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30: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也被简称为妊高征,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中、晚期妊娠妇女,该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对孕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具有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相关学者对妊高症治疗以及护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国内外鲜少报道妊高征未来诱发高血压的可能性及其危险系数,因此探讨分析PIH患者是否是诱发远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2]。为进一步探讨分析PIH和远期高血压之间的危险联系,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PIH患者和600例非妊高征患者出现远期高血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PI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妊高征的诊断标准,病例入选标准:①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孕前并没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肝肾疾病障碍史、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史。③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胸闷、头痛、头晕、昏迷、抽搐等症状。50例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30岁。同时应选取同时在我院妇科就诊的非妊高征患者600例作为对照,患者年龄介于24-77 岁,平均(41.3±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基本资料差异对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所有患者身体状况、既往病史,了解患者妊娠阶段出现的各种疾病,妊娠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征兆等情况。血压测量方法:取患者端坐位,取右臂进行测量,应反复多次测量直到患者血压稳定,在当天间隔60min后再测量1次。①高血压确诊标准:患者舒张压(DBP)在90 mmHg以上,或者收缩压(SBP)在140mmHg以上,非同日坐位测量3次或者患者血压情况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即可确诊为高血压。②高血压征兆:患者DBP≥90 mmHg,或 SBP≥140 mmHg。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2.1两组患者高血压确诊率、高血压征兆率对比。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确诊率(34%)、高血压征兆率(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1.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分娩后高血压确诊率在不同时间间隔段对比。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也随之上升,但是观察组在不同间隔时间段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分娩后高血压确诊率在不同时间间隔段对比(n,%)
3.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关于妊高征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学者不仅专注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临床护理等领域,同时也在思考妊高征和远期高血压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妊高征是否可列为远期高血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妊高征的发病率较高,据国外相关文献报道[3],妊高征发生率介于7.27%-8.99%之间,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妊高征发病率稍微偏低,大约在5.58% -10.11% 左右。妊高症的发生和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孕期体重、孕妇的营养状况、心理压力、运动情况及产检次数等都有可能导致妊高症。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妊高征具体的发病机制,虽然临床已经研究出很多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取得的成绩较大,但是并没有研究妊高症是否会影响妇女未来的身体健康,是否会发生远期高血压的研究报道较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据相关研究表明[4],患者自身的性格、性别、食盐摄入量、吸烟史、体重指数、家族病史、肥胖程度、血糖、血脂、吸烟史等都会诱发高血压。为了提高广大女性的健康指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高血压发生率,研究妊高症是否也是导致远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组研究发现,通过对比非妊高症出现远期高血压的情况,妊高症患者未来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征兆发生率分别提高了28.3%、20.5%,这一研究结果和谢志红等[5]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妊高症可列入女性远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加强预防远期高血压发生,应重点筛查分娩时妊高症妇女,加强女性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意识到妊高征的危险性,指导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规律,尽可能避免各种导致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
其次,本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不管是妊高症患者,还是非妊高症妇女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几率较高。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老年患者极易出现高血压的观点。同时也提示,妊高征和分娩时间间隔越长,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越高。但是统计妊高征和非妊高征妇女在间隔分娩时间20年以内、21 - 40年、40年以上各时间段的高血压发生率,结果妊高症妇女的高血压发病率均远远高于非妊高症妇女,再一次说明妊高征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妊高症是诱发远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应将分娩时出现妊高症的孕妇作为高危防护对象加强预防,平时也加大对妊高征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学生控制血压的基本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预防及自我管理能力,尽可能减少高血压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涛,温永顺,张名福,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2(11):1349-1351.
[2]雷玉秀,李凤莲,王玉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 年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病例对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2(28):3943-3945.
