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篇(1)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创立、经营、发展及延续具有明晰的思路和定位,并通过各个管理部门到各工序环节,由这个企业的群体在生产过程中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雏形,继之通过磨合、磨砺、磨难不断加以完善,然后在完善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一代代人传承下去,这种企业文化绝不是静止、固化的,它应是与时俱进的,符合向上、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的,是企业从上至下全员紧紧围绕,积极参与,共同培育的企业文化精华。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的实体是企业所有的人通过经营、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运行实践,通过市场、行业的竞争、交流及探索,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思路、制度、方法,从而提炼出的精神内涵。

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扬长避短,人尽其才,让每个管理者包括最基层员工都能自觉并积极地关注企业的立足生存和发展,把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牢牢地维系在一起,如此,主人翁精神、敬业爱岗、舍小家顾大家等等便会成为全员的自觉向往和行动。如此,每个人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到极致,并能努力发挥团队力量,呵护团队荣誉,珍惜企业生命力,并由此逐渐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完善

优秀的并得以持久发展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要经过艰难、艰辛的创新、摸索、锻打、修正的不断完善过程,以使其更贴近时代脉搏、更符合时代精神、更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会有痛苦,也会有挫折,但只要是积极向上,孜孜以求地行进在不断进取、不断完善的路径上,就一定能使日臻完善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引领企业跨过一道道险阻,取得一个个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文化的传承

企业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它如人类的繁衍,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和传承。前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新老交替的传授和继承,是保证企业薪火相传、经久不衰,成为品牌或“百年老店”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文化形成传承完善的要素

企业文化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它的建设和实施必须融入企业活动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一)弘扬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员工参与度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主体是所有员工,可以说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所有员工的文化,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内涵,弘扬企业奉行的精神,鼓动员工积极参与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和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为员工了解、熟悉企业文化搭建平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企业文化对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和执行也不尽相同。企业文化要落地首先要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同责任与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决策管理机构要主导企业文化的形成、建设及推广。首先要在管理人员中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导向,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自觉向企业文化靠拢并利用与基层的交流沟通,把正确的理念扩散出去;基层职工则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认真执行,并能结合不同岗位工种的实际反思、回馈,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趋向完善。

(三)循序渐进与创新实用相辅相成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要从上到下、由点到面,在贴近经营管理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关注员工的接受程度。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实施企业文化各项举措,以此保障企业文化平稳落地。与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才能适应时展,才能做到与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不断补充具有实用价值的新鲜元素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在有序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课题。

三、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做法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过程是企业文化要内化员工的心理,外化员工的行动上,固化在制度上。简单来说,就是对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接受、执行的过程。

(一)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是增强企业文化认知度的基础

企业文化氛围是员工执行企业文化程度的体现。和谐文化的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能通过员工之间的信息的传播和存储,行动与效果感受到。通过宣传、引导营造文化氛围必不可少。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营造和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弘扬“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的相互关爱的整体。使企业各个部门积极投入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实践中,通过加强内部宣传工作力度,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引发全体职工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创新企业文化的思考和讨论,以行为文化提升士气、树立形象。企业要围绕文化理念,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及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使企业文化氛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员工长期处于“企业精神”的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在内心深处认同企业文化,并在具体工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提高员工素质是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员工的潜力,除了在业务技能的培训,员工素质的更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能为员工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向往的工作环境,自然会吸引人才关注,增强员工忠诚度和凝聚力。企业为营造企业和谐氛围、促进员工勤奋学习方面,需做大量的有效的工作。企业不断为员工岗位成材搭建平台,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如定期举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培训、考证,通过优化员工尤其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机制,为更多有潜力、有能力的员工提供成长空间;每年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介绍企业发展历史和未来规划,为新人尽快融入企业、岗位成才奠定基础。引导激励广大员工开阔视野,超越自我。企业要着力培养树立先进员工先进典型,用先进企业文化和发生员工身边的事教育大家。内外兼修,软硬结合,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员工参与各项培训学习教育的过程,实际就是了解、参与并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一大途径。

