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0: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基础的且不可或缺的科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受到足够关注,但目前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多、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检验科的发展水平亟待提高[3]。本文就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
1.1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可以分为固定资源和隐形资源两类,其中固定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建设资金等,隐形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医护人员、服务体系、知识产业结构等。这两类主要资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都是检验科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1.2 基层医院检验科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固定资源存在的问题
代表检验科硬件部分的固定资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固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试剂摆放不合格,使用完的药品试剂未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对缺货产品未进行及时补齐;仪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维护,部分仪器因操作不熟练而遭搁置弃用;工作场地划分不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界限不明确等。
1.2.2 隐形资源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配备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分工不明确;服务质量未能达到大医院的要求;专业知识性人才比较缺乏,科研工作能力欠缺等。
1.3 解决措施
1.3.1 加强合理利用固定资源意识
固定资源是医院检验科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固定资源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提高检查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检验不合格而遭受的痛苦,更有利于医疗资源作用的正常施展,从而提高整个医院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1.3.2 开发引进更多隐形资源
隐性资源代表着医院检验科的形象,要想提高医院的建设水平,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管理问题应当受到极度关注。改善隐性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1)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根据患者需求和各类专业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分配;(3)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4)在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诊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锻炼整个科室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为检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质量管理出了差错,不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更阻碍了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4]。
2.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
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控制相关,更与医护人员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仪器设备是否达到检验水平、检验方案等紧密相连。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对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忽略采集检验标本的时间、采集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检验标本的处置不合格,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达到检验水平等,这些都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的表现。
2.1.2 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弱
基层医院忽视了现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对检验科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质量控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体系的合理规划,检验设备的规范使用,检验环境的合理划分,检验过程中对结果、出现偏差等的实际记录,室内质控(IQC)等,这些都常遭到医护人员的忽视。
2.1.3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的规模小、投资少,检验科检验流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检验科没有设置对应于各种样品检验的独立实验室,检验方法相对落后,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根据医疗发展而及时更新,高素质检验人才缺乏等。
2.2 解决措施
2.2.1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QC)小组
成立由高素质检验人才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检验方案、检验操作、结果记录、检验设备等进行监督管理。检验科科室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加强科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对近期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2.2.2 加强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把医护人员质量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对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问题做出保证。让医护人员学习了解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操作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去除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观因素。
3 结语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科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医学事业在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对其建设发展高度重视[5]。
如今,知识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对循证检验医学的认识逐渐加深,检验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这个范围内,更扩展到社区服务和实验室诊断中,在疾病预防、治疗、愈后等各方面都有检验的存在,换句话说,检验已越来越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已是十分紧要的事情,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尽早解决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问题,对促进检验科的建设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李乐平.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7): 313.
[2] 孙本海.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5): 152-153.
一、认真部署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一步步认真抓好实施。
(一)思想发动工作广泛深入,责任落实。我局把思想发动工作做到广大职工中,召开了全体职工参加的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尤其是把江门基地、芳村基地60位职工都集中到局里参加动员大会,算是本局最大规模的动员会了。动员大会后,我们马上又召开了局各级主要领导、党支部书记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进一步作了具体的布置和安排,列出了本局学习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工作表,并强调了各级行政领导要负责抓好本单位、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二)学习及座谈调研工作全面开花,认真扎实。我们落实了读一天、听一天、谈一天、访一天、讲一天的“五个一天”活动,动员会后,各单位都组织了集中学习或自学; 局于11月14日组织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在委11楼会议室听了庞元正教授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六位局领导分别到各自的联系点进行了访谈,召开各种座谈会8 次,与职工亲切交流,了解职工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查找局的存在问题,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黄建强书记与吴亚帝副局长到科研所(监测中心)与党员与职工进行了两次座谈;吴建青局长、刘智森副局长陪同崔伟中副主任到勘测中心召开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职工意见,谋求勘测中心发展大计;曹卫平副局长在局办公室、人事处开展调研座谈;刘新媛总工程师到水情处与职工一起学习讨论,作调研座谈;吴建青局长、黄建强书记召开了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征求退休干部的意见;总的来说,领导班子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十分认真和深入的作风。
