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德育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浅谈德育教育

篇(1)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

转贴于

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篇(2)

【中图分类号】G807.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o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牢施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3.1组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组织和使用,可以使学生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去是适应此时此刻的现实状况,并在成功克服困难或者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实现价值感和满足感的享受。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高喊口号,锻炼学生阳光朝气的性格和敢于演说的勇气;坚持课外活动,经于风吹日晒,锻炼学生坚强的性格。这些锻炼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德育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在游戏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一直是所有学生心中较为喜爱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灵活性更好,更具有趣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捕鱼”游戏,首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是以自由活动的鱼儿,另一组则需要手拉手连成渔网,对鱼儿进“抓捕”活动。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渔网只有团结才能够抓到道鱼儿,游戏非常灵活,既不能落单也不能太过聚集。游戏后教师以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自然可以将游戏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引导,那么一堂体育与德育结合的课程就成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印第安人跑”的游戏,让学生在赛道上设定一些例如体操垫、双杆、跳马障碍物,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最终团队用时最短的为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赛道就如人生的跑道,总免不了障碍与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合作精神,最后都一定会取得胜利。

3.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起表率的作用,成为学生最好、最明显的榜样,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向学生科普体育界榜样事迹,告诉学生运动员英勇拼搏、不怕苦、不怕难,艰苦训练的事例以及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对运动员产生钦佩之情,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认真学习,努力锻炼,时刻以运动健儿为榜样。当然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言行的把控,做到举止大方、谈吐得当,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说话和动作感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化身榜样,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共演锻炼,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配合关系,与学生做到平等交流,在体育课堂中积极给学生陪练,帮助学生完成体育技能学习,在学生进行训练之前,对体育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学生练习时要及时指导并亲身示范,从而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4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和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建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风,2014,24:220.

[2]殷洁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2014,06:32+35.

篇(3)

体育课内容形式多样,通过掌握每堂体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教学质量。

一、依据课堂内容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老师要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有选择的利用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抓住德育教育机会,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二、活用合作组织教法,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中的教学体现教师掌握教学的能力,将室外课堂开展得精彩有序,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合作学习的思想精神。比如在接力跑练习中,则需要几个同学同时完成训练,但是有的同学跑的快,有的同学跑得慢,接力技巧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帮助好学生组队,根据学生跑步能力协调分队训练,让学生相互鼓励、交流,克服困难,同时要他们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坚持团队练习,共同进步。通过同学间技术、技能相互间养成的默契磨合,对学生间接性的进行尊重训练伙伴、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教授体育内容难度不一,比如说排球,需要两个同时练习,但是很多初学者不能掌握拍打排球的技巧,很沮丧,通过相互训练较好的掌握排球拍打技能,能够提升学生抗压、抗脆弱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组队之间互相进球进攻,培养学生积极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得集体主义精神,而且通过体能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勇于挑战自己的品质。

三、严格要求课堂常规秩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是所有课中较为活跃的课,它一般采用室外课堂,即篮球场、跑步运动场、操场等地方作为教学课堂。这样学生纪律可能会散乱或者不能准时上课,更甚至上课时不按照老师讲课内容规范体育器材的使用对体育场地、器材等造成破坏。所以要严格要求学生上课纪律。首先,体育上课时要求准时集合整队,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鞋子,整队时要坚持快、静、齐;其次,在使用体育场地,器材时,要爱护珍惜;体育委员要发挥带头监督作用。将课堂常规秩序贯穿课堂全过程,树立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公物财产的公德心、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独立自主,严格自律的能力。

四、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行为准确评价,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各种现象都在发生。老师要做好掌控一切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教育。比如说在学生在奔跑时摔倒了能爬起来继续比赛;在武术练习中,练得好的同学帮助不好的同学练习;以前对掌握体育学习技能差的同学有进步了,老师就要表扬这种迎刃而上,相互协作,不断进度的良好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体育课中发生体育器材乱扔、同学间打架斗殴时,老师应该给以批评和教导,从心理上说服学生,在行为上提醒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让学生理解、宽容他人,正确和谐的处理自己与别人的矛盾。

