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3 10:35: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功能对等理论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功能对等理论论文

篇(1)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翻译概念。

奈达的对等功能强调的是相对意义的对等,翻译的本质还是对文本信息内涵的传递,通过相对的对等,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一些过分关注原文而造成译文难以理解的缺陷。

二、农学类论文界定及其特点

(一)农学专业的定义

农学专业是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专业。

(二)农学类论文英译的文本特色

与其他英语类型相比,农学类翻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客观性、精准性、简明性。

1. 客观简明的阐述。

要尊重原文的客观性,译文要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客观观点,符合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及其科学领域的专业行文表达;译者必须要全面理解原文的表述内容,包括原文词汇、语法、逻辑关系和科学相关内容的理解。

2. 言简意赅的措辞。

科技英语中频频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其词意比较稳定和单一,在表达上需要简练的措辞;译文要简短精练,一目了然,文理通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译文简洁明晰,应是专业英语翻译的理想呈现。

三、常见错误类别

本文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库中随机抽取了20篇农学类期刊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该类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进行了英译分析,发现概论论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

(一)标题的翻译

论文的标题是整篇文章的浓缩和缩影,根据论文的标题,读者能直接知晓论文大旨。本研究显示这些篇论文标题的英译存在以下问题。

1. 选词错误。

农学类论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在选择用词上要求作者区分出普通词和专业词,尤其是英译成英文标题的对应表述。其中,容易忽略的还有缩写的规范性错误,对于专有名词的惯用拼写,还要考虑“同拼异指”的现象,即同一缩写对应指代两个不同的专业用语。

例1:原文: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译文:Evaluation of Impact of Pollen Grains of BT,BT/CPTI Transgenic Cotton and BT Cor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lberry Silkworm,Bombyx mori Linnaeus.

分析:该论文标题英译的结构是合理的,其中对于专有名词的英译采用的是专业术语直接表述的形式,对于相关专业读者的理解是没有偏差的。这也突出了农学类论文专业性、科学性的特征。

2. 句式结构错误。

标题通常以短语或短语词组的形式拟定,多采用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的形式。并列结构即阐述并列关系,偏正结构通常采用中心词前置、中心词后置等。由于中英表达的思维惯式的差异,在标题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整对应语序,达到表达意义上的对应。作者应根据原论文的侧重点来选择相对应的标题组成结构。

例2:原文: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译文: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 Review of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分析:该论文的中文标题结构是偏正结构,即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但英译标题采用的是并列关系,即非洲的气候变化和农业产量,缺失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效应。在英译这类标题时,应将研究的类型前置,以偏正结构或包含结构采用后置说明的表达形式。

3. 曲解原义。

标题英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曲解原义、词不达意的问题。逐词逐句英译,刻板英译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只根据中文标题的字面意义,并未对论文的深意进行深层理解、分析,虽字、词、句英译都一一对应,但表达意义相差甚远。

例3:原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译文:Fertilizer us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分析:不难看出,该标题的英译和原标题所表述的研究侧重点不一致。究其原因在于,作者未找准该论文的研究问题中心,理解有偏差,以致译文中并未体现出“保障”之义,使得读者在读题时容易产生误解,有曲解原义之嫌。

(二)关键词的翻译

关键词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文章的检索。根据关键词能够更直接、更精准地检索,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实效性和精准性。在选取关键词时,应少而精,精而准。本研究发现论文的关键词翻译存在用词不当、书写格式不规范两个典型问题。

1. 用词不当。

关键词的个数直接限制了用词的精准度和规范性。这里所指的精准性是其概括性以及实效性,简而言之,少而精,精而准。关键词应多用实词,以名词或名词词组为主,少用动词或动宾结构。

例4:原文:土壤功能性状。

译文:soil functionalities.

分析:该原文关键词由三个名词构成,分别是“土壤”“功能”“性状”,作者缺失了“性状”的翻译。在农学类论文关键词中,绝大多数是专有名词,而“功能性状”这一词,在农学类英文词汇表述中有“functional traits”专业名词。因此,对于专业名词,要选取相对应的惯用词汇,以免造成读者的陌生化。

2. 书写格式。

关键词的英译书写格式,应按顺序与原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且各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除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需注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须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或名词词组各实词均大写首字母,关键词中出现的介词、连词等虚词不大写首字母。

例5:原文:水稻;高产;株型;栽培;技术。

英译:rice; high yield; plant typ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分析:该篇论文的关键词英译,首字母均没有大写,不符合论文的书写格式。

(三)摘要的翻译

论文摘要是对正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应该简洁明了,含义明确,表达清楚,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为科技情报人员编制摘要型索引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了以下摘要音译错误。

1. 时态错误。

摘要部分的英译,通常以现在时和过去时为主,少用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等。农学类论文音译时,应该注重各时态的表现功能。

例6:原文:【目的】建立一种……的高精度非线性多维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方法】耦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带受控项的自回归模型(CAR),……【结果】3个农业科学实例验证表明,……【结论】SVR―CAR是一种……序列分析方法,……有广泛应用前景。

译文:[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nove1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pproach ... [Method] Integrated 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 (CAR)in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 ... [Resul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agricultural sample set showed that ... [Conclusion] As a novel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nalysis approach integrated CAR into SVR,... SVR-CAR,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prediction area of agriculture,ecology an d economics.

分析:该论文摘要部分,采取的是分点阐述的方式,清晰明了,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并且在阐述目的和结论部分时用一般时,阐述方法和研究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条理清晰,表达时态与方式正确无误,为正确的论文摘要撰写范例。

2. 语法结构错误。

中英两种语言本身就具有其语法、句法结构,因此在摘要英译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例如,中英文中的主谓宾位置大w相同,除开起强调作用的偏正、倒装结构,而定状补的句法结构则大相径庭。为了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实意,需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

例7:原文: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译文:We ne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nd to know the responses of climate change to African agriculture. These are critical key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for agriculture in time.

分析:该句摘要的英译在翻译表述上没有问题,但没有考虑中英两种语言表达的习惯差异。汉语表达上,习惯把关键词、关键点后置,而英文中则习惯中心词前置。因此,在英译摘要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以适应英文表述习惯。

四、结束语

本文对相对典型的20篇农学类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进行了相对应的错误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了农学类论文英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论文的英译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农学类论文汉译英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NIU Tianjia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Film title seems to be the essence and slogan of a film. A successful and appealing film title not onl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informative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a film but also stimulates the audiences' desire to appreciate the film and increase profi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role of movie titles, and studies the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itle functi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0 引言

作为电影的精髓,片名可谓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它一方面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另一方面也承担了对电影的宣传和推广作用。片名翻译的好坏对展示电影艺术性和调动观众兴趣有深远的影响。可见,翻译片名的优劣对电影意义重大。

之前译者们普遍认为保持片名本来风貌是最好的翻译策略,但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以传递文化信息为目的的影像艺术作品,翻译时候需要加以打磨和演绎。当前影片翻译过程的指导原则还不成熟,虽不乏佳作,译文版本却鱼龙混杂。因为电影片名翻译属于文学翻译,我们可以利用文学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直译、意译、另译等翻译技巧,辅之以增减词、转译、归纳等方法,翻译出好的电影片名。

