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0: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矿山工程相关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土木、工民建类相关专业;
2、两年以上工程监理工作经验,有监理工程师证或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者优先;
3、熟悉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及规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及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T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81-01
在黄金矿山工程中,科学合理的总图运输设计方案是保证其开采效益的基础,其在设计中必须建立在相关专业密切协作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是要能够具有综合性的相关知识和理解思路,要结合当前的各种自然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一、厂址安全
所谓安,是指厂址或场地的安全性。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洪水、泥石流、滑坡、崩塌、断层等。厂址选择时应尽量避开受不安全因素威胁的地段,必要时对小型的滑坡与崩塌可采取清除、加固、除水等治理措施。非自然因素主要有爆破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等。为尽量缩短原矿运输距离,选矿厂一般应靠近矿山,即就矿建厂。但地下开采的矿山,厂址或工业场地应位于采矿崩落范围以外。露天开采的矿山,厂址或工业场地应不受爆破飞石的威胁。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交通、消防的要求。油库、炸药加工厂及爆破器材库的位置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外部、内部安全距离的要求。
二、内部交通
内部交通是矿山在矿区内部的交通运输条件,是针对元矿产进行运输的方式和过程。金属矿山原矿运输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原矿质量重,运输难度大,因此其在总体布置图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原矿运输有限原则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控制,保证其在原矿运输的过程中降低其成本投入,更是要保证其运输的安全。由于矿产地形的复杂,各种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这就需要与地质、采矿、矿机、井建、选矿等专业密切配合,根据当前有效的状况和地形条件,结合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三、建设用地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口的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国在生中对田地的保护日益增加,建设用地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节约用地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更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保证农业和其他各种基础产业正常有序进行工作的前提关键。在厂址选择中,应优先利用荒山荒地建厂、不占或少占农田。尤其是对各种需要进行改造和扩建的企业工厂来说,更是应当采用合理的科学方法进行综合的应用和管理,保证其在用地上的良好有序进行,提高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四、建筑的布置紧凑合理
在既定的场地,减少厂区用地面积是节约用地的根本。尽管减少厂区用地面积会在安全防护、卫生等环节增加有关的装置与措施,可是纵观全局,只要具备合理的生产应用功能,技术经济和稳定,就需要实施有效的布置措施与手段,以尽量地减少厂区用地面积。场地利用系数与建筑系数是体现总平面布置紧凑性、科学性的主要标准,在具备合理生产应用功能的基础上,借助紧凑合理的布置手段,使得建筑系统提高,这是矿山总图运输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一项主要措施。通常所采取的措施是:第一,防止不规则的紧凑布置和建筑外形。建筑物有着复杂的外形,直接影响着建筑系统和总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因为是根据建筑物的突出部位来决定建筑间距,所以外形的不规则会损失厂区面积。因此,在思考建筑物外形轮廓的过程中,需要紧密地配合土建和工艺专业设计方案,争取实现规整和简单的建筑物外形轮廓。第二,对功能接近的建筑物联合布置。适当地缩小建筑物间能够节约用地和紧凑布置建筑,然而因为敷设管线、卫生防火、生产输送的需要,所能够实现的节约用地效果不够理想。为了跟更进一步地节约用地以及跟现代化不间断生产的需要相符合,在没有特殊因素制约的前提下,对联合布置厂房的可能进行分析,选用联合布置厂房的最理想措施,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矿山总图运输设计的紧凑性和经济性。
五、工程地质
所谓土,是指厂址或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场地填、挖方情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造价影响较大,厂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淤泥、古河道、溶洞、断层、地震等工程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或岩石场地,应尽量减少挖方,同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及设备基础的影响。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矿山,选矿厂一般位于具有合适坡度的坡地上,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台阶式布置,不仅可以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还可以创造下坡输送的方便条件。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应布置在挖方地段或低填方地段,利用填方地段布置堆场、道路、绿地等室外工程,以免增加建筑物的基础工程量。但在确定建筑基底合理的填方或挖方深度时,除应考虑场地平整工程量和持力层容许承载力外,北方地区还应考虑冻结深度的因素。因为建筑物的基础需埋深至冻结线以下,因此,建筑基底的填方深度只要不大于冻结深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填方而增加基础工程量。另外,在保证原矿仓及碎矿车间位于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挖方地段前提下,采用由填方或部分填方构成矿石堆场的布置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矿石堆场的挖方工程量,而且可为原矿仓的施工建设创造方便条件。例如枪马金矿、雷门沟钼矿、德尔尼铜矿、中加铁矿等工程,原矿仓位于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低挖方地段,利用填平的小山沟布置矿石堆场,不仅为原矿仓的施工创造了方便条件,而且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同时又解决了基建期多余土、石方的排放问题。
六、尾矿输送
所谓“尾”,是指尾矿库及尾矿输送条件。在从采矿到选矿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尾矿排放是最后的生产环节。尾矿库的选择与布置除应满足尾矿专业本身的要求外,在矿山企业的总体布局中,选矿厂与尾矿库之间应注意寻求科学合理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标高关系。因此,厂址选择应与尾矿库库址选择同步进行,不同的厂址方案对应相应的尾矿库库址方案。尤其是在确定选矿厂的标高时,既要考虑原矿运输,又要考虑尾矿输送。就地形条件而言,标高之间均可建厂。降低选矿厂标高虽然可创造较为方便的外部交通条件,但标高降低原矿运输距离将增加,尾矿输送也相当于增加扬程,原矿运输和尾矿输送的费用都将大大增加。设计最终确定的选矿厂受矿标高为,既最大限度的缩短了原矿运输距离,又为尾矿输送创造了方便条件。
七、地形坡度
所谓“坡”,是指厂址或场地的自然地形坡度。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矿山,选择合适的自然地形坡度,结合选矿工艺流程采用台阶式布置,不仅可以节省占地、减少场地平整工程量及挡护工程量,而且可以为选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创造自流或半自流输送的方便条件。矿山选矿厂碎矿系统的自然地形坡度一般以为宜;选矿系统的自然地形坡度一般以为宜。
