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5: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力电子行业市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般试验工作场所主要分为临时试验场所以及固定试验场所两种。其中固定试验场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科研生产所建设准备的试验场,这种试验场有测试电子装备电性能所需的所有设施,而且建筑的建设也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求;临时试验场是在企业租借其他企业的场所或者是在野外临时搭建的试验场所。在进行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时,往往会由于实验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试验环境条件不佳等问题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导致试验作业延误或者是延误、财产损失。所以,通过分析探究外场试验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究试验作业过程以及安全管理之中的安全核心要素,与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探讨分析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建设,有计划的进行安全管理模型构造与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的安全生产力度。
1 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原因
电子装备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事故危险的出现往往和有害因素有关,而有害因素又存在于很多方面。站在事故预防视角来看,事故的主要种类有: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起重伤害、容器爆炸或者是灼烫等等。在开展试验作业时,相关实验人员需运用各种应急、技术以及管理资源,以有效评价、辨识以及控制重点事故类型。根据有害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特征类别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关制度不健全、化学品危害、员工或者是机械的健康状况异常、电危害、员工的紧张情绪、采光不佳、作业水平交叉、辐射危害、员工存有冒险心理、间距不足、三违作业、防护缺陷安全管理存有缺陷、环境恶劣等等。如果上述因素的控制方法实效,不仅会导致机械设备受损,甚至会严重威胁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在真正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风险,主要有:员工疲劳作业、员工安全素养水平不一、试验项目交叉、不能提前预知或者是分散风险聚集情况、员工作业心理不适应、试验工种交叉、员工疲劳作业、试验企业交叉、制度或者是规程执行没有有效监督、多工种同岗、环境变化大等等,提高了验现场的试验安全管理。所以,要就分析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理论以及现场管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开展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2 外场试验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控制或者是消除各种有害或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外场试验工作人员的生命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了周围环境,降低了设备设施遭到损坏的几率。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人员、环境以及设备等等。
3 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模型的构建
3.1 管理控制
(1)应急管理。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之前,企业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部门。该部门需要在事故发生时,根据外场试验实际的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等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不定的进行演练。
(2)安全保障。试验企业需通过试验危险危害程度大小、事故后果影响以及项目大小制定各种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的投入的制度,一般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台账、全经费预算以及使用规定等等,同时场试验作业所需的安全费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
3.2 企业的各级人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1)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指定专门的安全经费预算;需要明确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的要求;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需将安全生产事故如实的、及时的报到上级,同时组织员工进行处理或者是抢救工作;需要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定专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到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者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指定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同时组织相关员工开展预案演练以及培训工作,亲身参与监督以及指导企业指定相关的专项预案。
(2)安全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员需协助技术主管、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员需组织召开各种关系到安全的会议,同时建立安全档案,办理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宜,整理记录各种关系到安全事项的安全资料;安全员需协助相关人员指定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方案、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关系到安全教的教育培训工作。
3.3 环境安全管理
(1)自然灾害防控
如果外场试验需要在野外进行,需提前制定好各种自然危害的预案。在开展试验作业之前,需通过试验开展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时间,提前落实各种应急物资,以防止在发生灾害时手忙脚乱,有效的保护参试人员的健康安全。
(2)场地评估。一般外场试验需首选交通便利以及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都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地带,同时避开所有的压输变线路,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开油库以及高层建筑物。
4 总结