1 功能对等

电影片名翻译可以运用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理论:“翻译是以最接近地道的方式用目的语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现,以意为先,风格次之”,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①该理论要求译文在功能上无限接近原文,但实践证明,翻译过程中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只能最大限度达到意义接近。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还紧密结合了译文的语义、语法和修辞,使三者互相依靠,不可分割。根据此理论必须优先考虑到译文的语境,然后结合修辞功能进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用语境的研究。这其中,修辞功能尤为重要,功能依靠形式和结构体现出来,更受语义、语法和语用意义支配。句子里每个词的义值由本句的上下文所决定。②因此不仅不存在绝对对等,译名更由电影内容、环境决定的。

2 片名特点和功能

2.1 片名特点

电影片名具有简明概括性和商业宣传性两个特点。

首先,翻译电影片名,应该言简意赅,结构简单。谢丽娟学者曾精确统计1487部英语电影片名并得出以下数据:四个字的电影译名占45.33%,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五个字的译名占20.58%,第三位是三个字的译名占总数的13.58%。以一个长句为电影片名是微乎其微,数量极少。③四个字的片名频率最高,体现了中国人喜欢用四字格表达的语言习惯。四字的电影片名对仗工整、内涵深刻、铿锵悦耳,达到了形韵皆美的境界,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口味。

其次,电影片名作为影片的灵魂和名片,能快速拉近影片和观众的距离,对影片的成功发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名字”息息相关。名字若翻译得高度概括,便能深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名字若翻译似阳春白雪,便能令观众过目不忘,流连于艺术中;名字若翻译得独具匠心,掷地有声,便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进而激发影迷观影兴趣,增加票房收入。

2.2 片名功能

片名与影片相得益彰。陈宏薇学者认为影片片名主要有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和祈使(vocative function)三大功能。④“信息功能”是指为了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通过简洁的、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向观众传递影片风格和内容的信息。“审美功能”即需要符合大众审美要求,使片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在艺术世界享受美感,深刻思想。电影片名能够激发观众兴趣走进影院或在线观影,这就是其“祈使功能”。简约、醒目和幽默的片名加上炫目夸张的海报,演员效应会造势宣传,既能激发观众观影热情又可增加票房收入。总之,好的片名不仅提供电影内容信息,烘托渲染影片的审美价值,更要感染观众情绪。片名翻译得成功同时会带给影片更大的商业收益,成为良性循环。在翻译片名过程中,需要权衡以上三种功能,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对等”。

3 功能与翻译

3.1 信息功能

借鉴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的观点,最佳的译文应该是与原文信息最接近而且自然的,信息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对等,还要做到语言形式的接近。片名翻译要通过简洁的、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向观众传达影片风格、内容的信息以达到“信息功能”对等。

翻译片名时要尽量忠实于原影片的内容,主题与风格,用语言简意赅、结构完整。一般音译、直译的翻译方法适用于按字面意思翻译便能充分体现电影信息。例如,以故事主人公和发生地为名的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Monster University《怪兽大学》,Avatar《阿凡达》,Kung Fu Panda《功夫熊猫》,还有Despicable Me《卑鄙的我》,Blue Jasmine《蓝色茉莉》,Dallas Buyer's Club《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都可以通过直译方法简单无误地完成原文到译文的信息传递,达到功能对等。

但是通常直译英语电影片名不足以从中国观众身上收到与英语国家观众同样的反应与效果,加之考虑审美和祈使作用,这就需要深入理解影片内容,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Mask《变相怪杰》,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Music of the Heart《弦动我心》,Transformers《变形金刚》。

还可以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很多片名简单且直白,例如:Life of Pi,The Croods,Toy Story如果直译,就是 “派的一生”,“克鲁家族”,“玩具的故事”明显毫无特色和吸引力。但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疯狂原始人》,《玩具总动员》,既概括了电影主旨,又引人入胜。

有时,为了更好地传递原片信息,可以采用增译法,如Shreck,如果直译,就是“史瑞克”,明显毫无特色和吸引力。但是增译为《怪物史瑞克》则突显了电影的主旨,令人耳目一新。其他如:Gravity《地心引力》,Tarzan《人猿泰山》,Twlight《暮光之城》,在原语上增加了“地心、人猿、城”的字眼,使原本模糊的英文片名具体化,既充分传递影片信息,又展现一种画面感,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电影的译名和原名若能形神兼备又准确神似固然很好,但如果形、神不能兼得,亦或英文原片名无法传递出足够信息的时候,不妨另辟蹊径――在片名翻译中使用另译的方法。例如:Ghost《人鬼情未了》,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Top Gun《壮志凌云》,Matrix《黑客帝国》,Leon The Professional《这个杀手不太冷》,Up《飞屋环游记》。

3.2 审美功能

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观众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翻译英语片名时必须符合大众口味和审美需求,对仗工整、内涵深刻、雅俗共赏,跳不出英语思维定式的拗口翻译是很难得到认同的。通常,西方电影片名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印象深刻和名词性倾向。译成汉语时,可以适当运用增词、归纳、合并和意译等技巧,合理取舍原片信息,以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除了可以呈现电影的内容信息之外,好的电影译名如神来之笔,给人美的享受,一见难忘,使其电影在同类作品中崭露头角,这就是电影译名的审美功能。许渊冲先生指出:翻译要追求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而且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为达到电影片名的审美功能,需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达意传神。譬如,英语片名Sommersby,译成《似是故人来》,短短五个字如诗词般优美,带给观众无限遐想,仿照了《西厢记》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其中“故人”却“似”是而非,“似”字的使用出神入化。

Frozen直译为《结冰》,观众可能觉得内容平淡无奇,但是如果翻译成《冰雪奇缘》就明显增强了电影的趣味性。这样的例子还有The Hurt Locker《拆弹部队》,Moneyball《点球成金》等。又如My Fair Lady,The Great Waltz,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The Fabulous Baker Boys翻译成了《窈窕淑女》,《翠堤春晓》,《浮生若梦》和《一曲相思情未了》,体现了中国古文学的传统美感,更容易让中国观众接受。影片Iron Man《钢铁侠》翻译的“侠”字完全中国化了,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契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奠定出影片的的感情基调,以惊险的氛围感染观众。再如Slumdog 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贫民窟”和“百万富翁”是截然矛盾的两个词,一般而言,很难想象贫民窟会出现百万富翁,这种独特而新鲜的矛盾美令人印象深刻,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3.3 祈使功能

英语片名的汉译,必须跳出受英语影响的思维局限,在准确理解原片内容的基础上,转换成汉语使用习惯,良工苦心,诠释影片内容和特点。必要时可进行改译,为影片另起新名,以符合中国观众口味,吸引其走进影院,这便是片名的祈使功能。电影制片人和投资方追求的永远是盈利,同样作为一种商业活动,译者在翻译片名时需要考虑如何赢得观众的心,商业感召力便成了重要的考虑范畴,也体现着片名的祈使功能。