(三)专题调研工作领导牵头,有成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由领导牵头开展调研工作,议定了三个调研专题。一个专题是珠江委议定给我们的关于“如何突出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的调研,由吴亚帝、刘智森、刘新媛三位领导牵头,局监督管理处、水情处参加的调研课题,近日已完成调研报告上报珠江委;另外二个调研专题是我局根据本局实际自定的,其中一个是“如何拓展水文水资源业务,促进勘测中心又好又快发展”专题,由吴建青局长、刘智森副局长牵头,局站网处、局办公室参加完成的;另一个是“加强科技和管理工作,推动科研所、监测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专题,由黄建强书记、吴亚帝副局长牵头,局监督管理处、人事处参加,黄建强书记亲自撰写了调研报告。
(四)举行学习交流互学互动,有共识。11月21日我局召开了“水源局(水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流会”,参加的人员有局领导全体成员、二级单位领导成员、局机关正副处长、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共29人;会议由黄建强书记主持,局属各单位、各处都在认真做好书面准备的基础上畅谈了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体会,查找本局及本单位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大家进行了认真和热烈的交流。吴建青局长对交流会作了高度评价,他说,从大家的交流发言可以看出来,我们局各级领导、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是真学、真动脑筋了,大家结合工作谈局的科学发展,查找突出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下一阶段要很好的研究落实。
二、学习调研阶段的收获体会。
在学习调研阶段中,从头到尾都突出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来认识本局的工作,通过深入思考、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我局近日收到副处以上干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20份;上报珠江委的调研报告2份;本局议定的调研报告2份。综合我局座谈交流、调研的总体情况,有以下三点收获:
(一)在局如何科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1、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局的第一要务。以创新水源局(水文局)合署的管理机制来促进局的发展;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能力来提高局发展的后劲;以拓展服务领域、服务地域来扩大局的经济增长点。要在珠江委“建设绿色珠江,争取成为实践科学发展的流域典范”的进程中,水源局(水文局)要在“支撑”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建立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的指标体系,建立流域水情预警预报决策支持系统。要把水文水资源基础工作向全流域拓展,要突破水文、水资源基础研究的技术瓶颈,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2、必须实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推动局的发展。实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局文化管理的主要矛盾是职工 的全面发展与局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局领导实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要在全局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和物质支持系统。一要形成局的目标(愿景)、精神、道德、风气等精神文化要素构成的观念系统,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氛围。二是要把人才效应理念贯穿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始终,制定促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要加强财务、人事、科技等各方面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制度加有效的执行,实现有效的管理;三是要把满足职工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作为局发展的目标,依靠发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
3、必须运用统筹的方法促进局的发展。要在局的工作实践中,牢固树立大局理念,运用统筹的方法,力求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局机关与下属单位的关系;二是水资源保护与水文的关系;三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的关系;四是基础研究与项目的关系;五是纵向与横向的关系。坚持水文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同步推进,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理清了发展思路
1、科研所拟定的发展战略是;实施“三以”即“以人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目标是为建设绿色珠江,保护绿色珠江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全面优质的服务,真正成为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代言人。科研所撰写了15页近万字的学习实践分析检查报告,针对存在问题详细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及需要局支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2、勘测中心的发展思路是: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国家现代化相适应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管理、服务体系,早日实现珠江水文现代化。分别从勘测中心、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两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措施。
3、局监督管理处的工作思路是:着眼整体,构建体系,注重关联,把握动态,有效约束,主动服务。
4、水情处的发展思路是:建设具有灵敏嗅觉,第一时间捕捉并传递水雨情和天气信息的敏锐之队;建设设备精良、预报精确、预报员之间无缝连接的精武之队。
5、人事处的发展思路是:要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为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初步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局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办法
1、局存在发展不快、发展不好的问题:①没能整合两局的业务能力和人才能力,形成唯独我局才有的水文水资源保护的强劲优势。②水文专业单一,长期来没能占有水文计算、分析等技术性的业务,水文发展受到较大的局限。③顾此失彼,近几年只重视市场开发,忽视了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使科研所科技含量不高,科研能力下降,有被边缘化的走向。④市场占有份额不足,人员经费负担过重,参与市场投标竞争无优势。
初步提出的对策是:①要改变单一水文测验的状况,扩大开展水文计算、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水下地形测量等业务。②水文方面拓展流域水文水情站网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要加强基础研究,;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在生态方面大做文章,开展科学研究,要打好生态保护这张牌。③开发新的业务市场,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资产管理部门的建立未及时到位
以我校为例。2011年之前,学校没有专业从事资产管理的部门,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入账、验收等归属不同的部门。例如部分仪器设备采购权归属教务处,如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等和教师工作息息相关的产品,部分仪器设备采购权归属纪委,如涉及招标采购的资产,而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则归属科技处,学校财务处负责仪器设备的预算及报表上报工作,而平时所有仪器设备的入账、验收工作则归属于教务处。行政管理的混乱,势必也会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仪器设备管理、采购、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内部控制缺失,必将导致管理职能分散、权责分界不清、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等问题。
1.2设备购置的论证缺乏科学计划性
