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9 17:21: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防控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防控策略

篇(1)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医疗市场面临机遇与挑战,运行压力较大,一旦医院财务领域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医院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如投资筹资、回收以及分配等。正是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医院生存与发展面临威胁。因此,要重视对其全面了解和分析,掌握关键点,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范对策。

一、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对于风险而言,主要存在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实际收益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风险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风险的存在能够带来高于预期的收益,另外,风险的存在也能够带来预期以外的损失,原因是意外损失受到更高的关注,明显高于意外收益。因此,一般情况下,风险被定义为不良事件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立足现实,对于风险的理解需要立足两个方面,首先,将财务风险定义为经营不当、不可控因素带来的财务损失的可能性。这种理念表明,任何状态都有可能诱发财务风险,造成损失。另外,财务风险也可以理解为资金借入之后,无力偿还所造成的风险。两种观念立足点不同,前者更加全面,彰显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财务概念的范畴,立足点更加宽广。

(二)对医院财务风险特点的分析

对于医院而言,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处于独立的经营单位,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中,要明确自身对风险承受能力和范围的认识。在具体财务工作中,要明确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首先,客观性明显。在医院的财务行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客观性比较突出。其次,医院财务风险系统性较强。对于医院财务风险而言,其贯穿于整个医院财务全过程中,通过财务关系进行呈现,集中反映了财务系统中的矛盾。再次,医院风险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受制于多种条件,如时间的不确定,区域和范围的不确定等。第四,伴随损失。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存在必将带来一定的损失,对医院的经济收益产生不利影响,威胁医院的信誉,安全性降低。最后,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对于医院的财务风险,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原因,不会毫无根据和原因,主要原因内外部的因素,为此,要立足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形成由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全面分析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医院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

对于医院的资金,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预算资金和经营所得收入。预算资金是国家给予的固定资产投入,目的是对一些低于成本的政策性的成本的补偿。经营收入是经营行为产生的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医疗改革速度加快,资金结构发生变化。在进行医疗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换取所需资源,将成本核算纳入其中。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医院管理逐渐发展为企业单位,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医院的经营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

(二)医院财务人员缺乏极强的风险观念

在以往的医院发展中,资金主要源于政府财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资金的申请,不担心市场风险,这在根本上造成财务人员风险观念较弱的情况,同时,财务人员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不利于实现对会计理论和相关制度的全面分析。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候,科学性不高。目前,医院对固定资产的分析缺乏科学依据,没有针对投资决策进行全面考虑,容易诱发决策失误的现象,加大财务风险。

(三)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立足负债,一定规模的负债能够降低医院的资金成本,但是,一旦出现规模较大的情况,财务风险就会发生。当前,有些医院盲目进行规模的扩建,没有正视自身的资金状况,出现负债过高的情况,偿还能力降低,影响医院的信用,财务风险增大。

(四)医院事务繁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

对于医院,事务类型较多,彰显繁杂性。尤其是医院药品、材料等的支出,比例较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为了降低这部分支出,会采取降低进价的方式,忽视储存,造成积压,占据大量资金,使得财务风险更加严峻。

(五)风险防范机制缺乏完善性

在当前的医院建设中,尚未形成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使得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提升。

三、如何做好医院财务风险防控工作

(一)重视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对于医院而言,财务人员的工作至关重要,囊括了信息的获取、收集、处理以及报告等内容。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及时、快速的发现,进行及时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对策。因此,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首先,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增强其法制观念,实现会计处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责任感的增强。其次,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新制度的学习,积极消化,接受新理念,实现业务能力的增强。最后,要重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得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思想水平。

(二)重视财务决策水平的提升

对于财务工作而言,准确的决策不容忽视。为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抵制,医院需要提高决策手段和模式的科学性。因此,要明确医院财务决策的目的,促使不同层次的决策在目的上保持均衡状态。医院的需要用最低的投入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其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在进行决策时候,财务决策目标需要与医院的总体目标保持统一,避免发生矛盾。

(三)为此负债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化

对于医院的负债经营,需要控制好负债额,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此债源的均衡性,规范还债的具体时间。要注重将资产负债率作为前提和依据,实现对负债额的合理判断。针对资金来源,需要重视传筹资渠道的拓展,除了政府财政之外,还有吸引更多方式的资本的融入。针对还债时间,需要维持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分布,与医院实际现金流进行结合。

(四)缩短医院相关物品存货和应收款项的周转时间

对于医院的相关物品,如医药、材料等,对存货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和调整,强化对采购、仓储以及销售的控制。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对于应收款,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估机制,增强整体性,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

(五)积极建设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针对财务预警系统,主要立足医院的财务信息,实现对医院整个运营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实时监控。借助这一预警系统,实现对医院外部系统的和环境的深入分析,及时针对风险发出预警,促使医院管理层制定更加合理的防范措施。鉴于医院财务预警系统中财务指标的作用,包括资产负债率、成本费用等,需要在建设预警系统的时候,与医院的实际进行积极结合,以期在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六)发挥审计在风险降低方面的作用

对于医院的财务风险,审计监督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采取内部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内部审计,实现对医院财务指标的分析,找出问题,全面进行相关内容的审计,提升财务控制水平,保证财务风险的最低化。医院的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部门,为此,需要重视审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审计能力,推动医院风险防范工作的推进。对于外部审计,需要重视对医院整体运行状况的监督,减少舞弊现象,实现财务透明化。

