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3 09:2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音乐微课教学

篇(1)

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情境,凭借其独有的特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于音乐更加有兴趣。文中就微课点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因而,文章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利用状况展开分析,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利用微课视频教学,构建趣味音乐课堂

由于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游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游戏的乐园,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同时由于对游戏的兴趣,而更加认真学习,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时,就可以利用游戏进行教学。但是游戏的规则和技巧需要教师细心讲解,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如果依靠口述会很浪费时间。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微课进行教学,在网上查找一些教师在教授《采蘑菇的小姑娘》时开展的游戏视频,然后让学生观看,了解游戏的规则,并且体会其中的乐趣。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改动,让游戏在学习音乐中进行,在游戏中学习这首音乐,以欢快的心情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由于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不足,演奏出来的音乐也就会缺少乐感。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显得缺少意境,也就没有学习音乐的氛围,这会严重影响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摇篮曲》这篇音乐课文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小提琴,就会用别的乐器代替,虽然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但是缺少了音乐意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微课,在课上播放一些用小提琴演奏《摇篮曲》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一下意境,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逐渐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从而喜爱上音乐这门学科。

三、掌握节奏,优化学习效果

在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缺少节奏的音乐就不能称之为音乐。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该让学生能得到持续的节奏训练,熟练掌握这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课堂仅仅进行节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同时每个学生在节奏掌握中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给教师训练学生的节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在节奏中引入微课教学,在视频中让学生去感悟节奏,找到节奏练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微课中强烈的音乐感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音乐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中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找节奏,在视频中慢慢解决难点。同时,视频中会有荡起双桨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其中的乐感,在充分欣赏之后,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微课充实高效,弥补不足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影响教学的具体实施。例如,有的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所以很难让学生准确掌握音乐知识,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就受到影响,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因为小学音乐教材上内容有限,所以学生所能够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就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阻碍。通过引入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非常优秀的教师甚至专家的教学视频,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师水平有限的缺陷。同时,网上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也有很多,可以当作拓展来让学生去倾听和欣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微课的应用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得到了稳定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在音乐学习过程的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引入微课,利用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动形象的优势,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音乐知识,并且有效提升了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时代已成为实下最时尚的代名词,而微课的实施、推广也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

一、缘起

(一)教学趋势变热潮小学音乐对孩子培养音乐兴趣和发展审美情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微课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小学音乐课堂的一些限制,让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微课的提出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各国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微课产品。微课这一词最初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首次创造的,到2011年前后国内兴起了“微课”热,微课教学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如今,微课在我国各教育领域、不同学科阶段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积极投身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中。

(二)教师意识再转变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微课就是作为教师所需要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传统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各学科都可以用此法来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教学视野,小学音乐教学也从传统走向现代,给小学音乐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带来了突破性的变化。微课教学以视频作为突破传统教学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可不是笼统地教授知识点。小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比较容易接收和学习新的东西,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方式的焕然一新,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习效率便提高了,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控课堂。当音乐教学迎来“微时代”的时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在转变着自身的教学观念意识,对教师而言,更应该树立起“微课”意识。基于以上的缘由,从本人的实践微课《春节序曲》为例,谈一谈我对微课的感想与反思。