学校领导及各院系更注重的是如何多争取经费购置资产,导致很多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申报缺乏论证,有的即使提供论证材料,但忽略现有科研仪器设备及将要购置科研仪器设备与科研的适用度,有的部门甚至有追求小而全,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的心态作祟。而当前形势下大部分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又都以项目形式申报,申报时多受到上报时间及项目经费额度的限制,也导致各院系领导在申报时不能很好的站在学校整体资源分布的高度去组织调研与论证,会更多的考虑本院系甚至个别课题组的需求,造成论证材料不具备科学计划性,缺乏全局观。
1.3部分仪器设备管理员的责任意识不高
现在随着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的不断增多,对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但因涉及定岗定编,目前情况下大部分高校的设备管理员往往都是兼职管理员,由办公室主任或者实验室主任兼任,甚至有的是由本部门外聘的临时工兼任,平时工作量已经超负荷,再分出额外的精力管理资产,使得部分设备管理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导致了部分设备管理员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管理本部门的资产。另外,对于科研仪器设备部门领导甚至会提出“谁申请,谁牵头购置,谁保管维护”的要求,导致有些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对自己持有的科研仪器设备私有化使用。此外,仪器设备管理员经常变动也是导致资产管理员责任意识不高的重要因素。
2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发挥科研仪器设备为科研、教学以及社会服务的能力。
2.1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明确管理工作。各高校应成立统一的仪器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综合监督、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统一实行采购计划、组织论证、资产核查、资产调剂、报废处理等,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各项统筹管理。
2.2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充分发挥“无论证、不预算,无预算、不采购”的原则,各部门老师在申报科研仪器设备之前必须组织本部门领导、实验室人员、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员以及和仪器使用相关的老师参与论证工作,有必要时还应该聘请行业内校外专家参与论证,同时,部门领导还应充分考虑部门将来的发展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本部门科研仪器添置、更新工作。对于提供论证材料不全的单位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论证的单位,坚决给予退还,从源头上确保学校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制度的严肃性。此外,学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也应该参与到论证工作中,根据各部门申报情况统筹规划整个学校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及更新工作,对于重复添置、不合理添置、攀比形式的添置坚决进行遏制,真正将财政资金使用到刀刃上。
2.3加强设备管理员队伍的建设
设备管理员无疑是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灵魂人物,科研仪器设备能否充分发挥效用,仪器设备管理员发挥举重若轻的作用[4]。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员考核制度、职责范围及评聘标准,在职称、费用、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设备管理员充分的照顾,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培训一支业务能力强、年轻有干劲、有风奉献精神,愿意钻研设备使用说明的管理员队伍,加强培训,加强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同时,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对二级学院适当放权,鼓励二级学院内部完善科研设备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多开展管理员技能评比活动,让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强凝聚力,适当时期开展检查工作,落实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账务相符、账卡相符、一物一条形码”的管理理念,对做的好的资产管理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
3结语
高校科研资产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高校科研设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使用率,意义重大。我们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经验去解决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建立科研仪器管理体制,发挥科研仪器论证制度,加强科研仪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使科研仪器设备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关于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4):20-21.
[2]周凌.完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15(3):138-144.
[3]陈建斌,何素丽.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2006(12):23-24.
认真贯彻省厅、局有关精神,结合我所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统筹兼顾方法”,坚持长远规划与阶段性要求相结合,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破解我所科学发展难题,全面增强我所综合实力,努力为我省公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整改项目、具体措施及责任分工
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查摆出我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我所发展现状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有差距;内部管理水平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差距;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我所科学发展要求有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经上下反复研究梳理,所党总支制定整改落实具体措施10条。具体整改项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等详见附表《省公路局科研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事项责任分解表》。
三、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所发展,所党总支责任重大。为更好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必须进一步加强所党总支自身建设。
1、抓好学习、加强武装。进一步加强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特别是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坚持集中辅导、座谈讨论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创新形式,落实制度,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每3个月组织1次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每次围绕1个专题展开。通过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之一,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教委针对高校图书馆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和研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等指出有明确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领导对图书馆重视不够
目前,多数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认识性、基础性、影响性、潜在性在宏观上认识不足,在行动上措施不力,并反映在落实行动上不力。安排图书馆工作人员时,不少高校领导根本不考虑其专业特长,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图书馆在整个教学、科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相关领导不重视馆员队伍建设,使一些缺少图书、情报资料专业知识的行政人员,也被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由于对他们缺少及时专业培训,加上身体原因,使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素质降低。
(二)馆舍面积不足,馆舍条件普遍较差,阅览座位匮乏
目前,还有不少高校为改建前的图书馆,距离本科以上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标准相差很远。图书馆环境不够舒适、整洁;家具质地不够环保,款式不不太协调;服务设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不高。图书馆的馆藏、阅览和交流活动面积偏小,阅读场所和座位远未满足扩招学生需求。素质教育倡导研究式学习,进而要求图书馆开架借阅,内设书桌,供学生做研究阅读,虽已开架阅读,但阅览座位远远不够。
