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特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统计学特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统计学特性

篇(1)

感情投资就是教师对学生倾注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堂课师生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即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感情投资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教师要明确表达对学生的爱。通过交谈和信息反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其生活,了解其思想动态,洞察其细微变化,和其交朋友,让其真正亲近你,热爱你,尊敬你,支持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喜爱你所教的科目。尊重和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先导条件。

实践证明,上述各种激发培养兴趣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长期不懈地努力。

2.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灵活、熟练、正确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来达到需要的目的。我们不能让小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键盘和鼠标,而要让他们明白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是指挥计算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让小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计算机游戏的操作就是最好的“导体”之一。

计算机游戏的操作成为学生们对键盘和鼠标绝好的“练兵场所”,例如在《扫雷》和《纸牌》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熟练鼠标左键、右键、移动和单击等基本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游戏。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的击键游戏中,只有在熟练掌握键盘中的各个键时,才能得到高分。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使用技巧会自行琢磨,不用教师多说,他们也会根据计算机提示和自己的试验熟练掌握,为以后使用其他应用软件打下基础并且建立信心。计算机游戏对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3.运用比喻,结合实际事物,让课堂形象生动

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可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举个例子,现代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芯片上,被称作CPU(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CPU的速度来衡量。在教学当中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眼睛;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这样讲解,学生不但集中精力听讲,而且对所讲的知识印象深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力求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又生动。总之,打比喻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接收授课内容的灵活方法。

4.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去“寻求新异”,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电脑这个新鲜而又神奇的东西,初学的小学生更是充满了幻想,问题肯定不少。在电脑课上,孩子提出问题,教师不应该责骂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切课题”,等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相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产生更多的疑问,发挥想象。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电脑画图”,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问:“美术课我们学了画图,现在如果要大家画个红苹果,大家肯定能画得出来吧?”生答:“我们都会画。”师问:“今天电脑老师要教同学们不用颜料、纸和笔等画图工具来画这个红苹果,好吗?”这一下子激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产生了许多疑问。生甲问:“电脑画图不要用颜料和画笔吗?”生乙问:“电脑画图不用纸,那画在什么地方呢?”生丙问:“画好的图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说:“同学们对电脑绘画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画一画,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同学们学着老师,拖动着鼠标,用椭圆工具画圆,用填充工具填上红色,用橡皮擦修正……不一会儿,一个个红苹果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同学们看着自己第一次用电脑画出的图,心里乐滋滋的,在学电脑画图的过程中,课前的疑问也一步步解开了。又如五年级电脑课学Internet中的“网上购物”,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答如流,把购物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师又问:“如果要在网上买一本书,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网上到哪里去买书呢?要办什么手续呢?”“网上书店有新华书店的书多吗?”“怎么付钱呢?”“网上的书能打开看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呢?”……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登录购书网站,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孩子们就像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一样,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购物。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他们心里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5.联想助记忆

篇(2)

日本著名学者、东京大学左藤学教授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把学习的实践从个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界定为借助同他人团结与协助所实现的“合作性实践”。而学校要成为“学习共同体”,关键在于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发自内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营造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吸引力。我结合高中学生学习特征,在特长学习共同体上努力探索、实践。

一、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特点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特点在于:1.具有共同的愿景。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也为达到全班的共同愿景而努力。2.成员之间情感和谐,交往亲密。3. 追求共同的学习,具有民主的发展的制度。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从而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成功的目标。

二、特长学习共同体的班级建设

特长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的专长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协作互动环境中,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等活动扬长避短所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一)组建特长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开学的前两三周我为特长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从多个侧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从学生的作业的书写,完成质量尤其作文水平的高低发掘在写作或者书写上有潜力的学生组建以书写为特长的学习共同体,从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参与度划分出以运动为特长的学习共同体,从各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接受程度划分出理科特长组和文科特长组,从音乐及美术课和文娱活动的表现划分出娱乐特长组,并将他们尽可能相对集中地安排座位。这样以他们的特长为信心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有了在班级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更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依存度,不至于在高一学习发展的初期迷失自我不知所长亦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二)抓牢特长学习共同体情感建设,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作为一种潜在的动力机制,对人的言行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功能。在特长学习共同体建设中,良好的情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充分发挥各特长组长处相近的优势,借助于他们在特长上的共同语言指导学生判断交往情境,掌握交往准则、交往方式和礼仪,以及避免交往冲突的办法,使学生逐步积累交往经验使得每一个共同体得以健康发展。

三、引导特长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人的学习需求与生俱来,但人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始终保持这种需求的。从班级学习实情看,学生的学习有四种情况:个人被动式学习;团体被动式学习;个人主动式学习;团体主动式学习。显然,团体主动式学习是学习共同体追求的最佳学习情景。为实现这种学习情景,首先要做到每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都能做到主动学习。为此要让每个特长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即团体智商高于个体智商,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学习活动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学习的障碍而是学习的动力,从而使求知成为学生的共同乐趣。以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为值日小组包揽一周的值日工作,然后他们内部进行在分工。开始时每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都问题不少,分工不均,个别人偷懒值日不及时、小组内相互推诿等等,小组值日名存实亡。这时通过本人的引导及集体监督的力量以及以小组集体论赏罚的方式每个小组都会出色的完成本组事务。四、建设特长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乐分享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它不是以物的生产和分配为主要职责和目的的共同体,而是一个精神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是一个时刻进行着精神交往和精神建设的共同体,它的发展目标就是使学生达到精神的富足和心理的健康。共享的班级精神建设需要每一个学习共同体都能分享到学校的快乐。特长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共同体成员能共同分享学习的体验和结果,学会安慰,学会鼓励,学会赞美,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高中生都急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干什么都要做到标新立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各特长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成了特长组学习共同体一展身手的舞台。

