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3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干部交流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做到年青干部的培养与干部队伍结构优化相结合,统筹机关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开发区工作特色与内在要求相结合,坚持“勤学、善谋、创新、实干”的用人导向,以完善干部队伍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努力选拔和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潜力的干部队伍,以适应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这次委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干部人事工作的正确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按《条例》选人用人,注重群众参与和群众的公认度,同时把用人的民主认同与党委集体的决策结合起来;
2、轮岗交流原则。进一步扩大干部横向交流、机关与基层交流的力度,努力增强干部统筹发展的意识、胸怀全局的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
3、量才录用,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以实绩评价干部,造就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注重实绩和实践来评价干部,努力减少领导干部以个人好恶用人的不良倾向。
4、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原则。原创:要使年龄、文化、性别结构、现任与后备干部结构更趋合理,机关活力更强,效能进一步提高。
5、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注重专业化、知识化。
三、职位范围
(一)轮岗交流的职位范围:不小于职位的30%。
(二)竞争上岗的职位范围:(见附表)
正职4个,副职9个,各占30%和60%。
四、职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2、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文化、科学、业务知识,具有较好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3、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位职责,完成目标与任务;
4、连续三年考核“称职”以上,身体健康;
5、具备竞争职位所需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二)职位条件
1、正科级领导职务的职位条件
(1)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顾全大局,团结配合;工作思路清晰,善于把握工作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2)一般应任副科级行政领导职务两年以上;
(3)新任正科级者,年龄须在男45周岁(1959年1月1日后出生);女40周岁(196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原正科级(含行政非领导职务或中级职称以上)者竞争转任正科级职位的,年龄须在男53周岁(1951年1月1日后出生),女50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应在大专以上。个别工作表现突出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和文化条件。
2、副科级领导职务的职位条件
(1)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熟悉所竞争职位的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组织完成室处局长(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新任副科级职位的,年龄男、女均须在40周岁(1964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原副科级(含行政非领导职务)或中级职称以上者竞争转任副科级职位的,年龄一般须在男50周岁(1954年1月1日后出生),女45周岁(1959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学历应在大专以上。个别工作表现突出或因工作需要者可适当放宽年龄和文化条件。
(三)报名资格条件
凡申请科级职位竞争的,开发区委机关、乡、镇、街道国家公务员符合上述职位条件的均可报名参加竞争;在管委会机关工作的企事业编制人员符合上述职位条件的也可报名参加竞争。
五、轮岗交流与竞争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
1、成立轮岗交流与竞争上岗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班子;
2、确定轮岗交流的幅度,确定竞争上岗的职位;
3、拟定工作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4、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公布职位。公布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的职位、报名条件。
2、公开报名。根据竞争上岗的职位和条件,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报名,填写《湖州开发区竞争科级职位申请(推荐)表》。
3、资格审查。由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工作班子依据职位条件,对自荐和被推荐者进行资格初审,并报党委确定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名单,张榜公布。
4、演讲。凡参加职位竞争的同志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竞争演讲,介绍自己经历、德才情况及工作设想。
5、民主测评。对参加职位竞争的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6、组织考察。根据竞争人员的德才表现、演讲成绩和民主测评等情况,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
7、决定任命。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任用,并报市委组织部审批。
8、办理聘任手续,公布聘任文件,聘任期限为两年。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这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领导小组,董立新同志为组长,杨宇澄、邵玲珍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郭益扬、俞章辉、张晓春、周朝喜、王华兴同志组成,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统一思想。这次轮岗交流与竞争上岗,要注意把中层年度述职测评与本科室评价相结合,把部分老同志退下来与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结合起来,注重平稳过度,把委中层干部调整与明年基层换届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支持这次活动,热心参与这次活动。
一、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交流按照其目的来划分,一般分为培养流、回避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流四种类型。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一种交流都必然会带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地会给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综合分析来看,在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难”问题:
(一)逆向交流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不愿”:
1、上级机关不愿平级交流到下级机关。从我国现行的政权管理体制来看,呈倒树枝状,越在上层的机构,在管理的权威性、职能的相对独立性、业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性也就越强;而越在下层的机构,对上负责的部门也就越多,受制约的因素也越多,而且接触的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更是体现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状况。就我市来看,市级部门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任务相对轻松,环境条件相对较好。而基层乡镇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的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多,责任重,工作难度大,目标考核压力较大,往往担心一票否决,而使乡镇干部如履薄冰,担心一事不成,全盘受损。因而,从部门交流干部到镇街,除提拔交流外,平级交流到镇街的难度很大。1998年以来,我市除提拔交流41名干部到乡镇任职外,只有2名团市委书记平级交流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相反,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即使降职安排,多数同志都表示愿意接受。1998年以来,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任职的39名领导干部中,平级安排的仅有21名,而降职安排的达18名,其中由乡镇党政正职安排到部门任副职14名,党政副职安排到部门作一般干部4名。从乡镇交流到部门,无论是平级交流或是降职交流的,被交流者都较乐意,认为是从“糠箩筐”跳到了“米箩筐”,是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2、条件好的地方不愿交流到条件差的地方。这是干部异地交流中遇到最为普遍的情况。比如,镇乡之间的干部交流中,有些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认为这些地方:一是经济基础差,想干事干不成,想干好干不好,甚至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容易干出政绩来;二是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商贸不旺,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艰苦;三是福利待遇差,由于工作难做,按上级规定应得的奖金相对较少,加之本身经济条件差,直接影响到干部的实际收入。因而,不少干部都想到条件好的地方而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
3、职权大的部门不愿交流到职权小的部门。主要体现在县市级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中。根据执政和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事务管理上要求设立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代表国家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行使不同的服务职能,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但是,在很多干部思想中,却把部门职能大小、行使职权的实效,作为领导岗位“权力”大小的标准,如管钱管事管物和执法部门等,如果交流到这些部门任职,顿感前途光明,皆大欢喜,认为是组织的重用;若是交流到人少事杂、无职无权的部门如群团等,则往往自感无面,工作无心。如我市去年市级部门机构改革干部调整中,平级交流了2名长期在“重要”部门任职的正职领导干部到“一般”部门任职,结果两人均提出了提前退休申请,造成两个部门的正职人选出现了短期空缺,对该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机构改革中,市级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跨部门竞争上岗报名情况也可以看出,多数是从“冷门”部门(如办、档案局等),到“热门”部门(如建委、财政、国土房管等),报名参与的竞争,逆向报名参与竞争上岗的几乎没有。
(二)重要部门交流难
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区县纪检监察、审判、检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公安、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正职,一般不得由本地籍或者本地出生、生长的干部担任,已在其原籍、出生地、生长地所在区县任职满一届的必须易地或者在部门之间交流。但事实上,由于目前各地外地籍干部普遍偏少,这些职位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只能从本地人才中选拔,而且在本地干部中,也确实存在有些干部工作能力比较强,专业比较对口,非常适合在这些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都从外地调入,一是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和特长,他们也不了解本地的情况,不利于工作;二是严重浪费本地人才资源,打击本地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没有统一调剂这类人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因此,目前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工作,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本上只能通过部门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就合川市而言,目前这“八长”中,只有三位同志不是本地人,其余五位同志都是合川人。