八、供水
供水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指的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在工厂建设中的主要要求,由于矿场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涌水量大,一般约为原矿处理量的倍左右。因此其在厂址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接近供水水源的地方进行,厂址选择应与水源选择一并考虑,使厂址具有比较方便的供水条件。同时,选矿厂、尾矿库的排水口应位于水源取水点下游。
九、供电
所谓电,是指电源或进线方向。在厂址选择及总体布置时,矿区总降压变电所应位于厂区进线侧,避免或减少外部线路跨越厂区,以节省基建费用,并为供电创造方便条件。
结语
黄金矿山总图运输设计的内容决定了总图专业与自然地形条件及其他相关的采矿、选矿、采机、给排水、电气、暖通、建筑等相关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矿山总图运输设计与其他专业的关系是主动控制与反复协调的关系,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关系,才能设计出各方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较合理和完美的矿山总图运输设计。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国家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摘要】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科技人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国家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0.
[2]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 [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1.
[3]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09.
[4]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09.
[5]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1.
[6]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7]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8]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9]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调研组.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0.
[10]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项目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初步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0.
[11]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土地调研组.我国重要化工矿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分析研究[R].北京:中国化学矿业协会,2010.
基金项目
选矿厂是当前矿山企业中的重要成分,是对原矿进行选择的主要方式。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对矿山要求的不断增加,其在矿山的应用中对各种应用方式不断的提高。在其工作中是通过对原料准备,筛选和处理的方式工作的,因此在其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地理因素进行分析与设计。但各种原因的作用下选矿设计需要进行一定的更迭,使得在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更改和完善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提。
1 总图设计及相关问题
选矿厂的设计总体上要求为紧凑合理的设计模式,为了降低和减少其在设计中对各种资源和资金的消耗,同时更是要针对物资的运输问题进行探讨。部分矿浆和物料等相关物资尽量自流运输,尽量采用单向运输模式,避免出现各种反向的运输模式,这样不但能够节约运输成本,更是能够减少在运输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其次考虑是否有利于操作、维护、管理,在设计中要能够保证设计方案达到当前的技术指标,以合理的总图分析为基础,结合当前自然因素和科学技术综合分析,以最优化的设计思路为主要的目标进行设计。同时要认真分析总图相关布置,可以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区域来实现其在设计中能够各个流程的良好有序发展模式。
例如工作中遇到过一个矿场的总图设计,由于对两个地势高度差没有进行充分利用导致矿浆循环的流入与流出不甚理想,最后只得靠砂泵运输t该总图中磨矿车间、浮选车间和精矿脱水车间的地坪标高分别为1727m,l725m,l723m,1724m,17l6m,厂房间的相互高差仅为2—5m。而脱水车间与排洪沟沟底之间的高度差甚小,导致与排洪沟水有直灌入脱水车间内进行污染的可能。同时考虑配电室与主用电点的距离是否适当,必须进行合理安排减少耗能。总图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合理布局-不可因凌乱分配导致工程耗能进一步增加,还要注意与选矿工艺流程紧密结合,重点是砂泵的运送量问题值得我们广大设计师的注意。因砂泵作业的增多金属流失率会随之上升,能耗也会随之上升,在工艺和经济效益双方面均会造成不利;另外传送带的运输量过大会给相关维护和管理方面增加工作量也不利于操作、维护、管理。
在总图设计中要注意与选矿工艺紧密结合,针对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已经在本段阐述,在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总图设计。总图设计时应该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一般将工作中遇到的总图进行两类划分?大体分为新图和改造图两类。新图设计中要本着三点原则,第一为减少浪费降低消耗;第二为考虑今后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对成本进行合理降低;第三为当地地质情况和断裂带的考虑。改造图在考虑浪费、耗能和地质情况的前提下还要对原有情况进行合理改造,充分利用原有施工工程降低成本和相关不必要浪费,同时注意对原有工程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造。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考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合理性,除了对厂址给定条件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外(如标高、高差、横纵向距离),还要对当地的地址稳定进行分析;针对厂址所在的地区所覆盖的面积内进行地质稳定情况和附近公路情况是否会因此受到干扰,土方开挖量也要考虑在其中。综合各专业条件要求,经多个方案比较;举一个工作中见过的修改总图的例子:设计将磨浮车间叠加在重力选矿车间之上,利用总图已完成的原第一平台改为往西扩出1724m平台.往东将楼层式作为浮选和磨矿机房。从厂房室外地坪至粉矿仓累计高差25m。设计平皮带改为上坡皮带以此满足配置所需的高差。配置结果充分利用了已施工的部分工程,形成了浮选和重选车间在一条轴线上纵向配置,脱水车间横向相配的方案。该设计利用了已施工的部分挡墙,重选车间纵轴线的自然坡度为l20度,比较适宜重选工艺布置,并且挖填方量基本平衡。而磨浮车间,坡度稍缓回填工程量大,设计通过适当调整,将操作台改为楼层式,减少了回填量,并满足了工艺要求。主厂房布置之后,为保证整体效果,将浓缩脱水布置干主厂房的右侧,与主厂房平行,浓密机床布置于脱水车间之后主要布置完成后,配电房位置调整到磨矿机房旁,设计就更趋干合理。
2 总体工程分析与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矿山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愈来愈高,机电设备在现代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愈来愈关键的作用,设备的运行以及管理费用也不断提高。一旦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不但容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一、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发展的过程
