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风险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20: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交通安全风险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交通安全风险点

篇(1)

1.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意识不足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虽然人们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已有了一定的增强,但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导致时常发生安全事故。

1.2风险识别困难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风险识别,而风险识别的主要基础是总结和研究过去施工项目的风险。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素质低下

在交通机电工程施工中,因为一线工人大多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人员,自身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安全意识较低,接收安全培训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也较差。

2.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防范步骤

2.1建立组织

建立组织主要是对参与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人员的要求,具体指建立交通机电工程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组织。组织中要求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人员需具备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知识和意识,同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2.2设定目标

在交通机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多种影响工程安全的风险因素,但不是所有的都可能导致风险产生,因此,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作为风险分析和控制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交通机电工程中的重点防范对象。

2.3风险识别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后,需要确定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及成因等,其判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类似场合的经验。另外,还可以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目标风险可能产生的部位以及成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了解风险存在的同时,也存在机遇,必须同时辨识利害关系。

2.险评估

风险识别之后,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后果进行评价以及估算,同时,还要在技术以及经济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做出定量和定性评估,确保制订出能将风险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的应急预案。

2.5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主要指制订和启动应急预案。风险应对的主要方法有回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

2.6信息与监控

虽然已根据经验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有效应对风险,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日常监控,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做好沟通工作,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对预案进行修整和补充。

3.机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安全风险管理应急方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迹可循。

3.2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机电工程项目开工前,需要组织项目部、监理单位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制订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对安全风险源进行准确的识别以及分级。方案制订后,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审查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危险源和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从而针对安全风险提出解决或者控制的相关意见或者建议。

3.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应该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列人重要的议事日程,正确处理生产进度、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项目部及时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网络,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奖罚制度,各种应急预案、控制措施和各种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各工作环节、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按照上级公司、市安监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月的月底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目标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管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已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社会。这就要求监督与管理交通工程施工安全体制的建立也应逐渐融人信息化元素,拓宽监督管理施工安全的人员职能,从而促使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交通工程施工中实行信息化监管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还可以丰富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与手段,再者监管制度的信息化也可以使安全监管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的监管是对安全监管程序的规范,在此过程中整个社会也可以监督交通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信息化监管时必须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平台,并在该平台上监督管理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

4.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

4.1施工管理的改革

(1)狠抓落实交通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分项质量管理目标,细化每项工程,对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此外,建立健全交通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遵守建设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原则。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管理人员应该从质量教育培训入手,使“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培训过程中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符合每名职工需求,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影响整个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会影响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3)优化交通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序,做好工序的管理。施工阶段,要坚持技术交流和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方案、流程、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措施等细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职工。

4.2养护管理的改革

(1)养护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首先,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将数据信息细化,从而为公路养护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替代以往传统的人工检测,这样检测的数据才能客观、准确。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方法,保证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2)建立专业的养护队伍,切实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过硬、业务能力水平高的专业养护队伍。同时,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养护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3)公路养护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满足公路安全和快捷施工的要求。

5.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不断完善,公路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交通机电工程作为提高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交通机电工程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机电工程安全和质量,成为未来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越来越重要。水上交通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水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到水上交通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水上交通来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风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估、风险的控制、应急处理以及持续改进等等。

风险源的辨识:主要是通过日常工作以及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来发现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源进行初步的判断;

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某种风险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测评,目的在于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级,从而可以进行重点的管理。此阶段是判断风险的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工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区分的等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出不可接受的风险源进行重点管理。

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对风险源进行监控以及管理。此过程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确定出控制的风险源、找到风险因素、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指定负责组织、现场进行跟踪监控、进行周期性的排查、风险源的时时更新。

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是控制风险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急处理不单单是处理现场发生的风险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出应急方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资源等。对于应急方案要经常性培训、演练并改进,并且要利用现代科技将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专家资源以及地理信息资源等等。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风险源管理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对于造成险情原因的调查以及处理、整改实施的跟踪、最终检查验收以及隐患的消耗等等。此过程是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向上发展的关键环节。

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

1、水文以及气象条件

全国每个地区的水文以及气象条件都是有差异的,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水上交通的安全。例如在南方地区的水域,在春夏季节处于暖湿且多雨的气象条件,在冬春季节则会出现频繁的雾天,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的视线。并且风向以及风力都是随季节性变化的,潮汐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很难掌握水域的风流压差情况,给航行造成困难。

