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0: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竞争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竞争策略

篇(1)

第二,粮食产业链体系还有待完善。粮食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力度不相协调,特别是粮食基地建设方式简单,利研创新力量薄弱,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低下。在渠道建设上,主要依靠各连锁超市,不仅面临众多的品牌竞争,增加了企业销售成本,而且降低了企业对产品销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使产品销售受制于人。

第三,缺乏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运营机制僵化,运营效率偏低。国有粮食企业较其他行业相比,收人少、企业体制落后,总体运营效率偏低。现有人才队伍仍以传统粮食业人才为主,缺乏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新招聘的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造成了人才的严重缺乏和断档,成为制约企业下一步战略调整和长期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缺乏高利润产品,盈利能力偏低。目前,粮食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利润率不高。从北京2011年度财务数据看,最高净利润率仅为2.74%,最低仅为a28%。总体缺乏粮食深加工及高利润产品,企业盈利创效能力较低。

国有粮食企业竞争战略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因主营业务的特殊地位和低盈利能力,为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应实行复合多元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在粮油加工业务上,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l)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的各项预算要确保准确、合理;(2)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做好人力、库存、资本等各项成本核算;(3)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实现仓储、加工、物流等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内部价格转移;(4)加强生产管理,实现适时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2.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源,其影响力是企业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难以被模仿的要素。(1)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核心价值;(2)加强品牌内外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3)丰富品牌系统,建立品牌组合。

篇(2)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篇(3)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广告费用的日益高涨,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大量新产品因为不被消费者所接受或过高的市场初期导入费用而失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品牌名称和品牌资产,通过延伸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

1品牌延伸的风险

然而品牌延伸这把利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艾•里斯和杰•特劳特曾形象地比喻:“品牌名称是一根橡皮筋,它会伸展,但不会超过某个限度。而且,你越延伸一个名称,它就会变得越疲弱。”概括来说,不当的品牌延伸策略有可能对原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原品牌的形象是为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定位,也往往是原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维护原有品牌的形象,抑或是延伸产品严重偏离了原品牌的形象,将损坏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企业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可能掉入这种陷阱。例如,皮尔卡丹曾以高贵的品质和昂贵价格成为社会上层人物身份和体面的象征。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皮尔卡丹品牌延伸到日常生活用品上,从家具到灯具,从钢笔到拖鞋,甚至包括廉价的厨巾。后果是“皮尔卡丹”在大多数市场上丧失了高档名牌的形象,也丢掉了追求独特的品牌忠诚者。

1.2模糊品牌定位,淡化品牌个性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形象定位。品牌之所以被消费者所认可,正是因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明晰的品牌个性,它从产品的形状、性能、价格、质量等方面区别于竞争者。当一个品牌代表两种甚至更多的有差异的产品时,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模糊化。而品牌定位的淡化和消失也必然使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度下降。比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把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当精巧的“金利来”女用皮包上市后,就模糊了品牌的定位,它削弱了品牌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也没有赢得女士们的欢心。这就是品牌延伸不当所带来的品牌淡化效应。

1.3容易产生株连效应

品牌延伸将品牌与多个产品联系起来,导致管理跨度加长,企业投资分散而成为风险点。一旦新产品选择不当,巨额投资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其他产品的投资经营,使整个品牌陷入危机。20世纪80年代奥迪5000汽车被指责存在一个突然加速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奥迪对这一问题未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推卸责任。结果造成了奥迪整个品牌形象的大幅度下降,并危机到先前销售很好的奥迪4000车型。这次的事件使奥迪汽车在美国的销售量由1985年的7.4万辆下降到1989年的2.1万辆,公司付出巨大的代价。

2合理品牌延伸的策略

2.1树立品牌延伸的正确态度

尽管品牌延伸有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延伸都能获得成功,创造骄人业绩。品牌的延伸需要理性、慎重,企业应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否则见到的只能是悲剧。品牌延伸并不是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企业所要做的恐怕是要端正品牌延伸的态度,对品牌延伸有全面的认识。要树立品牌战略思想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审视品牌延伸,切不可为眼前利益,为部分企业在品牌延伸上的成功怦然心动,不顾时机、条件,盲目进行品牌延伸。