娱乐特长组进行的每周一歌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由初期的每周周会展示到大家跟他们学唱,再到几乎全班课间集体吟唱,特长组内空前的团结。唱歌学习都有自己的领头人,学习上他们也更倾向于抱团前进。书写特长组每周在校报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也愈来愈受到全班同学的追捧,再加上校园广播这一平台他们也日渐声名远扬。运动特长组则是操场上的骄子,他们矫健的身影盘活了整个班级的课外活动,不时更新班级荣誉墙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超越。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成绩的取得确实实在在的提升着他们学习的自信,他们越来越不需要老师的喋喋不休就能约束自我,在个人管理水平更上层楼的同时带动班级体的管理日新月异。但他们的优势特长仍然保持不变,这也为班级学习的发展树立了榜样而他们也是所有特长组中竞争最为剧烈的一组,他们的前进与后退决定着班级在学习上前进的火车头动力是否充足,各特长组也会在类似的相互对比中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在特长学习共同体活动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规划;我倾听他们的议论,随时注意分析和总结;特长学习共同体,师生在分享快乐中一同成长,虽然在很多特长组中我都是垫底的但他们的想法对我的冲击,他们的快乐对我的肯定也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源泉。

建设特长学习共同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找到一条班集体建设的新路子,一定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较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二、融合:STEM活动中儿童“研究性习作”策略的思考与探寻

儿童的“研究性习作”与STEM中的科学、技术、工程等知识,有着很强的联系和互补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整体。STEM活动离不开“习作”这个载体,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一)“发现、假设”阶段:STEM活动为儿童研究性习作铺垫材料的基础

STEM提供的活动情境,让儿童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心人”。让儿童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重新产生好奇心,为儿童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激活儿童探索习作材料的发现力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对身边事物的想法,往往存在于一种“前语言”水平,即还没有用规范的词语和语句表达出来。但是儿童对陌生的生活材料,都想碰一碰、摸一摸,这恰恰是学生习作语言素材积累的开始,也是学生科学探索的开始。

如《里面是什么?》教学片段:

老师和学生都拿着几只纸口袋,鼓励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猜猜;里面是什么?

师:这个口袋里有东西吗?

生1:没有。

师:你们能想出什么词来形容,怎么知道里面没有东西的?

生2:薄。

生3:扁。

生4:瘪。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了吗?

生5:空气!

此时,学生强大的推理能力已经崭露头角。面对最常见的空气,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表达?当通过与猜测其他生活材料对比发现,“空气”抽象的意义立刻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理解生活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把空气的意义结合自己的操作、分析、推理,用Z言表达出来。

2.查阅资料提出假设:提升儿童汲取学科知识的学习力

儿童在“研究性习作”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在一般的书本中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就需要儿童查阅资料,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主动了解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确定探索问题的方向。

如《秉氏环毛蚓再生的研究》案例:

片段一(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普通动物学》,我们知道了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种类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有记录的有229种。蚯蚓生活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我们把捉回来的蚯蚓请农业大学的有关教授帮助鉴别后得知,属秉氏环毛蚓,是本地最常见的蚯蚓。

学生通过查看《普通动物学》等相关资料,初步掌握了关于环毛蚓的相关知识。在农业大学教授的帮助下,进一步了解了环毛蚓的特点,为“横切”环毛蚓找到了有力的假设依据。学生以“研究性习作”为起点,找准了正确的探索方向。

(二)“设计、验证”阶段:STEM活动为儿童研究性习作搭建实践的空间

儿童在“研究性习作”中,要写出属于自己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儿童凭空捏造的,而是他们在STEM活动中,通过不断动手实践、探索而获取的。

1.设计活动制定方案:训练儿童在研究习作中的规划力

学生要完成一个STEM活动,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完整、全面的活动方案。如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地点、探索结果、建议、活动体会等,要完成这些内容,初步涉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此时,习作成为学生研究成果的工具,成为帮助学生规划活动、深刻思考问题的好帮手。

习作已经完全融合在STEM活动中,如学生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已经针对调查的主题展开了大量的学习:查找到红火蚁的食物喜好、生活中简单常有杀虫的食物、药物等;学生调查、分析工作的准备;最终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无一不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习作技能。在此,习作已经成为服务学生学习探索的好工具、好助手。

篇(4)

1.1二元冲击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多元冲击机械系统而言,无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其动力学模型都可以看成是弹性杆、弹簧、刚体、活塞这些零部件组成的,只是其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及其位置不同而已。根据冲击机械系统力学模型中所包含的独立弹性杆件数可将常见的冲击机械系统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冲击系统。本文中二元冲击系统由弹性杆一、弹性杆二组成,其简化力学模型如下:

1.2二元冲击系统数值模拟目前,冲击系统的波动方程定解求解方法主要有特征线法和透反射关系法[1]。特征线法的本质是将偏微分方程沿特征线转变为常微分方程,对于波动方程,由特征线理论可知。前者称之为特征线方程;后者为沿特征线上的特征相容关系。弹性杆上任一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与合力称之为状态向量,其状态向量可用矩阵表示为。透反射关系法是根据透反射规律由初始状态的顺波和逆波得到所考察截面各时刻的顺、逆两波。将弹性杆离散成等长度的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都存在顺逆两波,用矩阵形式表示为。本文运用透反射关系法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求解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参数数值解。