2、通航的条件以及港口的建设情况

随着水上交通行业的逐渐发展,我国的港口以及水域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使得进行安全管理的水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特种船舶的种类及数量的不断增多,港口的航道越来越多,很多的水域都不满暗礁,对于水上交通情况稍有不熟悉者就会造成一定的航行风险。

3、船舶的种类及交通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上运行的船舶种类会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客货运输类船舶、旅游类船舶、农用类船舶、渔业类船舶、渡口类船舶以及采砂采金类船舶等等。不单单是船舶种类得到了快速的增加,船舶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船舶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增加使得交通量大幅提升,交通安全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大。

4、违章船舶的影响

很多船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常常会违章操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吸沙船和运沙船,这些船舶常常会超载运行、冒险运行,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船舶之间的碰撞和沉船的事故。并且这些船舶的违章操作常常会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行,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个体的渔运船舶也常常出现违章的问题。包括:没有营运许可证便进行商业运营,违章搭客、冒险航行、违章运输危险物品等等,使得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5、船舶的质量以及船员的素质相对较差

很多的私营渔船以及运输船舶质量较差,船员的整体素质也较低,这些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这些船舶的整体结构、操纵的性能以及助航仪器等状况都较差,有的船员甚至对水上交通的相关规定及法律一无所知,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船舶操纵,很大程度的扰乱了水上交通的协调性,极大的增加了水上交通事故的概率。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大对老旧船舶的管理力度

老旧船舶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应加大管理力度,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水运企业按照交通部的《老旧船舶的管理规定》进行执行,需要维修的进行维修,到期该报废的报废;第二,船舶的相关检验部门要严格控制船舶的质量情况,不合格船舶禁止运营;第三,对于船舶的进口渠道要严格控制,防止劣质船舶入境;第四,对于运营国际航线或者航行距离较远的船舶,在航行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2、加强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管理

载有危险品的船舶(包括油轮、化工品船舶以及液化气船舶等)需要进行重点的管理。管理的重点在于船舶进出港口时停靠离开时的安全以及危险品装卸时的安全两方面,对于其是否严格按照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要严格的监督,特别要注意的是船舶的防火、防爆、防止污染以及防止撞击等方面。

3、加强对于个体船舶的安全管理

第一,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的通知内容进行管理,管理部门要从县、乡直到船舶的管理者逐级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第二,对于从事跨海域运输作业的船舶进行严格管理,对其运输许可证按照年审的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船舶的管理情况要严格审查;第三,对于个体船舶进行危险品运输不予审批,对于其出现的违章搭客以及超载等现象进行重罚,并停止其运输资格。对于吸沙船以及运沙船要建立档案制度,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性教育。对于其作业过程加大监管力度,要划定特定的吸沙作业区域,以确保水域的航道顺畅以及船舶通行的安全。

4、管理部门要促进航运企业加强船员培训,特别是对于船舶的驾驶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

船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水上交通安全情况的好坏。所以,航运企业要制定船员培训计划及制度,定期的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推动航运企业正常实施。

对于普通的船员要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在甲板以及机舱等区域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船舶出现碰撞情况、出现漏油、发生火灾以及搁浅时的快速反应;船舶防止污染的教育(例如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MARPOL73/78公约;船员的自我保护教育(例如海上的急救、海上求生等)。对于船舶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除需要进行上述的教育之外,还要定期的对自身业务知识进行考核培训,例如对于国内相关壁碰撞法律法规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海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从而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加强管理的效能

通过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VTS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升船舶交通管理的效能。整体的系统主要包括:一整套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等。

此系统可以对船舶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评估,并进行决策;可以对船舶、船舶的拥有者以及相关的港航单位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可以对航道、港口等进行时时监督;可以进行时时的监控以及跟踪管理等。此系统对于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之后,对于船舶的交通运行情况可以实施相关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从而提升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的管理效率,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

篇(3)

目前来看,我国航空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是任务就是保证空中交通中秩序的规范,预防各类航空器械设备在空中运行时发生碰撞事故,同时还要防止航空器械设备与其他障碍物之间出现碰撞。