(三)专业性强的部门领导干部交流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民主法制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信息、科技运用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或者执法资格,又如审计、建设、财政等部门领导干部都应当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组织在选择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时难度增大,而这些部门现职的领导干部若向外交流又容易造成人才浪费,这也给干部交流带来新的困难。
二、干部交流难的原因
干部交流中存在的“三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一)干部主观上的原因
1、宗旨观念不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干部交流中所出现“三不愿”现象的思想根源。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和权力当作一种责任,而是视为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表现在对领导岗位上讲权力大小,在条件上片面追求环境舒适。在干部交流中,特别是乡镇干部中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一是进行顺向交流任职的干部,即使在生活、居住上,短期内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但还是比较乐意;二是有些领导干部,经常找组织、找领导“诉难处倒苦水”,认为长期在条件差的地方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求顺向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甚至提出即使不安排任职也愿意;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条件好的地方买了住房,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有的干部便以此为由,要求组织“照顾”交流到家庭所在地工作。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意志不坚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是造成干部交流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看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这是影响交流工作的直接原因。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的公仆,应该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利益摆在首位,为人民服好务、谋好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有些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波动,在个人利益上看得过重,不愿意到条件差、职能弱、收入低的地方和部门去,他们不是比为群众办了多少事,谋了多少利,而是比谁的收入多、职权大、条件好,表现在安排其交流任职时,以各种理由与组织上进行讨价还价,明显缺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3、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一些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受工作环境因素影响,偏重对本行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情况了解不多,有的甚至满足于干好本职工作现状,因而在知识结构上显得比较单一,也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表现较明显的又是一些文化知识底子相对较弱、年龄稍微偏大的干部,一旦提出交流,在适应新环境、新工作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乡镇与县市级部门之间、专业性较强部门与综合性部门之间进行交流,较难适应,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二)客观原因
4、工作条件差异,导致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是乡镇之间的地区条件差异。由于自然资源环境、地理区域优势因素,当然也有长期以来的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基础条件的差异。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主观因素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力财力优势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干部工作积极性。从我市情况看,条件好的地方,领导干部可以全心放在抓大事求发展上;而条件差的地方,干部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保持地方稳定,扶贫济困,解决农民负担,保证财政供养人口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上,甚至有些负债大的地方,只能发放基本工资。二是表现为部门之间职能职权的差异。由此导致部门之间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那些不具备行政职权、执法和收费的部门,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在“公务员工资水平增长过慢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调查中,共118人填写问卷,有93人认为后者更难接受,占78.8%。这些都导致了一些干部心理上不平衡,给干部交流工作形成一定的障碍。
5、交流给干部本及家庭带来的不便
从现职领导干部年龄上看,普遍都有比较固定的家庭,上有父母需要瞻仰,下有子女需要照顾,有些干部家庭经济负担还比较重,往往一个人要供养多人。但是,从目前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看,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普遍比较低,一旦被确定为交流对象,就涉及到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问题,其中最突出地又表现在异地交流任职的干部中。
对干部本人来说:一是住房问题。就目前我市乡镇情况看,财力普遍紧张,办公和住宿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乡镇建制调整和撤并后,原来分散在几个镇的干部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导致家在异地干部增多,给办公和住房安排上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市39个镇街中,除市区范围的3个街道办事处能够较好地解决干部住房外,其余36个镇机关没有一个能够全部解决干部的住房,而且大多数干部只能自己掏钱租房或几人共同合租。二是生活问题。由于随着机关事务向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多数机关食堂对内实行承包,向外开放营业,从而给异地交流的单身干部,带来个人生活不便,费用的开支增加。
对干部家庭来说: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就业方式、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使交流干部的家庭随迁难度加大。家属务农、经商的,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不能随迁或不愿随迁;家属有固定工作的,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调动问题而不能随迁,特别是从部门向乡镇交流的干部,家属往往不愿随迁。从而使得干部交流后不能照顾家庭,给家属工作和照顾老小的压力增大。
(三)历史原因
6、原有干部管理制度带来的观念障碍。一是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干部人事政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做官”意识和“权力”意识一时还难以完全转变;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体系的还不够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在“官”越大位越高,“权”越大事好办;三是由于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到年龄不退位、不出问题不变岗”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这些都与领导干部交流中的“三不愿”现象密切相关。
7、原有人才分配和安置方式,使外地籍干部严重偏少。从我国干部制度政策上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于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和干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生分配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基本上都是按照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特别是区县一级的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现职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外地籍人才严重偏少。
(四)制度原因
8、干部交流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一是重要部门干部异地交流,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方操作难度很大,以致于无法实施;二是干部交流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各级党委对干部交流工作比较慎重,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在确定交流的对象上随意性较大,有些符合交流条件应当交流的却没有交流,不宜交流的也进行了交流,虽然只是少数,却给干部交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交流期限的不确定性。交流制度虽然对需要交流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但是对“我们交流的期限到底是多久?”,由于干部交流的目的不同和各地情况差异,很难以明确时间来界定。这种不确定性,使处于逆向交流的干部存在着较大的思想顾虑,往往担心“有去无回”,特别是在市级部门向乡镇逆向交流的干部中表现较为明显。
9、干部交流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是干部的考核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从实践工作看,由于地区条件差异,有的地方容易出显绩,有的地方干事却不显形,干同样一件事,由于地方基础差异,干部所付出的精力和劳动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有部分干部,为了盲目追求“政绩”,搞短期效应,主观改变当地原有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思路,表面上是发展了,但是从长远看,既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又影响本地经济正常发展,这些都给考核任用交流干部带来难度,也给干部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选任制干部交流到位时间的随意性太大。这种情况在县市级部门基本不存在,而在乡镇就比较重要,由于异地交流干部往往需要重新熟悉情况,掌握民情,了解民意,但实际上到新岗位与选举时间间隔一般都比较短,给选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交流干部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对有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干部根本不愿交流去。三是交流给干部的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虽然干部交流制度规定,被交流的干部,其配偶子女是否随调随迁,可尊重干部本人自愿,但是由于现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如对家属系务农或个体户的,根本无法随迁;即使家属愿随迁,但住房不能随迁,等等。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交流干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碍。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深刻认识到部门职能强弱只是服务分工的不同,而不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和手段;地方条件差异只是经济发展上的不同,而不是个人职位升迁的跳板,作为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何部门、何地方,都应当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的放在首位,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2、强化知识培训,提高适应能力。江总书记在为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作的《序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精辟概括了我们党重视学习的历史经验,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的号召。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建立学习型政党这个重点,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强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其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干部的系统性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的能力。
