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财务会计实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重要部门,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具体又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耽误的责任不同,在具体的管理应用中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关联。伴随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完善,怎样在体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职能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发展融合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报告,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一切市场经营活动的手段。企业管理会计主要包含企业管理系统模式、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管理会计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要以企业经济利益的获得为基本出发点,对一切会计管理工作进行预测,提升企业整体财会管理水平,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支持。(二)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一种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和管理会计的最大发展区别是其开展的管理工作是对外的,面对的主要管理人群也是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和项目投资者,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司开展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资金核算和管理。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同财务会计能够提供综合性信息,管理会计能够提供细节性信息。企业管理会计报表将成本具体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两种,在实际发展中,固定成本能够为进一步细化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关联,进而帮助企业中基层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计划和管控。企业管理会计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管理者。财务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将成本划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要求在会计发生期间能够匹配企业运营产生的收入和成本,无法评估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关联。财务会计的使用者是外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股票分析师,不适用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不同管理会计的发展职能是创造价值,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有效解释企业的过去发展,而且还能够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分工,帮助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把控现在、展望未来,使得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目标进行。财务会计则是对价值的一种记录,具体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工作程序能够对企业已经发生的各项经济交易行为进行记录、处理。(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需遵循的标准不同财务会计的实施要遵循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由企业管理者编订,在外部使用者不了解企业发展实际的情况下,受利益的驱动,企业管理者会通过操控财务会计报表来误导投资者,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管理会计报表代表的编订者和使用者一半都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一种企业内部管控行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需要公认的会计准则和政府监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逻辑关系。(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信息的关注点不同财务会计关注信息的准确性,管理会计则是关注信息的关联性。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而有用的信息一般要具备准确性和相关性的特点,在具体发展中需要权衡准确性和相关性。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相关性,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会计会应用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来描述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不同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不存在固定的工作程序,企业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则是需要遵循固定的工作程序,对于凭证的编制、账簿内容的登记管理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能人为地随意改变工作顺序。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意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会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管理中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会遇到一定困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了解内部管理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为企业业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支持,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第二,能够提升资金利用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并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提升工作效率。第三,实现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的互补整合。现阶段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往往不能够单独运作,只有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才能够在发挥二者互补性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第四,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增加数据信息量,实现对所获取数学信息的有效预测,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掌握信息。
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基础
(一)目标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认清楚市场运行发展情况,做好产品预测评估,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全面分析,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智能化、高效化管理。(二)人才基础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发展需要加快打造高素质的人才会计队伍,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为企业会计视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提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需要企业加强对财会人才的培养力度。(三)理论基础完备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模式能够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企业管理发展中,完善的知识和数据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支持,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理论信息的结合下能够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丰富知识资源,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发展需求。
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观科学、正确的会计观的树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重要基础,能够加深相关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全面认识,企业会计职能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会计发展层面,而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和应用层次,为此需要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工作新的认识,树立全面的会计发展观。(二)在企业财务实务管理中要实现对管理会计思维的有效应用文章以应收账款和预算管理为例具体探究怎样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应用管理会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是加大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引发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为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规范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管理思维来进行合同管理,将合同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到合同谈判、货物签收、货物收款和货物销售提成全过程中,通过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的充足。(三)提升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素质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主要从事的是记账员工作,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片面地认为企业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简单地写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这种认识不利于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定期管理培训,引导他们掌握更多企业知识,从而使得财会人员能够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四)打造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支持,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为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打造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做出更深层次的划分,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实现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稳定发展。(五)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提升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理会中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部分,如果这两个职能部门被企业财政部门所接管,将会出现职能部门功能混乱的现象,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有效发展。为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会计的职能从企业的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在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安排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明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权责关系,避免出现财务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混乱,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稳定运行。(六)加强对企业会计理论的研究从上文的分析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在具体管理只有得到相关理论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会计职能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相关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发展中新型会计模式的研究。通过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论更好地推进企业会计发展。(七)打造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完全割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发展缺乏必要的沟通,由此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的融合。企业要根据自己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录,并根据信息目录建立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共享机制促进企业财会部门的职能转变,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提升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八)以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开发应用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往往拥有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引进先进的会计工作方法,比如有效益的成本管理。同时,配合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特点、要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需要加快打造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在财务会计管理发展研究更多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法来支持和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结束语综上所述,会计系统是企业发展建设的核心系统,由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组成。管理会计是从原有的会计体系中发展演变出现的。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拥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目标,都能够为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增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为此,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研究,并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发展的关注,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薇薇,高悦.关于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5(10):179+181.
