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高效学习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习所有的学科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要想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就必须打好下面的基础,确保基础的稳固[1]。所以,要想把高中化学真正掌握好,就必须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一定不能记错相关知识点。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就是化学的理论、基本概念,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十分强,我们只需要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抓住进行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细分化学概念,在记忆时将各部分关系理清楚,比如,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两种元素和化合物三部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固定的?r间检测自己的记忆成果,特别是针对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些同学。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上所了解的自身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化学成绩相结合,和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抽背知识点,将化学知识点把握好。同时,可以对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予以充分利用,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或记忆和背诵练习册上已经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我们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
一、重视预习,抓好课堂学习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预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预习学习中,要做到仔细认真,做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记工作,对于易懂的可以轻松放过,对于难懂的,甚至是不太懂的内容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到课堂讲解时要认真领会,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维,做到有分别的对待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专心细读。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学生跟随教师的教育教学节奏进行眼、耳、手、脑同时进行的学习,并且结合自身预习时对新知识的认知,有侧重的学习,其接受知识的速度就会更好更快。所谓“温故而知新”,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做到高效学习,就必须及时复习。在课后复习时可以采取“放电影法”,就是先不翻书和笔记本,独立地把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
二、认真独立的完成练习和作业
化学课堂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化学知识,解读新的内容,而对于化学练习则是进一步的在消化和吸收化学知识,并且可以查缺补漏,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加清晰的学会并且学懂化学知识,做好必要的练习和作业是十分重必要的,这些联系和作业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对自身学习的有效检测,可以促进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我们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我们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我们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总结经验并且独立完成作业,如果能够有效完成作业,认真加强练习,高中生的化学课学习一定会轻松的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并且可以提高自身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运用化学的学习规律
对于化学,有其自身学科的特征,自然对其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学好化学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再者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化学专业术语。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其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学好化学,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术语,所谓“化学术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四、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
对于化学来说,很多知识需要理解,需要做化学实验,但其前提都是要牢记一定的化学知识,这就是说,必须要记忆很多化学常识。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例如天平的使用:一放平,二调零,三加砝码四进行,砝码要用镊子取,左物右码别搞错。另外还有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
参考文献:
新课改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课堂之外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生物学习。
一、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会有效看书
书本书本,以书为本,它是编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书本上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老师在上课时尽管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解释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例如: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在实验中的地位,孟德尔通过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然后用四点假说解释原因。但是这些假说是否正确,不能直接检测,所以在假说成立的基础上提出演绎推理:F1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再用测交检验演绎推理,如果推理正确,假说即为真理,这才有了在假说基础上加工梳理而来的分离定律。再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定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书本内容,把握定义中的本质区别。
二、配合灵活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灵活有效的记忆方法的掌握是有效学习的第一要素。
1.有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比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节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总结了许多口诀,如“有中生无为隐病,有中生无为显病”。我在教学中也用过,对“有中生无”,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父母有一方患病,孩子不得病就是“有中生无”。后来,我在复习中针对一个自然种群中的六种杂交组合类型分析了以后,提到无论“有中生无”还是“有中生无”,都符合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子女表现型与双亲均不同,一定符合AaxAa,子代aa,如果aa表现型为有病,就是隐性患病;如果aa表现型为正常,则显性为有病。讲完后再和口诀对应起来,学生感慨:“哦,是这样啊我以为……”在伴性遗传中也有许多口诀,如伴x显性遗传病中“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有时口诀记住了但并不理解,所以经常会出错。只要学生理解了子代中男孩和女孩中性染色体的来源,自然口诀就不会记乱和记错。
2.有的知识点是可应用纯粹的口诀记忆
如叶绿体中色素带的位置和颜色可用口诀如下: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苗条;叶绿素a最宽厚。(可以表达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带,从上到下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ab挨得很近;叶黄素含量最小,色素带最窄;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3.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记忆
我们的手和拳头有很多用途:如肾单位,我们可用两只手表示,左胳膊表示入球小动脉,左拳头代表肾小球,右手掌代表肾小囊,右胳膊代表肾小管。又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及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们的左胳膊表示微动脉,左手手指则为毛细血管,另一只拳头表示内脏器官,右手变手掌,汇集到胳膊则为从内脏器官出来汇集的静脉。再如,在记忆人体左右半脑及控制躯干各部分运动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在自己的脑袋上比划。
4.比较记忆也是学生应该经常采用的记忆方法
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对比,对转录和翻译中所需模板、原料、产物、场所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比较,从而更能理解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5.利用图形、模型加以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在整体上的掌握,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例如、卵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比较。通过ATP结构简式的掌握就可以理解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等,在记忆细胞结构时可以画出细胞结构模式图。
三、学会有效做题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有很多错误的方法,如做一题看一题答案,遇到填空题跳过不做或者直接看答案等,知道答案后不再用自己的理解重新作答,等等。实际上,做题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有效做题可以及时弥补知识的缺漏,纠正错误的知识理解方向,有效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引申。做题不需要多而需要精做、细做,认真做好、做会。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阶段,很多知识点都是依循着每个单元按照一定顺序展开的.但是在复习阶段开展的教学,并不是对知识进行一个全新的学习而是重新梳理知识点,完善知识系统.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复习时就完全可以脱离单纯的单元框架,跳出来,对知识点逐一进行复习,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来达到牢固知识点复习的目标.