针对电子装备开展外场试验作业,首先企业需积极进行准备各种试验安全管理,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的几率,确保所有的参试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外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与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试验风险特点,细致、认真做好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的风险控制以及事故预防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有教唱歌曲的能力;教唱分为两部分(弹奏与声乐),并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知识,能给处于变声器的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使之能正确发声。通过对国家教委艺教司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独树一帜的观念,我认为这种区别于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可以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针对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对学生作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范唱出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音乐的完整性。示范的内容包括发生技巧、吐字、歌曲速度和力度变化、歌唱时歌唱者的正确姿态等。学生从课堂上教师对歌曲的范唱里找到视觉欣赏和听觉欣赏的审美统一,这种审美观念的准确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性训练,这三个方面包括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歌曲即兴伴奏的训练。
第一个方面是歌唱时身体姿态的训练。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上声乐课时从头到尾都是站着进行练声和进行歌曲演唱的,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也是采用这种上课方式,所以并没有凸显出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我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先站着练习歌唱,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觉自己的声音比较舒服,歌曲的情感、情绪处理比较完善时,和老师调换位置,在琴凳上进行歌曲的自弹自唱。教师应训练学生们在钢琴演奏技巧和歌曲伴奏织体使用熟练的基础上,保持上身姿态的正直和头、颈之间正常的角度,获得有支持有韧性的深呼吸,这样就会把不良影响减低到最小,使学生们坐着歌唱和站着歌唱都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音乐情绪。
第二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教学能力的训练。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是要培养未来的歌唱家,而是要教育出胜任中小学以歌唱为主体的综合音乐课的合格教师。因此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范唱时不论是在表达作品情感方面还是在歌唱语言方面,都比一般的歌曲演唱要夸张一些,在演唱方法上要轻松自然,吐字清晰有韵味,只有这样才可以带动中小学生歌唱时的情感投入。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一个步骤是学生在范唱之前要了解歌曲的题材类型。面对一首歌曲时,学生要对整个曲子的基本风格先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和布局,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的基本感情,对作品的演唱基调做一个定位,这样就可以做到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二个步骤是学生要细致地分析歌曲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情绪,曲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旋律,节奏,节拍等,还要对歌曲的前奏、和结尾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上述这些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学生的范唱具有较为综合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美的乐感。
歌曲教学能力训练的第三个步骤是在表达歌曲情感上,重视声字结合的规律。因为学生范唱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所以要求学生范唱出的效果要有情、有味、有色调的对比和语气的分量,使中小学生感到声音的亲切和情感的细腻。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保持喉咽形态稳定的前提下,外在口型千变万化地把歌词唱清楚,做到声音的立体和语言的清晰统一在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中。最后再决定声音等技巧方面,用来表现歌曲的演绎风格和内容情感,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整统一。
第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自弹自唱形式的范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唱,一个部分是弹,这两个部分是从属关系,且密不可分。
所谓即兴伴奏是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所唱歌曲的情感内容、情绪风格、调式调性等,为歌曲配上合适的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用来烘托音乐的基本情绪。
现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即兴伴奏基本功,并不熟悉钢琴键盘,对和声课程更是一知半解,所以很难自如地为自己伴奏着歌唱。有的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眼睛始终盯着键盘,无法顾及学生的反应,有的顾了范唱就不能伴奏,造成了自弹自唱中弹与唱的严重脱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在训练即兴伴奏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快速准确读谱的基础上,真正体会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准确读谱首先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想使学生拥有准确的读谱能力,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进行正谱伴奏的训练和分析歌曲特征的训练。其次,训练学生熟悉键盘,并掌握多种常用的伴奏类型和规律。根据歌曲的体裁特征可以分为进行曲风格、抒情类风格、活泼风格等,每个风格特征都可以有它较为固定的伴奏织体和和声编配。最后,要正确处理自弹自唱中"唱"与"弹"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过歌唱是自弹自唱中的主要部分,钢琴伴奏是与歌唱有机结合的一部分。所以钢琴伴奏部分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被割裂出局。
第二个立足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小学声乐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
中小学声乐教学有它这个阶段特有的教学需求,因而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在选择歌曲时不宜偏大,旋律应偏重于有歌颂性、欢乐性等流畅感为主的风格。音域方面也不易跨度太大,一般应介于小子组的g和小字二组的e之间。
2、中小学生们多数正处于变声期,在声音训练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好使用嗓音的强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要求学生们以轻唱为主,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无视演唱技巧任意喊唱,否则容易导致许多处于变声期的学生们喊坏了嗓子。
3、我们都知道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偏爱演唱通俗歌曲吗,这类歌曲的演唱一般是用真声唱出来的,这就造成了和高师声乐课堂上教师要求的歌唱方法之间的矛盾。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耐心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误区中走出来,稳定保护发育阶段嗓音的发声方法。
