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20: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人体激素的化学本质

篇(1)

早上6:00:把打盹儿的甲状腺激素叫醒

此刻,你人虽然醒了,但新陈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仍在“打盹儿”。身体的能量消耗很低,甲状腺不会产生足够的激素来分解营养、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晨起跑跑步:甲状腺激素大多在情绪紧张、运动后以及寒冷时分泌,健身或减肥的人可以晨起锻炼,刺激甲状腺分泌,进而促进脂肪代谢。有研究证明,运动产生的激素会在血液中保持数小时,让你的新陈代谢得到显著改善。

就地来场“翻云覆雨”:一场的运动量相当于你跑了1000米,顺便还可以减少腰臀部300卡路里的热量。据报道,早上的人,整天都会感觉积极乐观,女性的身体还会分泌额外的雌激素,让皮肤更光滑,头发更柔顺。

早上7:00:吃早餐,才能激发瘦素

人在睡眠时为了保存能量,体内促进消化的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会处于下降的状态,这让有些人早晨起来会有点儿低血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只有进食早餐,才能刺激身体瘦素的分泌,促使身体开始消耗能量、燃烧脂肪。

你可以这样做

早餐是最讲究营养搭配的,既要主副相辅(有主食和副食),又要荤素兼顾,而且最好不少于以下食物中的3类:谷类食物——面包、米饭(粥)或馒头;动物类食物——鸡蛋或肉类;牛奶或豆浆等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

上午10:00:应激系统启动,压力荷尔蒙上阵

如山的文件堆积,雪片般的邮件飞来,你一天的工作终于正式开始了——这个时候,在巨大的压力下,你身体的应激反应开始启动,而你的压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从腹部被运送至大脑和四肢,用于快速思考和提供应激能量。

压力荷尔蒙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压力,但是当它产生过多时,就会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

你可以这样做

吃巧克力:每天吃一大块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体内压力荷尔蒙的分泌。

喝红茶:红茶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镇定功效,能使皮质醇水平下降47%。

嚼口香糖:可以使皮质醇的含量下降12%,而且也能使头脑更加清醒。

中午12:00:细嚼慢咽,让激素分泌更平衡

大多数白领表示他们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工作,会出现心痛、腹痛、胀气、打嗝等症状。因为大脑一旦感受到了压力,身体就会自动激发各种应激反应,包括停止消化。

你可以这样做

尽管吃饭时保持安静显得更优雅,但有研究表明,边吃边说不但可以减慢吃饭速度,还能促进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正常消化食物。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肠胃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晚上8:00:花点儿心思,调动爱情荷尔蒙

这个时段夜幕刚降临,压力也全部卸下,正是调情的好时候。

你可以这样做

点上香薰或放部爱情片,会增加女性体内黄体酮的分泌,也能增进夫妻双方的亲密感,《诺丁山》《爱情灵药》《不求回报》《西雅图夜未眠》都是不错的选择。

贴士:激素决定我爱你

篇(2)

一、引言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医学健康常识是平时生活的基本常识,生物课堂作为获得医学健康常识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实际上,只要细心挖掘,就会发现生物课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医学健康常识。

二、高中生物知识与医学健康的联系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普遍规律,医学研究的是人类和疾病以及与其相关的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比医学更广,而医学则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更紧密。在高中生物中,既有大量的生物基础知识,又有与医学健康直接相关的部分,从这两者出发,都能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十分有用的医学健康常识,比如细胞学说、基因工程等等。反过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通过理解生物课本中渗透的实用性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生物知识融会贯通。

三、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

生物知识丰富多彩,这里选择几个典型的方面进行举例探究。

(一)细胞分子组成的W习――合理膳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划分人体层次,由大到小依次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健康则人体健康,细胞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自然引起人体的不适,从根本上来说,治病也好,养生也好,其本质在于改善细胞的状态,进而改善整个人体的状态。通过学习细胞分子组成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各种营养物质是保持细胞健康的最基本的要素,而要为细胞提供充足并合适的营养素,最好的方法便是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坚决执行。