高票房影片Inception如果直译为《开端》,就显得平凡无趣,不能唤起观众的观影兴致。这样模糊的片名也无法表现影片的主旨,很难想象出到底影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更无法推断是什么题材的影片。是爱情片?文艺片?还是惊悚片?无从推测。而翻译成《盗梦空间》就不一样了,第一眼看上去就有种神秘的感觉,“盗”字可以推测是部动作片,“梦”字增添了奇幻、浪漫色彩。一般盗的可能是金银财宝,但“盗梦”就新鲜了,与众不同更容易从同类型影片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眼球。“空间”二字带有一种科幻色彩,是观众们最近几年推崇、追捧的,给片名增添了流行元素。“盗梦空间”更完整、准确揭示了影片的主旨,用词精巧,成功把观众吸引进影院。

片名翻译有紧跟时代流行元素步伐的特点,如:Next《惊魂下一秒》,Homicide《杀人拼图》,End Game《死亡游戏》这类带有恐怖字眼的翻译,给惊悚片加深了阴森气氛,更吸引快节奏都市生活中有猎奇探险精神,寻求刺激的观众群去观影。而The Back-up Plan《剩女也疯狂》,Cars《赛车总动员》融入了流行词汇,也增加片名的时尚性和新颖性,更吸引观众一睹为快。

翻译片名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英语表达中有些词汇因富含政治文化信息难以通过翻译传递出其内在的喻意,翻译人员需要多积累这些表达形成的典故,才能精准地理解并翻译出来。不然,电影译名就会遭遇文化差异尴尬。电影The Brave New World如果直译是《勇敢新世界》。英语片名出于赫胥黎的同名小说,小说标题译为《美丽新世界》。同一种标题,却产生了不同译法,究竟孰是孰非?稍微探究一下,“Brave new world”最早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暴风雨》,书中角色米兰达在第五幕说,“How beauteous mankind is! O brave new world!” 意在表达米兰达对人类世界的美好向往。莎士比亚此处用的brave一词没有了“勇敢的”含义,而具有“美丽的,美妙的”意思。赫胥黎的小说引用莎翁作品意在讽刺人类世界以及其文明取代人性。所以,“美妙新世界”或“妙哉!新世界”的译法更贴切精准。

4 结语

综上,片名翻译不是刻板模仿,而是要忠实于原片剧情信息,了解西方文化,进行美学欣赏的再加工,使文字优美,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对等。功能对等也绝不是机械仿译,拘泥字面或形式上的对等,而是要充分考虑中西跨文化差异,运用片名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祈使功能,灵活变通地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实现片名“既见木又见林的再创作”。因此,作为电影画龙点睛之笔,电影译名要浓缩精华,匠心独具,精雕细刻,更要引人入胜,恰似璀璨明珠,在电影中熠熠生辉。

注释

①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E.J.Brill,1969.

篇(3)

作者简介:方璞(1981-),女,浙江德清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YF115610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54-02

文化翻译已经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翻译理论和实践者面临的难题之一。翻译的理想状态就是对等。很多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提出了自己系统的翻译理论。在他们之中,最有名且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非奈达莫属,而泰勒(E. B. Taylor)是最早提出文化定义的学者。在我国当代,较早意识到翻译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并明确提出需要对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是王佐良先生。他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提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开创了我国当代文化与翻译研究的先河”。(郭建中,2000)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于是乎,文化翻译这一翻译术语频频出现在译者的研究论文中。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及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理论,它对深入理解并解决跨文化翻译中意义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启示。译者的译文应使译入语读者与原语言读者反应相近,而不是绝对的一致。因为文化差异决定了完全的对等是译者追求的目标。奈达认为,动态对等是“最接近自然的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 language)。(Nida,2011)曼切斯特大学的语料库翻译专家莫纳·贝克(Mona Baker)教授也指出,翻译中的对等不应该是一味追求等同。苏珊·巴斯纳特的观点是译者不应该把原语文化强加给译入语。笔者认为,对等理论所追求的目标是:译文和原文可能在形式上会有所不同,但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一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奈达指出,对等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成完全等同,而应理解成相似度,也就是说功能对等的程度。(奈达,2003)他还说,对功能对等理想的定义就是,译文的读者能像原文的读者一样去理解并且赏析文本。(奈达,2003)

一、功能对等应用于文化翻译的原则

在运用功能对等处理文化翻译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注意避免看似对等其实不等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将读者的地位摆到重要位置。

1.避免看似对等其实不等

以“布衣蔬食”为例。译者可将该成语直译为“wear cotton clothes and eat vegetable food”。经历过旧中国那个人人挨饿吃不到肉的年代的人是很好理解该成语的真正含义的。但是对西方人来说,吃素并不一定是坏事,甚至还有专门的素食主义者,倡导健康的素食生活方式。因此,看似可以直译的例子却无法直译。再如,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中国的西风是寒冷的,而英国的东风是人人厌恶的。因此,在翻译“Ode to the West Wind”的是时候,译者该如何定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读者的重要性

对译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帮助读者最好的赏析原作。我们来看如下几个例子。

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在黑板上写了‘现在另售’四个字。旁边一顾客说:“同志,零售的‘零’,你写的是别字。”售货员瞪了顾客一眼说:“得了吧,‘别’字还有个立刀旁儿呢!

该笑话和汉字的结构相关,造成了不可译性,因此笔者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试图做出如下翻译:

An assistant wrote‘On Sell’on the blackboard which stands in front of their store. A customer went by and told her:“It should be‘On Sale’. What you wrote is silly.” The assistant stared at the customer meanly and replied:“You are silly. Silly spells ‘s-i-l-l-y’ instead of ‘s-e-l-l’!”

再看类似一例。

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字怎么写?”

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

儿子:“为什么?”

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

译者试译:

(1)Manage

Son:“Dad,how do you spell ‘manage”?

Father:“It is composed of a ’man’ and an ‘age’.”

Son:“Why?”

Father:“When people are capable enough to manage,they usually will have reached an old age!”

(2)Innocent

Son:“Dad,how do you spell ‘innocent’”?

Father:“It is composed of an ’in’,a ‘no’ and a ‘cent’.”

Son:“Why?”

Father:“Because when a man says he is innocent,usually ‘in’ his pocket there is ‘no’‘cent’. ”

(3)Industry

Son:“Dad,how do you spell ‘industry’”?

Father:“It is composed of an ’in’,a ‘dust’ and a ‘try’.”

Son:“Why?”

Father:“Because when people are doing industry,they are usually ‘trying’ to do experiments ‘in’‘dust’.”