[2]杨凌晓.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运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137.
[3]徐勤来,李兴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7(15):120-121.
[4]陈璐雯.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知识经济,2017(10):108-109.
[5]叶红霞,苗金秋.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特区经济,2017(02):120-121.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是保证企业资金流动、控制工程项目资金预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不过从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优化。
一、现阶段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不足
(一)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深入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具体来说,财务数据更新滞后、资料整理缓慢、核算方法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降低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不高
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核算效果的发挥。如果相关的财务信息存在较大的误差,甚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一些机构,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而对某些财务数据进行修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在于工程项目的承包、承建,这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对于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建设,很多企业没有投入应有的资源。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其公开性、透明性和公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就影响了实际财务会计核算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优化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设计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重新设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框架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核算程序,注重实质效果。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是实现财务会计核算优化工作的制度保证,对整体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入手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
(二)健全各项会计核算机制与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机制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大力度。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会计核算的重点程序。从制度和程序层面,优化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风险机制、信息机制、内控制度等方面做起。具体来说,风险机制,要更加注重对日常财务会计核算的动态检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信息机制,要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水平,从相关信息的资料收集,到信息分类筛选,要形成高标准的信息控制机制。内控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要按照相关的准则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运行的内控机制,降低各部门、各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作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大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优化方面,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监督审核的力度。一些在外地施工的项目,其会计核算的监督更为重要。企业财务内部应该抽调相应的人员,到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清查核算,认真监督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过程,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是优化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措施,在未来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方面,应该不断得到强化。
(四)提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最终还是要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去执行。可以说,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一线会计核算人员技能的培训,拓展专业知识,丰富一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实战经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要培养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复杂万变的商务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有创新维思维、有远见、有决断力的CFO,他们沟通技巧、创新视角、解决问题能力、业务洞察力、风险管理能力都要快速提升,才能带领团队一起体味多维思维的乐趣。运用多维思维的财务楷模,不能僵化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而要在多重迷局中,善于运用战略眼光剥茧抽丝、发现问题;运用谈判技巧和多种沟通能力,善于平衡各方面利益,持续勤练内功,巩固自身和企业内控的根基。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从人才素质的提高方面下功夫,真正发挥人才在会计核算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建筑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只有在资金操作和财务会计核算上不断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当根据财务会计核算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技术并对企业财务会计人才进行培训,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新,更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综合实力的改善,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卫士.建筑企业集团BT项目会计核算研究――以福建大农景观建设有限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2014
一、 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历程及基本内涵
1969年美国财务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财务会计理论说明书》,将财务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信息系统,那就一定有目标。1940年,佩顿和利特尔顿合著的《公司财务会计准则绪论》这样定义财务会计目标:提供关于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加以汇集整理,以满足管理当局、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一号概念公告的财务会计目标是: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务人及其使用者提供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英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义为:像广泛的使用者提供关于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业绩和财务适应性的信息,以及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和制定经济决策的效果。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目标:为更广泛的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企业经营状况和业绩及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信息。上述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同时也兼顾“受托责任学派”的观点。美国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强调对投资人、债权人(包括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决策有用的信息,英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则兼顾了受托责任,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目标,基本上和美国的一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财务会计目标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原因在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之上的,经济环境的特征必然影响甚至决定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包括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期望财务会计达到的目的,是构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关于财务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实践的纽带。