四、结束语

综上,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需要重视对财务风险诱因的全面分析。鉴于这项工作的系统与复杂化,需要立足多方面进行不断完善。重视建设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养,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根本上抑制风险的发生,维护医院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投标报价工程量风险。业主发出的招标文件中一般附有工程量清单,而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是招投标工作发展的方向,因此工程量计算准确与否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意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因承包商对工程量清单未作复核或计算有误而产生的风险只能由承包商承担,招标人对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并不承担责任。实施办法中也标明“承包商在规定时间内未对工程量清单提出异议的,中标后招标人不再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和数量进行校对调整。投标人必须按其报价完成招标文件规定范围的施工设计图纸规定的所有工程项目。”承包商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尽可能减少因工程量不清带来的风险。

    合同条款风险。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其中一些风险条款和一些具有明显的或隐含的对承包商不利的条款,承包商在审阅合同文件时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承包合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如合同中规定,工程变更在5%的合同金额内,承包商得不到任何补偿,则在这个范围内工程量的增加是承包商的风险。二是合同条文不全面、不完整,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不清楚,承包合同在执行过程中会导致双方发生分歧,最终导致承包商的损失。三是业主为转移风险单方面提出过于苛刻、责权利不平衡的合同条款。如合同中规定“业主对由于第三方干扰造成的工程拖延不负责任”,这实际上把第三方干扰造成的工程拖延的风险转嫁给了承包商。四是合同计价类型与工程项目内容不一致,以及合同潜在的变化等增加了项目风险。

    目前,国内承包商在合同管理中最大的差距在于:一是没有做或不会做合同履行分析,出现问题才去查找原始合同文件;二是没有做或没有能力做合同交底,没有形成以合同为中心的技术交底,合同的责任无法在工程施工活动中体现出来;三是合同履行认识不清,认为履行合同是经营部门的事。

    建筑工程投标风险的防范承包商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进行风险分析,约定风险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对招标文件中发现的可能导致的风险问题,如外部条件不足而产生的风险,应明确具体责任人。风险的防范应该从递交投标文件、合同谈判阶段开始,直到工程施工完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了解对手情况,规避风险。在进行工程投标工作的前期,首先要详细了解招标单位的情况、有无出资方、合作方等等,摸查其资金到位情况、资金投入计划和管理层状况等,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项目的投资渠道畅通。

    同时,研究招标文件是否过于苛刻,并向业主提出疑问。为夺取标底,在投标工作中,应按时收集投标对手的报价情况,分析掌握投标竞争单位历次的报价幅度,合理调整定价,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通过认真研究可以规避的风险,争取在合同谈判阶段,经修改、补充相关合同条款来解决。风险回避的策略主要有:一是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来分析、评估、控制、评价风险。加强风险意识,有效地防范投标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出现,积极地应对风险损失,树立全民风险意识。

    二是建立风险预控机制。从项目信息收集风险预控机制到项目跟踪风险预控机制、资格预审风险预控机制、编制投标文件风险预控机制、递送标书风险预控机制,以及贯穿始终的公共关系风险预控机制,每一个环节的事故易发点都要做到事前控制。

    三是做到分工协作,上下贯通,全面布控,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从项目的跟踪到定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经营责任机制,树立现场市场观念。做好在建工程,生产出成批量精品,才有广阔的市场,才能在投标过程中依靠信誉战胜对手夺标。

    四是坚定市场信念,以变应变,变中求发展。市场的变化,需要业主敏锐洞察,适时做出改变,使标书与时俱进,符合市场、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

    注重投标报价技巧,合理确定企业定额标准。在实践中常用的集中报价方法包括:一是不平衡报价。这种报价要注意的要点是:对早期收回工程款的项目的单价可报得高一些,以利于资金周转;估计将来工程量有可能增大的项目,单价要高些,估计将来工程量可能会比现在小的项目,单价要低些;图纸内容不明确或有错误,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单价可提高,反之,单价可降低;没有工程量只填报单价的项目,单价宜高;对于暂定项目,其实施的可能性较大,价格可定高些,估计该工程不一定实施的可定低价。

    二是多方案报价。这是目前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使用的最普遍的办法,多方案报价法是指在标书出案过程相应以高中低不同报价方案出案,投标前期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投标对手的情况及多方面信息综合分析,最终提交合适的报价方案,以期有一个好的结果。

    三是替代方案报价。有时招标文件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调整相应的投标报价,对于一些招标项目,工程范围不是很明确,条款不清楚时,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基础上,可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

    四是合理确定企业定额标准。投标价格不是中标的唯一因素,但却是中标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做《单价分析表》时,均依据有关定额和费率标准进行计算,而后再确定降价项目,变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标准。降价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即降低投标利润、经营管理费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

    风险的转移、分散。风险的转移主要指向保险公司投保,以转移大部分风险。付出少量的保险费,避免大的风险。一般业主在招标文件中都规定了保险的要求和范围,如整个工程保险、第三方责任险、设备险等。此外,承包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其它方面的保险,如人身意外险、货物运输险等。

    风险的分散主要指把风险转移和分散给其他单位,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供应商等。例如分包工程时,可以将风险比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业主规定的各项赔偿如数订入分包合同,将这项风险转移给分包商。通常也要求联营体的合伙人、工程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接受业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使他们分担一部分风险。这是国际承包商常用的转移风险的方法。一般国际通用的分包合同范本中有明确规定,熟悉国际惯例的分包商都能接受的条件。

    风险损失的控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损失。如,在对郑州裕达国贸酒店第一期工程的投标中,清单工程量大大超过了实际工程量,中标后迟迟不能提供详细准确的施工图纸,延误了工程施工,但根据合同条款,工程延期承包商要支付延期误工费,且在此期间材料大幅度涨价,存在巨大的造成亏损的风险隐患,公司为控制因此带来的风险损失,最终放弃中标。

