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设计要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20: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房屋建筑设计要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据统计,每年世界范围内发生地震的次数已达50 万多次,而国内的地震次数便占了当中的 1/3。地震灾害严重损害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带来了严重灾难。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充分考虑。针对地震灾害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本文就对房屋建筑在结构抗震设计上的若干要求展开了研究。

一、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受地震灾害影响,地震范围内的建筑物会被严重破坏。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质运动可导致建筑直接面临结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也属于房屋建筑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需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选择。一方面,应首选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质条件,从而减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间的沉陷程度,预防房屋建筑发生坍塌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山坡边缘、河岸等地质软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间,在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房屋建筑出现倒塌的情况。若实在无法避免此类地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抗震措施。第三,不应选择自然灾害并发区域等危险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灾害并发其他自然灾害而导致房屋建筑破损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场地的土质刚度、覆盖层厚度等也属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一项重要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建筑地段的土质坚硬、覆盖层薄属于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在选址时,还需要对土质及其覆盖厚度进行考察。

二、 房屋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间,同一个房屋建筑结构单元不允许建造在性质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选择和处理上,尽量全部应用天然地基或是桩基,尽可能避免出现两种地基各一半的状况。从而可以避免不利因素,保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础时,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础埋置深度过浅,将会减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大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间的振幅,提高震害发生几率。因此在设计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尽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认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实工作,确保回填土和基础的侧面紧密接触,提高房屋建筑基础部分的稳定性。

另外,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础两个部分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应应用内外交圈基础圈梁,以免影响上部建筑和基础的整体性。此外,应将上部结构构造柱钢筋嵌入基础圈梁内,从而加强上部建筑和基础的连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质刚度较弱,则还需设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三、 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在地震期间,房屋建筑的受损程度与建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建筑质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则越严重。反之,若建筑质量越轻,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将会越小。其次,建筑结构越稳定,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最小化建筑质量,以达到最小化减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减轻房屋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从而达到减轻房屋建筑墙体质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墙体质量过重,将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易受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减轻墙体重量这一点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在建筑屋盖设计期间,应尽量选择质量较轻的材质。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顶设计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属物,以免增加屋盖重量,间接增加建

筑高度,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若在屋盖设计期间,个别突出形状是必须建造的,则需要通过设计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强牢固性。选择质量轻的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

1. 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宽比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与建筑本身的高宽比具有一定的关系。受地震作用影响,房屋建筑的倾斜程度(侧移程度)会因为其本身高宽比越大而越严重。同时,房屋建筑的层数越多,其在地震灾害中所面临的破坏也会越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房屋建筑对于地震破坏的抵抗能力。在设计期间,需对其建筑的高度与宽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条件下,对房屋建筑层数进行合理调整。

2. 规则性设计房屋建筑结构

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均匀分布结构刚度与质量、规则设计建筑平面与竖向结构构件布置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设计复杂,而质量、刚度等分布不规则的情况,在面临地震时,房屋建筑将会产生扭转情况,水平体系构件应力突变导致房屋建筑主要受力构件受到严重破坏。其次,在建筑竖向结构构件的设计中,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明显的突变,在地震期间发生严重震害的可能性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复杂的建筑体型,也会导致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其中顶部局部突起将会因为高度过高而引起鞭梢效应。

3. 合理处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缝

若房屋建筑结构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需处理好建筑的防震缝。设置防震缝期间,可将房屋建筑划分为相互独立且规则的结构。防震缝两边结构单元之间设置足够宽度的缝,彻底分开防震缝两边的上部建构。防震缝宽顺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放大,同时可以在防震缝两侧布置垂直相交的抗撞墙体。

4. 合理布置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纵横墙

墙体属于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刚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墙体数量,若承重墙体布置时随意加大墙体间距和不均匀布置,将会降低房屋建筑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期间,需均匀分布房屋建筑的横墙以及纵墙,从而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5. 合理布置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构造柱以及圈梁

构造柱、圈梁等均属于提高砌体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造柱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并改善建筑结构变形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从而使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仅发生局部变形,不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布置构造柱时,需以《抗震规范》作为布置依据,在墙体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促使墙体材料由脆性演变为延性。另外,圈梁也可以提高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对于增强房屋稳固性、整体性等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抑制墙体产生裂缝。

