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0 06:36: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数学教育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数学教育总结

篇(1)

本次参赛主要是新教材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分享和交流,10月28日收到州教育体育局参赛通知后,我先根据预选课题认真研读新教材相关内容、新课程标准,学习新教材授课要求,分析新老教材的差异。备课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入,向教研组的老师们请教,请教研组的老师们参与磨课,不断改进和完善。

实际上,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前提,同时也感受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备课对自身专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正如前辈们所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来充实自己,课前中分准备,为上好每一节课而刻苦专研,学习老教师们的工匠精神。

二、教学反思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面

讲授过程中,几何画板按钮不动时,讲授过程出现停顿现象,未能妥善处理。这体现了自己课前对课堂问题及处理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多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

2.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环节不足,没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新教材新课程的课堂要求落实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并联系教学实际,认真落实贯彻新教材新课程的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驾驭好课堂。

3.教学方法方面

篇(2)

由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在杭外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影视教育和科研、影视理论和批评,影视产业和媒介传播等重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一、影视教育和科研

影视教育和科研决定着影视传媒业的未来,代表着影视传媒业的希望,是这次学术研讨会最重要的议题,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项仲平的《论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辉煌”背后的教学缺位与对策》,以三个缺位(影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理想目标和现实质量的缺位、影视艺术教学的时代需求与影视人才培养的现实教学条件的缺位、影视教学的后续发展与影视院校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双师型”师资的缺位)表达了忧患意识。黄会林的《现代影视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理念探究》消除了与会者的疑虑。黄会长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直接参与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竞争。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影视高等教育面向大众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影视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姚国强和曾笑鸣的《简论北京电影学院“十一五”期间影视科研学术发展策略》显示了影视科研学术工作对影视教育的后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北京电影学院“正方向、厚基础、重电影、强技能’的教育思想将对全国的影视教育起着示范作用。

培养目标的差异可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叶思诗的《重庆市高校影视本科专业设置类型分析》把重庆市高校影视专业分为三种类型,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和偏向。王国臣的《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从专业培养目标化、课程设置立体化、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外辅导人性化等方面展示了影视教育获得的成果。

培养社会需求的艺术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有力支撑。李晋林的《影视传媒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提出创建“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系统科学地进行影视艺术人才的能力培养,通过互动式、项目化的综合创作实践,使学生从低端的动手能力经过创作实践对理论知识整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衡。

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实践的精华。王泽钰的《影视专业教材建设分析》在梳理影视专业教材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视专业教材的基本格局,阐述了自己对整个影视专业教育体系的独特思考。文仕江的《刍议影视教学中多媒体教材的应用》指出多媒体教材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影视教育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在探索影视教育模式、贴近影视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数字摄影和影像数字化处理技术,拓展了影像表现的空间,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摄影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胡晓阳的《数字摄影技术对摄影教育之影响》论述了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变化,向卫东的《实验教学环节、实习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划分和统一――师范类院校摄影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探析》论述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摄影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重庆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

二、影视理论和批评

纵观国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影像理论的创构一直伴随着影视实践的步伐,南野的《对中国影视理论建构缺失的一种分析》指出国内影像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在模仿与学习国外,本土理论的系统创建还有待时日,而影像实践的整体性发展也充满不可预测的因素。与会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使影像美学被提高到一个特殊位置。周安华的《元视界:电影与戏剧互动中的凝结》指出戏剧与电影存在着诸多相似,而差异是其更本质之处。元电影与元戏剧相互参照、启迪,在置换、通融中丰富自身。金洪申的《电影的意境美》以影片《上学路上》的美学风格为例。深入探讨了影视艺术如何才能达到意境美,从而丰富视听语言的表现力。章旭清的《“景观”――当代电影重要的镜语范式》论述了景观作为重要的镜语范式,应当是所具有“可看性”的影像形态与其所具有的话语言说功能的对应统一,它们有机地嵌构于电影潜层叙事之中,以上探讨深化了与会者对“电影性”这一电影本体问题的思考。