2.2延伸产品应该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成功的企业品牌延伸要求延伸后的产品必须能够代表原有的品牌,否则就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定位,损害其形象,像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关帝酒在黑龙江省打开市场时,因与原品牌个性相差过大,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必须对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尤其要视延伸产品的个性是否能够吸取原有品牌的精神内涵,能否继承和发扬原有品牌的个性。

2.3通过再细分市场,进行品牌重新定位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及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品牌延伸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再细分,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在品牌定位方面,要求企业依据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规划,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界定品牌使用的范围,使品牌定位一次涵盖现在与未来。这样既给多元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

2.4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节奏

消费者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心理接受过程,因此品牌延伸要实现良好的效应,必须考虑到消费者对于品牌使用于延伸产品也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品牌资产从主导产品向延伸产品的传递需要时间,要在企业的不断宣传下和在顾客使用以后,才逐步为顾客所接受,不宜操之过急。当品牌向过多的产品延伸时,顾客一时难以对众多的新产品产生较好的认识,而且可能会对众多的延伸产品产生混淆,从而稀释品牌个性,甚至会误解企业传递的信息,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品牌延伸要保持合适的品牌延伸节奏,过快过多的品牌延伸对企业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篇(4)

一、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技术标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标准与竞争规则。标准从以下几个重要的途径改变了竞争的性质。首先,减少不确定性。标准可以减少消费者面临的技术风险,加速新技术的普好循环。而对于不兼容的产品,其采用会被消费者的疑惑和恐惧拖延。第二,减少及速度。拥有许多支持者的标准可以走得更远,提高这种技术的可信度可以形成良消费者锁定。对于开放的标准,消费者对于锁定不会那么担心,因为他们可以指望将来的竞争。微软的操作系统就是凭此策略轻易统一了天下。同时,由于标准减少使竞争从功能竞争转向了价格竞争。因为标准导致各个厂商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降了锁定,竞争的重心从对市场统治地位的争夺转移到了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标准还低,从而,许多品牌的产品具有共同的功能,因此加剧了这些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第三,独家扩展功能。供应者会在保持一定程度向后兼容的同时通过独家扩展功能使自己与众不同,以此控制技术的发展,限制竞争者对技术标准的扩展能力。

(2)技术标准与企业竞争优势。首先,企业凭借某种技术赢得市场,可以形成在某一时期市场中的独特优势。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引进得越早,率先发展壮大的机会就越大。但是,这种技术是大家都可以掌握的,很快会从“我有你没有”变成“我有你也有”的技术。我国家电企业发展历程就印证了这样的途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电脑等产品的厂商常常只能在价格和售后服务上下功夫,由于在技术上没有重大突破,各大厂商的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其次,如果企业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得到保护,可以获得使用“我的技术”的费用。这时,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而且会大大增加本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正所谓不掌握核心技术,就避免不了切肤之痛。

第三,如果以企业的技术为基础,形成了行业或国家的技术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当新进入者进入这个行业时,就必须应用这个技术标准。显然,这个具有本企业核心技术的标准,使企业在行业中处于不易超越的领先地位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巨大优势。企业通过市场的拓展可以很快地收回技术开发成本,并牢牢控制和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的主导权(郎志正,2004)。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和控制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企业主导的标准,既必须是现在的标准,有必须是未来的标准,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创新能力,才能凭借标准在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3)技术标准与企业科技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企业的发展便走入了“死胡同”。创新离不开标准,脱离了标准的创新是不成熟不健全的,其生命力是短暂的。任何一项成果,从研制到鉴定都必须经过标准的衡量,只有符合标准才能在生产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可见,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应用过渡不可缺少的环节。

