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笔记摘抄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20: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历史读书笔记摘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

篇(1)

课外阅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所以不解决语文教师的思想问题,推行只能是空谈。我们通过教研会、例会进行全员发动,让语文教师甚至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要从孩子们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课外阅读,并且根据学校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1、师生共读,共同成长。

学校倡导师生共读,要求教师做到“四统一”:和学生统一书籍版本,和学生统一读书进度,和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尤其是教师的读书笔记,每月检查一次,全校公示结果,督促教师和学生同步读书。同时鼓励教师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再和学生聊一聊内容及读后的感受,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同样,学生一旦有了新书,也会抢着向老师介绍。

2、家校合力,书香弥漫。

我们深知家校合力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一减一肯定等于零,一加一也许大于二。学期初我们下发《“亲子共读”倡议书》,首先让家长明白孩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其次鼓励家长做好“四个一”:为孩子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周月至少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一次;每周至少和孩子读一个小时的书;每周至少在孩子的读书笔记上留言一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电视、电脑,让每一个家庭都弥漫浓郁书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纳入评价,注重过程。

经学校读书工程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我们将课外阅读的情况纳入到学生期中期末语文成绩中。学生的语文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外阅读成绩,将每周名著测验或者交流的成绩记录在册,满分10分,期末取平均成绩,名著读完对读书笔记和书上的批注进行打分,满分10分,共20分;二是练字成绩,每周测验一次,成绩记录在册,满分10分;三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120分,三者相加共150分。这样学生平时阅读的情况就能和最终的语文成绩挂钩了,名著所占的比重也由原来试卷上的5分增加到25分。这一举措在推行课外阅读初期效果非常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系统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

具体阅读时,我们通过“导――读――理――悟――展”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与文字展开对话,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1、导――经典未读,指导先行。

阅读之初先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可以以课内为切入点,由点到面,如由《荒岛余生》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也可以以媒体为切入点,新旧结合,如从《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大部头作品的兴趣;也可以以活动为切入点,拓展视野,如让学生搜集与作品、作家相关的资料,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人物关系,历史地位等等,多管齐下,充分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陌生感,融入名著。

2、读――注重过程,读测结合。

学期初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内容分为摘抄词语、内容概括、赏析感悟三个板块。但是每个年级又略有不同,比如摘抄词语,初一至少摘抄五个词语,初二至少摘抄七个词语并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初三至少摘抄十个词语并用其中两个词语造句。然后利用课前5分钟小组交流,从中推选一位“说书小达人”、“小小评论家”,并进行全班交流。

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我们还是采取了最原始的评价办法――抽测。按照每周读书的进度,整理测验题,每周五进行周评价,成绩直接与小组评价考核挂钩,和自己的语文成绩挂钩。对于没有认真阅读的同学,教师通过家访、家校通等方式,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力度。

3、理――二次阅读,梳理内容。

阅读完毕安排一课时的“二次阅读”,让学生再次回顾经典,篇幅短的可以整体浏览,篇幅长的可以重点阅读。回顾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内容梳理,如引导学生用画关系图的方式梳理出简爱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及发生的主要故事,学生兴趣盎然,甚至一页纸都不够用。这样简单的梳理,既让学生的“回顾”变得有了意义,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悟――分析感悟,深入挖掘。

名著阅读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质量,每个年级都根据名著的特色进行相应的习作指导。可以写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书中人物的认识评析;也可以写读后受到的教育启发等等,引导学生抓住任意一点,深入挖掘,达到读有所悟,悟有所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

篇(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平时教学注重抓好课内这个基础。

1.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一课前,学生搜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人间奇迹”的理解,课外拓展阅读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对诗歌的解读也有很好的帮助。

2.课中授人以渔,注重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诵读、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同时能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教学《夹竹桃》一文,我设计这样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让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我从第一自然段入手,领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应的写法洋溢出的浓重的情感。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和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好“班级读书会”。班级每周或两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3.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播站等平台,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有了学校、教师的重视与引导,有了表现自我的舞台,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读写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

1.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拥有一本摘抄本,随时摘抄自己看到的好词好句,甚至佳作。这种积累为打好学生的文字基础提供了帮助。

2.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篇(3)

(一)读

这部分沿用传统的阅读课模式,由老师选择材料印发给学生为主,学生自选材料阅读为辅。学生自由阅读,在这个环节要注意老师发给学生的材料不要过多,一张或两张反正面都印的8开纸即可,材料在精不在多,否则学生一节课消化不好,容易顾此失彼。