文化研究拓展了影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钟丽茜的《现代都市文明与影视艺术――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研究理论》阐述了雷蒙德,威廉斯这位文化批评家的媒介传播、影视理论方面的见解对于中国传媒研究的借鉴之处。金丹元的《关于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较多的几个女性话题的思考》在性别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变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对当下中国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系列性反思。曾胜的《愉悦的焦虑:关于电影凝视的研究――从弗洛伊德到齐泽克》从视觉文化心理和精神分析这一角度考察了电影凝视的含义及其重要指导作用。

影视美学形态和批评理论应该多元并存。颜纯均的《二元对比的叙事与镜语――早期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研究之一》侧重考察了中国早期电影独特的二元对比的思维模式和民族风格。林华的《浅析“作者论”对中国新时期电影的影响》梳理了“作者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分析了它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新时期电影的影响。赵建飞的《新媒体平台的电视剧研究初探》通过观察新媒体运作的环境和方式,分析了新媒体电视剧的美学特性和文化影响。

三、影视作品读解和影视现象分析

怎样读解影视作品?怎样分析影视现象?与会者非常关注,对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辨和美学特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分析和读解。李骏的《当父权从马背上滑落――李安(断臂山)的文本细读》从男性、父亲与家庭的关系上,揭示了李安电影父权社会的历史性变迁。顾倩的《从格里菲斯(残花泪)说起》通过一些中国影评,对中国民族“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进行一次微观考量,体现了民族意识变迁与身份确立。刘智跃的《揭开浸透血痕的历史面具――论影片(东京审判)》从题材、叙述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影片审视战争的独特视角和文化意义。

一些学者以“一滴水里看世界”的方法对影视作品进行拓展引申,借“从个别到一般”的方式对彰视作品进行推理论证。张同道的《当电影遭遇城市――试论(尼斯景象)与城市交响曲电影》以《尼斯景象》为例考察了城市交响曲电影的突出特征是节奏感、形式感和运动感。孙春云的《口述历史纪录片(浩劫)》以克劳德・朗兹曼的《浩劫》为代表论述了口述历史类新纪录影 片的基本美学品质。

对某类影视作品和某种影视思潮进行正确理解和评析,显示了与会者的锐利洞察力。桂青山的《(百家讲坛)与“文化时潮”之我见》支持和认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及同类节目普及古典、张扬“国学”的文化时潮,建议多元文化的健康构成会共荣共存,相得益彰,胡辛的《电视人文谈话节目:大众传媒中的精英文化绿洲》通过分析人文谈话节目产生的背景、成功个案及成功缘由,探讨出了其发展的瓶颈和出路,刘晶晶的《国内电视早间新闻节目的模式》阐述了早间新闻节目的娱乐化与服务化倾向。袁立本的《真人秀的狂欢文化性》论述了真人秀游戏规则的设置精神是人性化、狂欢化和伦理底线。孔朝蓬的《当代大陆电影的成长主题探析》梳理了成长主题蕴涵着个人长大成人的生活经历和力求自我完美的生命历程,折射着历史与社会的变迁。王伟的《论中国当代战争电影中的人性诉求》通过分析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中人性在特殊条件下的发展与变化,赞扬了战争电影所蕴含的人性之美。张智华的《破案剧的基本类型特征》把破案剧分为警匪剧、推理剧、纪实性侦破剧、反间谍剧等类型,分析了其看点和卖点。金昌庆的《田园神话:六部草原题材电影的原型故事》通过对深层叙述结构的分析,阐述了“田园神话”的转换变形和主题意蕴,展示了草原电影的审美价值和原型叙事的魅力。罗显勇的《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后现代特征》指出中国新生代导演消解了启蒙、理想和崇高等人类的深度价值,冲击了精英知识分子的正统语言,打破了男/女二元性e对立,显示出反讽、调侃、怀疑、自嘲等某些后现代特征。

四、影视的生存和发展

影视文化产业能够以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替代物质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增进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因此,如何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成为与会者讨论的最激烈的问题。陈尚荣的《透视中国电视剧生产现状》和武新宏的《解析中国电影大片“叫座不叫好”现象》分e对国产影视剧的生产现状、基本特征及其症结所在进行了理性透视和分析,并试着为其指出了发展方向。

篇(3)

一、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实行新课标以来,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被适时地提了出来,这不但是基于长期的教学总结,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需要。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点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一提法是符合实际的,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高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因此,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对高中数学教师意义重大。