    投标决策的做出和优化

    投标决策内容有三:针对项目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根据行业自身特点,确定投标项目;研究投标报价技巧,确定一个好的投标报价。投标决策有两个关键目标:关于参加哪个招标项目的决策;投标的项目确定后,如何争取目标,以取得合理的效益。总体来看,投标决策贯穿在整个投标过程中。投标必须按照当地规定的程序和做法,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条件,遵守规定的招标时间,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决策绝不同于投机取巧,搞不正当的竞争。

    施工企业为了做出正确的投标决策,提高中标率,一般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制定方案,增强服务品质。依靠技术进步和本单位的技术储备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从中要充分体现出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利用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企业文化,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能力、社会形象和口碑赢得评标人的信赖。

    做好公关,紧密合作关系。公关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艺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的经营和运作之中。在当前开放型、网络型和竞争型的社会活动中处理好公共关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交往环境,无疑会让企业在投标工作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把握细节,提升整体形象。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个侧面都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投标工作中再细微的环节都能够以小见大。如在标书的制作上,就需详尽检查标书内容,重视文件的印制装帧质量,包括各种签名印章,都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杜绝颠倒次序和缺项漏项现象,在标书的外观上要给工程业主留下投标企业工作严谨的良好印象。

    投标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中标和中标后的效益,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职工的经济利益,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优化投标决策:报价决策。投标时,根据承包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既要考虑承包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考虑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要分析投标项目的整体特点,按照工程类别、施工条件等做出报价决策。

篇(3)

2企业经营风险成因的实证分析

分析经营风险的成因,通过测量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为风险预控和防范提供可靠依据。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手段,经营状况自然存在差异,导致经营风险的因素也各有特点。一般而言,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环境两方面。外部环境除了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外,还包括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总的来说,外部环境主要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环境、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其中,政策导向因素就包括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的调整,每一项政策调整都可能扰乱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企业应该多加关注。外部因素的变化皆源自内在因素的调整,企业虽然无法干预外部因素的调整,但是可以加强内在因素的研究。笼统来讲,企业内在因素涉及资本结构的缺陷、经营决策失误、财务等各项管理不力等几个关键项。尤其是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生产管理决策存在极强的主观意念,导致风险管理呈现出间歇性特点。企业管理者主导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不断深化风险防控意识,深刻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要严格针对岗位规章、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实施再管理,从岗位操作、制度执行入手,预防关口前移,使内控合规制度成为内控管理中执行最普遍的习惯基础;通过对业务操作的防范,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和意识行为的规范控制,从而达到风险再规避。大多数企业都能认识到财务因素在风险预控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以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表面化的措施加强风险管理,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笔者认为,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维度综合评估经营风险。笔者以白城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对其经营风险的成因展开实证分析。

2.1偿债能力

为了防控经营风险,白城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应该在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始终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免财务政策过于激进引发经营风险。以下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来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

2.2运营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就是通过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判别企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而公司对资产的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其经营风险的高低。要判断该公司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先观察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2.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代表着公司未来的成长性。盈利即获取利润,提高盈利能力有助于防控经营风险。要衡量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看其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从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结果来看,该公司经营风险的成因:首先,资产结构的优化力度有待加强。其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逐年递减的,导致企业在这方面的风险较高;再次,销售信用体系有待改善、赊销比例有待缩减,需加大力度催收应收账款。另外,筹资渠道还需要完善,应尝试进行一定比率的股权融资,或争取一些短期借款,使财务杠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企业通过上述财务指标的分析,不仅可以预测、而且能够确定经营风险具体存在于哪个环节,从而为防范经营风险奠定基础。

3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3.1北京市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北京市某中小型锅炉产销公司注册资本7600万元,总资产8000多万元,拥有130多名在职员工,年生产能力50000多台,年营业额5000万元~1亿元。截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2万多台壁挂锅炉已在国内部分地区投入使用,用户反馈产品质量优良。

3.2经营风险防控策略

①要加强内部成员的风险防控教育,讲解行业内的典型案例让员工李乐诗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状况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不断提高营销利润。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精益预算、会计核算和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向管理决策层实时反映公司内部财务运作情况,为决策者进行危机防控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最终通过高效率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提高运营效益。②要加强公司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判,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时时关注金融政策调整、市场变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管理思路,灵活地规避不利因素,主动适应宏观环境,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防控风险,提高运营效益。③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及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之中。

篇(4)

受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港口物流企业在经营及发展中面临多重挑战,此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为港口物流企业的经营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对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策略展开探究。

1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含义

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是指港口物流企业在开展税务相关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纳税,合法避税”,最终可能导致港口物流企业出现损失。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未依法纳税,简单来讲是港口物流公司在理解或执行税收政策时出现错误,没有严格按照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纳税,此时港口物流企业可能会面临高额罚款;二是未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税收筹划工作质量与效率偏低,导致港口物流企业错失本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2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分析

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有四个特点:特点一,损益性。是指税务风险发生会导致港口物流企业出现利益损失,比如未合理进行税收筹划致港口物流企业多缴纳税款、未依法纳税导致港口物流企业面临高额罚款等,都是税务风险具备损益性的常见表现。特点二,客观性。是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措施该风险也不会消失。特点三,普遍性。是指税务风险普遍存在于港口物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特点四,不确定性。尽管港口物流企业可通过采取管理措施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但依旧难以准确预料到税收风险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后果。

3港口物流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涉税事项工作流程缺乏完整性

导致涉税事项工作流程缺乏完整性的原因在于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多沿用旧制进行管理,会计人员只负责纳税申报、会计核算与记账等流程,未对港口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梳理与审查,导致整体工作质量较低,最终增加了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长远发展较为不利。

