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9 17:21: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保护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保护的方法

篇(1)

一、概述

 

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其发展的好与坏将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当然石油也是我国重要能源之一,油田企业能够良好的运行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油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它是油田企业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或者说是前提,这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企业当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油田若要能够顺顺利利的发展,或者是说让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都能够正常平稳的运行,这就必须有安全生产作为其保障。除此之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环境方面的内容,现在国家都在强调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整个油田的运行当中,如果不能对其中的环境进行很好的控制和监管,这样在生产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当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将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现在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行业在前几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发展背后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但是,在生产的过程其两个方面的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

 

第一,企业员工的安全已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的差。现在国内油田单位当中,从上到小的企业内部员工这些方面的意识都是比较低的,即他们没有能够认识到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对于一个企业以及相关人群的重要性,他们生产工作当中更多的是强调,得到了多大的利益,是否对自身以及国家的经济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忽略长远的或者说是更重要的意义的表现是不可取的。企业的安全以及环境问题能够影响到其长远的发展[1]。

 

第二,企业内部一些制度的建设不足,或者说制度方面是不够完善的。从当前企业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个油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以及环境方面的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制度规范来说还是比较的落后的,或者说是在制定相关的制度的时候一些内容没有明确的说明而是模模糊糊,这样由于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要想它能够在实际中起到相应的作用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企业当中对于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这两个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就会在这两个方面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不足的。对于单位当中的制度或者说是一些项目来说,其要想能够很好的运行必须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的一个项目要想启动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作为支撑,若是资金都不足那么这个项目要想开展相应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困难的,可以说是缺乏了资金的支撑这个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举步维艰[2]。

 

三、油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讨论

 

随着发展,人们会逐渐的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在企业的内部建立高质量的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就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完善管理,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两个方面的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讨论:

 

第一,让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意识,企业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方面的意识程度将对油田当中的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问题与一线员工的具体操作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操作的时候得到将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进行安全性的生产。只有企业的员工能够从思想上对于工作中的安全生产一环境保护有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在油田的内部建立健全与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的监督机制从而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油田的生产工作当中,如果仅仅依靠其员工子自我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的机制来讲从另一个方面进行相关的约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工作的进行。通过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工作的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三,在油田实际工作当中要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这样才能够对安全生产以及环境的保护有所保障。改革开放至今,正是由于先进的生产的技术才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正好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相符,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从不同方面进行发展。

 

四、结束语

 

篇(2)

当前污染源污染日益加剧,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颁布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源污染。以下就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的防治方法与监控进行探讨。

1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的研究内容

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大气污染源.(2)水污染源.(3)固体废物污染源.(4)种植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5)畜牧养殖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2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的防治方法

笔者认为污染源的防治方法主要体现:(1)针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高度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2)大气防治方法。加强大气监测,大众媒体监督;促使企业进行工业改造,加大环保投资;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选好树种,搞好卫生防护林的营造与管护。 (3)固体废物的防治方法。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名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实行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ISO14000生命周期思想。 (4)土壤种植业的治理方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普及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积极回收农膜,大力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依靠科学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5)畜牧业污染治理方法。合理加工日粮,在饲料中减少使用含硫矿物质如硫酸铜和硫酸铁,可降低含硫臭气;添加酶制剂,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填充原料,经发酵后的残渣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化肥的用量。

3环境保护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采集具有时效性、可靠性的环境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化的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的传输一般是采用通讯公司的GPRS方式来实现的,该传输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运营费的低廉性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数据传输特点。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可对监控点仪器进行远程控制、建设成本低;监控范围广、良好的扩展性;系统传输容量大;数据效率高等特点。(3) 污染源监控平台的功能。监测项目类别的界面,实现废水监测、废气监测项目的归类管理;监测类别是对监测项目的一个具体诠释,对污染物和污染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达到监测数据的要求;权限管理设置是完成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授权

4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监控的监督管理

4.1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监控的日常工作

监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前端情况的掌握、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环保相关业务的支持等等。(1)企业前端情况主要包括:装机容量,机组情况、机组运行负荷、发电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治污工艺、排放口基本情况、设备检修等等。(2)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掉线处理,数据异常处理、数据超标处理。(3)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联网情况统计、数据传输情况统计、超标分析,总量分析、异常情况分析等。(4)环保相关业务支持包括:环境监察部门、污染控制部门、环境检测部门等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数据。

4.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旨在落实污染减排指标,强化监测和考核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国所有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治污设施,均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4.3视频监控系统

目的是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态,检测仪器工作状态等情况的图像监视,对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地市监控中心及省监控中心。系统由摄像机、DVR(视频服务器)等设备,主要完成图像采集、编码和传输等工作。 视频监控设备的功能要求。远程视频监控设备需长时间运行,处理数据量大,因此要求设备稳定性好,运行速度快,达到实时监控效果,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方便远程视频监控,前端的各种设备如:视频参数、支持的解码器协议要求、录像控制、报警功能等应实施统一管理。

