目前我国绿色商业建筑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绿色商业建筑在经济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带动下获得了长远的发展,绿色商业建筑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绿色商业建筑的发展水平较低。绿色商业建筑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且受到技术水平和思维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发展水平不高,且和国际上的绿色商业建筑相比,节能环保情况不太乐观,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些背道而驰。
其次对于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不清楚,阻碍了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和发展。很多人认为绿色商业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过程中提高绿化率,对其周围和内部进行立体绿化设计等, 因而片面的追求绿色覆盖率,而忽视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真正内涵和核心的内容,这成为制约绿色商业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绿色商业建筑的发展不均衡性突出。一般而言,大城市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建筑设计的技术和施工手段也较高,因此说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研究的重点也只是针对发达城市,这就造成了三线城市或者是乡镇农村等地的建筑设计缺乏这种绿色设计理念的投入,造成了绿色商业建筑的发展不平衡性。
二、绿色商业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物的使用期限范围内,设计者需要力求做到充分节约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筑环境,减少建筑施工污染,为人们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和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在商业建筑设计中要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克服上述出现的问题。
首先在商业建筑设计中需要建立起绿色设计思维,这是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的绿色思维就是指要坚持以绿色为主,设计者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要能够恰当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绿色设计的潜能,并且很好的融合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之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要应用在实际的商业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要能够充分的凸显出建筑的商业性,无论从建筑设计的外观和内部结构的组合,都要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支撑下实现商业建筑应有的功能和用途。
其次,商业建筑设计需要在绿色设计的基础上尽量的凸显商业特性,实现商业建筑的功能整合。商业建筑需要包含大型超市、大型餐饮娱乐场所和购物场所的一个商业复合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结构复杂和形态丰富的建筑群体,在这个建筑物设计中,需要明确各个模块多具有的不同性质功能和作用,这样更利于利用,实现建筑立体空间的互动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力求营造出商业建筑的包容性和流动性并且需要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商业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即要使这种流动性和包容性和绿色设计理念进行融合,在烘托商业气氛的情况下又不失现代节能简约的感觉。
最后,商业建筑的设计需要坚持环境最优原则,这也和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相吻合。商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选址时需要分析施工地的地形特征,要选择环境优越,能见度高的繁华地区,同时需要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相吻合。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也是要坚持以绿色设计为主,要为大众创造一种健康、绿色以及环保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商业建筑的设计也需要和这种城市设计的总体理念相吻合,这也是符合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的,同时这种原则也对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要求的,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总趋势,绿色设计理念在商业建筑中应用十分必要。上文中对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现状以及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下面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观念
商业建筑设计建造的出发点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目前我国的现状决定了, 最好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为大众创造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和商业活动环境,而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施工中对环境产生的威胁,能够为大众提供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和商业活动环境,因此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引入到商业建筑的设计中时十分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不是要被动的去应付受众的需求,是要去积极主动的发挥绿色商业建筑的性能, 为大众提供最佳的商业活动环境。
(二)更有利于凸显商业建筑的环保性和专业性
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建造需要按照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进行,商业建筑的设计需要大小结合,以提高单个面积的利用效率,形成集餐饮、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专业性商业中心。绿色商业建筑设计能够使得这一集中性的商业中心环境更加、条件更好,更能够满足大众对于商业消费环境的新要求,有效的凸显出绿色商业建筑的环保性和绿色性。
(三)能够实现商业点的合理布局
绿色商业建筑中商业点的布局以街道建筑为最佳的布局模式,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商业建筑的服务半径和能够服务的最大限度人口数量确定出建筑的总量,在恰当的位置安排好各个商业中心服务点,并且在设置上富于变化,这样既能够发挥商业建筑的优势,又能够形成绿色建筑具有的优美的景观建筑。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必要性的一个体现。
(四)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商业建筑的绿色节能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重点利用原有的商业群体以及建筑物周围的商业气氛,在规划设计中按照绿色商业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扩建或者是绿色节能的改造,是商业建筑从根本上达到一种节能、节水、节电的绿色新型商业建筑群。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好的商业建筑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更需要建筑师的智慧,这不仅是设计创新的体验,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使商业建筑合情合理。如今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商业建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融入进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商业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闫蕾,许王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大科技: 科技天地, 2011 年第10期
[2]李武.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中的必要性;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第10 期
1. 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 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 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 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 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 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3 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5. 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1)维护结构,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要高于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减少透明窗体面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取得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屋面、外墙防水保暖工程的生产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3)外窗,要注意空气的渗透性等条件。
5.2 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5.4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材与材料利用要点。
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所以再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问题。列如:对于废弃的混泥土应该进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垫层等。对于废弃的沥青,利用通过在回收加热冷溶和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
6. 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6.1 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从而提高住区的吸引力,并使其成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细胞。
6.2 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6.3 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 结语
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2] 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3]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科技2006年9月.
[4] 田华赵文学浅议绿色建筑设计山西建筑2010年4月.
[5]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10,(3).