(三)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现有图书馆队伍普遍存在专业队伍素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专业人员比例不足,非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独立完成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服务层次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适应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服务需求,与高等学校教育发展不相适应。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提供二、三次文献服务及专题服务、跟踪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等方面能力偏低,造成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低、整体服务水准偏低状况。
(四)馆藏资源不足,质量不高,文献结构不合理
从藏书质量来看,馆藏文献相对比较低,收藏层次不高,馆藏专业结构不合理,陈旧内容较多,大部分已丧失情报价值,利用率低,而研究型文献则十分匮乏。由于书刊经费上涨,办学者又不愿在购书上增加投入,有的高校设有图书馆实际上书刊极少,有名无实。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最基本文献保障都很难做到,何况要发挥图书馆教育和情报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二、解决问题对策
(一)提高高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工作认识,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
要建成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学科,要建成一流学科就要有一流学科带头人,要有一流学科带头人就要有一流学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而这都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要加强对图书馆领导,并把它纳入教育改革轨道。领导要关心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鼓励并支持他们适当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他们安心致力图书馆事业。
(二)积极争取建造新馆舍,改善办馆条件,增加阅览座位
学校应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增加图书馆馆舍面积或重新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建筑应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规模,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合理布局各部门,满足图书馆业务功能要求,具有调整灵活性。要注意图书馆内外环境绿化和美化,落实防火、防水等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改善灯光、通风、防寒防暑等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研究环境,更好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三)充实多种学科专业人员,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岗位素质
高校应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一级学科所需多种学科的优秀专业人才。要让馆员了解图书情报专业发展方向,掌握国内外图书馆新信息和发展动态,明确馆员工作重点和任务。定期对馆员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等基本素质进行培训、评定和考核,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和手段,促进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民办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增加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量,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采取多渠道多种方式扩大馆藏信息资源量,有重点、成系统地规划藏书建设。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发展需要,按照各学科发展所必须使用文献类别、品种、数量、文种等内容优化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更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包括信息共享空间、机构仓储等新型服务与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全国和地区的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以民办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文献信息产业中心,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传承文化、支持技术创新、信息汇聚的最重要的场所,而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程度、现代化信息获取和查阅检索手段、向读者提供服务质量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最终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起着巨大影响。(作者单位:廊坊市广播电视大学)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研和科研的辅助机构,是校园文化传播的窗口,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办好一流的大学,应首先办好一流的图书馆。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作为高校技术服务窗口的图书馆,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使图书馆没有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教科研服务,也影响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本文就高职院校图书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谈几点我们粗浅的看法,共同行批评指正。
1.高职院校图书馆常见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常见的问题,为了便于说明,可归纳为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两方面。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1高职院校图书馆常见的硬件问题
(1)图书馆馆舍实际使用面积不足,图书馆虽能达到评估馆舍面积的要求,但达不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人均实际图书馆使用面积的要求。
(2)图书馆藏图书数量不足,不能达到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人均可使用图书的要求。
(3)馆藏图书普遍时间较长,图书的利用率偏低。
1.2高职院校图书馆常见的软件问题
(1)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2)图书馆专业图书的配置不合理、各专业发展不均衡。
(3)图书借阅观念陈旧,不能使图书利用率与馆藏达到最佳效果。
2.问题的分析
2.1对硬件存在问题的分析
2.1.1图书馆馆舍实际使用面积不足
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几个中技和大专合并而成,或由几个技校合并升格形成,为了达到高校评估的需要,原来几个合并学校的图书可集中在一起而满足评估图书数量的要求,但由于无法把原有各学校的图书馆集中在一起,虽然从理论上讲整体能满足图书馆馆舍面积的要求,但由于分布不均,图书主要集中在主校区,故会出现评估时能达到要求,但实际使用时,图书馆舍面积不足,因为合并的几个学校间距离可能太远,学生不可能经常为借一本书或上一次晚自习去坐车。这就使图书馆馆舍实际使用面积不足。
2.1.2图书馆藏图书数量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各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各高职院校自己的资金大多都投入到了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建设之中,很少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图书馆进行图书的购置,即使投入部分资金购置图书,现在图书的价格较高,投入十几万也购买不了几万册书,故出现图书馆藏图书数量不足。
2.1.3专业图书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这主要是因为各专业发展的时间长短不一,各院校老牌专业由于发展时间长,常年累积的结果是,本专业的图书、资料都比较全,这一专业可能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每年投入也多,而新专业底子薄,学校就是投入一定资金也是先保重点专业,这种起跑点不同,再加之观念上的偏差,从而使各专业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新开的专业,图书、资料都比较少,而高职教育正进入发展壮大阶段,各学校都在面向企业、面向区域经济增设新专业,而新专业图书和与新专业相关的图书都显得不足,这种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影响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问题需尽快解决。
2.2对软件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2.2.1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这是因为职业院校在我国是新生事物,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各专业教师和各方面的人员共同努力。目前,高校一直所采取的方针是重点保教学一线,而学校面向的是企业,企业又很少需要图书管理专业的人才,导致职业院校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而为了本校教研与科研的顺利进行,只能让非图书馆管理专业员人员来管理图书馆,所以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影响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图书馆新业务的拓展。