4.4移动车载应急视频监控

(1)移动环境检测车。在环保部门制定的车辆上进行改装,配置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远端站、350M警用无线集群系统、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是应急指挥系统的远端移动信息采集平台。(2)5.8G扩频数字微波系统。无需频率申请,系统可靠性高,传输能力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3)监控中心站显示系统。(4)广播系统。在应急通信车上完成现场的宣传广播和喊话。

4.5工况在线监控系统

此系统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污染治理实行全天候监控,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进行有效地定量控制,同时弥补视频监控由于夜晚光线不好的难以取证的不足,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该系统由传感器系统、采集系统、信号分配系统、存储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系统平台组成。用户根据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配置,对检测频次、通讯延迟、报警参数、通讯参数等各种参数进行设定,并在中心系统平台上显示及控制。

4.6其他措施

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实施在线监测管理的污染源,比如,小型企业,农业,固废等,我们通过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控制来完善污染源管理。其中污染源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消长规律,结合环境质量监测可以监测量变化趋势,同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和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污染源调查,可以找出一个区域或一个工厂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资源、能源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企业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加强管理指出方向;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指出防治什么污染物,在哪防治;为区域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提供依据。污染源调查是污染综合防治的基础工作。

结束语:

环境保护下的污染源监控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其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是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环境保护下污染源的防治与监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现在城市中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所谓的大气污染就是在大气的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大气中本身没有的微粒物质,使得大气中的元素遭到了破坏,空气的质量下降,对人体和各种生物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的一种现象。而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处理,从而保障城市大气环境的平衡,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大气环境质量的特征

1、大气环境质量的区域性特征

据信息统计,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浓度PM10值较大,出现局部性污染,各城市间的局部地区污染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区域性污染的特征。全国有两个大污染区,一个是东北地区,另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2、大气环境质量的过程性特征

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显示,大气环境质量具有过程性特征。优良的大气环境可以持续几天,污染的大气环境也可以持续几天。由于我国地面是一个移动很慢的大气形势,在大气环境持续的这段期间,大气环境变化较少。

二、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90年到2006年,煤炭消耗量从12亿吨增加到2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长而加剧。各类二氧化硫排放中,工业锅炉厂和电厂排放量占大部分比重,是二氧化硫的排放大户。到2008年,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和新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了5%,工业二氧化硫每年的排放量比上一年减少6%。但生活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随着煤炭消耗量逐步增加,比如,眉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在冬季比较高,3到10月份比较低,这是由于季节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对煤炭的需求,进而影响到煤炭的消耗量

2、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的另一主要原因式车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车辆占有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车辆的占有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人们行车所产生的废物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汽车在行驶中所释放的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并且,一些常见的有毒气体,例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气体物质,同样也会伤害到人体健康。而导致这一问题引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人平均使用的道路面积较小,再加上城市交通建设水平较差,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公路行使的需求,导致车辆排放污染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颗粒物污染

我国为了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通过开展烟控区建设、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粉尘治理、城市集中供热等措施来治理。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全国仍有很多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51个城市的PM10值浓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从地区特征来看,颗粒物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其中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省市地区的颗粒物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颗粒物污染严重。

4、生活污染

众所周知,一般在城市中生活,需要燃烧燃料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只有存在少量的燃料燃烧,就会对大气造成很大的污染,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大量使用一些化学产品,例如:空调、特殊清洗剂、冰箱等等,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家用电器,其本身存在着较强的氟氯烃化学性质,一旦气体挥发到空气中,就会停留较久的时间,致使臭氧层遭受破坏,最终引发了温室效应。

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方法

1、加强对工业布局的管理

在当前大部分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商业用地、居民住地、工业建设等布局混乱的情况,并没对对其具体功能进行明确的划分。而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该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全面的调整,将工业区域和其他行业区域之间隔离起来,并对目前产生的污染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充分掌握大气污染中主要存在的污染种类和排放量,加大对新型节约能源的应用,同时对各大企业的污染排放率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达到规定的达标率。其次,还可以通过利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将工业废气排放标准作为重点生产目标,严禁使用燃煤设施,或是高耗能设施,从而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影响大气质量。最后,应该切实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大建设清洁能源工程,设置无煤区域,大力宣传推广天然气等节能型能源的应用。

2、优化城市公共交通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对城市片区的设计应该更为合理,更有效的引导和驱动城市发展。对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应该更加重视,地铁和高架轨道交通应该与城市片区规划同步进行,甚至早于城市片区规划。但是考虑到地铁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缺口问题,应在前期城市规划中给予相应的地面及地下预留空间,并且通过规划手段有效保护预留空间。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城市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才开始规划建设地铁和地上轨道交通,如此建设出现了众多拆迁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而且对于城市景观的破坏极为严重。

3、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相关部门要按照汽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出租车、机动车、公交车的上户标准,上户标准要明确规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并鼓励车主使用清洁能源;同时,汽车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柴油、汽油、天然气的质量,推广车主使用CNG等清洁燃料,最大限度上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比如,宁波对黄标车实行区域限行制度,宁波在2015年淘汰了4万辆黄标车,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机动车排气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全面实行了机动车排气污染和安全技术同步检测。

