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根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1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传统文化的根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传统文化的根基

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篇(2)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3)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4)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5)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6)

明代先哲王守仁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校要重视德育就必须为学生“培根”“养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国学教育逐步升温,成为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教育被推到了最前沿。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要为学生“培根”“养心”,就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此阶段学生非常单纯,虽不是一张白纸,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初步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涵养心性,显著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了解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后,会自然而然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认同自己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身份,通过自觉追求和不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中国文化根基的人。

如何做好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国学教育氛围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语文教育是广泛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在生活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设计和布置中国文化,发挥育人环境这种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奠定学生文化根基。例如,在教室内外包括楼道设计布置国学手抄报、文化名人名言展板、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板报、节日手抄报、中国味的剪纸图画展板等,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沾染“中国味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二、开辟课堂教育阵地

课堂教学是奠定学生文化根基的主阵地,但依靠现成的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看,语文教育就是民族文化性格的培植。小学语文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化经典片段,让学生能初步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在低年级,可以从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作品入手,高年级从诵读《诗经》、唐诗、宋词、名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逐步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和内在的精神动力,初步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性格。通过语言的成长追求精神的成长、文化的成长。

三、开设国学校本课程

在创造了良好育人环境的基础上,我校组织语文教师陆续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国学通俗读本》《古诗词赏析》等校本教材作为小学语文课的辅助教学资源。通过开设国学课,组织国学讲座、经典诵读、读书节活动等,把学生带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让他们领略文化瑰宝之美,通过点点滴滴地传播教育,让国学逐步渗入学生心灵。

语文课讲究的是“听说读写”,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去“写”。“写”是要讲究书法的。书法,与语文课紧密相连,是中国文化的表征之一。书法集科学、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社会等于一体。开设书法课练习书法,使学生在诸多文化素养上有整体性的提升,在墨香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加强国学素养教育

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小学语文课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国学素养教育。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本人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设计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方向;同时学生在交流平台上相互交流自己对文言文的认识。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诵读、讲解、交流、辩论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第三步,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尝试进行文言文创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综合性学习课不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不同于普通课程的设计,它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跨领域的结合,它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体例进行重新组合与创新,它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全新的课堂效果。

通过这类课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的人文底蕴、道德情操、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语文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之计深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文化根基。

篇(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现实,本文将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一、具体含义: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大同世界

从具体含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个人、社会、国家与自然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状态都纳入到了它自身的范畴之内。换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自身的身心和谐,接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是社会各系统、阶层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以及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状态。这一具体含义所包含的逻辑思维、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正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的鲜明体现。《礼记•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也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坚持由小及大、由里到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道德修养方式,即首先从自我个人的点滴实践做起,在加强自身德行的基础上逐步惠及家庭邻里,再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国家乃至天下,当人类社会实现了以个人身心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就是步入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世界。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正是遵循了儒家思想文化中大同世界建立的基本思路方法,深刻体现了儒家大同思想的思想原则与价值追求。

二、原则特征:古代中国对道德和礼仪的价值追求

整体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相结合,现代性主要体现为诸如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等特征,传统性则主要表现为诚信友爱、和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又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加以实现,这些原则既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指导性原则,也有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根本性原则。《资治通鉴•周纪》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以德为本、为先的价值取向,即便是现代性特征也是在充分借鉴以道德礼仪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其基本原则既是党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礼仪内涵在新时期党治国理政之中的深刻体现。主席曾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更离不开以道德原则为核心根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而反过来,正如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坚持的那样,这又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深刻体现出对道德和礼仪的一贯追求。

三、践行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

十六大以来,同志针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现安全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大力建设和谐文化,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措施正是着眼于中国社会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以及最迫切的经济、文化等问题,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是其对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的做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十分契合。荀子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说法从根本上体现出古代中国社会以道德为本、着眼生活实际的实践思想,即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还是平日工作学子中的言语思想,都应该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坚持文明礼仪、落实道德原则,从而在不断提高自身德行修养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幸福和谐。而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措施的提出也正是遵循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实践观的基本理念与思路方法。

四、结论与行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所在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支撑,无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想,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措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理论来源、精神支撑与思想智慧的源泉。从具体含义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含义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大同思想的延伸拓展,更是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新应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原则特征的形成则是古代中国史传统思想价值体系在当下中国社会的新体现,意味着其以道德礼仪为根本的思想追求与价值观倾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被着重参考借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措施也深刻蕴含着中国社会传统的“着眼现实、以德行修养为根本”的实践观。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借鉴参考,也是其得以真正实现的内在精神根基。由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党和国家要在坚持以为根本指导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现实,大力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着重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最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线装国学馆编委会编著.四书五经第一卷[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2页