结果: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降压效果,需要结合各种慢病管理手段,如:膳食、运动、服药及自我血压监测的综合指导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使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大大的降低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障,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 慢病管理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0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7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社区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良的物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有关[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其正在吞噬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和生命[2]。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对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分别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前者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血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在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诊断标准为2009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沟通交流能力;②年龄在54±5.6周岁;③患者或家属能理解并配合;④有联系电话及社区管辖,将符合条件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慢病管理。
1.2.1 护理评估阶段。根据社区提供的部分信息及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无吸烟饮酒史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1.2.2 健康管理阶段。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心理调节、行为管理、血压监测等健康管理。
1.2.2.1 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慢病管理等知识的讲解,使其对高血压病有初步的认知。
1.2.2.2 用药指导。帮助高血压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终身持续用药,不可随意间断。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能自行加减药物剂量,达到降压效果后改用维持药量,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1.2.2.3 心理调节。帮助高血压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
1.2.2.4 行为管理。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合理运动,戒烟控酒,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3~5次,每次40分钟左右,在饮食上限盐限糖,控制脂肪、动物内脏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补充钾、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1.2.2.5 血压监测。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使其每天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地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如血压波动较大,及时电话咨询。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12个月后,患者回到社区医院由同一人使用同一血压计,在同一部位(左臂肱动脉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Z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实验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在56.2±4.9岁;对照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4.9±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值比较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对两组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很多人到最后发病才被发现的。在本研究中对确诊高血压人群,在进行单纯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慢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其血压控制情况优于仅接受健康教育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师,2009,47(2):108-109
【关键词】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非杓型高血压;效果
人类血压的变化情况在昼夜存在一定的节律性差异,比较典型分表现为双峰一谷,在夜间血压水平最低[1]。相关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证实,在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有20%的患者,在24小时内的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非杓型高血压[2]。为了对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的方法对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使该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得到更好的恢复,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4例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氢氯噻嗪和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这三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4例患有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8岁,年龄最小者33岁,平均年龄49.3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7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7.8年;B组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5岁,年龄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48.8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6.6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将抽样中84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A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用药剂量和方式:A组:口服氢氯噻嗪25mg,每天一次,坚持治疗四个星期;B组:口服海捷亚,每次一片,每天一次,坚持治疗四个星期。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改变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利尿剂可以通过其本身所具有排钠利尿功能,使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的节律,从而使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得以消除。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相比较,利尿剂可以使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对出现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如果不存在禁忌证,选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时一种非常理想的办法[3]。杓型高血压的临床发病机制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氯沙坦对AngⅡ受体具有非常明显的拮抗作用,可以使AngⅡ的消耗量明显减少,并可以使药物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刺激明显减轻, 从而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尿剂和ACEIs联合使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比单用利尿剂可以使其血压昼夜节律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海捷亚),不仅仅具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的作用,而且对患者血压节律的进一步恢复有积极作用[4]。
总而言之,采用氯沙坦钾与氢氯噻嗪联合的方法对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患者在用药后可以使动态血压水平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减少和避免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杜瑞雪,范利,张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4):236-237.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79-02