4、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首先,需要对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增加。尽可能的加大绿化植被的覆盖率,政府要积极的起到带头作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利用绿色植物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电台广播或者是发放条幅的方式,来提高城市居民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得人人都能够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中来。对居民区以及街道附近都要进行合理的绿化建设,在建筑的建设上,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全民积极的参与到绿化建设上来,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城市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性话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大气环境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就目前而已言,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还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未达到标准要求,有待进一步解决。在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大气污染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充分发挥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政策的作用,贯彻落实相关制度,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降低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要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用清洁能源来代替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能源,从而为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2、及时关掉水龙头。

3、节约用纸。

4、出门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不乘坐私家车。

篇(5)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其中。目前,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是将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通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本文将从基于改进实验方法来促进环境保护教育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高中化学课程中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分析

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很难达到全面实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只能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课程应当从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理解化学对人类的生活、工作、生产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以及改善环境的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改版之后的鲁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可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比如讲氮氧化物时,应当向学生介绍氧化氮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我国因为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让学生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环境现状,激发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促进环境保护教育的要求

1.改进实验方法做到绿色环保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物质的性质,对于化学学习十分有利。过去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不耽误上课时间,都是按照教材中给的材料来进行实验。但是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材料是给老师一个参考,不一定都是最佳的。有的实验所采用的原材料都不是最经济、最节能的,并且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要求高中化学教师改进实验方法,做到绿色环保。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深入思考,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来做实验,同时对于实验结束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应当再次利用,如果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则应当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达到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目的。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高中化学教材包含了许多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尽量控制污染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以身作则,做到节能、环保,在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环保的理念,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认真思考,仔细推敲传统实验的方法。首先,在进行实验时要尽量选择毒性低、污染小的化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避免因为不规范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比如,在做一些较大的实验时,可以将其改成微型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化学药品,减少浪费,而且也可以避免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3.教师要打破传统,进行环保教学

长久以来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都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授课。这些传统的实验方法很多都会造成实验材料的浪费,十分不利于节省资源和能源,而且有一些实验采用的是污染严重、有毒的化学药品,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将同学分成小组,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假设、分析选出最节能环保的绿色实验方案。进行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改进实验方法,促进环境教育的具体实例

在进行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氮的循环”这一节有关硝酸性质的学习时,传统实验方法是向两只放有等质量铜片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让它们进行充分反应观察现象。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可以与铜进行反应,区别是浓硝酸与铜反应更剧烈,会产生红棕色的气体;稀硝酸与铜反应较慢,产生无色气体,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两个反应生成的分别是NO2和NO,这两种气体都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而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危害到师生的健康。笔者在授课时发现由于NO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过快,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观察到气体颜色的变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对于本实验方法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改进措施:首先,可以将教材中使用的铜片换成铜丝,这样做不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资源。其次,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将原有的实验中的敞口装置变为密封装置的具体方法有两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密闭的实验装置可以防止有害气体挥发到空气中,有利于对废气的收集,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同时有利于师生的健康。

第一部分实验装置:使用橡皮塞、单孔大橡皮塞、试管、锥形瓶来组装,具体如下图。本实验装置进行操作时,首先向两个锥形瓶内加入20 mL20%的NaOH溶液,然后在一支试管内放入一块铜片,另一只试管内放入三只铜片;装有一块铜片的试管中滴入1mL的68%硝酸溶液,在另一只试管中注入2mL的20%硝酸溶液。试剂加完之后立即用小橡皮塞将试管口塞住,同时带有试管的单孔塞塞进锥形瓶扣。在反应结束后,轻轻振荡锥形瓶。

第二部分实验装置:利用带孔橡皮或者将注射针头扎入橡皮内,组装实验装备。本装置在进行实验时采用细铜丝、68%的硝酸溶液或者1∶4的硝酸溶液。在进行实验时将细铜丝放入注射期内,并且将活塞压至顶端再用该注射器吸入1~2 mL的硝酸溶液,之后再用橡皮封住针孔,达到密封的作用;将硝酸和铜反应的注射器针孔向上放置,并取下橡皮,随后抽拉活塞让少量空气进入,此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情况。在实验结束之后,将注射器中剩余的溶液注入NaOH废液中。

本实验进行改进之后,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注射器的朝向来终止或者继续进行反应,非常容易控制。而且这种装置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无色气体NO变为红,现象更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是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能够非常方便地收集NO2和NO,防止发生空气污染。

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达到健康化学和绿色化学的教学要求,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环保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改革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构筑与城市布局及交通需求走廊相一致的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强化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1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小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但是轨道交通仍然占据着交通运输业非常大的比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大力推行“公交优先”的交通管理模式,以伦敦和东京为例,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都是轨道交通,而且比例分别承担了71%和86%的客运量。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墨西哥城为例,该国于1966年动工兴建地铁,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有10条线路,总长为178 km的地铁,总运客量居于世界第3位,仅次于莫斯科和东京。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才采用浅埋开挖法修建了我国首条地下铁道线路并于1969年10月建成,即目前的北京地铁1号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步进入大发展时期。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准确及适时地提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政策指出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因此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掀起了各地兴建轨道交通的高峰。截至2010年,我国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规模近10000亿,规划线路总长度为2400公里,未来陆续还会加大投资力度。现阶段,各有关方面已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且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才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较小,但已经显现出了比常规的公共交通更高的运输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大气、噪声和震动等环境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轨道交通施工的过程中保护环境一直是相关者(例如轨道沿线居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处于轨道交通的施工的高峰期,各地因轨道施工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要求较大,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情况比较特殊:地面建筑较多,地下上下水纷繁复杂,煤气、电力、热力和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加之市民环保意识也有待于提高,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地铁和轻轨等交通设施的修建难度。