(三) 高效的执行力是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重要手段

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文化由理念转为实际的手段。提高执行力首先就是提高责任心,员工要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宣传先进事例、完善制度流程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执行理念,埋头苦干抓落实,力争上游谋发展。企业要采取积极人才战略,以注重实际为出发点,把合适的员工安排在适合其特点的岗位上,发挥能力最大化,既提高工作绩效,又培养员工高效的执行力,事半功倍,保证企业方针目标的实现。企业都会面临转型发展,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青年员工逐渐成为生力军,这正是提高执行力良好契机。为此,企业要从不同层面鼓励青年人在执行企业战略、目标过程中,既要传承“企业精神”,又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企业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在青年职工群体中,通过岗位竞聘、带教培养发掘人才,根据各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智能部门要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来发掘业务新秀,使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完善传承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四、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的探索

(一)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形成完善传承作为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隐形的工具,就是要把企业文化扎根于管理流程中,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制度管理承接管理层对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成效的期望,引导员工明确并实现期望。所以只有建立了符合企业文化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文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员工才能更容易了解、接受并最终执行。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如何将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与制度有机结合,这将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

篇(2)

一、企业文化效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完善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也是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绩效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主要从企业文化各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对企业文化绩效影响的程度打分,进而算出各因素在评价企业文化绩效时的权重,以加权衡量;再建立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然后利用模糊评判法对企业文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拟用了9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1所示。

表1 企业文化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一级指标 权重

(100) 二级指标 权重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15 企业家精神 4.5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7.5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3

企业道德与诚信 20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6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8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6

价值观念 10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3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2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3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2

企业形象 10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4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企业使命 5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3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2

文化结构 10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3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2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3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2

经营哲学 15 战略决策哲学 3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4.5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4.5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3

团体意识 5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5

企业制度 10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3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2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5

二、实例分析及求解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不易明确界定的事物进综合评判的一种数学方法。传统的绩效评价算法如遗传算法,蒙特卡洛算法层次分析法等等,在实际的评价系统中,难以给出较高的评价精度和准确度,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

根据构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洛阳某公司的考核为例。根据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运用MATLA编程将28个一级指标分成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及诚信( )、价值观念( )、企业形象( )、企业使命( )、文化结构( )、经营哲学( )、团体意识( )、企业制度( )这九个子因素集。考核情况如表3.1。

表2 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企业精神 企业家精神 0.3 0.4 0.2 0.1 0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0.3 0.3 0.3 0 0.1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0.6 0.2 0.1 0.1 0

企业道德与诚信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0.1 0.4 0.3 0.2 0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0.2 0.3 0.4 0.1 0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0.5 0.2 0.1 0 0

价值观念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0.2 0.3 0.3 0.2 0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0.4 0.3 0.1 0.1 0.1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0.8 0.1 0.1 0 0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0.3 0.4 0.1 0.1 0.1

企业形象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4 0.3 0.2 0.1 0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1 0.5 0.3 0.1 0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3 0.4 0.2 0.1 0

企业使命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0.2 0.6 0.1 0.1 0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0.2 0.2 0.5 0.1 0

文化结构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0.4 0.5 0.1 0 0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0.6 0.3 0.1 0 0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0.3 0.4 0.2 0.1 0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0.1 0.1 0.6 0.1 0.1

经营哲学 战略决策哲学 0.2 0.3 0.5 0 0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0.1 0.3 0.4 0.1 0.1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0.2 0.4 0.3 0.1 0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0.5 0.3 0.2 0 0

团体意识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0.3 0.4 0.1 0.1 0.1

企业制度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1 0.1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2 0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0.2 0.3 0.3 0.2 0

设专家设定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

二级指标权重为

; ; ; ; ; ; ;

对各个子因素集进行一、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

将上述计算结果转换为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对该企业文化的评价为良好。

三、结论

篇(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44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为了激励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企业将会制定出更加明确更为符合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也会随着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上层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理念等的变化而发生变革。