关于合理膳食有一点需要着重强调,即营养的补充一定要充足且合适,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营养摄入不当的例子太多,过渡肥胖是最常见的一个。经常看到广告上说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健康,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健康,可其中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原来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键,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呈固态堆积在血液中就容易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而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被细胞吸收后用于保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其液体状态又可以疏通血管,还是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的物质,两者相比,高下立见。同时,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在烧烤中的食物中存在较少,这也是要少吃烧烤的原因之一。

(二)细胞癌变的学习――防癌抗癌

由生物学知识可知,细胞的生长受基因控制,当这种控制失效时,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生与分化,形成肿瘤。这种异常的生长会破坏其他正常细胞,影响人体功能,肿瘤分良性与恶性,恶性肿瘤便是癌症。癌症的成因尚未完全被了解,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前三者为外因,后三者为内因,无论防癌还是抗癌,都可以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我们常说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是引发肺癌的首要外因,科学家将平均每天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称为吸烟指数(一天10支,30年吸烟指数即为300),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为肺癌的“高危人群”,据统计50-59岁得肺癌的人最多,超过40岁的烟民得肺癌的几率将持续上升,烟民们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听了这个例子,还会犹豫要不要戒烟吗?

(三)激素调节的学习――合理用药

激素是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集体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激素作用于特定部位从而间接调节身体机能称为激素调节。激素本质上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摄入外部药物,也能达到与体内部自身激素调节相似的效果。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正面的药物治疗,比如经过甲状腺切除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通过药物补充甲状腺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但也有不恰当的使用方法,比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历年奥运会对兴奋剂都是严抓严打,今年也不例外。首先,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是违背体育道德的;其次,兴奋剂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其危害不容小觑,一些兴奋中含有人体生长激素和促性腺素,长期摄入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使人心力衰竭,人格改变。

(四)基因工程的学习――防治遗传病

自人类发现染色体以来,基因便被称为一座研究的宝库,探索基因,就是探索人类最深层的秘密。简单来说,现在的基因工程主要是指重组DNA技术,是将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与重组,然后转入受体内,使这种基因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遗传和表达。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设想中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对遗传病的防治,通过改变基因来消除遗传病,仿佛“上帝造人”。据报道,在给药物致聋的实验小鼠注入医疗用病毒以给耳蜗细胞转入特殊基因的试验中,在注射医疗用病毒两个月后,小鼠耳朵的辨识能力提高了20分贝。在将来,类似的技术可能也用于人类

结论

在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我们就可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不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盲人摸象般只见其表面。生物科学是医疗与健康的入门,在生物课程上打好基础,现在的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将来,笔者希望能通过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更有效、更容易获得的改善途径。

参考文献:

篇(3)

植物雌激素,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起到类似人体雌性激素弱作用的类似化合物。它能够在人体内和雌激素的受体以不紧密的方式结合,从而起到一定的雌激素的作用。在结构上,植物雌激素的结构和人类雌激素的结构是很相似的。但是从来源上而言,植物雌激素来源于植物,简单易得,能够针对一些雌激素类缺乏的病症进行广泛性的治疗[1]。虽然被人们称为植物性雌激素,其实它们本身不是激素。含植物雌激素的植物主要有:大豆(大豆异黄酮),葛根,阿麻籽等。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2]。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3]。本文采取植物激素作为实验性药物,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以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其中男性有472例,女性有1528例。患者的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32±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组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辨证标准。所有的患者在采取治疗之前均无采取其它药物治疗,并且排除各种慢性皮肤病和肝肾疾病。另外选取无黄褐斑的健康妇女300名作为实验的对照,健康妇女的皮肤健康白皙,无可见色斑。

1.2 方法 在治疗之前,针对患者的黄褐斑情况采取特定的数码设备进行拍照,在设置的固定官员和各种拍摄系数下进行统一的拍摄,进行患者面部真彩色的图像手机。患者在拍照之前需要对拍照部位进行清洁和处理,以确保不会受到化妆品、遮盖剂或者其它条件的影响。选取健康皮肤的患者在同样的环境下进行拍照,对位对照。针对患者在凌晨未进食之前抽取5ml血液作为检测用,以测定患者的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采取植物激素作为药物使用之后,一1w之后,再次测定患者激素水平。并和治疗前进行比较。