总的来说,高师声乐教师要以基础教育为重点,让中小学生掌握童声及变声期歌唱发音的训练和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生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的了解,并且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观摩或者实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胜任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工作。
第三个立足点是,要重视声乐理论课的学习。
由于声乐这门艺术的乐器是人体本身,它的完善过程是由人身体肌肉运动在人的意识支配下逐渐完成,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艺术。要学习好这门科学的艺术,我们就要加强对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是指声乐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声乐理论包括:歌唱心理与生理,歌唱姿势,歌唱器官,歌唱的呼吸及气息运用,歌唱共鸣与发声,歌唱的咬字吐字与表情方法,童声训练理论及方法,中学生歌唱教法等。
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五项全能"比赛中的自弹自唱项目,非常明确的体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必须明确其师范性,针对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总目标,根据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不论是在整体培养方向上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时刻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095-01
1 解释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个技术平台,该平台由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器件、控制系统搭建而生。该技术发展已经有50年之久,技术服务了人们的生活,在传统生产中,电力电子技术在民用产品、新能源开发、电能质量控制、设备发行等等,都起到重要作用。该行业发展得到了技术支持,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作用最明显,它能够实现大功率电力系统向直流电转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电力电子技术创造出了柔流电概念,使得技术备受发展人们关注,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多种设备也相应被研制而出。
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自从柔流电概念被提出之后,该技术开始备受关注。人们关注该系统应用效果,系统推动社会发展力度等等。从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中看出,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为电力系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1 应用于发电环节
电气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发电组诸多设备,这些设备都是电力行业最先进的设备,设备结构复杂。由此说电气系统是一个复杂之系统,它需要技术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有着极强的业务能力,能够在复杂的设备中进行设计和维修。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电气行业中,主要是为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一些大型的发电机,一般被静止励磁控制。静止励磁主要是采用品闸管整流电路的方式进行连接,它的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可靠性强,最重要的是性价比高。因此,励磁系统备受各大电力系统使用。在设备运行中,将励磁机运行出现的惯性环节省去,保留了励磁性能的稳定性。这些整改方式主要是为了电力系统提供规律性的技术控制方法,技术优势得到发挥。在电气设备中将产生极大作用,提高了电气工作效率。水力、风力发电主要运用变速励磁机进行发电,电力的输出功率大小主要受水流量和水头压力控制。当水头的压力变大时,机组的速度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形成统一性运行方式。众所周知,风力发电的最大功效和风速三次方形成正比关系,该风速的运转方式会随着风力转速发生变化,为了获取更大的电力功效,可以将机组变化速率提高,改变机组运行速率,再通过调整励磁的运动频率,提高了电力生产效率,达到输出频率恒定功效。
发电厂中的风机水泵可是实现变频调速调整,一般而言,发电厂的用电率都保持着在8%左右,它的总耗电量在整个设备耗电量中占到65%,整体运行效率非常低。设备一般使用高压变频器或者是低压变频器,该变频器实现相互转化,达到电气使用效果,进而实现了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节约用电的效果在实施中达到,节能目的随之实现。随着变频器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的低压变频器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内很多地区都有该生产厂家,一系列的电力产品被生产而出。为了达到高效率的使用低压变频器,让低压变频器具备高压大容量特性,企业应该和学习建立起合作关系,不断努力生产出先进的变频器,让技术推动节源目标实现。
2.2 在输电环节中应用
科技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科技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被应用在不同的行业中,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最值得关注的是,硅片引起的第技术发展出现的原因,正是电力电子器件成功使用到高压输电系统的成功。它极大的改变了电网不稳定特性,使得电网发展更加安全。轻型直流输电和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率最高,主要是因为直流输电有着突出优势,它的控制调节灵活、电力输送稳定性强、输电容量大等等,这些优势使得直流输电被广泛使用。而且,针对海底电缆输电和远距离输电,直流输电都有着极大的优势,根据不同的电力频率,接入对应的联网系统,让直流输电发挥最大的功效。柔流点概念被提出之后,相应的技术也随着出现,例如:FACTS技术、fac3技术。这是一个功能巨大的输电技术,它将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向集合起来,对交流电输出进行控制,起到了节约能源的功效。输电技术在灵活的相位调节下实现,较好的控制了交流电输出功率,提高电力系统发电稳定性。FACTS技术具备了电力使用成本低、控制方便等特点,早在20世纪90年时已经被应用到电力开发研究上,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2.3 在配电环节中应用
目前,配电系统发展不完善,它急需提高电力使用效率和提高电力应用性能进行完善。在电力中最需要关注的对象是:电能质量高低。一般而言,电能质量需要满足谐波、频率、电压要求,在产电中该系统要较好的避免电力瞬态波动和干扰影响。当前,现代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被结合使用,这一行为在电力行中被称为:DFACTS技术结合或者是用户电力技术糅合。它主要是在FACTS技术发展成熟的条件下被应用起来,堪称能质量控制新技术。该技术是在FACTS技术基础下进行升华,可以将DFACTS设备技术阐述成缩小版的FACTS设备技术。这两个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功能都大相径庭。随着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市场上电气设备出现求过于供的现象,DFACTS设备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DFACTS设备市场介入相对容易。而且该设备的成本投入比较少,技术开发比较简单。随着市场不断发展,DFACTS设备产品将进入高速发展状态。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也得到发展。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发展中,人们期待电力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发展。技术人员应人们的需求,借助科技力量成功的将电力电子技术投入电力系统中,使得电力生产效率高,电力运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余红.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0).