一、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主要功能、模式以及原理分析

1、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就目前来看,我国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警报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的警报功能,主要是对空中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诊断、识别以及报警,它主要是根据空中交通安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建立一个相应的界限区域范围,准确的识别与警告这一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确保这一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1.2 矫正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的矫正功能,主要是主动的预测与控制空中交通管理事故以及灾害发展的进程,及时的纠正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确保管理过程中的自我平衡,对各个事项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1.3 免疫功能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的免疫功能,主要是全面预测同一类型空中交通事故中存在的安全因素以及灾害预兆;在迅速识别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空中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征兆时,能够有效的预测出应当采取哪一种手段来防治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主要模式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模式,主要是全程监测空中运行系统,对空中运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预测空中运行系统的安全趋势,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对空中运行系统的全程监测,能够有效的提前识别空中交通不安全事件以及事故等,在提前分析与研究的前提下,解决空中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按照这一种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整个空中交通运行系统的安全性,使空中运行系统处于一个稳定、安全的状态。

3、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主要原理

就目前来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随机性,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必然性。由于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若是能够有效的阻断事物之间的因果链,就能够有效的预防一系列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出现。一般情况下,空中交通安全事故导致的后果也具有随机性,难以准确的预测安全事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不论空中安全事故会造成一个什么后果,如果想要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出现以及将损失降到最低,就需要对事物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1、应当重视安全警报准则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过程中的中心思想,是预测事态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事态发展的最坏情况,如果想要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自身存在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要降低安全风险的成本。所以,应当重视安全警报准则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将风险归置于可忽略区域中,以防止出现遗漏警报现象。

2、有机的结合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性评价,实质上就是指根据对管理人员自身的教训、经验等一系列非量化信息进行评价,对整个空中安全运行系统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的识别与监测,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总结相关的离散现象,形成一种宏观的概念。从空中交通安全定性评价的本质上来看,主要是通过对象调查与符合性检查进行深入的访谈,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利用理论上的指导,构建一个分析框架,从而整理相关的资料信息编码。空中交通安全中的定量评价,实质上就是指通过数量指标对各种风险进行衡量,保证数据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客观性是其主要的优点。如指挥违章率=(违章指挥次数/上岗小时总数)X100%,空管设备可靠性=[1-(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小时数/全部工作小时数)] X100%。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量化,还要重视定量评价,这样才能够确保评价的合理性。

三、结语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空中交通运输能否正常进行;因此,航空企业要充分重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的发展,根据空中交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防范策略,避免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霍志勤,罗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3).

篇(4)

为了不断强化交通安全管理,遏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自20世纪90年代末,石油行业就引入HSE管理体系,不断推行交通安全HSE体系化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识别控制是管理的最基础工作。

驾驶员

首先,人的因素是对交通安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都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决定性影响。

石油行业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驾驶员风险管控机制。这套机制主要包括实行内部准驾证和准驾证定期审核制度,配套推进驾驶员安全述职和综合素质测评;通过车辆GPS监控系统的应用,加强从车辆调派管理到行车过程监控,以及驾驶员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的监控;调度人员必须结合驾驶员年龄、执行任务天数、当日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务;多种举措发动乘车人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督;全员开展安全观察与沟通,不断纠正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建设安全文化、和谐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驾驶员保持愉快的心情出车。目前,石油行业驾驶员队伍已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我安全”,转变为自觉、主动做到安全行车的“我要安全、我能安全”。

车辆

车辆作为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车辆零部件损坏、机件失灵、性能下降,如果保养维护、修复不到位,最终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石油行业车辆日常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

日常保养——每辆车辆的驾驶员按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车日常保养负责,做好车辆的清洁、、保养、卫生等,同时要坚持做到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及时整改,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强制维护——实行日常保养和强制维护相结合,根据车辆执行任务情况、运行时间等,按照车辆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执行强制维护,并在季节更替等特殊时段,集中开展车辆换季维护保养活动,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

回场检验——回场检验是石油行业执行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较国家法律、地方法规更为严格的车辆检验检查制度,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检验人员,在车辆每执行完一趟任务,或者在下次执行任务之前,对车辆各系统进行全面专业检查,检验不合格不得出场。待不合格项整改完毕后必须再次检查,合格者才能凭回场检验合格证出场和执行任务。

其他举措还有开展车场日活动、随时抽检车辆、及时更新报废车辆等。石油行业车辆运输单位通过这些手段,提升了车辆本质安全水平,基本杜绝因车辆机械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

气候环境

恶劣气候环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敌,春季犯困、夏季疲劳,以及浓雾、雷暴雨、冰雪天气等特殊天气状况下行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石油行业的交通运输工作,以狠抓岗位责任制为着力点,逐步形成了车辆运行申请、审批、调派的分级管理。恶劣天气出车必须升级审批,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制定季节性行车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宣传、教育,严控夜间、特殊时段车辆运行等管理模式。