五、 结语

目前,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本文只从基本概念做出阐述,实际设计还要运用静力和动力的数值计算手段,用数值计算结果来量化宏观指标,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唐与拓,金燕,于得水.多层砖混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篇(2)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针对抗震设计标准和建筑类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地区和建筑结构条件, 双重的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本身的材料、 地理位置、 结构层、 基础结构等方面进行抗震设计,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稳定性,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1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即其在地震中不会受到损坏,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而对发生的地震烈度与建筑的抗震烈度相当时,则此时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阶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坏下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即建筑结构处于可修复的范围;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设防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但要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弹性变形下人员可以从建筑物内进行逃离。

2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所存在的问题

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源于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土壤、岩层和低级,使建筑物发生外部的裂变和挤压,当结构内部的力量超过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建筑物的变形、损坏甚至倒塌。

现阶段,房屋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等效斜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确度较低,所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结构抗震的刚度,按照相关理论有些学者企图从非线有限元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填充,但是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实际效应并不高。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理论上的把握。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物的刚度,所谓的规定,与在按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乘以小于 1 的周期修正系数体现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而不去计算填充墙的刚度。周期修正系数与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反应密切相关。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对于周期修正系数的确定是确定框架填充墙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那么将直接导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抗震性的不精确。另外,对于结构周期修正系数的合理性,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并没有十分肯定的理论依据和学界认可。

3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以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构造为依据。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依据房屋的基本机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要特点的房屋为例,则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尺寸、最小配筋率等等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抗震技术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抗震设计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建筑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震措施,对于大部分建筑,只要按照规范进行合理的设计,就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第二,以房屋建筑规划和场地为依据。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很多开发商在建筑的前期对建筑场地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选择。抗震层对于建筑物未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房屋的外部情况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物理空间关系也应该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邻栋楼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外观等等都十分重要。同时在设计的前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上部位移的特点、位移的性能等等方面。我们知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能够移动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物体成为障碍物。所设计的入出口等等要保证在出现地震时的绝对安全。

第三,以房屋建筑结构的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抗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对建筑结构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同时,对于没有进行地震作用设计的建筑非结构构件,也应该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使房屋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大风对于建筑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进行设计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大风对于建筑物水平震动所能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4 提高房屋筑工程杭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一,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前,对于重大工程来说,应该综合考量建筑地址的地理特性,对其进行较为科学详细和准确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后,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设计较为科学的防震标准要求,然后进行相关施工。所以拟定进行建筑的前期,应该选择地震发生频率较低、发生地震后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影响的地方进行选址,尽量避免那些本身就容易给建筑物带来不良影响的地方。

第二,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材料和建筑的结构特点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阶段主要使用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地域不同和设防烈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建筑结构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抗震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以上几种结构形式而言,钢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在承受高压的条件下变形能力较强,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建筑的时期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知道随着房屋层数的不断增加,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所能造成的水平位移也不断增大。建筑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给予较多的考量和关注。

第三,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本身的抗震的能力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关系密切。我国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关注较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建筑的设计防范不够合理,不仅会加大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时对于建筑的质量而言也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科学的观点,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内部细节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建筑的体型要简单,平立面布置宜规则

当建筑物其体型较为简单和规则时,在设计时能够更好地明确其受力性能,而且对于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实际反应及其内力也能够进行准确地分析,而且结构内部具体的构造也易于处理,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到的损害也较小。而相对于体型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物,由于立面上高低错落,这样就会形成刚度和强度上的突变,极易使应力或是变形集中出现,导致薄弱环节产生,在地震作用下其薄弱处会首先发生变形损坏,产生较大的危害。

5 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是判断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抗震意识应该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该理念进行严格的执行和操控。本文论述了传统房屋抗震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希望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使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秀,刘春刚.房屋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篇(3)

关键词:房屋基础;上部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Key words: house foundation;design of the superstructure;basic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23-01

1房屋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房屋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对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进行设计。结构设计是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为依据的设计方法。房屋上部结构是在满足结构自身重力恒载、人、家具、设备、雪压力等活载的竖向静力作用和风压力、地震力的水平荷载的动力作用下,结构应有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房屋静载作用一般由上向下传递,地震作用则是通过基础传给上部结构。