这种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按部就班的复习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然后再梳理出一个全局的知识点以共享.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破除往常的单元复习思维,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
在复习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部分的内容就包含了很多细碎的知识点,但是借助,好比人体的体温调节有散热途径和产热途径,此外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还包含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带来的不同反应和作用的不同方式等一系列的知识点.在新课学习阶段这些知识点需要借助一定的规律来学习,并且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掌握全部的内容.但在高中生物的总复习阶段,学生面对的是所有生物知识点,而且很多知识点具有相似性,容易混淆.以点代面的复习方式就是要通过打乱知识体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所有的细小的知识点,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
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这样来开展教学:
教师说:首先我要求大家现在按照自己的序号顺序将自己所记得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复述.并且在自己的复述完成后注意记录下别的同学的复述内容.每个人复述的内容不可以重复.
学生1:特定的基因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学生2: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学生3: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就称为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例如用乙烯催熟凤梨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就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将自己的零散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并且在别人复述的同时也对其他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的方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达到了帮助学生在错乱中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的目标.
二、以线串点贯通每条知识线
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高中生物的复习教学也不外如此.该如何获得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在高考生物中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但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依然是重中之重.所以,如何巩固知识点的学习是一个关键,如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是关键.所以,笔者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将复习划分为多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将知识点反反复复地进行牢固.唯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采取的是以点带面的方法来搜罗出所有的知识点,那么第二步则是将搜罗出的所有知识点依照一定的逻辑方式串联出一条条的知识线索.知识的线索是就好比是每个人在复习时的一条引线,可以清楚明白地借助这条线多了解知识的布局,继而有效地获取知识,完成复习任务.将所有的知识点串成线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然后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这一复习任务.例如:
教师说:在之前我们已经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一个乱序梳理,下面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将这些知识以你自己的逻辑思维来串联成线,形成你们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架构.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学生答:明白.
教师说:好,那么现在开始大家就以学号为单位,每相连的5个学号为一组进行知识线索的串联.
1号组:我们这组串联的知识线索是激素.首先是植物激素,这条知识线索上含有的知识点有植物激素的分类、特征,具体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以及这些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由植物激素我们自然就想到了动物激素,在动物激素这部分我们……
就这样在小组的分工合作下,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将所有的考点进行串联式的复习.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了复习的主动权,也获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强化训练
知识点的获取固然可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借助题目强化训练,借助训练达到强化知识点和巩固知识点的目标.例如:
在完成了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出题“( )能促进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含量升高.”“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包含胞体、( )、轴突,轴突又称为( ).”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教材,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进行由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Jim’s father is a teat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到交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语言能力。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现、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混合型。实验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反复练就深入提高
对初中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语歌曲、朗读英文诗歌、名言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归纳总结语言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辩护能力,提高复习质量,掌握科学记忆规律。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地学得英语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发展。再次,英语教学是双层次上的情感活动。语言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代码,师生内在的情感迸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兴趣得以维护的保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向学生示以关心,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排除心理障碍,鼓励积极进取,也可以达到维护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教材,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进行由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Jim’s father is a teat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 does you father 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到交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语言能力。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现、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混合型。实验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反复练就深入提高