(二)摘

把要摘抄的内容写到读书笔记里并在前面注明是摘抄。摘抄内容一定要精选。

(三)背

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选自己喜欢的在课上背下来。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把读的内容进行内化,逐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积累写作素材。

(四)仿

在第二节课,我们首先让几个学生背诵,检查上节课背诵情况。然后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几句话进行仿写。

(五)感

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给材料写感悟小作文,要求感悟要有明确统一的中心,而且必须用到上节所给材料的内容,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发挥,最好能根据材料拓展。

(六)评

教师把学生的读书笔记收上来,对他们课上摘抄和写的情况进行了解,先进行初评,然后把笔记发给学生,让他们前后座四人一组再评,选择小组中感悟较好的笔记,留到下次阅读课交流使用。下次上阅读课的第一节课,让学生读他们组的优秀笔记,先让笔记的主人说说自己感悟的主题,再让其他同学点评,老师对点评不当的地方加以纠正,最后老师对所写的感悟情况进行小结。

(七)练

读书交流活动结束后,第二节课,老师根据材料定几个主题,让学生练写大作文,一节课完成上交。老师要对作文及时批阅点评,限于时间关系,作文可以不进行全批全改。老师选出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印发给学生,或在班内张贴展览,以鼓励学生。

这七个环节由四节课也就是两个连堂组成,使学生的读、写、说、练得到全面训练,实现知识由外化到内化到再创造的过程。一般一次完整的训练由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完成。

通过一段时间阅读课的训练,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作文素材丰富多了,有文采有哲理的话多了,作文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1:学生阅读后仿写:他带着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哀叹,带着对艺术的执着和孤独,随青山中种的葵花子埋入大地,作为一种遗恨,一种无奈,一种近似疯狂的尝试,刻在他旋转的向日葵中。(写梵高)

篇(4)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篇(5)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努力探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下面是值得借鉴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荐优秀读物,介绍主要内容

例如,教完《孔明借箭》后,学生对孔明的神机妙算深感佩服,于是我趁机介绍《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并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纷纷给出了答案:“空城计”“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等。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致大增,达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2.以教师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我讲述了自己初中时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至今仍印象深刻,书中一一介绍了无穷大海中的各种鱼类、植物,以及地中海下的神奇隧道等。结果,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争着要借《海底两万里》。

3.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殿堂

我找来一些名人撰写的关于读书经历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例如,我读到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一套名著作的前言,马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个教育家的阅读经历,激起学生对阅读这个美好天地的向往。

4.提供优秀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没有优秀的适合学生的读物为载体,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阅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这个优秀的阅读平台。

前年我到一个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支教,我积极地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全班学生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一个男生在作文里写道:“以前我很讨厌读书,可是当我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内容,从此我爱读书了。”

二、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书籍阅读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过:“如果我建议,我建议去读经典,经典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充满前人的智慧。能成为经典的必是好书。”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新阅读研究所在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经典书籍能够成为小学生的精神支柱,能够让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很乐意地去当这位引路人!

三、教给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方法

1.学会精读

我经常为学生开设阅读赏析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

2.学会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并教给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文积累。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人物、事件、语言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确保读书时间

我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保每天认真阅读30分钟以上。我还利用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提供课外阅读的展示平台

1.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摘抄的优美词句、读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或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非常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言时常常博得同学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一批喜爱阅读的优秀学生带动起全班同学的阅读热情,阅读的浓厚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2.开辟“好书推荐”专栏

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由教师或学生在该专栏张贴推荐内容,专人负责审核,要求把所推荐书籍的大概内容介绍出来,若附上推荐理由则更好。这样,班级里关于阅读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篇(6)

【关键词】读书;书香;成长;名著;方法;兴趣;快乐;读书;笔记

有人说,古人读书的目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加官进爵,以便拥有崇高的地位,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也有少部分人是为了报效国民,以施展远大的抱负如范仲淹,如陆游等;还有极少数人为了陶冶性情,来增加生活的趣味如李煜,如晏殊等……

那么今天,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对于阅读,有的人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一切都可以应付了事。果真是这样吗?

