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财务风险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0: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司的财务风险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司的财务风险

篇(1)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发生了新的变化。财务风险在财产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降低和预防财务风险,为财务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成为了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在当前对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所涉及的资金量相对较大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征,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管理质量的高低与力度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经营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近几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普遍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产保险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缺乏详细性。核保、核赔制度主要规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所应对的相关赔偿工作,因此,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的总体水平高低与可操作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在核保、核赔制度的制定方面对具体事项和相关细节缺乏详细而清晰的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逆向担保和融通赔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其次,资金串用、超额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在高度集中管理的形式之下,再加上资金使用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健全,就导致在分支机构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的串用和超额使用问题。

2.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

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来说业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是构成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严谨度高低与可信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其业务处理与经营的安全性高低。但就目前来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问题,业务数据的失真已经对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主要表现为财产保险公司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现象相对较为明显地存在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市场经济成效繁荣发展趋势,财产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财产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强,如何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了摆在现代财产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投保对如何获取保单给予了过分的重视而忽略了发展过程中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业务人员出现非法操作的现象,业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不稳定性,在给财产保险公司自身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财产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要依靠于和依赖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与实践能力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问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自身专业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要求和保障公司的健康平稳发展。首先,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知识不足。我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者其进入公司的方式是以公司领导者亲属身份进入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难以有效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难以确保其专业能力能够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其次,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较低。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但当前我国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因此很难具备较高的风险管控意识,导致公司面临着较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财产保险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公司发展安全性缺乏保障这一问题,必须意识到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管理安全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核保、核赔是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会涉及的重点领域,由于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制度制定缺乏详细性,所以企业发展的安全性得不到必要保障。因此,当前必须从对核保、核赔制度进行具体化、清晰化规范的角度入手不断规范和引导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理性化发展。其次,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财产保险公司之所以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清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对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缺乏必要监督控制有关。因此,当前可以从建立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角度入手来规范公司的资金使用,确保每一个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都能够得到详细具体的说明与管理,提高财产保险公司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2.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业务数据信息严谨度、可信度不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来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度和有效性。具体来说,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注重细节,强化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力度。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处理分析是一项繁杂而庞大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求业务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业务数据的来源、经办人等相关细节进行详细记录与规范处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真实度与有效性的提高。其次,对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失真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业务人员自身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秉持的工作理念有直接关系。要想有效减少业务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就应当从改变和转变业务人员的工作理念着手,通过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明确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的危害,改变工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建立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队伍

篇(2)

一、融资租赁及其特征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打破了传统融资与融物的界限,其是由承租人选择出卖人和租赁物,由承租人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形式,融资租赁能够促进企业投资,并为有融资压力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融资租赁自身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出租人出租的资产在租赁期满时,需要将其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具有购买融资租赁资产的选择权。合同规定的买入价款要远远低于承租人行使租赁物选择权时租赁资产当时的公允价值。

(3)租赁资产所有权不发生转让情况下,租赁期在占据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

(4)租赁项目开始之时承租人应付的最低租赁额的现值要无限趋近于租赁项目开始之日租赁物的公允价值。由于租赁物自身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只有承租人才能够使用。

二、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类型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和税收政策风险,这两种风险也是当前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金融风险中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会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融资租赁物从国外购买的业务中,当汇率发生变化时,会对融资租赁物的实际购买成本带来较大的影响。利率风险则是由于出租人在购买融资租赁物时向银行借款,当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出租人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具有不确定性,必然会对租赁物的成本和投资回收带来影响。另外,当出租人给承租人的利率结构与自身融资的利率结构不符时,也会导致利率风险发生。税务政策风险主要是在融资租赁期间当税率出现调整时,不仅会对出租人带来损失,同时税率调整还会对承租人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其偿付租金的能力降低,导致风险发生。另外,在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中,在两国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双币征税的风险。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主要以承租公司的信用风险和租赁公司自身的管理风险。当租赁债务人或是担保债务人不履约时,则会使资金无法安全收回,从而发生信用风险,这也是当前融资租赁行业中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一部分属于非主观意愿违约,即经济下滑或是经营不善,从而无法保证租赁项目按期回款。还有部分公司恶意以虚假资产或是高估资产来骗取融资租赁公司资金,这种恶意违约行为需要融资租赁公司重点防范。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身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租赁行业高速发展的情况来预测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需求,使资金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否则必然导致管理风险发生。

三、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

融资租赁公司中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埋下较大的隐患,因此需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以此来有效的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风险识别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需要及时发现公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明确。然后对财务风险的重大程度和可能性进行评估,对财务风险进行定位,然后根据风险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在公司选择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时,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及风险控制等方法。另外,部分财务风险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对冲等金融手段来对其进行合理转化和补偿。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讲,由于融资租赁期限存在差异,这也使其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需要财务部门随时做好风险检查和识别工作,一旦发现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四、融资租赁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资金运用过程的风险控制

融资租赁公司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及外部因素,使公司在筹资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筹资风险的防控需要融资租赁公司要与银行维系好合作关系密切。当前融资租赁公司在筹资渠道上普遍使用质押应收账款和保理这两种手段,融资租赁公司具有较大数量的长期应收账款,将部分应收账款的权利转让给银行来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而应用收账款保量即是融资租赁公司将未到期的应用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从银行中获得流动资金,达到筹资的目的。但在应收账款保理过程中需要警惕坏账的出现,避免由于恼说幕累而造成损失扩大。另外,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讲,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资产证券化或是其他新的筹资渠道。