二、探索

(一)时间短,效果好在胡铁生老师主持的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他指出,微课关键之处在于微,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至8分钟最为适宜。《春节序曲》是五年级上册的欣赏乐曲,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也为15至20分钟,所以在制作时间上的控制是微课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在我首次录制《春节序曲》的微课过程中就发现许多的因素影响着总的时间长度,素材、语速、熟练度、硬件设备等都成为影响时间的因素。当我第一次制作出本课的微课视频后,打开发现时长有15分钟,在理论上时间过长了,但由于各学科与学情的不同,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了第一次的试上,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当微课视频一打开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确实都被吸引过来了,对这新颖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七八分钟过后,陆陆续续出现几个孩子交头接耳、转移视线等,当视频结束,教师提出有关问题时,有小部分孩子根本不会回答,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把视频看完。经过组内老师反复研讨、磨课、重新录制再制作,把最终的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在磨课时发现,从孩子们的脸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专注、认真,从头到尾的表情跟随着微课内容不时变换,有思考的表情,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也有开心一笑的表情。看到了这些表情我想我的微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内容精,易接受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内容少,所以更要“精”,主题突出,聚焦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等,主题更加突出,进行针对性教学。《春节序曲》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整首乐曲以秧歌和陕北民歌作为素材,具有浓浓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制作微课的准备阶段,经过反复解读分析教材,把对乐曲的结构分析作为本课的难点,把感受乐曲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磨课1】针对重难点,在根据初次教案制作微课的时候,我把重难点都放在了一起,通多对素材的整合缩减,形成一个8分钟的微课。微课内容是通过画外音的介绍,配合音像视频简述描绘整首乐曲的结构,而在影像素材上增加了许多秧歌民歌素材,把重点和难点全部融入到了一个微课视频中。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孩子们对于微课非常有兴趣,从头到尾都观看得非常认真,可是由于时间短,许多的内容压缩在了一起,孩子们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遍。看完微课视频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乐曲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会说类似“第一部分,很开心……”还有几个孩子回答的是“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发现了这样的微课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除了让孩子们开心惊奇之外没有解决我所预设的重难点。这样的微课跟普通的一段视频没有任何区别。[1]【磨课2】经过第一次的试上,反思研讨后对教案及微课重新进行修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感受乐曲的民族风格,把原本的一课时变为两课时,一节微课变为两节微课。第一课时的重难点就是让孩子们了解乐曲结构,而第二课时把深层次的体会乐曲,感受音乐风格作为重难点。根据两课时的重难点,分别制作了两个微课视频,内容不再是混合烦琐的,而是简洁精练,由一个点直击教学主要内容。孩子们不仅看得明白记得住,更可以通过这一个“点”而发散至一个“面”。这样的微课才有意义,通过微课视频来聚焦孩子们的目光,用主题精练突出的内容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资源多,情境化与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利用视频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现教学资源,可以用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案例再现教学情境,增加其真实性,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而在本课的微课中,我运用了孩子们跳秧歌舞、演唱、演奏的典型案例视频,在真实可感的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更好地去体会感受并学习。

篇(3)

关键词:

教学策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以欣赏、鉴赏为主的学科,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性情与情感,激活其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创造性。可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不仅只是简单地管理课堂纪律,而应当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态度以及与音乐管理技巧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有机地将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教学中来,以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隶属副科,认为没有教学的必要,在其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认为音乐课可以随心所欲,学习态度也就不端正。教师每每走进课堂,都需要较长时间去管理班级纪律,甚至连吼带叫,整堂课下来,难免身心力疲,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瞬间化为乌有。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单一死板,应当随时跟随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灵动进行变化,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一场比赛;一场秀;一档节目,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此以往,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还有助于教师操控课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纪律,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

2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与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2.1语言表达准确有序

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时需要紧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未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模糊不清或者语无伦次,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从而是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更别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确保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2.2语调语速以及课堂节奏应当与音乐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乐作品会在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创设过程中,为了能真实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语调语速与节奏来进行表现。例如,《七个小兄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音乐,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缓语速,运用轻松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如鸟的歌唱、风的呼啸。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带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有效注意力。小学音乐课堂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例来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表现提供舞台,让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表达。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找朋友”这首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会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

参考文献: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篇(4)

( 一) 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微课可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有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教学安排下进行统一学习,教学内容无法实现自由选择,教学进度也必须要跟其他学生保持一致。微课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 二) 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

微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中包含着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制作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就是说,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能够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音乐作品,获得音乐技巧、音乐鉴赏能力等各方面的更好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 三) 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微课教学形式与一般传统教学形式不同,微课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下场教学,只需要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和学习,然后由教师进行从旁指导或者为学生答疑解惑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教学精力和教学时间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学习技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微课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微课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能够挖掘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并实现教学资源的情境化,以情景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对微课音乐学习的兴趣,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情景设置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方面,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加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了解,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样的微课教学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 二) 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微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也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让学生提升音乐节奏感。在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节奏训练方式为反复训练形式。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单一、枯燥,而且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经常会导致学生训练的时间不足,效率也较低。微课形式的出现则能够较好的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微课教学的应用能够不断延长学生训练节奏感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其次,微课教学的应用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帮助增强节奏训练的形式感和变化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音乐感较强的节奏训练,提高学生节奏训练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篇(5)