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断丰富和规范,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安全观念得到了转变,安全技能、综合安全素质也不断提升,驾驶员、车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在石油行业车辆运输单位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

车辆通过的道路是不断变化的,因道路自身构造的不同,交通安全风险也不同。同时,交通安全风险也随着道路通过不同社会区域而不断改变,并且,这些风险因外部环境的细小改变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进而对交通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借鉴HSE管理体系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工具方法,对车辆运行道路情况、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辨识,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预防控制措施,教育培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严格遵照实施,能有效控制风险、预防或遏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成立道路风险识别评价组织机构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按基层有车单位为单元开展,主管领导应亲自担任评价工作小组组长,并抽调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骨干驾驶员组成成员,同时明确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小组的分工和职责。

确定评价区域及路线,制定评价计划

评价小组开展工作前,根据本单位车辆运行的主要区块、路段,以及一个时期内运行任务情况,按照风险从高到低、任务轻重缓急制定实施计划,划分出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区域、路线的先后顺序及时间节点。以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方向,选定“蜀南页岩气勘探示范区域”作为开展道路风险识别的区域。

评价前准备

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开始前,工作小组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明确任务,在地图上标注区域图和初始路线图,并根据行驶时间、休息点和目的地将线路图划分为几条路段。以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页岩气勘探示范区域”为例,划分路线为:成都-乐山-宜宾段;成都-内江-宜宾段;宜宾-高县沙河镇-珙县段;珙县-珙泉-底洞-上罗段(如图1所示)。

确定好路线后,要选取曾到该区域执行过任务,对该区域道路比较熟悉的驾驶员,并按程序做好车辆检查等工作。评价小组人员还要准备好照相机、摄像机等,有条件的可带上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方便利用车辆GPS系统实时查询相关数据。

实地踏勘

实地踏勘采取的方式是评价小组乘车对评价路线实地运行一次。在行驶途中按照任务分工,通过观察、记录、拍照、录像等,收集风险点所处路段及地理环境,如: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山体情况,是否临近湖泊、江河、桥洞等;风险点具体路况,如:道路等级、平坦程度、坡度和长度,是否交叉路口,弯度情况,是否狭窄路面,车流、人流等;交警部门对风险点的指示要求,如:限速、禁止通行、通过高度、通过重量、通过时间、事故发生频率等。有可能的话,还要考虑收集以往在该路段发生过的交通事故案例。

到达途中休息点时,评价小组人员要根据车辆GPS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回放,对经过路段讨论、分析,确定该路段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如遇特殊或危险路段,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风险点附近停车,评价小组人员进行现场分析,及时讨论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避免出现遗漏。

编制风险识别评价资料

完成实地踏勘后,评价小组根据原始资料,编制出分区域的道路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资料,小组内部讨论、审查后形成初稿,广泛征求意见,补充完善风险提示、控制措施等内容,最终汇编成统一的道路风险识别评价资料。在评价资料中,还要结合具体道路情况及特点,作出特别的提示。

篇(5)

如何才能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呢?这就要求全体员工统一思想,合力攻坚,实现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确保交通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为企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构筑坚强保障。

1、实行领导安全责任制,加强车队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负有交通安全分管领导责任。必须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总体计划。要求层层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和合同,将交通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逐级明确各级领导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建立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要求车辆单位的行政正职要坚持召开每月一次的交通安全干部例会制度,分析本单位的交通安全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亲自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承包单位的领导,每月到承包的单位(队、班)活动一次,亲自填写承包反馈单,监督检查基层车队的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行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负责制,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企业将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一封”和“车辆回场检查”制度;要求企业的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路检夜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驾驶员大会,认真分析交通安全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考试,每季度进行一次车队综合达标验收考核;每半年召开一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确保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狠抓交通安全的源头管理,落实驾驶员的安全生产

责任制及准驾证制度

企业严格执行《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严把转岗和雇佣驾驶员的准驾关。按照规定要求,凡是办理准驾的转岗和外雇司机、车管干部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由公司交通管理中心审批办理。同时建立转岗和雇佣驾驶员的管理档案,从源头上控制驾驶员进入驾驶岗位。企业要求每一名驾驶员要严格执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内容要应知应会。企业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名驾驶员的学习掌握情况。企业要每一名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书》,明确单位和驾驶员双方在安全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合同的履行、合同的签订率要达100%。使每一项措施和制度都落在实处。

