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首先要增强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要为老人设置方便合理的生活环境;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这样可以减缓病情发展。
其次是延缓老人的病情恶化及功能衰退。病人的认知能力退化和心理状态有关,好的护理能帮助老人建立快乐、安全的生活态度。
再次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感到活得有尊严。恰当的护理工作会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最后,应尽量减少病人和外界的冲突。不仅要照料老人的生活、用药、保健等方面,还应关怀老人的心理变化。病情会影响病人情绪,通过护理能减轻恐惧感,缓解焦虑,给老人安全感,避免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
明确了护理的大方向后,在具体照顾病人时,家属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感支持,掌握交流:尊重病人的人格很重要,千万不要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经常用抚摸动作和亲切的话语,给予病人关心和爱护。和病人谈话时语调要低,态度要和蔼,吐词清晰缓慢,不要嘲笑,也不要轻易否定病人的要求。
2.加强防护,防止意外:病情重的患者要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病情轻的只需在他活动多的时间里加强看护就行。不要让他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最好在病人口袋里放一张写有病人名字、家庭地址、主要看护人和主治医生联系电话的安全卡。在家中安全也要重视,比如让病人穿防滑软底鞋,在浴室、卫生间安装扶手,在卧床病人的床边加护栏,等,以免病人跌倒。
3.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病人的饮食应丰富多样,定时定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家属要经常协助病入搞好个人卫生,尽量让他们做一些泡茶、洗碗、扫地、买东西等简单家务,在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要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看报纸、读杂志,给病人以视听方面的外界刺激;经常有意识地让病人记忆、判断,以_到锻炼大脑思维活动的目的。
护理老年性血管性痴呆(VD)即由于脑卒中而并发的一种智能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仅使自身生活质量下降、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做好痴呆病人的护理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我院据患者特点、临床状况,对患者实施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病区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30例,选择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生活半自理状态6例,不能自理病人19例,卧床病人5例。
2 评价病人
首先对痴呆病人进行相关评估,以便利于针对性护理。
2.1 病人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工作能力。
2.2 生活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2.3 病人个人爱好、读书、社交活动等。
2.4 病人是否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状态。
3 护理方法
通过饮食、行为、心理、药物等多方面护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认知、言语、肢体活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对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3.1 饮食护理 对患者做好饮食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防便秘,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扩充血容量,能起到降低脑梗塞发病的作用。食物品种要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对病情较轻,尽量让病人自行进食,以保留、提高生活能力,要保证环境的安静、整洁,进食应慢;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协助进食,必要时给予喂食。
3.2 安全护理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安全认知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很容易发生意外,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比如误吸、跌倒、烫伤、走失、误服等,做好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要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尽量保持病人居住环境整洁、规整,把有洗涤剂、杀虫剂等有毒物品远离病人,把热水等能导致烫伤的物品远离病人,给病人制作能随时配带的卡片(包含病人的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
3.3 心理治疗 好的情绪对维持及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预防痴呆有积极作用。因而,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心理护理的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有极大帮助。医者要了解痴呆病人不能自我认知、以及对外界环境感到陌生、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特征,以宽容、理解,给予关怀,改善其生活态度、心理情绪。同时叮嘱病人家属,多关心、体贴病人,常探望、关怀病人,与患者谈心、交流,并鼓励老年痴呆患者与同龄人一起聊天,解除其心理压抑情绪。对于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病人要及时给予药物干预。
3.4 功能锻炼 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功能锻炼包括①肢体功能训练: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下去会引起肢体屈曲、僵硬、畸形,因此,要做好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最好能指导病人做正规的肢体康复锻炼,尤其是新发脑卒中病人。
3.5 陪护者培训 陪护者的健康状况能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行为问题发生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陪护者由于知识缺乏,特别是护理技能的缺乏,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常常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因此,应对陪护人员进行痴呆疾病常识的宣教,通过提高陪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更有效地配合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
3.6 改善睡眠 睡眠质量差能影响病人的情绪、心理、行为等健康,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找出影响其睡眠的主要因素,寻找帮助其入睡的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晚上临睡前避免进行长久和激动的谈话,避免入睡前饮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入睡前排尿,并使用能促进睡眠的方法帮助患者入睡,如喝牛奶,热水泡脚等。
另外,病房要定时熄灯,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必要时可给予口服药物辅助睡眠。卧床病人预防并发症:对于卧床病人护理更为重要,长期卧床患者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叩背,经常按摩骨突部位的皮肤,时时观察皮肤的颜色变化,预防发生褥疮,同时要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的更换衣物及床单,保持床铺清洁及干燥,同时也要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肢体瘫痪者要按摩肢体肌肉,预防深静脉血栓,置患肢部位于功能位置上,进行定期的按摩,要适当活动关节,来预防关节的僵硬、变形及肌肉的萎缩;患者自理能力下降者,因长期卧床,容易患上呼吸道等疾病,护理人员应随天气变化及时帮助患者增减衣物,并指导或帮助患者进行扩胸等相应运动,来增加他们的肺活量,以便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呛咳显着的病人,必要时建议鼻饲,减少误吸。
4 小 结
通过对此3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者的护理例证,及其陪护人员的配合,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此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需协助照料,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09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9例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余患者尚维持原来水平;卧床的病人有1例消瘦、营养不良、心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对于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行全面、充分的护理,能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人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有效改善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庆新,倪小青,王崇屹,等.脑卒中与卒中后痴呆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5(7):58.