标准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证已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成果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要从整体出发,制定和贯彻一整套相互协调的综合标准,保证产品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符合整体最优化原则,并保证创新成果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王成昌,2006)[3]。超前标准可以促进企业最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显示生产力,并全面考虑用户对产品技术水平、质量、效益和经济性的先进性要求。可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或引导市场需求的先进标准不仅不会阻碍企业的科技创新,反而会加速其创新的步伐。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组建企业技术联盟

组建技术联盟是标准竞争中企业最常用的策略。组建技术联盟可以化敌为友,学习内化,共同贡献专利技术和加强集成用户安装基础,共担技术标准化风险,创造顺轨创新效应,消除技术,产品使用者的顾虑(曾德明,2007)[4]。组建技术联盟有多种模式:混合式技术标准联盟、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和折衷妥协式技术标准联盟。我国企业可以组建国内多企业协作式技术联盟,围绕核心技术,联合投资,专利联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担技术标准化风险,避免企业间双边交叉许可导致的效率低下,这不仅可以扩大技术安装基础,还可以提高用户对技术依赖度,增强市场力量,推动技术标准的形成,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竞争结构,也有利于阻止外国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此外,参与跨国多企业协作式技术标准联盟,特别是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共同开发联盟,与国外技术实力企业伙伴展开合作,冲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把持国际标准制定的垄断局面,把我国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使我国更多的提案为国际标准采纳,学习和借鉴国外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和推广方面的经验,帮助我国企业在标准竞争中把握国际技术走向,保持技术主动姿态,实现顺轨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保证企业开发的技术与随后的国际标准兼容,减少标准制定和推广的阻力(彭盾,2006)。此外,加入标准设定团体可以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预期,增加产品或技术的未来安装基础,增大技术或产品成功的可能性。

(二)技术标准的开放与保护

管理成功的开放标准是非常困难的。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负责设定标准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人保持控制,会导致标准的停滞。第二,要有负责人投人资源以保持标准不停滞,同时以低于成本的定价—渗透价格—投资于安装基础。对开放标准的管理,要把持开放与保护的权衡。虽然完全开放有利于增加产品或技术的安装基础,促进互补品市场的供应,增加产品或技术成为标准的可能性并扩大整个产业的市场规模,但完全的开放并不可取。因为开放标准不仅会造成标准化技术出现多个不同的版本,即“分裂”的现象。还会导致开放标准遭到“抢劫”,因为一些公司会试图把它占为己有,以获得迅速的安装基础。此外,它还有可能导致联盟的崩溃。所以,即使在建立开放标准的同时,也要保持对技术的有限控制。没有支持者,开放标准会停滞或分裂成不兼容的部分。只要信守开放的承诺,企业盟友会很乐意让其指引标准未来的方向。

(三)合适的市场策略

先发制人策略。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方法就是首先进入市场,通过产品开发和设计技能对获取先发优势可能非常重要。另外,还要在早期积极地建立安装基础,要找到那些最渴望尝试新技术的人,并迅速占领这个市场。而采取合适的价格策略是建立安装基础的一个常用策略。对于市场进入者来说,采取渗透定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可以引发市场的流行采纳行为。而渗透定价行为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市场信号,表明厂家认为产品或技术未来市场规模很大、互补品供应良好,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预期。而一般情况下,相对于进入者而言,市场守成者采取掠夺性定价,可以关闭进入者进入的机会窗口,使进入者由于没有建立安装基础的机会而被排除于市场之外。另外,在真正取得标准战争胜利之后,也要继续保持警惕,不断地采取一定的市场策略。例如,将互补产品商品化,与自己的安装基础竞争,并使之放大,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而对于落后者,一个更好策略就是利用适配器和转换器与占统治地位的网络互联,并且要尽可能地避免生存定价。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标准战争中,企业要想获胜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而进行标准战争的能力取决于对以下七种关键资产的掌握:对用户安装基础的控制;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先发优势;生产能力;互补产品的力量;品牌和名誉。这些资产可以使企业为新技术的应用做出独特的贡献,并且如果企业拥有这些资产,可以使企业为其他参与者增加很高的价值。