五、通过体育故事和体育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2008年世界奥运会成功举办,各种体育项目中都包含着弥足珍贵的体育故事、体育精神,从中表现出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动着世界人民。那种坚持到最后的选手,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完全可以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为国争光。比如说郭晶晶运动员的事迹,我们要在室内理论体育课堂教育时,引用这类典型是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维护民族荣誉的自觉性。

如今,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将奥运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堂德育教育,让学生关注体育、参与奥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老师做好带头作用,渗透德育教育身体力行

无论老师怎样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方式,如果不以身作则,学生是很难真正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所以,老师不管在课堂还是在日常行为中,都要做好榜样作用,给学生效仿,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保护教材设施,从而也让学生自觉保护器材,养成保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老师是裁判,也是示范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裁判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参赛者的情绪,对参赛者能不能够全力发挥比赛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作为裁判,要坚持公正公平,对发挥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发挥差的同学进行鼓励。在日常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学生为伍,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个体育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育各种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够在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以自己作为最有力的示范,影响学生的身体力行,让学生强健自己的体魄,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静娟.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篇(4)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职学生的特点,多数学生基础差、文化素质低、学习积极性不好、自我为中心等。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在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与化学教学中。因此,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几千年来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在当今深化改革开放和国际上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生铁冶炼、制酱技术、利用皂角洗衣等;在燃料的使用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而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

现代化学科技的成就。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技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钢产量现居世界第四位、能源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还有化纤、有色金属、合成氨和燃料等居世界前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如1965年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合成人工金刚石;80年代制得锗酸钛晶体;1981年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转移功能的核糖核酸;2003年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领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碘的升华、氧化汞的分解、原电池可以把化学能转变成未能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又如乙烯和聚乙烯都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1:2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由于分子量的不同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乙醇CHOH和甲醚CHOCH的组成完全相同,但由于其中原子排列结合的方式不同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事例,对学生进行物质由量变引起质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观点的教育;再如通过酸、碱、盐的性质,衍生关系和相互反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物质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和用化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而且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保护环境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道德教育和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养成良好环境道德的必要性。比如在讲到硫和氮的氧化物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酸雨的形成造成的严重恶果,如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经常向学生提出:做实验后所产生的废渣、废液是否倒在指定的废物收集桶内;做实验前有没有考虑你的实验会不会逸出有毒气体、液体,危害到其他同学;做实验时有没有节省药品减少污染;有没有把污染过的实验仪器、试验台清理干净,才离开实验室;事实证明,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学生都能养成一种符合环境道德的行为习惯。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因此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娇惯习惯,缺乏合作精神。而在学生就业后,所在的工作场所都是需要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完成,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如在解答习题或课堂提问时,可以帮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是学习成都好的带动略次的学生,共同切磋,共同发现自己的有点和不足。是学生认识到合作使自己思想更广阔、记忆更深刻。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操作,交流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互相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决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说各科教师不论在课内课外,不论什么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一、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使用文明用语

首先是使用礼貌语言,所为的礼貌语言,指的是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礼貌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好处,礼貌语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尊重对方。它贯穿于师生交往的一切方面,使之成为教育的一种自然力量,如当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热情回礼,答之“你好”;当教师听不清学生说话时就说“请你再说一遍”或“请讲具体一点”;当教师要求学生帮助做什么事时,做完后教师就说“你辛苦了,谢谢你!”: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表现的很有涵养,仍不忘记用礼貌语言,当学生对教师的规劝和批评不理解时,教师就用“请你冷静一点”。教师也不发火,还是坚持用礼貌语言,“请你去想一想,想通了再过来”。

在教师的耳渲目染下,学生都十分讲究文明礼貌,没有粗野无礼的行为,原来那些性格暴躁的学生,也开始自觉根除不良性格缺陷。

二、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河南省中小学礼仪常规》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学校组织了从正副校长为正副组长,从各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系制度,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家庭联系卡、举办家庭座谈会。把道德规范印发给每位家长,主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继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隔代亲、个体户家庭疏导教育等现象,专门举办了爷奶座谈会和个体户座谈会,分别指导他们重视之女的品德教育,重视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其次,教育训练从严,重视取得实效。我校把规范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为坚持不懈地抓紧这项教育,我校从客观上致力于抓制度,抓竞赛、抓检查、抓交流。