2可视化系统框架

2.1总体框架系统二元冲击系统是以Matlab为基础,实现Delphi和Matlab混合编程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冲击系统二维模型设计和结果分析。整个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2.2可视化流程图3所示为整个系统可视化流程图。启动Delphi应用程序,输入冲击系统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具体是指弹性杆一、二的长度L和直径H,由这些长度和直径能完全确定两弹性杆的形状。运行指定可视化程序,调用Matlab数值模拟程序,将这些参数调入Matlab中并保存到M文件中,之后Mat-lab冲击程序开始计算,计算冲击的每一步过程。完成计算得出结果数据,这些结果数据包括冲击系统每个弹性杆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位移、能量等动力学特性参数。结果数据保存成图形曲线形式再输入Delphi中,待用户选择将要显示的结果,由Delphi显示结果,整个过程结束。

3界面定制和流程控制

3.1Delphi对Matlab的调用方法Delphi是一种优秀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但它在算法和数值处理分析方面其效率远远低于Matlab。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Delphi应用程序作为整个系统界面定制工具,Matlab作为后台数据处理支撑工具,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ActiveX技术是一种独立于编程语言的组件集成协议,本系统建立一个Delphi应用程序和Matlab之间的ActiveX的自动化连接,Delphi作为控制端,Matlab作为服务端,实现Delphi对Matlab调用,并可向Matlab传输或者从Matlab中接受数据。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建立ActiveX对象,在机器内安装并注册Matlab,注册方法即以命令行的形式执行“Matlab/Regserver”命令。之后在Delphi中使用下列语句即完成调用:Matlab=Createoleobject(‘Matlab.Application’);这就创建了Matlab的ActiveX实例。完成调用后,Del-phi可以通过五个函数来调用Matlab。这些函数为:Execute(执行Matlab命令),PutFullMatrix、GetFullMatrix(传递数据),MinimizeCommandWindows、MaxnimizeCommandWin-dows(窗口操作),这些函数极大地方便Delphi与Matlab之间功能开发。

3.2二元冲击机械可视化系统设计以某型号凿岩机的活塞-钎杆二元冲击系统为例,弹性杆一视之为活塞,弹性杆二视之为钎杆。活塞以一定初始速度撞击钎杆,钎杆固定。可视化系统主界面如图4所示,其界面包括参数设置、模型显示、程序载入、程序结果显示、特殊点结果显示和系统退出等控件。的对话框,从该对话框中可以自主设计二元冲击系统原始模型尺寸,以变截面为界将弹性杆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需要输入的尺寸是长度L和直径H,将所有段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整个冲击系统的具体尺寸。不同结构尺寸的弹性杆产生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作用于不同力学特性的工作介质时,冲击系统的力学参数如击入量、能量传递等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图6是显示二元冲击系统的Matlab中M程序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从参数设置中保存进来的模型数据,并且还可以使用户在该Delphi界面中直接输入或者修改Mat-lab命令,修改之后关闭自动保存。图7和图8是二元冲击系统计算结果显示的界面。图7是M文件计算结束之后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包括活塞和钎杆各自的受力图、能量图、速度图和位移图。红色曲线代表活塞的情况,黑色曲线代表钎杆的情况。部分程序如下。在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中,往往需要对弹性杆的某些特殊位置点(如变截面处、接触面等)进行详细的运动、受力分析,特殊提取点位置是从二元冲击杆件的最左端起始,将特殊点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输入进去,点击需要得到结果图按钮就可以得出需要的结果图,这些结果图可以是应力图、合力图、速度图和位移图。

篇(5)

儿童文学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儿童性。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是成人,欣赏者是儿童。真正的儿童读物应以儿童为中心,合乎儿童心理特征,它的目的应在于帮助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其次,儿童文学应具有教育性,并且应是广义的、无形的教育。其中包括语言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集体思想教育等等。儿童文学既然是文学,当然还要有文学性。文学的感人之处在于潜移默化中讲究写作技巧[2]。除此之外,翻译儿童文学语言结构要简单。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就要和孩子们交往,要热爱他们、重视他们,要接触儿童、熟悉儿童、了解儿童。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观点去透视原文,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原文,然后用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去翻译,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童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境界,从而给儿童以启迪。

二、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接受美学由德国教授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塞尔(WolfgangIser)提出,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它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中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因素。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一部作品艺术生命的长短,在某种意义上也取决于读者的接受。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从而产生出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直觉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读者的期待视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3]。

三、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翻译

当把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理论中时,译者成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动参与使他在翻译时会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应当成为译者的考虑对象。接受美学理论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也给文学翻译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就儿童文学翻译而言,接受美学理论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体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语体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容易对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如形状、声音、颜色等等。鉴于儿童的接受能力,译文的语体可采用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恰当的修辞手法及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一)词汇

翻译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的驾驭,因而选词是个关键。一个外语单词有多个对应的汉语意义,但儿童的词汇量少,生活经验也不丰富,所以翻译时要考虑儿童的文学理解能力,然后比较每个词的用法,再对照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翻译,力争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准确鲜明。

如《风语河岸柳》中原文:

“Areyoufeelingil,lToad?What''''sthematter?”

“你病了,癞蛤蟆?怎么了?”

“toad”一词翻译成癞蛤蟆而没有译成书面语蟾蜍,因为小读者对蟾蜍可能还没有概念,但对于癞蛤蟆可能较为熟悉,这样翻译既简单易懂又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

又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原文:

Butitwasn’.tItwasJack-o’-lanterns,orlightning-bugs;sohesetdownagain,andwenttowatching,sameasbefore.