标准竞争虽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关键。标准先行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鲜明特点,谁制定标准,谁就掌握了游戏规则的话语权。当今世界正在进入标准制约市场的时代,控制标准,特别是技术标准,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技术标准可以改变游戏规则,扩大产品网络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而企业如何利用技术标准,使其真正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就要依靠合适的标准竞争策略。加强网络效应,夯实企业竞争优势,组建企业技术联盟,控制标准的开放与保护程度,合适的市场策略,都是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此外,企业能否成功进行标准竞争取决于对一些关键资产的掌握能力。这里所提出的这些策略只是企业众多可供选择策略中的一部分,企业仍然有大量有效的其他策略可供选择,这有待于以后的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许月恒,朱振中,董传金.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战略,2010,(5).

[2]郎志正.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3).

篇(5)

最适合采用成本领先策略的情况是:①产品利润空间小,价格弹性高。②价格竞争激烈,短期内创新难度大。③现有市场份额大。此三者条件下,成本的稍稍降低,都能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反之,不具备这些条件,采用成本领先策略就不会赢得战略性优势。十九世纪中福特推广T型车时,即采取了典型的成本领先策略,结果福特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采用标歧立异策略,对化妆品企业而言,除了创新本身要有市场基础外,主要是一个实力的要求,即企业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推广这种创新、引导消费者去消费这种创新,否则,“创新”的命运将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或“替他人作嫁衣裳”。当年洗发露市场洋货一统天下,重庆奥妮推出了以首乌和皂角为卖点的“植物”洗发露,令人耳目一新,结果一炮打响。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以“银杏”为卖点的洗发露,银杏本是一个不错的卖点,但由于厂家实力不济,市场推广见效不大。

只有目标集聚策略,通俗地讲就是专家化,是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更具现实意义,理由是:

其一,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中小企业的主要局限就是资源有限,采用目标集聚策略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也就是军事策略里的“兵力集中”原则,在局部战场形成相对优势,就有了打赢局部战争的重要保证。比如汕头飘影公司不为五花八门的化妆品“迷乱眼”,专心制作香皂,在质量、款式、包装、卖点上多下功夫,在没有广告支持的情况下,仅靠产品本身即取得的骄人战绩,现在在飘影公司已成为飘影集团,飘影香皂也进入全国五十家商场销售排行榜前10名。

但专家化并不等同于单一化,他着眼于我们常说的“主流”,比如强生,她几乎是婴儿产品的代名词,然而在美国,她的成人商品市场也颇具规模,又如宝洁,其日化产品不下千种,然而在中国十多年,也不过推出了洗发露、洗衣粉等廖廖几个品种。

其二,从市场需要出发,中小企业不能也无需把网撒得太大,因为:①消费的总趋势是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兴趣的转移也有更快、更容易的趋向。企业做市场,既需要一个题目多篇文章,又需要经常换题目,所以,小小侧面也都大有可为。以洗面奶为例,千年春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她却一口气推出各型洗面奶近百个品种,摆在一起蔚为大观,在市场上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心理冲击力,并最终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专家的力量,就体现在专业领域内的全面和细致。

②供给也能创造需求。对一般化妆品而言,购买已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产品本身传递的信息能否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比如索芙特出了个木瓜白肤皂、PM丰韵皂,把过去只有保健品等侈类用品才具备的功能搬到日常用品中来,再配合适当的广告宣传,即刻掀起了一个销售,也开创了高价位香皂的先例,事实说明,消费者的兴趣既要“满足”,也要“激发”。专家型企业将更有热情,更有能力去把握这些形形,或明或暗的“兴趣”,甚至“帮助”消费者创造一些新的兴趣。

其三,从竞争的角度出发,专家化是差异化经营战略的另一种表现,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它旗帜鲜明地打出企业的经营特色,相对于小而全的企业而言,更能赢得渠道及消费者的认同。美宝莲是特色经营的好例子,它推出的唇膏多达数百个品种,成为名符其实的口红专家,在全国五十家商场销售排行榜上,美宝莲已进入前十名,更让人羡慕的是,美宝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口红专家的形象,是无与伦比的。

成为专家还有其他一些好处:一是更有利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资源利用的效益更高;三是专业化企业在对供方、买方的作用力中比非专业型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

最后的问题是,成为“专家”有哪些注意事项?