1.3 判断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的色斑面积和平均灰度。根据标准,灰度可以分为0~255级,数值越大表示色斑颜色越浅。治疗的有效性指数=(治疗前的灰度值/治疗之后的灰度值)/治疗前的灰度值×100%。患者痊愈:灰度值≥90%,显效60%~89%,有效20%~59%,无效:低于2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量性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从治疗之后患者和治疗之前的灰度值来进行判断,比较在治疗前后的效果。采取雌激素进行治疗之后,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痊愈310人,显效264人,有效1009人,无效417人。明显要好于治疗之前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日光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临床诊断上,多见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5]。

植物雌激素的分子结构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尤其是针对一些例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病、绝经期综合征、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激素相关病症有着较好的预防疗效。虽然被我们称之为植物雌激素,但是其本质上并不是激素的一种,只不过是在化学结构上和人体的雌激素比较类似,能够在人体内起到暂时替代,干扰女性生理内分泌的调节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植物异黄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类的食物中提取而来,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清中的激素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采取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确实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未知的副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

参考文献:

[1]邹宏超,付香莲.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0(04).

[2]尕丽娜,罗小军,张峻.黄褐斑从“调理气血”论治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8).

篇(4)

雄性激素由分泌,在母亲腹中分化成男婴的过程与青春期间,雄性激素对身体的改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春期时,雄性激素的分泌可促进肌肉、生殖器官的发达、强化,表现出男性特征。雄性激素由多种物质组成,其中最有效的成分是素。望的强弱与素的浓度有绝对的关系。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女性发育,尤其在青春期,身体上的诸多变化与等都与之有密切关系。雌性激素对的作用是刺激大脑的视床下部,使性中枢产生兴奋。

神经介质,助君一臂之力。 由于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注意到人类的种种激动和情绪来源于我们体内确切的生物化学反应,它的产生有赖于我们体内存在的一些神经介质,它们使得神经细胞,即神经元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如一次丘比特行动之后使人体验到它的最初征兆: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清楚地表明了兴趣和吸引力。这些都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出的神经介质。而在爱人身旁的幸福感则来源于大脑和垂体分泌出的分子,这些分子令人在爱情来临时有欣。这些分子与紧张激素相伴产生,在释放紧张激素的同时也释放出欣快分子。爱情的冲动和狂热,反过来可以促使另一激素产生,这种激素是一种负责加强大脑感觉的神经介质,即让大脑接收某种东西,令其重复感到愉快。

篇(5)

上述两个病例,同样是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医生给予的诊断和处理却不一样:周先生是胰岛素过量引起的晨间空腹血糖增高,对胰岛素的用量应采取“减法”而使其化解;丁阿姨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引起的晨间空腹血糖增高,对胰岛素的用量采取“加法”而得到控制。他们晨间空腹血糖虽然是“一般高”,但处理却非“清一色”。

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解读“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便可以了解这两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不会被两种现象所“戏弄”和忽悠。

“苏木杰现象”――血糖“先低后高”

“苏木杰现象”,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苏木杰氏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生化学家迈克尔・索莫基(苏木杰)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木杰就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观点,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或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短暂低血糖,随后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一种反应。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以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以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不过,正常人因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黎明现象”――血糖“高后再高”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由于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激素,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而这些激素的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3~8时,因此,在这段时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黎明现象”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

篇(6)

② 激素和神经肽能改变免疫细胞的机能。多年来已经知道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过冷、过热、中毒、感染、创伤、发热、缺氧、疼痛、疲劳、恐惧等)都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升高,抑制免疫机能,如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抗体产生,降低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P物质(一种神经肽)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P物质既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又影响特异性免疫。刺激支配骨髓的交感神经可以增加抗体合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

③ 来自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能影响神经内分泌机能。应激物如细菌病毒感染、肿瘤可以通过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引发应激反应。白细胞介素-1可能是这类反应中研究得最多的细胞因子。但是淋巴细胞分泌的ACTH引发皮质醇释放也受到很大的重视。以前已经相信皮质醇的分泌依赖于通过下丘脑CRH-腺垂体ACTH路径传达的神经信号。现在看来病理应激物能通过使免疫细胞分泌ACTH来激活皮质醇路径。下面结合3道例题来分析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例1】 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1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B. 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