(二)提高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首先,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的应变能力,通过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来应对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下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通过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其次,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作为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因此需要每一名财务管理人员都要具备良好的风险预警、管理及控制意识,全面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再次,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财务决策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如果单纯的依靠过去的经验及主观判断做出财务决策,可能会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因此融资租赁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充分的考虑外部因素,利用定量分析及科学的模型来进行财务决策。在可行性方案决策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指标,并对客观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选择适宜的方案。

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财务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在控制财务风险时需要遵循谨慎原则,可以提前建立风险防范损失基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等来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损失。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来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考核资产管理比率等。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风险,比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企业如何风范经营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的课题。集团公司的规模通常非常大,因而其财务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1.概念

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公司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筹资不当等财务管理的原因,从而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偿债能力或者企业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减少的风险。从其内涵上来看,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在损失的不确定性之外,还应当包括收益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通常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因为财务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

2.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很多,较为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包括:筹资与投资风险、营业风险等等。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比如利息、汇率、财务杠杆效应以及购买力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向某一个项目投资后,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该笔投资的实际收益相比预期收益减少的风险。比如利率与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还是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其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并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其中存在的风险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特征与管理内容

1.集团公司相关理论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并没有“集团公司”这样的说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集团公司。一些公司或者经济体以资本纽带,为了共同的经营目标,共同遵守集团章程开展经营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其组成部分通常有一个母公司、若干个子公司。通常集团公司的资产规模都非常庞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也比较多。集团公司通常都是企业集团内的核心企业,集团公司具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

2.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集团公司因其经营规模大、资本构成复杂等特点,其财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征,一是风险的覆盖范围广,无论是集团公司内部的哪个子公司发生财务风险都将影响到其他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本身的经营活动。不但会引起集团公司内部的经营失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市场的失控;二是风险结构复杂,由于产生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复杂,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都是其产生原因,比如国家汇率的变化、银行利息的调整等外部因素,再比如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投资决策不科学等等内部因素,因而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在结构上就表现出复杂性。

3.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指的是集团公司对其财务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价,进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因而其管理内容就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应对效果评价等。

二、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集团公司筹资过程中存在风险

筹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偿债风险与收益变动风险两种。偿债风险是企业不能够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借款方式、还款金额与还款期限等条件按时还贷的风险,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多支付利息,甚至还要支付一大笔违约金。收益变动风险是由于集团公司使用一笔资金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是不确定的。主要表现为:

1.筹资收益不均衡风险

集团公司要发展壮大,往往自身资金难以满足需求,此时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因此筹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经营能否稳定运转。集团公司筹资风险还表现为“杠杆效应”,也就是说集团公司能够通过多层次投资控股用同样的成本@得不同的贷款,从而产生杠杆效应,这可能会导致集团公司的负债大大超过其资本的实际承受能力,因而很容易发生偿还不力的后果。比如,B公司尽管向银行筹到了短期借款2亿元,但是却没有评估该笔借款的实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出现的结果是,该公司使用这笔借款所获得的收益还不足以与利息相抵,因此,该公司不但没有从该笔借款中获得收益,还额外承担了一大笔借款利息。

2.风险控制不健全的风险

集团公司通常都会对其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在筹资上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规定,子公司的筹资项目必须要上报集团公司批准方可实施等等。但是集团公司由于是由多个独立核算的经济体组成的,其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单独进行筹资,因而集团公司确实很难确切掌握其子公司的筹资活动,因而无法控制筹资金额与筹资质量,由于每个独立的经营体在筹资过程中都存在风险,并会最终将风险累积到母公司身上,导致母公司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集团公司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风险

1.投资前收益评估不科学的风险

一般来讲,高风险必定预期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往往带不来高收益。集团公司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是否平衡。事实上,任何的投资都有其潜在的投资风险,因此在集团公司的实际投资中,出现投资风险是必然的事情。而且,集团公司的结构复杂,其子公司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区域,而子公司又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因此,子公司的投资情况母公司往往很难全面掌握,这也是出现投资风险的原因。

2.决策机制不科学的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没有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拍脑袋项目比较多,对于投资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也不跟踪投资实施情况,不进行投资效益后评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出现投资风险。比如,A公司是制造业企业,其主营业务是钢铁冶炼。其规划发展部门提出一项投资议题,要向医药行业投资1亿元,建立一个制药厂。由于没有制定投资决策机制,规划发展部门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后,总经理单独向董事长汇报就确定了投资事项,根本没有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也没有进行项目评估,致使投资失败,公司承担了1亿元投资损失。

(三)集团公司资金回收方面存在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集团公司存在无法将结算资金转化为一定价值的货币资金的可能性。假如集团公司出现了财务风险,那么资金就存在被侵蚀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应收账款管理不科学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

有些公司的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大量资金处于长期无法回收的境地。深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比如,在很多公司里,在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负责统计应收账款报表,但是并不控制应收账款的额度,而对于销售部门来讲,尽管清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主要是由销售部门完成的,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考核与控制制度。在绩效管理方面,销售部门主要的考核指标是销售业绩,因此,销售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销售商品,而不会过多地考虑控制呆、坏账,而且从业务角度上看,清收应收账款与销售业务的岗位要求相差很大,销售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金回收风险