二、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1.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使数学教师在付出同样的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高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制度,成立数学学习小组

目前,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这种能力稍加培养就能极大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在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育中,只依靠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制度,让学生之间展开相互合作,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共同提高高中数学成绩。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困难,老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予以解决。课堂之下,学习小组要继续发挥作用,做好课后习题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才能达到创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成立数学学习小组的意义在于,能够降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制度,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探索。

3.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要想搞好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工作,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对现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不但是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入新式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角度,变换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新鲜感,改变原有数学课堂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觉地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学思路的创新,是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是高中数学课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努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需要。所以,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式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简化高中数学教师的任务量,把立体几何和画图部分的工作量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数学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不但提升了教学层次感,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就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式的教学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立体式教学结构,是高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5.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老师必须要在数学课堂教会学生的。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只是提高教学效率,也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能力相当关键,高中数学老师要将这两项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数学教学计划之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从初中生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初高中阶段的过渡,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初中学生要学会面对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接受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有全新的心理状态去处理自己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衔接阶段的教学是很重要的。衔接阶段的教学成功,学生就能自然接受高中学习,衔接阶段的教学失败,学生就有可能从优秀生变成学困生。重视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学策略,是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困难原因分析

(一)学习心理与环境发生变化。进入高中校园,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是全新的。刚刚毕业的初中学生要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以及新的教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生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每一个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都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复习,很多学生会在进入高中的初期产生放松的念头,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还有学生会产生高中学习的恐惧感,他们早早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面对高一数学课本中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感到无趣,学习效率很低。

(二)数学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较为贴近,课本上的数学陈述也大多通俗易懂,题型相对简单。但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不像初中数学研究常量知识,不断增多的字母与变量知识,使得数学的理论性提高,难度上升。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但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部分知识要求降低,这无疑加大了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差距。

(三)数学学习方法发生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十分细致,也会帮助学生归纳,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将知识点的应用练熟。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记住数学概念与公式,再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题型,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明显增多,但学习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讲解每一种题型,给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学生需要靠自己去思考与总结,学会在自主学习中举一反三。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高中数学学习,不改变学习方法,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做好高中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入学教育工作,是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利用入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一数学学习对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作用。更要从实例入手,对比初高中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在实例分析中,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或者请现在的高中学生现身说法,说一说高中数学学习的体会,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互动。经过三年的初中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特点较为了解,在毕业之时,应当在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中写清学生的特点与不足,给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与。高中数学教师则应当重视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信息,针对学生的能力对数学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能让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得心应手。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学习方法指导工作的落实。在初高中衔接教育阶段,高中数学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小梯度地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再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内容与练习题目进行分层,使学生选择与自己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理念的改变,能够改变学生死学课本的旧观念,促进学生重视个人特点,活学数学知识。

(三)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在临近初中毕业的教学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情况给予学生正面的数学学习评价,让学生肯定自己初中三年来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在刚刚接触学生时,多提供一些成功体验,利用成功的喜悦感去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像在讲解《集合》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类与集合,让学生感觉到高中数学知识易上手,重总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初高中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于初入高中学生会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初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的个人成长考虑。初中教师要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铺垫工作,而高中教师要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完成自然的数学学习过渡,才能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坦然地面对高中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益民.初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0,04:60-61.

篇(5)

一、前 言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教师,而专家型教师都是从新手开始,经过不断实践研究和训练,逐渐成长为专业型的.高中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在教育理念上很难一下子转变到素质教育,另外,很少有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出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专家型的高中数学教师的发展和提高的经验,从而归纳整理出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的有意义的经验,完善教师培养训练的理论,为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也为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专家教师的成长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节点中,教师的表现、需求、心态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怎样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有利,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师进行怎样的训练,才能更多地帮助教师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一些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

二、关于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的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可以通过对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科学地认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过程.本研究通过对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鉴别、整理,并根据这些教师的成长经历归纳出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具备的一些特征.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主要具有优良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够高效地解决数学教学领域遇到的问题,并善于利用认知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还能够将节省下来的一些认知资源投入到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中去,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二)访谈法

访谈法可以了解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法.本研究通过和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或网络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通过对他们成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培养途径.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他们热爱数学教学并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究,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成长训练过程中,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对初等数学都有一定的研究,他们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加快自身的发展,积极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能够找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成长训练中的普遍规律和一些特殊的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客观实际地得出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十名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这些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经历与现在新教师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师的成长训练规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后,要不断地在数学科学知识、数学教育、学生教育等方面完善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改革,使自己逐渐地成长为专家型高中数学教师.