它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研究的是要解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财务会计目标是随财务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来源于财务会计实践,因而能够把外部环境与财务会计系统有机协调起来。不仅如此,财务会计目标还是财务会计研究的起点,是财务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财务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都围绕财务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通过优化财务会计行为来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后者涉及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一个构建良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系统性,也即财务会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应当包括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前者是对财务会计目标的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后者是前者的细化,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紧密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财务会计目标体系。稳定性,也即财务会计目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经常变动。实用性,即一定时期内,此财务会计目标能够适用于该段时期的财务会计工作具体情况和当前的财务会计环境。先进性,是财务会计目标切实为财务会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
二、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现状
1. 财务会计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研究的出发点,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它在财务会计目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直接制约着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同时也体现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是对基本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表达和实现,是在基本目标的指导下,从事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建立在财务会计一般环境假设的基础上,运用规范方法中的演绎法推导出财务会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以求达到对财务会计实践的规范,满足社会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基本财务会计目标适用于一切历史发展的阶段,是从不同历史环境下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抽象出来的共性;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则因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不同而不同。
2.财务会计基本目标应为提供信息以满足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则是两个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基本财务会计目标适用于一切历史发展的阶段,是从不同历史环境下具体财务会计目标抽象出来的共性—提供信息以满足对财务会计信息需求。受托责任观认为提供信息是为委托人(已经的投资者)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作出是否继续维持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决策;决策有用观认为提供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进行投资、信贷等决策的需要。可见,二者是有共性的,即都是提供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二者的区别是主要的信息需求者有所不同。受托责任观的主要信息需求者为已经的投资者—委托人;决策有用观的信息需求者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处于不同历史时期,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可见,两者适用不同的历史环境,是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因此,它们属于具体的财务会计目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备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则由于历史环境的改变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批判这两个观点,也不能盲目地去协调二者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是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两个具体阶段。由于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起性特征,二者在某个历史发展时期交替和重叠,表现为二者的融合。
三、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目标系统将发生如下变化:
1. 财务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时期,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与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别。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可按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最直观地划分为两大部分,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和非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还可以按照企业资本规模大小、产权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经营行业特点等细分为若干层次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这些群体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各有其特点且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其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目前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多元化、多层次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
2. 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拓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再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为了满足用户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表外信息,包括企业背景信息、未来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公允价值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另外,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还要提供公司员工受教育状况、技术素质、业务能力、熟练程度、敬业精神等人力资源价值及公司管理者的受教育状况、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企业文化等组织管理方面的信息。
3. 改革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排形式与内容。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突出了有形资产这个重点,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报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设想,编排报表的顺序由按流动性排列改为按重要性排列,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内的知识型资产,不仅要优先报告,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68-02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惰性大、学习意志差等问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表现出厌听甚至厌学。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应结合教学现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夯实基础。
一、建设能体现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综合实训基地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条件