1 企业文化

1.1 企业文化的含义

本文对日本几位专家关于企业文化定义的研究进行了简单总结。河野丰弘(1988)在《变革的企I文化》中说,企业文化即企业中所有参与者之间共有的价值观、共同的思考方式、处事的方法以及共同的行为基准的总和。梅泽正(1990)从观念体系、制度体系、思考行为模式等更广的范围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定义。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内部的文化,上到企业最高经验管理者,下到企业的每一位职员,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继承实践的价值观和行为基准。

1.2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张虹、金雅美、吉村孝司、根本孝2004),起初创业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信念开始创业,形成初期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个理念深入到企业每位成员中,根据个性做出调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基准,通过制定制度规定来强化企业文化。当时代环境发生变化,经营管理者发生交替,成员产生变更,企业的事业、战略、经营理念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必要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河野丰弘,1997),外因是社会价值,家长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外部对内部成员的期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内因,内因是在企业文化形成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及其影响因素。企业文化发生变革有三个因素,分别是信息情报,实验,赏罚制度。企业文化就在这种不断强化变革的过程中,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

2 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资生堂于1872年由福原有信在东京开创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从创业初期的“至哉坤元,万物滋生”到现在的“资生堂,143年与世界分享美,仍有期待”,资生堂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变革。资生堂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相辅相成,“Our Mission,Our Values,Our Way”是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共同的价值观、意思决定、行为准则。本文就是围绕资生堂140多年的历史,在阐述了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含义与因素之后,进一步探究其企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成与变革,以及形成变革中的主要因素。

3 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变革

3.1 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变革

3.1.1 创业时期企业文化的形态:1872~1916

1872年,日本封建主义被,开始构建资本主义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福原有信在日本东京银座开创了资生堂,取《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滋生”而命名,随后其儿子把“花椿”(山茶花)作为资生堂的商标,立足于日本文化的最前沿,大步迈向下一个时代。资生堂的企业文化在当时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创始人的个性与理念决定。

3.1.2 企业文化的强化与扎根:1917~1930

一战中胜利的日本,迎来了大好时光。良好的社会环境让资生堂从创业开始就一直风调雨顺,更加注重企业文化。而1920年的世界恐慌,各大企业纷纷倒闭,资生堂也不得不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五大主义”这一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也随之改变。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席卷东京,银座变作了一片废墟,资生堂重新组建,企业内外部成员都朝着共同的“五大主义”价值观而努力,资生堂在这一场淘汰赛中仍保持优势,企业文化也就在这场淘汰赛中深深扎根。1927年,资生堂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3.1.3 企业文化的变革与新企业文化的形成:1931年至今

1932年资生堂开拓海外市场,1940年松本升担任董事长,1941年爆发太平洋战争,经济高度发展的环境给资生堂企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974年爆发了石油危机,日本经济低速成长化妆品行业也进入了低成长期。1990年资生堂提出了“我们在与越来越多的人相遇中,不断发现新的深层价值,不断创造美的生活文化”新的企业理念。1999年的“THE SHISEIDO WAY”让资生堂进入了国际化全球化,2014年资生堂集团新的企业理念“Our Mission, Values and Ways”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形成。

资生堂的经历了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高度成长期,经济低成长期直至现在,随着时代的变换,由最初的董事长福原信三到现在的第16任董事长鱼谷雅彦,资生堂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变革如图所示。

3.2 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形成要素

资生堂的企业文化是在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下形成的。

外因对于资生堂企业文化形成来说,就是当时日本的社会环境。期初的“国粹论”及资本主义的雏形,形成了最初的企业文化。一站中的战胜国日本,使得资生堂的事业也突飞猛进,在世界恐慌的影响下,资生堂提出了“五大主义”,企业文化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内因。内因是文化形成初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及影响因素。资生堂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是创始人福原有信,学医出生,资生堂的最初是以药局的形态创立的;第一任董事长福原信三设计了商标“花椿”,福原信三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期学习了化妆品的生产与经营方法,将资生堂转变为化妆品行业;第二任董事长松本升命名了“资生堂”,松本升毕业于纽约大学商科,提出了“资生堂跃进5年计划”和“3年计划”。资生堂最初的企业文化就是在这三个人的理念下形成的。