鉴于这两个中文文本和汉字结构紧密相关,直译是不可行的。唯一的出路是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力求使译入语读者尽量获得原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

二、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典故翻译

汉语典故是汉语词汇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典故以其丰富的内涵、简练的文字体现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汉语典故大多有它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用典者的用意都是“言在典中,意在典外”。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不仅在形式上有天壤之别,在意义及其所涉及文化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两种语言的成语中包含的文化信息也就迥然而异。这就要求人们在翻译典故时要准确把握典故中的文化信息,以便在译文中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用五种翻译方法来对典故进行翻译以期达到对等的效果。

1.直译达到对等(保留文化意象)

虽然汉语没有英语说得广泛,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因此,在英译一些汉语典故时,可以保留其原有形象。比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以译为“(like)a dog trying to catch mice–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s’business”,如此翻译的话,英语读者也可以领略到一番汉语的文化风味。再有一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翻译成“drop one’s cleaver and become a Buddha”。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不仅要吸收外来文化,也要不失时机发扬汉语文化。

2.增译达到对等(保留文化意象)

尽管直译在很多场合可以达到对等的效果,但也有很多时候单纯的直译会导致误解甚至曲解。有时候译者可以尝试通过脚注来解决,但有时候脚注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译者可以尝试通过增译解释的方法来力求达到对等。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ege Liang,the master mind ”,再如“这对年轻的夫妻并不相配,一个是西施,一个是张飞”可以译为“This young couple is not well matched;one is a Xi Shi——a famous Chinese beauty,while the other is a Zhang Fei——a well-known ill-tempered brute”,这样一来,不仅读者可以理解原文,也能从中一窥源语文化。

3.通过脚注达到对等

如上所提到的,脚注是译者为求对等通常会运用的办法。但是太多的脚注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增加脚注一定要有限度。

如逼上梁山可以译为:be driven to join the Liangshan Mountain rebels.

Note:Liangshan Mount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a rebel peasant base in the Song Dynasty. Most of the rebel leaders in the classical novel Water Margin were forced to take refuge on Liangshan Mountain as a result of oppression by the authorities or despotic landlords. The expression “driven to join the Liangshan rebels” has since come to mean that one is forced to do something under pressure.

4.通过找同义词(句)达到对等(改变文化意象)

各个文化的相似相通性是文化翻译传播的可能和前提,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很多英汉典故都能在对方的语言中找到形式不同但所传达的内容相同的对应语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s sake.

(2)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bridges).

(3)猫哭老鼠假慈悲shed crocodile tears.

5.意译达到对等(省略文化意象)

并不是所有的典故都能找到对应,文化差异也不胜枚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对等,一种较好的处理办法就是省略文化意象,进行意译。

(1)情人眼里出西施Love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2)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3)叶公好龙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三、翻译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

文化赋予了语言独一无二的特征。各个文化均有自己的少数民族群体、地理位置、、政治体系等等。这些文化差异在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在翻译时却构成障碍。为方便起见,笔者将其分为两大类。

1.语言障碍

从语言障碍来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押韵的可译性限度;汉字结构的可译性限度;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双关、回文、镶字、析字等)以及语言风格的可译性限度。如:

九溪十八涧则以“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著称。

The place called Nine Creeks and Eighteen Gullies is well-known for its twisting paths and murmuring streams.

此句出自一个旅游景点的广告。但汉语中的“曲曲环环”和“叮叮咚咚”的效果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再如:

A:What kind of money do girls like the most?

B:Matrimony.

甲:女孩子喜欢怎样致富?

乙:嫁大腕成妇人/ 收财礼变富婆。

双关是译者面对的棘手难题之一。译文中的“富”多多少少达到了源语一定的对等效果。

2.文化障碍

笔者将由于物质文化、民族习惯和方言等引起的可译性限度归纳为文化障碍。由于文化空缺所引起的交流障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解释说明才能架构起沟通的桥梁。在英语中,黑人英语(Ebonics)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有时候美国人自己都不太理解这种方言,那让译者又情何以堪呢?

四、结语

功能对等理论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出。尽管近些年来很多新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同时功能对等理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但无可否认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互译实践中将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想要达到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一个有责任心的译者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做到对等。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译者应尽量去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不仅要将原语文化介绍到译入语中来,与此同时,也要确保目的语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性。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遇到文化翻译问题时,功能对等理论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面对的疑惑和不解。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2nd impress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Nida,Eugen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2nd impress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篇(4)

一、引言

在新闻翻译中,好的新闻标题翻译往往能够吸引译文读者的注意力并被译文读者广泛接受。因此,为了使新闻更具吸引力,新闻报刊的编辑者常使用各种翻译手段,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重现源语新闻标题的内涵和风格。

二、主要内容

2.1 新闻标题特点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所以信息的接受者即目标语读者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准确性,而且要注意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译文读者对信息的接受力。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即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非在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同时,他还强调译文读者的作用,主张努力做到让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体会到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感受,并将读者的心理反应作为判断是否对等的重要因素。此外,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四条原则,即(1)忠实于原文内容;(2)译文与原文文字体裁的作用一致;(3)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4)译文将用于什么样的环境。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2.2 奈达功能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英语新闻标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它的翻译和其他文本的翻译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强调了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更是充分考虑到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为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2.1 直译

尤金·奈达在其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到运用“功能对等”时,首先建议采用“等值对应词汇”,因为这样就“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no ad justments in form are necessary — nida,eugenea :325)ii因此,当源语语言文化信息和目标语语言文化信息基本能够吻合,并且与目标语国家意识形态不相冲突时,可以选择采取直译的方式。例如:

can lebanon weather possible economicsanction?

黎巴嫩能承受经济制裁?

chronic insomnia baffles sleep experts

慢性失眠困扰睡眠研究专家

obama’s girls ‘adjusting well’ to white house life

奥巴马女儿已完全适应白宫生活

2.2.2 增译

鉴于原文及其各自读者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为了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在翻译软新闻的过程中,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译入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易于读者接受的译文。

奈达在他的翻译四原则中提到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和译文将被用于何种环境。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译者要对英文报刊中与译文读者不符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英文报标题常省略新闻的逻辑主语或一些其他的信息,但这可能会造成译文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此时,译者应考虑译文读者在理解上的需要,适当地采用增译法。例如:

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 “i do”

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共守缄默,为维琪傀儡政府开脱

japanese inns take you back in time

传统日式客栈重温昔日生活

2.2.3 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英语新闻标题常运用比喻、拟人、对照、双关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制造新奇别致的效果,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标题对修辞方法的充分应用,不仅能有效地让读者获悉某些微妙的语言信息,同时又能够让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让译文和原文在修辞方法的使用上基本保持一致,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例如:

like a tree, unbowed

宁折不弯, 挺立如树(明喻)

world toilet summit: a flush of excitement

世界厕所峰会: 涌动的

流(双关)

magnetic, magnificent meril

美貌动人、美名高筑的美瑞莲(头韵)

2.2.4 采用四字成语

尤金·奈达在提到 “功能对等”的运用时,首先建议采用“等值对应词汇”,但是英语单词和汉语方块字之间并不能够等同。而且在语言词组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可以选择采用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四字成语甚至文言用语。这样,既能使新闻标题显得凝练简洁,增加其文采和美感,又能使译文读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例如:

year 2000 bug unstoppable for some companies.