但是那并不是。那不过是些鬼火或是萤火虫罢了;于是他又坐下来,照旧眼巴巴地望着。在这段话中,“Jack-o-lanterns”来自古爱尔兰童话,指“南瓜灯笼”,但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翻译成“鬼火”更能体现原意且容易接受。译者对于“watching”的翻译不是译成“望着,看着”等等,而是译成“眼巴巴地”,这几个字极为传神,从它们当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哈克那张稚气的脸,也能体会到他当时焦急无奈的心情。

(二)句式

英语文学作品中多用一些长句、复合句,但这在汉语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将一些长句、复合句转化为短句,给小读者喘息的时间,以保持他们往下读的兴趣,同时这也有助于完善儿童的语言能力。

如《白雪和红玫瑰》中原文:

Assoonasthedwarffelthimselffreehelaidholdofabagwhichlayamongsttherootsofthetree,andwhichwasfullofgold,andlifteditup,grumblingtohimsel:f“Uncouthpeople,tocutoffapieceofmyfinebeard.Badlucktoyou!”andthenheswungthebaguponhisback,andwentoffwithoutevenoncelookingatthechildren.

小矮人刚一脱身,就拎起放在树根旁的装满金子的袋子,嘴里嘟哝着说:“你们这两个小笨蛋,竟然把我可爱的白胡须剪掉一截,愿你们遭报应。”说完,他把袋子往背上一搭,没有再看看两个小姑娘一眼,就溜走了[4]。

原文中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及并列句交织在一起,译者翻译成短句形式符合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又避免了长句给儿童阅读带来困扰,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修辞

在修辞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习惯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段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儿童语言的一大特色。儿童文学中一些最基本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拟声、押韵等的恰当运用必将增添译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译作集音乐美、形式美和画面美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他们的心灵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语言方面,英语作者常用押头韵和押尾韵等修辞手段来创造有趣的语音效果,以吸引儿童读者。

如《羊羔和小鱼》中原文:

EnekeBeneke,letmelive,

AndItoyoumybirdwillgive.

Thelittlebird,itstrawshallseek,

ThestrawI’llgivetothecowtoea.t

Theprettycowshallgivememilk,

ThemilkI’lltothebakertake.

Thebakerheshallbakeacake,

ThecakeI’llgiveuntotheca.t

Thecatshallcatchsomemicefortha,t

ThemiceI’llhangupinthesmoke,

Andthenyou’llseethesnow.

耶内克,别内克,饶我一次,

我送你我的小鸟,

它能衔来干草。

我把干草给牛吃,

漂亮的牛挤出奶汁。

我把牛奶给面包师,

面包师给我烤蛋糕。

我把蛋糕给小猫,

小猫为我捉老鼠。

我把老鼠挂起来熏,

你就会看到大雪纷纷[4]。

这是故事中儿童做游戏时说的一段话,作者用“seek,milk,take,cake,smoke”及“ea,tca,ttha,t”押了尾韵,在译文中译者也用了押韵词“鸟,草,糕,猫”“吃,汁,师”和“熏,纷”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再现了游戏的趣味性,正好符合儿童文学对语言口语化的要求。

又如《秘密花园》中原文:

TheseedsDickonandMaryhadplantedgrewasiffairieshadtendedthem.Satinypoppiesofalltintsdancedinthebreezebythescore,gailydefyingflowerswhichhadlivedinthegardenforyearsandwhichitmightbeconfessedseemedrathertowonderhowsuchnewpeoplehadgotthere.

玛丽和迪肯播下的种子长出了嫩芽,长得像有仙女在照顾似的。五颜六色的罂粟花像绸缎一样,在轻风里成群起舞,鲜艳快乐,似乎在嘲笑那些已经在这花园里住了很多年的花朵。坦白地讲,这些花朵似乎非常奇怪这些新人怎么到了这儿[5]。上文中涉及到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法,译者用简短的分句恰到好处地将原文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原文中的童真、童趣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文学没有国界之分,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决不是简单的文字间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各国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传统观念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译者在将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时,既要考虑到信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到文化的差异性。

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之争,前者以原文化为中心,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点;后者主张以译入语为中心,把异国文化变成本国语。对于儿童来说,异化可以学到新东西,但是理解难度大;归化可以使儿童更容易读懂作品,但是他们却了解不到异国的风情。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两者的长处,我们可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原则,尽量站在儿童的角度,避免把儿童文学变成枯燥的教科书。

如《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原文:

Shewenton…“andvinegarthatmakesthemsour-andchamomilethatmakesthembitter-and-and-barley-sugarandsuchthingsthatmakechildrensweet-tempered…”[6]

她就接下去道……:“心酸大概是喝了酸梅汤的缘故———命苦大概是吃了黄连的缘故———还有———还有小孩的脾气甜甜的,大概是吃了大麦糖那些东西的缘故……”[7]

篇(6)

迄今大多数学者认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AH)以及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低氧抑制了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门控的钙通道,引起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从而启动HPV[1]。K+通道既是PAH和HPV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2]。基于此,我们利用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k+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PAH和HPV的发病机理,为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70±30g(购于四川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试剂

试剂:胶原酶Ⅺ、HEPES、小牛血清白蛋白、papain、四乙胺(TEA)、4-氨基吡啶(4-AP)、EGTA、dithiothreitol(DTT)等试剂购于SIGMA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溶液配制: 细胞分离液(HPSS)(mmol·L-1):NaCl 130,KCl 5,MgCl2 2.5,HEPES 10,Glucose 10,PH 7.3 (with NaOH);低钙的HEPES液:CaCl2 20umol/L;电极内液(mmol·L-1):KCl 110,MgCl2 2.5,Na2ATP 5.0,HEPES 10,EGTA 10,PH 7.2。

1.3 仪器和材料

解剖显微镜(OLYMPUS SZX12,Japan)、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 IX70,Japan)玻璃微电极拉制仪(Sutter Instrument co, USA)、毛细玻璃微管电极(硬质,购于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玻璃微电极抛光仪(NARISHIGE,Japan)、膜片钳放大器(Axon Instruments,USA)、电子三维微操纵仪(Sutter Instrument co,USA)、12位A/DD/A数模转换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 USA)、膜片钳刺激程序设置和电信号数据记录软件:Clampex8.1、膜片钳电信号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Clampfit 8.1(Axon Instruments, USA)。