3.3 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变革要素

资生堂企业文化的变革要素也是由外因内因组成。

首先是内因。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情报和实验这两个内因。信息情报是随着个人或者集团的意识而改变的。资生堂从创业到现在历经了16任董事长,在董事长的更替中,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也随之变革。由创始人福原有信的“美与健康”到福原义春的“THE SHISEIDO WAY”到末川久幸的“Our Mission Values and Way”。实验主要是指新商品市场战略。资生堂成立初期的商品是洁牙肥皂,后来转变为化妆水、香水、口红等等,不仅在日本国内市场发展快速,如今资生堂的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销售额的一半。商品战略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不断变革,“一瞬间、一生中,永远美丽”的“创造美的生活文化”的资生堂企业文化已传遍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其次是外因。外因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资生堂从开创至今,经历了资本主义萌芽期、一战的胜利、二战、世界恐慌、石油危机、全球化热潮,资生堂的企业文化随着不同环境展现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努力“创造美的生活文化”。

4 结语

资生堂化妆品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的化妆品行业中一直具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有着与企业经营理念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也是随着内因外因不断变革适应新的企业理念。一个企业有了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有了全企业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基准,企业所有成员才会有同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河野N弘.涓铯纹I文化[M].v社F代新,1988.

[2]梅烧.人がえる企I文化[M].v社,1990.

[3]河野N弘.U槁预绕I文化D企I文化の活性化[M].白桃房,1997.

[4]虹,金雅美,吉村孝司,根本孝.テキスト企I文化[M].泉文堂,2004.

[5]Y生堂百年史[M].Y生堂,1972.

篇(4)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6-0042-02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种类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文化是依据团体价值所学习而来的行为组合,那么企业文化,也就是在公司内部使员工生生不息运作的动力,也就是说使公司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

企业文化有四个组成要素:语言、价值与态度、教育、组织。其中:

1.语言:每一个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的语言也就会变成为该公司独特的语言,它也是包含在企业文化里面。

2.价值与态度:一家企业的领导者及高层领导者,他们秉持着何种的价值观,及经营的态度与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

3.教育:一个企业如何去教育它的员工,也会对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

4.组织:每一个企业里都会有一群群的小组织,而这一些小组织,小团体彼此之间的互动,角力,所产生的作用与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参考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研究美国十八家杰出企业的管理后发现一个事实,即在公司内部使“人”能生生不息运作的动力,则是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及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内人员共同一致的价值观、信念、准则、传统、风格等,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在这个企业内待人处事一般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1.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管理目的,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2.企业文化不可能脱离企业这个组织而存在,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3.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如果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文化是员工工作时采行的一组隐晦的基本假说、价值观与信念,由于过去运作良好而被接受成为组织内部的工作氛围,甚至内化成为正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风(DiBella&Nevis,1998),相当稳定而且不易被改变。基本上,我们可以通过外显及内隐两个层面的因素来观察企业文化的内涵特质,外显性因素是可以透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来了解企业文化的特质,包括建筑物、穿着、人际互动的过程、规则、故事、迷思、语言及仪式,也可以从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团队强化程度、人本思想、单位整合、控制、风险容忍度、薪酬制度冲突耐力、绩效导向与组织对外部环境适应性高低等因素来观察企业具备的文化倾向;而内隐性因素则是指无法直接由观察来了解企业文化特质的因素,包括员工共享的价值观、规范、信念及组织成员嵌在心中的种种行为假说,这必须身临其境,实际地与员工产生互动与交流,才能从中体觉到成员表现在工作行为与态度上的文化假定,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就像是“组织内员工共同遵守与分享的待人处世之制约氛围,它具备有隐晦、不成文与不易改变等特性,透过种种外显与内隐性的因素,体现在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所做的种种决策、态度与管理风格上”。