三、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师成长

(一)学校构建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在教师的成长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性作用.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第一,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社会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新课改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建设专业型的教师队伍的新挑战,这一改变也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通过制定和完善教师培养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奖励惩罚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根据教师的个性化特点给教师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促进其自身的不断成长,以更加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第二,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给教师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学校需从长远发展考虑,规划制定建设专业教师队伍的目标,明确教师培养的要求及目标.积极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交流活动,组织教师互听互评课程活动,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给教师们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第三,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作终身的事业追求,教育工作是以教书育人为最终目标的,是令人敬佩的职业,规划并落实教师的基本职责,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二)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

要成为专家教师,除了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需要教师自己不断的努力,若教师自己不想有所发展,再好的环境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己的意愿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若一个教师内心里是喜欢教育这个职业的,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去成长,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其次,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对高中数学的知识要有整体掌握,保持对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再次,教师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断地实践,坚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提高和发展.教师既是实践者,同时又是研究者,把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最后,教学实践后自觉进行反思,最好经常与同行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与同事多交流,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训,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教学成果等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工作的改进以及专业型教师的培养,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化地建设和管理教师队伍.目前,教育部门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大多只看学生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单纯地以这几个指标来评价一个数学教师的教学肯定是很片面的.这样的评价标准磨灭了教师对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教师很容易按照应试的方法来教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培养.而应试教育常常就是搞题海战术,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占据了更多教师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发展性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的一个过程.这种评价体系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名次和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并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和学校都要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自身也应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不断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施轶,郝宁,梁晗,李文君.刻意训练在高中数学教师成长中的作用.2009(6).

[2]陈海祥.反思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2(38).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变化

我国的教育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模式逐渐变化。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进步必须要做出的改革之一,也是我国教育跟上时展的潮流、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我国高中数学在发展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了很多经验,发展水平提高。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根据新课改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教育方法,逐渐减少了传统教学方式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促进了教学新方式的出现与发展。通过进行教育改革,我国的数学教育水平大大提高。[1]

2.教育理念进步

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时代的进步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对教育的要求发生了改变。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在教育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育理念方面得到了更新。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不再过度重视一味灌输学生数学知识,而是认识到了增加课堂乐趣的重要性。这是我国广大学校更新教育理念的结果,广大教师自身认识的进步也促进了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3.仍需改革

虽然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从总体来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阻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仍然难以克服传统因素,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合作性的加强。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进步。加强教学的合作性,是我国高中数学教育需要做出的改革之一。

二、合作性学习的意义

1.解决教学难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合作性学习,能够通过凝聚全班人的智慧,促进数学难题的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合作性学习中,往往是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数学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并且深入探究,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合作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能力。[2]

2.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视学生自主思考的学科,通过不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合作性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在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促进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教育模式,一直是我国在教育发展中做出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改革能够带来巨大的积极意义。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够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性学习,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面貌的更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性学习实施策略

1.科学分配

小组成员的分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增加小组分配的科学性,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高效展开。科学的分配能够促进合作性学习效率的提高,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科学分配小组成员作为合作性学习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研究合作性学习的最佳途径,并且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促进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应该将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通过科学联合优秀学生与非优秀学生,促进合作效率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不能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而是应该改善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就是合作性学习的重点,教师应该在教学重点的指引下展开教学。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进行合作性学习时,选择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选择适合学生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数学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注重指导与总结