3.2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有效识别税务风险

导致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有效识别税务风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二是税务风险本身具备不确定性。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帮助港口企业有效识别税务风险,会增加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难度,港口物流企业不能提前对税务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无法提前制订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可能令税务风险导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3.3税务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可能存在税务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令税务风险防控工作难度增加。比如,港口物流企业对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未充分了解,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忽略了某些优惠政策的执行,最终缴纳了本不必缴纳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港口物流企业的自身利益。

3.4忽视税务资料管理

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忽视了税务资料管理,未对税务资料进行整理与保存,可能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大,比如,某些港口物流企业在开展税务相关工作时未保留纳税申报表等税务凭证,后续在开展内部审计、核查工作时,因缺乏税务凭证,会降低内部审计、核查等效率与质量。

3.5税务风险自查不到位

在开展税务风险防控时,港口物流企业可建立一套自查体系,借助自查体系对港口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进行监管,以此预防、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并未建立有效自查体系,导致这部分港口物流企业对税务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较差。

4关于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策略研究

4.1严格遵守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原则

要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港口物流企业必须遵守税务风险防控原则。主要原则如下:原则一,遵照“内容完整”原则。税务风险防控范围应包括所有涉税风险。原则二,遵照“重点控制”原则。必须对常见危害大的涉税风险进行严格防控。原则三,遵照“相互监督”原则。若完成某工作内容时容易遭遇税收风险,则由两人同时负责该工作内容并互相监督。原则四,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不侵害港口物流企业正当利益前提下开展税务风险防控工作。

4.2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是港口物流企业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提,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港口物流企业管理层必须对税务风险防控有一定了解,且清醒认识到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二是将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融入港口物流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通过落实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4.3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

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是港口物流企业做好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税务岗位专业能力时,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岗位人才招聘时提高招聘门槛,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税务专业能力;二是港口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税务相关岗位上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比如可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动时请专业人士介入,帮助员工深度解读新税收政策。

4.4提高税收筹划活动的水平

伴随税收筹划活动水平提升有助于港口物流企业“依法纳税,合法避税”,减少税务风险威胁,此时,港口物流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时刻关注筹划方案时效性,提高港口物流企业对税务风险中政策风险的应对能力;二是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同时考虑多个税种,追求港口物流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

4.5强化涉税政策执行

通过加强涉税政策执行进一步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将港口物流企业内部的税务政策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体制、奖惩体制联系起来,通过绩效考核与合理奖罚促进涉税政策执行,进而减少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比如,在根据当地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时,将税收筹划方案质量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若税收筹划方案可合理、合法帮助港口物流企业避税,即该筹划方案质量较好,则绩效考核评定为优,并将绩效考核评定结果与税务筹划人员的奖金挂钩。

4.6加强涉税档案管理

加强涉税档案管理是提高港口物流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保存、整理涉税档案,可进一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降低港口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在加强涉税档案管理时,港口物流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港口物流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并将涉税档案纳入管理范围进行统一的、规范的流程化管理,严格对涉税档案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核查,以保障涉税档案信息真实性。

4.7加强税务信息传递与沟通

篇(5)

企业在其实际的营运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可预知因素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使企业发生实际的财务状况与企业的预算出现偏离的问题和现象就叫做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可预知的因素通常包括企业领导层出现决策失误问题、企业原材料损失或不足导致供应紧张问题、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或短缺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各类企业都不得不面临着更大的企业竞争以及更加严峻的经济局势,与此同时,更严重的是要面对悄然出现在企业内部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今的财务风险更加危险而复杂。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为企业自身运营情况而产生的问题,它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相关环境或是经营策略的变更和调整,或是由于竞争对手针对企业的政策战略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并且财务风险只能控制而不能避免。

2.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遇见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而这些不确定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或是不发生,当然也有可能随时发生,就连风险发生以后产生的后果人们也无法确定。

3.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损益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它所能够得到的收益也就会更大,反之亦然。

4.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可能来自企业内部当然也可能来自企业的竞争者或是外部市场环境;产生风险的原因可能能够预测也有可能无法预测;企业因为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确定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一)筹资中的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因为扩大企业规模或是兴建其他项目而向其他单位或个人筹集资金的一种活动。筹资风险主要发生在企业筹资过程中因为诸如宏观经济环境改变或是资金来源、结构变动等不确定因素发生改变和调整而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定冲击的时候。利率风险、融资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都是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常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是认为有利可图项目或工程进行投资,但是企业在投资之前和投资之后所能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投资之前企业可以认真选择自己认为有前途的项目或工程,但是,投资以后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投资者将不能准确的预计项目工程的现金流量情况,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决策发生偏差或错误,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最终收益。

(三)资金回收中的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是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收回企业已经售出的产品及其相关的款项,它发生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但它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存货项目以及应收的账款中。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销售模式,就是喜欢赊销挂账,总是企图通过高额销售的应收账款来提高企业所得利润,但是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导致企业时常陷入资金链断裂或紧张的局面,财务风险一触即发。

(四)收益分配中的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中的财务风险一般发生在领导层,是由于领导当局没有制定适合企业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分配政策,所制定的政策可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是经济活动上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再生产的能力和规模,长此下去,还会影响企业的股价和信誉。

三、防控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保证企业稳定的资产流动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具体用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以及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来表示。稳定的流动资产绝对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前提,同时,也是企业偿债能力大小的一种体现,一般情况下,企业能够作为偿债资本的只能是银行的货币资金或是企业手中能够变现以及相关的流动资产,企业不会为了偿债而去刻意的扩大企业筹资的规模,同时,我们往往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长期投资等方面的资产只是作为一种企业的实力保证。考虑到稳定的资产流动性,企业应该提高相关账款的回收率以及周转率,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同时,建立企业合理的信用制度,切实增强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以及实际偿债的能力。