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迫在眉睫。

a vow to zip hip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push comes to shove

从磕磕碰碰到大动干戈

三、小结

标题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新闻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印象深刻。因此,为使翻译的新闻标题达到理想的效果,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正确理解新闻标题的内涵,还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等因素。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闻翻译者在新闻标题翻译上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11—02

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方便,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全球化这一趋势。不同国家和民族,其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这就给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由于文化及语言不一致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不同国家进行商务交流。所牵涉到众多商务信息在相互之间进行传递之前多数都要通过翻译,才能进行正常交流,这些商务信息所涉及到的领域和范围极其广泛。与其他翻译相比,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同样也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各国不同的语言规律、不同国家人们的文化心理差异、不同国家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故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

一、关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商务英语,这种专门用途英语,对其进行翻译就是要达到这个作用,相互转告不同国家的语言,以促进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商务英语具有极其广阔的覆盖范围,基于其应用的不同场合,可分很多不同的语域;语域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对其进行翻译相应地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对于相关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一定要熟悉,此外,还要注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因素的差异,以便在进行语言转换时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转换。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语言总是体现一种特定文化,而特定文化的某些烙印常常通过一定的语言体现出来;再加上民族不同,其思考方式也不同,故就必然产生文化差异。另外,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还跟东西方民族具有不同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有关,因而,导致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有关文化信息这个因素比较难于准确传递到所要翻译的语言当中。

二、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英语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对于用另外一种文字所表示的含义(包括文化和社会),作为翻译者一定要能够理解。既然商务英语翻译是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那涉及到很多文化因素就很正常,因为东西方国家,其民族不管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还是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在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上,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事物,东西方人在表达其特征和属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有关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作为翻译者,对此一定要了解。作为翻译人员,对本国与他国的民族文化差异,一定要充分了解,并尽最大努力把这种民族文化差异消失于翻译过程,此外,为实现功能对等,还要从译入语之中把最准确词语找出,以让异国文化能再现于译入语之中。总体看来,从功能对等这一个理论来看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翻译,就文化差异这个角度来讲,通常有以下这四种情况:

1汉英文化完全一致。这说明在文化上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可应用直译这一方式,即可做到忠实于原文。例如,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对于“More has,lless speed”这个句子就可直译为“欲速则不达”。对于“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可直译为“趁热打铁”。还有也可应用直译这一方式,例如,“der Pentium”可直译为“奔腾”(电脑处理器),“Blue Ribbon” 可直译为“蓝带”(一种啤酒商标)等。在商务英语中,还有很多商业广告,也可以采用直译这一方式,虽然语法结构经过转换,其对应结构为疑问最近似,但是还保持一一的对应的词汇,例如有关雀巢咖啡的商务广告:“The taste is great”可直译为“味道太好了”,有关玛氏巧克力(Mars chocolate)的商务广告:“Melts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可直译为“融化在你的嘴,而不是在你的手”等等,诸如此类。在上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有关文化信息这一因素就做得完全传递,对于译入语的习惯来讲,也符合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真正实现了功能对等。

2汉英文化部分一致。这表明在文化这一因素上汉英这两种语言之中有其部分一致的地方,也有部分不一致的地方,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表现为一致的部分要抓住,对于不一致的部分可以通过直译加注或者意译等方法把它们转化为一致。例如,对于汉语当中“牛饮”这一词语,如果把它翻译为“drink like a cow”那就不是很妥当了,根据更能对等理论,比较合理的翻译应该是“drink like a fish”;又如对于商务商标为“7-Up”这个国外饮料进行翻译时,如果直接翻译,应为“七上”,这显然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不一致,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人的心目中,“七”这个数字就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八”一样喜庆,“七”这个数字对于西方英语国家来讲,是个大吉大利的好数字,但“七”这个数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数字,因此对于这个商标的翻译,应该把它翻译成“七喜”更为确切,更符合西方人最初的本意。又如,对于“Mild Seven”这个国外香烟商标,把它翻译为汉语应该是“万事发”最为准确,因为“发”的谐音与中国文化里对吉利数字“八”的至爱相对应,因此有关这一香烟品牌所要传递给人们的吉祥含意,让西方人和中国人同样感受到,这样翻译,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对于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实现了功能对等这一效果。

3汉英文化出现冲突。若完全不对等这一种情况出现汉英文化之中,那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就显现出文化冲突了。当出现文化冲突时,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地谨慎,采取的翻译方法通常以意译或者意译加上一定的解释这种方法为主,翻译时一定不要字对字,对于以上所提到的直译法一定不要使用,不然极易出现误解,有时带来的后果甚至会相当严重。例如,“白象”电池,在我国是相当著名的,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把它翻译为“White Elephant”,其语意信息完全对等,这显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从文化因素这个角度考虑,这种翻译却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在西方很多国家,关于“White Elephant”的意思却是“没有什么用处,却带来极大累赘的东西”,因此,对于“White Elephant”这个牌子的电池,作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一定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购买这个东西。

4汉英文化出现空白。当汉英文化完全不具备共性,就出现了文化空白。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更要花一番心思来进行处理。例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在我国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在英语国家,有关鲁班何其人、何其事,可以说几乎无人知晓,这在英语国家就出现了文化空白。在把“班门弄斧”翻译为英语时,如果以直译方法进行翻译,可翻译为“Display one '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这个字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恐怕英语国家的读者很少有人会清楚吧。因此在对这个成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进行加注,如翻译为“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就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个文化空白。这样进行翻译,才能把原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顺利传递,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对于其中的文化因素实现了功能对等。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我国与西方英语国家的经济交往也将日益频繁和重要,作为我国与这些国家交往的工具——商务英语翻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功能对等理论来处理商务英语中的文化因素翻译,对于促进我国与这些西方国家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促使我国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环.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文教资料,2009(18).

篇(6)

1 引言

法律文本作为一种特殊文本,是绑定了法律效力的文本,是法律内容和法律效果的载体。由于法律文本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其翻译必须准确无误地译出原文的内容。与此同时,在文体风格和法律效应上也要尽可能的达到对等。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笔者通过分析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理论出发,以翻译目的、文本功能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理论对于法律文本翻译的较强适用性。

2 WTO法律文本的语言特征

WTO法律文本是很正规的国际法文件,具有权威性、庄重性、规范性,其用词准确,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文体及篇章结构特征。

2.1 词汇方面

2.1.1 使用古体词。吕俊和侯向群指出:“使用古词语给人以自古至今法律就有传统,不容轻易改变的心理含义,这些复合性副词几乎成了法律文体的一种词汇标记,是这类文本的一大特色。”(2001:182)。这些古体词形式简单,语言精炼,不易出现歧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例1:Desiring to ……Hereby agree as follows:

该例中的”hereby”相当于”here”+”by”,即“特此”之意。文中该句之意即“特此达成如下协议:”。

2.1.2 使用subject to等短语。在法律文本中,频繁使用subject to这一类短语,以准确表达法律概念。

例1:Each Member shall accord to … subject to the exceptions……

其中,”subject to”在文中是指“依据……,遵守……”。

2.2 句式结构方面

2.2.1 条件句的使用。在法律条文中,除了规定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外,还设想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处理的办法,所以,在法律条款中有较多的条件句。但条件中不仅仅局限于if 的表达,还会较多使用 provided that等。

2.2.2 长句的使用。WTO法律文本在表达较为复杂的概念时,习惯用较长的句子,尤其是复合句、从句等来完成。《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中使用了大量的长句,以准确表达法律概念,从而体现法律语言的严谨性。