在任何学科中,都应该重视指导与总Y,才能够通过吸取学习经验与教训,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在高中数学教学合作性学习中,也应该注重指导与总结,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进步。合作性学习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慧,能够深入探究数学难题,丰富数学问题的解决形式。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此外,进行数学总结,也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3]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我国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新型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变革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减轻老师的备课压力,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1.将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变为简单化具体化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进行精心的备课,但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对于整个数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还会增加教学的备课量,这对教师而言压力巨大.但是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增添活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椭圆》这一内容的时候,在进行椭圆的定义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就采用传统的口述复杂的概念或者是演示较为传统的实验的话,学生不仅无法真正理解椭圆的实际含义,同时还会降低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但是同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反复的播放和演示几何画板的变化情况,通过演示当椭圆的长轴不发生改变的话,其焦距会逐渐的缩小,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展示,能够让学生直观清晰的感受到椭圆的离心率变化情况依据与椭圆的形状,从而将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变为简单化具体化.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可以总结出当椭圆的离心率偏大的时候,整个椭圆的形状就会变扁,反之,整个椭圆的形状就会变圆,同时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就是当椭圆的离心率是1的时候,整个椭圆的形状就是一个圆形.用信息技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其不仅能够实现数学教学的优点,同时还能够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让更多学生热爱学习数学.2.更好的探究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高中数学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以及规律,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本质,自我探究得出结论.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而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图象、动手操作等方式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利用黑板画出不同三角函数的图象,然后根据图象依次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梳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困难,学生只能简单的模仿不同三角函数的图象,然后死记硬背它们各自的规律,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三角函数究竟是如何进行变化的.但是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几何画板,给每个不同的三角函数赋不同的值,然后仔细观察三角函数之间的变化情况,还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学生能够通过改变不同的数值大小,从而自己发现并且总结出相关的规律,真正从三角函数的本质上认识三角函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探究和揭示数学的本质,达到了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

二、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想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将数学知识的动态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变化是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展示清楚的,尤其是类似于圆台、圆柱、以及圆锥这种立体图形,只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将不同种类的图形各个面的旋转情况完整地清晰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它们分别是直角梯形、矩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围绕着一边旋转而形成的,尤其是在侧面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课件进行一个清晰系统的展现,这样才正确合理地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巩固课后学习效果.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包括课上内容的学习,还涉及到课后作业的巩固和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课后的作业进行检测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课后学习题库,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理解,然后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巩固提高,按照模拟考试的形式去作答,提交试卷后还有专门的系统对判断正误.综上所述,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增强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这主要因为教师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这对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一、构建标准的原则

在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的作用,即评价内容是什么,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抓好评价内容,因此评价标准的构建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其目标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为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2.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对课堂活动中的客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这样会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变得更加的全面、科学以及合理.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学习成果.

3.有效性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指的是高中数学课堂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和特点,被有关教育教学人员认可.要想实现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在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要课堂教学应负荷课堂教学规律.

4.择重性原则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不仅是教师的教师,还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遵循择重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以及课堂总结,所以下面以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学过程为例,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1.新课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两个方程,即(1)x2-2x-3=0;(2)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解出下列方程?”,经过思考之后,学生解出了第一道方程,不会解第二道方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对于第二道方程,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考虑简化问题,从第一个问题入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采用问题设计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激发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新知探究

通过上述问题,引入新知识的讲解,在新知识讲解过程汇总,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了两组方程与函数:(1)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2)方程:x2-2x+1=0函数y=x2-2x+1=0,要求学生对方程的根进行观察,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像,同时还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组方程的根以及函数的零点,解答完毕后,教师再次对学生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与方程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让其注意对图像的观察,了解其特征,进而得出结论“零点不是点,而是实数;方程有实数根,函数有零点”,然后教师再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例题讲解,也就是在导入课程时未解决的问题:f(x)=lnx+2x-6,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3.新知巩固

通过做题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并与共同分析和讨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及程序.

4.课堂总结

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表现,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新知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新知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知识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以及情感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在本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效层次的.

总结

总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掌握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必须根据构建标准原则,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更加的科学、合理.