记得余秋雨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使思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而我自己则在边教学,边思考;边思考,边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对于名著阅读,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也就是说,对于名著,学生是喜欢读也要读,不喜欢读也要读。那么,我们能否揭开应试面纱,认清读书的真面目,引领学生把读书融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伴随书香茁壮成长?能否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思想,捕捉作者智慧的火花,从中,得到精神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安慰、得到素养的涵养,在源源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收获作者的思想,也将源源不断的激发自己的思想,以致使自己成为感情丰富的人,也让自己变得成熟呢?下面是我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1 合理安排好阅读名著的时间及内容

一个学期需要阅读多少本名著,在语文课本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开学第一节课就要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名著阅读任务,让学生知道阅读名著的时间主要靠课外。当然,每个星期能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名著,教师巡查指导,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这也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可是,鉴于时间有限,名著阅读必须安排到课外去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多为学生着想。每天可安排的抄写作业可以很多,各教师可根据各自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删减部分这样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每日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双休日还可以再多看一些内容,阅读时间还可以更长一些。教师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一本一本地阅读,不能漫无目的地东翻西看,因为这样读书将会导致毫无收获,徒劳无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每个学期要阅读的名著并不多,只有两三本。所以,要合理安排好阅读的时间及内容并不难,只要老师稍微动一下脑就可以完成好。

2 联系课本的名著导读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名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指导学生把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每一册书都安排有相对应的名著导读,教师和学生都应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本里的导读内容,先大致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本的导读知识,在默读过程中划出概括作品思想内容的语句,圈点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重点词语。然后把这些重要的内容朗读一下,先从大致上粗略地去把握一下作品的思想与人物。

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①“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1]”,“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2]”,可是,后来是什么使他变成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3]”?②作品究竟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故事来表现祥子的变化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为什么说祥子与虎妞的婚姻为什么注定是一出悲剧?③“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的盘剥。[4]”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要求,为什么“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5]”?④虎妞的性格是大胆泼辣的,可为什么她会有点变态呢?

每次布置学生阅读作品之前,我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把握一定的方向去阅读,同时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我告诉学生,阅读作品不能只为追求情节而阅读,这样的话,阅读的收获就小了。作为学生,更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就是说,我们不能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读书,聪明的人会懂得从阅读中吸取作品中的营养,使自己得感情变得更丰富,视野更开阔,理想更远大,使自己在阅读中慢慢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自信,更坚强,更富有同情心也更有内涵等等!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作为老师,都能这样去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肯定会有收获的,而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效果是不错的,收获当然也是令人欣喜的!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都能亲历阅读的快乐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确实是一个让老师有点伤脑筋的问题。

我想,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我经常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告诉学生。我告诉学生,我很喜欢阅读,这是在中学时代就养成了的习惯,直到现在,无论多忙,我都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我常常在阅读中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慨叹他们的悲欢离合,在被感染中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那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我的学生大多数愿意相信自己的老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激起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学校的图书馆、教室都可以成为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教室内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条幅,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当然,创设良好的环境,只在图书馆和教室阅读都是不够的,因为阅读名著是一项磨炼人的精神意志的活动,因此,电脑室也常常列入我们的读书阵地,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阅读时非常投入,常常听不到下课的铃声。至于课余时间的阅读,如在家里,我同样鼓励学生各自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在悲欢离合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莫名的快乐,学生的兴趣不就有了吗?到了痴迷的程度,学生们对于名著怕是爱不释手了吧?

另外,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家的生平、著作、成就以及作品的精彩片段等,也是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的手段之一。

4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阅读名著,不能只追求情节,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勤做摘抄,写一些读书笔记,写一写读书心得等。

4.1 勤做摘抄,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

摘抄是一种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如好词、好句摘抄分类摘抄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是对每天阅读的整理巩固。教师可做不定期检查摘抄,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摘抄的形式有很多,如:语录式摘抄,可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等;内容提要式摘抄,可概括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内容赏析式摘抄,可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等等。

4.2 写一些读书心得,以便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如果说摘抄和简单的读书笔记是一些比较零散的东西,那么,读书心得则可以是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感想。是读者在对作品有了比较深刻印象之后的情感体验。学生只要是认真读阅读过原著,就总有话要说,这种情感的体验也许会很容易引起大家都共鸣,也许有人会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去读书,那无疑是值得称道的!让读书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让学生伴随着书香一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读书!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老舍:《骆驼祥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注]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2]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99-01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文化底蕴并不厚实,孩子受父母、家庭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相对城镇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差距。抓住学生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素材,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用阅读和探索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1 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让每一棵树都育人”,让大树底下成为孩子交流阅读的好地方。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了“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英国的培根说过“图书馆是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老师树立一个读书好榜样,引导学生读好的书。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开放学校的图书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服务于师生大量的阅读需求,把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 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1.2在班级中开设图书角