[2]闫影,丁涛.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电力电子技术在研发,以及装置的生产和维护上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导致电力电子装置的使用范围受到严重的限制,最终阻碍了电能在使用技术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根据国际电力电子学界的分析研究发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受到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制约。因此解决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对于扩展电力电子技术使用范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概括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不同层次和形式,探讨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电力电子装置在设计和生产上的成本最小化,可靠性最大化的目的,达到电力电子模板将功率器件、电路元件以及控制器、动作开关等部件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模板。促进电能的高效、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一、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概念
(一)概念。电力电子集成概念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随着这类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计算机问世并不断发展起来,出现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出现了早期的单片集成,并且进一步证实了在同一块硅片上将主电路、驱动、保护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元件集成的片内系统(System On Chip—SOC)理念。但是单片集成存在高压隔离、传热、以及小电流电路元件制造工艺上的差距明显等问题。造成单片集成只能在小功率的范围内应用。随着电力电子集成化的明确,现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电力电子功率模板在革新单片集成技术的基础上,对集成化的理念更为完善和创新。
(二)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机构。以美国电力电子研究中心(Center forPower Electronic System-CPES)为核心机构,德国赛米控公司,瑞士ABB公司以及西班牙国家微电子研究中心等权威性的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研究机构。
二、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分类
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和层次。第一种是单片集成,是片内系统(System On Chip—SOC)理念的具体表现,在同一块硅片上设计将主电路、驱动、保护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元件集成起来。具有降低成本、减少体重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的高压隔热以及传热等问题突出。第二种是混合集成,利用封装技术,在同一个模块中将包括功率器件、驱动以及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的数块硅片封装,形成功能相较完整、独立的元件,更好的解决了不同工艺要求的高压隔热等问题。第三种是系统集成,这种集成方式在工程技术行业的应用最为普遍。
三、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重要意义
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改进关系着整个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复杂的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研发,设计成本以及设计的人力物力成本的降低,促进电力电子行业的技术革命创新,影响着电力、能源以及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同时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改善电力电子领域的劳动以及技术密集的产业问题。
四、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现状
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结构设计原理中,分析模块的可靠性能以及制造成品的成功概率等方面发现,制造成品的成功率随着模块中的集成元件的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电力电子装置的复杂性能随之增加。同时控制电路影响着装置的灵活性能,因此不同用途的集成模块不能随意更换控制电路。
集成模板内部的铝丝键合工艺存在很多问题,工艺的寄生电感大,造成元件的过高开关过电压问题,进而形成开关应力。铝丝过细,导致其传热性能不强。同时并联多根铝丝,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电流过于集中的问题。
单片集成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仅在小功率的范围内才有所应用,目前,混合集成重要是以中等级别的功率应用为主。系统集成在构成上是以分立的元件为主,在设计、制造上,过程复杂,成本高,集成的优点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五、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以及加工工艺的改善,单片集成必然朝着较大功率的范围推广、普及应用。混合集成在集成程度以及技术难度上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因此,在未来的电力电子集成技术上,仍旧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改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电路技术和磁技术,使得电路的性能得到提高,损耗得到降低。未来的电力电子集成技术一定会朝着将功率元件、电路元件、控制器以及动作开关等有效集成,形成系列完整、智能的电力电子标准模块的方向发展,实现元件内部的高度集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适应自动化的生产需求。
六、结语
电能的利用方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创新。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电能的使用观念。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电力电子装置在应用范围上受到限制等严重问题。探讨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的技术水平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成形式,促进集成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力电子产品逐渐增多。电力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器件、线路常会出现一些故障,以往较为传统的诊断方法已难以确诊出故障的具体原因。此外,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良好的效益,还需对电力电子线路的故障诊断与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故障诊断与分析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电力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分析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许多先进的电力电子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就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电力电子产品的大规模应用,电力电子线路负荷持续增大,若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极易引发各类故障,而以往的诊断方式过分依赖人工,相关工作人员仅能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这种方法不仅无法准确定位故障根源,还会增加故障的范围,从而对电路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由此可见,电力电子线路故障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且相应的诊断技术也亟需整改、优化。除诊断之外,故障分析同样重要,准确深入的故障分析是找出故障根源的基础,通过故障分析,还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提升了电力电子线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随着科技进步,将计算机科学作为中心的智能化技术层出不穷,众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其在电力电子线路诊断与分析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定位故障根源,并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故障分析报告,大幅提升了故障诊断效率与准确度,有效节约了人力财力的投入,推动电力企业稳定发展。
2电力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2.1电路模拟
智能化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电力电子产品的大面积使用,线路负荷一直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保证线路安全,应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电路模拟。电路模拟主要是指对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环境实施模拟,在模拟的线路环境中,对线路运行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实施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按照相关公式计算线路电流与电压的最大值,从而为线路运行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1]。通过模拟,现场工作人员可掌握故障的基本信息,结合线路运行实际情况与要求,展开综合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到故障预防,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2.2创建信息库
创建信息库的目的在于为电力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分析提供依据。信息库的创建依托于线路的实际运行环境,而且库中的信息还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类型,其中,动态信息主要用于储存线路的监测结果,而静态信息主要是线路的实际运行参数[2]。通过信息库的创建和完善,信息库中包含内容不仅涉及监测还有各项运行参数,现场工作人员仅需简单的调用就可以掌握线路的基本信息,为故障诊断与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3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分析
故障对电力电子线路而言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分析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当前电力电子线路正向多样化目标发展,多路阀在执行换向操作时会产生能量,如果该能量超过线路负荷最大承受限度,就会对线路造成一定威胁[3]。此时,应借助仿真技术算出线路负荷最大承受值,然后在结合线路基本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负荷值,进而达到有效消除线路安全隐患的目的。
2.4主电路故障诊断与分析
可靠性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核心,在线路故障诊断中,对于主电路,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变流器实施诊断。在主电路当中,当电压输入,变流器中会经过电压,随即启动脉冲控制器,进而可对电路的电压进行精准操控。与此同时,算出变流器实际输出电压,根据这一数值检测主电路。若线路存在故障问题,则变流器电压会产生异常,如果此时的线路电压和变压器电压差别较大,则说明故障发生,随后根据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故障进行模拟和分析,创建信息库,进而找出故障根源,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3结束语
总之,电力电子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线路故障频发,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对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由此可见,电力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分析是必要的,只有提升诊断与分析水平,才能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选利,蔡金锭,刘庆珍.人工智能在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303~307.