1.4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急性酶分离

单个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获得参照Smirnov、肖欣荣等使用的急性酶分离法分离[3-4]。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以33 mg·kg-1的进行腹腔麻醉后剖胸,游离支气管、心脏和肺,放在细胞分离液(4℃)HPSS中,清洗淤血后,将标本置于冰浴的琼脂盘上,在体视显微镜下沿着右心室分离出左右肺动脉,清理结缔组织,顺肺动脉主干分离肺动脉的分支, 去掉肺动脉主干及1级分支,最后保留2-4级肺动脉分支(φ

1.5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选择细胞形态自然、包膜光滑、包质均匀、折光性好的平滑肌细胞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5-7]。反向将经过过滤的平滑肌细胞电极内液冲灌电极,用微操纵仪移动电极进入平滑肌细胞细胞外液中。细胞封接时,让电极接触细胞表面,轻压成小凹,缓慢释放预先施加在电极内的正压,如果细胞状态好,在30-60s的时间内里即能形成高阻抗封接,达1 GΩ以上,封接很好时可达10GΩ以上。给电极内大约10cmH2O的负压,细胞很快被吸破,此时可见电流电容突然增大,表明已形成全细胞模式。设定输出增益:×1、低通滤波频率:5KHz、采样频率:2KHz,采样间隔100ms。并由Clampex8.1软件设置膜片钳刺激程序和记录电信号。数模转换器(Digidata 1200 series Interface)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pClamp8.1、SPSS10.0及Excell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用x±s表示,给药前后差异的显著性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 平滑肌细胞膜上综合性的K+电流

在室温25℃,钳制电压设定为-70mv,给予-90mv到+60mv的阶跃电压,步阶电压为10mv,刺激时间为300ms。当细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电极内液含Na2ATP 5.0 mmol·L-1及EGTA 0.1 mmol·L-1时,电极内液高浓度的Na2ATP抑制了KATP通道的活性,故此时记录不到KATP电流的存在;因为细胞外液含有生理浓度的Ca2+,同时电极内液Ca2+螯合剂的浓度很低,所以记录到的电流既包含有Kv,又包含有Kca的成分。见图1中A图,从A图可见电流图不太光滑,噪声较大,加入特异性的Kca通道阻断剂TEA (Tetraethylammonium,四乙基胺)5mmol·L-1后,得到的电流图噪声明显减低,曲线变光滑(参见B图),表明Kca电流成分被所TEA抑制,仅剩下Kv电流。为了验证是否为Kv电流,接着我们又加入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5mmol·L-1的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约4min后可记录得到C图,从C图可见到电流进一步受到抑制。将A图与B图、B图与C图分别相减得到D图与E图,分别为TEA和4-AP所抑制的电流成分,可见Kca电流所占的比例较Kv小。将A、B、C 3幅图作I-V曲线后得到F图。

2.2 电压激活性K+电流(IKv)

图2 A:电压激活性K+电流

B:62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记录到的IKV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在同样的刺激程序下,单纯仅仅希望记录到IKv时,将细胞浴液中1.5mmol·L-1 的CaCl2换成等摩尔浓度的的MgCl2,同时在细胞浴液中加入2mmol·L-1的EGTA,在电极内液中加入10mmol·L-1的EGTA,在此条件下,记录到的电流基本是Kv电流。这些电流表现为噪声很低,曲线很光滑,与Kca电流有明显的不同(见图2A)。选择记录良好的62例Kv电流图,以膜电位为横坐标,各个电位下所记录的电流值与+60mv时所得到的最大电流值相比较得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I-V曲线(图2B)。这样可消除由于细胞大小不一,从而使得电流值也不一样而造成的误差。从I-V曲线我们可见到记录的k+ 电流呈现明显的外向整流特性,k+的反转电位即零电位水平均在-70mv左右,这与大多数文献所报道的一致。在所记录的62例平滑肌细胞中,k+ 电流激活的阈电位为-60mv左右,高于此电位的去极化均可激活k+通道。

为了验证所记录到的电流为Kv电流,我们用4AP(4Aminopyridine,四氨基吡啶),一种特异性的Kv通道阻断剂,加到培养皿中,看其对电流是否有影响。先记录一个未加药的对照电流图,如图3A所示,然后向培养皿中加入定量4AP使其终浓度为5mm·L-1,在等待约4min后重新记录加药后的电流图形,如图B所示,可见电流受到明显抑制,将图A和图B相减,得到图C。可见到加入4AP 5mM·L-1,KV通道被抑制,使电流明显减小,且4AP对Kv电流的三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膜电位为横坐标,各电流值与加药前+60mv水平的电流值相比得到I/Imax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出给药前后的IV曲线,可见4AP使得K+电流的IV曲线显著下移,即减小钾电流,但在不同膜电位下的减小程度不同,呈现出电压依赖性,随着电位的增大,抑制程度也越来越大(n=10,图D所示)。在+60mv时,电流仅为对照前的37.08±0.086%,抑制了近65.51±11.8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n=10,P

2.3 钙激活性钾通道(Kca)

在细胞浴液含CaCl2 1.5mmol·L-1、4-AP 5mmol·L-1,电极内液含EGTA 0.1mmol·L-1的情况下,可记录到噪声很大,去极化后缓慢达到最大值的失活很慢或基本不失活的电流。这与文献报导的Kca电流的特征相一致(见图4A)[11]。为了验证是否为Kca电流,我们将该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TEA 5mmol·L-1加入到培养皿中,以观察电流的改变(见图4B),可见TEA可使Kca电流受到明显抑制。