首先,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基层工商所必须确立纵横兼顾的大局理念,既理智地、自觉地接受纵向的垂直管理,又认真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监督,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在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处理上,一定要紧紧抓住纵横兼顾的结合点,强化融合力,上级机关更要带着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思想,通过沟通协调机制,使当地党委政府在工作部署上能充分考虑工商行政执法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吸纳工商部门的工作,提升我们的工作职能。这样,基层工商所就能做到既服从垂直管理的总目标,又善于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发挥我们应有的职能作用。其次,以创新执法理念为先导,拓宽监管视野,坚持科学监管以人为本,树立和谐执法理念,发挥行业自律,强化舆论监督,引导群众参与,执法为民,实现监管行为的规范化和监管效能的最大化。三是确立程序公正执法理念,确保社会公正最大限度的实现,确保市场经济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程序公正能够有助于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有助于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结构;有助于限制政府权力对于社会公正的不当干扰;有助于减少社会公正实现过程中的技术性失误;有助于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的普遍认同和信任。
二、在工商执法行为方式上探索非强制性监管的效用,做到刚柔并济
工商行政执法行为主要是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和行政强制,长期以来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监管重在严惩为主,责令改正、警告教育用之甚少。随着社会发展,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一系列的非强制性监管方式逐步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这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有益补充,能够增强执法效果,拉近了与市场主体的距离,如信息披露制度,行政指导建议,政务公开,工商述廉,分类监管信用建设等。
具体说来,一是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创新宣传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互动媒体,通过电子邮件、QQ群短信、卖场终端视频等途径进行宣传,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带来便利,使工商的履职不落后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二是转变工商宣传角度,提升工商执法的技术含量形象,媒体出来的一般是工商人员着装对着商品左看右看,停留在低层次的执法手段上,还会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这已不符合现代工商执法的要求,应当转变宣传的视角,可以塑造一些工商执法的典型英雄形象,剖析一些有难度的经济违法案件。三是扎实开展工商“双述双评”工作,虚心接受监管对象的监督,通过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能够促进工商执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源头治腐,提高了工商执法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与监管服务对象沟通和理解,也必将促进工商机关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商执法手段,寻求变革创新
陈雁书记提到学生干部是在学校学生工作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所学校学生工作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表现在具有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合理而有效地沟通交流方式,和相对较成熟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学会理解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学生干部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体现。学生干部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知识,这也是胜任工作必备的条件。学生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与学生会整体形象塑造的统一。
(二)学生干部的礼仪规范
“不学礼,无以立。”赵立凝老师告诉我们了如何规范学生干部礼仪,塑造学生干部新形象,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只有规范学生干部的礼仪,增强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学生干部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完善自身素质。基本礼仪,包括课堂礼仪、着装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和集会礼仪。社交礼仪,包括仪表、通讯、握手等等。要求我们做到:干净、整洁、卫生、简约,整体效果给人端庄,雅气。赵立凝老师还介绍了一些与现实生活中的其它礼仪,有介绍、拜会、餐桌、乘车、打电话,发短信等相关礼仪,着重强调了先后、位置、顺序的重要性。最后还有介绍了学生干部交往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正确协调于老师的关系,加强学生干部间的合作,加强兄弟院校学生组织、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加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通过本次礼仪规范培训,我充分认识了礼仪的重要性,在以后为人处事,接物待人方面必定注意规范自己的仪容仪态。
(三)学生干部工作的流程、思路和方法
这一部分由蔡晓燕老师对我们培训,蔡晓燕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干部的工作流程主要由计划—组织—控制—反馈四部分组成,计划的有关部分涉及到时间限制、明确性、使用频率、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稳定性等多方面,对于如何制定计划,蔡晓燕老师总结出三方面:调查研究,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提出方案;讨论研究,确定计划。在组织环节,分解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之后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关系,促进沟通协调,还要合理配置人员,以便于各尽所长。在控制环节分前馈、过程以及事后控制,须得保持各方面的联系畅通,合理规章。最后反馈效果,做出总结,改进不足。蔡晓燕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对学生干部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在学习和守纪等方面为广大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境界和胸怀;三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四)学生干部公文写作及档案管理
人文学院的白东艳老师围绕如何写好公文、提高写作水平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强调公文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公文写作的三大要素:吃苦、思考、静心。文书写作的三大特点:格式规范化、层次逻辑化、语言书面化。好的公文要重视思想、逻辑、语言、情感四个因素的力量,既要有思想,又要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既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生动性,又要注入真实的情感,以情动人。白东艳老师就常见的几种公文,如总结、计划、通知、通报等的写作作了详细的阐述,她指出这几种文体都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有针对性、要点明确。她勉励大家不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公文写作成为自身所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白东艳老师就档案管理给我们作了介绍,指出归档范围的三要素:反映自身职能活动的公文,办理完毕的论文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公文。她就联系、完整、保管、利用这四个归档原则让我们学到了如何归档。这节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学生干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李明希老师指出,高校历来是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场所之一,且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正确应对和处理校园突发状况的方法,明白了学生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是预警、应对和善后,而关键则在于预防,因此要把预防当做首要的任务来抓。最后他也提出了对学生干部的要求,他希望所有的干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维纪意识,要有危机意识和协作意识,并要善于观察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防患于未然,把突发事件终止在最初的阶段。
新媒体是在新的网络技术、传播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我们常见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这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说,它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全网络化的变化”。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手机用户的广泛使用,企业作为一个集体单位就可以开启一个新媒体时代下的受惠群体。而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中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媒体下的思政工作时效性强
打破传统媒体编排和印刷的限制,新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使企业在第一时间消息,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企业提示、新闻和工作指令,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所以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作为载体与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企业信息。新媒体技术下企业信息的透明性、时效性极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度与信任度。
(二)新媒体下的思政工作交互性强