2.2.2图书借阅观念成旧,不能使图书利用率与馆藏达到最佳效果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的图书馆,为了管理的方便,在借给读者图书时都是一刀切的借阅期,这样使借到图书的读者可以在节约期内拥有,而没借到所需图书的读者将长期等待,致使馆藏的利用率没有发挥到最佳,这就影响图书馆作用的很好发挥。
3.对存在问题的解决
3.1对硬件存在问题的解决
3.1.1图书馆馆舍实际使用面积不足
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分情况而论,如果学校的硬件建设基本能满足教学和学生的住宿条件的话,可着手图书楼的建设;当条件不成熟时,可找几大间离学生宿舍近的房间当图书室,这样可以暂时解决问题,用有限的资金订购与学院发展相关的图书,等条件成熟后再建图书馆,但在建图书馆之前和建图书馆期间都不影响图书馆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和对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作用为基本原则。
3.1.2图书馆藏图书数量不足
这一问题可采用多渠道、多方式来满足,就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多渠道是指要通过学校投资购买;构建以平职学院图书馆为中心的中平能化集团文献信息资源流动体系,使集团公司的几十万图书流动起来,满足学生和职工的不同需求; 开展多种方式,就目前而言,可采取减少每人每次借书的数量,要求每人每次不得超过2本,同时可缩短每次借阅时间,将原来30天的借期缩短为20天,同时可通过改善图书馆内部环境(比如通过摆放阅览桌阅览椅使读者有时间尽量在完全开放的图书馆看书),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并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来满足学生对图书的实际需要,为了增加图书馆馆藏,也可与几家大的专业出版社联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与其联合的出版社在图书馆内开劈新书展览区,同时可以通过代售、出租等方式来丰富读者的读到相关的好书、新书,借阅者交纳与书价同样多的押金,当归还图书时退押金时,按规定扣除使用费,每年定期与出版社结算,这样即保证了学生有更多新书好书可读,又能弥补图书馆经费的不足,为增添新书容纳资金,减轻学校资金的压力。
3.1.3专业图书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取投资倾斜政策,即对新专业多投资一些,但倾斜不能过度,在保证正常发展的倾斜都是合理的;二是积极和专业出版社联合,这是一最佳有效的途径,因为这一途径能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因为这一途径看到了学生这一无形资产的潜力;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推销,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锻炼他们干事创业的能力。
3.2对软件问题的解决
3.2.1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低
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是自学和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假期派职工出去短期学习,并报销相关的费用,也可派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出去长期系统的学习,回来后再给其他同事讲;也可请有经验的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专家以专题形式给大家讲课,总之,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才能提高。
3.2.2图书借阅观念成旧,不能使图书与馆藏达到最佳效果
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创新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根据馆藏文献信息价值的时效,图书出版年代,复本量的多少,图书类别差异以及读者的借阅规律等多个方面因素影响的合理的借阅期规律,改变现有“一刀切”的借阅管理办法,使图书的利用率和馆藏量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平时按每人每次2本20天,但毕业生搞毕业设计时,可按专业特点,按其分组情况合理借给他们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为我院教职工的教科研及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为提高我院教科研水平能上一新台阶提供我们最佳的服务。
4.结语
为提高中医药对重大疾病、常见病、疑难病的防治能力,“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加大了对中医临床研究的支持力度。为保障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的顺利实施,针对目前科研重申报、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项目设立了“中医临床研究方案的优化与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的要求,按规定时间、程序进行了质控检查,及时发现四级监查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联合监查,以保障“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四级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1.1.1 四级质量保障体系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建立了四级质量保障体系,是科技部加强科研管理的试点项目。分中心参加单位负责一级质量检查,重大疑难疾病课题组负责二级质量监查,质控课题组负责三级质量稽查,项目办公室、优化质控总课题组负责四级视察[1]。根据监查工作的需要,在中期检查评估中又增加了三四级联合监查。
1.1.2 明确职责 制定各级质量检查员的职责,明确质量检查计划、检查准备、检查内容、检查周期、检查形式、检查比例以及检查报告撰写、检查报告异议的处理等,并对各级检查人员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和培训做了进一步要求。
1.1.3 建立监查规范 针对本课题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明确了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职责、源文件和数据的管理、各级检查规范;而另外制定的《方案优化操作规程》、《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操作规程》、《知情同意书设计规程》、《知情同意书操作规程》、《基于EDC系统的研究数据管理操作规程》、《临床研究数据报告操作规程》等配套文件也为保证质量提供了参考[1]。
1.2 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
1.2.1 组织形式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实施质控,根据监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质控实施力度。项目办公室、优化质控组,组织由相关管理、科研、统计、临床人员组成的检查队伍,于2009年2-4月,采取三、四级联合检查的形式,进行课题全面监查。
1.2.2 监查范围 对承担或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涉及的河南、辽宁、西安、成都、浙江、广州、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区的全部41个在研课题的过程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
1.2.3 监查内容 采取现场检查与材料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研究进度、药品管理、研究记录、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报告、质量控制、资料档案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和量化检查,设计完成视察和稽查报告。
2 结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包括41个课题,涉及省市10个。通过本次三、四级历时3个月的大规模、全方位的监查,全面了解课题的实际进展情况,初步总结了针对重大课题执行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的经验(另有报告),也发现、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将联合监查发现的10个方面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2.1 课题管理不规范
有些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课题进行了大的调整,如课题负责人变动、分中心调整、各分中心研究病例数量调整,研究方案设计如疗效评价指标、疗程等调整,且未按规定上报项目管理办公室逐级批准。未上报批准情况下的课题调整是不合法的、无效的,结题验收时,仍按照原任务书、实施方案验收,将直接影响课题科研质量和研究结果的评价。具体检查结果见表1。表1 课题管理不规范情况
2.2 课题进度滞后
不少课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研究进度滞后,不能按计划结题。我们将课题进度分为4类,包括能够按期结题(A类)、能够按照规定结题时间完成治疗观察而不能完成随访或数据分析整理(B类)、完成入组但不能完成治疗观察(C类)、不能完成入组以及复杂因素不能确定完成时间或课题尚未开展(D类)等几种情况。课题延期又没有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申请延期将影响项目的结题、验收。课题进度滞后情况见表2。表2 课题进度滞后情况
2.3 未严格按照研究实施方案任务书批准方案执行
有的课题在实施方案执行中,作了较大的修改。如纳入受试者中有些病例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观察时点访视患者、研究药物超方案、未按规定执行随机化和盲法、门诊住院患者比例不符合方案规定等。具体问题见表3。表3 未严格按实施方案执行
2.4 各级质量检查不到位