3 功能翻译理论

3.1 功能目的论。“功能目的论”以“目的原则”为核心,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从译入者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它首先关注的是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 强调翻译是译者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根据客户要求,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目的。

3.2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第一次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两个概念。就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而言,奈达更强调后者。1993年,他将其观点综合起来,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

4 功能对等理论对法律文本的指导意义

4.1 普通词汇的翻译

在WTO法律文本中,有许多普通词汇,如action, party, duty等有着其特定的内涵。

例如:The contracting parties to GATT 1947 ……

该原文中的” contracting parties “,如果译成“买卖双方”,则不符合该原文所属文本类型。考虑到该词语是在法律文本的语境下,则其应指“缔约方”。

4.2 条件句的翻译

法律文本要求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既要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又要排除各种例外情形。

例如:Members may, ……provided that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travene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

根据功能目的理论,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尽可能译成贴切中文表达的句式,以方便中文的阅读对象更好地理解(谭载喜,2010:213)。所以,原文中的provided that译成“只要”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使读者易于理解。

4.3 长句的翻译

法律语言作为法律信息的载体,必然是明确的。在法律英语中,句子结构较复杂,且多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多分词短语等。

例如:Members, Desiring to ……; Hereby agree as follows:

这段话出自《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最开头,多达近三百个单词。该原文虽较长,但其实是由诸多个现在分词构成的多个分词短语,句子主干实则为“ Members Hereby agree as follows ”。因此在翻译时,必须尽量达到文本各个方面的对等性,以最大限度的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对等。

5 结束语

鉴于WTO法律文本的规约性、准确性以及庄重性等特点,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必须在全面透彻理解原文基础上,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尽可能与原文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而实现法律效力的对等。总而言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WTO法律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an: E.J.Brill, 1969

[2]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摘要: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文章从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出发,探讨了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科技翻译需要遵循的原则。

Abstract: An analysi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list of several examples prove tha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 can be translate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his paper,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EST are discussed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功能对等 科技英语 翻译原则

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EST;transl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83-01

1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奈达翻译理论中,读者处于最重要的位置,翻译中要考虑的重点是译文读者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正确理解并欣赏译文。因此功能对等理论的精髓就是对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和译文读者理解译文的方式进行对比。

2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科技英语通常用来叙述客观真理,表达推理和科学上的假设, 要求表达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有以下特点。

2.1 大量使用被动句科技论文叙述的是客观事物、现象或过程,被动句更显客观。如:

A brief qualitative discussion of some basic concept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2.2 名词化特点显著名词化主要是指在科技文中广泛使用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名词。正式文体使用名词频率比较高,科技文中更是如此。如: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is circuit id rather involved.

2.3 大量使用长句为了表述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科技文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如: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involvement of the three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s in IPTV on CATV industry and the mutual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an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enterprises of the two industries was made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3D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 of these operators.

2.4 大量使用句型科技文经常使用特定句型, 从而区别于其他文体。如:It is necessary for CATV industry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s of the three telecom operators carefully.

3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指导意义

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直接记录,内容专业,语言正规严谨,论文结构非常格式化。科技论文一般不用带有个人感彩的词句,而是以客观的风格陈述事实和揭示规律。因此,翻译中文章的语言特色该如何处理,是令译者非常头疼的问题。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可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3.1 语义和表达双重对等因为科技文章内容侧重于叙事和推理,所以翻译时,译者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在语义和表达上的双重对等,使译文读者能够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共鸣。如:

大家对温度这一概念都很熟悉,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温差非常敏感。当我们拿起一块冰时我们感到冷,因其温度低于手的温度。

译文:The concept of temperature is familiar to all of us. This is because our bodies a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When we pick up a piece of ice, we feel cold because its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that of our hand.

在此翻译中,英文和中文在意思和表达方面都取得了一致,达到语义和表达的双重对等。

3.2 保证语义,舍弃表达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其逻辑关系暗含在句中,英语是形合的语言,逻辑关系体现在句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各自的表达习惯来翻译,必要时可以舍弃表达而保证语义的对等。如:

其次,有线电视网络行业可以从自身出发,科学地制定战略转型规划,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等手段,实现自身的做强做大和跨越式发展,最大可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其产品的独有性,使竞争对手无法与其竞争。

Secondly, by formulating the scientific transformation plan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model, the CATV industry can, to the greatest possibility, strengthen the peculiarity of its products and improve its competitiveness. Thus, it is impossible for its rivals to compete.

在这个例子中,作者使用了大量具有中文特色的口号类词汇。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词语,为了翻译需要,我们得舍弃表达的对等,达到语义的对等,使译文读者能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4结语

因为表达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科技英语翻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功能对等理论非常切合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因为它把读者的反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如果读者不能够适当地对译出反应,那么不管语言有多么漂亮,这样的译文都不能被接受”。很显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 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的背景下,中国与国际问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 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外宣传材料不断译为各国语言。各大城市也加快脚步与世界接轨,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在城市面貌上,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示。公示语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警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也就是说,公示语是以公众为对象,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服务。随着这一语言文体的出现,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隶属于公示语的文体,包括标示语、标识语、警示语等。作为城市面孔的公示语是给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留下第一印象的中国名片。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代表一个城市的面貌,其目的是要在必要的场合能够指示、提示、警示、帮助到中国来的外国人士更加方便的学习、旅游和工作。

但在这些双语公示语中, 有很多英译不规范甚至有明显语用错误的现象, 这不仅未能达到使用双语公示语的最初目的,同时还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公示语翻译意义是极其重大的。目的既然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实现原作意图英语论文题目,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语义翻译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完整再现语言的表达功能论文范文。交际翻译的关键则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贺学耘,2006)。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标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冯国华、吴群定义忠实为对应“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语言表达形态”(冯国华,2001),也是这一理论的延伸。倪传斌和刘治曾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 (倪传斌,1998) 。吕和发也提出公示语的语言风格了解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和信息状态,翻译人员便容易判定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词汇词性选择。例如可以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祈使句等形式来表达。但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吕和发,2004)。有时也可配以图文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公示语所传达的意义。

但目前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缺乏跨文化意识,使得外国人不能很好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等。有些翻译错误的出现问题是由于从事汉英翻译的译员语言功底不过硬所致。刘利音指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有拼写混乱、语法错误、中式英语、语意模糊、文化误解等问题。(刘利音,2007)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我们在使用中英双语的标识语时,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困难,甚至闹出笑话。赵湘提出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导致文化误读、文化差异误导文化信息的获得、文化差异导致语义不对应。(赵湘,2006)史航在分析标识牌中英语使用不规范案例总结出“中国式英语”、用词不当、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汉语拼音混用以及谐音等造成翻译不正确(史航,2009)。