设备的维修全都是以生产和高产为主要方式,乃是矿山生产中一项必不可缺的一种维修体制,其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预防维修
在矿山生产工作中,它又被称为定点检修,是一种流传至今多少年来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汗水经验的总结。“预防”又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种好的代代传的好思想好传统,它也概括了矿山各种机电设备产品,再设计和制造的前提,我们就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要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从而可避免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候修的次数,从而提高原煤产量。
2、事后维修
顾名思义是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开始组织修理。采取这种检修方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检修设备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和有隐患的地方都一一排查出来,所以,像这类的电器设备故障在工作当中时常都会发生.乃至防不胜防。机电事故出现后的维修,从经济方面来看,事故后维修还是比较经济型的,对于那些简单的或者分布在不重要部位的机电设备,可采纳此种维修维护模式,但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机电设备的岗位,若采用此种模式的话,将会使设备的故障增加。然而会造成维修时间长,经济费用高等问题,这样折算起来是不核算、不理想的。
3、创新维修
又叫技术改造,在现实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是为了更好、更适用于当前的工作情况。任何先进的好设备,其特性均是相对的,总有不足之处,只有经投入到生产工作后,才显出不足供可研究改进,也就是说,在维修的同时,总结、研究此机电设备的不足之处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设备完好程度更趋于完善。
4、规范化管理维修
它是以设备检查的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的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以员工正确操作行为规范为全过程,来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到其中,一起出谋划策,建立一个完善的生产维修制度,而基础化的管理也是在设备维修当中最为重要的。而预防维修它既存在着维修主义,又存在着预算性的生产问题,将预防维修发展成生产维修,二者的发展结合,充分证实了生实维修除了平时的维修工作外,还需要日后的维修,改善和计划维修等工作。总之,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维修的方式也不同,要定期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故障排查、检查与预防修理。
二、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
由于矿山工作环境的特点突出,如现场机电设备高强度的作业、工作环境粉尘颗粒物多等,因此加强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点。
1、管理制度
通过对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范,结合矿山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齐备的管理制度,并将管理制度的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得矿山机电在使用上能够有据可依。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要符合我国相关的矿山机电设备使用规定,矿山企业管理层要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以重视,加大相关投入,并逐层落实相关制度责任人,真正做到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深入人心,真正贯穿于矿山的整个作业全过程之中。
2、人员培训
随着各类新机电设备的不断被研发并应用到矿山现场作业中,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对于操作使用矿山机电设备的人员必须规定只有专业人员方可操作,同时利用多种先进的培训手段,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还能够配以合理的考核制度,从而对培训的结果进行强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培训,必须编制出内容丰富的,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引起培训人员注意的并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培训教材,以避免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从而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通过合理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在对现有矿山机电设备能够科学使用的基础上,掌握矿山机电新设备的动态及技术。
3、机电设备
在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中,机电设备作为其工作的主体,它自身的安全性能方面的提高也是关键之一。在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中,首先要根据在作业现场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详细记录,并设专人进行对其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在机电设备的停歇期,要加强对它们的保养,根据其不同的使用特点与养护要求,合理地对其进行养护,以保证机电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保管。对于需要维修的机电设备,则要根据其零部件的规格、尺寸进行统一,严禁使用不配套的零部件充数,从而导致在其使用中发生各种隐患。
4、加强监督
矿山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对相关机电设备使用的监管力度,成立专职管理小组,对机电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的运行进行监督,并做好相关监督检查记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定期检查与抽查的计划进度,并贯彻落实执行情况。对于在其使用检查中发现存在隐患的,必须责令其立即停止作业并限期整改,待其整改完毕后,经相关专业人员批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三、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现实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以及该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管理上等级。并根据设备的使用轻重来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其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维修、状态维修等),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设备管理制度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记录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例如,380采煤机的电机与变速箱连接处密封油用的骨架油封,正常使用寿命为2200h,那么此骨架油封的计划检修周期应为2000h,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设备的故障在萌芽状态阶段消除,随后一并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着说明书制定出现时的设备检修计划。