集团公司在采购、销售的过程中,其资金也存在被侵吞、挪用的风险。从实践中来看,任何一个公司通常都会建立自己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如果这些制度不健全,则可能带来资金风险。比如,通常情况下,公司都会制定预付款管理制度,对预付款适用的情形、额度进行管理。假如不对这些事项作出规定,则采购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任务,就会大量承诺预付款、定金等等,致使公司资金管理出现压力,并最终导致出现资金回收风险。

三、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集团公司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1.遵循收益均衡原则

集团公司在筹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收益均衡原则,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均衡原则指导下,集团公司就不会一味的去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也会考虑到风险的存在,当然也不可能片面地为了避免风险而放弃可能的筹资机会。集团公司只有把握住收益与风险二者的均衡关系,也才能真正做到防范筹资风险,均衡原则同样适用于集团公司防范其他财务风险。

2.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既然筹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那么集团公司就必须做好应对筹资风险的措施与计划。通常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补救三个阶段进行。集团公司在筹资风险事前控制过程中,要认真评价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最科学、合适的筹资策略。因此,集团公司就必须在均衡原则下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科学评估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力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筹资措施方面,集团公司可以合理安排不同筹资的筹资期限,让筹资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比如在银行借款中,就要做到随时有借款,随时有还款;还应当评估进行长短期筹资时的风险与收益,根据集团公司对风险所持态度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便集团公司的筹资成本降低,风险也降低。在事中控制过程中,集团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筹资情况要做到及时跟踪与控制,发现风险较大的项目,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早补救。在事后补救过程中,集团公司要对出现的筹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补救措施。

3.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种类多,风险防范的任务重。尤其在投资领域的风险更为隐蔽。由于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与一系列子公司组合构成的,往往在决策机制上存在着母公司不掌握子公司的投资情况,子公司在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不经过母公司的同意等等,这些都暴露出决策机制不科学的弊病。为此,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决策机制,集团公司本身可以建立母公司的决策机制,同时通过对派驻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实施严格的授权与管理,达到控制子公司投资的目的,比如可以规定,派驻子公司的董事在子公司董事会进行表决前应当事先向集团公司就表决事项进行汇报并获得集团公司授权表决的具体意见;再比如,可以规定派往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高管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述职等等。

(二)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

1.建立投资决策机制

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是控制投资风险的重要举措。首先就要做到投资项目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不缺位,只有确定了项目的所有者与管理者,才真正能蛴腥顺械F鹜蹲使芾淼脑鹑巍F浯我健全信息收集机制。正确的决策要依靠大量真实科学的投资信息,没有信息收集,或者收集不到位,都可能带来投资决策的失误。最后,还要建立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避免出现任意、盲目、随意决策的情形,要让有责任的决策者承担起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2.分散投资风险

篇(4)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导源于自然、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原因复杂而多变。从技术层面看,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本负债比率、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债务结构等因素。其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期财务目标,形成财务结构不合理。它是上市公司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反映。财务风险是企业货币化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公司的资本负债率越高,债务结构越不合理,其财务风险越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等。“筹资风险”又是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风险。

1.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财务状况恶化,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的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常见的风险种类,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也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按筹资风险成因不同,可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种。

现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它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知,这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从而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安排不当所致,以及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合理而引发的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收不抵支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减少,从而对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绝非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还与否问题。同时,从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这种风险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所致。此外,从风险产生成因来看,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不是一种暂时性风险,而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就将导致企业破产,而且这种风险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给企业未来筹资和经营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3.利率变动风险

公司在负债期间,由于政策性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利率的增长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4.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很多,加上风险程度各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进行防范。从客观上看,除不可抗力形成的财务风险外,其余大部分财务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筹资风险”。因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主要指防范“筹资风险”。

1.采取技术措施防范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最多也最为常见的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成因入手,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能够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明确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现金性筹资风险防范。应注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负债期限、负债周期与生产周期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对策。

收支性筹资风险防范。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般而言,应主要从两方面来应对。

一是调整财务结构。从财务上看,资本结构状况是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的前提。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规避和防范风险,首先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资本结构不当是形成收支性风险的主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从静态角度,主要是提高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从而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目的。从动态角度,应重视资产利润率和负债率的关系,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有效调节资本结构中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率,提高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其风险。当然,通过调整财务结构来规避和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既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丧失杠杆效益,也不可为了追求杠杆效益而提高杠杆系数加剧风险。

二是债务重组。一旦企业面临风险,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则双方受损。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当措施,使其明确企业持续经营是保护其权益的最佳选择,从而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即进行债务重组。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上策。当然重组计划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对重组和破产的理解,以及对企业重组后持续经营的信心。

2.调整经营策略化解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精算技术等先进方法引入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创新防范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有意回避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法回避一些风险程度大而且很难把握的财务活动。

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销,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风险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把财务风险暴露转移给其他人,这是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收益、风险的流动配置最主要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保险、扩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等。

通过保险规避财务风险。采用保险转移风险只适合纯风险,因为保险只企求消除掉损失而不奢望获利。投机性风险通常不是可保风险。

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散化的投资来对冲掉一部分风险。因通过扩大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风险。最佳投资组合的设计与个别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无关,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特殊职能。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经营主体对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防范,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实际上,财务风险主要指财务成果与财务状况等面临的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附加值。作为跨国公司,由于采取全球化经营战略,因此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且经济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大了财务风险可能性。因此,客观认识跨国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深远意义。