有的课题未按质控规范执行,一、二级监查不到位。主要表现有:任命的监查员培训不足、责任心不强、未按规定时点/规定数量进行一、二级质控(一级质控每周1次,检查所有病例;二级质控3个月1次,检查30%病例)、质控检查报告不全、检查不仔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监督整改、参研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未参与到课题管理中来等情况。具体问题见表4。表4 质量检查不到位情况
2.5 研究病历未达标
研究病历贯穿于科研工作全过程,是研究工作的主要文件,也是反映研究质量的重要资料。联合监查中发现不少问题:①研究信息填写不完整或不及时,如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信息、理化检查结果、各种积分量表、疗效判定等,有的缺失,有的未按时点记录或内容填写且过于简单;②研究病历修改不合理,包括修改研究者签名、日期、入组号、临床症状、各种量表、积分、理化检查项目、治疗方法、疗程、疗效评价等;③有些病历修改不规范,修改处研究者未签名、未说明修改理由、未注明修改日期等;④少数课题研究病历设计欠合理。具体问题见表5。表5 研究病历存在问题
2.6 知情同意书签署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知情同意书设计存在缺陷、内容过于复杂、受试者不易看懂,甚至造成患者不能理解而拒绝入组;也有研究者、患者未签字,缺少日期、电话等现象;个别知情同意书存在签署日期在病历纳入之后、仿冒患者签字、未留存原件等情况。具体问题见表6。表6 知情同意书存在问题
2.7 研究药物管理不符合要求
如未报送或未留存质量检测报告、不同批次饮片未留样鉴定、药品进货渠道不一致、饮片产地未具体到县一级、配方颗粒剂混装、药物名称与试验用药不一致、药品接收验收记录不全、药品存放不符合规定、药品发放无处方或处方医生签名及日期不全、患者用药与实际数量不符等问题。具体问题见表7。表7 研究药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2.8 电子数据上报滞后
主要表现在数据录入不及时、上报滞后。部分参研单位未设置专门电子数据录入员及核查员、数据未做而次审核、电子数据与研究病历数据不符,个别课题数据未提交第三方管理等。具体问题见表8。表8 电子数据上报存在问题
2.9 理化检查信息不全
存在未按照规定时点进行相应理化检查、化验单缺失、化验单缺患者姓名或化验单姓名、年龄、日期与病例报告表上的患者信息不符等;个别课题理化检查不能溯源。具体问题见表9。表9 理化检查存在问题情况
2.10 部分课题不良事件记录不全
对不良事件概念不清,将其与不良反应混淆,存在不良事件报告不准确、不及时、漏报等。具体问题见表10。表10 不良事件记录存在问题情况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1 研究人员对研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研工作者往往重视申请课题立项和成果申报,对课题实施过程不够重视,研究过程未按有关SOP执行,造成课题进行中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有研究人员对研究病历填写不认真、修改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质量和真实性。
3.1.2 科研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不仅要重视项目申报、中期检查、验收、成果申报等方面,而且要求加强课题实施的全程管理,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但有些参研单位科管部门未进行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未发挥监管作用。
3.1.3 质控负责人员没有尽到监查责任 有的课题、分中心未按照规定时间、程序进行质控。课题组对分中心检查只停留在收发表格和听取汇报等表面工作,没有深入科研工作一线,通过实地查看原始科研记录、调查研究人员研究状况等来了解课题实际进展情况[2]。
3.1.4 课题参研人员培训不到位 课题研究者多是一般临床医生和研究生,水平参差不齐,许多人本身又缺乏承担或参与重大科研课题经验。有的课题参研人员培训不到位,缺少规范化培训。而重大中医临床研究课题,无论在诊断、治疗,还是在疗效评价方面难度又比较高,缺少客观化指标,容易出现医生主观的评价,所以,规范化操作至关重要[3]。如果临床研究前没有组织课题组所有人员进行相关的SOP培训,研究者对方案的内容和病例报告表的填写未能熟练掌握,都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效果评价。另外,科研人员尤其是研究生流动性大,对新增研究人员如果未做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也难以保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容易出现课题质量问题。
3.1.5 多种原因造成课题进度迟缓 如由于分中心选择不当或协调不好,造成分中心进度不均衡,个别分中心研究进度迟缓,影响了总体进度;立项时对课题开展难度估计不足,部分课题属疑难病,患者数量相对少,导致入组困难;治疗观察期较长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特点,患者长期服用汤药有一定困难,而且患者不愿被分配到西药组或空白对照组,也造成入组困难或脱落失访而影响进度;知情同意书设计不科学,方案太复杂,可行性差,患者不易入组;研究药物制备耗时较长、研究设计周期较长、经费到位晚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经费相对不足等给课题正常开展造成困难;尤其2008年发生南方冰冻雪灾、5.12汶川大地震等客观原因,对部分课题影响较大。
3.1.6 对电子数据报告重要性认识不足 课题研究者对电子数据作为研究数据真实性和实时质控的保障等重要性上认识不足,认为电子数据只作为后期数据统计用,故未按观察时点录入;课题组登陆数据采集系统和上报电子数据时,操作中系统出现问题未能及时与优化质控组联系解决,延误了数据网报进度;各临床研究单位不能将数据及时正确上报到数据管理中心,课题管理者无法做到对课题进展、质量的实时监控。
3.2 对策与措施
3.2.1 发挥各级科管作用,强化科研过程管理 科研过程是否按预期的要求进行,科研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都需要通过监督和检查来发现[3]。本次联合监查特别邀请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参加,加大了检查力度。监查中要求切实遵照国家行政机构的相关文件规定和本课题的各项管理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严格执行过程质量管理要求。为防止检查流于形式,应深入科研一线实地检查,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使科研过程达到目标要求。
3.2.2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懂项目管理知识,又要有科研背景,还要了解医学知识,所以必须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另外,由于研究人员多为临床医生,必须要求经过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化培训,具备相应能力,课题负责人授权方可进入研究队伍。
3.2.3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重大课题越来越呈现项目大、学科多、资金多、人员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包括与上级行政部门、项目办、质控组、各分中心以及与本单位管理部门、研究者之间等多种关系之间的协调。要建立课题各中心所有研究人员、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质控组、伦理委员会秘书等人员通讯录,保证畅通的沟通渠道。还要做好质量管理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明确职责,组织好专家队伍,让科研管理人员、课题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了解科研过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保证科研过程质量检查的顺利进行。
3.2.4 提高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 人是科研质量的决定因素。科研质量管理既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使科研过程能够处于受控状态,又不要束缚科研人员创造精神的发挥,影响对技术问题的探索[4]。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实施自我管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控时间,安排工作,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张扬和迸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5]。所以,管理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随时了解研究人员的需求,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在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单位;要尽量保证研究人员适当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劳有所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科研队伍的相对稳定。
3.2.5 四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为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般来说,不同的管理层次对过程管理的定义不同。如果是科室一级管理,则要求科研过程定义要更精细;而对于其上一级管理部门则可以定义得粗略一些[6]。通过建立四级质控体系,制定各级质控人员职责和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人员的作用,为保证本课题的高质量实施搭建了管理平台。
3.2.6 联合检查,促进交流 在各分中心自查和课题负责单位各级监查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各级联合检查和各质控组之间
交叉检查,为各质控组、各级检查人员、各临床课题组以及各分中心之间交流经验提供平台,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有利于课题顺利进行。联合检查还为被检查单位节省重复检查的时间。
3.2.7 监查考核,建立量化标准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规范》要求,制定并不断完善了《视察与稽查报告》的标准和内容,检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检查,以保证检查的公平性。 在60余项定性考核指标基础上,及时设计《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关于指标体系的框架与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广泛征求中医临床专家、临床流行病专家及评估专家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框架的认识,已提炼出部分量化指标并在本次检查中完成评价,使科研质量的过程质量检查更加标准、科学、客观、公平。