其工作特性可分为两项: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对于现场检修就是以机电设备的值班人员,在当班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病症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此乃是一种被动的检修方案;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它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完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维修工作中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进,大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的更新方面,均采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在使用与维修上比较简单方便的,经济上也比较合理,管理上也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来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另一方面是,设备的改造方面,主要途径是,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部件及装置等。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就是机电设备方面,如果设备使用好了,企业的发展自然就会上升,而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主是设备的管理,想要让企业夺高产,创收更高的利润,就需要加强设备的维修管理制度,让它可以充分的发挥功能,不仅可以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还可以使机械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从而企业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想设备正常运行,其主要方法就是维修工作要做好,它是煤炭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费用支出最主要部分之一。
检修的目的是为了高产,高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更好的经济收入与更富裕的幸福生活,幸福的生活源自于健康绿色,所以绿色维修的推行,是目前来说现代化矿山企业最重要决策。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资源方面,尤其是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地球的资源也大大的消耗掉,这是我们面临的最痛苦的事。从我国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近年全国又推行“ 6S”的生产管理,至此,绿色维修则成为了主要的运行,其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并充分利用的现代化维修模式,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的状态,还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的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降至最低限度,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维修者、劳动者的身心保护好,进而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
综上所述,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与维修质量直接决定了矿山现场作业能否正常、顺利、高效、安全地开展。只有通过在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中加强管理,同时对其的维修、保养、诊断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科学地规范,有选择性地利用合理的维修技术,就能够使矿山机电设备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从而提升矿山作业的工作效率,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最后,对于矿山机电设备的相关改进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矿山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裴玉川,杨瑞.浅论矿山机电运输隐患的解决方法[J]. 科技风. 2011(1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和优化。矿图是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得重要工程资料,矿山生产中越来越多的矿图使用CAD技术绘制,它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开采设计的各个工艺环节。如绘制开拓系统图,井巷断面图,采矿方法图,爆破回采设计图,露天地下采区平面布置图,提升运输系统图,地质剖面图,地质地形图等等。使得采矿CAD技术逐渐成为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如何胜任矿山采采过程中各个生产工序图纸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绘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很多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联,比如露天开采课程设计、地下开采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与工程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以及成绩评定只注重结果的问题,因此在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的意义重大。
一、我校采矿工程专业CAD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环资学院《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依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采矿工程专业”中的矿床开采设计工作领域设置的。但在课程设置上,《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专业基础选修课,并且此课程是在《采矿学Ⅰ》、《采矿学Ⅱ》、《井巷工程》和《矿井通风与除尘》等专业课之前设置的,这样直接导致了《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与采矿工程专业知识脱节。而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先学后用”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学时间是授课教师进行软件操作命令的演示性讲解,学生学习知识脱离专业背景,仅仅是观看很难发挥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中,关于CAD技术应用学习的教程和书籍已经很多,但关于采矿工程图纸和CAD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方面的教材和资料非常有限。同时,在现实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采矿工程CAD技术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就表现出对实验实践课没有兴趣和逃课,或者在考勤的压力下进行实验,但对着计算机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也不知道通过这样的实验能培养自己什么样的能力[3]。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直接影响学生上机实验效果,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结合专业背景学会软件的使用,也影响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和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做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胜任采矿工程专业制图工作。
二、采矿CAD实验教学改革
2010年出版的《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打破了采矿工程制图长期处于无规范状态,实现了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