二、跨国公司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融资风险。

为了充分应用外部资金,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国际债券、国际信贷以及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但同时引发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融资风险包括汇率波动而产生的还贷风险,涉及到更多的本币汇兑问题;利率的大幅度波动,也会增加还贷成本,带来企业运营风险;或者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等,不能按时还贷,引发风险。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各国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调节相应的货币政策,这些都加大跨国公司融资风险可能性。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投资回报不到位。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滞涨发展形式,企业各项对外投资奠定在长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份额,优化投资行为。这种方式具有投机性特征,往往蕴含着巨大风险。

(三)分配风险。

随着市场供需差距的日益加大,企业发展的投资收益、经营活动等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奠定在参股投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期待获得投资回报,即股利。股利越高,则可减少投资者对公司发展产生的担忧,但同时给公司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一旦出现业绩下降趋势,公司将面临财务压力与财务风险。

(四)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一种货币和另一种货币之间的不确定的兑换比例,如果产生大幅度变化,将引发严重的财务风险。由于汇率风险的存在,可能提高汇率收益,也可能造成汇率损失。例如,A种货币兑换成B种货币,数量降低,则手持A种货币购买B国的商品数量将减少,此时A种货币出现了贬值损失。客观来讲,任何一种货币都可能出现贬值,因此潜在的汇兑风险难以避免。另外,在国际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隐含外汇风险,如国际贸易收支、国际投资、国际筹资等等。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均不稳定,可能出现贬值,汇率风险在跨国公司管理中不容忽视。

三、防范对策、

(一)实现风险弱化。

有些机会和风险并存,跨国公司既不想转移,也不愿放弃,因此只有想方设法弱化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在保持投资决策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抵抗措施。一方面,意识到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增强效益回报。

(二)回避风险可能性。

在跨国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提高风险意识,通过风险评估手段,事先预计可能产生的风险,判断引发因素,尽量在经济活动、财务活动中规避风险,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回避风险手段往往受到限制,如果仅因为回避潜在风险而放弃投资机会,可能同时引发其他风险。只有某种风险发生的必然性较高,通过权衡利弊,方可加强逃避风险手段。

(三)转移风险。

在跨国公司管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或者继续手段,争取将利益转移到经济利益的相关方。一方面,转移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另一方面,转移由风险产生的损失。通过选择保险,是进行风险转移的基本模式,同时还有一些财产结果的转移方法,即非保险型风险转移,当前也在跨国公司发展中有所应用,对降低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四)保留风险。

如果跨国公司的资金充足,有能力承担各种风险损失,则可保留风险,以获得更多效益。保留风险与弱化风险明显不同,弱化风险强调在风险发生之前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影响;而保留风险则强调发生风险之后,具备处理能力,并将风险纳入到费用或者成本中,以此冲抵利润。这样,实际也是给企业留了一笔风险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推进,可适当计提各种风险基金,如修理基金、呆账基金等。

采取保留风险的形式,应具备相应条件,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其一,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应对由于风险而产生的最大影响;如果发生损失,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不会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其二,直接预测风险损失的额度,确保处于跨国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其三,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选择其他处理方法。因此在具体实践时,分为主动自留(计划自留)与被动自留(无计划自留)等差别。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玮.试析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7)

[2]梁婷.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选择.商业经济,2007(9)

篇(6)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它的成立打破了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将电信基础业务引入竞争机制,对我国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联通公司在我国的各省市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并在纽约、香港和内地同时上市,并且拥有着覆盖全国、技术卓越和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网络。联通公司正以卓越的服务和不断的创新精神积极的应对市场上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的提供商。在竞争激烈的全业务环境下,联通公司制定了“3G领先和一体化创新战略”。“3G领先”,是公司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改善用户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突破口。“一体化运营管理”,是中国联通全面整合全业务资源,形成经营合力,实现快速增长,提升运营效率的基础保障。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

只要是企业经营就会有一定的风险,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其产生、发展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总而言之,企业风险的大小及经济损失程度都可以在企业财务收支变化中体现出来,最后归结到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上。特别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市场经济的发育仍存在不太健全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企业的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预测风险,并根据风险的特点来实施一定的措施去避免,尽可能的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害。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相对科学的预警,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的经济风险和财务危机。

三、中国联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中国联通公司是特大型电信企业,是由国家进行控股的国有企业,作为国内仅有的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在打破电信垄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通信选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和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全球的电信行业都进入了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引领的创新转型期。中国联通虽然提出了“3G领先”战略,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竞争和自身经营上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笔者认为,中国联通目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财务风险问题:

1、财务管理仍然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外部大环境。中国联通外部的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企业外部,但是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大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无法加以改变的,只能顺应改变。大环境的改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比如国家决定对通信企业进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样就使联通公司无法取得预期的财务收益,而且对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管理等各类经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会给企业实施有效财务预算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在“营改增”的外部环境下,如何合理判断税制的改变对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控制各项成本支出环节,配合“营改增”做出有效的改变,仍然存在重重的困难。

2、部分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普遍并且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存在财务活动那么也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营的现实活动中,仍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他们过分的依赖ERP系统,单纯的认为ERP可以控制一切的财务风险,而忽略了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任何系统都是人来控制的,从来不存在完美的系统。如果财务人员过于依赖财务管理系统,而丧失了对财务活动风险的敏感,才是最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决策不够科学。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中国联通公司虽然是上市公司,但仍然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对于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部分决策者不能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对策,而是单纯依赖经验,靠经验和主观意识做决策。因此而产生的决策失误并不鲜见,进而产生了财务风险。