图4 A:记录到的典型的Kca电流 B:加入TEA电流图形受到明显抑制

3 讨论

K+通道对血管紧张度的维持和血管功能的调节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参与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膜电位,亦是众多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靶点,在PAH和HPV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9]。对PaSMCs的电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PAH和HPV的发病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重点记录了Kca与Kv两种通道的电流,在PaSMCs没有观察到快Na+ 电流,这与报道的结果一致。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的电流是宏膜电流,包括不只一种通道电流,而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也不只一种,在分离每种通道电流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如控制灌流液的温度、特定的protocol以及特异性的工具药在一定条件时,可将另外一种或几种通道电流阻断,从而得到希望的电流。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我们所记录到的K+电流不含KATP与Kir。在包含有Kca与Kv的综合性的K+电流中用5mmol·L-1的TEA可消除由于Kca的存在使曲线不光滑的部分,继续加用4AP则使电流更进一步的抑制,而单独记录出的Kca电流表现为激活缓慢,噪声很大,这与文献[8]报道的Kca电流的特征一致,加用TEA后使电流受到明显抑制,更进一步证实了记录的电流为Kca电流;接着加用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4AP,可进一步使电流受到明显地抑制,证明该成分为Kv电流。最近的研究表明虽然高浓度的TEA 和4AP对阻断Kca 和KDR 无特异性,但在浓度时阻断的Ik成分确实不同。≤5mmol·L-1的TEA可特异性的阻断Kca通道的电流,而≤5mmol·L-1的4AP可特异性的阻断TEA和CTX(Charybdotoxin,另一种特异性的Kca通道阻断剂)不敏感的K+通道的电流即Kv。

我们在单个PaSMCs上证实有Kv存在,它们在膜去极化时被激活,引起外向的整流性的K+电流,加用Kv通道特异性的阻断剂4AP后可使电流受到明显的抑制,如图3所示。据电压依赖性和药理学的差异,Kv可分为Ka、Kst及KDR,每一个细胞记录到的Kv电流是由这3种成分以不同比例复合而成,根据形状和各种成分比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4类,如图A至D所示。Ka(短暂外向性钾通道)电流的激活是电压和时间依赖性的,其介导的电流是在细胞去极化早期出现的外向性钾电流,其特点是具有电压依赖性的快速激活和灭活,是早期复极化电流,图1A记录的电流以Ka为主,图E中IV曲线显示了图A中峰值电流与稳态电流的明显差异。而图D则呈明显的KDR的特征,激活缓慢或基本不失活。从A图到D图Kv电流激活的时间常数逐渐增加。根据文献[10]Kv包括多种亚型,根据分子生物学分类分为Kv1、Kv2、Kv3、Kv4、Kv5、Kv6及Kv9,每型又按发现克隆的次序进一步分类,其中Kv1.4为Ka,实验中我们每个细胞记录到的全细胞Kv电流形状都不完全一样,估计与每一次记录的PaSMCs所包含的Kv亚型所含的比例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 Xiaojian Yuan. Voltagegated K+ Currents regulate resting membrane poential and (Ca+)I in pulmonary arterial myocytes[J].Circ Res, 1995, 77(2): 370-378.

2 Nelson MT, Quayle JM. Physiological roles and properties of potassium channels in arterial smooth muscle[J]. Am J Physiol, 1995, 268(4 pt 1): C3-C18.

3 Sergey V Smirnov. Chronic hypoxia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in rat pulmonary artery muscle cells[J]. Am J Physiol, 1994, 266 (Heart Circ Physiol. 35): H365-H370.

4 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9(3): 241-243.

5 Hamill OP, Marty A, Neher E. Improved patchclamp techniques for highresolution current recording from cells and cellfree membrane patches[J]. Pflugers Arch, 1981, 391(2): 85-100.

6 B Sakmann and E Nether. Patch Clamp techniques for studying ionic channels in excitable membrane[J]. Ann Rev Physiol, 1984, 46: 455-472.

7 陈军 编. 膜片钳实验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01.

篇(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预后要好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为供应下壁的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所支配的心肌比前降支支配的前壁心肌要少,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合并右室梗死和正后壁梗死,其病死率仍较高。现总结分析本院近年来住院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连续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胸痛>30 min;(2)心电图Ⅱ、Ⅲ、AVF导联至少2个导联ST弓背抬高≥0.1 mV;(3)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升高超过正常2倍以上。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入院,符合条件共100例,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在37~81(64.0±9.7)岁。 

 

1.2 方法 

 

入院后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常规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ST段的测量:T-P段为等电位线,以J点后0.08 s为标准,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相邻两个导联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判断为缺血型压低。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罪犯血管的确定:100%闭塞或严重狭窄伴溃疡,或血栓形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2组。A组为RCA闭塞76例,B组为LCX闭塞24例。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成组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白细胞总数、CK-MB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室心梗A组占15例(19.7%),B组0,P<0.05;临床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A组有增加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ST段变化。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的患者中A组显著多于B组,P<0.05;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

ST抬高>0.1 mV的患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ST压低>0.1 mV患者共47例,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狭窄>70%的有35例(74.5%),显著多于胸前导联sT无下移的患者53例合并LAD狭窄的患者12例(22.6%),P<0.05。

3 讨论 

 

篇(8)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18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70-06