(二)保证企业负债与还款能力协调

企业在努力保证其稳定的资产流动性时,也应该尽力的保证企业负债与还款能力的相协调,也就是合理的控制企业的债务范围,虽然说业界对于企业应该把债务范围控制在多大以内并无定论,但是,企业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协调好其负债与还款的能力。确定企业负债范围和规模的条件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所有者权益和盈利能力,即企业的负债范围不能够超过企业净资产的范围;企业如果盈利能力强那么必定效益也好,那么适当的扩大负债也就会为企业带来更好效益的同时更有效的保证其还款的能力。

(三)建立企业的风险基金

企业要想有效的防控财务风险肯定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安排和调控,也就是需要他们对货币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经营特点以及资金的运动方式来合理地分配货币资金,使它能够既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能够在特殊时期及时的调控资金,从而避免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提倡企业建立风险基金,是当企业遇到损失有限但是出现概率很大的风险时,能够帮助企业有计划的从资产中抽取一部分处于企业运营之外的款项来作为弥补损失的补偿资金,建立风险基金一定程度上绝对可以防止一部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

(四)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很大部分依靠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而这个系统又离不开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和企业经营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系统的优化也就是要加强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整理工作的重视。企业能够通过会计信息的管理得出企业真实完整且具有可比性的相关财务信息;企业通过对经营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够找出同行业甚至全国具有参考价值的外部市场信息。所以说,要想强化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就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管理的功能以及经营部门信息整理分析的功能,使其更好地为财务预警而服务,更好地为防控财务风险而服务。

篇(6)

[中图分类号] U23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85-02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随着铁路建设迅速发展、路网距离不断延伸、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运用,铁路维护基础薄弱使安全风险系数急剧增加。铁路施工和维护成了当前和今后铁路安全生产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铁路的发展,从生产维护现场出现的问题分析,探讨铁路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策略和研究措施。

一、新时期铁路现场安全作业维护的特点

近年来,铁路现场维修养护科技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钢轨强韧度适应了高速、提速、重载线路的需求;除部分山区和道岔、钢梁桥以外,混凝土轨枕已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木枕结构,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则采用了无砟轨道新技术;提速线路已使用了Ⅱ、Ⅲ型扣件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客运专线Ⅳ、Ⅴ型,WJ-7、8型等扣件;借鉴国外刚度均匀化、动态优化的设计理念,对道岔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小半径曲线、桥梁,甚至高寒、高原地段都成功铺设了无缝线路;采用了大型养路机械,走集约化、规模化施工的道路;随着高技术含量的新一代检测设备的完善和应用,检测手段已向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安全防护及检测手段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二、铁路现场生产维护风险因素分析

(一)维修天窗方面的风险

利用天窗在同一区间作业时,施工单位多,主体单位责任不明确、施工负责人落实不具体,生产维护衔接不及时,安全存在很大漏洞和隐患;在营业线施工的某些单位只为赶进度出效益,与施工管理部门没有签订安全协议,或简化维护程序形成潦草协议应付检查,甚至先施工后补协议,天窗维修时间观念认识不足,给安全施工维护造成了极大隐患。

(二)现场防护方面的风险

铁路现场生产维护,根据施工维护等级,应分别设置不同防护条件并指定专人担任施工负责人。比如:办理移动停车信号防护的封锁手续,要求线路开通的条件为限速列车运行的施工,其施工负责人至少由车间主任以上的人员担任;办理移动停车信号防护的封锁手续,要求线路开通的条件为正常列车不限速运行的施工,其施工负责人至少由工长以上的人员担任;办理移动减速信号慢行手续,也需要列车限速防护的施工,其施工责任人至少由主任级的人员担任;工长可以担任设置作业标的防护作业,班长可以担任使用轻型车辆及小车的防护;工长以上的人员可以负责在区间装、卸轨料的作业和砂石料的运输时办理相关减速信号慢行防护手续。而现实情况现场维护中,很多施工未考虑工作内容和影响行车安全的程度,未指定专人担任施工负责人及其防护,有章不循,把关不严,执行不力,从而出现作业规章与实施方面的大风险。

(三)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施工维护组织计划是以工程技术、装备、员工素质为前提,采取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施工技术力量及积累的施工经验为基点,确定施工工期为控制目标,统筹考虑各施工工艺、人员、现场布置的合理优化。而现场中生产维护各管理部门间存在关系不协调、竞争不公平以及诸多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某些项目经理不是受企业法人委托负责履行合同的乙方人,存在盲目决断现象,缺乏安全维护的计划性,质量难以确保,决策技术出现的失误尤其对维护管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再有某些施工现场维护存在指挥不当,责任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各施工管理人员不能步调一致,难尽其所想,急工程之所急,不能科学安排,违背了科学施工原则,使工程施工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铁路生产维护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一)施工作业防控策略

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生产维护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人委托负责履行合同的乙方人,对项目目标全面负责,项目经理下设各职能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

2.质量保证体系。铁路生产维护建立以项目工程技术负责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工程师分别对整个工程及各工段的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各工程队、工段的施工质量管理由各工程队长、技术员对所管辖范围负责。全员质量岗位责任制是新时期铁路生产维护质量管理的创新管理形式,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分别和每个人的责权利挂钩。

3.工程期限保证措施。一是按照工程合同限定的工期和质量要求,科学地制订具体施工维修计划,明确实施工程方案、关键技术路线、时间工期及质量控制点,严格要求开工及完工时间限定,把任务落实到各施工工程队,责任到人。二是工力、机械合理配备与布局,根据施工任务,配足优势力量,投入优良设备,安全、及时、高效地按工程所需及时跟进,把施工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三是统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围绕测量、试验、检查、监理、签认等各项工序交接。