4、部分联通分公司对于会业核对不够重视,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用户预存款、用户欠费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而这两项财务指标又与业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会业之间的定期核对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部分联通公司在这两项财务指标的会业核对方面仍然不够重视,甚至存在财务数据小于业务数据的情况,这说明存在着资金管理漏洞的风险。

四、如何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公司都在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只要企业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就会合理有效地提升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认为,中国联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化解与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健全全面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可以有效的消除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总体的财务风险。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强以及竞争日益激烈,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预警能力,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预警。大ERP系统的建设在客观上为中国联通提供了这种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将更多的经营业务系统也纳入大ERP系统,增强各种系统的协同性,会有效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2、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人员不应只停留在财务处理阶段,更应该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于财务风险的预估与防范更多地是依靠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谨慎操作。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势在必行。必须提醒财务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于财务管理系统,要将财务风险意识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去,使管理层、财务人员和企业一般职工共同来防范财务风险,最大可能的防范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3、财务决策科学化。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决策科学化与合理化是(上转第63页)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高驰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减少企业重复交税、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与竞争实力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税制改革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探讨了企业如何应对税制改革,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财务管理;应对自从2011年起国务院、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共同推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推行工作,营业税改型增值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热潮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将营业税改型为增值税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减少企业重复交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能够促进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促进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均衡融合与发展,这对于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与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税制改革措施。此次改革首先以上海作为试点,相信伴随着税制细则的不断完善与落实,在日后推行中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税制上的此种改革对于不同行业、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能够促进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好的定位自身的位置、目标与策略,在刺激市场需求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这种税制上的转型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冲击,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适用税率及计税依据的变化

税制实施转型改革后,增值税与传统营业税相比较,在税率、计税依据以及计税方式上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在税制改革试点中,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了6%和11%两档低税率。如果不考虑增值税“进项抵扣”的影响,未来不同行业的税率可能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在日后推行过程中进项税额的影响力度也会逐渐加大。原本营业税的计税方式是营业额乘以营业税税率,其计税依据为营业额;针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的计税方式是按照销售环节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去采购环节的进项税额之差来计算应交税额,其计税依据为发生交易的全部不含税的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现象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

2.对服务业定价机制产生影响

作为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在定价机制上比较灵活,缺乏规范统一,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变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对其定价机制产生巨大影响。以某个服务项目为例,在未改制前,营业税率为5%,业务收费为200元,那么扣除营业税(暂不考虑其他附加税)外,其有190元的净收入;实施税制改革后,假如增值税率为6%,那么在除去200/(1+6%)*6%=11.32元的税收外,其净收入为188.68元,理论上其服务价格可能就需要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想要确保盈利水平,那么定价上必然会产生波动。当然定价会综合考虑其取得上游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况、内部综合管理能力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故不能确定这种波动会带来何种影响,企业又会如何去调整这种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税制上的变化已经对服务业的定价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波及到市场各个主体与环节,在经济发展中产生“蝴蝶效应”。

3.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自从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局面已经有所变化,如果再加上税制改革,那么不同行业、企业面对的财务管理与分析局面将会面临重大革新。以财务核算内容为例,财务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核算的金额是含营业税的含税收入额,但是税改后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是剔除了增值税的税后收入额。假设企业实际税负变化不大,即使其净盈利绝对水平受到的影响不大,企业本身的利润率也会随着业务收入的减少呈现上升状态。财务分析中,增值税不反映在损益表中,在账务处理上方法与从前也相异,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结构也需要相应的出现变化,将增值税的变化反映在其中,以保证财务分析效率和质量仍旧能保持一个优质的水平。

4.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影响

增值税的专用发票比营业税发票在管理上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规范,税务部门对增值税发票的领用、开具、保管、认证、申报等各环节都规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及稽查措施,对企业运营各环节的监督力度也会加大,因此,新发票的使用对于规范企业良性发展,更好的接受税务部门监督具有积极意义。企业在测算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各环节产生的成本及收入时,都应把增值税发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虑。同时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与申报需要专门的设备与软件,开具与使用有严格的标准与规范,因此企业在财务人员的配备、培训及必要财务设施设备的购置等方面都应做好事先规划及准备。

二、税制改革后企业如何应对

营业税改型增值税,是国内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化竞争趋势的一个重要信号,能够将国内的税务系统与国际接轨,减少重复征税现象,降低企业负担,对于企业调整自身经营结构、提升竞争实力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企业经营结构随着税制改革作出调整之后,能够在发展规模上获得良好契机,能够更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同时,企业想要做好税制改革这班“顺风车”,自身也要进行合理应对,才有望抓住机遇,实现长久发展。

比如改制后税负加重的企业,要调整自身不良情绪,对企业结构进行合理精简,优化各个运营环节,提升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对于受影响较大的流程进行整改,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收益,提升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以更低的人力成本获取较高的经营回报。会计业务方面,要结合新会计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能力,更好的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关注税务部分纳税政策的变化,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减轻税负,提升盈利能力。税改后,企业经营活动及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价格作为敏感性因素,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企业如何在合理定价的前提下,做好收入预算,也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优秀的企业,在制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到关系到进项抵扣等的各方面相关因素,对比改革前后企业盈利变化,对各环节进行整合、调控,合理控制成本,从综合范围上以合理的价格、优质的运营效率介入市场竞争,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税制改革既是企业的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实现自身发展上的突破,是对企业的重大考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税制实践,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探索、努力。(作者单位:成都衡达税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马凯.浅析我国即将实行的增值税改革[1].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

[2]严仿棕.我国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征探析[J].商业会计,2011(24).