基础结构是适应上部结构和下部地基条件而选择的形式,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取其荷载传递最直接和合理的形式,使上部荷载向下传递扩散。基础本身也必须满足强度(抗弯、抗剪、抗冲切要求)、刚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2房屋结构基础设计

2.1 地基基础基底压力要求

PK=f

式中:Pk――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k――基础顶面处上部结构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20kN/m3);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基础底面积(m3)。

①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设计(砌体结构):

B=

②钢筋混凝土筏板和箱形基础底面积设计:

A=

2.2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①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②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a。③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下土反力存在有向墙下集中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双向板的跨中土反力约为墙下平均反力的85%,试验资料表明:筏板裂缝首先出现在角部。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梁,筏板厚度由计算确定。④当地基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筏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计算。⑤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连通。⑥筏板底板宜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不少于Φ14@200,底板四角宜设置45°斜向不小于5Φ12钢筋。

2.3 箱形基础

①抗震设防区天然土质地基上的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其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以保证建筑物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②箱形基础的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其值不宜小于箱形基础长度的1/20,并不宜小于3m。箱形基础的长度不包括底板悬挑部分。③箱基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④当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在竖向和水平方向较均匀,且上部结构为平立面布置较规则的剪力墙、框架、框架―剪力墙体系时,箱形基础的顶、底板可仅按局部弯曲计算,计算时底板反力应扣除板的自重。顶、底板钢筋配置量除满足局部弯曲的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支座配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0.10%;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⑤顶、底板、内、外墙均为双向双层配筋,顶底板钢筋不少于Φ14@200,墙身不小于Φ10@200。

2.4 箱基刚度形成的分析

篇(4)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住宅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居民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房屋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 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 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房屋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景观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住宅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房屋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四.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要想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设计安全、适用、美观、经济四大原则,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度和节能效果,注重房屋居住者的需求,避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5)

1引言

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房屋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更是进一步对房屋建筑提出要求。人们的生活观念不断升华基础上,房屋建筑越来越重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提高,同时为了更好的帮助房屋建筑结构适应社会以及市场的发展需要,在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面开始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水平,更好的帮助其建立适合市场发展以及需求的房屋建筑。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浅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来讲,需要不断从实际建筑上进行经验总结以及根据房屋建筑基本理论为参照,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优化,积极分析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建筑理论,同时深入对房屋建筑的认知,能够从基础上实现对房屋建筑质量的提升。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期间,是保证房屋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设计更加完善,质量能够不断提升【1】。在进行房屋建筑期间,需要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结构优化的重视,积极控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期间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期间,尽量缩短房屋建筑中质量中心以及房屋建筑中的刚度变化,这样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质量,能够实现房屋建筑的对称以及规则。保证以上要求也是满足房屋建筑基本要求的重要基础,只有房屋建筑中的各种结构设计合理,才能实现对房屋建筑质量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还包含对房屋建筑质量以及承载力等方面的优化,特别是在房屋建筑期间,不断优化房屋建筑的设计结构,能够很好的扭转房屋建筑的承载力,增强房屋的实用性。在结构设计期间,一定要保证建筑相应的功能发挥,重视对建筑功能的设计,并且还需要保证建筑自身能够上下协调,竖向以及横向都能够相对应。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期间,减少结构设计中的难度设计,积极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型,尽量防止应用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方式,这样会提升结构设计中的成本费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竖向设计,一定要保证其刚度设计要求,这样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符合建筑设计的需要,不会突然出现建筑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房屋自身的承受力。

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对房屋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保证房屋建筑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要求的提升进行优化,不断提升房屋建筑中的美观设计,同时还可以帮助房屋建筑展开更加合理的工程造价。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建筑部门或是建筑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能够保证工程建筑质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或是降低建筑成本,同时这也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目标【2】。为了更好的实现这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对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详细了解,能够掌握科学的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在不断调整房屋建筑成本基础上,能够更好的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传统设计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不断发展改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的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能够很好的保证房屋建筑中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调整,并且对房屋建筑中的每个单元以及功能区实现合理分配,不断提升房屋建筑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4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方式分析