C. 物质甲为免疫活性物质

D. 物质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答案:CD。

分析:图1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激素调节对免疫调节的影响。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产生物质甲,推测物质甲是生长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多肽,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由于物质甲可以促进免疫细胞X的增殖分化和细胞Y分泌抗体,则物质甲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发挥作用。B细胞的增殖能力大于浆细胞。在人教版教科书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53页,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中,说明了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这个例题正好说明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例2】 图2表示人体某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请据图2回答:

(1)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并作用于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使炎症减轻。这说明该淋巴细胞上有与该激素结合的 。

(2) 物质②由⑦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①,物质②的名称是 。

(3) 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③(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④,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4) 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危及生命。医生可给病人注射

以降低免疫反应。

答案:(1) 垂体 受体 (2) 神经递质 (3) 化学信号电信号 (4)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分析:例题2结合图2“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示意图”围绕“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激素对免疫调节的影响、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免疫细胞(靶细胞)的激素分级调节,即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细胞。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激素与炎症部位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炎症减轻。⑦为传出神经元,其末梢与免疫细胞接触形成突触,①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物质②是神经递质,由⑦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2)两小题表明免疫细胞上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受体,说明激素和神经递质能改变免疫细胞的机能。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③(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传入神经元④,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也说明来自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机能。对于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使用,必修3教科书39页的“资料分析”中的资料2介绍的比较详细。

【例3】 结合图3和图4回答下面的问题:(图3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③表示物质,图4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 图3和图4体现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血浆中可检测到①②③中 (填序号);寒冷时,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A中的 ,从而促进垂体分泌激素②;

(2) 图4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性激素

D. 血红蛋白 E. 呼吸酶 F. 抗体

(3) 在水平衡的调节中,下丘脑 能感受渗透压变化。下丘脑分泌的 能够提高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若大脑中控制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受损,人 (能、不能)完成排尿反射,若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则患 症。

(4) 除了图3中的抗体和淋巴因子外,免疫活性物质还包括 ,图3中C可由 细胞分化而来。D细胞的名称为 ,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 (提高、降低)。原因是 。

答案:(1) 神经-体液-免疫 ①②③ 体温调节中枢 (2) A、F、C (3) 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或ADH) 能 运动性失语 (4) 溶菌酶 B细胞、记忆 T细胞 降低 长期焦虑和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降低,导致淋巴因子产生减少

篇(7)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2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

12、水盐平衡调节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下丘脑:内分泌中枢

(1)内环境稳态中枢(渗透压,体温,血糖)

(2)双重调节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化学本质为球蛋白)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3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4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5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

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篇(8)

师: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水分子消化道奇遇记》,回顾下消化系统的知识。

(视频画面展示蓝色卡通形象的水分子随着食物团块及食糜沿着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的旅行,画外音介绍遇唾液、胃液、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看并与同桌讨论。

师:请同学们解决问题1:请你小结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生甲:我给大家展示下我们第一组课后准备的资料,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大家看小黑板(同组学生乙和丙带小黑板上展台与学生甲共同展示)。

学生丁:食物并没有经过胰腺,为什么胰腺也属于消化腺呢?

学生甲: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腺体。当食物到达胃部时,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酸性食糜。胃通过蠕动将食物送往小c,与此同时位于胃后方的胰腺立即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胰液中含消化酶,有利于食糜在小肠中进一步消化。

学生戊: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为什么会引起胰液分泌呢?胰腺是如何知道食物到达小肠的消息呢?

师:小肠和胰腺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管相连。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绘出“小肠与胰腺的位置图”,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学生绘图构建模型,分组讨论。

第二组学生:实物投影绘出的“小肠与胰腺的位置图(图1)”,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刺激通过神经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假设二:刺激通过血液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师:刺激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不同组给出了互补信息,汇总如下:

学生:应该是酸性物质。因为食糜是酸性的。这种酸性物质可能是盐酸。

师:如何证明盐酸是刺激物?