鉴于目前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如何更好的利用《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掌握CAD各中常用命令,同时又能掌握采矿工程制图方法和规范,为今后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在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任务中,对学生CAD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矿工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露天开采设计、矿井设计、矿图和采矿CAD的相关知识。围绕采矿工程设计中矿图的绘制,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老师讲解,以《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工程设计实例进行基本操作命令的实验。根据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特点,选取了实际工程项目中主要矿图为能力训练项目的载体,分别为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设计、地下开采开拓系统图设计、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图设计、井巷断面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定时的实验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功能和《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的制图规则,能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矿图知识和CAD应用技术,使学生增强利用计算机绘图平台和采矿知识解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现场的绘图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指导书》的研究
主要以项目为主题制作实验指导书,融入相关CAD命令的应用和采矿制图的规范要求,制定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及作图步骤[2]。
以其中矿井开拓系统图绘制实验项目为例,介绍制定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能力培养的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在图书馆或相关专业资料中选择开拓系统图,选取相应的开拓方案和相关参数,对照资料进行开拓系统图的绘制。
(2)练习基本绘图命令(直线、多段线、圆、圆弧、样条曲线、块)、修改命令(复制、删除、镜像、偏移、修剪、延伸、打断)、对象捕捉、对象跟踪、文字、图层和掌握《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中一般规定、图纸规格、图纸标题栏、比例、文字与数字和图线的规定等。
2.目的要求
通过绘制开拓系统投影图,掌握各种常用的绘图和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采矿工程设计图纸中采矿图样。综合应用多种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二维工程图样的绘制。掌握采矿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表达内容。要求图面布置合理,尺寸、符号标注完整清晰,线型、字体符合采矿制图标准。
3.作图步骤
(1)收集专业资料,确定绘图对象;(2)分析图形的组成部分,确定在CAD中绘图比例,设计出合理的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方案;(3)分析巷道的相对位置关系;(4)打开CAD,设置图形界限,设置单位,保持版本类型,打开栅格,建立图层,设置相应图层的线型、线宽及颜色。(5)画出图框和标题栏;(6)分析平面图和纵投影图的关系;(7)绘制经纬网、地形线和矿体的纵投影图;(8)绘制井筒和巷道的关系;(9)绘制其他部分,比如文字、专业符号等;(10)标注图形;(11)进行CAD图形的布局设置,确定好纸张图幅、方向、打印区域和打印比例。
(三)学生实验过程评价
在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教学中,通过记录平时每次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情况来评价和确定学生的成绩,注重过程培养而不是以最后考试来决定成绩,设计制定实验过程评价的内容,整个实验成绩的评分结构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占50%,报告书写占30%,出勤和课堂纪律占10%,实验提问占10%。以下为实验结果分析及反馈记录表1。
三、结语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以Auto CAD软件为基础,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采矿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相结合,以能力训练项目为依托,制定出适合采矿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绘图的实验指导书,切实架起理论讲解和专业图形绘制的桥梁,弥补现有教学手段的不足,提高学生对理论讲解的兴趣,注重实验教学的过程考核评价,达到理论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评标是一个中心环节,是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也是保证招标活动的关键。评标专家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国各省都已经建立了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的确定基本上都是采用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形式。同时,各地均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定评标专家的权力义务。专家库的建立和专家评标制度为保证评标工作的专业化和高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提高评标专家评标水平和质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进行探讨和交流。
1.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水平
只有提高评标专家的水平,完善评审技术,做出的评审结论才能更加客观公正。
1.1对评标专家实施集中培训,提升素质,提高专家库的含金量
这是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评标专家来自不同的部门,评标工作大多是兼职的,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一定就有丰富的评标经验,应该定期地组织评标专家,聘请具有丰富评审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集中学习相关评审知识,并邀请纪委、检查、检查等部门的领导讲解廉政建设与源头治腐方面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评标能力。
加强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可以由省政府有关部门或招标机构组建评标专家库管理机构对评标专家展开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公开、公平、公正地做事原则,加强其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开展专业知识座谈,使评标专家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严密,使其在评标过程中更加规范,避免出现专业知识上的错误,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快捷的、科学合理的进行评标工作。
1.2加强培训 打牢素质基础