三、企业文化的种类

(一)Deal and Kennedy的企业文化分类

Deal and Kennedy(1982)考察美国数百家企业及他们的企业环境后,发现大部分的公司隶属于四大类企业文化。

1.硬汉式的企业文化(the tough-guy culture):包含一批特立独行的好汉,他们经常冒大风险,孤注一掷,立见行动的成败。

2.工作努力/玩时尽兴的文化(the work hard/play hard culture):一般都重行动,讲享乐,员工很少需要冒风险,一切作为立见成果,这类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尽量采取低风险以求成功。

3.以公司为赌注的企业文化(the bet-your-company culture):通常决策要发极大的成本,冒极大风险,结果要在数年之后才能分晓。

4.注重过程的企业文化(the process culture):重点在关注办事的程序与手续,不易测其效果。又称官僚作风。

(二)Frohman的组织文化分类

1.家长作风式文化(paternalistic culture):高阶主管作决策,其它人员不用负责任,基层人员只要遵守执行,不要多新点子,所以有碍创新。

2.个人主义式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企业成员只做自己的事,不分享、沟通观念,不相互帮忙。团队无法建立规范,不能进成团队合作的创新工作。

3.团队式文化(based on teams culture):团队在组织中具有权威性,组织以团队执行公司目的,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共存。

篇(5)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1. 积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更新、丰富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是形式性的规定,不会起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2. 双重性:当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文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当说一个企业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时,这个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特指好的企业文化。

3.实践性:企业文化是在实际管理和工作中逐渐丰富和体现出来的,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这个企业文化的特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传达给员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理解,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把员工紧紧联系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付出努力。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生产,并在26个国家拥有250多个工厂,员工近30万人,销售额与利润长期居世界前茅,其文化变革理念表现为“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核心则是通过领导者言行将所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传达给公众,争取全体员工的合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的人们形成联盟,得到他们的支持。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让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未来方向,使员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寻到有利的突破口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每个企业都要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唯有企业领导者致力于构建企业文化的风格及内涵,并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员工,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所领悟、有所总结,才能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文化氛围。

(三)成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看似平和,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相对于经济上的激励和管理,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员工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规范和适当地引导,改善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让员工有所成就,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而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便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与内涵的逐渐丰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个人能力的增长与对企业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企业向上攀升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优质品牌

篇(6)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地调整产品的组合、经营方向以及生产方式。在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的正常运转会受到来自外界与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以及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对调整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关于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概述

所谓企业文化刚性特征,就是指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不容易被改变的一种特征。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中的惰性,即企业所形成的文化与企业内部结构、业务程序以及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二是刚性特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即企业成员所接受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很难被改变或者模仿;三是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中的抗性,其主要表现是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外部的文化产生抗拒性。而企业文化刚性特征具有三个层次:一是中介文化,其主要表现是生活文化、管理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表层文化,其主要表现是物化文化,比如说办公设备、社区环境、工作场所以及建筑设计等;三是深层文化,其主要表现是观念文化,比如说企业宗旨、企业目标、职业道德、价值标准等。

二、 针对产生企业文化刚性特征原理的研究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员所接受的一种价值观、信仰或者行为准则,不仅具有很强的群体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其主要的表现是:一是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文化形式,它是与企业成员的成长、企业与成员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当企业文化形成的时候,会对企业成员的心理机制产生很大的影响,逐渐成为企业成员做出正确价值评判依据;二是企业文化是由不同文化背景与特质的企业成员所创造的,是企业文化意义的最小单位,其中的文化特质包括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人造物品等多种形式,而人类的组织活动特性、成员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际关系特性以及时空特性作为企业比较特殊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组成了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三是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再单纯地表示自然存在的形象与力量,同时也表示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二次选择与控制。