公示语的翻译是—个复杂的过程英语论文题目,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文化习惯、场合等,对于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比比皆是的错误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公示语的翻译究竟应该遵循何种原则、追求怎样的译文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异的见解。纽马克(Newmark)按照布勒(Buhler)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号召型文本(vocativetext)。表达型文本主要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较少考虑读者的反应,如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和私人信件等。信息型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的外部现实,如教科书、学术论文、报纸杂志和文章等。而号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号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做出反应,如通知、说明书和宣传广告等。翻译方法应该依文本类型而定。纽马克主张,翻译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和以号召功能为主的文本,宜主要采用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的方法,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Newmark,1988)黄友义提出“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黄友义,2004)罗选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作了《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指出公示语是社会用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清晰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功利性、多元性、创新性和简明性。(罗选民,2006)吕和发认为,由于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沿袭性,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吕和发,2004)童祉颖指出公示语的翻译要尽量遵循借译原则,采用国际通用表达方式;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适当的注意修辞知识,(童祉颖,2007)力求所翻译出来的公示语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公示语的双语效果主要是为了能给那些在中国却只懂一点点中文或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提供一些方便,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方便和舒心。因此英语论文题目,双语公示语的最前提的作用就是要达到语言清晰明了,意思表达清楚,没有歧义,即达到原是语言的功能对等效果。并且功能对等也是最基本的翻译要求论文范文。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奈达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篇(9)

一、多层次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发展脉络

对等(equivalence)是翻译理论研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翻译学发展过程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随着翻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课题。

国内外翻译理论界对对等理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中国传统译论代表“信达雅”到现代译论“神似”、“化境”说,直至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和谐说”等等,对翻译中语言、风格直至整体美学效果的不同层面的对等进行了阐述。但是,传统翻译研究基本上由“忠实”、“准确”等概念所主导,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局限于静态语言转换机制。

国外对等译论以奈达(Nida)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formal correspondenc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影响最大,后有波波维奇(Popovic)、巴斯奈特(Bassnett)以及莫奈·贝克(Mona Bak-er)的分层次对等理论,跨越了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的局限,使对等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在阐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理论文化政治批判的策略引导下,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对等理论研究必然将从语言内部层面走向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语境,从而给予翻译以深刻而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dynamic correspondence)突出内容为主,形式为次的思想,引发了很多批判和误解。后来,他将功能对等中的“信息”作了引申,指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而且也包括语言形式。他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在功能对等的翻译中,不但要求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90年代中期,奈达放弃句子转换生成的观点,将社会文化因素引入对等理论。对动态对等或者说功能对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看来是不够的,没有一种译文可以称得上与原文是完美的对等,虽然可以认为它们达到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因此,他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翻译对等概念——“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所谓最高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所谓最低层次的对等,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他认为,在最高与最低之间,可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可见,经过多年的探索,奈达逐渐将对等的范围从语言内部向读者反应扩展。

波波维奇将等值从词法、句法、篇章及文体等语言层面分为:

(1)语言对等(1inguistic equivalence):原语与目的语在词法和句法等语言层面构成共质,有时可以采用字对字的翻译;

(2)词形对等(纵聚合关系的对等)(paradig—matic equivalence):原语与译语在纵聚合语言表达轴上各要素之间具有对等关系;

(3)文体对等(stylistic equivalence):原语与译语各个要素在功能上的对等,旨在表达同一、恒定的意义;

(4)语篇对等(横向组合关系对等)(textual/syntagmatic equivalence):原语与译语在篇章结构形式上的对等。

可见,波波维奇对翻译等值的探讨,停留在语言内部,但是他将对等按照语言结构层次进行划分,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斯奈特认为,翻译中的等值不是同一(sameness),或者数学意义上的等值,而是多层次的对等。她援引诺伊贝特和皮尔斯语篇理论的观点,认为翻译等值属于符号学的范畴,由句法、语法和语用三方面的对等构成。而且这三方面的对等构成一定的层次关系:语义对等优先于句法对等,而语用对等以前两种对等为前提和补充。巴斯奈特强调,等值问题的研究应该把对等放在文化及时空的背景来看待。巴斯奈特在其与列夫维尔(Lefevere)两人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对“功能对等”又作出如下解释:等值即指目的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承担其功能的方式与原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曾经发挥或承担的功能方式一致。显然,这里的等值内涵已远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等值概念。在这个定义的理论框架下,译者为了获得功能上的对等,除了语言层次的润饰,还需文化上的整合,从而满足文化价值系统下等值的全新标准,也明确了多层次对等理论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莫奈·贝克将对等层次进一步细化为5个层次:

(1)词层对等;

(2)词组对等,包括搭配、习语和成语的翻译:

(3)语法对等,对照原语与目的语语法范畴的多样性;

(4)语篇对等,涉及主题、信息结构和连贯性的对等;

(5)语用对等,照顾到内涵的传承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翻译是一项交际活动,译文不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而是原文作者意愿的载体,译者的任务是如何在目的语文化中将这一意愿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另一个读者群。这里,对等理论不仅在语言内部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而且从语用的视角再次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研究视野,追求文化层面的语用对等。

二、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后殖民语境

综合上述,文化转向的对等理论,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文化研究大潮的冲击下,尤其是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下,翻译理论研究“文化转向”的必然结果。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大潮的冲击下,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后殖民批评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的差异,主张不同文化的平等。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将翻译看作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中不平等对话的产物。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地人民在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之后,更增强了解除、摆脱宗主国的精神控制的要求,这当然是一个比体制变革更艰难的文化政治工程。不少后殖民学者认识到要重塑民族身份,抵抗霸权文化的侵略。从更加广泛的意义来说,虽然殖民主义早已结束,但殖民主义作为维持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代名词仍然以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形式在经济、科技领域进行着垄断,在社会、文化上进行不遗余力的“渗透”,以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取向弱化甚至瓦解殖民地、弱势文化的本土文化。

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直到今天,许多领域仍然承受着这种“不在场”的殖民影响。在中医领域,本土化问题和中国意识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中医现状面临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是“西化”,即向西方医学的异化。哲学领域,中国哲学面临的尴尬局面是:我们加以诠释的概念,是从中国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用以诠释的概念,是些移植的外文词。中国人文化认同的危机可能比通常所想的还要深重。现代中国哲学的身份令人置疑。而作为跨文化交际重要渠道的翻译实践领域,中西方存在着严重“逆差”。20世纪,中国翻译了西方大约106800余册著作,而西方翻译中国著作仅仅近千册。翻译实践主体的文学交流,同样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中国对西方文学的引入,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西方文学名著,在20世纪的中国得到了广泛和系统的翻译,而西方似乎更重视中国古典文学,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则缺乏热情。这一现象似乎与上述中国学的发展相互矛盾,但可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如果中国学者不做出努力,西方中国学研究是否会停留在赛义德(Said)《东方主义》(Orientalism)里所论述的情景中?即他们的研究根本不是建立在对东方客观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而是用被扭曲、被肢解的“海市蜃楼”或“想象性东方”,以此作为验证西方自身的“他者”,并将虚构的东方反过来强加于东方,将东方纳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实现文化殖民和语言殖民。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和国际学术前沿对话,只是被动地等待西方的汉学家来发现我们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优秀作品,显然就会存在一种滞后性,造成中国文化的失语状态。更为堪忧的是,我们正面临着西方不遗余力的渗透和西化的巨大威胁。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使者,中国译者必须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促进中国与西方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繁荣。