(二)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1.严格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和人身安全以及附近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针对特殊工程、特殊时间、特殊地段、特殊岗位,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和督查制度,突出重点部位、重点设备、重点岗位,宣传、悬挂及设置安全标志,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地点等处突出悬挂安全标语的安全警示牌,严禁擅自拆除和损坏。

2.铁路生产维护必须纳入月度施工计划和维修天窗计划,并在车站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施工前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含劳务工)进行安全预想、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安全防护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施工前,认真核定具体方案,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机具、材料、备品齐全完好,人员分工合理就位,调度命令执行无差错,防护进路正确无误;施工中,严格作业方案流程,不简化程序、不偷工减料、不弄虚作假,把关进度、质量和安全,监督施工安全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线路开通前,反复进行质量检查,确认线路设备工程达标,具备列车运行条件,方可放行列车运行,并做好安全记录;列车通过后,及时进行维护的修正状态,确认工程线路、桥隧维护等设备工程质量达标并做好记录。

(三)行车安全防护方案

1.区间线路上维护施工,采用移动停车信号进行设置防护,派驻车站联络员,抄送且确认关于施工封锁区间的调度命令,通知传达现场施工负责人;现场防护员根据施工负责人的通知,按程序在施工地点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然后准确施工开始命令。需要移动停车信号防护撤除时,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和单位监督人员联合检查,共同确认线路具备列车放行条件;再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撤除移动停车信号;最后确报车站开通列车线路。

2.线路发生故障,危及行车安全时,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防护,通知车站要使用无线列调通信设备,遇雾、暴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或夜间t望困难情况下,还应点燃火炬进行特别防护。对不知来车方向时,站在故障地点,时刻注意倾听和t望,一旦发现来车,须急速奔向列车方向,用信号旗(灯)及时显示停车信号,并迅速在规定的位置放置响墩防护,确保列车在线路故障点前停车。如需要点燃第二支火炬,主要是考虑遇雾、暴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或夜间t望困难情况的来车条件。对于站内线路、道岔发生故障防护时,须立即汇报车站值班员采取停车信号防护措施,确保机车、车辆在故障地点前停车。

(四)生产维护组织与管理

1.高标准管理,科学养护,是确保设备质量良好稳定的前提。推进维修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贯彻“检重于修”的维修理念,推行“精确修”、“准确修”;加强客运专线维修管理;促进非提速线路的设备质量和保安能力明显提高;注重重载线路的养护维修;开展钢轨打磨工艺研究,提高钢轨修理质量。

2.全方位检测,科学分析,是确保指导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建立健全设备质量检查监控体系和设备质量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轨道管理项目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基床及路基防护设施状态评估工作;做好客专线路及路基沉降观测工作。

3.各环节卡控,重抓落实,是确保电气化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条件。成立电气化施工安全监察专业队伍;做好季节性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做好铁路防洪各项工作;大力开展生产维护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强化道口立交安全管理;加强客专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运用管理;注重电气化铁路维护及防护,防止伤害,严格《电气化铁路电气安全规则》,确保电气化安全生产维护有序可控。

4.配管修并重,创新发展,是提高生产装备运用水平的关键。继续推进高铁装备规划的实施;做好合同设备交付工作;加快新设备的投入运用,保证技术和技能队伍稳定;做好辅属专用设备装备工作;大力完善轨道车管理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孟宪珠.运输安全环境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2] 郝瀛.铁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04-406.

篇(7)

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经济高度的开放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其既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机遇同时其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环节中进行的各项业务操作都会对财务风险直接或者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确保其能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国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情况是大型企业十分重视财务风险,而中小民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常会对财务风险防范缺乏投入,所以,在中小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困难,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就是由于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受到外部后者是内部的因素影响,从而给企业财务带来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形成一定损失的情况。而中小民营企业则是由于其规模较小,现金流量并不像大企业那样充足,可能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能力对之前的融资或者债务等进行偿还,就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产生,从而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原则

(一)局部风险和整体风险防控机制相结合

通常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层次可以划分为局部风险与整体风险,而该原则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应该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作用,将部门所面临的局部风险与整个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相互结合。通过该原则构建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能够从企业整体财务风险出发进行考虑,而且在落实后能够优先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从而带动分散财务局部风险。

(二)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

当前阶段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将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互结合,具体就是指企业在对财务风险具备足够的认识上制定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率的一系列措施。正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多变,而且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缺乏漏洞,就需要通过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使得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最小的损失。

(三)动态适应性原则

我国市场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占据较大的部分,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效益,同样需要面对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由于缺乏财务风险防控的经验,其可能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上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制定时就要遵循动态性适应原则,要让整个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灵活化,能够在中小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优化。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基于政治环境基础之上的,政治环境涵盖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所造成的影响。而且政治环境因素当中对中小民营企业影响最深的就是行业标准、行业政策等的制定。同时利息以及汇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我国对银行中的贷款利率进行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负担都会增加,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2.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不管企业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必定都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且中小民营企业面对经济大势,其形势将会更加严重,其财务运营必定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当前阶段,通货膨胀的情况时有发生,必定会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增加相应的风险。3.自然以及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就是企业完全无法应对的,诸如地震、火灾等等,为企业带来不可抗风险,企业财务自然会受到影响。而行业环境的影响,就是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产能是否过剩等等都是能够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因素。但是该因素给财务带来的风险通常是较小的,通常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内部原因