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来讲,需要不断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针对当前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作者根据相关分析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4.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前期设计环节。在房屋建筑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环节,不断提升在前期准备环节中的房屋建筑设计,提高房屋建筑设计优化,增强对房屋建筑设计结构的控制,同时提高工程造价的调整。制定科学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对房屋建筑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并且保证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全面凸显出建筑结构中的优化设计中心,对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展开详细设计,降低房屋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安全隐患。帮助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实现真正的经济化、社会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更加高效。4.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细部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包含一些大范围的结构设计,同时还包含很多细化的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任何细节都会影响到房屋建筑质量,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期间,需要重视对很多细部结构的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特别是细部结构设计需要保证房屋建筑质量以及房屋自身的稳定性。本身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期间,就没有实体性的物体进行参考,结构设计数据等都需要自己计算,所以经常会产生一些结构设计误差的存在,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结构建筑的质量【3】。需要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细部结构设计的控制,能够保证细部结构设计得到更理想的改进,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同时对房屋建筑中经常出现的错位、分裂等质量问题提高注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房屋建筑安全性以及经济型的提升。

5结束语

总上所述,对于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来讲,需要不断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积极从全方面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设计手段,增强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细部结构设计优化,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作者:马莉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建筑设计院

篇(6)

近年来各种房屋建筑物的体量逐渐增大、对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房屋建筑发展的需要。房屋建筑设计是指房屋建筑物在开始建造以前, 设计者按照房屋建筑任务, 把施工过程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问题, 事先进行设想, 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这样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 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 统一步调, 顺利进行。

一、房屋建筑设计的原则

1、 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房屋建筑物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需要,作为一个整体,体统性的研究其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体现房屋建筑的特征和规律。

2、综合性设计原则。对房屋建筑系统的研究,我们必须从它的功能、结构、要素、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每一个个体的分析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3、“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房屋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房屋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4、绿色环保原则。现在, 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 我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态, 环保, 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林木稀少, 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居民的健康与生活。房屋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 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 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 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尽可能的协调绿地, 水体和房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5、循环利用原则。房屋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房屋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利用。再循环主要包括对早期房屋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照明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房屋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房屋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6、刚柔相济原则。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除了以上原则以外, 还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度过多则可能导致适应变形能力差, 强人的破坏力瞬问袭来时, 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 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后全部毁坏; 如果刚度过柔的结构则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导致无法运用甚至全体倾覆。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房屋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生活与思想的归纳和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具有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去对待房屋建筑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化简的过程,就是说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繁杂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相关方法,通过房屋建筑思想的引导,从而完成具有某种倾向的房屋建筑作品。所以研究房屋建筑设计方法也是分析房屋建筑思想和作品的必经之路。

1、 平面功能(流线)法。房屋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房屋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房屋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房屋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虽然房屋建筑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不应该也不可能单一谈论一个局部,但是对于房屋建筑的今后使用,平面分析还是有必要单独提出和研究的。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作用于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房屋建筑功能来。平面功能(流线)法是目前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主要概念是,先分析用地关系,通过了解房屋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同时考虑房屋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2、构图法。现代房屋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矩形正方形等房屋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房屋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房屋建筑师们就开始了关于几何关系与构图探讨。而现在这种方法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房屋建筑构想的时候,房屋建筑师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房屋建筑物各要素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主从、对比、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房屋建筑师是对其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进行怎样的定位,是使用构图法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

3、 结构法。结构法主旨是通过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房屋建筑设计,亦称为结构主义的房屋建筑设计方法。结构与房屋建筑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现来诠释房屋建筑物的性质,但那些结构要素本身时不能被其他要素来替代的。

4、符号象征法。符号象征法就是特定符号的或约定成俗的表现形式,运用在房屋建筑的表面或房屋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或者,房屋建筑的平面以及空间体量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的象征或者模仿。国内外的很多著名的房屋建筑作品,都运用了符号象征法。符号象征法还大量运用在一些对房屋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设计中,如同一开发商开发的房产项目,通过统一的房屋建筑设计和企业符号的结合来标示企业的形象等。