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基础,关系到评标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虽然入库的评标专家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但随着招投标市场的发展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的拓宽,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建筑市场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评标标准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业参与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趋广泛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评标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其紧迫和必要。近年来,我省围绕打牢评标专家素质基础这一主题,坚持每年对评标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培训形式上,主要采取短期轮训的办法,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行,力争两年将入库专家培训一遍,并以形成制度。在内容设置上,一方面,针对评标专家存在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倾向性问题,搞好正面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请法律专家和计算机专业人士,给他们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计算机操作规程,组织他们学习和掌握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规定、标准、要求等。每次培训既内容充实,又便于吸收;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受到了评标专家的普遍欢迎。
2.提高评标专家的质量,维护招投标工作的阳光形象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措施,使评标专家按照法定程序及方法履行其职责,才能使招标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对专家库进行适当地调整,以符合招标评标工作的要求,保证评标质量。
2.1严把评标专家入库关
评标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对评标专家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审核录库,并非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进入专家库。但无论那种方法都必须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方可入库。评标专家的资格条件符合法律规定,即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熟悉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法规;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的履行职责;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评标专家入库前应详细、认真填写申请表,以便入库后对该名专家的管理及分类;并提供专家的身份证、照片及学历证相关证明材料。还要强化专家档案管理。征集来的专家由专人负责管理,填表后的专家应附有照片。每一位专家设一个编号,并按编号录入专家库。
2.2专家分类目录要准确
做好专家的分类工作是建立专家库前提的。分类组织专家对本专业进行细分类,尤其对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在以划分的基础上再加以细分,划分出大类包含的全部小类,专家的准确分类,可以提高评标的质量。
评标工作所请的专家针对性要强。评审设计方案时,设计专家可以多一点;造价为主的,预算方面的专家可以多一点,否则因分类不准确,随机抽出的专家一错位,专家也就变成了外行。
发改委制定专家分类标准非常详尽,我们来看看只工程施工(二级分类标准)专家既有: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民航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新能源工程、矿山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轻工业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商物粮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海洋工程、建材工业工程、军工工程、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地质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核工程、信息工程等等之多。
2.3专家表现应做记录
充分发挥评标专家的意见,在评标时不受任何外力影响。评标专家评标要认真细致,必须保证不遗漏任何有关信息。有的专家虽然已经符合入库条件,但在评标过程中不喜欢发言,有的专家甚至在评标时察言观色,看业主的脸色,形成专家随风倒的现象。评标专家不专,使招标结果发生偏差。专家评标表现应做好记录,并要在专家库里体现出来,以便备查。
3.评标专家的权利义务
权利:
(一)接受招标人或其招标机构聘请,担任评标委员会成。
(二)依法对投标文件进行独立评审,提出评审意见,不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预。
(三)接受参加评标活动的劳务报酬。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一)有《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和《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二)遵守评标工作纪律,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他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三)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标。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在矿山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业测量工作失误
1.测量前没有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对测点没有认真检查核对,导致测量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对检查核对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严格执行《规程》的相关规定,在延长经纬导线之前,将新测量的最后水平角根据相应的测角的精度进行检查核对,同时为避免用错测点,还应对边长进行检查核对。
2..观测工作中出现失误。观测工作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仪器的对中、平整、读数和记录等环节上。在实际工作中,对仪器的对中和平整都相对重视,但在读数和记录上而却易发生失误。读数方而最主要是水准测量的尺读数和仪器度盘读数的失误;同时记录工作因为井下噪
音干扰人,容易听错,出现笔误。对待观测工作中的失误,测量人员应保持细心谨慎的工作心态,并认真检核,以避免测量事故的发生。
(二)内业测量工作失误,
1,原始记录没有进行检查或者核算。《规程》规定,在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对外业观测手簿的计算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测量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导致数据整理出错或者是数据记录模糊、计算出错、记录错误等情况发生,进而引发了测量事故。基于此,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保持细心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矿业单位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可以规定测量人员对记录簿应进行检查和核算,并签字,对计算结果进行负责,这样可以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预防类似失误情况的再次出现。
2,起算数据错误。在煤矿的测量工作中,起算数据错误,也是导致测量失误,进而引发测量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因不重视,没有对起算的数据进行检查,导致数据出现抄错或者用错,甚至有的测量人员图方便,不从原始数据表中抄录起算的数据,面是抄录的前一位计算者的数据,如前一位的起算数据出错,对算者也会跟着发生错误。以上的情况,都容易造成测量结果不正确,进而引发测量事故。《规程》中详细规定了测量人员应对起算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对算,为此,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定,坚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作风,对起算的数据进行检查。在对算工作中不要图方便,不要抄录前一位的起算数据,面应从原始成果表中抄录。