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这样,才能够通过提高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现状,对如何利用游戏贯彻音乐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高效教学,是所有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还要试着去研究小学生的特征,将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但是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游戏作为课堂活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涨,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另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纯粹讲解知识的课堂,很多小学生喜欢集体互动。所以说,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总结出小学生不喜欢单调的音乐课堂知识,更喜欢一些能够动起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在课堂中组织游戏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抓到学生的“点”。比如说,什么时候是学生兴趣最浓厚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最激动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的时候。这些都是老师在平时上课中需要注意和观察的内容。之后,老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延长学生积极激动的时间,避免或减少让学生觉得枯燥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首先,在每节课开始前,老师要提前进入教室,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这样有利于为打造积极的音乐课堂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改变学生坐着听课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站起来,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或者是安排其他的动作。比如说在“三只小猪”和“小燕子”这样主题比较生动的歌曲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比较明显游戏规则在里面,比如说,每首歌的第三句第五句学生要用拍手或者是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有出错的学生,则需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比如说,在教材第二册第二课的“牧童”这首歌曲中,当唱到“我跟着朝霞一块儿起来”的时候,学生要用哼唱来代替,这样能够赋有趣味性和节奏感。或组织歌曲对唱、歌曲传递、音调识歌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寓教于乐。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对小学生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很多时候喜欢集体做游戏和活动,比如说,平时喜欢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写作业,一起放学,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的特点。所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竞争。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说,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我爱记歌词”的游戏。老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抢答接唱,能后接唱上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举个例子,在“数鸭子”这首歌曲中,老师可以播放前四句歌词,到第五句的时候戛然而止,让两个小组去竞争,看哪个小组能够先反应唱出“快来快来数一数”这句歌词,先反应唱出来的小组可以加分。在这样的竞争游戏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比赛,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都担着一份责任和任务,集体荣誉感会督促每个学生努力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来。另外,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醒帮助,也可以互相提醒监督,以免一些学生走神发呆。音乐老师本身是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同时也是裁判。因此,在点评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在设置游戏机制和环节时,要考虑充分,在学生进行游戏时,不要给予提醒,给每个组学生出的题目难度都相似,这样才能保证游戏公正公平正常地进行。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改善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在小学时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

篇(6)

一、精选器乐,推进器乐教学

我们在给学生选择乐器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巴乌,因为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二、巧用器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堂曾经被称作“唱歌课”,说明歌唱是音乐课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如声音沙哑、音准不好、音色特别等)不爱唱歌而爱乐器,他们能从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就势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活用器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少讲精讲。作为音乐教师,我曾经很困惑:这音乐属于技能科,老师不教,学生不会,让教师少讲,把课堂交给学生,那课堂岂不乱套?课堂效率岂不更低了?可通过慢慢的音乐教学,我突然明白了,第一节课是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虽然跟着钢琴在唱,可实际情况却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堂效率当然就低了;第二节课是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认真细致地演奏着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这时候,他们的确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1.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2.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3.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4.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呢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篇(7)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注重趣味性,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高效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学生的音乐美感教育,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就意味着使学生具备了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使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而正确的情感宣泄与表达方式。正确而积极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对歌唱充满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感知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在强烈的律动中给学生架起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自由的翱翔在情感的天际,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与别致。

(二)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策略,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会使学生在更加愉悦的音乐氛围里得到心灵的释放,将生活中的不快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的宣泄,使学生学会对情感的控制与有效的表达。音乐是与生命有关的艺术形式,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一项受益终身的艺术才能。