5、房屋建筑沿革法。房屋建筑沿革法主要是通过我们要系统的对以往的房屋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从中研究和提炼自然的法则、历史、文化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及思想,以这些来作为房屋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进行相关的房屋建筑设计,极力想通过设计的房屋建筑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这个方法对于房屋建筑师是非常难掌握的。

结束语

房屋建筑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房屋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对房屋建筑设计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房屋建筑设计风格不断创新的追求,在一次次成功或是失败中总结得失,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房屋建筑观。

篇(7)

关键词:

房屋建筑设计;美学;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我国建筑中的美学就无处不在。比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标志性建筑物,再如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还如现代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建筑中更要将美学融入其中,尤其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房屋建筑。应该在房屋建筑的空间、色彩、布局序列、审美效果等方面与美学有机结合,在提高房屋整体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也提升审美效果[1]。

1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相关概述

建筑是人类为了自身能够进行活动,而形成活动空间的一系列工程。房屋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自古以来,房屋建筑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建筑形式变化多样。比如早期时代的茅草屋、殿堂宫宇,现代的人民大会堂、水立方、鸟巢,以及西方的巴洛克式的圣彼得堡罗大教堂、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现代派建筑悉尼歌剧院等。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远古还是现代,一个优秀的房屋建筑不仅要遵循高质量、经济适用等基本原则,还要与建筑美学有效结合。房屋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对整体结构的设计,整体设计上不仅要保障最大程度的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还要达到审美标准,体现出房屋建筑的凝固美。最终,使房屋建筑达到适用、功能完善,且具有美学艺术的效果。美学是基于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而建筑美学是以建筑领域的审美活动为对象,将艺术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学科。对于审美,不同人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而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有两种建筑方式将美学融入进去,一是以审美作为第一视角,运用一般建筑施工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另一个是将施工工艺与先进的建筑结构相结合,设计出功能完善且具审美效果的房屋建筑[2]。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有机结合是房屋建筑的必要趋势,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其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要求的房屋建筑。

2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2.1统一协调性

房屋建筑美学特征是通过立体几何来展现的,而立体几何是由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在保证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统一来体现建筑的美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实现建筑的协调统一性,无论对几何形状怎样改变,都必须使建筑构成一个统一并且美观的整体,这需要各类形体因素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从整体上体现出建筑的艺术美。以建筑美学的角度来,一些结构处于建筑的主要部分,而一些结构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处于次要部分,对建筑结构的主次区分是决定这个建筑的协调统一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主次部分需要设计好各个细节部分的几何形状,让整个建筑成协调、统一,并有主次之分,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房屋建筑的统一协调性还体现在建筑色彩的搭配上。现代建筑吸收了很多其他因素,让建筑色彩的使用上增加了更丰富的多样性。我国建筑越来越西方化,这使得建筑师们对色彩的把控越来越复杂。建筑的艺术需要利用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主次分明、以次衬主的效果。现在房屋设计上越来越多应用色彩来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运用色彩的搭配和相互作用,突显出建筑的美学,使房屋整体上更加的统一协调,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体会到不同的美感。

2.2均衡与稳定性

在建筑中均衡与稳定性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将建筑能够使用到的各种因素相互结合搭配,实现建筑的均衡稳定性。不同物在人们眼中表现出不同的厚重感,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保证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是建筑给人们平稳安定的感觉。这种均衡稳定性在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还能表现出建筑的设计特色。国内建筑都讲究四平八稳,最具有特的就是北京四合院,主房坐北,东西厢房以轴对称,突出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性。这种对称美容易给人们带来简约大方的感觉,也使人们对建筑美学的理解由繁到简。均衡和稳定性不仅仅体现在对称性上,建筑还可以再层次的变化上来展现建筑的主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美感。保证均衡和稳定性的建筑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均衡中心,对中心有一种强调,使两端对中心有所作用,让人们能感受到均衡稳定性。随着现在设计理念的发展,房屋建筑的层次稳定性主要由底部向上部逐层变小,像东方明珠,埃菲尔铁塔等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来保证建筑均衡和稳定性。这种方式在具有稳定杆的同时,还通过材料,色彩表现出建筑的厚重感。这种不对称的稳定性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也是人们的智慧与建筑美学奇妙的碰撞产生出来的结果。