作为我国经济中其中一个主要基础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其发展势头依然保持强劲,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依旧发展很快。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独有特性,其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缓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四大热点应用包括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电气节能以及智能电网。以下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分别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1、新能源发电
随着全球整体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强,人类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难题,如煤、石油等工业社会的基础支撑能源储量剧减,不仅如此,环境危机不断恶化,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的运用,尤其是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被很多国家大量关注。在我国,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电子应用学科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开设,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的应用关系非常密切,这可从以下分析中看出:由包括AC-DC整流、DC-DC直流变换以及DC-AC逆变等环节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大部分均与电力电子相关。例如,最常见的风力发电组织就包括了诸如变桨控制器、网侧变换器、系统控制器以及发电机侧变化器等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当前,电子电力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主要呈现如下特征:首先,大随机性。这主要是由诸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受天气影响大所导致;其次,要求高;这主要体现在并网发电和电网电能输入上,前者对电能的质量要求高,后者对电能波动敏感。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新能源发电对于电子电力产品质量要求极高,而我国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不够,产品质量一直不可靠,相关性能和指标无法达标,稳定性差等,因此目前相关电力电子的高端产品均为进口。对于国产电子电力技术高性能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大容量化;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大型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同样也有这种趋势。这在双馈风机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提高效率,加大可靠性。最后,为了满足电网新的需求,向孤岛保护和低电压穿弧方面进一步前进。
2、电气牵引
作为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新星,电力牵引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所谓的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高铁、城市轻轨以及地铁等。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政府部门,都对电力牵引的发展大力支持。如到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50万辆,包括普通型混合、充电式混合以及纯电动动力汽车。另外,美国计划到2015年插入式电动车普及数量达到100万辆,可见世界各国均把电力牵引作为自己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3、电气节能
电气节能的主要内容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受国家大力支持的是变频节能。电机系统节能自从2006年便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并纳入节能规划工程之中,每年有超过100个相关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这些项目用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性能,通过改变调速方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通过选用变频调节方式,可有效改进压缩机和水泵等电机运转速度,相应的,效率也可提高百分之三十。显然,这种调节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巨大的变革,因为变频调节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对于很多诸如冶金、石油化工等国家基础行业也多有涉及,因此这种调节方式的改进对于国家的整体工业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变频调速系统,是指驱动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频器作为驱动力。该种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大,更换周期长(约10年)。然后虽然变频系统具有如此诱人的优点,但是当前市场的电机中,高压系统中应用了该技术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低压系统也仅百分之三十,可见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目前,变频调速系统的大力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变频器可靠性不足;其次是变频系统价格相对较高;最后,难以操作,很多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相差很大。为了解决如上这些问题,今后对于变频器的发展应更加关注功能的专业化。通过在制作和设计上的专业化,达到功能简化的同时增强性能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应该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形成一种更有竞争力的集成产品。
4、智能电网
作为最近兴起的概念,智能电网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不过一般将驱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当做“智能电网”,尤其是无线通讯以及电网控制等相关技术。具体到电力电子上,主要指传感、信息控制、输电储能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化并达到稳定高效的电网技术。
虽然目前只能电网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即使是个别在运行的也是作为示范工程运用,但是其优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在智能帝王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具有光分布、高电压、大容量以及结构组合化等优点。不过其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如相关器件性能有待提升,现有性能和功能不足。其容量和可靠性等任然有待提高。
5、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代的工业已经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了工业的各个领域。所以,它毋庸置疑将构成高新技术集成群众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改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将继续扩大。相信通过不断革新,不断的挑战现有困难,用于抓住机遇,不远的未来电力电子技术的将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韩杨(1982-),男,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四川 成都 61173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672011ZYGX2011J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7-02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围绕电气工程领域的几个主要分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电气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有全景式的了解,对进一步深入电气工程学科类专业学习起到导航作用,并逐步培养对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崇尚与追求的专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1,2]
实践表明,学生总是习惯于知识的“定量”化灌输模式,而对于这样一门以“定性”介绍为主、没有公式讲解和详细专业理论分析的课程,最初还有些不适应。如何激发学生对电气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资料查询等手段,去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知识背景,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的课题。[3-5]笔者经过两三年的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后,在重点讲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的基础上,把互动式教学方法成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表明,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一、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改革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采用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效果不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教学安排按照如下顺序:教师理论讲解—多媒体PPT展示—视频演示—给学生布置课后调研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制作PPT—学生课堂专题演讲—同学问答互动、教师总结—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学生课后再次收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这种互动式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他们在PPT演讲、书面表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课程绪论