3、规范“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管理工作,认真落实

考核及检查制度

企业坚持以创建“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为主线,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基础建设。认真开展“交通安全标准化示范车队”的推广工作。以规范基层车队基础工作,强化车队安全管理,提高车队建制的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规范车队安全基础资料、记录、台帐 ,实行车队管理标准化。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开展有针对性地交通安全文化活动,配备齐全有效的安全设施,要在基层车队建立交通安全宣教室和安全文化长廊,建立亲情台和亲情卡,悬挂管理制度图板,从而提高全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并按照企业要求对车辆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标准化示范车队考核验收,每月一次车队ABC分类,每周一次安全讲话和安全学习。积极实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制度。对每一个事故隐患都做到层层管理,层层落实。真正做到闭环处理。安全环保监察科将在每季度的综合考核后,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通过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检查整改情况。对于违章的驾驶员视情节给予停止驾车资格、待岗、通报批评等处罚。

4、加强风险管理,认真识别危害,提高应急反应

能力和控制事故的能力

继续深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鼓励驾驶员提高自发识别风险的意识,掌握预防事故的方法,学会消减风险的措施,提高安全行车的技能。要认真抓好交通安全的实施工作,突出行车风险管理。对本单位行车区域内的道路制定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图;在行车前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天气状况、道路情况、车辆技术情况作好风险识别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削减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5、认真抓好车辆GPS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对车辆

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

认真做好GPS汽车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设立专人负责GPS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台帐,做好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上报工作。对公司车辆进行全方位监控,每月对监控车辆的情况进行通报,对违反GPS管理规定,公司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将在季度考核中扣除单位相应的分数。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分析交通安全隐患,积极开展事故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提高车辆本质安全性能,强化对驾驶员的安全管理。

篇(6)

二、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分析

1.管理职能不清晰,存在管理混乱风险

在江西省万年县地方海事处辖区范围内水域的船只主要为专业运输船舶、机动渡船、民众自用船(农用船)、渔船等,在其水上交通管理工作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如交通、水利、海事、乡镇、农业、渔业、旅游等。针对如此众多的部门,为了明晰管理职能,在201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上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各个部门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职责。但是,尚没有对具体的事项进行明确的归类,在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管理单位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落实不够,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管理职能不清晰、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存在,安全隐患长期不能消除。

2.技术创新力不够,存在交通运行风险

在地方海事管理中另一较为突出的风险因素为与水上监管、水上管理等工作相关的技术缺乏创新,大多还是完全依赖现场水上安全执法和安全监管,即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来保障水上安全。这一方法较为保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一旦出现人员不足或者不到位的现象,不能很好地管理和维护水上船只航行秩序,极易导致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3.执法力度不够,存在违法风险

海事安全监管人员在水上执法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人员缺失,同时现有人员对风险识别的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对风险的全面、准确掌控;另外,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违法成本过低,不能对各种违法现象产生应有的震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监管的执行力。上述在执法方面的缺乏都会造成现有水上船只忽视法规,一再发生触犯法规的现象,导致违法风险的加大。

4.人员素质差,存在操作风险

在人员素质方面,较为突出的一点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1)部分水运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不重视,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隐患严重。(2)当前的船员多为“自由职业”。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船员频繁跳槽,船员流动性非常强的现象。(3)安全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队伍相对不稳定,业务难以熟悉,存在一些乡镇船舶管理人员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这就使得水上交通工作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在工作中往往不能严格遵守相关的行船规则,违章操作,从而导致水上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5.环境安全系数低,存在渡运风险

水上环境安全状况是导致渡运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万年县海事安全风险管理中,港口环境、船只环境和气象环境是影响水上环境安全的主要方面。(1)港口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非法砂石码头占据渡口水域及采砂船违章在渡口水域停泊、占据渡运航线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渡运的安全环境。(2)在船只环境方面,存在渡船维护、保养不足,船只承载能力差,安全系数低。(3)气象方面,受历年邻省台风和汛期恶劣天气影响,在万年县的河道上会出现大风、大雾以及低温等恶劣天气,这些气候条件会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加大渡运风险。(4)在渡运环境方面,安全投入不足,隐患整治、安全设施不能得到改善。

三、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1.强化水上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