篇(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62-02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时期,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异变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主体出现从商品转向品牌的趋势,拥有良好的企业品牌可以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号召力。因此,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成为广大企业立足市场赢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向。

1 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和延伸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竞争力可以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体现出来,企业是否拥有具备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决定了能否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发展壮大。消费者心目中的企业品牌,不仅仅局限于改企业市场的商品的质量,还会和相关服务紧密关联。围绕商品展开的相关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了消费者对于这种品牌接受的程度,因此,服务的质量实际上可以视作企业品牌内涵的一种延伸。消费者看待某个企业品牌,更多关注的是这种商品带来的使用感受和消费体验,商品的品质、代表的档次、是否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都会从各个方面推动消费者的最终购买意愿。著名的企业品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精神层面的效应感觉,从而能够强势地占有市场份额。

企业品牌的持久竞争力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积淀深远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商品的名称和徽记等有形部分构成品牌的物质文化部分,品牌所赋予的经营理念和倡导思想,则可以看作是品牌的精神文化部分,引导广大消费者在认知和感受方面对这种企业品牌产生强烈的共鸣,精神层面的文化更容易凝聚企业的向心力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品牌文化越悠久底蕴越深厚,企业品牌的竞争力越强大,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越明显。由此可以延伸出企业品牌的营销,当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升到一定阶段后,综合运用营销手法推广企业品牌,向消费者传输宣传企业品牌的品质定位和文化理念。企业品牌营销的持久进行和良性循环,反过来又可以推动企业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尺寸提升。

2 企业品牌竞争力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

拥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品牌,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言意义深远,商品的市场推广过程中很容易赢得消费者的认知信任,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助于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需要

企业品牌竞争力可以看成是企业实力的表现,打造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价格上赢得更高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品牌附加值可以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商品降低风险的心理上,知名品牌商品更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消费者信任知名品牌商品的质量和售后保障等方面,更容易形成买的意愿,此时知名品牌的附加价值就得以充分体现出来了。面对商品竞争激烈的市场,消费者不仅仅追求商品的实用功能,还在意对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体现品位和身份,知名品牌商品能够极大满足这种消费心理,因此,消费者多付出更高价格也愿意购买名牌商品,希望得到比较高的消费体验,其中蕴藏的附加值。可见,知名品牌由于在附加值方面的优势,成为企业得到高额利润的有效工具。

2.2 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需要

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同类商品市场中赢得优势地位。通常在某种新产品出现之后,很快就会出现模仿性质的相似商品,只要不是高技术的核心技术,很难阻止大量同类型的替代商品的共同竞争。而且各类商品的相似度越来越小,同质化成为普遍现象。对于企业来说,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至关重要,品牌无法被模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跳出同质化的竞争,利用品牌竞争力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凝聚特定群体的消费者,增强顾客对自身品牌商品的忠诚度。企业通过树立自身的品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精益求精,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在和同行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2.3 有助于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在市场立足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是长远的目标,持续赢得利润开拓市场。为了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企业打造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对于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开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品牌竞争力可以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是企业产品的外在市场代表,在精神层面能够提供无形的附加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有目标、有步骤部署品牌营销计划,把品牌营销看做是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手段,利用自身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进行市场开发运作,让消费者在心目中逐渐把推广的商品和代表的品牌有机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之中促成最终的购物行为,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 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3.1 制定创新发展的品牌战略

企业要想提升品牌竞争力,制定创新发展的品牌战略必不可少。没有目标长远规划明确的品牌战略,就很难有序部署市场开拓的相应措施。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思维才能支撑持久的发展。重视技术创新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源泉,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重视对产品关键技术的投入,改进创新产品技术,调研市场的需求状况,细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找准市场开发定位,在产品的品质上持续创新,通过更新换代占得市场先机。在持续投入产品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优化内部管理配置,借助规模化市场经营有效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从现实条件出发,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目的性制定创新发展的品牌战略,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加大市场份额。