新媒体技术下的QQ、微信、微博以及论坛的出现密切联系了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大家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员工常用交流方式向大家传递信息,员工也可以在这些应用软件下表达对企业的建议,增强交互性。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增强员工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新媒体下的思政工作内容丰富、融合度高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他不仅将世界联在一起,还使得各国企业文化内涵互通、技术合作互助的特征日益显现。现在多媒体下的企业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更加方便,先进管理经验的相互交流借鉴也越加频繁。同一个企业员工之间,干部与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更加方便,相互之间了解加强,工作信息融合增强。同时,新媒体下的传播内容包含图片、影音、事件评论、相关报道等,其包含与传播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
(四)新媒体下的思政工作对象的思想具有多变性。
新媒体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新媒体下新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企业员工的思想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多变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着员工正确思想被社会上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取代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干部职工,容易滋生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正确的价值观被这些错误思潮腐蚀。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新媒体工具缺乏认识与运用
新媒体技术是能够加强企业工作思想宣传、弘扬价值观的传播技术,虽然它不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一样,直接给企业带来现实性的收入增长,但是所谓“思想支配行为”,通过新媒体技术弘扬企业文化,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以起到根本性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新时代的企业中,存在很多政工工作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产生误区,认为这只是年轻人崇尚的交流工具,没有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实际作用。
(二)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工组中对新媒体运用不足
传统思想的企业员工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学习运用不足。尤其是老员工在对新媒体运用时表现出不适应、不会用,甚至年轻人对新媒体上的政工工作中不作为。这些现象不不利于企业各种政策的实施,进而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政策、规定等各种信息的了解存在滞后性,进而影响到企业员工执行力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方式单一
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会有不同程度的被重视。有的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能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其中也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但是,总体情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运用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学文件、听讲座这样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无法与员工之间进行新媒体技术下的深入沟通,对企业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无法了解,更无法做出解释和提出对策。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对策
(一)加强政工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与培训
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应该被领导层、政工科工作人员重视,并展开自上而下的学习与运用。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合理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并吸引和选拔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为避免人才流失还需要确保政工干部在学习培训、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干部享受相同对待,以减少员工的工作意见,保证企业团体的团结性。
(二)对员工进行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宣传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还需要广大员工来进行配合,因此除了启用有知识、有技术的管理人员之外,还需要对员工普及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并通过年轻员工帮扶老员工的方式扩大企业中对新媒体技术使用者的数量,进而扩大企业信息和政策在内部的宣传力度。避免产生员工对企业的决策方案不赞同、不理解,使企业团结力和凝聚力下降的现象。
(三)构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搭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工作平台。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得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和通讯设备备受青睐,这些工具的广泛普及使得员工可以便捷的获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首先,企业需要在公司的官方网站的介绍中设置思想政治工作网页,企业思政工作的信息,宣传政府的相关的文件、提出的政策、颁布的措施;也可以通过网站领导层会议时间地点、党课上课通知、党小组会议通知等信息;企业还可以将企业内部热点问题放在官方网站上让大家进行探讨;网址还可以使员工和社会人士可以通过网址链接进行对企业思政工作开展的了解。其次,企业可以注册自己的官方微博,建立了企业微信公众号,建立企业各部门(支部)、各小组微信群组等方来搭建广大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让企业热点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群策群力,汇聚力量。也可以收集员工的邮箱,通过发送邮件、发送飞信的方式来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近年来,我公司将新兴媒体引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科学理论、引导主流思潮、展示先进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等方面的阵地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企业网站、数字图书馆、手机报、APP等新兴媒体,逐步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的“面对面”D变为现在的“键对键”,开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1、工作充满热情,但缺乏持久性。我们很多青年民警是怀着一腔热血来参加工作的,打算在监狱警察的岗位上作出一番事业。在参加工作之初也确实非常积极主动,能够配合领导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监狱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存在着大量机械重复的劳动,所以,它需要的不是一时的激情昂扬、热血澎湃,而是需要民警能够耐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做好长期工作。我们很多青年民警在开始的热情过去之后,对待工作的态度会进入一段时间的倦怠期,觉得工作非常单调枯燥,反正只要管住罪犯不逃跑就行了,别的做的再好也没有用。
2、热爱警察岗位,但缺乏吃苦精神。应该说,大多数的青年民警对自己的警察身份怀有一种崇敬热爱的感情,为自己的职业而自豪,为自己的警徽而骄傲。在工作上、生活中,警察的身份给予他们不仅是约束,更促进他们更快的成熟,培养出更全面的责任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现在的青年民警大多都出生在七十年代末期或八十年代初期,生活学习成长在祖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发展、经济快速腾飞的阶段,工作之后单位也全面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因此相比老一辈监狱民警,明显缺乏吃苦的精神,在工作中稍有疲累有时就会生出抱怨,认为单位对他们缺乏关怀。
3、学历普遍较高,但缺乏工作经验。相对于往年,近几年监狱录取的民警学历普遍较高,所有的民警学历都在专科以上,民警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是学历高不等于能力高,监狱工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工作,它涉及到生产、教育、生活、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对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管是应届录取的警校生还是作为历届生录取的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社会生,对于监狱工作都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4、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教育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早几年招录的民警已经开始逐步走上基层领导岗位,而近几年招录的青年民警也开始纳入领导选拔人才的视线,随着目前监狱基层民警中青年民警的比例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互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过调查了解,几乎所有的青年民警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事之间竞争的压力,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很多民警都认识到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5、工作之余活动范围广,生活工作压力大。以前我监民警主要在本地安家,但是近几年我监招录的民警已经不限于本地区,而且随着监狱事业的发展,民警收入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广大民警的交通工具,随之,民警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本地一直延伸到全省各地。同时,青年民警大多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时间短,而年龄又恰好处于谈朋友结婚或者组建家庭培育下一代的时间段,面对着现在社会飞涨的物价,需要买房买车置办结婚事宜又或者面临着生育小孩孝敬父母等事项,没有太多积蓄的青年民警压力非常大。
二、当前基层青年民警管理现状
从以来,针对青年民警不断增多的现状,监狱党委高度重视,并连续几年出台了新的有针对性的相关规定制度和管理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监青年民警的管理教育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持从严治警。
要搞好青年民警的管理教育,首先要占领青年民警思想上的高地,理论上的高地,道德上的高地,知识上和政策上的高地,这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我监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作为青年民警培养和锻炼的必由途径,一方面坚持以学促进,先后安排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岗位练兵、学习十七大精神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促进民警的成长。另一方面,坚持从严治警,先后出台了实地考勤制度、特殊老师制度、周会制度、警务督察工作办法等适应监狱工作新局面的规章制度,用严格的纪律和高标准的要求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精兵强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监的民警管理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民警管理教育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坚持素质强警。