4 小结
中医科研全程质量管理已成为行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是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项目任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医临床研究的方案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课题的逐步深入,按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我们对全部课题进行了严格的过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科研水平,必将为整个项目的顺利结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塑伦,翁维良,杨龙会,等.中医临床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与优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5.
[2] 史 青,王 蕾.对医学院校中医药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管理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医药,2009,28(2):157-159.
[3] 郑 锦.重视科研过程管理,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水平[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7):99.
2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项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既消除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多样但教学资源有限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有限成为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如任务驱动法中胶囊剂的制备,长期以来以阿司匹林胶囊制备为任务,案例教学法中胶囊剂的制备,以“毒胶囊”事件为案例,多样性体现不足。
2.3解决措施———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可从药品生产一线(如合作生产企业),药店、医院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收集;从各种教材中收集,如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用书中收集;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如《中国医药报》、《中国药业》、《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国药事》等中收集;利用互联网收集。另一方面将收集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选编,力图教学资源事例典型、内容精炼、贴近生活实际。
3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3.1改革项目———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简单的理论和实训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向“教学做合一”转变,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对药物制剂技术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和组合,将每一模块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一项目按“选、定、做、查、演、评”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实施:(1)选项目,做准备;(2)定方案,分步骤;(3)做项目,练技能;(4)查问题,改方案;(5)演操作,说要点;(6)评优秀,谈体会。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新颖但实践条件不够完善
高职;师资;双师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0901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办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开设专业的进一步增加,招生人数的急剧上升,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双师型”教师既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动手与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及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也是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要素。
1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缺乏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经验
高职高专院校引进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的科班生,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缺乏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及生产一线锻炼实践的经验。
不少青年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理解片面,认为只要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了,这种只关注考试能力而无实际动手能力的考证培训是达不到培养双师素质人才的。很多教师即使取得“双师型”教师要求的资格证书,由于其缺乏实践,因此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使学生实践过程趋于表面化或实践综合训练价值大打折扣。
1.2教师来源单一
高职院校引进教师途径单一,绝大多数来源于同一省份的几所重点高校,一些专业的教师来自同一高校同一专业,这样势必使得教师间的技术交流与交融过少,不能形成多种研究方向和教学风格,会造成教改、科研缺乏动力,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最终导致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不足。
1.3高职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
教师在职前培养方面,并没有“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养机制及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基本来自普通师范类学校及国内公办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
所以,职后教师培养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途径,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能力,但快捷途径是学校提供培养教师的机制和途径,使得教师有外出深造和跳高的机会,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科研、教研相对滞后,此项机制和经费缺乏,教师愿望实现有一定的困难。
1.4教师准入考核机制不健全
选聘教师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准入考核仅仅依赖教师简历和试讲来解决,准入制度不健全,考核流程比较简单,未能与职业院校特点和专业特点挂钩。在招聘教师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根据专业招生的数量来招聘相应的教师,导致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大多数为刚从公办院校毕业的研究生。
2问题解决的相应对策
2.1针对教师企业从业经验缺乏的问题
为解决教师企业从业经验缺乏的问题,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先于其它高职专业,于2009年起与陕西斯坦福创业孵化中心合作成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运营实训中心,该中心定期邀请国内互联网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级技术人员来学院开展电子商务学术交流活动,继而选聘一些企业人士担任专业课程教师。此举一是为教师提供了与企业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和校内实训提高了教师实际应用能力、丰富了其行业经验。四年来,14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已逐渐建设成为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高水平教学队伍。自开展校内电子商务实训以来,受益学生近400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应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实践证明,定期邀请或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聘请行业或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是校企合作办学的良好开端,通过校企合作办专业,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培养、选拔、引进和聘用的良性机制。
2.2教师聘用时应避免来源单一,近亲繁殖
高职院校聘用教师时,尽量避免来自同一公办大学,尤其是同一公办大学同一院系毕业生,这样做的后果表面看来大家彼此熟悉,一团和气,但很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3自主培养与企业引进相结合