精深且优秀的文化,在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校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科技读本为拓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2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应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2.1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国学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2.2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

立足泗阳历史悠久的文化,通过教师讲述本地历史文化传统故事,要求学生回家向老人家了解本土文化,回到学校进行讲故事比赛。

2.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每节语文课前用五分钟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告诉其他同学,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览室内。

2.4开展其它相关活动

办好手抄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

3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很好的,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总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人生道路上,有书香作伴,生活就多了一份乐趣,情感就多了一份高尚,成长就多了一份睿智。为学生的一生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远大志向,我们衷心地希望的每个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而努力读书。

篇(8)

“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这是笔者在阅读时间上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带动了学生在课下的阅读。再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课间、饭后,学生能够做到自带书籍,安静默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可有效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有所收获。名著有许许多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名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名人传》《凡高传》《童年》等作品;喜欢探究动物的学生,可以读《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喜欢旅游的学生,可以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自,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在其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切莫越俎代庖,否则,只能是越帮越忙。

二、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营养品。学生怎样阅读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且充分吸收作品中的精神营养呢?笔者认为,教师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后,还要想办法诱导学生深入阅读,如有些名著文字比较深奥,学生阅读有困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另外,要告诉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培养阅读感悟和思考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常用的笔记方式有: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批语。还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作些夹注和眉批。这样,学生也就在评点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教师所应做的是定期对读书笔记进行阅览指导。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喜欢阅读

在对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本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笔者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以及语言的浓厚感染。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纲》等,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让学生根据名著改编、缩写、仿写、续写等文学再创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本人曾经做过课外阅读调查,不少学生反映:“看动画片和打电脑游戏比读书更有趣。”电脑游戏富有挑战性、刺激性,有时甚至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这种诱惑力对辨别能力较差、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胜过课堂学习,甚至胜过学校开展的有益集体活动。因此,迷恋游戏的同学往往无心听课,有的同学甚至为玩游戏而逃学旷课,这样势必会导致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素质教育的宗旨呼唤教师把有益的课外读物充实到儿童的课余生活当中去。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构筑课外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让学生自主营造读书的氛围,会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开辟“班级图书角”

我们学校在每个班都添置了一个图书橱,学生代表从图书室和阅览室借来了他们喜欢看的书籍。这样学生们在课间、午休或放学的空闲时间就可以随手翻阅,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借回家去看。学生们还选出了几位比较负责任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书、还书记录,整理书架,并定期更换图书。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图书角”深受大家的喜爱,形成了争相阅读的局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创建“家庭小书房”

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里的一角放个书架、书桌,买些孩子爱看的图书,再加以装饰一下,让孩子们在这个小天地里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三)设计课外阅读栏目

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开设“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读书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开阔视野,必定能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课外阅读

(一)自主选择阅读篇目

平时的阅读,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让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指定性的课外阅读上留有选择余地。建议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时,主要掌握四条原则:结合课内学习内容选择;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选择;结合本班实际选择;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

(二)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我校在每周二、周四中午午休时间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时间都有安排学生进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报刊。每个周末都有阅读任务,学生要借书回家阅读,并做记录。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摘录好词好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读书做笔记是提高读书质量、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仍是辅的,所以读书课我坚持让学生以读书为主,做读书笔记为辅,不使学生因为做笔记占用较多的读书时间而影响读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把做笔记看做是一种乐事,自觉自愿去做,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报刊剪贴。我经常从《小学生周报》上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文章图文并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剪贴报刊资料的热情,组织他们从报刊上剪贴自己需要的、喜欢的资料,甚至鼓励他们自己办小报。

5.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我们利用早上或中午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图书介绍会或诗歌朗诵会。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读给大家听或讲给大家听,再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笔记可写主要内容,摘抄好词佳句,写下主要收获、读后感想等。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好句的摘录本。读书笔记能及时收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果;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

1.指导记录的内容

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符号在书上作批注;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写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此外,课外阅读不但包括一些报刊书籍的阅读,也包括网上浏览、听广播、看电视等。