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为目前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对于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相应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市成人居民展开了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现汇报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调查对象来源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全市范围内成人居民,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万人,分别包含有: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电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个体,共10个群体,每个群体3000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9-60岁之间,将抽取的3万人按照年龄分成19-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以上组。研究对象高血压诊断均由市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完成。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调查标准,自愿接受调查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血压检测,而后按照患者的地区、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并展开对比分析。
1.2.2 高血压检测方法
经国际标准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对患者展开血压测量,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血压数值进行准确记录,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在检测前受试者应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在测量的过程中应保证受试者采取坐位,安静不讲话,肢体尽量放松,将上臂或者是穿着薄衬衫。身体与仪器正对,身体的中心与显示部分的中心保证在一条直线上,右手臂放入仪器,肘部尽量弯曲,腹部与桌子贴紧,双腿并拢,而后按下开始键展开血压测量,以最终显示屏显示的数值为准,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2]。
1.2.3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受试者没有应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水平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则可确诊为高血压[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舒张压与收缩压检测结果等相应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在对比分析过程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患者血压检测结果比较
经比较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检测结果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性别者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本组3万受试者中包括有男性16847例,女性13153例,经比较发现,男性受试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检测结果分别为(124.35±15.43)mmHg,(79.22±10.76)mmHg,确诊为高血压者1849例,发生率为10.98%,女性受试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检测结果分别为(114.21±13.29)mmHg,(72.51±11.23)mmHg,确诊为高血压者512例,发生率为3.89%。显然男性受试者血压检测结果较女性高(P
2.3 不同地区者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本组3万受试者中,居住地为主城区者1.5万,非主城区者1.5万,经比较发现,主城区者确诊为高血压者1762例,发生率为11.75%,非主城区确诊为高血压者599例,发生率为3.99%。显然主城区高血压发生率较非主城区发生显著升高(P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成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曾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对高血压展开积极的预防对于减少心血管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4]。
近期有文献报道,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且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发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相应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市成人居民展开了血压水平检测,结果发现,调查的3万中,检出高血压2361例,其中男性1849例,女性512例,发生率分别为10.98%、3.89%,男性多于女性;本次研究中还对比分析了不同地区受试者的高血压检测结果,统计得知,主城区的1.5万受试者中检出高血压1762例,非主城区599例,发生率分别为11.75%、3.99%,主城区高血压发生率较非主城区高。通过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检测结果对比发现,随着受试者年龄的增加,血压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上调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居住地等有关[5]。
综上所述,对于成人居民而言,年龄、性别以及居住地等均会对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相应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关注,依照居民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特别是针对一些男性、中老年人而言,应加强危险因素的干预,以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生的目的,改善居民的生活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文. 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适用于广大基层医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01):57-73.
[2] 张刚,朱朝阳,张志峰.武汉市农村地区成人高血压现况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04):26.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又称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影响患者健康。文献报告显示,高血压是脑出血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的发展正由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加强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中医体质学分型对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养生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医角度来说,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主要由于肝气血不调,从而影响脾的升降运化,导致机体肾脏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为了探讨农村老年体检者中医体质学调查情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做健康体检的农村老年体检者3 000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健康体检的农村老年体检者3 000例,男2 125例,女875例;年龄60~87岁,平均(74.26±5.31)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则无论结果如何,均视为高血压;对于未服用高血压药物者,对于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确诊为高血压。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②老年体检者对本课题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老年高血压疾病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③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或伴有肿瘤者。
方法:人院后了解患者的病史,加强患者血压测定,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高血压中医体质学分布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及瘀血质等9种类型。问卷调查表以北京中医大学研制的体质量化表作为依据和参考。该量表共有7~9个条目,总分0~100分,初始评分为不同条目分值和,然后将原始评分与转换分数进行转化,转换评分为0~100分,将转化分≥40分作为体质类型标准,转化评分越高,提示向该体质的倾向率越高。研究中,共发放3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3 000份,回收率100.0%。患者在填写问卷调查时均由经我院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指导,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以由家属;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患者情况代填。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
结果
农村老年体检者血压情况比较:3 000例体检老年患者中,1 865例确诊为高血压,发生率62.17%,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高于非高血压患者(P
3 000例老年体检者中医体质学分布比较:高血压患者中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气虚质及阳虚质,分别占35.01%、36.09%;非高血压患者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平和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5.46%和24.14%。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及瘀血质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文章对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随机抽取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等一些常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56~89岁,平均73.8岁;病程4~25年,平均9.4年。B组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9~85岁,平均75.2岁;病程5~21年,平均8.2年。抽样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将抽样中的96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0.1333 kPa);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但已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20 mm Hg之间,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没有恢复正常,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