[2]张文治编:国学治要(经部史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76页

[3](北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一册),卷第一周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月1日第2版

[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158页

篇(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和中国道路选择以及中国梦实现息息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更是决定中国道路、中国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根基。“中国梦”是当今中国人的愿景追求,也是传统文化的理想和梦。中国梦实现与民族凝聚相关,民族凝聚不仅表现在对地域和生活共同体的认同与依赖上,更表现为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中。在现代社会“碎片化”和多元价值观影响下,如何构建文化归属和文化心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以仁义礼智信及其群体和谐为理念取向,以家国情怀、仁爱责任、人格取向为核心特点的价值系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统底色,也成为中国人“身份认定”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培育,对于引导中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十分必要。

弘扬和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逻辑上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古与不变。时代在变革,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容也要接受时代的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时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培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重在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弘扬和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对其内容和形式的一体化传承。传统文化有载体,所以注重留传承载传统文化的形式十分必要,事实上许多传统文化及其形式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如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文艺形式、日常礼俗、饮食服饰,等等。目前许多人很重视传统文化形式的普及,如青少年学生的读经诵经热,古礼仿习热,等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传统文化的培育不能仅此为足,我们不要求青少年都成为古典文化行家,但也不能止于“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的读经思路。

篇(9)

二、传承中国传统装饰的现实意义

流行元素总在不断循环往复,昔日的传统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又将成为今日的时尚。传统装饰不单单是一种装饰符号,更多的是其内在的象征意韵。在今天,它己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陶瓷设计也成为现代陶瓷艺术探索、创新的课题。现代陶瓷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集现代设计、装饰艺术、陶瓷文化于一体的新的文化现象,装饰对陶瓷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传统装饰几千年的艺术沉淀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要拓展和创新现代陶瓷装饰设计就必须要动用这笔宝贵的“财富”。虽然中国传统装饰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但其一直沿袭下来的中国传统审美观是不变的,并影响着现代的装饰设计审美取向。传统的回归是现代设计的需要,更是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需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现代陶瓷设计的艺术精华,另一方面我们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只有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才能设计出具有东方艺术底蕴和人文特色的优秀陶瓷作品。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需求

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构成了各个国家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且竞争之势愈演愈烈。一些文化持续扩张,咄咄逼人,而另一些文化则在衰落,甚至消失。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根基牢固房屋才不会倒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一个国家保护好自己的本土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根基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经历千年的衍变,却未在变迁中黯然失色,反而以其东方神韵之美显示出恒久的艺术魅力。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其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的使用。今天这种传统性,在世界装饰领域也显得极具东方性和民族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极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15-02

一、意象与意象油画

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意象”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结晶,是主观思想意识与外部客观物质世界相互对抗后又契合的思想主义,是在尊重客观物象后经过主观思想意识再加工后的具有了个人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艺术家本人的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而已。

意象油画与其说是中国当代油画新生的绘画派系,不如说是在中国艺术家开始接受和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就已经萌生的最早的具有中国文化性质的油画。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包含最多中国元素的油画派系。意象油画的特点就是意象性,而意象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也是衡量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中国油画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经过深厚中国文化熏陶的艺术家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绘画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与祖国的几千年的文学艺术的根基脱得了干系。所以,意象油画是与艺术家的中国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

意象油画区别于西方传统油画就是在语言表现上具有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和内涵,把握大的视觉感受,心灵感悟,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不求形似”,但取其“意气所到”,而不是追求西方绘画中的三维的、立体的、写实的、具体的、客观的空间结构。意象油画的绘画语言特征,是在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及若干技法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精神、技法语言、形式语言等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滋养和熏陶,没有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领会,就不会画出意象油画中的“精神”。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是意象精神赖以存在的实体。而意象精神是意象油画的灵魂,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因为有了意象精神有了生命,意象油画是具有意象油画特有的形式语言与意象精神共同建构的绘画形式。

二、意象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我们已经认识了意象油画是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产物,所以,不难推断意象油画除了具备西方油画的特色之外,更重要的融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应用在意象油画中的包括绘画语言的表现、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参悟等。