3.2 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产品质量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根本,代表了企业品牌的核心,决定了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选择。众多企业往往落入昙花一现,通常是因为刚步入市场时产品较好,打开销路之后就放松质量要求,自然无法树立强大的企业品牌。企业应该始终坚持质量意识,注重产品的质量尽善尽美,在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包装等细节用心制作,完善质量管理的监控流程和细微环节。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品牌的市场口碑,售后维修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是否能够形成顾客长久的忠诚度与此息息相关。企业要想提升品牌竞争力,必须认真关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努力提升精益求精,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企业品牌竞争力才能真正转化为市场利润,企业才能真正长久立足赢得市场优势。

3.3 提炼企业品牌文化

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在更高层面往往是企业品牌文化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提炼升华自己的企业品牌文化,挖掘内涵推陈出新,将极大增强自身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在经营开发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打造反映自己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核心意识和思维理念,成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所在。企业品牌文化的形成,是扎根于自身企业的特点,同时也是用心考察消费者需求心理的水到渠成的结果。企业有意识提升华自己的企业品牌文化,能够有效地和消费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纽带,在文化上思维上和消费者产生认知上和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培养消费者的长久产品信任感和品牌忠诚度。企业对自身的品牌文化底蕴加以提炼升华,最终将体现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拓展上,这对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的发展方向。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应该认真选择自己的市场定位,坚持创新发展的品牌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面向市场,就可以逐步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成功赢得消费者的长久认可和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7)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信息性的作用尤为突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出现了中空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层环节的工作已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来代替,这都不可避免的引发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进而作出决策,而这种人机结合的,能够科学、统一的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并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

2.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幅度原则是管理学上制约领导管理宽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领导能够直接了解下属动态的环境得以改善,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组织对个体绩效的评估能力大大增强,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开始出现,即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间管理层的人数。

2.2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2.2.1企业管理理论的根本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信息化为主线实现管理创新、构建新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界的主流课题,并应运而生了大量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打破了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基础,考虑和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强调以过程为核心,考察企业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过程相匹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为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2.2.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实施信息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时要注意分析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规划,才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流程环节。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为几个步骤: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评价。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提供精确高效的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面向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提升企业生产和运作的效率,增加盈利。

篇(8)

一、低进入壁垒的策略

第一,低价策略。低价策略是企业通常采用的应对竞争的策略。当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时,企业采取降价竞争策略是应对低进入壁垒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推陈出新。企业不断地快速推出新产品,并且将旧产品进行低价销售的竞争策略。此竞争策略可以使企业持续获得创新优势,甩开其他企业不断前进。

第三,控制生产要素。企业可以通过管控生产要素,以达到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目的。此时,虽然市场进入壁垒很低,但是企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4、通路控制。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通路的掌控度。因此,企业应该抢先控制通路。

二、产品同质化的策略

第一,低价策略。低价策略是企业通常采用的应对竞争的策略。当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时,可以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实现竞争优势

第二,异质策略。产品同质化严重时,企业应该想办法使企业产品品质差异化,从而形成竞争性差异

第三,推广品牌。品牌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忠诚,则是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第四,抢占通路。通路即渠道,渠道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抢占通路对企业竞争十分关键

第五,快速制胜。时间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一旦错过,则在不能掌握机遇。

三、生产能力过剩的策略

表1 生产能力过剩时的企业策略

企业类型 生产能力过剩时的策略

大企业 开拓新市场

并购小企业

小企业 占领细分市场

剥离策略

生产能力过剩时,大企业可以使用的策略如表1中所示:通过开拓新市场来获取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小企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可以使用的策略有如表1中所示:通过占领细分市场获得生存空间;通过剥离策略退出该业务行业。