青年民警学历高,接受能力强,正是加强学习和锻炼的黄金时期。搞好青年民警的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 青年民警的综合素质,关系到青年民警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我监今后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来,监狱高度重视青年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并推出了大量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当前心理学等核心专业民警数量偏少的情况,监狱大幅提高报考心理学、教育学等本科专业的报销金额。坚持每年开展评选“十佳警察”活动,树立优秀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制度落实。推出特殊老师制度,通过以老带新,一帮一的形式帮助青年民警快速成长。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对内开展岗位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加强基本功考核,对外拓展渠道,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如与党校联合办班、警衔培训等。
3、坚持从实际出发,落实从优待警。
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切实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增强民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狱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广大民警可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一方面确保民警每年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民警的福利待遇。在保证物质待遇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民警的精神文化需求,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并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干工集体疗养,召开民警运动会,开展“十佳歌手”比赛。通过开展积极的文体活动,将从优待警落实到实处,有力地缓解了民警的工作压力,形成良好的监狱文化氛围。
三、关于加强青年民警管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1、加强引导,注重树立正确的观念。新时期的青年民警都具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在青年民警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帮助树立五种意识:①职业意识。从事监狱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应该将其作为终生的追求和依恋。②身份意识。树立身份意识,加强身份意识教育是我们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对青年民警提出的必然要求。监狱工作的特殊性,使罪犯及其家属必定千方百计地想要腐(来源:文秘站 )蚀我们的民警,只有牢记自己的身份,才能确实做到与罪犯划清界限,才能有效地抵御腐败的侵蚀。只有牢记自己的身份,才会明白工作和生活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我们身上的这套警服。③自律意识。人应当有自律,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更应该将自律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绝不能让洁白无暇的人生留下任何污点。④奉献意识。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高尚、完美的人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监狱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没有一定的奉献意识,对工作缺乏真正的感情,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搞好工作的热情。⑤淡泊意识。成功并不仅仅与金钱、地位、当官相联系,成功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品德修养,就能赢人们的尊重。
本学年以来,管院计科系团总支学生会本着服务师生的原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和带领我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了基层学生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师生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办公室作为学生会的秘书部门负责学生会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的监督考核,每位成员都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现将本年度办公室工作出如下总结:
一、日常管理
1、完善档案及信息的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各种会议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2)管理好我系博客,及时更新内容创新形式。
(3)负责各个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归档,为以后学生会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学生会内部考核与奖惩工作:
(1)办公室制定了学生会各项工作制度和自查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签到和值班记录考核,定期对自查表和各项考勤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指导老师和各学生会成员。
(2)依据学生会工作制度,对全体学生会成员和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整理与考核,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履行职责。
3、通讯工作:
(1)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尽职尽责地将学生会内部各种通知传达到每个部门,保证信息通畅。
(2)负责组织和协调各个动的参与者,及时传达活动相关信息,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4、文字处理上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文字撰写工作,具体如下:
(1)书写和打印各种活动通知单、晚点名材料、活动总结等,汇总活动报名表,制作活动评分表等。
(2)负责收集和整理学生会各成员和各部门工作总结,并完成学生会学期末和年度工作总结。
5、其他工作
(1)听取老师和各学生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上情下传、下情上达,进一步完善学生会内部工作制度。
(2)安排办公室值班并做好值班考核。
(3)内部沟通上针对干事性格特点分配本部门工作,每周召开部门会议,及时总结本部门上周工作经验教训和安排下周工作内容,既增强了工作能力又促进了彼此的了解。
二、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1)后期学生会成员工作积极性不足,办公室负责监督考核但未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完成的不够到位。
总之,办公室作为学生会上传下达的枢纽部门一定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全力配合主席团和其他部门的工作,相信今后大家众志成城精诚团结学生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二)
办公室作为我校学生会下的一个最老牌的传统部门,怎样继承好老干部留下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思路、又怎样摸索办公室发展新模式,是我作为办公室主任近一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个学期的努力,我觉得还是初显成效的,虽然还有很多没能做好,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思路是清晰的,以后的工作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我对本部门这学期的工作作个小结:
1、日常工作的开展:
(1)更新各类表格,如:签到表、联系表、无课人员表等
(2)收集各部门、各组织上学期工作总结与本学期计划,正在收集本学期工作总结。
(3)安排新的值班人员、食堂值班人员表
(4)建立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钡蛋缚?/p>
(5)学期初制作了学生干部加分表,本学期末也正在收集与统计学干加分情况
(6)申报和发放了财物
(7)为新成立的权益部做工作证、桌牌、联系表等
2、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部门本学期制定《x学生会办公室档案管理制度》、《x学生会办公财物申报、使用与管理制度》、《x团委、学生会活动开展制度》、《x团委、学生会副部长级以上干部考评方案》、《x各学生组织工作状态考评方案》、前不久又制定了《x团学组织办公室主任交流会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指导工作,我部门很好的应用了这一原理,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3、会议记录与会务筹备工作:
组织召开日常内部例会、临时会议、主席团会议,并做好相应的会议记录,及时整理了会议纪要,向各组织、各部门传达了相关会议精神。同时做好学工处、团委交办的其他重要会议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并督促会议精神的贯彻执行。
4、首开了x各团学组织办公室主任交流会:
随着办公室工作的日益规范,工作量的不断扩大,工作面的不断延伸,同时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为了加强各团学组织办公室干部的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我部门本学期首开了各团学组织办公室主任交流会,也是很多组织期盼已久的会议,在我们这一届得以实现,相信这一制度,将为各组织办公工作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能更有效提高办公室部门的办事效率。
5、财物管理:
学期初组织了各部门申报财物,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与调整,最后将报表统一上报团委采购。和劳生部一同统计团委、学生会总财产,经讨论,为了我组织在财物管理方面工作的规范,以后将就两部门分管的财物种类做明确划分。
6、档案整理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信息电子化体系:
本学期我们组织干部对我部档案进行了几次整理,更新了各类公示材料,根据我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精神,我团学组织无纸化办公制度的提出。我部门将努力建立和完善工作信息电子化体系,完善各类电子档案,为我校团学工作信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并积极带动其他组织办公室相应学校号召。
7、继续做好对各学生组织工作状态的考评工作
各学生组织工作状态考评是我校对系(院)工作状态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我部门受校团委委托对各学生组织工作状态进行日常考评,每月依据各部门考核数据制作一份考评文件,年末制作年终考评文件,为学校的考评工作提供重要数据。但由于考评方案至今还未确定好,所以我们也无法及时下发考评文件,也给我部门工作带来不便。
8、干部培养:
依据工作需要与组织发展,本学期对我部门干部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制度文件起早技巧,财物、档案管理方式、扩大与各组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在部门内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教导他们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督促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同时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上一学期办公室无论从日常工作到举办活动完成的都比较出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新一届的办公室迎来了五位新委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办公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出色的表现也使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加顺利。他们如此优秀的表现也与两位副部长的帮助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我认为我们办公室在工作与生活中都能团结一致,工作中更是一丝不苟的同时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