三、 针对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下的整合与重塑的研究

(一) 措施之一——采取措施强化对企业成员的学习与培训

要强化对企业成员的学习与培训,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培训的内容,比如说联系形式、企业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文化习惯以及文化仪式等;其次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选调各个部门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企业文化学习与培训活动当中来,使其具有很强烈的系统性与目的性,从而有效克服企业文化刚性特征,有助于改善企业文化中的结构与文化知识系统。

(二) 措施之二——采取措施实行整体性的重构或者整合的方法

整体性的重构或者整合方式比较适合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即在企业发展初期,选择资质比较优秀的人员作为部门的主观。在他的管理过程中,将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贯彻到整个部门的管理当中,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企业文化。这种方式的主要步骤是通过挑选中层管理工作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

(三)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明确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

企业文化中的刚性特征与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企业文化中的刚性特征与企业成员的文化层次与工龄结构具有很强的联系;二是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与企业自身的成长具有很强的联系;三是企业文化刚性特征与企业的组织层次具有很强的联系,呈现出负相关的发展轨迹。

(四) 措施之四——采取措施实施分层次的文化重构方式

分层次的文化重构方式比较适合于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很强的企业,这种层次的文化重构主要针对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比如说,联想集团在合并IBM公司中的PC分公司时,就采取这种方式。在合并的过程中,坚持尊重与妥协的原则,以业务层为主要的前提,以联想集团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进行文化重构,不仅发挥了各自的文化优势,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

结语: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不仅帮助企业成员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与世界观,而且为企业形成软竞争实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这种企业文化会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体现出一种刚性特征,它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的改革,而且也会排斥企业外部的文化侵蚀。因此,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刚性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整合与重塑刚性特征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分析与测度[J].管理世界,2008(06)

[2]Denison D,RHaaland S,Goelzer P.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izational Dynamics,2009(33)

[3]Pafael Rob,Peter Zemsky.Social Capital,Corporate Culture and Tnnovative Intensity.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2)

篇(7)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年企业靠人,50年企业靠制度,100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文化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地位,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看不见的手

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往往不被认识与重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注重经济价值,文化管理很少关注。事实上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体系始终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延续和传承中创新,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在企业里已不仅仅只是希望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更需要有一种被企业和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感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文化具有集体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积淀下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企业文化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并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这是企业文化的集体性。

如同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信仰下的企业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会有差异,不同企业的创业史、发展史以及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在不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个性。

三、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1.构建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

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生存发展的前进过程中,无不蕴含着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努力奋斗和拼搏奉献,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有非常爱护自己机器的,有时间观念很强工作及上下班都非常准时的,有特别勤俭节约的,有非常喜欢学习、研究、创新的等,这些比较好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以这些积极的要素为基础归纳和引导。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企业文化组织管理,营造企业文化宣传氛围,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员工、激发活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自身倡导和示范企业文化的带头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热情。

2.构建企业文化要传承历史,立足根本

有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可以任意造就企业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创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移植和引进的企业文化不具有企业真正的文化底蕴,是不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只会成为装饰品,甚至会变成负担。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对企业发展以来历史传承和文化现状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复斟酌、不断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精髓。

3.构建企业文化要走出口号,走向实践

很多企业以为写几句有感染力口号就会形成企业文化,其实不然。口号容易归纳提出,但只有员工能够接受并以之为行动准则才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让理念和行为浑然一体,有机结合,使文化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由此才能全面展现企业特有的内在精神。

4.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新内涵,深植于企业发展的全局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自我扬弃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企业文化同样如此。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既要保持其文化的特质不变,又要不断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理念的内核。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的根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企业要适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动的准则、团结和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会打造出一个属于企业自身的百年品牌。

参考文献:

[1]吴声怡.论当代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管理的超越.农业技术经济,1999

篇(8)