对初中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语歌曲、朗读英文诗歌、名言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归纳总结语言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辩护能力,提高复习质量,掌握科学记忆规律。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地学得英语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发展。再次,英语教学是双层次上的情感活动。语言材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代码,师生内在的情感迸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兴趣得以维护的保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向学生示以关心,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排除心理障碍,鼓励积极进取,也可以达到维护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小组学习方式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1.不同智力组。
这种形式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智力水平、学习成绩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但要保证不同小组的总体水平相近。小组内成员间存在差异是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小组间的总体水平相近是为了体现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2.二人组。
这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利用同桌或邻桌的同学临时组成小组,这种小组组合速度最快。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有时要求小组内协作完成,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教学内容前面的“问题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只要同桌或邻桌组成小组即可。
3.相同智力组。
就是将具有相同兴趣、相近智力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和异质组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的小组。在遇到研究短期合作任务时常常使用这种小组形式,如生物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能够让学生组成同质小组。
4.自由组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成小组,人数方面可多可少,不做具体要求。这种小组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实际应用较少,假如经常运用这种形式,则会出现小集团,不利于学生间开展广泛交流。因此,在生物课堂上一般不采用这种形式,而在外出活动中较为适宜运用这种形式的小组。
5.圆桌会议组。
教师在确定小组时,可以将一个小组人数定为4-6人,围坐在同一桌前,展开讨论,并指定学生记录,也可以采取依次发言的形式,其余学生认真聆听,在全部发言完毕后,经过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人参加班级讨论。
上面指出了五种小组学习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灵活运用任何一种小组学习形式,当然,也可以采取几种小组学习形式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确定小组学习形式。
二、实施方法
1.小组集体学习方法。
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当中,虽然老师每节课都在费力地讲,但收到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利用小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留出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学习,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研究、分析、理解,教师一边听一边指导,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可以在全班讲解。例如在学习酶的作用一课,教师可以先不讲结论,先创造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清水、唾液对淀粉的催化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酶的催化作用。通过小组之间的配合,一起了解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并让学生在合理分工中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得出不同温度、PH值对酶催化效率不同曲线图。
2.小组讨论交流。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事先提出学生研究的问题,以及课文当中的重点难点,指导小组内成员展开讨论,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发言,由记录员整理记录,然后在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开展班内学术交流。如:学生高中生物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要求学生研究“渗透现象”,教师在讲解完实验以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发生渗透作用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不是可以通过膜?假如是的话,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存在半透膜两侧透过的水分子不同?总结出现渗透作用的条件?
3.检验与奖励。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重点知识,将生物教学内容串连起来,要求小组自行总结课堂内容,指定小组成员完成知识结构图,这种学习形式,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表扬,如口头表扬和黑板报表扬等,并在“合作学习小组打分表”的“小组奖励”一栏中画小红星,也能作为本学期的平均成绩。而对于小组学习取得的成果,教师要进行个人评价,同时注重运用集体奖励的办法,鼓励不同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不但要注意个人的力量,团队的团结才更重要。
三、组建学习小组应需注意的问题
1.引导和组织小组活动。
这种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同一小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小组内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并且具有相同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具有安全感,相信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加强小组凝聚力。
2.培养小组领导。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常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同学之间广泛交流,因此需要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使小组学习更加合理,发挥更大地作用,所以在确定组长时,一定要选拔那些威望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来担当, 这是小组学习至为重要的一环。在确定小组时,组长要由老师来指定,教师要经过细致地工作、认真地考虑,进而确定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同时也要做好组长的培训工作。
3.合理分工。
开展小组学习,要求组内成员间要团结互助,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身职责。不但要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而且也要做好本职工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分工:小组的组织活动由组长负责;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内容,并进行整理;发言人在小组内部确定观点以后,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控时者负责掌握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讨论时间,做到时间分配的合理。这种分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确定,如自己推荐、小组评选等,也能够由老师在小组学习开展前指定。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6)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
(3)作业的方法。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