(1)要以文件形式明确各方的具体职责,要在相关法规或者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的考察,出台水上安全风险管理的细则。(2)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各个涉水部门要加强联动,提升相互间的协调性,从而避免水上安全管理的交叉或者真空。

2.大力开拓新型监管技术,实现360°无死角监管

(1)针对水上监管困难的问题,相关单位以及研究机构应当研制出新型的监管方式,如“4R”安全监管模式,它是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安全风险监管新模式。这一科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以及监管的执行力,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2)水上管理相关机构还要加大对监管设备的创新,要充分借鉴当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无线监控技术(如CCTV安全监管系统)来实现水上监管的无死角化,实现实时监管。

3.加强水上交通巡查和执法力度,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1)渡口安全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为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五条和《江西省乡镇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五条相关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乡镇船舶管理实施“四落实”工作(即落实乡镇政府乡镇船舶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责任)。在节假日、学生放假、集会等重点时段人员往来频繁集中的渡口,乡(镇)政府要安排安全管理现场维护好渡口码头安全秩序,保障渡运安全。(2)加强水上交通巡查和执法力度。对于现有的地方水上安全机构来说,在编的监管人员有限,故而需要通过扩编或者编外等途径来扩充现有的监管人员队伍。(3)对现有的监管人员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其安全风险责任意识,使其具体专业化的监管技能,能够有效且高效鉴别水上安全风险的潜在因素。(4)提高执行力,加大对违法的惩处力度。在这一方面,除了要建立健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增大违法成本,即从提高罚金、加重刑事处罚等手段来起到对违法船只的威震和惩处力度,提高其对安全风险的重视度,督促其遵纪守法行为的养成。

4.加强安全风险培训工作,提高船只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1)督促航运企业、从业人员重视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及责任。(2)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和行业安全的日常管理,加强各级安全管理层面的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对现有船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专门培训学校进行理论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技术指导等途径提高其专业性,要保证培训的深度和频率,保证相关船员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水上运输事业的需求。(3)督促航运企业经营业主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整改机制,落实整改责任,消除事故隐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4)可以通过相关薪酬制度的完善来水上运输行业的用人机制,特别是提高乡镇渡口渡工待遇,降低船员渡工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当前船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责任心。

5.加强对渡运环境的整改力度,提高环境安全系数

(1)在渡口环境方面,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港口环境的整顿力度,要制定明确的整改细则加强对港口良好环境的维系。要对不达标、不合格的渡口加以改善或者取缔。另外,船只自身也要做好港口环境的维护工作,要从点滴做起。(2)在船只方面,水上交通管理部分要对不达标船只的查处力度。船主也要及时对船只进行维修保养,避免锈蚀、破损问题的发生。(3)在气象方面,要建立极端天气的预警体系,要对气象信息进行密切跟踪和分析,通过数据以及预防机制来构建气象掌控系统,为船只航行做好恶劣天气预警帮扶工作,为其提供安全的通航环境。

篇(7)

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部署要求,现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整体情况

(一)、大队召开全体会议,传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并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长,教导员为副组长,各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扎实推动风险排查工作。

(二)、大队结合辖区道路安全设施以及事故多发点段实际,全面摸清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数量、分布情况和风险等级,按照隐患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科学梳理分类,逐一建立台账,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按照“全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实行大队领导包片,民警包段的工作模式,对所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此外,确定安全隐患路段挂牌督办等级,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理。

(四)、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与协作,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隐患路段分布情况和治理期间的管制措施、绕行线路等信息,密切掌握隐患治理进度,突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与违法整治活动宣传的特色,扩大排查与整治活动的社会影响,通过真实案例和具体事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辖区广大群众的文明交通意识。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

(一)、定期对辖区内团雾多发路段、国省道交叉路口、城市道路安全隐患和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建档立案。

(二)、对“两客一危”、校车服务机构及列入红橙色监管单位每15天检查一次,对使用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或幼儿园要每个月检查一次,对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单位在发现事故隐患或遇重要时间节点时,要随机进行重点抽查。

(三)、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信息及时录入缉查布控系统,每日开展稽查布控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假牌套牌假证违法。

(四)、始终对酒驾、醉驾保持“零容忍”态势,结合辖区酒驾醉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每周开展两次治理酒驾统一行动,通过拓展整治区域、调整整治时段、扩大检查车型等方式,做到严管严控,严查严处。