(三)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新课程标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其中最主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音乐课来获得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热爱音乐的途径。在小学阶段以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有效的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与韵律,使学生在更加愉快的氛围里获得音乐的审美教育,另学生在接受音乐启蒙的同时,能获得更好的艺术修养与音乐表现基础。

二、小学音乐课堂使用趣味性教学的注意事项

小学音乐课堂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在趣味性的活动中锻炼能力,从而全面实现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合理设置游戏促进学生合作

训练听觉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前提,通过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锻炼音乐感知力。安排音乐游戏活动首先要打破唱歌、听歌的局限,要使游戏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游戏,模式熊猫慢慢的走,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的走,在这样的游戏模仿中,可以使学生感受二分、四分音符的节奏,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注重在趣味中提升道德情操

礼乐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被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音乐来培养锻炼学生的道德情操在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要意义。在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中融入道德情感教育因素,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来自音乐的道德感化。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任务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们思考。在《好朋友》这节课中就可以组织玩“手拉手、一起走”的游戏,还可以引导同学们为他人排练送祝福的节目,以此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紧密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感知

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参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只有把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起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首先,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有关,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把生活故事改编为音乐剧的形式组织学生演出,以及定期举办演唱会等等有效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在校展示音乐才华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

三、小学音乐课堂使用趣味性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应当从活跃课堂气氛开始,为此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情境砑し⒀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可以积极联想与思考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找到参与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方向,使学生融入音乐课堂。其次,要点燃学生参与的热情,要让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激情与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大自然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到操场或是庭院开展音乐课,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校园美好的生活,引导学生聆听清风、聆听蝉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热爱音乐。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可以把更多形象生动有趣味性的事物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更丰富的图片,更有震撼力的视听音乐,更加别致新颖的动画,更欢快喜悦的色彩中激发学生的音乐感受,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趣味性音乐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个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为学生制作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使音乐课堂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例如《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营造春天美景,使学生在碧水蓝天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使学生更好融入课堂。

(三)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感

小学音乐课是美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通过趣味性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在音乐趣味性活动中发现了美感才能真正的爱上音乐。音乐教师要充分的利用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大量的聆听与试唱练习中彰显学生的天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感。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美好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轻盈的节奏中获得更好的审美愉悦体验。

四、结语

兴趣的关键在于培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音乐课堂活动中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爱上音乐,而且于对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营造生动和谐的氛围,促进小学生参与小学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受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有很多音乐课变成单纯的唱歌课,也有很多课演变成技能课,还有许多课变成讲解课,更谈不上音乐赏析课。一时间,音乐课在学生的心目中由爱上变成不爱上,老师一度成为管理班级纪律的副手,即四十分钟的课要花二十分钟组织课堂秩序,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反观这些现象,总结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定位缺乏准确把握。

一、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定位于“生”

某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什么样的课件适合自己用,什么样的教法适合自己教,什么样的形式适合学生学,甚至不切实际地想面面俱到。从教学设计的理念看,似乎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但实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效果不好。不难看出,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深入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兴趣切入点及喜好而陷入被动的教学局面。这样就出现本由学生欣赏变成教师枯燥的欣赏,本由学生的表演变成老师的表演,学生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变成老师硬性的组织摊派……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学设计定位于“生”本位,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采取适当灵活的教育方法,将音乐素养、音乐技能、音乐欣赏融入教学中,低起点,小坡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定位于“活”

音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我们国家的音乐教材虽然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但仍然避免不了受环境、教育水平差异及一定社会发展的制约。有些教材所选篇目过于陈旧,不合新时期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些篇目旋律过于高雅,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若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必将受教材的制约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化解教材定位过死的问题呢?我认为,教师要因时因地地灵活选择易于下手、学生易于接受的篇目进行教学,本着先激趣,先搞活课堂,先让学生受益这样的原则进行教学。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是电影《刘三姐》的音乐片断,其形式特点是对唱,但歌词时代气息不浓,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歌唱欲望,所以我直接换用流行曲目《吉祥三宝》,既让学生了解对唱的这种形式,又活跃课堂气氛。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可以执著于教材不放。

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三、音乐课堂教学要定位于“专”