因此我国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如何一方面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致使环境遭受破坏,影响自然的和谐。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就需要我们技术施工人员对于环境和轨道交通建设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及改进施工的方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将保护环境也放在重要地位,另外一方面也要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施工,促进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好型施工,实现轨道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

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保护环境的方法及实践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要对环境做出良好的测评并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1998年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就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严格的控制在区域内,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环境背景的分析和调查说明,预测工程施工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影响,二是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出预防及减轻施工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如果施工单位不遵守该例,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停止生产并处10以下的罚款。

3.1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

环境背景分析与调查主要是调查工程施工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具体包括其受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起因等都要详细指出并列表说明。此外,个别的轨道交通建设可能会对减少一些污染有利,因此施工及设计人员应对于施工新引起的环境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做出与原环境情况的对比分析,进而采取双赢的有利对策,合理支付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环境治理费。

3.2预防及减轻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轻轨和地铁等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特点是施工范围大,施工周期长、路线长,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方法有所创新,建筑设备有所改进,建筑机械有所改进,轨道交通的综合施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地面建筑林立,地下上下水、电力、热力、煤气、通讯等管道设施繁多,地面轨道交通的建筑,包括挖掘、打桩、回填等一系列施工作业,仍不可避免地会给对当地的交通、管道、河流,尤其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人员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放在首位,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3.2.1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更有利于环境的优化,一般来说,地铁的暗挖法施工要比明挖法施工对环境响小得多。因此,根据土壤加固改良的方法和地质情况,车站和线区间均可采用矿山法施工。近年来,盾构法修建区间道也越来越普遍,由于暗挖法可能导致变形或地表沉降,因此设计与施工前,设计和施工人员都要有详细计算与监测,尽量控制与避免土体沉降或过量变形对已有建筑和路及面的破坏。明挖法施工可从减少扬尘、控制噪声及处理废水几个方面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详见表1。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挖地铁隧道和降、排水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失衡;使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乃至损伤和破坏等。因此,进行地铁施工前,设计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的整体环境进行全面测评。近年来,国内桩基施工技术发展较快,如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和广州地铁一、二、三期工程等都采用了桩基托换技术,上面建筑有几十层,地铁从基础下通过。盾构开挖时,桩基被切断,整个建筑骨架受力引起变化,如控制不当,就可能会造成应力失衡,最终造成建筑物沉降、开裂、或倾斜。因此,针对桩基托换施工的风险性、技术性很高的特点,施工人员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技术,做到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方可保证桩基托换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此外,施工过程中对于降、排水方法还需进行充分论证,因为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此时,技术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潜水承压水要研究其回灌问题;对上层滞水要研究水的循环和利用问题,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的浪费;尤其是当施工线路穿过农田、湿地乃至郊区线路时,技术人员更要处理好灌溉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兼顾环境保护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3.2.2施工泥浆要换代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桩、墙施工,施工时要用泥浆稳定钻掘壁面。目前,国内多采用皂土(也称膨润土)泥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高科技材料的进步,国外与香港、台湾都已逐渐研制出一种具有更具粘合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聚丙烯酸胺超泥浆稳定液。这种泥浆与水拌合后产生膨胀效果,具有高的水的粘滞度优点,因此可在钻掘壁面形成一层富有韧性的胶质薄膜,防止钻掘平面崩塌,达到稳定孔洞与沟槽的目的。而且此中材料更易于与泥浆拌合具有无粉尘污染、不需泥浆搅拌池、沉淀池,能促使悬浮泥沙产生凝絮,加速沉淀,并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优点。北京地区一些水利工程连续墙施工和市内道路、立交桥旋挖桩施工,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工程浦东南路地下连续墙施工,都已有采用超泥浆的案例。

3.2.3控制地铁爆破震动的影响我国的个别城市修建地铁时可能会面临有部分或多处线段通过岩石地层的情况,此种情况下,以当前的技术条件,爆破法算是开挖岩石隧道最经济适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控制爆破震动影响范围,降低爆破震动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爆破震源的爆炸能量,以控制爆破震动的危害程度;阻断震动波传播扩大,减少爆破震动波的影响范围,因此决定采用爆破法时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测试,获得当地爆破衰减规律及尽量避免可能造成的受害影响程度。

4结论与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因为其是保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并尽可能减轻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才算是处理好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打造成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工程。目前我国轨道交通施工日趋成熟,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何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还需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春宇.环境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科技信息,2010(5).

[2]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2009(2).