建设具有公司氛围及符合财务处理流程的综合实训基地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依托学校服装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的有利条件,突破各专业间实训基地功能设计单一性的思路,把服装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按照小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的要求布设机构,从接受订单、组织生产、成品出库到货款的收回等实行流程化和规范化,并根据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要求设置财务岗位,业务活动流程涉及的原始凭证采用教师编制的仿真单证实现。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课堂设在综合实训基地里的财务部门,教师在基地里讲解财务流程,学生体验财务业务活动,了解账务处理流程,掌握账务处理知识。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仿真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更直观且易于接受。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开发校本教材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专业教师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因专业教师不同的阅历和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他们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技巧和习惯会有差异,中职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师讲授,如稍有差异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理解。因此要根据理实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去培训及实践,特别是到与学校长期共建的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实务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还能使教师业务的处理习惯和技巧趋于一致。此外,为了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融通增长,应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与教学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会计政策和理论知识,分析学生的现状,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讨论编写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所具有的技能也更贴近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催化剂
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不应只是会计技能演练的场所,而应更具仿真性,成为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要围绕会计的职责和作用这个中心,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下,除要求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会计模拟训练掌握基本的会计实践技能外,还需要进入实战提高阶段。在实战提高阶段,教师模拟企业的情况准备好一个月的会计资料,并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分小组,根据模拟企业设定的财务岗位安排学生,要求学生按照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完成各自的岗位工作。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要对其他小组展开会计检查。在会计检查的过程中,查出会计核算出错的、违反会计政策或者处理方法,被检查组会受到处罚,相反核算正确、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运用得当的小组,则会受到表彰。此外,在会计检查过程中表现最优秀的小组也能获得“审计能手”称号。在仿真的环境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了正确核算和遵守会计政策及灵活运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会计专业技能,又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财务人员。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的教学,主要是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在课堂上是动起来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比较大,在课堂上教师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不断地进行相应的理论的讲解。中职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又不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力不强,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达不到预想的课堂效果。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控制,不是制止学生做什么,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吸引学生做什么。
(一)注重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设计任务,重视学生成功感的获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安排课堂内和第二课堂两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在课堂内,主要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会企业财务会计最基本的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而第二课堂主要是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可利用学生课后的时间,以学校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营运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凭借会计主管的身份整理加工好当月的原始凭证,公开向学生招聘财务部成员,每个财务部的招聘的岗位为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四个角色。为了保持小组间的竞争性,共招聘3个财务部的全部成员,聘用期为3个月,并签订好聘用合同。会计主管要求每个财务部按照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记账资料,完成服装基地账务的处理,并完成当月的财务报表并上交给会计主管审核。在第二课堂里,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感兴趣的事物能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怎样去把握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成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把平时收集与会计相关的各种趣闻趣事如巧妙记忆法在消费税中的运用、与个人所得税有关的老板发工资故事、与资产减值有关的王八的故事等穿插在其中,形成课堂上快乐的3分钟,在学生的笑声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理论的学习及巩固,也在快乐中让学生领悟到做好会计需要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中职学生大多不擅长抽象思维,而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在企业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笔者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演示、视频播放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直观化,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中所涉及的有关原始凭证产生的原因和式样、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素、记账凭证的填制要点、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编制的注意事项等会计业务知识及处理流程,通过拍摄视频、图片整合和实物来展示,使教学更形象化和直观化,同时方便学生的查询和重复观看,更易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四)善用小组学习法。经过基础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知识是零碎的,不具备系统性,对于很简单的业务问题往往也感到无从下手。小组学习,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到还没入门的学生。在小组的共同训练中,慢慢地引导他们进入状态,既能避免他们因跟不上而产生的怠学、厌学,又能在工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小组的组建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向、表现力和责任心,并根据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搭配。小组的成员数一般是3人,个别组因为特殊原因会考虑4人。在分组前,笔者非常重视跟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然后做出组队的初步方案;在真正分组前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各个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对于组合不理想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才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小组的分组过程是一个选择调整的过程,通过上述的分组步骤,尽量避免因简单分组造成组合不当,整个小组学习欠缺主动性,甚至小组的共同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五)重视教师心态的转变。中职学生正处在叛逆期,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不苟言笑的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最好是平易近人、思想现代、多才多艺,同时又能做朋友的,这样才能带给他们更强的自主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以同事、朋友的身份,用实践的口吻,从技术的的角度、娴熟的技能去“教”或 者“讲”,引导和鼓励学生“讲以致用”“练以致用”,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和进一步提高技能是有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鲜剂