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况

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同样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上对竞争力的讨论。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波特认为,在竞争力量的抗争中,总是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无论是哪一种战略,竞争最终落脚在企业的文化差异上。实现企业特有的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不同于其他企业、而且是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而就中国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协作、缺乏合作竞争的理念,缺乏共赢的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关键所在就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

笔者理解的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企业所凝结、弘扬、倡导而形成的以和谐为特征,以体现“以人为本”,并且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一般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责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鲜明的企业外在特色等。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包括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内容。所以,社会和谐也必须要通过打造和谐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人的核心价值,必然涉及到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全球环境、企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必然要体现出一定阶段的社会价值取向。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从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容角度分析,影响和决定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员工的和谐素质、和谐社会的发展程度、企业共同观念的形成、学习型组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员工的和谐素质是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仅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也普遍具有低素质的特性。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优秀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得多。

第二,企业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影响着企业的和谐与气氛。如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心心相印、精诚合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努力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为企业的今天与明天努力奉献:而只是追求薪金的员工则只是将眼光放在自己的收入、奖金与待遇上,将企业当作是获得收入的单位,缺乏和谐精神的创造。

第三,优秀的企业员工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文化。和谐的本质含义之一就是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因此。当代的企业文化与以往的企业文化的区别就在于更加强调员工的合作与共赢,体现出鲜明的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在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二)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因素

和谐社会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谐的企业也会从社会责任、利益观念、企业道德等方面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发展共同形成的文化观念的产物。它所包含的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企业文化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是以社会文化的内容、背景为条件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特征,必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反映与表现。社会价值观念、利益观念、和谐观念以及文化观念无不在企业文化中产生相应影响。

第三,和谐社会是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和谐社会的社会精神是企业精神形成的基础。和谐社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和谐企业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发展前提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三)企业共同价值观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石

文化的本质在于具有社会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所以,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本性约束条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企业共同价值观从文化角度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针对具体的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则必须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

第二,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不具有

模式的普遍性。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成功是指形成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都认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与难以统一性。企业文化主要分为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原因就在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型组织、合作型人际关系的严重缺位,

(四)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实现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保证

彼德・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这种能力获得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和谐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环境。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进行自我“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越超自我,突破思维定式,主动参加团队学习,才能为进行和谐企业文化的建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三、总结

企业战略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它需要企业具有恒久存续的文化支撑,构建起的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应该带有中国特色。企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企业相应地也有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要使企业形成核心价值观,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教育、提炼、创造的过程。它集中地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身现实目标和未来使命的认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高精神境界。

从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没有形成不同的企业内涵,形式上相互雷同化,缺乏个性,流于形式。没有对特定的企业核心价值科学定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式的存在,外表的模仿或者雷同化的产物,没有很好地发挥战略支撑的作用。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格外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仁”、“和”的文化底蕴上,倡导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企业特色、具有不可模仿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应该早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只有将我们倡导的核心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普遍共识,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动。

所以,如何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文化的和谐性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彼德・圣吉,变革之舞[M],东方出版社,2001.

2.李忠杰,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J],半月谈,2006(9).

篇(9)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2、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词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改革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所要建设的企业文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正是根据这种逻辑,我们出版的许多企业文化专著,都冠以"社会主义企业"的名称。

3、应该怎样认识、理解企业文化?

首先,要有哲学的方法,从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企业文化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依据实践经验,从感认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其次,要通过实践把所认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及一般的特征去伪存真,从而确定企业文化的本质。第三,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因素构成的,找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及其与诸因素的关系。第四,要看到企业文化这个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

4、对企业文化涵义的片面认识常有哪些?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教育……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

5、企业文化的涵义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一些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观念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6、什么是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态。

7、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异同之处是什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相同处是它们都属于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范畴。不同处是企业文化除理念文化那部分内容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如组织制度化,物质文化等。意即企业文化的内涵要大于企业精神。

8、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有哪些?

篇(10)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全面构建企业文化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NextPage]

再次,走出口号,走向员工。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目的就是让员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

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上一篇: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 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