上学期,我们办公室很好的完成了日常工作,如展板的及时更换、仓库的整理、海报绘制、报销各种活动费用、布置活动黑板、协助各部门完成各项工作等。从开学初的迎新生活动和校运动会,我们办公室为各项活动制定详细的备品清单并在最短的时间备齐物品,为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前期准备。在接下来的一些讲座活动中,我们都及时的在活动前布置好黑板,为各项活动绘制海报,虽然有时候时间很紧,但我们都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通过一张张精美的海报展示出食品学院的风采。有时也为各种活动绘制道具,为活动增添亮点。这些虽然都是幕后工作,但是我们乐此不疲,我们喜欢用手中五彩的画笔为我们的食品学院增添色彩,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协助其他部门,做到我们办公室应尽的责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办公室的突破之处,我们在上学期的十月份举办了素质拓展活动,主要针对大一学生会成员,诣在让他们彼此熟悉,增加默契,为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这次活动完成的还是比较x的,我们从前期的策划到最后的实施都是全体办公室成员一起参加的,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们增添了许多默契,也在工作能力上得到了提升,尤其使委员们得到了锻炼。这次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与老师及各位常委的帮助分不开,也让我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有许多不足,比如在更换展板时展板的内容及照片的选取存在一定问题,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我想这些不足都将会成为我们日后的教训,为我们积累经验。我相信在我们办公室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下学期的工作会弥补不足,得到更大的进步。
新的学期办公室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主要计划如下:
1.定时积极更新展板,在每次活动后及时准备文字材料与活动照片,设计制作展板,提高展板内容上的质量及美观性,充分的向全校师生展示食品学院的风采;
2.定期整理仓库,对上一学期扫雪后的铁锹等工具进行整理,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并将一些仓库的物品做好归类,制作清单,以便各个部门的查找;
3.在黑板的布置方面我们会提高质量,做到每一次活动之前充分设计好黑板内容,提高完成效率及质量;
4.对于采购一切物品都要有制作详细的预算。我们办公室会经常采购一些学院需要的工作用品,在每一次购买之前,我都会制作好一份详细的清单,并做好预算,提前与老师沟通,将费用降到最低。
5.全力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办公室在学生会中起到一个纽带作用,我们会参与各个部门的活动。比如,帮他们制作活动前期的宣传海报;布置活动现场的黑板;准备活动所需的一些物品等。我们会秉着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全力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虽然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幕后的但是我们不怕辛苦,也乐于奉献,因为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会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上是我对未来一年办公室工作的计划,虽然我们部门的工作很繁杂,不容易见到大的成绩,但是我们部所有的人都有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我们会尽努力将工作做好。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三)
办公室在老师和主席团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包括办公室主任和两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及任务,发挥了组织、协调以及后勤保障等作用,得到了主席团和各部的肯定,完成了学期之初制定的工作计划。
在办公室内部实行签到制度,由主任亲自负责,真正的做到量化工作业绩。
一、逐步完善了学生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界学生会属于第一界,故无经验可以借鉴,于是办公室成员自力更生,逐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1)《学生会章程》规定了学生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学生会的组织制度,规定了各部门的职权,为学生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2)《学生会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制度》明确了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为办公室成员提出了责任与义务,为办公室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想指导。
(3)《学生会干部、委员考评制度》为学生会成员年终考评提供了明文规定,明确了学生会成员的为与不为,利于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
二、组织协调办公室作为学生会的桥梁部门在本学期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得到了老师、主席团、各部部长及干事的肯定。使学生会本学期的工作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和开展。
三、进行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是办公室的一项日常工作,负责学生会日常文件的起草,印发和管理。对学生会的各项文件进行催收和存档,并起草和设计各种学生会文档。在档案管理方面办公室发挥了起积极的作用。
四、负责备品管理。备品管理是学生会工作的后勤保障。学生会备品负责人负责外借备品的登记、回收工作,每次活动前由负责人负责学生会备品的出入工作,学生会备品由负责人负责定期清点维修。在办公室成员的维护下备品得以更好的利用,为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后勤准备工作。
五、负责事务的及时通知。事务通知是办公室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通知到位关系到学生会工作能否高效的进行。于是负责人员及时掌握学生会人员联系方式的变动,掌握学生会成员的准确联系方式,在接到指示后,及时的把通知下发给相关人员。通知后做好通知记录,及时的把特殊情况反映给相关领导。
六、感情投资推动办公室工作的展开办公室主任不定期的与办公室成员谈心,了解每个成员的实际困难,并想办法帮助解决,使委员们感受到学生会的温暖,把一种感激之情化成对工作的热情,积极的参加到学生会的工作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负责考勤工作。学生会举办各种活动时办公室成员都作好详细的记录,为学生会的奖惩提供依据。
八、负责会议的记录工作。学生会常委会议有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学生会全体会议有委员负责记录工作,会后负责会议记录的整理、存档工作。
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系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使同学们增强民族自豪感。
十、为确保办公室高效率的开展工作,办公室实行强化管理,各班上交课程表,主任统筹的安排委员的课余时间,以便值班制的实行。
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四)
对我来说,20x年6月7日至11日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这为期五天的学生干部培训班已经结束,这短暂、紧张、充实而又愉快的五天中,在培训班的学习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服务意识,知道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而且全面地提高了综合素质。在这里,我学到许多,深有感触。这五天也一定会对我今后的人生态度、工作方法及能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学生干部工作的政治素养、角色定位和要求。
陈雁书记提到学生干部是在学校学生工作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所学校学生工作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表现在具有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合理而有效地沟通交流方式,和相对较成熟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学会理解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学生干部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学生干部政治素质的体现。学生干部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知识,这也是胜任工作必备的条件。学生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与学生会整体形象塑造的统一。
(二)学生干部的礼仪规范
“不学礼,无以立。”赵立凝老师告诉我们了如何规范学生干部礼仪,塑造学生干部新形象,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只有规范学生干部的礼仪,增强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学生干部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完善自身素质。基本礼仪,包括课堂礼仪、着装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礼仪和集会礼仪。社交礼仪,包括仪表、通讯、握手等等。要求我们做到:干净、整洁、卫生、简约,整体效果给人端庄,雅气。赵立凝老师还介绍了一些与现实生活中的其它礼仪,有介绍、拜会、餐桌、乘车、打电话,发短信等相关礼仪,着重强调了先后、位置、顺序的重要性。最后还有介绍了学生干部交往的实践经验,主要有处理好与同学间的关系,正确协调于老师的关系,加强学生干部间的合作,加强兄弟院校学生组织、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加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通过本次礼仪规范培训,我充分认识了礼仪的重要性,在以后为人处事,接物待人方面必定注意规范自己的仪容仪态。
(三)学生干部工作的流程、思路和方法
这一部分由蔡晓燕老师对我们培训,蔡晓燕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干部的工作流程主要由计划—组织—控制—反馈四部分组成,计划的有关部分涉及到时间限制、明确性、使用频率、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稳定性等多方面,对于如何制定计划,蔡晓燕老师总结出三方面:调查研究,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提出方案;讨论研究,确定计划。在组织环节,分解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之后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关系,促进沟通协调,还要合理配置人员,以便于各尽所长。在控制环节分前馈、过程以及事后控制,须得保持各方面的联系畅通,合理规章。最后反馈效果,做出总结,改进不足。蔡晓燕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对学生干部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在学习和守纪等方面为广大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境界和胸怀;三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四)学生干部公文写作及档案管理