音乐专业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音乐素养不是可有可无、可学不可学的,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音乐课教学的重头戏。

比如在教学《在钟表店里》时,我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听主题音乐在本曲出现的次数,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然后模唱。初听,学生听出四次,并体会到变化的快慢。这时我适时点拨学生,出现多次的音乐就是一首歌曲的“旋律”,而旋律的变化有快有慢,这就是节奏,节奏的变化又表现不同的心情……显然我有意将一些音乐专业素养的名词教授给学生,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提升他们欣赏音乐的境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又如教学《快乐宝贝》时,我一边范唱一边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动感十足的特点,然后复听,师生一起律动,进一步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告诉学生不同的节奏反映不同的心情。在学唱环节,我还设计师生接龙唱环节,在过程中师生互动充分,尤其衬词“噜啦”咬字清晰,可以说学生是受到了节奏的感染,表现出快乐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将音乐专业素养定位于教学之中,学生觉得学有所得的同时,学习音乐的心理效应也变得积极起来,对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47-02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群体,看到他们就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快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是如此。怀着一颗童心,播撒爱的种子,渗透到童年的海洋里,那将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爱我做主,我愿意用爱的趣味性教学,来完成自己的园丁事业。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求音乐课程要力求体现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此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为此小学音乐课必须与时代变化相接轨不断与时俱进,不仅教师要传授知识更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不应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应该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关系;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享受体验,这样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兴趣是趋使人活动的一种力量,学习兴趣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运用大自然中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不会一上来就教一首歌该怎么唱,而是先让学生凝听、感觉,再开始解说,“一首歌会分首次凝听、再次凝听和最后凝听,让学生学会本身去感觉音乐的魅力。”也可以讲故事给学生听,甚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边边表演边讲,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吸引力,从面听进去,就融入了音乐课堂的氛围,借着这股子劲,继续填充,既而完成教学。尽可能的给学生都分配上角色,让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

在音乐课中创设情境,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劝、活泼的科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这样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作为教师,读书绝不能仅限于读教材,读教参,读教辅资料,这只是小备课之需。新课改下的教师,更应该树立大备课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可以这样说,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率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当老师怀着一个被奥斯特洛夫斯基、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励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海德格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营养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你一定会引经据典、激情满怀,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春色满园的景象。如果我们再能把读书和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读书,那么二者将会相得益彰,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自主、兴趣盎然的遨游知识海洋。而舞蹈更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读书让学生产生对真、善、美等舞蹈形象的热爱,感染他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是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拍手歌》,就能很好的表现节奏。

每个音乐教学内容都能找到其趣味性的体现,只要教师积极、努力去挖掘音乐教材中的趣味,爱就自然体现出来了,创设良好的音乐趣味环境,愉快的学习,正确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乐趣,表现出美,体验爱的享受和感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警告说:“教师是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我们再也不能在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式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理念,用智慧去启迪智慧,用人格去感化人格。广大教师是新时代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改革中起关键作用,因为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才能适应前进中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音乐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课程。声乐课、钢琴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而器乐课也是学生必备选修课。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传统的专业技能小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声乐、钢琴、器乐课“1对X”教学模式,即一堂课3人,5人不等的教学模式己在多数院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缓冲由于师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小课时间缩短化”教学模式却带来一些问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对一”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而学生在“一对X”教学模式中不能直观性、及时地发现自己演唱、演奏上的问题,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此,我就如何增强“1对X”专业技能课效果,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微格教学模型及现代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提高音乐专业教学质量。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和现代视听技术基础上,利用录像反馈—定格分析,有控制地进行微型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

二、微格教学在专业技能小课中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必须明确音乐专业技能有哪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微格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音乐技能。

(1)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演奏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关于钢琴和音乐的知识,以及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的演奏技术和技巧,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所构成。熟练的演奏,不仅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运动,还需要演奏肌体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钢琴演奏技能能充分表现乐曲,完美、流畅地展现乐曲的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