3,对计算工作不认真。煤矿测量工作中,进行复测、复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测量工作人员核对计算结果时只是简单的对结果进行核对,并没有重视对算过程,无论是否正确都匆忙将资料进行提交。这样不利于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或者笔误,易导致测量失误或测量事故。为此,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的规定,以及各个矿业单位#细则$的补充。同时,矿业单位可以规定绘图人员进行绘图时,必须以对算簿作为依据,对算簿必须经测量负责人的签字才能使用。通过以上方式,以有效降低使用错误的资料进行绘图面出现问题,避免测量事故发生。
4.测量中计算方法的错误。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较少,但如因为测量人员不具各相应的技术素质,那仍有可能发生。如:在二角测量计算时,将照准点为心计算和测站点点心技术弄错;在水准测量计算时,将中间点和转点弄错;在井下基本测量导线计算时,没有考虑边长投影改正等等。
5.矿山的测量工作是在井下作业的,必须要在现场进行标定施工的中平线,因此观测需要及时地进行倾角和水平角的推算与测量反算和坐标的计算,并且需要通过推算得出本站的标定水平角/方位角以及贯通巷道的倾角,对于现场中腰线的标定也会出现错误.如果在上井以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初始记录以及各项计算标定的数据,则不会及时地发现错误的标定数据与错误的测量,因此这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损失,以至出现相对的事故,发生塌方/误透老巷等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
( 三)、填绘和绘制矿图过程中失误
1.绘图绘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1)绘图内容绘制不全面。绘图内容绘制不全面,就无法完整反映生产的状况,不利于矿山工作的生产指挥和安全生产。且有的绘图人员不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有的只是在图面表面美观上下功夫,这些都是导致绘图内容不齐全的主要原因。如没有绘出井下专用设施如风桥、风门、水闸墙和水闸门;没有绘制出矿井区域内的小煤窑的开采情况;没有对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恫室绘出;没有填绘出冒顶区和火区等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内容等等。
2)绘图绘制不准确。实际测量工作中,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了绘图绘制
的精度不符合相应要求;没有正确的表现出回采工作面和巷道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在井上下之间的对应;绘图在巷道的交义和重叠关系上表不不清楚,甚至上下关系颠倒等等。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绘图人员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对井下的开拓布置和井下的采掘工程了解过少,在绘图中有着盲目性,使绘图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所不符;另一方面是绘图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技术水平不高所导致的。
3)图的填绘工作不及时。填绘工作不及时,将难以正确、及时的反映出采掘工程的动态,并有可能造成巷道的误透,形成安全隐患。这方面主要是因为绘图人员对填图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事故并且减缓了工程进度。
对矿山测量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进行井下测量的工作之前,必须在测量小组的每个工作成员根据测量分工的各自清点好所需备用的工具,并且检查是否带全备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在进行同一个测量位置时必须使用的测量记录本是同一个,这样是可以确保在日后再进行使用时可以方便找到原始的测量的记录。
(二)、在进行测量时作为仪器的观测者与现场的记录者必须要随时进行相互的提醒。如果在离开现场时,必须要充分地检查每种测量记录的完整性,不能于离开测量现场,避免记录不够齐全,从面给计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加强提高井下测量工作人员日常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水平。尽量让测量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可以多学习、多练习使用测量仪器的对中、读数以及瞄准目标和给线的方式方法等。对于井下的测量计算、记录、反算等一些计算,和给完线以后怎样校对,是否给线的正确。在上井以后需要及时地计算在井下测量过的数据,如果发现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更正。
(四)、在每次测量时,需要在测点周围没有用的线绳标记进行销毁,并且把没用的点号擦试,如果有用的点号必须要记清楚,防止发生用错测点。并且,在每次进行测量时前视人员需要把所用的导线点准确的指给仪器观测者,同理,仪器观测者也需要把测点准确的指给后视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严谨的工作方式,才可以避免出同错误的测点,出现损失。
(五)、在进行标定时,进行测量的仪器观测者与记录者需要相互换工作。进行测量的观测者需要重新仔细地对测量资料反复检查,保证无误后便可进行标定。如果发现标定的方位不正确时,必须再次进行检查方位、记录,在确保正确以后可以继续标定。在上井后需要及时地对原始记录本以及计算坐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必须马上进行改正,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六)、严格按规程作业,及时复测井下各类导线。在井下应用的测量方法一般是以重叠进行测量,在本次测量中,要对上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复测。同时,下一次的测量对本次的测量进行复测,如果检查角不符合规程要求,应退回上一站进行重测,直到符合规程要求为止。按规程每 30-100m测量一次导线,这样,如果出现错误,可以及时发现,降低损失。
结术语
总之,通过在多年矿山测量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要做好矿山井下的测量工作,就必须要杜绝各种测量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因测量工作的失误从面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求测量人员要全面的提高应用技术,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项矿山测量工作,认真检查测量所需的数据、工具以及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等,不能存在疏忽的思想,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才可以杜绝矿山测量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47-02
1 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任务。救援技术专业是煤矿安全类专业群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与煤矿企业现场紧密结合,迫切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人才。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成立矿山救援专业教研室,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要求在矿山救护大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调研,尽快熟悉救援技术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专业教研室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研讨,根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将教学任务分解、细化,充分挖掘各自潜力,整理后形成合力,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
2 内外结合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1]
2.1 内训外培