篇(7)

关键词 :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生态环境

当今,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背景下,人们往往过分的信赖科技和现代性,在广泛使用科技和法律等环保措施背后,本土资源在无形中收到了较大的冲击,有的甚至遗失。作为传统法律的一部分,作为“本土资源”的当然构成要素,梳理和发掘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的传统习俗和举措,势必会给人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社会的同时带来新思考。

“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生态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样态。甚至可以认为,生态与少数民族的生活是绝对的共存共荣。”①这一特性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几乎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要承认和尊重适合于各地不同“地情”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并在其中试图探索出一条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习惯法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法,它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源于各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于人类法治文明意义甚大。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甚至认为法主要体现为习惯法,其地位远远超过立法,是最富生命力的法律形式。习惯法,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与制定法相对应的社会规范,“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照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

朱苏力说过:“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作为中华法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中国习惯法体系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一种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广大少数民族在千百年以来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世代相袭、长期存在并为本民族成员所信守的一种习惯法,它为维护民族共同利益、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传递民族文化起了积极作用。”③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早已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关于生态环境的意识直接源于他们对于自然最真切的认识、体验和情感,因而也更为深刻的表达了对自然秩序的价值取向及精神追求。我国目前环保法律并不完善,尤其在地方环保法律和环保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富有成效的环保经验,即可以弥补和矫正现行环保法条和环保措施的漏洞和不足,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西法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孟德斯鸠曾近说过:“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式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④以下将简单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内容。

一、藏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藏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禁忌对藏区牧民来说是良心的命令,违反这种命令会引起一种可怕的有罪感。藏传佛教的“十善法”有自然生态与资源保护规约,如杜绝杀生,严禁猎取禽兽,保护草场水源,禁止乱挖药材,乱伐树木。藏族有谚语:“山林常青獐鹿多,江河长流鱼儿多”,藏区一般不准捕杀野生动物,对于以打猎为生的人予以鄙视和谴责。许多寺院专门设有“放生节”,在该节日放生的牛马,被视作神牛神马,不得驱赶、乘骑和捕杀,任其自然死亡。⑤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共生共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才使得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的蓬勃景象。

二、侗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湘西侗族人认为古树是神树,要保护,因此禁止砍伐房屋周围的古树,在侗族,有“嫁妆树”的习俗。即孩子出生之后,便为之栽种一百株杉苗,作为儿女嫁娶的费用,有的地方母亲还专门为女儿栽种“嫁妆林”名叫“十八杉”,也称为“姑娘林”,这在客观上使森林资源得以持续发展。在社会交往中,侗族有打草标的习俗,即用茅草、芒冬草或稻草等结成疙瘩、田螺或箭头等形状,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其中山标意为不让人随意去砍柴、割草和放牧或拿走砍好的柴草以及打算耕种的荒地等。另外他们崇拜山,由于对山存在敬畏之情,侗族人在获取动植物资源时,遵循“取物有度、不贪多”原则,要留适量的资源给山峰,这些朴素的自然观念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傣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傣族人民在开发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环境观念。傣族的习惯法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 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正是有这样的认识,人们才更应该保护森林、水源和动物。傣族历代流传的《布双郎》“祖训”规劝人们“不要改动田埂”“不要砍菩提树”“寨子上和其他地方的龙树不能砍”“不要砍树来挡路”“寨子边的水沟、水井不能随意改动,就是不要也不能填”等等。⑥

四、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蒙古族的观念中,大自然并非纯粹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有灵性,他们认为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与其和睦相处。(关于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者在2014年四月发表在《前沿》杂志中的文章《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生态环保观——内蒙古雾霾引发的思考》已有详细的论述,所以在此不再赘述)。从某些角度看,蒙古族习惯法中的一些思想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却有其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选取几个少数民族习惯法做一简要的介绍。纵观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它不仅仅是个历史范畴,它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它是一种“活”的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扎根于各民族成员的头脑之中,在当今的民族地区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经济社会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在倡导弘扬各少数民族传统均衡和谐生态环境观念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生态环境观念中不可避免的带其浓厚的原始性,内容也较为粗糙,不可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全面准确的科学解释和说明。我们应承认并弘扬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关于生态环境观念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方面,强调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价值观、合理利用资源、敬畏和尊重自然,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习惯法与现行环保工作和措施良性互动起来,让它有所为。

引文注释

①王佐龙.生态习惯法对西部社会法治的可能贡献[J].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2).

②[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71.

③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④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8.

⑤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1):183-189.

⑥耿明.傣族历史上的原始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J].云南社会科学,1999(3):73-78.