课余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在中职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对形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培养职业道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的专业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和课堂教学内容的缺陷,有利于优化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按照授课计划,企业财务会计是安排在第三个学期进行的,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平板、手机基本普及,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QQ群,在QQ群空间里设置有专业的新闻、趣事、业务处理擂台、学生的问题答疑,等等,通过奖励、积分、表扬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热情快乐地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养成互助互爱的精神和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早期的《簿记论》(帕乔利,意大利.1494),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资本,从此奠定了资本会计论的基础。但因资本会计论至今缺乏总体框架的构建,以致当代会计研究竟脱离了资本之根系,而在会计要素的多寡取舍上争论不休,令会计象打碎的玻璃般呈散片状态。
本文通过构建资本性态图(见图1),从会计视角透析资本的性质及存在形态(即资本性态),将资本和会计要素统一在同一体内,以建立资本会计论的总体框架。
从资本的静态看,资本是企业拥有的财产及其内含权益的价值表现:资本的外在表象是资产,资本的内在属性是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由于任何一项资产总是内含着所属权益,所以,在价值表现上:资产总计= 权益(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总计。这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反映资本在某一时点的存量,象拍摄照片一样,是资本的静态表现。由此可定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并形成资产负债表。
从资本的动态看,表现为资产的经营(见图1阴影):将资产投入生产而生产产品,将产品出售而取得收入,从而,收入-费用(成本) = 利润。 这又构成一个会计等式,反映资本在某一时期的流量,像拍摄电影一样,是资本的动态表现。由此可定义收入、费用(成本)、利润三个会计要素,并形成利润表。
通过资本性态图的构建,首先解决了六个会计要素(据我国会计准则)的祖源问题,即它们衍生于资本、又同归与资本(并非无根所系的散云碎片),是资本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形态。但本文的目的不止于此,更主要的在于从中发现会计现行体系中的先天不足。
总观资本性态图可见:在资本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缺乏真实的连接要素(图中阴影部分是笔者增加的),即在反映资本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资本动态的利润表之间原本是一片空白地带。这表明,现行会计报表体系,只有反映财务状况(资本存在形态)的资产负债表和反映经营业绩(资本运动结果)的利润表,而没有反映经营过程(资本形成过程)的报表,即只反映开头和结尾,不反映中间过程,中间过程是一个黑箱。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会计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正是这一先天不足,使企业在两权分离下,资本所属者(所有者和债权人)不能了解资本经营过程,资本经营者可能乘机造假经营业绩。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在资本性态图中,将产品置于资本的静态表象(资产)和动态结果(收入)之间(图1阴影部分:资产 产品 收入)。从理论上讲,由处于中间的产品连接恰好构成资本形成过程,因其符合马克思提出的资本形成的一般公式,即货币――商品――货币 。根据资本的一般公式,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货币雇佣了劳动力才转化为资本,因为劳动力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其劳动过程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价值形成过程是抽象人类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凝结成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商品的价值。由此,商品的价值包括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在同一过程中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继而,商品只有销售之后换回货币才能实现价值,即把其中作为具体劳动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将作为抽象劳动创造出的新价值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若刚好相等,这个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若高于劳动力的价值,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可见,资本形成过程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马克思将二者统一为同一过程。这种资本与价值的必然联系过程,理应是财务会计反映的中心内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按现行财务会计体系,在资本性态图中“资产 产品”阶段实际上是不能实现的。因为在资产负债表中,劳动力价值未被确认为资产,资产只是由一系列实物及权利组成。由于关键生产要素――劳动力的缺位,无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单凭这些“死”的资产是不能进行生产的,因而也就不能产出产品。显然,这是现行财务会计又一个隐藏的逻辑性缺陷。
现行财务会计在核算与反映中掩盖了劳动力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资产负债表直接到利润表,反映的是资本自生资本(甚至“会计要素论”连资本都未提及 ),没有劳动力创造价值的中间过程。个中原因是否存在“阶级”问题不敢妄断,但至少在马克思揭示出资本雇佣劳动力(不只是雇佣劳动)、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至今,人力资源会计仍在会计之外徘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十分明显,在资本性态图中,资产必须包括人力资源,才构成完整的劳动三要素:劳动工具(固定资产)、劳动力、劳动对象(原材料),三者结合才能生产产品。这既符合马克思劳动力价值论,也符合亘古以来社会生产实际。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资本性态图发现企业财务会计的缺失――缺乏反映资本形成过程的报表,又通过分析资本形成过程而寻找到人力资源会计本应有的逻辑位置。因此,笔者认为,完整的资本会计论框架的构建,有赖于增加反映资本形成过程的会计报表,以使资本运动首尾连接,实现真正的全过程的财务公开,而为此,则必须首先将人力资源会计归位。
二、弥补财务会计缺失
(一)人力资源在会计中的逻辑位置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劳动力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同任何其它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因素: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它同时也是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
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首先应将其价值确认为资产。根据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定义,劳动力是比现有资产负债表上的任何一项资产都更能带给企业经济利益的资源:一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物质资产,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操作或将劳动加于其上,就不能进入生产过程,不能产出产品,不能新创造出价值;二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是唯一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源。
同时,根据每项资产内含所属权的原理,应辨识劳动力资产的所属权益: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因为劳动力变成商品的前提之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卖出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不是卖出自身;同时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限度,如以一年、一月、一周为单位计算,不能一次卖完,否则,等于卖身为奴,而不是卖出劳动力。因而,劳动者只是转让劳动力的使用权给企业,所以,劳动力资产的属性应是负债,是企业对劳动者,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的负债。
因此,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在确认劳动力资产的同时,应增加一项负债。应设置“人力资源”科目进行核算:根据劳动合同,按年计算劳动力的价值总额,每年初:借:人力资源;贷:应付工资(薪金)。“人力资源”科目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项下单独反映。
在年中,每月末,按劳动用工岗位分配劳动力价值,即按各岗位人数实际出工应计工资和薪金额: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工资)、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贷:人力资源。同时,发放工资、薪金时,借:应付工资(薪金);贷:银行存款。在年末,如果企业正常开工,如果工人、雇员正常出工,“人力资源”和“应付工资(薪金)”科目应无余额。若有余额,则表明工厂开工不足或欠发工资,或工人出勤不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转。
将劳动力确认为资产,便于使资本所属者了解企业资本雇佣劳动的实际情况,便于社会劳动就业的统计等,当然,本文目的是从会计逻辑角度,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各项目的组合能完整构成生产要素,使生产得以进行。将会计的核算和反映过程与实际的生产过程取得一致,这理应是会计的逻辑。
二、施工企业“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基本内容
营改增税收政策在施工企业全面实施之后,就将用税率为11%的增值税来代替过去税率为3%的营业税。主要区别在于: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之前,施工企业的营业税征税依据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的全部收入;而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之后,施工企业的增值税征税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是通过施工企业在市场上购买材料、设备等获得的增值税发票金额来予以确定,而销项税额则是由施工企业向业主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予以确认。
三、“营改增”带给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