(4)复习的方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
a.及时复习。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现在社会十分注重效率,各行各业都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效率,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就如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打好了基础知识,学生的一切学科学习活动才能继续开展。物理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简单的物理问题,还是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才能加以解决,因此学生应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教学,实际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就目前高中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而言,学生存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去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结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打击,从而影响了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阻挡了学生的前进步伐。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
虽然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然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物理这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获取知识点。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或者不愿跟随教师教学步骤的情况。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个人的学习认为已经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就做练习题。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点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点也会被遗漏,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三、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区
学生及时解决个人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有效方法。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点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有些学生对于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能够及时进行思考克服困难,或者通过请教同学、老师解决困难,这样学生的知识盲区得到了及时补救,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盲区,不能及时加以解决,结果导致不理解的知识点堆积,越来越多的知识盲区使得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困难,影响了学生顺利进行学科学习。这就提醒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及时解决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四、注重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应该“闭关锁国”,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去解决很多复杂的物理题目。有些学生不管是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都喜欢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少与其他学生进行切磋。当然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值得表扬,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使问题解决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学习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不仅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还鼓励学生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一个学生去解决一道物理问题,只能得到一个答案,而学生就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尤其在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使其思维得到启发,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而对个人的物理学科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促进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与交流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打造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顺利的开展。
五、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引起重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8-04
跑步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锻炼身体方式之一,良好的跑动能力取决于跑动过程中的步长和步频,其中步长的大小取决于下肢长度、关节的灵活度和蹬地力量,步频则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但是不同方向的变向能力则受下肢的缓冲与制动能力、身体姿态、肌肉的伸缩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多方向移动理论为指导,将田径跑类练习和多方向移动动作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在提高中小学生跑动能力的同时,增强与之相应的体能素质。
一、多方向移动生理学理论与分类
1.多方向移动生理学基础和原理
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往往采用分解的方式去认识运动的各个要素,例如,将速度与灵敏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认为速度仅是指获得高速度奔跑的能力,而灵敏则是完成急停、变向和再加速的能力。事实上,速度和灵敏是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这也是为什么Michael P.Reiman在其《功能性测试》一书中将速度和灵敏划分为一类的主要原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观点和Reiman不谋而合,该训练体系中的多方向移动板块(Multi-direction Skill)将速度、灵敏等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该板块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效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并快速正确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其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其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在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反应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尤其是中枢延搁最为重要,动作越复杂,兴奋经历的突触越多,反射活动则越复杂,反应时也就越长。多方向移动的效益就是通过训练刺激的痕迹效应,增强感受器的敏感度和效应器的兴奋性,较少中枢延搁实践,从而达到更快的反应时。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多方向移动能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理想的兴奋状态能够加速机体对动作刺激的反应,使肌组织(效应器)由相对安静状态或抑制状态迅速转入活动状态。所以,如果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理想的机能状态时,其相应的反应时会大大缩短;相反,如果运动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则反应时将明显延长,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技能动作。
(3)快肌纤维、肌肉力量及肌肉组织的机能状态