(1)主要内容: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前景、理论基础和常用计算机程序,譬如EMTP、MATLAB、BPA、EMTDC、PSPICE等。应达要求:了解电气科学与工程的产生过程;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二级学科分布;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应用和作用。
(2)教学设计:围绕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背景、主要应用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激发其对本专业的热爱这一目标来展开。在讲授过程中,补充智能电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2.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电机的作用及其发展简史;电机的分类与结构、应用领域、选用与运行控制;电机学的研究内容概要;电器的发展历史和分类。应达要求:了解电机的基本作用、发展简史、电器的发展历史;理解电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领域;掌握电机的可逆原理;理解电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高压电器与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掌握电机分类方法和不同类别的电机特点。
(2)教学设计:介绍电机与电器学科的概况、发展简史,使学生对电机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电机的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FLASH制作的同步电机励磁过程和旋转磁场模拟动画来加强学生对电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电器部分,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高压电器部分,由于装置体积庞大,采用视频录相讲解的方法,拉近学生对高压电器的感性距离。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1)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发展简史;电力系统简介;发电厂、电网概述;电力市场简介;电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简史和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的能源发电原理及其特点;了解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电力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和运行过程。
(2)教学设计: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概况、基本概念,内容涉及发、输、供、配、用几大部分,按发电部分、电网运行与调度、电力应用三个环节顺序介绍。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对电力系统进行介绍,使学生建立对电力系统整体功能及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个组成部分分别阐述。在讲述电力系统发展前沿技术的时候,本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主线,将智能电网的概念引入课堂。
4.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
(1)主要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与发展简史;电力电子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发展方向和电力传动概况。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发展历史;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力传动的主要应用领域;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和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传动的基本原理。
(2)教学设计: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历史、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技术是我院电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半导体变流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电力电子技术的本质和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电力电子器件作为道具,在课堂上实物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讲述电力传动部分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电力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概况;结合科研课题,将典型案例通过PPT向学生展示。
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主要内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发展简史及主要内容;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应达要求:了解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作用;了解高电压的产生原理和试验设备;了解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理解基本的高电压及绝缘试验操作。
(2)教学设计: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试验技术。本章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PPT讲授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突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试验条件和环境等,达到让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的目的。
6.电工新技术
(1)主要内容:电工新技术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聚变电工技术、磁流体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和微机电系统。应达要求:了解电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磁聚变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磁流体发电和推进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飞轮储能技术及应用和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教学设计:主要以PPT讲授为主。对超导电工、聚变电工、可再生能源发电、燃料电池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等前沿技术进行专题概述。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
1.注重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电气行业的应用情况和相关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情况,譬如给学生介绍联合证卷行业深度分析“电力电子,我们可以看得更远”,重点介绍电力电子变频器、整流设备、无功补偿设备SVG、开关电源、直流输电装备等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介绍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产品和市场概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加强课堂互动,采用了PPT讲解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个专题介绍。譬如:核裂变之历史回顾、中广核集团介绍、日本核事故回顾、欧洲核聚变装置、中国托克马克聚变装置、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速铁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宣传片;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安装视频和三峡发电厂简介。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进行提问:裂变和聚变的区别是什么?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避免核事故的方法有哪些?日本新干线和中国高铁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汽轮机和水轮机的原理是什么等等。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进行总结评论。
3.推行专题报告,活跃课堂气氛
采用学生专题演讲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3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收集、PPT制作和课后研究报告撰写。学生报告题目有:智能电网概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介绍、电能存储技术的发展概况、地热发电的现状与技术要点、PLC的原理与应用、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柔性太阳能电池、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介、电力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和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等等。学生报告后,其他学生提3~5个问题,报告者首先作答,教师随后总结,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提问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四、结束语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非常喜爱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感觉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在知识获取和创新、演讲能力和书面表达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收获颇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对电气工程专业提升了兴趣。教学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电气工程概论课程的应用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晋,牛印锁,文俊.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4-65.
[2]杨鸿波,高晶敏,侯霞,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100.