实验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坠床例数为零例,对照组病人中发生坠床例数为2例(5.26%),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肺部感染并发症中,实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病例数为1例(2.63%),对照组病人中肺部感染病例数为4例(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压疮并发症出现情况上,实验组病人未见有压疮病例,对照组有6例(15.79%)病人出现压疮,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个别病例的便秘(实验组1例,对照组1例)、血栓(对照组1例)等,均在及时处理后获得良好结果。所以总体来说,实验组并发症共出现2例(5.26%),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4例(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骨科病人一般具有突发、紧急的特点,多为突然事故导致的骨质、创伤等病人,常常伴有巨大疼痛、心理应激障碍等。在完成紧急处理或者手术干预后,骨科病人又常因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对疾病认知不足、心理应激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恐惧、无助、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1-2]。另外除日益引起重视的骨科病人住院心理应激障碍外,住院病人常见的如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免疫力低下感染因素增加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同样因素导致的尿道感染甚至是因为血液凝固性改变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和疾病恢复进展。对于高龄病人而言,因为患者自身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病人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能力降低,一些常见的不良因素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总体来说,不管是从病人的心理应激状态或客观可观察到的并发症的发生来说,对病人的护理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得到更好执行,提高其有效性[3],而预见性护理的要求恰恰成为适应这种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的可行方案。以本次研究结果来说,预见性护理充分说明了它相对于传统护理的优势,特别是在病人并发症出现方面,预见性护理对于病人健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预见性护理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入院时的前期护理和入院后的日常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7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脑梗塞患者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
2.I 饮食指导:①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②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③适当饮茶,因为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成分,可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④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2.2 安全指导:①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②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2.3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多突然,在短时间内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且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所喜爱的活动。日常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使得本来易伤感、孤癖、抑郁、烦躁、易激动、主观急躁、自卑和自为中心的老年患者更加变得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不厌烦,精心照料。首先与患者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和多鼓励,耐心细致地做好开导。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活动、病情轻重等要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亲切交谈,解释疑问,消除疑虑,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对失语病人的护理:当梗塞损害了优势大脑半球功能时,病人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语言使用功能缺损,因此,失语病人多烦躁、焦急、喜怒无常,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病人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以便恢复起码的社会交往,使病人建立信心,加强口语及书面语言训练,在与失语病人说话时,时间要充裕,千万不要催促病人,说话应面对面,慢而清晰,给病人反应的时间,减少因语言障碍引起的无助感,用各种方法鼓励病人,鼓励他时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回复,护士应理解病人紧张、焦虑和沮丧,安抚病人并通过寻找和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病人恢复。
2.4 注意预防褥疮,预防肺部感染:①长期卧床的偏瘫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下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
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2―3h给病人翻身1次。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清洁,大小便后及时处理干净,使皮肤保持干燥、卫生。如局部皮肤开始发红,可用50%酒精涂擦,并轻轻环形按摩该处。也可用艾条灸局部,使皮肤微微发热。若已形成褥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褥疮进行处理。②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为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男l9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完全瘫痪病人10例,不完全瘫痪病人16例。
1.2常规治疗 本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按摩、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练习、病人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支具辅助、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方法,待病人有部分肢体功能恢复则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主动肢体功能练习。
2 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最长者3年,最短者1年,平均2年。其中10例完全性瘫痪病人经康复护理治疗后均建立了自主膀胱。26例病人下肢痉挛均得到缓解。26例病人中16例不完全瘫痪病人均能站立扶拐或手杖行走;10例完全瘫痪病人均可站立,其中5例病人可以在支架和双拐帮助下短距离行走,其中2例病人可独立坐轮椅。
3 一般护理
(1)嘱咐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2)间歇导尿前30分钟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4)严格测定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300ml~500ml之间,每天导尿4次,300ml以下每天导尿2次,100ml以下每天导尿1次,50ml以下停止时间歇导尿。绝对禁止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不能超过500ml,否则要留置尿管。(5)保持会清洁,便器定时消毒。(6)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和报告医生。