快肌纤维所占比例越高越粗大,那么肌肉收缩速度就越快;肌肉力量越大,越能客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从而完成更多和更高强度的动作;肌肉组织兴奋性越高,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越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随着技能动作的日益娴熟,运动条件反射越巩固,那么其动作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本身也相应的加快。因此,通过多方向移动训练有利于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合理的运动条件反射并加以巩固,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动作技能,从而完善在专项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
2.多方向移动分类
(1)纵向-向前
1)加速(Acceleration):以躯干前倾、摆臂幅度大、摆动腿着地点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脚积极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迅速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
2)绝对速度(Absolute peed):以高步频、大步幅和重心稳定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发挥和保持人体在跑动过程中的最高速度。
3)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控制身体重心并向身体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纵向运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2)纵向-向后
1)后退步(Backpedal):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一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向后方加速摆动、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后方移动。
2)减速(Deceleration):人体在向后纵向运动过程中,以双腿依次向后方蹬出、前脚掌率先着地、步幅减小、步频减慢、摆臂幅度减慢、减慢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人体向后纵向移动过程中降低速度。
(3)横向-左右
1)滑步(Shuffle):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右脚向右“贴地”跨出时,左脚向侧蹬地用力及时向右跟进,右脚落地时,左脚自然地向右靠近,但需要避免两脚间距离过大或过小。
2)切步(Cutting):以人体向右侧移动为例,需要制动时,右腿膝关节微屈,右脚脚尖指向正前方(和运动方向垂直),其任务是左右方向上的制动。
(4)多方向-旋转
1)交叉步(Crossover):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侧转向过程中,以左侧腿从体前方向右侧方向跨出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侧快速移动。
2)后撤步(Dropstep):以人体向右移动为例,人体在向右后方转向过程中,右腿向右后方摆出后迅速蹬地为主要技术特征,其任务是使人体向体后方快速移动。
二、提高跑动能力的练习方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在练习手段的安排上应遵循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跑类项目的练习都是多方向移动分类动作中的随机组合,如,T形跑是加速跑,滑步跑,切步和后退跑的动作组合。因此,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跑动能力,首先应教会学生多方向移动中的各种动作分类;其次进行综合性的跑动练习。
1.多方向移动基本动作类型练习方法
(1)纵向-加速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直立站立,面向墙壁。
动作步骤:双手撑墙,身体向前方倾斜,保持头、肩、髋、膝、踝呈一条直线;左腿抬离地面,脚尖方向指向墙壁;左腿下落之起始位置后,右腿抬离地面;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脚在膝关节正下方,勾脚尖(图2)。
(2)纵向-向后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屈膝降低身体重心,双眼目视前方。
动作步骤:身体重心后移,双替向后移动;动作过程中,腰背平直,两手臂在后腿过程中有节奏的摆动;移动过程中,身体重心不能后移过快以免摔倒(图3)。
(3)横向-滑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于身体左侧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腿向对侧标志物方向有力地蹬伸,右腿抬离地面向对侧标志物方向移动,同时两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右脚率先着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向相反方向重复动作,并重复规定次数(图4)。
(4)横向-切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放两个标志物在场地,间距3米;采用滑步的方式向身体右侧方向移动。
动作步骤:当滑至右侧标志物时,右侧腿伸直(膝关节微屈),脚尖指向正前方,进行一步制动(图5)。
(5)多方向-交叉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抬起右腿向身体左侧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触碰左手;回到起始姿势,重复规定次数,对侧亦然(图6)。
(6)多方向-后撤步动作模式练习
起始姿势:地面放置若干小栏架或上图所示标志物;练习者以高抬腿的方式向身体左侧移动。
动作步骤:移动至左侧最后一个栏架时呈左腿支撑;右腿提起,转髋,向后侧方向移动(图7)。
2.多方向移动综合练习方法
(1)跨步跑-阻力带
起始姿势:直立姿势站立,髋关节位置系上腰带,阻力带在身体的正后方。
动作步骤:左腿抬离地面的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左腿快速向后下方蹬地,右腿抬离地面,同时左臂向前方上摆;两腿快速的交替向前移动,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8)。
(2)高位姿俯卧手撑起跑
起始姿势:俯卧撑姿势,双臂伸直。
动作步骤:左腿向前伸,贴近身体后,快速的抬起右腿前摆,左腿向后下方蹬伸,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向前加速完成规定距离,重复规定次数(图9)。
(3)向后之字形交叉步
起始姿势:放若干个标志物在场地,每两个标志物呈45°摆放,标志物间距约为2米;运动姿势站立于身体右侧起始位置的标志物旁,膝关节微微内扣,髋关节向后,双臂微屈于髋部两侧。
动作步骤:左脚和髋部向左后方45°打开,抬起右脚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右脚率先落地,随后呈运动姿势站立后,右脚和髋部迅速向右后方45°打开,抬起左腿向后下方标志物方向移动,穿过身体中线,双臂充分向相反方向摆动,迅速完成一个前后摆臂动作(图10)。
(4)背向转身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转身时,后脚为轴用前脚掌在原地旋碾地,承接转头、转肩、转髋带动前脚迈向欲变的方向,然后加速前进。转身时要保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体前倾、转动时身体平稳且迅速(图11)。
(5)“J”字形钝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身体呈直立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直线加速,踏上交叉点后,身体随之向转动方向内倾。后腿迅速蹬地,在体前交叉踏向跑进方向(图12)。
(6)“M”字形锐角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呈立姿起跑姿势。
动作步骤:起动直线加速,踏上拐点处做锐角转弯,最后一步脚尖要内扣并用脚内侧用力蹬地,同时转腰、配合转移重心。大腿前摆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同时摆的幅度比左膝大,左腿前摆时应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大于左臂,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右肘关节偏外,左臂稍离躯干做前后摆动。整个练习过程先做直线加速跑,再变向跑,变向时要稍减速(图13)。
(7)“米”字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场地以“米”字形摆放标志物,练习者站在标志物的中间,做好启动的准备,口令开始后,练习者交叉上步,触摸右上角标志物,然后退回起点,交叉上步,触摸左上角标志物,退回起点后,再次交叉上步,触摸右中标志物,以此类推,直到触摸完所有标志物结束。在练习中可以加上运球动作,以提高难度(图14)。
(8)放射形变向跑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基本运动姿势站立。
动作步骤:在面前摆有五个标志物,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和标志物与起点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调整摆放,听到口令后运动员从起点跑到五个点两头任何一侧的标志物,触碰到标志物后,立即退回起点,再从起点跑到第二个标志物,再返回起点,依次进行(图15)。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