学生己: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小肠中,如果胰腺分泌了胰液,就证明稀盐酸是刺激物。

师:好,这就是科学家的思维,沃泰默与你有同样的想法,盐酸作为刺激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机理可能有哪些情况,请小组内讨论,给出假设。

学生的讨论进入较激烈状态。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不同组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假设一:盐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假设二:盐酸不被吸收,直接刺激小肠部位相关的神经引起兴奋,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假设三:盐酸不被吸收,而是刺激小肠分泌某种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师:大家的分析好像都有道理,是否是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引起小肠黏膜的神经兴奋。小肠黏膜分泌了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样解释是否科学,需要实验探究。

师: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上述三种假设是否成立呢?

第三组学生: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可以探究假设一是否成立。

师:同学们的思路和科学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这样做的,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所以假设一不成立。大家继续思考如何探究假设二和假设三。

第四组学生:切断神经联系,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如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则假设二成立;如果胰腺仍然分泌胰液,则假设三成立。

师:等一等,大家思考,有没有可能假设二途径存在,假设三途径也存在?

学生进入较激烈状态的讨论。

第四组学生更正:切断神经联系,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如果胰腺不分泌胰液,则假设二成立,假设三不成立;如果胰腺仍然分泌胰液,则证明假设三成立,但不能否定假设二。

师: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和法国学者沃泰默的一致。多媒体屏幕展示沃泰默的三组实验:(1) 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2) 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3) 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切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师生总结:1和2组实验对照,证明稀盐酸不是直接引起胰液分泌的因素,胰液分泌显然与小肠有关。1和3组实验对照,可以暂时排除神经的作用,说明与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调节有关。

师:当时学术界认为胰液分泌是一个神经调节的过程,沃泰默囿于当时学术界的观点,他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所以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排除“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思维干扰,让沃泰默改变他的观点,支持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庚:可以让小肠离体,将小肠剪下。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好。下一步怎么办呢?我们在必修一中证明胃的化学性消化,把胃中提取液直接作用于肉块,看肉块是否有变化来证实。

学生辛:(恍然大悟,快速作答)可以制备提取液。

师:同学们太棒了!总是能和科学家的脚步一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里斯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中,结果胰腺分泌胰液,从而直接证明了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师:科学家关于胰液分泌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实际上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激素双重控制。

这样科学家发现了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过程,即:酸性食糜刺激了小肠黏膜,引起小肠黏膜分泌某物质(促胰液素),该物质进入血液,到达胰腺并引起胰腺相关细胞分泌胰液,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如何给科学家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第五组学生:稀盐酸+煮熟的小肠刮下黏膜+砂子制备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看是否能促进分泌胰液。

师:好,同学们预测一下,该组实验的结果,狗会不会分泌胰液。

学生:狗不会分泌胰液。

师:该组实验与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对照,说明了什么结论?

学生壬:的确是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不是稀盐酸本身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

师:好,总结得非常好。斯他林和贝里斯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敢于质疑权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创新,又有严谨的实验设计,希望同学们也学到他们身上的探索精神。

大家看大屏幕,总结以下问题:

(1) 促胰液素是哪里产生的?(是否有专门的分泌器官?)

(2) 促胰液素是如何到达胰腺的?(激素的运输途径是什么?)

(3) 促胰液素只能运输到胰腺吗?(激素的运输是否具有定向性?)

(4) 促胰液素能作用于所有的细胞或器官吗?(激素是否能作用于全身?)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同时板书小结内容):

(1) 动物和人体激素具有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

(2) 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动物和人体激素通过血液运输。

篇(9)

几种常用化妆品的危害

千万别被化妆品精美的包装和神奇的广告语忽悠了,看看以下几种常用化妆品的组成结构你就会恍然大悟。

美白化妆品

美白化妆品离不开除色素化妆制剂,这是一种含有无机汞盐和氢醌等有毒物质的化学药品,长期使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研究表明,不论是有机汞或无机汞,均很容易被正常皮肤吸收。因此,如果每天将美白化妆品应用2次-4次,汞的慢性积聚作用就变得不可低估。医学研究表明,汞对局部的毒性作用,可使皮肤内重金属类积聚,有时会引起色素过度沉着和面颈部的接触性皮炎。另外,汞对全身的潜在危害,可使体重下降、倦怠、贫血、脱发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等。