2.3序列性

建筑美学对建筑物的结构序列和空间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完美的房屋建筑设计是通过序列、功能、艺术性等有效结合来实现的。其中,序列性是指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其整体结构以及位置排放要有主次之分。生活中的小区建筑,每一幢以及每个单元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的,且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给人以一种舒适的视觉效果。如果不遵循序列性排列,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使得排列杂乱无章。房建设计中,在建筑序列自然、完整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学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房屋建筑的序列设计首先要明确主次,然后对房建序列的开端与结尾位置进行明确[3]。使房屋建筑在入口处自然而言开始,做到房屋建筑序列间无缝衔接。按照主次序列进行房建设计,使建筑不显得突兀,这样才能体现出房屋建筑的美学艺术。农村的房屋建筑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布局的,一般都是朝阳方向建设,普遍形成了面朝北的建筑格局。

2.4韵律性

美学的一大特点是韵律美,同时也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着重体现韵律美。韵律是指事物同某种元素在某段时间或者条件下,重复出现的现象。任何事物都具备韵律美,比如海浪拍岸,人的心跳等,建筑物中也蕴含着韵律。房屋建筑设计中具备韵律性,不仅能够展现建筑师时尚的思维,还可以以此带给住户以美的享受。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韵律性可以通过色彩、结构、视觉效果等来实现的。可以使形状的重复,如阳台、门窗、墙面、支柱等;也可以是大小的重复。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性不仅仅局限于整体结构或者是室内布局,也可以对内部空间结合美学设计。比如开放式的或者是封闭式的。但是,要注意不可只注重美学韵律性的设计,应从整体上实现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3总结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建筑物是具有艺术灵魂的,通常被称作“凝固的艺术”。将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房屋整体结构、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时,应基于美学的规律。房屋建筑形式不能总是拘泥于一处,建筑师应通过实践,不断地创新,在韵律性和序列性等方面,设计出符合现代要求和审美的房屋建筑。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参考文献

[1]成戍,吴金花.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业家,2014(3):46.

篇(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可持续性要求更高了,它既是我国建筑行业的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现状,建筑设计工作者要能充分认识到,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加强对节能设计的探索,它是我国房屋建筑设计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把房屋节能设计的观念融汇到房屋设计当中,进而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总体水平。

一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很大的房屋建筑量的需求,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受到人口问题的严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时把节能置于首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房屋本身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设计图纸等方面,鉴于此,更突显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具有十分大的潜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有所关注,国家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范围还没有展开,所以国家、地方政府、建筑企业应携手努力。

二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措施

(1)房屋外结构保温隔热相关节能设计

一般而言,建筑结构温度最高部分在,由于的结构面积大,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与处理,房屋屋面的节能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高层建筑室内温度环境、节能降耗的实现意义深远。鉴于此,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设计工作者通常运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通过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放置确保屋面的保温效果。一般情况下,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技术指标要符合低容重、低吸水率、低导热系数这几个标准。这是正辅法,当然还有倒辅法,这种方法就是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温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保护保温材料,把防水材料由于环境原因而导致的损坏降低,进而延长防水材料的使用时间。目前,我国房屋建筑采用的主要节能设计采用的是浅色坡房面,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实现高校排水、保温隔热和节能降耗等。

(2)建筑门窗结构节能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房屋装修的时候,购房者最关注的问题是门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效果,这是由于于购房者而言,房屋的舒适性受到房屋门窗气密性和保温性的影响,当然节能效果也包含在内。单玻实腹钢窗具有保温性和气密性不够的缺陷,现如今,这种结构已被市场淘汰,目前我国采用的大都是内衬钢材窗框,当然条件允许的用户已经安装了断热型铝合金窗,这种窗子可以把整体保温节能效果有效提升,房屋的舒适性也因此增加。在进行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时,要着重考虑门户的保温效果,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把门窗结构的导热性不断降低,只有这样,房屋的整体保温性能才有保障。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来增加玻璃层数或厚度。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大都运用密封中空玻璃或者平板片玻璃,设计时分开隔框,而后再进行密封,在玻璃层中形成干燥空间,还可以采取在密封空间放置干燥剂的方式使玻璃内表面和外表面达到温差平衡,使整个窗户的透明度和洁净度保持良好,密封空间内部空气静止,因而整个窗户的保温性能提升,同时建筑房屋的窗户大小也会影响房屋的整体保温效果,要根据相关设计比例开设计建筑窗户的大小,窗墙比例适宜,节能降耗才能很好地实现,才有助于入住舒适度的提升。