1.融资策略的失误:倘若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资金大于融资规模,那么企业就会面临不小的财务风险,或者是其融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闲置的状况,最终造成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为企业财务带来不小的风险。而且由于现在融资模式多元化,诸如股票、债券、债转股、融资租赁等等方式,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融资策略上由于制定失误可能直接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而且融资期限也是融资极为关键的内容,其同样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2.投资决策失误:首先就是对于投资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诸如其运营管理不善、重大事件信息没有披露等等,都有可能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随着投资模式的多元化,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也会使得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而且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总觉得投资越多越好。3.资产流动性不强:资产流动性主要指的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将现有的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倘若企业的资金缺乏流动性,其在突况发生时不能够通过变现降低风险。而且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链本来就是十分脆弱的,一旦缺乏资产流动性的支撑,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大。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一)健全财务制度以及风险防控机制

健全财务制度就是通过账目计算,对其构建统一的计算标准,同时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各类账目进行定期审查;此外加强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账目处理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准确性。其次是财务审查,中小民营企业应安排企业的财务部负责人定期对财务进行审查,一旦发生漏洞应该对其进行调整。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于银行账户的管理,要切实的跟踪与管理好各个银行账户的资金情况,对于银行账户资金应该做到定期审查,确保与账面一致。而风险防控机制就需要风险事前防范以及事后控制两个方向进行,在风险发生前要对其极力防控,在风险发生后要积极处置,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企业融资活动的监控

首先需要优化资本结构,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最大的资本收益率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财务杠杆,也就是通过债务与股本才能够为企业降低总资本的实际使用成本。但是必须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还要对资本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其次改善股东权益融资活动,通过构建合理的红利政策,来提升企业的股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任程度,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科学的制定红利分配方式。最后就是增强企业现金流量,中小民营企业最大的财务风险就是现金流的不足所带来的,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

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对投资决策机制进行完善,针对技术投资要对技术研发的可操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对其研究方向、市场前景、产品测试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对其财务风险评估确认过高后应该对其进行放弃,而不是一昧的进行资金投入,只有及时地止损才能够减低企业的损失。而且通过科学论证投资的可操行性也是避免企业资金有去无回,降低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就是各财务指标以及财务内控机制所带来的风险,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领导者必须要重视相关问题,必须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够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在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重经营、轻管理一直是其长期发展中的短板。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没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在内部缺少风险管理文化,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风险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难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新时期下,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越来越严格,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风险管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稳健运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资金、技术实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隐忧,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重视开发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令人满意。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内部控制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地追求企业的规模和短期的利益,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导致风险问题频发,严重地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的薄弱,导致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不能对风险进行充分地管控,最终造成了企业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是在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中,由于过分地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在管理理念等方面比较落后,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最终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薄弱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房地产价格不断地走高,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也隐藏了不少严重的问题,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执行环境,导致内部控制难以真正地落实。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例如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但是由于其内容比较宽泛,缺少可以执行的细节,导致难以操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脱节,都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此外目前我国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很多房地产企业缺少专门的人才来实施内部控制,再加上内部控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比较高,例如需要懂得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氛围还不够成熟,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缺少严格的监督,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房地产企业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过程,而忽略了其效果的评估,导致内部控制缺少有效的约束。在部分房地产企业中,由于业务繁忙,所以对于内部控制缺少科学的评价,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自由度,最终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缺少完善的问责和惩罚机制,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甚至舞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内部控制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房地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工作中,促进内部控制的实施,提高广大职工的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其施工周期长,资本消耗比较大,通过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管理和控制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过程和各个阶段中,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推进,才能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的功效。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不少经营中的风险,风险的存在和发生对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充分地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才能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房地产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管理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

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组织,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真正地落实,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对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组织应当平衡好企业发展与风险评估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做好风险的分析和识别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模型,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模型为指导,建立严格的风险指导线,确保风险能够真正的可控,例如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贷款、债务比例等,做好资金的短期和长期的有效配置,分散风险,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做好风险的预测工作,准确地判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对于风险影响的大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其波动性比较大,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综合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判断风险的来源和类别,从而准确地评估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建立内部控制组织部门的过程中,要提高其独立性,能够摆脱其它部门的掣肘,独自行使其监督管理权力,切实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此外,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人才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人员能够熟悉房地产行业的各个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到内部控制的有的放矢,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对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管理,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对员工的职权进行严格的限定,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下去,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检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样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要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追踪,及时地发现其中的风险漏洞,从而进行相应的优化,减少风险的发生。为了明确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可以由企业内部组织审计或者由第三方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不断地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围绕风险关键点作为审计的重要对象,对于一些财务支出大、而且频繁的项目应当做好其后期追踪,从而达到风险检查和预警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应当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突出监督机制的重点,使监督机制能够随着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切实地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具有重要的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将内部控制真正地落实到企业管理活动中,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成俊 单位:河南金岱中岳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秦文曙.房地产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24:72-73.

篇(9)

中图分类号:F832.35

信息科技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项业务对科技支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科技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和发展的支柱。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对信息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科技风险的难测性和隐蔽性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信息科技风险潜存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有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科技风险,使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挑战。

1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所面临的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被农村金融机构运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缺陷、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问题或危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管理机构对信息科技的风险认识不足,对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信息管理水平较低,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高,且一旦发生危机,难以拿出强有力的应急处置措施。具体来说,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尤其明显:

1.1 对信息科技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管理层普遍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在如下普遍问题:重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重提升信息科技建设的档次,轻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重银行业务的发展,轻风险管理和长期规划。这与他们对信息科技管理知识的缺乏有关。二是从业人员方面。信息科技管理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内所有人员的参与,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乃至一线操作人员,目前都没有形成人人有责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2 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保障