4 膀胱训练
(1)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可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在10秒钟左右,重复做10次,每天做3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2)急迫性尿失禁病人,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分钟,晨起或睡觉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夜间排尿2次。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3) 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进尿液排泄。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4) 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轻敲耻骨上区等辅助措施。(5) 手压法:即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5 康复护理
5.1由于截瘫病人的特殊性要进行病人的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鼓励,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重新面对生活,树立信心,坚持锻炼,配合康复治疗争取取得最好的疗效。
5.2术后早期对病人的护理主要是指导并协助家属每日为患者做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等,防止术后出现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高热或低温等并发症,为病人后期的康复护理奠定基础。
5.3随着病人手术后的恢复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其主要的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功能需要锻炼,力量同耐力同时锻炼。其主要内容包括:(1)卧床练习;(2)坐位练习;(3)站立练习。还包括从床上移位坐入轮椅等。进行练习的顺序是先卧床练习,然后坐位练习,然后站立位练习。
5.4在练习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辅助的护理治疗指导是必须的。早期病人卧床可以采用按摩和被动肢体活动的方式。但要求手法要轻柔,不要撕裂软组织。被动肢体功能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以每次达到关节的完全活动范围为度。对于痉挛性瘫痪的病人的按摩和被动活动要特别慎重,如果肢体处于屈曲或伸直挛缩可以进行相反方向的被动练习。
5.5由于脊髓损伤的病人下肢的感觉较差或者消失,不适于进行热疗方式的理疗。往往应用后造成肢体皮肤的损伤,加上神经营养的缺乏常导致损伤处经久不愈,甚至产生感染威胁病人的生命。
随着意外性骨折以及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护理意义重大。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在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将病人病情分为重症、急症和普通三种类型,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案如先护理急症,然后重症,最后护理普通骨折,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最需要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减轻病人住院不良情绪,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17~77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56例,颈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两组患者在遗传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骨折护理。
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
患者入住医院后,护士接诊,根据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性措施:①对患者病情表现进行评估,观察面色是否苍白、烦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氧气输送或建立静脉通路,较为严重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②记录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以便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术前护理
根据具体手术要求制定不同术前准备,如有些需术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为手术做好准备。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易焦虑的患者做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耐心的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向其介绍治疗康复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树立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患者积极参与手术。
1.2.3患者安全隐患评估
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病人如幼小的儿童和年龄大的老人给予特殊看护,在其病床上加床栏,以防止其坠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不能私自将其取下。在患者床头张贴一些警示性标志如防坠床、防跌倒等,给患者讲解一些跌倒、坠床的案例,发一些手册,提供坠床案例以及正确的卧床文字及图片的描述,加强其警惕性心里。鼓励患者不要长时间卧床,适当的下床活动,以免发生性低血压,下床勿过快、过猛。
1.2.4并发症护理
术后主要从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静脉血栓这几个方面进行。
皮肤护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长期卧床,易造成压疮。①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告知其正确的卧床、适宜的卧床时间,让患者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②术后为患者记录翻身时间、卧床,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况;③保持好室内环境,室内要整洁、通风透气,患者被褥要经常换洗、杀菌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悬浮床垫,减轻局部压迫,并适当为病人进行按摩;⑤给病人制定合理饮食结构,鼓励病人多锻炼、心态良好,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早日康复[2]。
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于有烟史的患者要让其禁烟,并指导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扩胸运动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运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室内消毒,减少病人引起肺部并发症的概率。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排尿及排便环境有所改变,所以可能会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为预防术后排泄困难,术前三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定时排便,以减少术后置导尿管的几率。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消化,增强胃部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预防静脉血栓: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少,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看护医师应适时为患者进行腿部肌肉按摩,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卧床[1]。
1.2.5术后及出院护理
术后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医师要检测其生命体征,如出现肢体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据手术采取的麻醉方式选择实验的卧床。