意象油画的形式语言表现离不开运笔、造型、色彩、意境等,在笔法应用中,意象油画除了应用着西方传统油画的笔法之外还承袭了中国画的勾、皴、擦、点、染等用笔方法,结合油画颜料的特征来作画,在运笔过程中,结合油画颜料的特质而产生的或轻或淡或重或快或慢或顿或折都会给人或沉着或飘逸或温婉等就是所谓的意象之美.在造型中,把客观的物象与画家的心灵感受相结合,遵照主观的意识,在头脑中形成“意象”,而这个意象就是个人的感情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在意象绘画中讲究“得意忘象”就是取其精神和神韵,减少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照抄。在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中,相对西方油画的写实的、印象的色彩而言,意象油画更多地凝结了画家心理意志的色彩,用自身的体悟和情感通过画面对客观物象进行超越现实的美的阐释。体现出具有中国美学精神的“随意赋彩”的特征,意象油画的色彩运用,不再单纯的照搬全收的描绘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更多的为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意愿、认知和修养、画面的需要等主观因素服务。在意象油画中,造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众所周知,造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形式结构等等都追求诗意的表达,更深层次的追求还可以说是禅意。画中有诗,画中有意,画中有个人的境界,画中有世界的起起伏伏,隐隐约约。

通过以上的一些粗略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意象油画的产生于发展离不开中国绘画,与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这在另一方面就说明了意象油画的未来不是照猫画虎,不是照着中国画的样子,用油画颜料画几张所谓的当代油画就可以了,要想意象油画能够在绘画艺术领域走的更高更远,离不开艺术家的中国文化修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离不开坚若磐石的根!

三、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意象油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的种具有中国本土性质的油画,它离不开油画的特质,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大背景,更离不开艺术家的传统文化艺术水平,一幅好的意象油画作品,除了对油画本质的材料运用娴熟之外,还要应该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撇开中国文化艺术作为意象油画的思想和意境的原动力,只单纯的运用油画的性能,很难将意象油画作品推到一定的高度。

意象油画的产生离不开第一代接触油画并将油画与中国文化艺术兼容的艺术家们,而他们恰恰是具备了相当深厚的中国文化艺术能力,才将中国性质的油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从民族文化的视角所认知的西方艺术,几乎都指涉了中国意象油画的学术课题。

能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平与中和国意象油画的高低之关系的艺术家举不胜举,比如中国艺术家刘海粟先生,之所以能够达到艺术大师的位置,与他深厚的中国文化艺术水平分不开的,他的中国画传统功底深、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油画作品自成一体,有强烈的个性,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起远观,也耐得住近赏;他的鲜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油画不但深受国人的喜爱,同时也得到西方艺术界的认可。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了中国美术理论。而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艺术家的中国文化艺术的研修和应用。所以说,在某种含义上,刘海粟是第一代油画家最为冒尖的意象油画代表。

中国意象油画的大师林风眠,在20年代的法国,他一面在课内画着所谓西洋画,一同在课外地画着他心目中的中国画。他首创的彩墨画和彩墨画式的油画拥有很强的意象性,画面颜色受到宋瓷特别是官窑、龙泉窑那种透亮色泽的波及。尤其是它后期的油画,对水墨式黑色的利用,已使画面高度的纯粹化,具备意形、意色、意境的模式意味与文化意味。吴大羽的创作是更进一步的意象油画,他的作品中方法的根基是中国文化的意韵与审美构造。

因为具备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平而在意象油画取得卓越建树的还有很多,比如《浦江夜航》的作者颜文梁、认为认得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表象其实正是意象油画的理论的认得的艺术家关良,他在画着油画的一同,也在画着中国画,并把中国画的朴实、纯粹和委婉反刍到他的油画中;在中国意象油画领域中有深远影响力并且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根基的的还有李叔同、徐悲鸿、潘玉良、吴冠中、吴作人等人。

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和寻觅意象油画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候,不难发现,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形成意象油画的天然温床,二是西方油画的融入,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碰撞与牵制年。三是艺术家们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基上吸收西方绘画以及创新具有中国本土化油画特性的能力。所以,中国的意象油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也离不开艺术家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

结语: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意象油画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核心,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任何一种文化血脉与模式都要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与更新、面临着新的科技文明之下的文化冲突与整合。但是,不论怎样,意象油画这个开始被历史重新认知和审视的油画本土化之路,在艺术家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加强的基础上,一定会更加稳健和深入,会在世界艺术领域赢得更多的掌声!

参考文献:

[1]潘公凯.写意性——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个接点 中国油画[J]北京2005-1.

[2]施旭升.艺术即意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

[3]王鲁湘.《中国名画家全集》黄宾虹[G].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3.

上一篇: 初中生劳动教育 下一篇: 经济责任制的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