含激素化妆品

看到不少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被脸上的小痘痘困扰,化妆品公司争相推出了各类祛痘产品,但很多女孩在使用这些含有激素的祛痘产品后并没有达到祛痘效果,还引发月经不调、色素沉着、黑斑、皮肤变薄和萎缩等不良反应,统称为“激素美容化妆品综合征”。因此,我们建议您在选择美容与化妆品时尽量避开含有激素的产品,因为治疗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含激素成分的美容化妆品时,也应该在医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美甲化妆品

美甲行业的诞生为爱美女性带来另一道风景,曾经单调的指甲而今被涂上了各种美丽的图案,着实令爱美女性欣喜。但随即产生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最严重的是,未经有效消毒的修指甲工具造成的接触性传染,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

另外,指甲油中的甲苯基和在指甲硬化剂中存在的甲醛也是高风险有毒物质,它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从而对人

体造成伤害。

口红和唇彩

所谓“口红病”,就是因口唇涂搽唇膏而引起的一种化妆品过敏症。据调查,约10%的女性因搽口红而患过此症。口红主要由羊毛脂、蜡质、染料、香精等成分组成。其中,羊毛脂是一种天然动物脂肪,能渗入皮肤,染料和香精等成分更是复杂,这些物质均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口唇干裂、唇皮剥落,影响口唇的本质美。

长期涂口红还会影响全身健康。口红中的羊毛脂和蜡质都有较强的吸附性,常将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病毒及一些重金属离子等悬浮物吸附在口唇黏膜上,这不但增加了引发过敏的机会,而且人在喝水,吃东西时极易将口红及上面附着的有害物质带进口中,危害健康。

七个方法将化妆危害降到最低

不要使用变质化妆品

化妆品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等物质,时间长了容易变质或被细菌感染,这时使用会造成皮肤过敏、感染等症状,因此化妆品应选用少量装(一般在3至6个月内用完),并贮存在阴凉干燥处。

不要使用劣质化妆品

为防止化妆品中有毒物质如铅、汞等超标带来的危害,尽量选购卫生部批准的优质产品。

防止过敏反应

使用新产品前,要先做皮肤试验,确定没有发红发痒等反应时再用。一旦发现化妆品对皮肤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别轻信进口化妆品

涂抹化妆品时,切忌几种化妆品混合使用,也不宜频繁更换品牌,更不能盲目购买进口化妆品,因为进口化妆品未必适合中国人的皮肤特点,极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不要过早化妆

现在,很多刚刚十五、六岁的少女就加入到化妆的行列,殊不知,这会对她们娇嫩的肌肤造成很大伤害,过早化妆可能让年轻女性二十岁就产生面部黑斑。

睡觉前要卸妆

篇(10)

现代医学检验质量管理执行的是一种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它要求临床医学检验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是其重要环节,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护理人员在检验标本采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保证检验样本的采集质量是护理工作任务之一。临床实践表明护理工作中做好检验样本的采集,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诊疗计划,是护士执行各项治疗的依据。检验工作是从医生开出医嘱开始的,执行医嘱,按照医嘱要求采集检验样本,是检验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并取得真实结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执行检验医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执行医嘱。检验标本的采集、检测都有一定的时效要求,因而对检验医嘱的执行应按时效进行,以便获得及时可靠的结果。第一,诊疗的时限性,如危急患者:心梗、中毒、休克等,对这类患者的救治是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护理人员在执行这类患者的医嘱时,除给予相应抢救处理外,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应及时进行,以便早确认早治疗。第二,检验标样检测的时效性,如血糖、血沉、电解质、血常规、体液等须在半小时内送检,久置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有些甚至失去检测价值。

其次,合理执行医嘱应。医生的医嘱是一个整体诊疗方案,检验申请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个特殊的部分。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既要考虑诊疗方案的整体性,也要考虑检验的特殊性,准确合理地执行医嘱的检验要求,也保证检验标本质量。

检验标本是一复杂的多成分的复合体,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如何准确合理地执行医嘱,理解医生的意图,适时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的较为关键的一点。如医嘱要求进行血糖或电解质的检测,采集样本时,应考虑是否有空腹或时间要求,患者是否用过糖或电解质等相关液体,以及其他有干扰检测的药物。用于做血培养的标本,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进行。可见执行医嘱,采集标本不能随心所欲,应按要求避开干扰因素,合理进行。