出院护理:①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② 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话指导;③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术后的康复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饮食方案;④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3]。
1.3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对预见性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天,预见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差异显著性(P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护理有积极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预见性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见性护理
自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68~86岁,平均年龄75.06岁。
2 基础护理中的循证护理
2.1心理护理的循证及护理
病人住院期间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孤独无助、老而无用 、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治愈的自信心,担心愈后生活不能自理。循证:由于老年人年龄大,病情较重,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对治疗的配合及影响愈后。护士应在护理病人时耐心、细致,仔细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掌握正确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病人和家属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等,使病人积极改善其病态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常发生骨折部位的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循证:老年人消化机能减弱,肠胃功能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往往较差。所以调剂饮食是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骨折早期,由于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造成吸收热和肢体的疼痛给病人带来身体不适,加之创伤后担心愈合后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病人食欲下降,这是宜给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米粥之类,而忌食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和一定量的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骨折中期,随着肿胀的机化,桥梁骨痂的形成,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和钙质,可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海产品等以满足骨折愈合的需要。骨折后期,骨折愈合而尚未牢固,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此时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肾、排骨、红刺汤、龙眼肉等,以滋补气血,强筋壮骨⑴。
2.3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极易发生压疮。循证:由于骨折和疼痛的原因,常需长期卧床,而且老年人有以下生理解剖特点:①皮肤干燥角化,皮下脂肪及血管数量减少;②汗腺萎缩,表面小动脉硬化;③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再生能力减弱,以致皮肤皱纹增多,弹性及再生能力降低,加之躯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压疮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压疮的护理要点,做到①勤擦洗,有效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并保持床铺整洁无潮湿,无褶皱;②勤翻身改变,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翻身同时进行按摩,注意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力,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翻身次数做合理计划,翻身后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⑵;③增强高蛋白饮食。
2.4二便护理
2.4.1小便的护理 骨折早期,易发生尿潴留的症状。循证:由于不习惯床上排便、疼痛刺激、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导致尿潴留。护士应注意观察膀胱有无胀满,可给予留置导尿,或人工手法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后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在流出时,可松手再次加压,将尿排尽⑶。
2.4.2预防便秘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发生便秘的循证: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②骨折疼痛,造成病人不敢排便;③老年人肠胃功能差,排便动力不足⑵。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降低或丧失等表现,鼓励病人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指导或协助病人在餐后30min作腹部按摩,从右到左,沿大肠行走的方向,以刺激肠蠕动。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根据医嘱给予灌肠或缓泻药物。
2.5预防并发症
由于老年病人修复能力差,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往往出现以下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肺栓塞、血管栓塞、泌尿结石、肌肉废用性萎缩等,询证:与骨折后期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护士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鼓励病人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专科护理的循证护理
3.1患肢制动
活动及翻身易造成髋关节外旋或脱位。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肢的髋关节的制动情况,向患者强调关节制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翻身的正确方法,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以避免造成关节脱位。
3.2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及疼痛因素,易造成局部血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循证:功能锻炼能改善上述问题。护士应注意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及踝关节的适当运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每日数次,每次5~20min。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器械完成日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质是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后做出最合适病人的护理决策⑶。循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程序的深化和补充⑷。我院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积极运用循证护理模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腱鞘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芬琴,陈彩霞,靳雪玲,等。老年股骨颈和股骨隆间骨折的护理 (j)中医正骨,1993,12.:48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7