1.4 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在乡镇卫生院以上医院确诊的既往高血压病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程1年以上,本县农民。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文所调查分析的816例高血压病例资料,于2006年3月开始由本院以及部分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收集,以填表方式对病人相关情况(包括病史、体检、药物和综合治疗、降压效果、靶器官损害等)进行调查和登记。调查中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标准、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的诊断评估以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
2 结果
2.1 816例高血压病人的年龄、性别分布和发病时间情况 见表1。
2.2 药物治疗情况 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178例(占21.8%),已服用降压药物治疗638例(占78.1%)。在已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医师指导下用药84例(占13.2%),病人自己掌握用药554例(占86.8%);较规范用药53例(占8.3%),不规范用药585例(91.7%);单药治疗506例(占79.3%),联合用药132例(占20.7%)。
2.3 一般治疗情况 816例病人中,有烟癖者196例,已戒烟39例(占19.9%),未戒烟157例(占80.1%);有酒癖者264例,已限酒56例(占21.0%),未限酒208例(占79.0%);超重31例,已控制体质量9例(占29.0%),未控制22例(占71.0%);限盐饮食51例,占病人总数的6.2%。
2.4 816例病人全部进行了血压测量和以心电图为主的心脏相关检查;184例病人进行CT等脑部的相关检查,其中152例脑血管损害结果均为脑血管意外;尿检及肾功能检查686例,其中401例肾损害结果包括尿蛋白异常、肌酐和尿素氮异常,见表2。
3 讨论
3.1 本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已确诊的农村高血压病人中,有21.8%的病人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其中部分病人是因没有明显症状和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有部分病人是因经济困难未用药。
在已服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正常的只占8.8%,90%以上的病人血压仍在轻、中度高血压水平,少数病人处于重度高血压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病人没有根据自己的血压类别、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的损害情况由医生指导用药,普遍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严重影响降压效果。主要表现:①中度以上高血压只使用其他一般性降压药如罗布麻、复方降压灵片等;②短效药每天只服用1次或经常性漏服;③不坚持长期用药,无症状不服药,有身体不适才服药;④频繁调换降压药物;⑤中、重度高血压在单药降压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不联合用药;⑥不根据并发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而是随便听从某些高血压病人的推荐用药。
表2显示,已用药的高血压病人中,有10.3%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但是,由医生全程指导用药的不足5%。而且,在由医生指导用药中,也有少数农村基层医生不同程度的存在为病人选择药物不当、指导用药不规范现象而影响降压效果。因此,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
3.2 在一般性治疗结果中,只有6.2%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限盐饮食,需戒烟的病人中只有19.9%的病人戒了烟,酒癖者只有21%的限制了饮酒。因此,在农村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必须提高高血压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认识。
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能诱发比较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危险因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正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罹患高血压疾病的人数已达到10亿人。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现已超过2亿人。原发性高血压因病因不明确,难以进行有效根治,临床确诊后,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辅以生活方式干预,以减缓靶器官损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将选取的1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41 - 81岁,平均年龄(57.2±6.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13±1.02)年。180例患者中,有78例肥胖,102例有吸烟史,67例有酗酒史,132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和重大心、肺、腹疾病,符合纳入标准,知悉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进一步诊断,最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均施行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降压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回家遵医嘱继续服药和自我调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系统、专业的卫生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三)观察指标
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WHO相关标准,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舒张压控制在73 - 85 mm Hg、收缩压控制在110 - 130 mm Hg视为正常。
(四)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全部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
二、结果
经过周期6个月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明显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西医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致病性增压因素、生理性减压因素共同导致了原发性高血压。另外,高钠、低钾膳食,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年龄及运动不足等,也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初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多都是体检或偶然机会才发现血压收缩压≥140mmHg(18.4kPa),舒张压≥90mmHg。确诊后,一些患者往往会产生头晕、失眠、健忘、易激动等神经症样症状。随着病情的迁延,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或者不能长期坚持治疗,一些病人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忧郁恼怒、情志过急、内伤损伤、生活失节等导致,患者肝、肾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肝属木,脾属土,肝旺克脾,脾失健运,聚成痰湿,而致痰浊壅盛证,由此表现为风、火、痰、瘀。高血压病的高血压的证候要素,主要分为实证要素和虚证要素。实证要素有阳亢、火、痰浊、(肝)风、瘀血、气郁、气逆、水湿、瘀毒、内燥10个;虚证要素有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5个,共形成56个复合辨证分型。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在初诊阶段,对患者进行常规查体,血压测量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定义,如果患者正常状态下,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则可初步判断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后,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诊断性评估,分析影响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探究病因并判断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或既往史,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或肾脏病等;观察患者形色神态、体型和营养状况等。然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表现。尤其要询问患者近期患病和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饮食情况、生活方式等,以较为准确地评估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急躁易怒、面潮红、乏力等。不过,部分患者也可能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综合干预。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西医一般采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循序u进的进行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单药治疗或者联合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研究中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对高血压患者的病症进行辨析,然后,根据一些典型症状来有针对性地采用中药组方配伍,进行加减治疗,使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提高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例如,如果患者失眠、多梦,可佐以酸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胸痛,可佐以苏木、蚕砂;如果患者伴有大便干结,可佐以当归、白菊、决明子。