[6] 中国住宅设计精品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1引言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行近10年,2008年有1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2015年至今已有73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1]。截至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2015年第十批公告,全国共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917个在住建部成功备案。绿色建筑的理念已逐渐植入二三线城市。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福建、重庆等各省市都了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要求将绿色建筑纳入土地规划、项目设计和施工中[2]。在绿色建筑推行过程中,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指导确定具体区域的绿色建筑星级;盲目定级,导致有的项目星级过低,有的项目星级过高,难以落实[3,4]。2015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新国标),因此,需要研究一套适应新国标要求,能够指导规划部门快速对建设区域进行绿色建筑区划,确定星级标准的方法。
2研究方法
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从与城市规划指标相关指标要素入手,构建绿色建筑区划目标因子,根据其评价分值和相关性赋值,得到绿色建筑区划指标评分表,区划不同星级的规划指标分数要求,指导绿色建筑的准确定级。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规划相关的指标分析
根据相关的密切度,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与城市规划内容的相关性可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其中直接相关赋值为1,间接相关赋值为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以评分值来评价指标对绿色建筑达标判定的影响,与城市规划相关的主要是节地、节水、节能章节内容;逐条对标,具体条款有4.2.1、4.2.2、4.2.3、4.2.5、4.2.8、4.2.10、4.2.11、4.2.12、4.2.13、5.2.4和6.2.10。绿色建筑评分标准中,这些指标的评分值构成绿色建筑区划评分分值,如表1所示。备注根据房地产项目开发现状,居住建筑项目一般节地指标得分较高,评分值乘以0.9作为最终的评价分数值。
4不同星级的规划指标评分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包括控制项、得分项和创新项。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选项。得分项和创新项是绿色建筑的可选项。得分项需按各得分分项权重折算,创新项可以加分。各分项得分≥40分,一星级≥50分,二星级≥60分,三星级≥80分。因此,根据表1评分,当评分分值<24分时,项目可不做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当评分分值≥30,应按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当评分分值≥36,应按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当评分分值≥48,应按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
5适用性分析
为了验证绿色建筑区划评分表的适用性,将其应用于8个不同建筑类型项目,分别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8个项目中,1个项目评分值小于26.4;2个项目评分值介于33~39.6之间;4个项目评分值介于39.6~52.8之间;1个项目评分值大于52.8,即不要求绿色建筑项目1个。应达到一星级设计标识项目2个,达到二星级设计标识项目4个,达到三星级设计标识项目1个,符合绿色建筑项目推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说明表1所示的绿色建筑区划评分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6结束语
绿色建筑规划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源动力,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城市规划相关指标的赋值评分,按等级要求区划,是简单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魏景姝,李琳.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探讨[J].建筑科学,2014,30(6):128-131.
[2]刘抚英,厉天数.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建筑技术,2013,44(3):212-215.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背景及意义
绿色建筑设计既是一种设计理念,也是一种设计手段。具体来说,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指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材浪费和施工污染。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节能、高效的居住空间。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产生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因此才越来越重视居住健康问题,于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这造成了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只有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才能够使建筑节能环保[1]。总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既能够确保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又能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它是一种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建筑设计理念。
2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2.1节能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建材,而一座建筑在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后也需要消耗许多能源,例如煤炭、天然气等。传统的建筑设计一般只注重建筑的外形、结构及功能,而并不注重其节能效果,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和投入使用之时也往往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毫无节制,从而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但是,绿色建筑设计却在遵从传统建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节能方面的考虑,其在设计之初就尽可能地选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而对于那些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资源则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这大大降低了建筑消耗,实现了建筑节能,不但为工程项目节省了成本及提高了效益,更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
2.2环保
当今时代,建筑污染已经成为了主要污染之一,而其污染程度随着城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也将逐渐加大。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对策,以减少建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方面,绿色建筑设计正符合要求。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本着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十分注重建筑的环保性,无论是建材的选择还是施工方案的设计,都以“环保”二字为优先。尤其是在建材选择上,绿色建筑设计优先选用那些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材料,积极为人们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居住环境[3]。
2.3宜居
建筑本身是一项商品,它有责任让用户住得舒心,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必须要考虑到人住在里面是否舒适。对此,绿色建筑设计一直都遵循着宜居性原则,尽量使建筑的设计符合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以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人们住得习惯。其次,绿色建筑设计还追求高品质的空气质量、视线环境、光环境以及声音环境,综合考虑人们的各方面需求,重在打造宜居的建筑空间。例如北京市碧桂园小区在设计之时就运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秉持着宜居性原则,结合了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人与建筑和自然紧密结合,整体设计格调清新、环境幽雅,处处体现出人文特征,同时又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艺术设计手法来提升建筑的艺术感与时代感,使当地住户从人工环境走向了绿色自然的居住环境。
2.4美观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对审美的要求非常高,加之现代人们也越来越追求建筑的美观性,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也深刻考虑了这方面问题,在设计之时充分考虑了各个细节的美观因素,尽可能地提高设计的艺术效果、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例如,北京奥运鸟巢在设计之时就充分考虑了美观因素,将整个体育馆设计成为一个鸟巢的形状,既优雅大气又不失细节,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好评。
3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3.1地源热泵设计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它可以轻松实现由低向高的热能转移,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选择。地表浅层可以视为一个太阳能集热器,地表土壤和地下水中都储存着大量的低温位热能,并且它们不受地域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可以大量进行使用。
3.2双层玻璃幕墙设计
传统玻璃幕墙一者能耗较高,二者会使室内空气质量变差,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热辐射和视线干扰,明显不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而采用双层玻璃幕墙,不仅实现了节能,并且能够为室内提供更加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以及还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的采光效果,十分适合用于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3.3屋顶雨水回收设计
雨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利用雨水进行建筑设计可以达到绿色建筑设计的效果。一般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是为建筑设计一个屋顶雨水储存利用系统,从而将大雨过后的雨水收集储存下来,再用于进行花园灌溉等,以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3.4太阳能应用设计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建筑设计利用太阳能代替传统能源可以节约大量的能耗,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烧水可以大大减少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使用量,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发电可以有效解决高峰期建筑用电问题,另外将太阳能技术与绿色建筑自身的蓄热性能相结合还可以实现白天储存热能、夜间进行供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新时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段,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及减轻建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健康。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是节能、环保、宜居、美观,在实际设计之时必须要以这四项要点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打造出更加“绿色”的建筑,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闫潇.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工程大学,2012.