(2)声乐演唱技能

声乐演唱必须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声乐演唱技能包括呼吸技能、咬字吐字技能、音准技能、声区统一技能、情绪表达技能、节奏技能等。

(3)器乐演奏技能

由于每种乐器的构造、演奏特点、呼吸、口腔动作、指法与弓法等的不同,其演奏技能也不同。如弦乐器的运弓技能(分弓、连弓、断弓)、木管乐器的吐音技能(单吐、双吐、三吐、弹吐等)、铜管乐器(除吐音外还有起吹、颤音等)、打击乐器(单击、双击、滚击等),等等。

(4)自弹自唱

自弹自唱技能是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弹琴与唱歌的协同行为。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很常用,无论是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学习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作品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第二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之前,为了使学生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老师亲自或者利用多媒体系统编辑一些音乐课件及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讲解。

如:在训练声乐“呼吸技能”时,首先教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其次,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歌唱呼吸运动圈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几例错误的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演唱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呼吸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又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

第三步,技能练习。

音乐专业技能具有特殊性,当演唱、演奏者掌握了一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并通过反复的练习,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活动方式,将音乐技能动作过程从“有意识”转化为“自动化”时,就形成了一种演奏、演唱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般安排6—15个小时的学生自我训练,使学生掌握歌(乐)曲的重点难点,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连贯、协调等。

第四步,微型训练操作。

组成3、5、8人不等的微型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学生针对一定教学内容实践所学音乐专业技能,并进行全过程的录像。使抽象、不确定、转瞬即逝的音乐直观、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利于我们反思分析。

学生的回课(即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一般由于学生的进度、特点优势的不同,教师所选题目一般不一样,这就使得“一对X”小组课具有了“一对一”个别课的优势——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解决了“一对X小组课”时学生的歌唱技能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达不到音乐专业课既定的要求水准的问题。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实践活动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要回放学生的教学录像,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如:学习者在声乐技能练习中,大脑与支配歌唱运动器官的肌肉之间存在着往返的双向联系,即存在一种神经冲动过程。从“传达命令”到“执行”再到“反馈”: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起到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它们不停地把技能运动的结果告知大脑。只有当学习者不停地接收反馈并及时调整,练习才成为“有效练习”而继续下去。反馈有多种形式:外在的视觉反馈、自身的听觉反馈,以及根据自身肌肉运动的感觉做出调整的内在的运动觉反馈等。在技能学习初期,学习者对声音和动作正误的辨别能力不高,依赖教师对歌唱动作进行及时调整,反馈信息来源于外部的指导教师或同学。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在老师那里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可是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不对。因为自己练习时,依靠镜子用视觉监督外部器官的运动,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力与对动作的辨别力不高,一旦失去老师正确的反馈指导,练习方向模糊,自然就不如课堂上的状态好了。然而微格教学使学生在课后也能看到自己上课时错误的过程和教师、同学的反馈指导,当然课堂上的好状态随时都有,进步自然就快。

第六步,循环再训练。

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训练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三次微格训练操作。

总之,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使传统师徒学艺的“口传身授”的经验型向有针对性职业训练的科学型转变。既有利于科学地传授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突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微格教学”改进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不再以老师讲述为主,而是师生互相表演(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讲述、评论,教师以启发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评述优劣,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单个或整体的训练与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研究、探讨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改变了原来那种“老师讲,学生硬搬仿照”的呆板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钻研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练习了专业课的技能技巧、科学方法及作品的表现处理,还学习了专业课的教学法和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而在学生掌握了专业课中声乐的歌唱方法和钢琴、器乐的弹奏、演奏方法之后,声乐小组课可以结合重唱、组唱、小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声乐节目的能力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的能力;钢琴小组课(包括电子琴、手风琴)可以结合四手联弹、重奏、齐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钢琴演奏节目和辅导训练的能力,以及结合声乐课增设自弹自唱的练习;器乐小组课也一样,通过器乐的重奏、齐奏训练,逐步抓学生的小乐队排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组织课外活动打好基础。微格教学在“1对X”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直观地展示了音乐教学,突出了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解决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音乐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物流管理工程类 下一篇: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