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进行系统、专业的卫生健康教育干预。原发性高血压尽管病因复杂,但是与患者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生活调护干预和卫生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调畅情志、适当运动等,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积极作用,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血压升高。例如,指导患者控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限制烟酒,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运动习惯,保持心态乐观平和等。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就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确诊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时,还要进行积极的卫生健康教育干预,以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为了对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找一种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更加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能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54岁,年龄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64.8岁;患者中有38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患者高血压病程在1至24年不等,平均病程11.2年;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92例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并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10mmHg但已降至正常状态,或下降幅度大于10mmHg并小于20mmHg,或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大于30mmHg;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且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下[1]。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2]。该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3]。
卡托普利与临床上的其他降压类药相比,前者不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患者在使用后不会出现精神压抑、睡眠障碍及活动分散等症状,不会伴有心率加快,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现象进行逆转,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而且卡托普利还能够使由于服用心痛定所出现的心率增快及踝部水肿现象得到控制。而心痛定除具有比较理想的降压作用外,还可以使患者冠状动脉充分扩张。对心绞痛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的脑动脉扩张,降压后脑的血流量不会明显减少。采用心痛定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对患有高血压的临床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而且可以对伴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4]。
采用心痛定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均有治疗相对彻底,药效持久等优点,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碧珍.老年高血压病使用苯磺氨酸氯地平治疗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1):79.
[2] 梁延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治疗原发高血压[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5):68-7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患高血压的老年人群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sup】[1]【/sup】。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文化程度上有差异,不能全面地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服药的依从性较差,有一些患者根据自我的判断进行用药或减量,会直接影响其降压的效果【sup】[2]【/sup】。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sup】[3]【/sup】。为了能够对社区强化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社区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经临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资料1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对其采用一般疗法和强化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10年10月经临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62~85岁,平均68.4岁;病程1~19年,平均7.5年。两组的上述自然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均经临床确诊。同时为了排除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对个人有无吸烟、饮酒等嗜好也要进行记录。
方法:经临床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0例,其中A组采用一般治疗法,B组采用强化治疗法。分析治疗1年以后两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血压的控制率以及高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观察指标:⑴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但是已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sup】[4]【/sup】。⑵调查内容: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知晓情况,饮食控制、酒控制、运动及服药情况。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1年以后,A组与B组相比,在治疗的依从性、高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血压控制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B组较优于A组。两组具体服药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讨 论
社区强化治疗高血压是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达到为患者创造有利于健康的优良环境,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产生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类比较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水平不尽相同,对高血压病的常识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许多老年患者对服药依从性很差,由于许多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不好,或有吸烟喝酒的爱好,平时很少锻炼【sup】[5]【/sup】。对社区内的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使其对高血压病防御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有基本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对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sup】[6]【/sup】。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强化干预可使不同层次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加深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是高血压的病并发症的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如通过干预,高血压患者采用限盐饮食的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定期测量血压的比例均明显提高,且变被动为主动。通过1年的健康知识教育,B组能不仅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而且能够主动要求对血压进行定期测量,大大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很好地控制了血压。
表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注:P<0.05。
参考文献
1 何吟绵,何熹延.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进展[J].医学信息,2001,14(11):773-776.
2 严迪英.社区干预[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3 曹晓毛.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血压控制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