2.指导患者准备

所有检验样本均由患者体内的而来,样本的采集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准备。只有认真指导患者作好准备,排除干扰因素,标本的采集得以正常进行。患者的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状态:患者的状态准备是患者准备的重要方面之一,当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时采集的样本,特别是血液样本,最能反映出患者体内的真实水平。患者的情绪波动或运动影响样本的采集质量,使检测的结果失去真实性。如当患者处于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后WBC、CK、LDH、ALT、GLU会增高。

2.2饮食:饮食是影响标本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数生化实验标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空腹采集,因为进食后一定时间内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表明餐后血液中ALT、GLU、BUN等可升高,高脂餐后血脂增高。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高。可见患者饮食情况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指导患者适当饮食,合理控制饮食是获取高质量标本的基本保证。

2.3:会影响到血液循环,从而影响血液样本的采集质量。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不同而使平衡发生改变,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变化较为明显。如由卧位改为站位时,血浆蛋白、酶、钙、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等均可增高。的改变影响血液成分数量的变化,在采集血液标本时既要要求患者保持正确的,还要保持的一致性。

3.做好样本的采送

样本采送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标本采送的技术,使标本采集和送检达到实验要求。

3.1选择最佳采集时间。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时间:采取血液标本,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晨起空腹时采集。这样做,第一,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使患者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许多血液成分昼夜间变化很大,如血钾峰值期比低值期增加5~10%。血红蛋白增加8~15%,促甲状腺素增加5~15%。第二,病人处于平静状态,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第三,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比较。

选择检出阳性出率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找微丝蚴在患者夜间熟睡后取血;急性心肌梗死cTnT或I的测定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

充分考虑人体生物钟规律:人体内各种成分的存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到人体生命活动周期的影响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此在进行某些特殊样本的检测时,应考虑充分到人体生物节律性,采集具有诊断价值的样本。如,女性激素的检测,受月经周期性的影响;胆固醇则在经前期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生长激素于入睡会出现短时高峰。胆红素、血清铁以清晨最高,血浆蛋白在夜间降低,钙往往在中午出现最低值。

3.2采集具代表性的标本。标本的检验是微量的抽样性的,送检的标本必须带有病理成份,检出的结果才有意义,否则将检测不到有诊断价值的成份,因此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无比重要。如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痰标本的检查应留取由肺部咳出的脓性部分。一般生化样本采取空腹时血液,餐后血糖采取餐后2小时血液等等。

3.3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标本符合要求,是检验得以进行的前提,要获取满意的检验标本,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应用抗凝剂:抗凝剂是采集抗凝血液标本的重要物质。血标本如需抗凝,选择抗凝剂,正确使用抗凝剂至关重要。抗凝剂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不能随意乱用。抗凝剂的用量与血标本的比例必须正确无误。

防溶血、防污染:在生化测定中,溶血、乳糜及黄疸是影响检验准确性三个常见的因素,其中尤其以溶血影响最大,也最常见。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中的含量是不一样的,如血钾、ALT、AST、LDH等,红细胞内含量比血浆中高出数位乃至数百倍,一旦溶血,造成血浆(清)中这些物质测定值的增高。而另一物质,钠、氯、钙等,又比血浆中含量低。此外溶血还干扰比色测定,特别影响光谱蓝色部分的吸光度,血红蛋白还可能与化学试剂起反应,干扰测定结果,可使测定结果降低,甚至出现负值。污染标本的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污染物不仅能干扰检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果。

防止过失性采样:过失性采样是导致检测失败的较为常见原因之一。如边输液边抽血,甚至是输液抽血在同一臂进行,或用输液针头回血。这样的标本可使检测结果严重失真。检测数值常出现分离现象:即一部分指标因药物的混入结果偏高,另一部分指标因稀释结果偏低。

送检及时:标本采集完后应及时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得越少,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当标本储存过久时,可因细胞的代谢活动、水份蒸发作用、微生物降解、化学反应、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因素影响标本的质量。如血液标本搁置过久血糖降低,血清钾升高;尿液、粪便标本因混有大量的细菌,放置时间过长,其病理成份被细菌分解而失效等。

上一篇: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下一篇: 现代农业行业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