篇(8)

一、前言

社会各方面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也增强。

伴随经济全球化,各地工业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工业作业的运作向大气中排放了许多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是引起酸雨、臭氧层破环等环境生态问题的缘由。工业化的到来,导致许多锅炉和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就达5000万吨以上。这些氮氧化物是产生酸雨等相关环境破环的主导因素,同时,这些氮氧化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存在威胁,会导致很多疾病。因此若对此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其后果无法想象,所以高效地保护环境是当前的重大任务。现今,针对大气环境保护,化学学科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催化方法已成为环境优化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用催化方法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可直接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因此,环保催化技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效地使用催化技术保护环境是当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催化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催化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催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石油炼制技术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催化裂化、异构等,都是工业需求的催化技术;第二阶段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时期,出现的一些分子筛催化剂;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来,该阶段成功地将催化技术使用到环境保护中,通过催化方法净化气体污染物,避免可能的二次污染现象,比如,在汽车排放尾气方面,有效地消除了氧化氮类、氧化硫类等有害物质的催化反应。同时催化技术在化工、环保等方法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作用,在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的市场环境下,催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和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控制以及汽车技术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推进了环保时代的发展。

三、常见的催化方法

催化还原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剂和废气反应,将废气中的NO还原为无害的。催化还原方法一般分为选择性的催化还原和非选择性的催化还原。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该方法的原理就是可以选择性地将气体中的进行还原,还原成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此方法在工业上称为SCR方法。例如以为还原剂的一些催化剂。SCR技术最早在日本开始使用,在理想状态下,该方法可以使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但是实际应用中,在使用为还原剂时,由于一些其他误差,会导致净化脱除率仅为65%左右。目前为还原剂的方法已经使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本身的腐蚀性很强,所以在净化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成本自然而然也高;使用时难以控制量,所以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个过程的使用适用范围较狭窄,对汽车等移动源的污染物的消除难以解决。

2、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SCR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是将还原剂先与气体中的氧进行反应,再与NO反应,所以,这种方法对还原剂的量的要求是很多的,另外,这种方法还会有一些其他问题,因此,通常认为这种方法只有在还原气氛下此过程才可行。一般,CO和被视为非选择性还原剂。所以该方法技术很成熟,且成本低。

3、的催化分解法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致使许多以煤、天然气等为燃料的发电厂、煤厂等到处可见,这些厂子在运作中会排放大量的的氮氧化物,同时,机动车辆也容易产生氮氧化物。

近年来,存在一种过程,可以使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进行分解,其分解物有和,显而易见,这种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且相比较于其他过程来说,该过程简单易操作,所以是一种很理想的脱除NO的方法。目前,对方方法领域的探索已不少,备受关注的催化体系主要有: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以及最近取得了一定进展的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等。

3、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私家车与日俱增,汽车尾气也是目前大气环境的污染物之一。当前尾气净化技术主要是上述的催化脱除方法和汽车冷启动排放技术。当前,治理汽车尾气使用的手段是采用三元催化剂的电喷系统,三元催化器可同时吸收CO、HC和,但汽车发动时,三元催化净化器的温度未达到,所以需要解决的是减少净化器的起燃时间。

首先,考虑减少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要降低温度就需要在原有的三元催化剂的根基上增强存氧能力,加大贵金属的用量,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程度,但此方法降低温度的程度不大。

其次,考虑采用电预热方法。使用电加热转化器可以使以金属为载体的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就可达到,从而使得冷启动开始时就可减少尾气的排放。但此方法成本略高,且对其他设备等要求较高,较难做到完美。

第三,考虑开发HC吸附性的三元催化剂。HC吸附性的三元催化剂是在汽车冷启动时的温度下就可实现对尾气中HC化合物的吸附,温度变高时,被吸附的HC化合物就会氧化。所以采用此方法,汽车冷启动时的HC污染物可平均降低60%左右,所以此方法是排放量较低的汽车减少尾气的最好方法之一。

四、结束语

大气环境的治理目前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催化技术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方法和催化分解方法是目前使用和研究较多的脱除的方法,而对于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以上只是对常见的几种污染物的催化方法做了介绍,大气环境的治理需要全民参与,催化技术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但仅仅靠催化和其他一些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盼,刘先树.三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03).

[2] 王务林,赵航,王继先.汽车催化转化器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篇(9)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主干,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污染防治法为分支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有全国性的全面规范农村环境保护的基干法律或专门性法律,而其他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无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活动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整与规制。[1]对此,《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银川条例》)作为一部地方性法规,以农村环境保护为着眼点,在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地方性农村环境立法的首创意义

《银川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立法。我国已有的涉农环境立法主要集中在农业环境保护立法,如《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其着眼点主要在农业生态环境,这种以某一产业环境效益为保护对象的立法在发挥其预期效能时相对于以往单纯的要素性环境污染防治法当然会有更明显的作用,但是在环境保护的整体性上仍然有明显的缺憾,主要表现为:其一,农业环境立法人为地将农村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其他生态环境割裂,从而使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乡镇企业等区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已有的要素环境污染防止法从整体上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环境或一般性的环境问题,对于农村环境特有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对策;其二,农业生态环境立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这样的立法导向体现了以城市利益为重的视角,而在全国性环境立法中仍然是以城市为主导,以解决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为重点,呈现出强烈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2],缺乏对农村和农民环境利益的整体考虑。