四、低市场集中度的策略

第一,占据市场份额。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市场份额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据统计分析,市场份额领先者取得的收益回报率比第五位以后的公司高近三倍。

第二,快速并购。低市场集中度时,企业通过快速并购,不仅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还可以使得竞争对手数量减少。

篇(9)

一、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企业竞争策略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商品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谜径是强化企业管理 .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非价格竞争则是指商品使用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途径是在强化企业管理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窭出商品性能、提高商品质量、改善商品包装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等非价格优势,吸引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盈利目的。在价格竞争中.有高价策略、平价策略和低价策略。高价策略和平价策略一般是以商品在非价格竞争方面具有某种优势为前提的。在缺乏非价格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常常是价格竞争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我 国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及法律法规 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基本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企业往往过于看重价格竞争的作用,把市场竞争片面地理解为价格竞争.尤其是出口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价格竞争优势普嫡较弱,企业在制定产品出口价格时更多地采用低价策略。然而,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下降是有限和青条件的,加之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残酷无情,很多企业为了打进国际市场,竞相压低价格,展开恶性价格大战使正常的价格策略演变为过度的价格竞争。

二、过度价格竞争的消极后果

1.过度价格竞争

易招致反倾艄诉静低价是引发反倾销诉讼的第一敏感因素。根据GATT第六条的规定,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裁定是否有倾销行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二是损害价格是最敏感因素。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如果低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则很容易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警觉,从而有可能引发反倾销调查。事实上,国外反倾销案 中除少数案例是由于应诉不力而遭到不公平裁定外,绝大多数倾销寨确是因为拽国企业或个人低价竞争自我压价所至。据香港某刊物对我国160种出口商品调查发现.有120种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应有价格低20%。尽管拽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50%上升到199s年的85 6%.但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接一般估计.每年的国际市场价格指数要上升蛳,低于,%就意味着出口价格相对下降。而在1981年~1989年期间,我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50 8%。损害是反倾销裁定的另一依据。一般来说.损害程度与进 口商品的销售数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口数量的增加往往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怀疑.也是构成进口国产业损害的有力证据。以我国对美国出口西洋参为侧,1988年出口量为0.27万公斤,到1992年则为7 08万公斤出口价格从6万美元 下降 到l万美元,致使美国国内市场西洋参价格由每磅40美元~50美元下降到15美元 0美元。由此可见,多销是引发反倾销调查的第二敏感因素,是构成低价和实质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原因。

2过度价格竞争健我

国外贸出1:2一直未能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影响我 国对外贸易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之初,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附加值以及服务上.都与外国产品存在鞍大差距,根本谈不上非价格竞争,因此,只能以低价渗透国际市场。低价策略在打开进口国市场壁垒方面起到过积极 的作用.确曾为我 国外贸经济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竞争观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 竞争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上,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以低价为核心的价格竞争观念.实际上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外贸领域的典型表现.这种粗放型外留增长的不良影晌是深远的 。第一.国家不可能长久地大量投入资源和资金.坦放型外贸出口难以保持后劲 第二,这种表面上的外贸出口急剧增长,实际上掩盖了我国出口贸易在商品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的不台理和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益低下等现象 第三,这种投产出比低、经济效益低的高速增长实则是一种浪费,将严重破坏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过度价格竞争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屡遭反倾销起诉,来自外经贸部的最新消息说,外国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近年 来逐年增加,从1999年~U2000年上半年就发生5起,还有10起在立案之中,涉及中国出口商品金额约15亿美元。自1979年欧盟对中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至今,由国产品出E3遭到反倾销起诉近400起,产品娄 别涉及钢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组品、电子产品等等。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有中国产品出口的地方,就有倾销存在”。选对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