2.1.1 坚持“先练后教”的原则[2] 救援技术专业成立前,该专业教师大多数从事煤矿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对救援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救护规程、救援预案的编制等专业知识还不够熟悉,学院派遣专业教师到矿山救护大队学习调研,逐步对救援设备的原理操作和故障诊断等流程熟悉起来,并潜心研究前沿技术装备的发展动态,以便充实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淮南队作为学院实训基地,于2014年5月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正式挂牌,该救护大队救护设备资源充足,救援力量雄厚,汇集了全国救援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专业课教师在这里当徒弟认师傅,尽快熟悉救援技术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并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证(矿山救护高级工),方可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
2.1.2 参加国内高水平的职教理论学习 该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的职教会议,如参加国内著名职教专家赵志群博士、姜大源教授等主持的职教会议,并根据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运用到平时教学和实践中,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时间稍长的专业培训,与国内专业前沿接轨。不断夯实和提高专业水平。
2.1.3 参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2006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矿山救护实训室,教学团队成员从实训室的平面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到实训演练,都付出一定心血,并获得宝贵的经验,目前该实训室实训器材充沛(正负压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模拟人复苏、矿山救护通讯、惰气和机械泡沫灭火装置、压风自救装置、灾区净化水装置、各种形式的自救器等),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校内实训和取证的需求。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制定学生平时实训和定岗实训的培养计划,目前建立的以救护大队为主、四个煤矿救护中队为辅的立体网状救援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企业现场实训资源。
2.2 内化外强
2.2.1 内化教学能力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最佳一节实训课”、“说课”、“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方式锻炼教学能力,学院通过奖聘结合的方式(获奖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优先考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近五年取得教学比赛获奖情况见表1。
2.2.2 加强专业交流 该教学团队与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瓦斯防治技术》,该教材是全国高职煤炭院校推广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函[2013]6号文件精神,双方共同承担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主办的《煤层气抽采技术》专业目录修订,并已圆满完成任务;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编写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山救护》;与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煤炭高职院校加强技术交流。通过这些专业交流,提高了专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了解专业建设最新动态,并及时加以修订,与之接轨。
2.2.3 强化技术服务 该教学团队一直重视技术服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加强区域矿山工人培训。为了提高煤矿工人的学历教育,学院制定了“送教上门”的原则,即专业教师到煤矿现场进行专业教学,提高工人的学历层次,受到煤矿企业的热烈欢迎;二是加强兄弟院校业务指导,学院对口扶持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并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该校进行实践教学辅导,提高该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三是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在2012“淮北矿业杯”全国技能大赛中,团队一部分专职教师担任裁判工作,一部分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得两个三等奖的佳绩。
2.3 引聘结合 引进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大拿担任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优选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3 深层次挖掘“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的内在潜力[3]
3.1 加强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4] 该教学团队根据企业实践和平时教学心得,相互探讨,并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一些列的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矿山救护》《矿井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教材《安全评价技术》;校本教材《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等。这些教材的编写不仅在本校而且在兄弟院校也引起了较大反响,收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3.2 校企合作积极进行教科研项目研究[5] 该教学团队科研氛围活跃,专业教师注重平时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并根据工学结合特点,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教科研项目,见表2,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该团队的科研兴趣,为打造创新性教学团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3 加强核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加强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促进专业建设健康发展。以《矿山救护》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救援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的 “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矿山救护》课程对矿山救援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促进作用,以矿山救护工的职业能力标准为基准,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针对矿山救护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工作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内容,达到“够用”。
②注重课程内容项目化,做到项目间相互融通,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孤岛效应”。
③课程组织形式是以项目、任务取代章、节传统的做法。
通过《矿山救护》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矿山救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矿山救护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及其井下突发事故的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矿山救援人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