从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的两个缺憾来看,《银川条例》首创了以农村环境为保护对象,这样的立法视角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农村环境立法将保护范围覆盖到农村整体,克服了单一产业生态环境立法调整范围较窄的局限性,使法律贯穿在农村环境的各个要素中,使不同区域、不同要素的污染防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次,农村环境立法以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为出发点,这使其在具体问题的立法设计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能解决农村环境的具体问题,也更容易关注农村居民具体的环境诉求,从而使农村环境立法的效用更强。《银川条例》生效次日,环境执法人员即依据该条例第二十四条和四十条的有关规定对焚烧秸秆的行为予以了处罚,改变了以往危害农村环境最普遍的秸秆焚烧现象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当地农村环境保护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最后,农村环境立法仍然会覆盖农业生态环境立法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并以之为立法重点。农业目前仍然是农村的主要产业,而农业污染则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这一现实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农村环境立法不可能脱离这一现实,仍然需要在立法设计时予以重点考虑,以此来保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二、农村环境――《银川条例》的基本维度

一部具有首创性的地方性立法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不仅来自于法律层面,如是否违宪或违反其他上位法的风险,这往往只需要从立法技术上把握,尽管立法技术的运用也是一项具有高难度挑战的工作;更多的风险还是来自于法律本身的适用性上,也就是具有首创性的立法能否发挥其预期的立法效益。而要化解这样的风险,取决于立法本身的科学化程度,就地方农村环境立法而言,主要要看这样的立法能否有效解决当地农村环境问题,其落脚点主要体现在农村环境上。

《银川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确定了该条例的立法宗旨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说明条例以农村环境为保护对象,以提高居民首先是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维护其环境权益为出发点。保护对象确定为农村环境,这就使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具有了鲜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对象不同于调整对象,农村环境法是以农村环境为保护对象的,但并不等同于以农村环境为调整对象,按照我国法理学的一般观点,调整对象界定为某一社会关系,因此农村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亦可界定为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保护对象和调整对象的区别,既能藉此更加明确农村环境法的立法宗旨,也能厘清农村环境法的适用范围,亦即农村环境法不以农村环境为调整边界,凡是涉及到影响农村环境并受农村环境法调整的行为,无论该行为发生在农村或城市,也无论是由农村居民或城市居民做出的,均应当受农村环境法的调整,正如前述焚烧秸秆行为,该行为是由一家公司在其位于城市边缘的自家场地引起的,不是农村居民做出的,也不是在农村发生的,但因为会危害到农村环境,符合《银川条例》规定的各项要件,属于农村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因此《银川条例》的调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农村环境”在《银川条例》第二条中定义为:“影响农村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因素的总体,包括土壤、大气、水、生物和农民居住场所等。”这种表述紧扣农村环境的特点,如定义的内涵限定在农村,外延涵盖了土壤、大气、水、生物、居住场所等,所列举的农村环境若干要素皆是农村的典型要素。

农村环境和农村居民有着完全不同于城市环境的自身特点:1.农民居住和人的活动较为分散,污染的分布较为分散,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处理也较为分散;2.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3.农业污染比较突出,如化肥、农药污染较为普遍。基于这样的与城市环境完全不同的特点,农村环境法也应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首先,应当针对农村的环境问题量身定制,而不是照搬传统环境法以城市环境为重点的立法传统,农村环境法解决的是农村环境问题,因此就应当围绕着农村环境问题的诸多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法律对策体系;其次,农村环境法也应当考虑农村的适应性问题,尽管环境污染具有传导性,农村环境问题的恶化可能传导到城市,但是农村毕竟不同于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域广大、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普遍弱于城市,因此农村环境法在管理体制、保护防治的重点、法律责任的设计等方面也应当体现出不同于一般环境的特点。

《银川条例》围绕着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这一主题,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契合农村环境法的自身规律,体现了颇具首创意义的探索,第一,在管理体制上,打破了农村环境保护无人负责的空白,规定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可以聘任农村环境监督员。有人可能担心在乡(镇)机构精简的形势下,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是否可行?实际上环境保护机构并不需要新设,可以在原有的乡(镇)有关机构下加挂一块“环境保护站”的牌子,这样既不需要新增加编制,又从法律层面实现了农村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的目的。

第二,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但都和农村的地域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银川条例》抓住突出的六大类型,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改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规定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这些规定既符合农村实际,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如第二十一条要求各级政府“划定畜禽、水产养殖业禁养、限养区域,对在划定的禁养区内已有的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及集中的散养区,要予以关闭”,以此来防止畜禽、水产养殖对农村居民的污染;第二十五条为防治农村工业污染规定“新建工业生产项目应当进入园区,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在园区外新建工业生产项目”。类似的规定为防治主要的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第三,法律责任,重在实效。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法律责任的设计是保障法律实施的最重要手段,没有法律责任的法律是苍白无力的,往往沦为纸面上的法律,成为一纸空文。《银川条例》针对所有设置了义务性条款的规定都同样设置了法律责任条款,这样就使义务性的规定具有威慑力,能够发挥实效,同时法律责任条款的设计也注意了可行性,一方面在国家有相关规定情况下,注意和国家规定的衔接,另一方面又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要考虑农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使法律责任不致于难以落地实施,如第三十九条规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或者个人随意抛弃盛装农药的容器、包装物、过期报废农药和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回收,逾期未回收的,处以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一条规定:“将农村土地、房屋等租赁给他人从事产生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租赁人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很好的注意了当地实际,考虑了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又保证了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三、《银川条例》对农村环境立法的启示