[3]张国强.论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合一的可行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篇(7)

一、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也不断在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逐渐开始快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由自然人、企业合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创立,不吸收公共存款,以民间融资的形式进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断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其中财务风险问题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破产或者倒闭。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是融资不当使公司很可能失去偿还能力而最终导致预期的收益不能达到的风险。这会对小额贷款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产生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因此,必须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识别和应对,最终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投入及筹集的财务风险

如果投资后没有达到一个预期的结果,就会出现投资风险。而这种风险出现的原因很大可能是因为只看到了可能得到的高收益,而对能够带来高收益的公司或企业没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就贸然投资出现的,也有很大可能是由于对合作伙伴的过于信任而没有进行一个调查和评估造成的。就比如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被如今房价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所吸引,花费巨大资金投资房地产公司,但却没有考虑房价也有可能下跌的不利情况,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加重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极有可能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而筹集的风险是来自于资金的来源。许多小额贷款公司都没有一个持续地资金来源,又无法进行公共存款,在公司的自身资金用完的情况下,就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形成难以缓和的矛盾,这时候就很可能会采取一些具有很大风险的筹资方式,这又在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周转及市场运作等不可控因素的风险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就是进行小额的短期的贷款业务的,这就意味着资金会不断地进行流动,这就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由于借款人借款后会出现没有能力偿还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当他们出现了违约、无法还清全部债务或部分债务等情形后,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办法在约定时间内收到资金,就很有可能无法进行资金的正常周转,也会增加呆账产生的几率,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

同时,市场的运作也很有可能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利率的改变、信贷资产的改变都会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这些都是不可控的,是难以凭一己之力进行改变的。一般小额贷款公司在与借款人签订协议的时候是按照当时的瞬时利率签订的,之后利率一旦发生改变,上升超过签订的利率值的话,就会提高信贷资产的成本值,相对就会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而且,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额贷款公司对借入资金的偿还的难度。同时对于资金的流动及周转也有了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相关人员自身操作能力不足及法规制度不完善的风险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会因为相关操作人员的一些技术性原因或操作性原因而导致一些风险的产生,或者由于内部程序的错误、信息的不完整或是整个系统结构的不完善而造成的风险。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财务操作系统是普通企业所运行的系统,不具有特殊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这样使得一些运作会与公司的整体发展形势产生矛盾,加大错误发生的几率,造成风险。

而当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而出现经营的风险。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完全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又不完全适应《商业银行法》,这也就表示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不能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从而出现风险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及对策

(一)不断发展合作伙伴,增加融资来源,谨慎投资

为了降低由于融资所带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努力扩展融资渠道,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和途径,不断发展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公司和企业,并不断引入新的投资者,不断壮大公司的自身实力,增加流动资金,从而减少因资金不足而无法进行好的投资的情况发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找出最适合发展的方式,寻找出能够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并深刻对资金情况有一个总的汇总,保证资金能够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流动和周转。

对于要投资的公司和企业,要进行实现的调查和分析,不能只看该公司或企业有可能带来的利润,这样会使风险加大,也难以预防不可抗因素和突况的发生。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后,最好在实地考察一下,收集一些相关数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这对小额投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二)建立并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合理分析市场走向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财务风险能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和识别,并进行最大可能的预防,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随时对当前的市场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尽早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就不仅需要对目前我国的市场运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还需要这个机构能够及时地运用资金的有效流动进行控制。并可随时进行一些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来进行确认,降低一些不可抗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最后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将风险控制在可以调控和操纵的范围之内。

在此过程中,小额贷款公司也要不断对自身的运作方式及周围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总结,最终寻找出最适宜的资金流动方式,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融资,并对借贷出的资金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定期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考察,以避免呆账的出现。

(三)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整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者内部程序的错误,会加大风险,造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损失。因此,必须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自身能力加以提高。因此可以定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培训,在技术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可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同时,召开总结会议,不仅让操作人员对所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总结和反馈,还要对内部运行的程序进行分析,对不完善之处加以调整和改善。最终实现识别并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所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尽量使它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从而间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风险。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人员也应该积极征求法律相关人员的意见,避免一些签订的合同因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而导致无效的情况的发生,造成没有必要的损失。

四、总结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速发展着,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作为新兴产业,也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财务风险作为一个难以控制和预料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要加以重视。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尽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篇(8)

一、财务风险的丛本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的,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测量的基础上,管理者针对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作用,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从动态的角度看,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机制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使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引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是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诱因。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旨在说明财务风险是如何传导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风险后果互相影响、层层传递将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风险链。当上市公司无法消化风险因素和控制风险后果时,它自身将转化成风险因素并将风险链由内向外延伸,风险后果随即被传导和转嫁给其他公司以及相关利益者。总之,财务风险的传导过程就是财务风险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单个上市公司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层层传递过程,是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和强度不断放大的过程。

三、强化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选择

(一)完善事前控制,遏制财务风险生成

事前控制就是要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以便企业早作准备减少或规避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事前控制手段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组织架构,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运行机制,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中最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应该是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运用。