第一,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教改、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外,更应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和培训,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体验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可以到互联网公司或到专业对口的电子商务企业参与企业网站运营与管理;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和学生教学指导;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在合作中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带领辅导学生参加校外顶岗实习;到校外企业参加新技术培训;寒暑假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等,获取第一手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工作经验及人才需求信息,并考取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第二,从相关行业的企业中引进专家、技术能手、工程设计人员等高端人才,利用其丰富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共同建设学科和专业,通过专业建设,培养出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数量及质量。
2.4高职院校应严格教师准入制
高职院校应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积极调动各方面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广开渠道,尽快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现状,严格制定高职教师准入标准——“双证准入制”,即“教师资格证和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外,还要检查其企业工作经历,工作年限等,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龙.民办高职高职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53
0 引言
在供电企业电网运行中,一些故障的出现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工农业的生产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供电企业的电网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保护。而继电保护模式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继电保护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保障供电企业电网的持久健康运行,我们需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工作。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1 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测量出现误差
数据测量出现误差是供电企业继电保护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继电保护的具体应用中,由于许多的工作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而这些人工对于相关电力数据的测量不够精准、出现了误差,对于供电企业的电力输送与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1.2 覆盖面不广泛
电力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覆盖面不广泛。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配电系统的建设与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继电保护的规范与措施还有许多的不完善。比如:环网供电线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电路故障时,就有可能面临大规模停电的风险,而传统的利用保险丝断开或者是开启开关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用电需求的。因此,加强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范围是必然趋势。
1.3 员工技术性不强
员工技术性不强也是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应用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电力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对于继电保护模式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
2 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完善继电保护模式的覆盖面积
首先,进行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完善继电保护模式的覆盖面积。比如: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量,对于传统的“保险丝模式”的电路故障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与提高,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形成全面的保护网络模式增强其安全性与科学性,满足广大的区域性环网电路与众多的农村电网的用电保护需求,推进我国智能电网模式的早日形成,促进我国电网运行的科学性与持续性[2]。
2.2 进行精准的数据测量
其次,进行精准的数据测量也是解决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第一,进行好理论计量值的研究工作。第二,在进行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中,进行科学的计量工作、避免计量数值与实际计量值之间的差距。
2.3 对于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复
再次,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复也是解决电力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漏洞。比如:校验器的漏洞会严重的影响到继电保护相关设备的有效性与仪器的灵敏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继电保护模式应用中对于已经出现的漏洞以及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使继电保护模式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3]。
2.4 加强技术的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技术的开发力度以解决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全面地促进继电保护模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作出重要的贡献。为此,第一,对于继电保护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更加细致认真的研究工作,推动继电保护理论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继电保护模式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平台与基础。第二,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科技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与系统进行继电保护模式的模拟研究与网络技术平台的完善工作,可以找寻到继电保护模式研究的科学方法。第三,广大继电保护模式研究的科研人员要具有认真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品质,推动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第四,在对于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实践的应用中,注重实际运用结果的收集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总结,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寻找出解决的方法[4]。
2.5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最后,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电力企业进行继电保护模式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电力企业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学者、专家对于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对于继电保护模式进行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的竞赛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对于提升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3 结论
对于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供电企业全面的提升自己电力系统安全保护的质量与效率,保障本辖区内工、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的正常进行,更有利于我国智能电网的早日建设完成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楠,晁智超.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6(08):41.
[2]朱友林,叶美授.探析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4(2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