人文学院的白东艳老师围绕如何写好公文、提高写作水平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强调公文写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公文写作的三大要素:吃苦、思考、静心。文书写作的三大特点:格式规范化、层次逻辑化、语言书面化。好的公文要重视思想、逻辑、语言、情感四个因素的力量,既要有思想,又要符合常人的思维习惯;既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生动性,又要注入真实的情感,以情动人。白东艳老师就常见的几种公文,如总结、计划、通知、通报等的写作作了详细的阐述,她指出这几种文体都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有针对性、要点明确。她勉励大家不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锻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公文写作成为自身所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白东艳老师就档案管理给我们作了介绍,指出归档范围的三要素:反映自身职能活动的公文,办理完毕的论文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公文。她就联系、完整、保管、利用这四个归档原则让我们学到了如何归档。这节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学生干部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李明希老师指出,高校历来是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场所之一,且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这节课我们学到了正确应对和处理校园突发状况的方法,明白了学生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是预警、应对和善后,而关键则在于预防,因此要把预防当做首要的任务来抓。最后他也提出了对学生干部的要求,他希望所有的干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维纪意识,要有危机意识和协作意识,并要善于观察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防患于未然,把突发事件终止在最初的阶段。
现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学习的重要性。有人这样说,“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将来,让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能有机会参加学院举办的学生干部培训,我感到十分荣幸,而且获益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时时刻刻以老师们提出的高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勇攀工作和学习的高峰。
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五)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蓦然回首,这个学期已接近尾声。本学期,办公室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在x老师和主席团的指导和带领下,以及部长和干事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下面,我对办公室这学期的工作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信息采集和新闻稿的编写。这个学期,我们x系学生会举办了不少活动,有:“指点江山”辩论赛、拔河比赛、趣味篮球赛、模拟招聘会以及x大课堂等。作为办公室这个特殊的部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每场活动举办期间,要进行信息采集和拍照,及时迅速地编写好新闻稿,并上传到学生会博客上。
二、负责会议记录工作。每次开例会或部长会议时,都由办公室的一名干事负责会议记录工作,至于会议记录的整理、存档工作则在会后完成。
三、值班安排和各种表格的制作。为培养干事们的工作能力,学生会实行值班制度。在开学后不久,我们办公室针对干事们上交的课表,合理地制定值班安排表。同时,还制定了学生会成员联系方式表。这样一来,既强化了学生会内部的管理,又方便了事务的及时通知,从而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我们办公室也要负责相关表格的制作,比如:元旦晚会的节目表和主持人表,趣味运动会的计分表。
四、负责考勤工作和月考评工作。学生会开例会或举办活动时,办公室成员必须做好签到记录,从而为学生会的奖惩制度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每月中旬,我们会对学生会所有成员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考评,然后,由我们办公室负责对考评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因为考虑到其保密性,这个工作由我们两位部长亲自完成,工作量比较大。
五、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学生会的资料多而繁琐,必须定期地进行整理。这些文件和资料记录了学生会的成长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做好存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生会博客的更新。学生会博客是同学们了解我们的学生会的一扇窗口。每周我们都会及时地更新学生会博客,主要是上传新闻稿、会议记录、活动策划和总结、工作总结等。
七、活动经费的报账问题。
八、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如:学习部的查课,生活部的查晚归、查卫生。
在担任部长期间,我尽心尽职,本着一颗“认真负责”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坚持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除了一些工作压力上的问题,基本上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然而,作为一名部长,我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够,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其次,干事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办公室本学期的工作没有为每位干事提供适合他们特长的锻炼机会,作为部长的我在安排和协调上负有一定的责任。
首先,与干事的交流太少,对他们了解不多。我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向来不善于言谈,这种性格促使我很少主动找干事交流。从这方面来说,我是一位失败的部长。尽管目前我们部门内部相处得很和谐,但交流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的。
最后,新闻稿的质量和及时性有待提高。
下学期,办公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将重点进行以下工作计划:
一、重点锻炼和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养干事的能力。下学期我们将针对干事们的特长,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工作,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这也是出于为我们办公室培养接班人的角度考虑的。
二、新闻稿的培训。针对干事们在新闻稿上存在的不足,我们将邀请相关专业人员为他们进行一次关于新闻稿编写的培训。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的写作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继续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相关文章:
1.学生会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五篇
2.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1305
近些年,波及面广、破坏性大的灾难在全球许多地区频繁发生,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促使社会急骤变迁而加速了灾区社会转型。灾难导致了灾民维系原有生活的社会资本受到了冲击与破坏,如何帮助灾民重构原有或建构新的社会资本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纵观国际社会与地区灾难发生后,如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2004年印尼海啸等,民间组织无疑是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之一,而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大批民间力量的进入使其成为我国志愿者元年与灾害社会工作发展之年。由此对灾变社会工作路径及模式的探寻成为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新领域。其中包括恢复灾民原有的社会生活,重建邻里关系、修复已破损的社会支持网络,培育新的社区组织等,这些实际上蕴含着重构灾区社会资本的意蕴。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入手,借助灾变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灾后社会工作的可行性路径。
一、灾变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理论脉络(一)我国灾变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受灾影响最大、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0年以后,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影响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历史经验证明,如果一个国家救灾机制不完善,应对灾害出现重大失误,有可能引发灾区的社会稳定,甚至波及到整个社会。[1]目前,我国传统的灾害救助方式与理念主要是物质性救助为主,工作形式单一,政府是主要的救助力量,救助的所有任务与压力都由政府完全包揽,而对灾区的多样性需求和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300多个社会工作组织秉持社会责任感与专业使命感主动参与了救灾和灾后重建。①这些组织主体是民间,但呈现出多样性:有民间的、有政府主导的、还有自主介入与基金会项目支持的,他们最初以志愿者身份开展志愿救助服务,随后逐步在学校、医院、福利院、社区等不同领域开展持续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社会工作在辅导灾区民众心理,协调各方关系,调适灾后适应性,传承传统文化,重构社会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汶川大地震是我国灾变社会工作发展元年,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首次将社工理论运用到灾区社会中进行灾害救助与恢复重建的实践,如,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嵌入式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社区为平台,针对地震伤亡家庭、党政干部、残疾人和青少年儿童四类群体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绵竹青红社工站以“发展性的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服务行动的基本取向与理论指导,进行生计互助小组的培育与发展多元综合服务;汶川大同社工站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去设计工作思路和服务措施,开展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农村妇女服务;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从“资源运作”出发,培育当地力量,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北师大港大剑南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为本”的第三方介入方式,实现社区服务式辅导与陪伴式培训。
纵观近四年的灾变社会工作实践,每个机构从各自领域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了各自模式。不过,可以发现不同机构的共同点。一方面,每一个机构服务都有独特的理论取向,如嵌入式发展理念、发展性社会工作、社会生态系统、社区为本等;另一方面,每一个机构服务中都包含着整合社会资本的意蕴。社工是专业拥有者,其服务所依赖的各类“原材料”均需协调各方关系而内在挖掘或外部引入。这说明,灾变社会工作需要一个理论取向,且社会资本应当成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二)社会资本是灾变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取向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并展开研究。继布迪厄之后,国外的许多社会学家也相继加入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科尔曼、卢里、福山等。我国也有大批社会学家不断关注与研究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问题。其中,边燕杰教授认为张文宏、罗家德、徐延辉、卜长莉、赵延东五位学者代表了国内社会学在社会资本问题上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证兴趣,虽然他们对社会资本定义不同,但其基本定位是清楚的,内涵是明确的,即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是存在于行为者与行为者联系之间的。[2]从最狭义的意义上使用社会资本的概念,一般认为社会资本最主要的形式是与潜在帮助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能够为拥有者带来利益的关系性存在。[3]
社会资本是资源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关系性存在。相比较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职业性及应用性而言,两者在词源、内容、领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区别。即便如此,两者依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依据如下。