(二)强化事中控制,阻断财务风险传导

事中风险控制是事前风险防范的延伸。主要控制方法和相应的对策有:在股票市场投资存在较大风险时可以选择投资于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券或者投资于国债,降低投资风险;采取多角经营、多方投资、多方筹资、外汇资产以分散风险;购买保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签订联营投资合同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从事跨国经营业务的企业里,企业通常会面临汇率变动风险,为转移汇率风险,企业可以与银行或外汇经纪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对外币业务进行保值,以分散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各种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风险管理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从而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规范事后控制,实现财务风险闭环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损失进行处理,针对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弥补损失的能力。具体方法有:

1.建立风险档案

即将以前发生的风险记入风险档案,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对后来经营管理者起警示作用。财务风险管理档案的设计,根据每个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经营范围的不同而有变化,但其本质的要求是不变的。

2.运用债务重组

当企业遇到困难无法偿还债务时,作为债务人可以向债权人提出申请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前提就是债权人要做出让步,债权人必须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前的债务金额偿还债务,让步的结果是:债权人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债务人获得债务重组收益。这样即可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一定的偿还,又能保证债务人继续经营,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风险,使发生的损失得到较好的控制。

篇(9)

摘 要: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经营上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债务构成上的不合理而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稳定,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与经济效益。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上,如何监控财务风险发生及如何处理企业坏账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层不可避免的课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房地产公司,更要关注投资风险,关注战略,这是目前房地产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N房地产公司经营失败为例,对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作出了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经营失败;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60-02

一、前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手里”的余钱不断增加,随之而来掀起了一场购房热与房地产投资热。在房地产市场增长的过程中,各公司由于比较关注利润空间与回报率,再加上新媒体的推动,部分房地产公司为了博得眼球关注,“地王”的记录被不断的刷新,而财务风险却被大部分房地产公司所忽略。但是,到了去年,由于国内宏观调控的加紧与国际经济的新变动,房地产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相关风险问题层出不穷,从而造成部分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甚至迫使部分公司经营失败而破产。

二、N房地产公司在财务风险上的案例分析

2.1 N房地产公司的主要概况

N房地产公司属于我国南方某一城市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公司,在经过多年的扎根发展之后,该公司由之前的国有制改编成民营资本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主要业务遍布南方这一城市,在经营范围上涉及有房地产开发及经营、装饰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经营、建筑工程的设计与规划、物业管理等。在这一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口碑良好,即使是后来居上的恒大地产、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在本地的竞争还略逊一筹。但是,到了去年,N房地产公司由于资金不到位,出现多次楼盘工作延时与烂尾楼现象,再加上银行的还贷、贷款业务上无法激活与资金的回收无法完成等因素的影响,市民开始对公司失去信心,大部分有购房意向的市民开始转投其他公司或者持币观望。最后,在财务断链的影响下,企业不得不宣布经营策略失败,进入破产申请阶段。

2.2 N房地产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1)遭受流动性财务风险

在N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上,我们不难发现。在购买土地时,其主要通过吸引了招商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民间融资公司的参与,从融资上来讲本身属于正确的融资工作。但是由于融资额度较大,财务风险超出了预定的贷款规模,出现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当楼房的建设工作出现延误、业务疲惫以及资金回笼缓慢等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以上薄弱的资金链便会迅速断裂,从而加重了建设项目的烂尾,之后由于还贷与借贷循环的无法完成,企业在一夜之间迅速崩溃。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决策失误

从N房地产公司来看,快速增长中只注重产品和销售,而对于风险控制却缺乏监管。更多的是,各个部门只负责自己那部分,没有一个整体的监管体系,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能够审时度势调整经营模式,规避风险;然而N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房地产行业变革的关口,未能正确评估发展趋势,盲目乐观,在本地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转而面向三四线城市,寻求突围发展,在此期间开始加大外地的项目投资,最后由于市场号召力、品牌的影响力的不足,在外地的发展一直不顺。最后在投资者购买力、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财务经营风险开始显现,并称为压垮企业最后的一束稻草。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3.1 企业资金流量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管理

从N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模式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的实现过程上时间跨度较大。在征地、开发到建设、竣工最后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一般依靠资本进行运作,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积累与囤积。由于建设现金缺口庞大一旦资金到位不及时就容易造成整个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加大了企业风险控制的难度。

3.2 配比不当的资本结构

一般来说,房地产公司在运作工程项目时,其资金要及时到位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因此,房地产公司普遍需要高额的融资。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更多地依赖于预售制下提前向购房者取得的房款。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更多的购房者持有一种观望状态,极大地减缓了资金的回流速度,造成融资不到位,最后工程项目不得不延期或(下转174页)(上接160页)者烂尾,使公司的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

3.3 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未能实施

在房地产行业中,有很多成本费用在工程项目完工后,需要公司内部会计部门的归集与分配,从而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核算工作。这部分的核算费用主要有: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征用费用、工程安装费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但是,我国部分房地产公司由于过于注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与质量要求,忽视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因此,部分的财务无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及时地、迅速地掌握,使企业财务控制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而使财务风险凸显严重。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

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以项目的预算工作与资本的预算工作为基础。其中,在项目预算工作方面,要对工程的投入和开发、项目可行性建设、工程设计费用以及经营收入等进行全方位的预算,以便于企业高层在进行投资开发策略的制定时拥有第一手资料。而在资本预算工作方面,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资金量,对资金的投入和支出进行整体的规划。同时,更要实行月分析、季考核、年总评的制度,对经济行为作出一定的约束,发挥预算监督的财务预警作用。