[3]雎美珍,神经内科病人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家庭护士.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8例病人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17岁~74岁。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或合并下肢感觉异常并肌肉萎缩[1]。
1.2结果病人入院后经做充分的术前各项准备后,送手术室在局麻下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经消炎对症治疗,做好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3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4天一15天,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腰腿疼痛伴下肢感觉异常,多数患者反复疼痛时间有1年一30年不等,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反复门诊检查及治疗或理疗效果不佳。要接受手术的治疗身心负担较重,出现消极、矛盾、恐惧的心理。虽然对手术治疗寄予希望,但又担心手术效果,因此,我们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中的配合,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相同病例经手术治愈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及配合护理。
2.2床上大小便及滚式翻身训练一般人不习惯卧床大小便,术前训练卧床大小便,为术后卧床大小便培养良好习惯,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卧床大小便而引起便秘和尿潴留;指导患者滚式翻身,以防止术后因翻身不当造成痛苦或损伤。
2.3术前准备
2.3.1术前全面了解病人血、尿、粪三大常规,生化五项。心肺功能及出凝血时间、血型;术前一天常规做好皮肤准备,普鲁卡因皮试,交叉配血及术前禁食等。
2.3.2术前行X线定位,明确手术部位,使切口小,出血少,减少影响脊柱稳定性,为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奠下基础。
2.3.3术日晨按医嘱用药及上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3术后护理
3.1护理术后卧硬板床3天~5天,以减轻纤维环周围软组织出血、水肿,术后最初4小时~6小时以仰卧为宜,以压迫止血,以仰卧与侧卧交替,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翻身时作滚动式翻身,保持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转腰部。
3.2密切观察病情
3.2.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测T.P.R.BP,注意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伤口敷料有无脱落,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伤口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注意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松脱或扭曲,翻身时注意勿牵拉过紧,妥善固定引流管,每日晨更换引流瓶,并注意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管一般24小时拔除[2]。
3.2并发症观察并发症为椎间盘炎、神经根损伤、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马尾神经损伤。术后按医嘱正确应用地塞米松5mg-15mgiv,减轻神经根水肿。倾听病人主诉,注意观察腰痛及肢体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大小便障碍情况,本组一例病人术后仍诉腰部及双下肢酸痛难忍,经绝对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
3.3饮食指导病人手术后开始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增加营养、促进康复。术后患者需卧床,活动减少,易发生便秘,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丰富的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47-01
随着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便秘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常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烦闷和痛苦,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便秘的诊断标准1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72小时,且排便困难2大便排出困难,1次排便在20分钟以上3平时需要服用泻药或其他方法协助排便者4大便不能一次排尽,或有堵塞感,或便意不尽感5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25%,住院病人的发生率更高。便秘的发生率约50%。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收治老干部103人,其中男90人,女13人,卧床病人25人,年龄68-93岁,平均年龄为79岁,针对其发病原因,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2010年收治老干部98人,其中男87人,11人,卧床病人17人,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为81岁,将2009年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病人作为治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配合中医穴位按摩,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用药物治疗者明显减少。
2 便秘的康复护理
2.1 调整饮食 1)老年人平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2)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不仅有润肠的作用,还可以产生产生产生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3)忌用强烈调味品及饮料,如辣椒,胡椒、浓茶、咖啡等食品。
2.2 适当饮水 每天要有充分的饮水量,至少8-10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晨起饮一杯淡盐水或冷开水或蜂蜜水,能刺激肠蠕动,起到软化的作用。
2.3 养成定时如厕排便的习惯 定时有意识地引导排便,指导患者每日晨起或早餐后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如厕蹲坐10-2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平时有便意时,不要忍耐应立即去排便。
2.4 适当的锻炼 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长期卧床的病人,每日2-3次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10分钟,加强腹壁肌和提肛肌收缩力的练习。
2.5 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或加重便秘 对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取得信任,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强调便秘的可治性,树立信心,告诉其老年性便秘是心身疾病,心理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可进行心理调适[1]。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
2.6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卧床病人在床上排便时,使用屏风,所用便器冬季可加温后使用,以免因便器低温而致会及肌肉紧张,造成排便困难。
3 对照组的中医穴位按摩 根据中医便秘分型采用不同的穴位,例如气虚便秘可以每天坚持捶足三里200-300下及按摩点揉太溪、关元。气秘是气机不畅属于实证可按摩阳陵泉和上巨虚。冷秘可按摩点揉肚脐、关元。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顺时针摩揉全腹,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也可由家属帮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