一是社会资本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视角。美国社会学家沃伦认为,社区存在着任务定向、工具性、个人化和正式的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社会工作应当从这些关系中入手。我国的许多学者、社工也从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分析与实践了社会工作,出现了大量理论性与经验性总结成果,如“社会资本视阈下的社会工作”[4]、“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和开发”[5]、“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的社会资本研究”[6]。无疑,社会资本已逐渐发展成为实施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
二是社会资本也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机构都是社会工作承载的主体,是将专业转化为实际帮扶过程的执行者。在服务的开展中,社工机构、社工都必须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调动受助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是社会资本社会支持功能的外部展示。
三是社会工作有助于灾区社会资本存量的增长。按照社会资本的关系性观点,王思斌教授总结了在弱势群体中发展社会资本的方法,提出应将社会工作的思路引入社会保障,即在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关注保障对象的物质利益的满足外,还注意培养他们内部的合作关系,信任关系,促进他们之间社会资本的生成。[7]社会资本的生成是存量增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社会工作有助于社会资本存量的增长。
二、灾后社区社会资本的冲击与流失
灾难的侵袭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毁损、道路破坏、基础设施损害等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灾难也会造成当地灾民隐性的伤害,如恐惧感增加、生活信心不足、支持网络打破等。其中,灾难对各种关系的冲击,也就是灾后社会资本大量流失,在较大层面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的恢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灾害造成村民原有的社区、家庭关系丧失和破坏灾害对生活贫穷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破坏尤其巨大,特别是农村大多是用砂浆砌成的砖瓦房,抗击灾害能力较弱,基本不具备抗震性能,在水中浸泡也会垮塌,即使修好后就有裂缝。汶川特大地震中,重灾区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原有的居住场所与公共设施在灾难中往往被毁损得面目全非,造成一部分社区不再具备居住条件,被迫重新安置或整体迁移。如四川重灾区理县,建筑物和农村房屋破损严重,全县房屋破损14 560户3169万平方米,其中倒塌2095万平方米,100%的不同程度受损,部分不再适合居住地区全部迁出分散安置,甘堡乡7个村庄100多户高半山农户就被分散安置在县城红叶小区与三湘小区。②这些安置户虽然居住条件与子女教育设施等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有的关系网络被打破,影响了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限制了居民社会参与度及对新社区的归属感降低。加之新组合后的关系网络难以重新构建,进一步限制了交流空间维度的发展。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汶川特大地震已确认69 712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1人。[8]如此庞大的数据,造成了大量家庭的破碎,使得原有的非正式关系无法得到很好的维系,加剧了灾区碎片化社会的形成。如重灾区理县的61户地震伤亡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的破裂,原有的互动模式与交流方式也发生改变,50%以上的家庭出现了亲子沟通障碍、老人照顾等问题。③由此,地震造成的亲友逝世在一定程度也导致了非正式关系网络的破裂。(二)灾害对传统民族文化造成冲击灾难造成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损失、关系的破损及文化的冲击等。同样的,就文化冲击而言,其表现也具有多元特征。一是灾害造成了传统文化场地缺失。文化的展示需要平台,在灾害中基础设施平台被破坏,使得缺乏活动场所。如理县薛城镇一直都有跳锅庄的习俗,在地震前会定期不定期举办锅庄盛会,地震后由于缺乏场地,活动由此中断。二是灾害造成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下降。在灾后,人们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生活,忙于灾后房屋及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无暇参与到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三是灾害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观念发生变化。灾后,大量新鲜事物涌入灾区,现代的、时尚的、主流的文化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总之,灾害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降低了人们的参与度,减弱了交流的机会。(三)灾害使原有组织功能弱化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灾后重建能够带来农村社会的急骤变迁。一方面,大批的灾后重建款的进入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以前,农村用于公共支出的资金十分有限,人们的物质利益诉求处于隐藏状态。灾后重建过程中,大批的灾后重建款,使农村的利益冲突转向公开且突发。干群关系、村民关系在此变化中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灾后重建进度加速了社会转型。随着灾后重建的进度,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入传统的农村社区,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长期以来被正式组织所压抑的利益需求由此得到了解放,农村基层政权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正是受到了这两方面的影响,农村原有的正式组织,如村委会、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等,在管理与服务村民的功能方面被削弱。
按照社会资本关系性存在的观点,无论是交流平台的缺失与传统文化的冲击,还是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减弱,都说明灾后社会资本受到了影响,被严重削弱。
三、灾变社会工作中社会资本重构路径
灾难破坏了各种社会关系,灾后重建需要恢复和重新建构各种社会关系和网络,重建社会资本。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方法,运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手法,能够帮助村民逐渐解决适应,畅通交流渠道,修复灾区社会支持网络,培育新的社会组织,改善由于灾害影响的关系性存在。(一)社会工作增进村民互动交流,重构灾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工作时,经常需要熟练运用沟通技巧,包括与村民沟通以及促进村民之间沟通两个层面的技巧。社工服务过程中增进了村民的互动交流。一方面,社工为村民间交流提供了机会与平台。社工通过组织相关的服务活动,如社区文艺活动、社区小组活动等,增加了村民彼此间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工为村民间交流提供了技能性支持。在每一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工都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传递着尊重、接纳、同理心及学会表达的沟通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村民们的交流技巧。如重灾区理县某村一老奶奶,因灾后重建时过多地照顾自已的孙子,将自已应得的重建款全部交由孙子重建房屋,最后孙子不尽养老的义务,老奶奶只能寄居他人,生活异常艰苦,社工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与支持,社工运用个案工作中家庭联合治疗模式,协助其解决了面临的困境,并改善了家庭内部的关系。④(二)社会工作促进社区组织发展,重构灾民与组织间的关系社区组织是由居民自己构建的相对独立的组织,它不是政府的次级结构,而是根据个人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的要求作为目标开展活动的。培育社区组织,能够激发居民社区建设主体地位的思考,有助于整合社区内的优势资源,强化社区共同体的认同,推动社区多元化治理格局的形成。灾后社会工作既包括社区原有组织功能的完善,也包括培育新的社区组织,能够重构每一位灾民与组织的关系,还能协调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
社区组织与协调是一种工作过程,将社区各社会机构组织起来,多方予以协调,促进其合作努力,使社区内各种资源得以充分运用,社区需要藉此而获得满足。社区组织的培育,一直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针对妇女的单亲妈妈小组、针对残疾人的创业小组、针对青少年的知识学习小组等。作为第三方独立的部门,社会工作者能够较好地发挥组织与协调角色,促进不同组织间的交流,重新建构组织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契合式发展。如理县克增村成立的志愿者组织,属于四川阿坝州首家村级志愿服务组织,为村民志愿服务提供了平台,畅通了村民与村支两委的沟通,改善了原有村民间、村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三)社会工作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灾后社区内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人们在某一特定地域内通过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非物质成果。由于灾害对活动场地及相关关系的破坏,加之灾后重建现代文化的冲击,灾区传统文化亟需挖掘与传承。分析现有的理论成果,结合实践经验,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灾民需求为本、建设系统性与多元化的基本原则,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四川理县的经验,运用三步走策略实现内源性资本整合,推动灾后社区传统文化发展繁荣。具体作法:第一步,打造平台,建立社区活动中心,通过开放式的活动中心吸引灾民参与进来,以日常交流形式或观察行为表达发掘传统文化;第二步,培育骨干,成立群众性文化组织,依据灾民兴趣通过分享会形式培育骨干并成立组织;第三步,营造氛围,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恢复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目前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灾难打破和瓦解了灾区的许多网络会和关系,使原有的社会资本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会工作在灾区的出现有助于社会资本的迅速恢复和构建,促进了灾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建设。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灾区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在协调各种关系、挖掘灾区内部资本、引进外部资源方面都受到了许多挑战,完善现有灾害救助体系与发展灾变社会工作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①本数据来源于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灾害救援与社会工作资源汇编(二)》第3页。
②本数据来源于理县民政局的《汶川大地震理县灾情统计报告》。
③数据来源于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2010年度地震伤亡家庭服务总结》。
④本案例来源于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2010年度社区服务总结报告》。
[1]邓国胜, 等.响应汶川——中国救灾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2]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39.
[3]杨海龙.民间组织发展中社会资本的“建构性”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8):53.
[4]徐祖荣.社会资本视阈下的社会工作[J].理论探索,2010(2):77.
[5]吴颖娜.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和开发[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