1.两种税的含义不同增值税和营业税虽然都属于流转税,但是对于施工企业的意义却各不相同,增值税属于国家所收取的款项,计税依据是增值额;而营业税则属于一种纳税单位的费用,计税依据为营业额。
2.纳税主体身份及计税方式的变化(1)在过去的营业税体制下,无论纳税人的规模大小,应纳税额通过“税率3%”乘以“营业额”即可得出。(2)在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纳税人应该要首先予以纳税资格的认定。第一,资格认定标准。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国家税务部门基于纳税人的规模大小来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纳税人,以及高于500万元人民币的其他个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高于500万元人民币的纳税人;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以及非企业性单位均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纳税人不能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若所提供的税务资料准确、会计核算健全,那么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第二,计税方式。小规模纳税人:计税方式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不得对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应纳税额为增值税征收率和销售额一同计算出来的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计税方式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应纳税额为当期进项税额被当期销项税额抵扣之后所剩余下来的余额。
3.税率的变化在过去的营业税体制下,无论纳税人的规模大小,应纳税率均为“税率3%”。而在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率为“税率3%”,而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率为“税率11%”。
4.收入和税负确认的变化本文举例说明收入和税负确认的变化,合同总价款设定为9990万元人民币。在过去的营业税体制下,营业税=9990万元×3%=299.7万元。再加上3%教育费、7%城建税共计29.97万元,那么实际税负率为3.3%,本项税负为329.67万元。而在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之后,首先要进行价税分离,分两种情况:(1)若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9990万元除以(1+3%),可得出确认收入为9699万元,那么增值税额=9699×3%=290.97万元,再加上3%教育费、7%城建税共计29.097万元,那么合计本项税负为320.067万元,实际税负率为3,204%。(2)若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那么9990万元除以(1+11%),可得出确认收入为9000万元,那么增值销项税额=9000×11%=990万元,而实际税负率则由纳税人所拥有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来决定。经过相应计算,营业税及附加税负=增值税及附加的实际税负,只有在“6.91%×合同额=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况下才可成立;若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小于“6.91%×合同额”,那么营业税及附加税负>增值税及附加的实际税负;若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6.91%×合同额”,那么营业税及附加税负<增值税及附加的实际税负。
5.涉税申报所需设备有重大变化营业税申报是不会特殊要求软件设备及硬件设备,但是若申报增值税,那么一般纳税人在具有通用的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等设备之外,还需要有专用设备,包括报税盘、金税卡、读卡器金税盘、IC卡等。按国家财税机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专用发票。
实习作业的练习或考核,有利于教学的反馈。它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获取教学的综合反馈信息。通过实习作业的批阅,教师可以考察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加强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和实训可以增强教学的实战性。实习作业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能力,稳固形成实际会计技能。通过实习作业能够使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育性
实习作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作业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面疏导,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国家的财会政策,更好地体会会计准则,有利于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会计核算程序的习惯,树立遵守会计原则,遵守会计制度的观念意识。布置实习作业前,教师要讲明要求,如及时记账,核算认真准确,有严谨作风,养成试算习惯,遵守会计准则等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对待实习作业。
二、实习材料的设计
全面性是设计选择实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期性
实习作业的设置要体现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发生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
(二)完整性
模拟的经济业务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活动。即按供、产、销设置相应的经济业务。
(三)多维性
要指导学生按照正常的会计程序操作一个会计小(或大)循环的全过程。即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题)编制记账凭证(或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或丁字账);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试算平衡表和基本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成本计算等能力。
(四)序时性
要按每月的时间先后顺序合理设计经济业务。
三、实习作业的实施
(一)差异性
因材施教是大作业的一个原则。实施实习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和年级上设计大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看,《基础会计》学科或在低年级可设计简单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或在高年级可相应提高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也可以同时布置由浅入深的多个大作业。针对高职班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弹性实习作业。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一般的基本业务作业,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完成复杂的业务作业。实习作业可以分工负责,重要的角色由学习优秀的学生承担。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主管会计角色,其他学生观摩其工作。在具体的实训过程当中,小组长记总账的同时,辅导本组同学填好凭证和做好记账工作。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实习作业的质量。
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表现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价值;同时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为了更好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与以往相比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从发展的眼光,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推测。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演进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发展经历100多年来的演革,这也是一个对会计本质逐步认识的过程。在早期,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别以某使用者或集团作为唯一使用者,满足其要求。它们不要求财务报表去遵循所谓“公认”的、但定义却含糊的会计原则,而且通常并不期待会计师正确地计价资产和计量收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唯一报表的情况下,会计报表不是经常提示资产和权益各项目的记录,而是对它们进行现行价值的反映。早期会计的本质可以说是资产的计价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第二张主要报表——损益表,会计重心由资产计价转移至利润计量,那里的会计本质可以说是费用与收入的配比过程。不久,又出现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样早期会计分类账发展到今天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以及其他特殊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资料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
综观世界各国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的总额、构成、流动性、权益的总额、构成、比率等。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额及其构成。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额、流出额、流入流出净额以及现金流量的构成,现金流量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进入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时,都经过严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程序,具有很高程度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从当前会计环境来看,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综合反映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报告文件。目前企业财务报告,按传统分类,可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前者是企业对外部提供的、按会计准则强调指出的通用财务报告;后者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层使用的,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不具有法律责任的非正式财务报告。此外,还有税务会计报告,它包括按准则规定编制的外部报告,如增值税报告、所得税报告等,以及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的内部报告,如税收筹划报告。