三、形式丰富多彩,展示阅读成果

1.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等活动

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2. 开展手抄报竞赛

学生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手抄报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各种能力融于一体,在自我参与中受教育,丰富了课余生活,使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感悟幸福 分享快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心理素质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优秀手抄报在班里《学习园地》展览,并推荐到学校《展示栏》张贴。

3.学期末进行《采蜜集》评优

《采蜜集》的评优是全班人人参与、个个都是评委,互相学习、交流、受教育的过程。被选上的《采蜜集》画面点缀得那么美,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富有艺术感,让人感到新鲜有趣,逗人喜爱。这是课外阅读的真实记载,是学生辛勤整理、动手动脑的结晶。

4.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每学期我班都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书评等活动,评选最佳读书征文、笔记向学校推荐或向少儿报刊投稿。我班学生陆续有十几篇文章在全国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当这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拿到证书和奖品时,内心体验到课外阅读的成功喜悦。

四、课外阅读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通过几年多来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班集体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1.学生的读书兴趣高了

全班100%参与读书活动,改变了我刚接班时的状况。每天下午的小队活动时间,班里轮流有一个小队到图书馆阅览,定期在全班汇报,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读书活动从没间断。如刚接班时,班里的20多名男生,课外时间经常沉溺于电脑游戏中。通过开展读书达标竞赛活动,电脑游戏在我班男生中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他们从狂热的打电脑游戏回到理智地去读书,阅读倾向日趋成熟。

2.学生读书习惯好了

课外阅读的开展,使我班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已养成。95%的学生坚持每天看书报。根据个人情况,将阅读的书籍、报纸有关内容摘录或剪贴下来,有的同学还能分析评论,对书中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课余到图书馆阅读的学生多了,阅读的面也广了。多读书,读好书成了许多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求。

3.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

由于学生在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记忆下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字词及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鸟?有的学生说有蝙蝠,当时就有一位同学反驳说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讲完《和时间赛跑》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有一位同学居然用古诗《长歌行》这首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来理解课文的含义。学生通过阅读补充课文有关的知识,不仅使全班同学受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自己去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4.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了

但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爱读报刊与课外书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阅读方法。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多读好书是十分有益的。自从投身到课外阅读后,渐渐地,学生变得上课大胆发言了,尤其是作文成绩逐渐提高,呈上升趋势。

图书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课外阅读助了一臂之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5.学生行为文明了,班风好了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实现了我最初的希望,还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

篇(10)

语文是语言学科,在文学的宝库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名人古迹、天文地理、哲学史诗等。这些社会知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感悟作品、鉴别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采用多种手段,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比如教师只是对课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建构自我阅读过程,形成阅读能力。

二、改革朗读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可采用评读的方式将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读与评中提高朗读能力与鉴赏能力,真正享受到读的乐趣。学生既是读的主体,又是评的主体,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首先告诉学生,同学的点评对我们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到读的好处,看到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同学的肯定与批评都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这样激起了全体学生参与评读的激情,在具体的朗读中,我再进行相机诱导,如一个学生朗读完毕,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学生读得好在哪里?你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示范一下要怎样读。这样引导的作用远远大于那种以好与差评论学生的朗读。这样评读,学生在不断地读与评中进行练习,调动了朗读动机,激起了强烈的朗读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朗读真正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主动阅读习惯,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一边阅读一边做读书笔记,能够查字典、词典,能够重点摘抄,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没有把眼睛死死盯在课本上,而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只要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培养了语感,不自觉地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阅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写作水平也随之进步,真正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仅仅将阅读的范围限制在课内的课文,那么即使课文分析得再透彻,读死书,死读书,最终也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做法非常好。魏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没有将学生的眼光束缚于课本,而是将报纸、期刊、小说引进课堂,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按照平时制定的阅读常规进行阅读练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四、实现课内外阅读方式的衔接

1.制订读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目标、不同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如低年级可选择童话、儿童诗,这类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读书活动,参与推荐读书标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被要求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书,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有时要上台演讲。教师可有意识地推荐书目,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展开,做到阅读有计划,读中有指导,读后有交流。

2.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语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也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读书心得交流。平时,教师除要阅读规定的儿童必读书目外,还要阅读教师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期末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努力为学生提供发表“观点”的机会

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等媒体,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阅读能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一个文化、科学素养极高的民族。因此,语文教师应主动担当这一重任,通过阅读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品位,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们更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小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学周刊,2012.4.

上一篇: 电气工程安全知识 下一篇: 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