中图分类号:TN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044-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代高频化、全控型的电力集成器件,带来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新时代,实现了由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转变。
1 现代电力电子器件
现代电力电子器件是指全控型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分为三大类[1]:双极型器件、单极型器件和混合型器件。
1.1 双极型器件,是指在器件内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都参与导电过程的半导体器件
这类器件具有通态压降低、阻断电压高和电流容量大的特点。适合中大容量的变流装置。其中,我们常见的交流装备有:门极关断(GTO)晶闸管、电力晶体管(GTR)、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
1.2 单极型器件,是指器件内只有一种载流子(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过程的半导体器件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电力场控晶体管(电力MOSFET)和静电感应晶体管(SIT)。单极型器件开关的时间较短,一般多在几十纳秒以下,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载流子导电,无少子存储效应。
1.3 混合型器件,是指双极型器件与单极型器件的集成混合
其主导器件为GTR、GTO晶闸管和SCR,将MOSFET用来做控制器件混合集成之后产生的器件。这种器件不仅具有GTR、GTO晶闸管和SCR等双极型器件电流密度高、导通压降低的优点,又具备MOSFET等单极型器件输入阻抗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因此,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这种新型混合器件。IGBT被人们公认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器件之一。
2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2.1 IGBT的地位及作用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中文我们称之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它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且是电机控制和功率变换器的首选器件。广泛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战略性行业,具有高频率、高电压、大电流,易于开关等优良性能,被业界誉为功率变流装置的“CPU”。
它是电力电子领域非常理想的开关器件,其频率特性介于MOSFET和功率晶体管之间,可正常工作在几十Hz的频率范围内,故在较高频率的大、中频率应用中占主要地位[2]。
2.2 IGBT的工作原理(如图1)
IGBT和电力MOSFET有很大的渊源,可以说IGBT是根据电力MOSFET的原理发展出来的,在结构上面,两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IGBT具有很强的电流控制能力。原因归结于两者间结果的不同之处,即:IGBT多一个P层发射级。在IGBT导通时,这个p层发射级可由P+注入区向N基区发射载流子(空穴),以调制漂移区的电导率。
IGBT的开通和关断是由门极电压来控制的。门极是以正向栅极电压时,MOSFET内形成沟道并未PNP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从而使IGBT导通。在门极施以负电压时,MOSFET内的沟道消失,PNP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IGBT关断。
3 IGBT的应用领域
IGBT作为电机控制和功率半导体器件首选器件,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驱动、新能源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高压变频、工业传动及电力传输等多个重要行业和领域广泛运用。目前,在轨道交通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几乎普遍采用IGBT;在节能环保领域,IGBT成为节能设备最核心的部件;在电力传输领域,IGBT在柔性输电等技术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大功率IGBT也是谐波治理中最理想的开关器件。因此,IGBT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适应全球降低CO2排放的战略需要,IGBT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配电与控制、分布式发电、电力牵引等领域,成为节能技术和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
4 IGBT的发展现状
IGBT是电力电子时代的新宠。它是一种很优秀的电力电子器件,已逐渐替代了晶闸管,成为电力电子技术平台性的器件。虽然国外的IGBT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令人叹惋的是,我们国家目前并未形成自己的IGBT产业,目前我们使用的IGBT管子全部是进口购买的。我国只能进口国外IGBT芯片,自己进行少量封装。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像IGBT这样的基础元件及其相关技术,必须拥有自己的IGBT产业。随着国家对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视,相信很快就会用上自己生产出的IGBT。
5 IGBT的发展方向
IGBT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超大功率模块和超快速IGBT。其中,超大功率模块IGBT有望取代GTO,并将其在电力系统、高压直流输电、机车牵引等方面扩宽应用领域。超快速IGBT则将在高频开关电源等方面扩大其应用领域。总之,超大功率、超快速、模块化、智能化是IGBT发展的方向。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6302
〖HJ1.6mm〗
目前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地发展,电子技术及其产品已广泛地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开始发展起来,逐渐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标杆技术,其研究对象主要在于电能形态的各种转换、分配、控制、传送以及应用,电子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产品包括了所有工业、民用和军事等产业中的一切相关设备、数字信息系统和通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现代通信产业的发展和融合,促使电子技术及其产业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近年,无论是技术发展水平还是产业规模等都获得了高速发展。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子技术在电力、国防、汽车、商务、医疗、照明、服装等领域中的现状和应用。
1电子技术与电力行业
电力系统中的电子技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提高输电能力、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可靠性、控制的灵活性并降低损耗。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帮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现有的电力资源,并利用这些电力能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来说非常经济、可靠,而且具有一些交流输电所没有的优势。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已经使用了GTO、JGBT等可关断器件,以及脉宽调制等新型的电子产品。目前,一些学者已着手开始研究FACTS技术。
另外,电力电子技术支持下的电机调速、供电电源、电力较配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无论对改革传统工业,还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效利用都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刺激着电力电子技术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高速度增长,使其成为本世纪重要的技术支柱之一。电力发电系统也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改善了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的运行特性。
总之,在电力行业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电子技术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推动电力行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2电子技术与国防事业
电子技术在国防事业的结合,产生了军事电子技术的概念。军事电子技术是指在军事系统和装备中使用的电子技术,包括军事电子材料、军用电子元器件、军用软件、军事通信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保持军事技术领先的重要基础,在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新军革中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目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把电磁频谱的竞争开发推至白热化阶段,具体表现在电子元器件开发上,就是寻求能更适合更高频段、更宽频谱、更高工作温度和更高可靠性的材料和器件。这引发了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型军用微电子器件的开发热潮。