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同时,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要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二)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相关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制定并不断完善[1]。工业企业的发展不能放任不管,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将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发挥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所以,在对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中,有一种模式是交叉模式,这种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企业管理体制互相干扰。使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之一,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责任企业掌管着财务人员和财务的相关事务,因此,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核算时,会从责任企业的角度出发,没有从整体的经济利益着手。例如,在核算企业的成本时,乱摊成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核算企业的利润时,虚报成本、少报成本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当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造成工业企业中,成本管理问题不断。所以,分散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三)统一模式
统一模式是对财务会计的相关人员和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和其他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2]。因此,能够实现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有效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真实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财务监督。这种模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有利于要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发挥出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
二、如何提升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一)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工业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必须从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入手,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3]。要发挥出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最大作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要系统地分析企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在对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要以价格为导向。在吸引顾客方面,企业要组建专业的团队,对产品进行设计,对产品的流程进行安排。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到产品投放到市场中,都离不开目标成本的管理。为了保证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制定目标管理办法时,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交流,运用业绩指标监督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企业加强项目的管理。总之,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能够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对控制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其一,事前控制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在产品生产之前,需要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的生产活动进行计划、审查和监管。比如,对人力,材料等方面的成本进行管理。其二,事中控制时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时,相关人员要做好成本的记录与整理的工作,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应成本的偏差,以便采取措施,纠正生产中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其三,事后控制时期。在成本产生之后,相关人员要对成本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查清楚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责任,对单位的业绩进行评估,这为下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此外,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要对时间成本进行管理。时间成本的管理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加快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速度,减少产品循环的时间。企业只有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才能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业企业要发挥出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最大效果,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依托,所以,首先,工业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运用技术手段搭建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信息能够共享,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目标成本的最新情况,并进行有效的预测,提高财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业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成本的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成本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络经济和企业财务会计内涵分析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产生的新经济的现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的发展进步层面都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得以方便的提取,也能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工作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会计发展中的经济环境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变化,也对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发生很大的变革。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特征体现分析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比较关键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能进行准确的反映,也比较有利于企业领导层决策的准确性。在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方面也有着新的特征体现,主要就是在财会信息的开放性特征比较突出。这就和网络的开放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重要。企业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完善建立,就能将财会工作的效率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网络的开放性的特征下,能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得以有效呈现。
另外,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工作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共享特征也比较鲜明。在传统的企业进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现状,这就不利于财务会计工作的高效实施,在信息的通畅性方面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但是网络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就能对网络技术加以应用,对会计信息的传输效率以及共享的目标,都能够得以有效的实现。
二、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和发展的问题分析