(五)、以创建“无超载城市”为目标,组织开展全域治超,持续深化车辆污染治理行动,每隔10天组织一次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六)、定期深入辖区重点运输企业、农村、市场、中小学校等开展交通安全源头教育,扎实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守法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把事故预防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全体民警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记保安全、保畅通的责任担当,落实“三降一保”的工作目标,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把握好国省道和农村县乡道路等重点区域,加强无牌无证货车管理,加大督导通报力度,坚决遏制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篇(8)

0前言

车辆作为油田重要生产设备,车辆管理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讨建立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水平、增强车辆服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应对当前形势、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前车辆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对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单位来说,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防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防范机制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使驾驶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与当前形势相适应。

1.2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实现生产优化运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探索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把风险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故真正发生时,如何从容应对,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车辆运行实际特点,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2.1车辆交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个别驾驶员技术素质不够高,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对车辆检查不到位,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油区道路一般路况较差,交通安全设施少,超会车辆、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时都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发生事故。

2.2结合风险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预控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预控系统。

安全管理全员化。将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分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扁平化组织,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形成产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全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领导牵头总揽,安全协调落实,部门各司其职,基层责任承包,驾驶员广泛参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协调落实的职责,利用既成体系和工作经验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和基层队之间配合一致,协作统一。

监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侥幸性和随意性,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下,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养成正确安全的驾驶行为。

车辆管理分级化。按车辆等级分类,把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的车辆列为一类,进行正常维修、保养;把技术状况一般的车辆和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列为二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维修,保养;营运车辆单独一类,进行强制性的维修、保养,实行超常管理;私家车进行入档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同时,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项基本台账;一是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档案;其二是车辆检维修基本台帐;三是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台帐。

在车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教育关,车队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车前的安全叮嘱;严把日常检查关,强化车辆设备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在班车管理上,做到重点检查,重点保养;严把检修质量关,要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主管设备的车队干部和车辆承包责任人必须在现场配合检修,对照标准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报备案。

信息查控网络化。建立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查控网络,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内外部环境对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产运行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驾驶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搜集周边经常行驶区域内的道路、天气、突发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台、告示栏、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告知驾驶员,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不利影响,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2.3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防控能力。

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天气、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对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极为复杂,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到在驾驶中能够正确合理操作,杜绝违章行为和不当操作,造成事故发生,要引导驾驶员展开案例分析,讨论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消除风险的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动态化。

实施考核兑现,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保证。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检查考评标准,采取基层考核岗位、机关考核基层、分管领导考核业务部门的形式,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承包、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篇(9)

一、中旬以来,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海事机构,迅速行动,全市全面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发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市交通局、市海事处积极配合,扎实整改地区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目前,的两个旅游公司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强制性的乘客保险,地区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专项整治安全责任书签到村组,签到学校,签到学生家长和渡工;镇邀请长江海事局和地方海事处联合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镇的专项整治责任也基本到位。总的来看,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各单位都专门下发了文件,召开了动员会,全方位开展了整治,全市的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安全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

二、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市地方海事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开展了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全市61道渡口有近40道已经达标,60余艘渡船有近50余艘得到整治,为全市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带了一个好头。但是由于财力的问题,部分乡镇渡口渡船安全基础设施依然较差,如南海镇的三垸、林家沟两个渡口,人证船证几年未审,并且还是木质船和自然坡岸,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三、各单位必须切实做到方案、领导、机构、人员、职责五到位。检查中发现,虽然大部分乡镇都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但有的单位的专项整治流于形式,致使隐患长期存在全市被检查验收的13个单位中,只有开发区管委会管辖的两个旅游公司的游船购买了乘客保险和收取了安全风险金,只有镇对渡船每船收取了一千元的安全风险金;水利局管辖的北河水库的三无木质船有13艘之多,违章渡运乘客现象时有发生,专项整治没有到位。违章渡机动车、无证人员替渡、非法运送游客等现象没有杜绝,渡口比较严重,亦存在偷运游客现象。水上交通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市政府要求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起责任,认真吸取7.11水上交通翻船事故教训,扎实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要针对检查验收查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切实做好辖区内的水上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船舶保险和安全风险金要迅速落实;对违章渡机动车的渡船要重点盯防,坚决打击;对非法替渡的要立即纠正;对非法渡运游客的要严肃查处;安全专项经费没落实的要迅速落实;人证船证不齐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各地要将安全隐患整治情况于一个月内书面报市政府政务督查室。

篇(10)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

3.4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

上一篇: 对大学劳动教育的认识 下一篇: 汽车销售行业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