(1) 抓制度。近两年来,我校狠抓道德常规教育,先后出台了《礼仪常规细则》、《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等,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了升国旗制度,学生轮流值日、学生素质考评制度等。依靠学生干部、值日干部。值日教师等加强常规管理,使持行规范情况时时有人管,日日有人记载,周周有人汇总,定期公布,并与优秀教师、优秀班集评选,学生的操行评定,激励学生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2) 抓竞赛。为了推动德育活动的深入,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常规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各班都组成了主题班会,组织了德育实践等,使全校文明礼貌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同时还开展了争当正副“十佳德育小标兵”活动。

(3) 抓检查。学校不定期对各班级,每个学生进行检查,让学生知道德育常规,了解文明礼貌教育的意义,要求模范动作,随时处地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 (4)抓交流。我校几个班级,经常利用黑板报、广播、学校教育简报等交流经验,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问题讨论会。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把好的经验和典型事迹编发在学校教育简报上,即查找不足,又宣传了先进典型。

三、抓有利时机,注重实践教育

我校经营利用各种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养自己能力为起点的劳动教育、民族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学雷锋、赖宁的品质教育,如每年“元旦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每逢节日来临,全校师生统一服装,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整齐的队伍,以规范的动作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同时宣讲国家民族的创业史,了解近百年来祖国的沉重灾难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的成就,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讲究仪容仪表美,和“五讲”,和“四美”,树立民族自尊心、为报效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篇(6)

关键词:美育;德育;审美观念

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是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把“美术教育”变成“技能训练”。现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美术教师也要顺应时代,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美术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更要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人格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的道德得到提高,身心得以发展,人格更加健全。为了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注重生活渗透

在写生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自然美,生活美,使之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乃至祖国的壮丽山河,使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在创作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方式去反应和表现生活的美,在对生活不断地探索和创造中逐步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以情感人,欣赏作品的德育渗透

美术作品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发掘作品中的这些态度,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作用。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郑燮的《墨竹图》中所题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注百姓疾苦的思想。再如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愚公移山》,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富于力量与信念,画家给中国古代寓言赋予了新的精神,通过作品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辛,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的最后胜利。学生们在鉴赏过程中无疑会受到思想教育和精神力量的感染,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审美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3.注重科学渗透德育

美术课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学习运用现代的工具,掌握现代技术进行美术创作与实践。技术是在实践经验与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涉及技能的训练、工具的使用、工艺过程和技术程序的遵循,技术意识就是对以上多方面的敏感和理解。技术是人类最基本、最普及的活动,而美术活动是我们最早从事的技术操作活动之一,最初学习绘画,塑造形体就体现了技术的训练和技术意识的培养。美术课程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了最初的技术操作程序,拥有了最一般的技术发展意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技术意识不断增加,为他们将来的技术性工作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模式,同时,技术方法不断掌握,也有助于他们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的建立。

4.注重合作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解决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在做作业的时候,除了独立完成外,还可以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培养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5.注重技能技法的德育渗透

美术课上,技能技法的学习是最基本的目的。这些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在技能技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活动的细节,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上手工课时,学生在使用工具材料时,应适时进行节俭教育,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习剪纸课上,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纸张,不要在课桌上乱刻乱画,碎纸屑不要随地乱扔。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些细节,并机智灵活处理好各种偶然事件,即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技法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学习态度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运用技能进行创作实践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和严谨、细致、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品质。

6.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 美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这样既可以愉悦师生的身心,更可以使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寓教于乐”自古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德育应该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是孤立地、生硬地进行教育,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与影响。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阵地,兼顾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中,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既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生德育教育在学生就业后将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目标特色不明。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总的要求,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序列,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中职学生的德育目标不明确具体,未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由于现行德育目标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标准及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出现缺失和错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脱离了中职教育的实际,造成德育教育功能减弱、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学校,学生受到“树立崇高理想”的教育,而在社会上、在企业实习或工作中,学生们经常听到、看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反而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了怀疑。这种德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教育达不到德育实效性、渗透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滞陈旧。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及活动形式的总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肤浅、苍白无力的说教水平上;教学手段较落后,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机活力。一些学校和教师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德育教学改革滞后。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改革,不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有增添现代企业文化、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等新内容;在一些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德育课似乎成了“豆芽学科”,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加之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愿教,德育课在学生和教师中的地位日渐低下,德育教育的功能日趋萎缩。中职学校德育地位的降低,德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工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重新学习企业岗位职责、道德规范、员工准则后,方能上岗,若达不到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学生将被退回,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的提高。