(3)利用太阳能的节能设计

太阳能这种能源是可再生的,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可以增强建筑的节能效果,现代房屋建筑设计都十分重视对太阳能这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量充足,并且有十分良好的日照强度,这为我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全年日照最长可达2 800 h ~3 300 h,我国房屋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太阳能资源,提高房屋的整体节能水平,太阳能资源有着十分广阔的运用空间,如可以利用太阳能为房屋供暖、供电照明、供热水等,笔者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资源将在房屋节能设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太阳能节能设计在我国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太阳能有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优点,我国房屋设计人员要重视太阳能资源在我国房屋节能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要将太阳能节能设计广泛的运用到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中去,为我国房屋节能降耗做出应有的贡献。

(4)建筑外墙面的保温节能设计

我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无法降低建筑外墙面热能损失这一突出问题。由于外墙体护结构具有较大的占用面积,所以应对这个部分的保温节能设计有足够重视。房屋建筑设计人员要在设计中融入现代保温材料和隔热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和设计意图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节能设计,可以运用外墙保温技术,同时还要运用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和保温板技术。在相关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时,建筑本身的要求要考虑在内。

三 结语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我国人口众多,对房屋建筑具有很大需求,因而一定要重视在房屋建筑设计时的节能降耗,在具体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融汇房屋节能设计,通过一些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建筑节能措施、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达成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1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arim University, A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From training students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reasonable choice, to guide design, preparation of knowledge, overcome their knowledge advanc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and increase course design defense reform,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to adapt to our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hous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practical skills.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reform and practice

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也是其主干课程之一。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主要是由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构成。按建筑性质讲,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虽然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建筑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土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部分教学的目的是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实践部分包括房屋建筑学认知实习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工程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房屋建筑学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但建筑背景知识和建筑文化相关知识配套课程设置欠缺。(2)设计时间短,由于课程学时的压缩,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也由以往的三周调整到两周,而且为业余时间设计,与其它课程学习及设计互相干扰,致使降低了课程设计效果,有些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目标要求,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理清设计思路,对建筑设计还没有入门。(3)学生对建筑设计兴趣较低,有些学生仅为应付,为完成作业而了事。(4)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5)在教师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指导方法与手段灵活性不够,建筑设计的指导脱离实际等。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设计兴趣,提高学生设计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的内容只占房屋建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建筑功能设计,在以往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对于必要的建筑背景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建筑鉴赏能力的培养较少,关于这方面课程的安排较少甚至没有,而这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应建议对调整现行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适当地开设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一些这方面的选修课。例如“中外建筑史”“建筑概论”或“建筑初步”等等,通过城市历史、形态脉络的寻访,形成对建筑文化的体验,积淀建筑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建筑创作灵感的形成。其次,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建筑制图中进行基本的训练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基本能力,如通过 “建筑表达”方面课程的开设,既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能力,同时使建筑设计训练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同时由于我校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不一,在授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进行调查,赏析,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相互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选题符合实际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范围的大小,难易程度适宜的题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程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题目既要满足教学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题目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践的题目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以往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主要以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和幼儿园设计为主,这些题目的设计要求一般能够符合教学要求,但这些题目一般为虚拟题目,脱离实际,降低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今后的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应按照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的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并建立与周边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按照设计院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任务书来自设计院的设计的实际设计任务,在一定程度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在学生设计时,首先教师应仔细分析及讲解课程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搜集相关设计资料,掌握建筑设计方案构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设计。

2.3 知识准备充分,克服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课程设计在课程完成后能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一般一个课程设计应该安排在相关必要的专业课程、在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设计阶段感到水到渠成、设计起来游刃有余。但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课程设计随课程安排,这个阶段,相关专业课学生正在接触的初期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直接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往往感觉相关知识储备少,知识处于严重预支状态,因而设计时会出现茫然或想当然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设计质量。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书,教师应在任务书上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第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第三,让学生形成设计前进行调研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列出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学校周边新建和在建的相关建筑类型进行走访和调研。在以上知识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方案构思。通过设计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设计前进行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还了解到建筑发展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了解到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通过调查,进一步理解建筑功能对建筑设计影响。建筑与周围建筑、地物地貌等周围环境的协调及融合。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就既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谐、能反映时代需求及居民生活习惯需要的作品。