农村环境保护关系到我国数亿农民的环境权益,因而很早就有学者极力呼吁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时体现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3],即将生效的《环境保护法》也确如所望,强化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但是作为一部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来说,农村环境仅仅是其关注的一个方面,要真正做到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法可依,制定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是其应有之义,这也是《银川条例》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这一条例开创了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先河,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使地方农村环境保护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不仅如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还应当重视自身的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强化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制定出来的法律能靠得住,用得上,而不是沦为纸面上的法律。这方面,《银川条例》也堪称以后类似法律的示范,该条例既考虑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也注意到了农村居民的适应性,从而使法律发挥实效具备了必要的现实土壤。这对今后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推动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optimum inclusion process conditions for essential oil from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and aconistatatinow ii schott (a. gramineus soland) in fufang huoxiang pian. methods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volatile and the inclusion rate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process conditions, and the condition was optimized with orthogonal design by the liquid-phase method in aqueous solution. results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for inclusion were established as: oil: β -cd was 1:10, and ratio of amount of water to β -cd was 5. the inclus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at 50℃ and for 40 min. conclusionthe yield is high in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 and purpose of inclusion was achieved.

key words:fufang huoxiang pian; orthogonal test; inclusion; essential oil

复方藿香片为中药部颁标准收录的中药方剂(标准编号:ws3-b-3918-98),具有解表和中、燥湿化浊作用,用于感冒畏风寒,头痛胀重,体倦肢酸,脘腹不舒治疗。wWw.133229.cOm其味苦、辛,每日服药4~6片,每日2~3次。复方藿香片处方为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陈皮、佩兰、鸡儿肠,生姜等7味药材。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1]。紫苏叶为唇形科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2]。石菖蒲aconistatatinowii schott (a. gramineus soland)属天南星科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3]。原处方将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喷加到浸膏中去。为提高疗效,增加制剂稳定性,本实验拟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4,5],并以正交设计优化复方藿香片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d40-2f型电动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w201b 恒温水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挥发油提取器(华东医药器化有限公司)。

1.2 试药

β-环糊精粉末(纯度99%以上,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购自杭州中药饮片厂,经浙江大学博士后李凌军副教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混合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采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6]提取,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得到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的混合挥发油。按处方比例(400 g∶250 g∶250 g)分别称取广藿香、紫苏叶、石菖蒲,加8倍量水浸泡 1h,提取挥发油6h,得混合挥发油。

2.2 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2.2.1 包合物制备方法[4]按每次实验条件,精密称取β-环糊精适量,置于适当容器内,加入蒸馏水适量,加热搅拌使溶解,制成澄明的溶液,恒温至包合温度。在200 r/min搅拌速度下滴加挥发油1 ml包合设定时间,2~8℃冰箱中放置48 h,抽滤,用10~20 ml乙醚少量多次洗涤(洗去未包合的挥发油),40℃干燥4 h,得白色粉末状干包合物。

2.2.2 指标确定按药典法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称取折合含1 ml挥发油的包合物,置2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与沸石,用挥发油提取器进行测定,读取挥发油量,分别计算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

包合物得率(%)=干包合物重量β-环糊精重量+挥发油量×密度×100%

包合率(%)=包合物中实际油含量挥发油投入量×空白回收率×100%

2.2.3 包合工艺条件筛选与验证通过预实验研究确定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见表1。根据实验条件对每个因素确定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见表2~3。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略)表2 正交实验与结果(略)表3 方差分析结果(略)

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包合温度、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最佳包合工艺为a3b2c1d1,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为10∶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40 min,β-环糊精与水比例为1∶5。

取先前正交实验一致的3份挥发油,按优化组合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包合物收率为82.75%,油包合率为84.56%,高于正交表中实验条件下结果。因此,确定最终优化工艺组合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为10∶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40 min,β-环糊精与水比例为1∶5。

2.3 包合物质量考察分别制备如下样品:①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②包合物中回收挥发油无水乙醇溶液;③β-环糊精乙醇溶液;④包合物无水乙醇洗涤液。照薄层色谱法[6]试验: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香草醛浓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比较四个样品的薄层色谱。结果表明,样品①与样品②在相应rf处显相同颜色斑点,即包合前后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基本无变化。样品③和样品④溶液均没有展开斑点,表明挥发油包合后确已形成包合物而非物理混合物。

3 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混合油的最佳包合工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为10∶1,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40 min,β-环糊精与水比例为1∶5。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重复性较好,质量稳定,包合物收得率和油包合率均较高。

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其稳定性明显优于混合物,且包合物有效掩盖了挥发油性气味,保持挥发油生理活性,因而将提高制剂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英,张金超,陈瑶,等.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6,37(5):786.

[2]曾志坚,罗浩章,钟 颖. 紫苏叶及变种紫苏叶的鉴别[j]. 广东药学,2003,13(5):16.

[3]吕刚,李婷婷. 石菖蒲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1.

上一篇: 初中数学课程思政 下一篇: 科研立项经费预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