活血止痛膏由干姜、陈皮、丁香、胡椒、荆芥、牡丹皮、水杨酸甲酯等28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功效,主治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1]。原剂型为橡胶膏剂,上市多年,疗效确切,被广泛使用。由于橡胶膏剂透气性差、易致敏[2],故将其改为凝胶贴膏。活血止痛膏处方均含有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而凝胶贴膏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外用贴剂,为保证处方药与基质的高度融合,提高制剂稳定性,本研究以凝胶贴膏为载体,微乳/醇质体[3-5]为释药系统,制备复合型纳米经皮给药制剂,在解决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基质相容性的同时,利用微乳、醇质体纳米化的优势,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以方中脂溶性成分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为定量指标,考察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和对药效的影响,评价微乳、醇质体在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的可行性。

1 仪器、试药与动物

Waters Acquity HPLC H-Class Core Syste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BSA224S CW型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TK-20B型Franz扩散池(上海锴凯有限公司),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7000,北京经科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Z92-BD多功能搅拌器(天津利华仪器厂)。

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15),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26),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26);丹皮酚对照品(批号D-002-140728)、丁香酚对照品(批号D-064-140728)、水杨酸甲酯对照品(批号S-018-150728),成都瑞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为HPLC级(美国,Fisher公司),水为屈臣氏蒸馏水,冰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50704),伊文思蓝(上海化学试剂厂,批号030712),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昆明种小鼠,雄性,透皮试验小鼠体质量14~16 g、4~5周龄,药效学试验小鼠体质量20~22 g、6~7周龄,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于SPF级动物房,动物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04。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对照品适量,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配成浓度分别为1.48、8.92、18.2 mg/L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该储备液1 mL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活血止痛凝胶贴膏体外透皮接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凝胶贴膏空白基质体外透皮接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1.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2.1 mm×50 mm,1.7 ?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4 min,10%~90%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流速:0.6 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均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

2.1.5 线性关系考察 取混合对照品溶液3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进样1 ?L,再将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分别进样0.1、0.5、1.0、2.5、5.0 ?L,按“2.1.4”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的峰面积,并以各成分的进样质量(n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显示,3种待测成分在确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见表1。

2.1.6 日内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1、12 h接收液,为高、中、低浓度,于1 d内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显示各成分RSD均在3%以下,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2。

2.1.7 日间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1、12 h接收液,为高、中、低浓度,于3 d内每日分别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显示各成分RSD均在3%以下,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2。

2.1.8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48 h进样,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RSD分别为1.4%、1.2%、0.2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见表2。

2.1.9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6份供试品溶液,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含量,RSD分别为1.3%、1.6%、1.2%,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1.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接收液5 mL,按样品含量∶对照品加入量大致为1∶1比例加入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混合对照品溶液,加甲醇定容至10 mL,按“2.1.4”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4%、102.33%、101.93%,RSD分别为1.68%、0.65%、1.90%,表明方法的准确度良好,结果见表3。

2.2 凝胶贴膏基质的制备

2.2.1 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制备 精密称取处方量活血止痛浸膏和凝胶贴膏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活血止痛浸膏中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含量分别为1.42、11.19、125.36 mg/g浸膏。

2.2.2 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活血止痛浸膏、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与适量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丙二醇,按微乳制备工艺混合,使药物溶解完全,于室温采用磁力搅拌器边搅拌边加入处方量的水至澄清透明,即得O/W型载药活血止痛微乳,用载药微乳溶胀辅料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

2.2.3 醇质体凝胶贴膏的制备 采用注入法制备活血止痛醇质体,称取处方量冰片、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加入胆固醇、磷脂、表面活性剂和维生素E油,注入一定量的乙醇,在密闭、温度35 ℃、磁力搅拌条件下溶解完全后,将纯水缓慢加入乙醇溶液中,持续搅拌5 min,搅拌结束后将醇质体放至室温,经0.20 μm微孔滤膜过滤,得醇质体。将醇质体与其他药材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醇质体浸膏。称取处方量醇质体浸膏和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

2.3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2.3.1 离体鼠皮的制备 小鼠断颈处死,适量脱毛剂脱去鼠毛,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剥离皮肤,去除脂肪层、筋膜,置于生理}水中,选取完整无破损皮肤。

2.3.2 经皮渗透试验 采用Franz扩散池,将活血止痛凝胶贴膏、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分别设为A、B、C组,每组精密称取凝胶贴膏0.500 g/份,平行5份。将鼠皮固定在扩散池与接收池之间,扩散面积为3.14 cm2,接收液为PEG400-95%乙醇-生理盐水(1∶3∶6),磁力搅拌转速为350 r/min,控制温度为(32±0.2)℃,计时,分别于1、2、4、8、12、24 h时间点将接收液全部取出,同时补加同体积的新鲜接收液。将接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供试品中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分别按照公式计算其累计透过率(Q)。

Q=[∑_(i=1)^C_i ]×V/W×100。式中,Ci为第i个时间点样品的质量浓度,V为每次取样的体积,W为所取凝胶贴膏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以Q对透皮时间(t)作图,绘制体外透皮曲线。

凝胶贴膏、微乳凝胶贴膏和醇质体凝胶贴膏丹皮酚24 h累计透过率(Qp)分别为65.30%、61.30%、60.20%,丁香酚24 h累计透过率(Qe)分别为51.08%、54.71%、55.66%,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Qm)分别为49.20%、65.17%、72.15%。不同释药载体的3种成分中只有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微乳/醇质体凝胶贴膏具有明显优势,见图5。

3 讨论

凝胶贴膏、微乳凝胶贴膏和醇质体凝胶贴膏丹皮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65.30%、61.30%、60.20%,丁香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51.08%、54.71%、55.66%,经t检验,二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49.20%、65.17%、72.15%,凝胶贴膏与醇质体凝胶贴膏组间比较P

从药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释药载体的活血止痛膏贴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由化学刺激引起的腹腔疼痛,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扭体反应抑制率;且微乳凝胶贴膏大剂量组、醇质体凝胶贴膏中剂量组对减少小鼠腹腔内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较好作用(P

将活血止痛膏制成纳米释药载体,增加了药物在整个体系中的溶解度[12-13],药物以分子形式容易透过皮肤。同时,微乳或醇质体将脂溶性成分转化为水溶性,在解决水性凝胶与之相容性并提高了制剂稳定性的同时,又利用微乳和醇质体在经皮渗透中的优势使药物透过皮肤。因此,采用纳米复合载药释药系统,凝胶贴膏中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屏障的能力更优[14],本研究也为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294-1295.