尽管农村金融机构都会制定系统应急预案,但往往忽略配套的应急培训,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一旦紧急事故发生,对问题的及时完满处理就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着涵盖面过于笼统,在针对性和可操纵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又直接关系着问题的处理效果。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只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没有灾备,再者管理组织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就难以完成应急的有效性。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应急执行效果,对风险的有效排除和危机的处理难以保障。

1.3 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科技部门重视不足,普遍存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一个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重要岗位经常发生AB岗位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虽然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但该部门一般只发挥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作用,不涉及信息科技风险职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设置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不能让科技部门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会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存在着不足。

1.4 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现有的从业人员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日常基础性设备和网络工作的维护,更多掌握的是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培训,因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涉及较少,很难有效及时认识到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更别提全面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1.5 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存在隐患

基础设施安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房管理不善;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性不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房普遍存在着防火、防水、供电等不达标的现象,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雷系统,门禁系统缺失、监控盲区的存在等等,这都是机房管理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运行方面,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对农村基层网络的稳定性和通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监管要求配置主备通讯线路现象,这样导致基层网点出现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不良的影响。

1.6 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

信息科技的出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丰富和高效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优势体现――电子银行的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重心都放在了传统业务发展方面,疏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虽然制定了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情况,加上人员配置的不够,最终直接导致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2 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2.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投入

信息科技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起着重要基础和保障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在金融机构监管中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思想认识,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加深了解,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终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中去。同时,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和连续性运行。

2.2 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农村金融机构要细化危机场景,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对信息科技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明确、预案明确、报告明确、联络明确”,并确保预案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业人员在不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抗风险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加强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

2.3 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岗位管理

针对高素质专业从业人员不足和岗位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投入,引入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员,同时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增加管理、运行、维护等岗位人员的配置,关键岗位设置有效的AB岗位,满足岗位需求。最后,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完善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最终形成人员控制、制度保障、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式。

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

重点加强机房电力、UPS、消防系统等关键机房环境设备安全的保障,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保障业务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实时监控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预测和报警。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风险排查,检验基础设施相关的安全、流程和管理措施漏洞,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有效性

2.5 加强电子银行风险防范

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必要手段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网络安全、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级、合理制定POS、ATM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另一方面可借助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和柜面宣传增强风险防范合力,加强审查力度,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

2.6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要树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意识,大力塑造与培育浓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同时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很好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并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化转化为广大员工自觉的行动与共同的认知。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教育及法律素质教育,增强法律观念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意识,人人正确树立信息科技风险意识,人人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2009-12-1.

篇(10)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我国为提高职工医疗水平,帮助职工进行医疗救助,而设立的基金,目的在于不断改善我国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包括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资金,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一些人员运用制度的不健全,套取甚至骗取医保资金,使得医保资金难以用到实处,造成较差的影响。这其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应加强改进,逐步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实现专款专用,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我国重点建设的社会基金,通过将社会在职职工及其所属单位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集中起来,为患病群众提供医疗报销服务,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资金压力,在社会的服务功能提升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意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分工明确合理,在医院和患者的利益方面促进平衡。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主要在于规范基金的使用,将基金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对于基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2.有利于保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当事人利益

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中,我国存在一些不法人群,应用监督监管的不足,联合医疗机构进行串通,达到套取医保基金的目的。在国家审计过程中,很多问题已被发现并处理,不少患者由于用错了脑筋,以虚假信息和虚假材料,得到了医保基金支持,使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没有用到应有的地方,造成套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当事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对于保护医保基金当事人的利益将起到较大的保障作用。

3.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不法使用案例中,往往都有医疗机构的因素帮助患者进行医保基金的套取。有的医院在为病患看病过程中,为医疗指标的任务完成而提出套取医保基金的要求;有的在医疗收费过程中,调换或重复使用材料,使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出现较大问题。因此,加强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提升,是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到位,且合法合理的重要保障。

二、医院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较为薄弱

一是医院在住院管理方面管理较为薄弱,很多医院要靠关系找住院床位,目的在于能够得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报销资金,一些感冒发烧的常见病,占据着床位,使得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医院在医疗费用的确认方面缺少内部控制,一些医院在材料使用与医疗费用明细稽核方面,没有建立内控措施,使得医院获得不应得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造成医保基金浪费。三是医院对住院人员的检查不到位,没有实时监督,使得住院的人群管理松散,存在较大疏漏。

2.医院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检查不到位

一是对药品的管理不到位,有的医院在药品开具方面管理较为粗放,医生开具的药品和病患实际拿到的药品不符,开具的是医保范围内药品,而拿到的医保范围外的药品,使得医保基金流失。二是医院设立的附属商店,在销售物品中,允许病患刷医保卡进行结费,而销售的物品为非医保范围内药品,帮助个人在消费中套取医保基金。三是有的医院在医疗费用和药品加成方面违规收费与加价,使得医保报销资金上升,套取了医保基金。

3.医院对跨省医保报销和住院管理较为薄弱

一是大多数省份虽已实行省内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但其覆盖的医疗机构还不多,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制度中的漏洞,通过虚假异地发票骗取医保基金。二是通过虚假就医、分解住院等方式,骗取套取医疗保险基金。三是将自费美容服务项目串换成医保结算诊疗项目,违规套取职工医保基金,这些行为都在医院医疗服务中屡见不鲜,由于医院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大量损失。

三、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的主要策略

1.不断加强医院管理与医保监管

一是医院加强基础管理,在医疗住院管理、医疗费用结算、医疗药品检查等方面建立制度体系,明确岗位设置与职责。二是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梳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涉及的流程风险点,建立控制活动,防范风险。三是加强医保监督机制建设,补充医保机构人员,对医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实施监督,确保医院的管理合法合规。

2.不断加强跨省医疗费用报销管理

上一篇: 经典统计学方法 下一篇: 课堂教学优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