2.4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克服时间不足

一般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6-17教学周,历史时间为2周,时间安排晚,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另外,我校课程设计没有留单独的设计周,对于学生来说,学期末要复习考试,还有其它的设计同时进行,难以保证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同时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在这样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领会、设计资料的查阅及相关调研、进行方案构思、修改及最终方案确定、绘制,达到作图规范,最后完成图纸,要圆满的完成每个阶段任务时间比较紧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设计效果,同时有些为了完成任务,出现抄袭现象。

在此建议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将设计任务书时间及课程设计动员时间提前,一般在房屋建筑学的建筑设计内容授课完成后下发,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时间拉长后,将设计资料的查阅、实际工程考察、方案的酝酿这些阶段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业余时段、分阶段按计划分配任务,在原教学计划的设计时短内再进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图纸绘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同学到规定的设计周时已经完成了设计任务。这样的安排还可促进学生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W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质量。

2.5 设置课程设计答辩环节,增进学生间设计思想交流

当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设计成果做成PPT进行汇报及答辩。由于在前面布置任务时,学生的任务虽然有的相同,但要求每个人的设计方案不同,所以答辩汇报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进行汇报及答辩。答辩评委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房屋建筑学课程组老师及本班级其他同学构成。答辩环节由学生陈述及评委提问两部分构成。最后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学生平时表现占20%,指导教师及课程组老师评分占30%,其他同学评分占10%,设计成果占40%。这种评定方式不仅使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同时学生通过对听众陈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回答他人的问题,提高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同过课题组老师点评,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建筑设计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步骤、构思方法及设计方法,增强了学生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50-52.

[2] 钱晓丽,吴国祥,韩雪.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2(3):13-14.

[3] 唐敢,赵新铭.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39-141.

[4] 朱启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6):143-144.

篇(10)

2.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设计

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的掌握和巧妙的运用也是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提升建筑物整体美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的建筑学当中,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整体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设计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体质感,建筑物设计的着色深浅以及建筑物在整体设计中相关建筑部分虚实的各种形影变化来营造建筑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建筑的不同层次从而达到呈现出对于整个建筑物总体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不同建筑的不同设计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在现代社会的房屋建筑设计中通常是建筑设计师会通过不同因素的结合和不同因素的使用变化过程来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实现对于不同建筑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建筑审美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通常都会经过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进行创造性的搭配和建筑物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设计,来达到在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达到恰当的建筑物均衡稳定发展特色。但是,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当中的轻重感都是相同的。从一般的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大的、建筑物实体的、建筑过程所使用材料质感粗糙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暗的,感觉上较重些。但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小的、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实体的、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感细腻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较为明亮的,感觉上就会轻一些。因此。在建筑师进行房屋建筑整体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均衡稳定显得平稳又安适。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过程的整体均衡性的把握程度上主要是通过房屋建筑物中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相应有轻重的关系来实现的。通过对房屋建筑设计总体稳定性的把握,对房屋建筑各部分的层次的设计和管理。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再通过所设计出的建筑物的每个建筑组成部分的均衡性搭配关系来体现各地区各民族各风俗文化的不同艺术搭配形式,这样做同样也是对房屋建筑物相关于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建筑层次上的不同搭配风格的发展和延续。

3.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控制

在建筑设计师对房屋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注意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也是在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谓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是指建筑物不同部位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以及建筑物不同设计部位的长宽高的对应情况关系。在设计师对于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不管是从房屋建筑设计的整体比例而言,还是从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比例而言甚至是房屋建筑设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在建筑都有联系。

4.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并不仅仅局限于在音乐中,在不同的物体之中韵律之美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对于房屋建筑而言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好的建筑设计师会给人们设计出以舒适韵律的房屋建筑。韵律之美在房屋建筑中的体现形式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已经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如此,韵律之美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之中也是广泛存在这的,例如人和动物的的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

上一篇: 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 弱电安装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