4,恶化国内经营鞒境和秩序.阻碍国内强济的发展

出口产品的过度价格竞争行为培进口国造成的损害是直接的和显而易见的 比较容易被发现和引起重视 其实过度价格竞争的危害不仅发生在进 口国,产品出口国国内也探受其害。第一挤占了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实施过度价格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内尝迅速扩大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这实际上是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了其他企业 的海外市场份额.或使在海外市场正当竞争 的出口厂商受到打击而缩小或失去市场。第二,严重挫伤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中国产品屡遭反倾销起 诉,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国际形象.也损伤了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信心.不少投资者田此不敢向中国投资,也有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因此抽叵资叠.投向其他国家。第三.扰乱国内市场秩序 过度竞争会制造一种虚假的竞争境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宦竞争 这种过度竞争的后果,尝使生产厂商过分关注产品价格因素而忽略非价格囡素,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阻碍生产企业 的科技进步 ,从而扰乱出 口国国内市场 的价格形成机 制和公平竞争秩序。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产品刚剐开 始出口就遭遇反倾销,使中国新兴产业 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过度价格竞争给 国内经济带 来的种种弊端 ,由于其表现 形式比较间接和隐蔽 ,比鞍容易被忽视。

三 非价格竞争应成为中国入世后出口企业的主导竞争理念

1 八世后的国际市场竞 争更加激烈.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更为残酷低价策略市场竞争处于初级阶段的 竞争理念.是企业在产品缺乏非价格竞 争优势 情况下 的一 种无奈 的下 策选择 低价策略很容易诱导企业走人价格竞争 的误区。当今的 国际市场是开放的 、公平的、理性的市场,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更为残酷.商品必须以质取胜,只靠价低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加入W TO后 ,企业 必须遵循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必须在 产品开发 别注重对声品技术 、工 艺品种、服务方面的投人,增强声品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非价播竞争 是企 业赛现可持 续竞争的前提和保证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 发展,竞争 日新 月异,产品的科技音量越来越 高,市场寿 命越来越短,更翱换 代越来越快 产品不创新,甚至创新慢一些,就会破市场无情向汰,企业用于后续产品的开发研制投入越来越大,可持续竞争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这样,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除了要考虑基本的生产 成本和 台理利润外 ,更要考虑后续产品 开发投人和企业的长远竞争战略。即企 业的定 价策略耍由 低价 策略 ”向“高价 策略 ”过渡 而高价策略实现的前提必须 是商品在非价格竞争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非价格竞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 的前提和保证 。

3非价格竞争 已取代价格竞争成为 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理念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早已走过了价格 竞争的初级竞争阶段,纷纷依靠其科技 人才、资金优势,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加 产品的附加值,非价格竞争取代价格竞 争是科技进步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与 多样性的反陕 ,符台市场竞争规律,有利于全球索源的优化配置 ,是健康合理的绿色竞争 。

篇(10)

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都想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企业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成本因素,企业只能在提高质量与节约成本之间取一个最佳契合点。除此之外,在现实中,质量工作常常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企业非常重视产品检验,却忽略了一些质量问题是设计缺陷或生产中不良操作所致。质量问题是质量部门的事,而其他部门、其他人员不积极参与、配合,部门间相互扯皮。对关键工序生产严格把关,却忽视了看似简单的工序或者辅助工序。问题二可能是企业缺乏部门间沟通合作、科学合理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一出质量事故,就是质量部门的事,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因此,企业应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为其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全面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得到高层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且要在全公司范围内宣传推广,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自觉意识,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知道,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有人、机、料、法、环,哪一项出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质量下滑,所以我们需要企业全体人员重视、原料辅料合格、机器设备正常、操作方法正确、运行环境符合工艺要求。这正是我们要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由社会需求驱动,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要围绕产品质量这个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种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方法创造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由于以上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企业应该认真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根源上避免问题,控制质量。企业可以选择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取得成功来促进下一步质量管理计划的实施。例如,由操作者自己对照质量标准,自查执行效果,从而促进和树立员工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关注程度,为提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有,我们对设计和生产工艺加强控制,避免问题产生要比检验出来不合格品再倒掉要经济得多。很显然,设计上的缺陷在生产中已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检验出来只能避免它流入消费市场,而巨大的浪费是无法挽回的。

上一篇: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