篇(9)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校近十年的生源数量急剧增加,每年修高等数学课的学生数在4500人左右,而数学系承担高等数学课教学任务的老师不足20人,每个教学班学生数平均在140人左右,这种大班教学的现状在近几年内很难得到改变.大班教学很容易造成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了解很少,甚至老师很少能叫出班上学生的名字,更不要说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自古道:亲其师,信其道!可相对淡漠的师生关系很难在这里发挥积极作用.学生对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已不再感兴趣,而在这几年兴起的微课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较大优势而很受学生的喜爱.我校在把微课引入高等数学课中做了较好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此总结如下:

一、目前高等数学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侧重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基础课.现行教材是经过逻辑加工的、完成了的数学形式,是一个严格的演绎体系,大多呈现出一种由“概念一公式(定理)一例题”所组成的数学体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而很少涉及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呈现给学生的是完整的结论和滴水不漏的严格证明.至于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拿来主义,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了师生共同探索的环节,看似完美的课堂实际上少有新意和创新.正如有人说数学家们曾经火热的思考只剩下了冰冷的美丽.

(二)注重学生共性而轻视学生个体能力差异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于很多不同省份,学生入学成绩也有很大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而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对授课学时、授课内容都做出统一规定.不论学生禀赋如何,所有学生统一齐步走,统一的要求造成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视而不见.统一的要求对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这种情况的延续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材已沿用近四十年(同济大学第一版编写于一九七八年),现在使用的是同济第六版(编于二六年).虽然经历五次改版,但更多的是概念表述的严谨化和部分知识点的删减,很少增加实际应用的题.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在讲理论推导和定理证明,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很少涉及.学生在学习中也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很大.

二、认真学习微课制作方法,提高微课制作水平

针对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我系高等数学课任课教师在系主任的组织下,积极探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进行了如何利用微课进行高等数学辅助教学的研讨,并组织十余名高数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制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集体学习,理解什么是微课,以及微课有哪些特点

微课又称微课程微课(Miro-Course Online Video),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其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时间短,“小”是指教学主题小和资源容量小,“精”是指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活动精彩,“悍”是指交互性强,应用面广。

对微课的实质和特点的了解对后面微课的制作前提.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微课类型

高数课教学内容多,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十二章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制作的微课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微课提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具体总结如下:

1.新授类微课,着重于讲解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主要用于翻转课堂.老师针对新课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难点知识点做成微课,提前传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实现了课内外的反转;

2.习题类微课,着重于讲解典型习题或较难的题,主要用于弥补习题课的不足.老师精选例题,针对一个例题制作一个微课,学生通过观看例题教学的微课,对于例题解法的理解会有更大的提高,而且可以随时反复观看,避免了下课后没有了板书,没有了老师的讲解而没法及时把问题搞明白;

3.问题解决式微课,着重于针对难点、疑点来讲解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作用是答疑解惑.老师针对章节中的难点知识和学生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对难点知识进行逐步剖析,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反复观看,同时对一些易错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复习类微课,着重于重要概念、重点难点、知识脉络,主要用于章节复习.老师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再通过微课的形式制作成视频,把每章的知识体系、知识脉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复习时更容易抓住重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5.思想方法类微课,着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领悟数学精神.老师通过归纳整理高等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极限思想、微积分思想、化归、类比以及数学建模思想,针对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制作一个微课,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微课制作水平

篇(10)

一、引言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顺势而为,向上快速发展思维。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与现行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加之高中教学内容突然增多,高中一年级整体教学内容远超过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另外高中的数学语言更抽象,要求学生思维方式发生质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环境变化、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同步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困境,顿感前途渺茫,认为数学深奥、高不可攀、不可接近,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使每个学生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值得数学老师研究探索。因为这将有助于初中高中教材脱节现象早日得到解决,有助于解决初中、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观念、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统一认识,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习惯等个性特征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看

初中生依赖性较强,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但是,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看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高一阶段就是学生思维的转型的关键期。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

首先,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第一,要让学生懂得高一数学课程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第二,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同时向学生引入一些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笔者认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逐级逐层的进行落实。在教学伊始,在课堂节奏方面,应当采取比较缓慢的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环节,应当多采用实例以及已掌握知识进行导入;在知识讲解环节,应当首先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 然后再进行课外知识点的延伸。

2.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培养。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

3.关注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能够进行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函数的概念、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等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这些内容有的难度增加了,有的谈论范围扩大了等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旧知识、 注意把新知识同旧知识相联系、 相区别,尤其是要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 比较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温故知新、 温故而探新的教学目的。

四、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不容置疑,正确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并最终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点对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黄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上一篇: 人事工作计划 下一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