4.2 资金流动性管理要加强,以便让资金达到最大化使用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都是长期性的。因此,财务部门就要确保在这期间资金链不能断裂。因为若是某个环节资金流转受阻,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因此,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在资金的需求量上较大,所以要实行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相应的项目上。要进行成本控制,费用支出方面要严格控制,以便加强资金运用管理。

4.3 资本结构的优化和加强资本运作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而要在本企业偿债承受力许可的情况下多方融资,要合理搭配好资本权益比率。另一方面,在预售房款、银行回款上,要加快速度回收资金以便达到最佳的融资。再有,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等来扩充资金,从而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

4.4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部控制程序,制定应急方案

房地产企业要懂得居安思危,加强风险处理能力,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从根本上讲,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流动性导致的,所以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要理论结合实际,将资金有效合理化地利用,方能在金融危机中安危度过。

五、结论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以限购、限贷等为手段的行政化调控,无处不在随时显现。楼市的调控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价的变动,尤其是不动产登记、房产税如果实施以及对农村土地入市的推进,都将给这个敏感的行业带来更多的未知数。因此,房地产公司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上,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环境出发,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提高公司在市场经营上的健康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漫.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四川:经营管理者, 2009,(23):42-43.

篇(10)

由于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业公司想要提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物业公司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建立科学的制控制度来保证公司各项资金的安全,从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发展。

一、物业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做好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够保护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企业收入的控制

物业公司首先要合理的规范物管费(物业管理费)的收缴流程及内控制度,确保公司的主营收入。管理物管费的收缴,主要是做到准确的记载数据、按时收取、分项的核算等,使每个流程紧密结合,并对部分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完善监管制度。首先,要控制资金的完整性。主要包括:银行的对账单、收据和发票、往来账的核对及业务量的控制等。此外,还要对资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包括:控制库存的限额、账实的盘点及控制岗位的分离等。

(二)控制库存的物资及材料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控制物资及材料,明确岗位的相关权限与职责。其中最主要是控制: (1)储存量。(2)采购量。(3)批量采购的过程。(4)少量采购。

(三)控制费用的支出

费用支出的控制,主要包括对物业公司代收和代付费用(如水电费的收入、支出)的控制,及物业公司运行的成本控制。在费用的支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计量仪表出现差错、管线出现泄露等。因此,要及时检查总表的用量,完善审批制度,发现漏点,以便合理地控制费用支出。

二、物业公司的财务内控现状

目前,很多物业公司的规模不大,所涉及的资金量较小,但具有很大、很杂的业务量,如水电费的收取、采暖费收取及物业服务费等。在收取过程中,会遇到前面所说的问题,还有部分业主不配合等,导致重复工作的出现。很多公司没有重视业务的复杂性,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或是出于对公司成本的考虑,没有专门的财务内控部门,而是将审计工作交由财务部的人处理。这就造成了物业公司内各部门对财务内控不重视,并且减弱了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如何加强物业公司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要防止物业公司出现财务风险、信息失真等经济犯罪问题的产生,物业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来说,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公司内部财务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控制好库存物资及材料

相关部门在控制库存物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适当的储存量。(2)对于采购量,加强监管和控制。(3)在进行批量采购时,由财务部、采集部、审计部、使用部门等一起参与,以此达到采购过程的透明公开化。(4)如果采购的量较小时,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价格、质量等进行比较选择,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

(二)加强物业公司资金的筹措管理,增加企业收入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都是来自业主及用户缴纳的管理费用。物业公司的资金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使之用在重要的、必要的项目上,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化。此外,公司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但要防范风险。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多进行融资,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获取大量的借贷资金,是筹措资金的好方法。此外,物业公司还可以选择抵押贷款、投资等,选择科学的投资方式,进行短期投资,并加强对短期投资项目的管理,实现公司的最大价值。

(三)建立规范的基础财务工作

为了降低公司的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重视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而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基础工作作为保障。(1)首先,要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原始记录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原始记录的相关内容、方法格式统一规划,要及时反馈、传递、保管原始记录,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要规范物业公司的物资管理,如购入、进库、领用等,加强对物资的验收、计量等工作,以免出现差错。(3)制定限额管理。制定相关的限额,如物资限额、人员限额、劳动限额、费用限额及考核方法等。(4)物业公司要加强对物资的预算,在项目前期做好资金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对财务的预算过程做好检查,确保公司活动能在计划的资金内进行。

(四)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规避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物业公司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对客户提供物业管理而收取的管理费,还有物业公司自身进行投资理财等活动获得的收入。物业公司想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企业资金的利润、支出、资产负债、资金的流动等。此外,物业公司的财务部门要了解公司的资产量及负债水平等,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此外,还要对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防范财务风险。

(五)企业要购买相关的社会保险,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减少企业的损失

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某些风险进行控制。但这种做法本身也算一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如公共责任险、财产险、物业管理责任险等),做好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日益成熟,物业公司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以及各种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对于物业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只有做好内部控制,才能减少资金的流失,防范资金的风险,使企业正常运转。因此,物业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相关工作。只有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物业公司才能正常、稳定地发展。

(作者单位为兰州石化公司蓝馨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妙花.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财经界,2012(18):232.

[2] 孙晓红.浅议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2(22):123.

[3] 孙宇.物业公司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问题浅析[J].中国经贸,2014(16):206-207.

上一篇: 初中课题探究 下一篇: 毕业设计的过程及进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