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电子技术作为改进和提升国防军事装备的一门重要技术越来越明显。军事电子技术提升了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从而也推进了国防事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国防电子企业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始终与新国防军革的需要相匹配,同时也优化了整个国防电子工业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可靠。如今,信息网络技术是各种武器平台的重要支撑,电子设备在各种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使武器装备更具有智能化的功能。目前,世界军事环境和和全球市场需求的日益变化,使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相应地作出调整,这是其生存之本。总而言之,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推进军事电子技术的高速进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是未来国防军事装备的关键技术。
3电子技术与汽车行业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运用,形成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目前,汽车行业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已经进入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上装备而来大量的越来越高级的电子装置,这些装备推进着汽车向智能化、舒适化、安全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成为“电子智能汽车”。有些专家甚至预言,未来的汽车就是“一台电脑+四个轮子”。
就当前电力市场发展实际来看,电气企业若想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运用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产品,提高火电厂电气自动化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推进电力企业自动化生产的顺利实现。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进电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概况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指的是运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和决策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和信号系统将电力系统的每个元件、局部系统或者是全系统进行自动监控、协调控制的技术,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1.2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一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是将一些设备组装起来,切断或者接通电压的系统装置,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站是配电和输电的集中点,它能够更好的监控电力的运输供应,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靠经济,因此说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尤为重要。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都能够实现实时监控,这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实现输电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经济效益。
二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配电网主要是由架空线路、电缆、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组成的,在电网中起到分配电脑呢过的作用。长期以来,配电网只能够采取手工操作的控制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能够运用独立的孤岛自动化技术,但是对电能的分配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说,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于电能的分配和监控十分重要。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和自动制图、设备管理、信息分析和配电网分析自动化,它依靠大量的智能终端、丰富的后台软件和数据库资料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带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确保了对电能的充分利用。
三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其功能的强大性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是调度自动化的基础,此外,电力系统的市场运营和决策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 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了电力行业的进步,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以形成和有效应用,原有模式在的电力传动控制理念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控制需求,此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创新应用新技术,以保证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
2.1 全控型电力电气开关
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力电子元器件,属于半控型,直至今日在直流与交流的传动控制系统中仍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流变频技术不断进步,全控式的电力电子开关逐渐取代了半控型的晶闸管,作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元器件,以GTO、GTR和P-MOSEEF等为主要代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现阶段的电流/电压的定额和开关时间不同的条件下,各种元器件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2.2 变换器电路实现低频向高频的转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气元器件不断更新,变换器电路也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传统的电力电气系统运行条件下,以普通晶闸管作为电力电子元器件,通过相控整流实现直流传功。在交流变频器主要通过交-直-交方式实现。直至第二代电力电子元器件出现,PWM变换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变频器功率因数,促进以往条件在低频区电动机转矩脉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就实际应用情况来看,PWM逆变器内部存在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其谐波分量产生较强的转矩脉动作用,一旦其作用于电动机的定转子上,导致电机绕组产生振动并发出巨大声响,严重影响系统的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促进该项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应用变换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系统运行特点适度调高开关频率,但此种方式并不十分完美,一旦开关频率超出人耳感知范围,电力电子元器件长期处于高电压大电流运行条件在,极易出现关断情况,对开关造成严重损耗,严重影响开关的使用寿命。
2.3 通用变频器的使用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通常我们所提到的通用变频器主要是指批量化、系列化及中小功率的变频器。第一代变频器大多采用16位CPU,仅具备普通功能,以U/F控制型为奠定代表;第二代变频器主要采用32位的DSP或双16位的CPU对系统进行科学化控制,以高功能的U/F控制型为代表,通过对转差补偿器、磁通补偿器等的有效利用,其变频器逐步发展,具有无跳闸功能,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中也被称作无跳闸变频器。当前市场环境下,无跳闸变频器得到广泛应用,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第三代变频器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变频器,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以数字化实现系统控制,运用相关软件实现参数设定,具有动态性特征,能够实现自适应控制。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无速度传感器矢幼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等,自动优化闭环控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力半导体器件以IGB为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变频器的可操作性和可维修性等功能得以实现。
2.4 集成电路、单片机及工控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为主要代表的8位机在目前虽然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它的功能非常简单,并且指令集比较短小,但其可靠性高,保密性好,从而适合大批量地用于生产PIC系列的单片机以及CTMS97C。
结束语
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电力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及时进行科学化应用,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及综合效益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证。可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控制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国家电力电子行业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