[2] 梁秉文,刘淑芝,梁文权.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M].北京:化W工业出版社,2013:103-106.

[3] 李学敏,王琼,兰颐,等.微乳技术对止痛凝胶膏剂中成分释放和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2614-2617.

[4] 赵振宇,孙浩.微乳凝胶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34(5):411-415.

[5] 施晓琴,赵继会,王志东,等.醇质体在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52-355.

[6]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5- 306,378-379.

[7] 王森,朱卫丰,欧水平,等.丹皮酚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2):215-219.

[8] 孙晓彤,刘善新,苏酩,等.丁香酚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6,27(11):1579-1581.

[9] 刘继勇,韩盈,杨明,等.丹皮酚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30-2733.

[10] LUO M, SHEN Q, CHEN J.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aeonol using cubic gel and microemulsion g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2011,6:1603-1610.

[11] 李理宇,王洪权.新型经皮给药载体――醇质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3-38.

[12] 姜素芳,张雪萍,周学军.丹皮酚自微乳的制备和评价[J].中成药, 2012,34(5):835-838.

[13] 刘璇,张振海,陈彦,等.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J].中草药,2011,42(10):1963-1967.

篇(9)

作者简介:薛文涛(1974-),男,河南郑州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曾庆军(1969-),男,江苏句容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03080501)、江苏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课题编号:JGZZ12_066)、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课题编号:YJG11Y_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058-02

“线性系统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点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很强,也是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课程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教学环节,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差、科研能力弱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强调多层次知识构建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力求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江苏科技大学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是以船舶行业为依托的学校,其控制学科在船舶自动化领域诸多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和鲜明的特色。由于学校是教学型的工科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我国船舶行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这就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船舶行业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线性系统理论”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有针对性地结合一些船舶工程的实际系统开展研究型学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条件。由于“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具有承接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纽带地位,使得其在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概念、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而江苏科技大学的控制学科依托国家船舶工业,在船舶综合平台、船舶电力系统控制、船舶控制系统集成、船舶综合测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怎样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在解决船舶控制系统问题的同时,使研究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线性系统理论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思路和重点。

通过设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教学模式,以科研课题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合理构建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的联系,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实验两个方面对“线性系统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改革

对于研究生来说,由于大多学生在本科期间已经学习过“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对该课程中相同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规方法已有所了解,只是很少把蕴含在知识点中的科学思想以及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做过实际系统的科研训练,对解决工程问题中应采取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讲授问题的背景和提法,强调各知识点的联系与应用渠道,以实际系统为工程范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篇(10)

舞蹈剧目课是一门艺术表现性课程,是通向舞台的艺术性训练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场地、课时、教师精力等局限性,浪费时间、精力,事倍功半。如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舞蹈对剧目课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剧目课中应用的可能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舞蹈进行记录和编创,很少涉猎舞蹈的课堂基础教学,或者所采用的技术过于依赖硬件的配置,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适用于舞蹈教师或演员的独立操作。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教学,设计一套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理念的适用于剧目课教学的交互式系统。

1 舞蹈剧目课与新媒体舞蹈简析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图画),结合音乐、舞台艺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1]。舞蹈剧目课属于艺术表现性的训练课程,每个剧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是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创意、具体的角色、丰富的情感意志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姊妹艺术的结合体现,加强舞蹈剧目课教学,对当前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蹈剧目课是舞蹈教学的本质与核心[2],传统的剧目课教学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口头讲解、亲自示范动作、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现场感,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临场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当堂提问,但由于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原因,使得学生形成了单调和孤立的学习方式,而束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4]。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正如马晓翔在《新媒体艺术透视》一书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计算机合作与兼容数码技术创作作品的方式,也是用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技术来创作新符号、新定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与新媒体技术更能擦出不可估量的火花,美国著名编舞家兼数字艺术家阿尼达?程如是说:“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舞蹈记录和传播的物质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技术型缪斯。”可见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数字化革命的真正含义[5]。如前所述,剧目课作为舞蹈学习通向舞台的表演性课程,可以从新媒体舞蹈的本体特性中找到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全新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创意理念,并且融合了高新技术手段和互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更新传统剧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支持,搭建具有完整资料库、训练实时采录比对功能、远程/在线反馈功能、舞台模拟再现功能等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的剧目课教学平台,以期做到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对舞蹈剧目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该平台的搭建需要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本文仅对平台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与实现。

2 基于新媒体舞蹈理念的剧目课教学系统模型规划

本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舞蹈剧目课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数据库形式管理课程参考资料和用户个人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用户的个人练习进行原型比对,给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设计允许用户选拼动作进行新剧目的自由开发。

本系统吸纳了新媒体舞蹈的理念,将剧目课与虚拟的数字化舞台直接相连,并允许用户自由创作,激发创作的灵感和表演的热情,为实际的舞台演出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剧目经验。

本系统模型的具体规划如下图所示:

其中,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是技术中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 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

3.1 芭蕾舞的算法定义

上一篇: 艺术与审美的意义 下一篇: 财产保险增值服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