5、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的新“读书无用论”,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措施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思想,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的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校园内、教室内、实习实训场所张贴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4、改革德育教育的内容。

(1)合理安排德育课。要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我校德育教育系列丛书包括《学生管理手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哲学与人生》共六册,并根据学生实际在不同学期开设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德育课。

(2)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内容,增加了实用性。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三是根据专业不同,增加专业课时数,并加大实习实训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以上只是对中职生加强德育教育的粗浅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篇(8)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对性格的塑造非常关键。《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让阳光下的花朵长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一、影响幼儿德育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

有关专家以为,人在幼儿阶段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作为正在形成思想、性格的幼儿时期,教师是最直接的引导者和教授者。在幼儿眼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效仿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构成了幼儿思想道德的主力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说明教师不单单是机械的教书匠,而是具有智慧、知识和人格魅力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幼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

(一)寓德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环节渗透,细节观察,把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进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已被幼儿常挂嘴边,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乐于助人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如:在课外,组织幼儿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在教学中鼓励幼儿互帮互助,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竞争对手;课堂上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往辨别、体验、理解他人存在的情感,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放手让幼儿自己发现题目、解决题目,从而让幼儿熟悉到合作谦让,团结友爱,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寓德育于良好环境的创设当中。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路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各种品德教育融于班级的环境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弥散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可设立“德育之星”栏目,这个栏目中可设“我为集体做好事”“我帮助了小伙伴”“我会讲礼貌”等若干个小栏目。在每个小栏目中评出若干个“德育之星”,教师要为被评上的孩子在相应的栏目内盖上“星星印章”。每个月再根据这些评选结果来统计哪个孩子得到的“星星印章”最多,这个就可以当选为当月的“德育之星”。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个孩子内心潜在的向上性。

篇(9)

新形势下,国家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业者”,更应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心里所想、心里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放低姿态去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心服口服,德育教育也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循循善诱、不急于求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应本着尊重和爱护的原则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例如,对于我们班的后进生,我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进步。平日里他们帮我把作业本搬到办公室,我会对他们说声“谢谢”;他们积极打扫卫生,我会投以赞许的目光;他们主动帮助别人,我会在班级里表扬------,他们获得了尊重,自然在道德认识上也有了提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学生的行为缺乏持久性,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问题不能急躁,要多次引导学生更改行为习惯,使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在言语上对学生去进行说服教育,更应在行动上为学生起引领作用,真正地起到“示范”作用。

三、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农村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农村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创设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我在班级开展“爱护环境小标兵”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班级开展“英雄人物故事会”的活动,学生们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既了解了这些英雄人物热爱祖国的事迹,又丰富了知识,还受到了德育教育,一举多得;在班级开展“学雷锋我最棒”活动,学生们不仅走出班级,还到村中的困难户家中做好事,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赞扬。利用这一件件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尊重他人、团结互助、互学互进,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荣誉像一条纽带把学生连接在一起,班风更加积极向上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更高了。

四、利用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要求和本班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活动。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既能陶治学生的情操,又能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十分注意利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加强德育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班这学期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例如,我们爱劳动主题班会、我们讲文明主题班会、我爱班集体主题班会、为爸爸妈妈做件事主题班会、国防安全主题班会等等。在这些班会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受的教育比单单我讲的道理要理解得更为深刻。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02-01

一、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二、理解、热爱你的学生,稳固创新教育模式

理解你的学生的基础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平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和不断分析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多走近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在学生创新思维上多做开发和引导。在学生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从而真正的做到热爱理解你的学生,也为稳固学生创新模式提取宝贵的一点。

三、尊重你的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尊重你的学生,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和教师的亲和力,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指责批评,多一点教师与学生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要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小学之初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上一篇: 毕业设计要求 下一篇: 电子产品的营销策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