三、对等理论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意义

对等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中心理论,从传统侧重语言形式对等的规范性研究逐渐转向涉及社会、历史、文化、政治、权力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描述性研究。多层次对等理论突破传统译论二元对立、一个对等标准,将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纳入对等理论的视野。在巴斯奈特和莫奈·贝克的对等理论中,语用对等将翻译置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交际情景之下,消解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殖民统治的影响,推动不同文化的平等对话、和谐互动。

吕俊对目前翻译文化转向做了较为全面透彻的反思,认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只是一次研究重点的转移,是目前多元视角中的一个视角,当然也是一次研究深化的过程。但是他担心,文化研究对翻译研究的剥夺,否定对语言问题的本体研究,导致翻译研究的终结,使翻译研究消解在历史研究、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之中,从而丧失其作为独立学科的本体地位。

多层次对等理论文化转向的研究不仅是理论的深入,进一步扩大了译学研究领域,将文化学、人类学、政治学、意识形态学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使这门跨学科研究的新兴学科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而且,对等理论的文化转向将文化因素置于多层次对等体系之下,与语言内部因素相辅相成。在这里,翻译的语言本体研究在诸多外部因素的关照下,将更为全面、科学、有效,必然推动翻译学的发展趋于成熟。对等理论从影响翻译的内部因素向影响翻译的外部因素拓展,关照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价值的对等,将翻译研究引向探求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更高层次的对等,诸如作者与译者地位的对等,即主体间性的转向,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中价值的对等,并以此来反观翻译语言内部层面的对等策略,有着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对目前译界的热点如翻译主体间性的转向、弱势文化民族身份的重塑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很强的解释力。

(二)翻译学科地位的提升

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文化转向,对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价值对等的研究,必然提升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 文化价值的对等,使译者与作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享有同等的话语权,译者地位从“隐形”、“女性”的阴影下解放出来,与作者一起共同推动不同文化的平等对话与和谐互动,使人类文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巴斯奈特和勒菲维尔提出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translation turn)便是有力的佐证。德里达(Derrida)甚至将哲学问题的研究最终归结到翻译研究上。他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翻译的概念问题,哲学的起源是翻译,或者是意义传译的可译性这一基本命题。试图通过对翻译问题的探讨,阐明哲学思想,尤其是关于语言本质和意义的观点。

篇(10)

1什么是对等翻译理论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西方翻译界遵循的翻译原则之一。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Jeremy Munday在《翻译学导论》一书中曾指出现代翻译理论从5个方面探讨对等的方法和途径,即“语言学途径”、“文艺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和“翻译方法途径”。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大师尤金・奈达从交际学途径出发,将翻译定义为“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20世纪80年代,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他认为这一概念将之前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要求翻译的效果对等,同时也尽可能追求目的语和源语的形式对等。功能对等理论很好地体现了翻译的交际性,因此也是奈达对等理论的核心。

2奈达对等理论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概述

自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传入中国,它在中医术语的翻译,译者的素质研究以及中医文化的翻译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南作用。

关于中医术语的翻译,姚欣等人曾基于功能对等的翻译观,就《伤寒论》的病症名进行了英译研究,从借用西医术语,增补语义和音译三个方面探讨实现对等的方法,为准确翻译病症名提供了借鉴。陈珊也从功能对等的视角下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探讨了功能对等对中医英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一系列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关于译者素质,奈达认为不仅需要精通源语和目的语,更需要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吴建等人提出一个好的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并且了解中医文化西方文化,而且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关于中医英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李永安分析了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4条翻译原则和4条翻译方法。但是关于对等理论在中医各个学科中的应用,目前的研究还较少。曲凡等人从动态对等的理论出发对中医妇科的英译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主要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借鉴西医术语,运用词素构词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各个学科走向世界必然势不可挡。因此中医各个学科的英译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仍需加强。

3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重视翻译的交际性和可懂性,因此把目标读者的反应放在首位。笔者将通过具体术语翻译实例来分析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作用。

3.1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原则―自然和准确

追求自然的原则是指译者要尽可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和源语对等的词汇。比如中医儿科术语“胎黄”就指新生儿黄疸,英语中对应的词为“neonatal jaundice”,“痄腮”译为“mumps”,“疳积”指慢性的营养不良疾病,可译为“infantile malnutrition”;中医妇科术语”女子胞“就是指子宫,因此可以直接译为“uterus”,“激经”指怀孕期间仍然会行经的表现,因此直接译为“menstruation in pregnancy”。追求自然原则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中医术语的内涵,才能够去找寻翻译中自然的对等。

中医英语属于医学英语的范畴,因此也属于科技英语。对于科技英语的翻译首先要确保准确。追求准确是指译者要保证目标读者从目的语中获得的信息和源语传递的信息是对等的,因此也有不少译者提出在中医英译过程中重医轻文是有必要的。比如中医中的“心,肝,脾,肺”并不是和西医中的各个脏器一一对应的,如果直接译为“heart, liver, spleen,lung”目标读者获得的信息和源语传递的信息其实是不对等的;曾有译者把“带下医”译为”the doctor underneath the skirt”,这样在没有弄清源语本来含义的情况下按字面翻译无法给读者带来正确的信息,只能贻笑大方。正确的翻译是“gynecologist and obstetrician”。

3.2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在以上两种翻译原则的指导下,为了实现功能对等,中医术语英译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借用现代医学术语,直译和意译,增加注释的方法。

在借用现代医学术语方面,最常见的莫过于中医的药物制剂类型的英译,中医中的“片,丸,散,糖浆”均采用了西医的术语“tablet, pill, powder, syrup”.关于直译和意译,李永安先生认为中医术语中的解剖用语,基础理论用语和一些中医疗法可采用直译。比如“艾灸”译为“moxibustion”,“正经”译为“main meridian,“奇经”译为“extra meridian”。而中医中与五行的术语以及一些复杂难懂理论术语可以通过意译来完成翻译中的对等。比如中医术语“中风”,和西医里的“stroke”是不一样的,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翻译为“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Wind”.此外,注释的方法也在中医术语翻译中有广泛应用。比如中医中的“气”,不同于英语中的“gas”,有着很丰富的含义。因此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直接用汉语拼音‘qi”表示,必要的时候添加注释加以解释。例如“胃气”的翻译可以在译文“the qi of stomach”后面添加注释“the function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s”,通过添加注释,目标读者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一术语。

4结语

中医的特色疗法,对慢性病的整体调节以及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定会让全让世界接受中医儿科。汪受传先生曾说让中医走向世界。在中医国际化过程中,优秀的中医英译人才定可以大展拳脚,发挥一己之长。但是由于中医语言的特殊性,势必会给译者带来很多挑战。从以上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分析中,不难看出此翻译理论在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理论进行翻译实践,促进中医的对外传播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7.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5.

[3]姚欣,盛洁.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医病症名英译探析[J].中医药理论研究,2012(10).

[4]陈珊.从功能对等视角看中医术语英译[D].2013.

[5]吴健,丁年青.浅谈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

上一篇: 毕业总结个人总结 下一篇: 安全监理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