要实现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坚持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是必然之选。通过建设和发展绿色建筑,不仅符合我国当前所提倡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能够从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出新兴产业,从而进一步改善民生,在加快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当时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正处于缓慢起步的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的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且地域发展不平衡,总体表现为西部地区较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慢,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发展较慢。从整体来看,虽然绿色建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减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住户营造一个更为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和谐相处。通常人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将绿色建筑简单的理解为绿化建筑,从含义上来说绿化建筑指的是绿化环境和净化空气两方面,而绿色建筑追求的不只是这两个简单的目标,而是是包括绿化建筑在内的一个更为广泛的生态建筑概念。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首要应该是与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有机的结合,在为人们建设居住空间的同时创造出最佳的环境效益。这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充分考虑进去,并且尽可能利用好当地的地势地形,在因地施材的基础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绿色建筑提倡节能减排,这需要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先进的现代科技,以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增强对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以提高绿色建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作出有预见性的近期和远期规划,为绿色建筑今后的种种可能做好准备。
3、健康且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应该重视且确保绿色建筑的健康和舒适度。一个好的居住空间需要具备好的空气流通和采光效果,以保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此外建筑设计的外观、布局都应该体现一定的人性化,尽可能为住户提供一个健康且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同步化设计的原则
设计师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具有保护生态文明的设计理念,还应该将设计的思维同步化的体现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期分析、策划以及方案的构思、比选,建筑师与设计师应该都应该有一个合作沟通与交流,大到设计方案的拍定,小到各个设计及施工的细节,都应该同步考虑到将低碳、节能要求融入之中,以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绿色建筑中的技术问题
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绿色建筑,在当前的建设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绿色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较高水平,通常会选择某一类的指标组合,不同的指标组合在控制成本、技术经验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对指标组合的选择可能存在着误区,以至于没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绿色建筑市场。
其二,在调查中发现,绿色建筑中有部分的指标并没有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这主要是建筑单位没有将相关的材料报告给上级部门,例如地下空间的使用、灌溉的节水方法。
其三,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相较传统建筑的指标要求,其标准要更高一些。同时,节水与水资源再利用及节能与再生能源这两大类的指标中所涉及技术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将影响再生能源使用率及节水的效果。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选择
1、设计方案
设计文案选择与敲定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文案的过程中,对绿色建筑的设计需求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同时,对于国内外较为优秀的绿色建筑设计经验可以适当的借鉴与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将设计师自身的独特想法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以不断提升设计师自身的设计水准。
2、太阳能采暖
近些年,较为传统的采暖方式主要是燃烧煤炭和薪柴,但是这有一明显的弊端便是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更严重的是如果煤炭没有彻底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绿色建设采暖设计的过程中,可利用太阳能采暖系统,为住户提供充足的暖气,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大气环境,充分实现节能环保。
3、水资源循环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是可以通过重视雨水的收集,收集的雨水可以通过静止净化用于家畜的日常饮用水或者是花草的灌溉等。其次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废水也应该采用相应的净化技术以实现其循环再利用,以避免环境的污染与水资源的浪费。
4、绿化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生存环境的要求与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建筑自身的美观以及对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例如可以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建设人工活水溪流等等,以尽可能的为住户提供一个更为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使绿色建筑内住户的生活品质能够得到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低碳生活,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绿色建筑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不仅仅中国坚持的发展理念,更是世界范围内倡导的共同观念,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建筑师的责任,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民众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晖. 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分析[J]. 科学中国人,2016,21:25.
[2]牛.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