1.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的消极以及积极的层面。从网络经济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产生的消极影响层面来看,主要就是在网络发展环境下,各个企业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普遍化,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就会使得在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带来网络安全性问题。例如财务会计被篡改以及信息的丢失等安全问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对会计信息实施整合以及相应的数据调整。而在具体的信息数据传递中,在信息的使用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下,就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对财会信息准确度就会带来相应的影响。
而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积极影响方面也比较突出。主要就是能够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对企业资金运作,实现系统化的核算以及监督等管理活动。这就能够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就能将财务会计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这就对会计的模式起到了优化作用,在财会信息的传递流通和共享方面见就比较突出,在工作效率层面的提升就必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这就能在人工成本方面和工作人员的压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问题分析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很大的阻碍。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没有完善化,对于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的相关法律还没健全。在对财务会计的软件审批的规范化以及统一化管理层面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对市场上的软件质量就很难得以有效保障。在财务会计的软件保护层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自主产权的保护层面缺少法律依据。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造成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的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在网络这一开放性的环境下,这就为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财会信息的质量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很难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企业的资金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就相对比较薄弱。还有就是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在进行对其确认过程中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
再者,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方面没有得到规范性。由于网络经济会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范围上会进一步扩大化,所以对会计活动的规范程度就会比较严格。但是在各个国家这一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得到统一化。再有就是在网络经济下的财务报告的呈报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化,以及在披露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在信息的规范性上不是很强,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上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如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以及病毒和黑客的入侵等,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对于这些层面的发展问题就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并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和发展策略
1.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分析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对会计的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就比较突出。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基本前提产生的冲击,由于网络公司作为是会计的主体,其自身就有着可变性,所以在对会计主体进行认定过程中就会存在着相应的困难。而在对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冲击方面也比较鲜明,以及在对会计分期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对货币计量基本前提的冲击方面也比较大。
再者,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产生的冲击还体现在会计目标方面。网络经济的环境下报告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在网络技术下进行沟通,这样在会计目标方面就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对会计的要素方面也会产生冲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对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在这一基础上对会计要素实施深层次划分就会成为趋势,这样就能够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更为准确的反映。
另外,网络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实务层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冲击,在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对历史成本的原则产生的冲击。以及对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冲击,对会计职能以及财务报告等产生的冲击。这些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需要对其加以详细的分析,并面对这一冲击的局面,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财务会计的良好发展。
2.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优化策略
为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能充分的注重策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对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就能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第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就要注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的强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这也是对财会工作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必须要在这一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得到完善化,并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应用。将防火墙技术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等,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得以科学化的应用,对财务会计的信息安全性要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法律体系的建立要完善呈现。通过法律制度的保障,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网络信息化工作实施提供保障基础,将电子商务的法规以及支付和核算行为等方面,都要在法律的框架规范性加以实施。在这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加以完善制定,对企业网上财会信息披露的责任义务等进行明确化。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为企业的财务会计网络化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第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内部也要加强各方面的建设。要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控以及操作的工作进行科学化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有着诸多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在监控的工作上进行加强,对各个相关的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监控要加强,促使其工作的规范性。只有在内部控制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优化发展。
第四,也要能注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建立等。将审计监督的工作得以完善和强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审计监督是对财会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比较有效的手段。通过审计监督的科学化实施,就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带俩的损失得以降低。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就要要求相关的部门对财会监督和监察的工作进行强化,要在责任上得以明确化,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加以提升等。这些方面的工作就能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