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育的方法及要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保护设施,如果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严惩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要求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必须雨具发可靠才行。
1 变电雷击的具体表现
1.1 直击雷过电压
雷云直接击中电力装置时,形成强大的雷电流,雷电流在电力装置上产生较高的电压,雷电流通过物体时,将产生有破坏作用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1.2 感应过电压
当雷云在架空导线上方,由于静电感应,在架空导线上积聚了大量的异性束缚电荷,在雷云对大地放电时,线路上的电荷被释放,形成的自由电荷流向线路的两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此过电夺会对电力网络造成危害。因此,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是导致变电所雷害的主要原因,苦不采取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起事故。
2 变电所防雷的基本原则
2.1 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引起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防雷,需要对进出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都要连接防雷,及过压保护器,并实行等电位连接。
2.2 防雷等电位连接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电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怪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此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棒互相连接,并最后与主等电位连接棒相连。
3 避雷针与电气设备之间防雷最小距离的确定
雷击避雷针时,雷电流流经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为了防止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或构架之间的空气间隙被击穿而造成反击事故,空气间隙必须大于最小安全净距。
4 变电所防雷击的范围
变电所防雷应该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防雷电反击,二是防感应雷,三就是防直击雷雷电的反击现象通常指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要消除反击现象,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作等电位连接,用金属导体将两个金属导体连接起来,使其接闪时电位相等;二是,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是对雷云发生自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所产生雷电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人员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采取的措施应根据各种设备的具体情况,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和布线系统,安全距离外,还要按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的情况安装相应避雷器以及采取屏蔽措施。
5 变电所遭受雷击的来源及解决方法
5.1 雷击的来源
1)雷直击于变电所的设备上;2)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5.2 变电所对于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取装设避雷针或采用沿变电所进线段一定距离内架设避雷线的方法解决
5.3 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是导致变电所雷害的主要原因,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势必造成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引发事故。在变电所内装设避雷器的目的在于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使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不致于超过其冲击耐压值。而变电所的进线段上装设保护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及入侵雷电波的陡度。
6 装设避雷针的相关规定
对于35kV及以下的变电所,因其绝缘水平较低,必须装设独立的避雷针,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求。
对于110kV以上的变电所,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构架上,因而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装设避雷针的配电构架,应装设辅助接地装置,该接地装置与变电所接地网的连接点,距主变压器的接地装置与变电所的接地网的连接点的电气距离不应小于15m。其作用是使雷击避雷器时,在避雷器接地装置上产生的高电位,沿接地网向变压器接地点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衰减,使侵入的雷电波在达到变压器接地点时,不会造成变压器的反击事故。由于变压器的绝缘较弱,同时变压器又是变电所的重要设备,故不应在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上装设避雷针。
由于变电所的配电装置至变电所出线的第一杆塔之间的距离可能比较大,如允许将杆塔上的避雷线引至变电所的构架上,这段导线将受到保护,比用避雷针保护经济。由于避雷线两端的分流作用,当雷击时,要比避雷针引起的电位升高小一些。因此,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可将线路避雷线引接至出线门型构架上,但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对于35~60kV配电装置,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的地区,允许将线路的避雷线引接至出线门型构架上,但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当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时,避雷线应终止于线路终端杆塔,进变电所一档线路保护可用避雷针保护。
7 结束语
雷电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我们还不能完全控制雷害的发生,但通过必要的防雷措施,可以减少雷害的发生,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运行、检修、维护各环节的工作,重视防雷的反措和技改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病鸡死亡率可达20%~30%,严重时高达80%,给养殖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依赖抗球虫药物。目前,可使用的抗球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在用药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合理运用抗球虫药物才能避兔鸡产生抗药性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使用原则
①重视预防用药。球虫药大多在球虫发育早期(大约4天)起抑杀作用,如果出现血便时用药已经太晚了。②要根据抗球虫药的作用阶段和作用峰期合理用药。球虫生活周期一般为7天,无性生殖期4~5天,有性生殖期2天,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1天。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一般用于预防。本类药会影响对球虫免疫力产生,一般用于肉鸡,蛋鸡和肉用种鸡一般不用或不宜长期使用;防止因突然停药而引起球虫暴发。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的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一般用于治疗,不宜作饲料添加剂。本类药对于球虫免疫力影响不大,可用于蛋鸡和肉用鸡,但在产蛋期应慎用。穿梭或轮换用药时,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防治效果。③使用抗球虫药时要定期变换或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④要选用理想的抗球虫药。⑤注意抗球虫药的毒性与配伍。⑥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如饮水给药比混饲给药好,特别在鸡患病时,宜在晚上投药。⑦合理剂量和疗程。首次剂量要充足,预防疗程3天,治疗疗程不低于5天。
2 用药方案
抗球虫药的使用方法:①连续用药法:从雏鸡8日龄开始,饲料中连续添加某一种抗球虫药。②轮换法:更换一种新药后往往可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减少耐药虫株的产生。以鸡的批次或3个月至半年为一个期限,使用的替换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药物化学结构不能相似,作用方式不能相同,作用峰期也不能相同,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换用药后效果不明显的现象。③穿梭法:同一批鸡不同生长阶段用不同药物,使用的药物化学结构、作用方式不相同,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子(即第2~3天)的药物,再换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子(即第四天)的药物。或者在育雏阶段使用一种药物,到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如开始时使用盐霉素、马杜霉素等抗生素,至生长期用尼卜巴嗪等化学合成药进行穿梭作用。④量递减法:开始用全量,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药量,直到完全停止用药。⑤联合用药法: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抗虫谱以及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抗球虫药与增效剂合用可提高效果;抗球虫药与抗球虫药合用也可提高效果,注意合用的药物不能发生配伍禁忌,应分别作用于球虫的不同发育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38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疑式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投石击水,在学生思维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
二、发散式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多方向地改变思维角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这种方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句型、语法等的巩固,理解作用更大。
三、探究式
教师讲授知识,应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学生可以完成的“跳一跳摘桃子”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目的。如教高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
2. What makes water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life?
3. Why is water in the ocean moving?
这些问题学生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积极思维,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而不是只通过“YES”“NO”或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四、对比式
上课提问有时为了起到突出课文主题思想,可运用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总之,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前,教师要循循善诱地交待说明,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Tag Questions”,“Optional Questions”等理解性提问,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又不能忽视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样既使问题的难度错落有致,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目前,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适当地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内容,不能信口开河。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者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平下,换换角度,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
3. 提问设计要有“度”
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平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不能凭主观想象,想当然。
4. 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比较选择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等。
(3)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准确,答案要未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23-02
一、水电行业职工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要求
水电人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直接相关,其本身就是单位的“窗口”,其一举一动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在新形势下,推动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水电行业职工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
水电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水电是社会公益型事业,水电的建设、管理、开发、利用和维护,归根结底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其次,水电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行业,“春季忙配套、夏季忙防汛、秋季忙规划、冬季挖土方”,这一“四季歌”是水利人忙碌工作的生动写照。盛夏酷热难当,水利人却要深入防汛抗旱第一线。寒冬冰天雪地,水利人却要上工地挖土方。电力人也一样,哪里没有光明就到哪里,无论是团圆的日子还是亲人需要照顾的时候,都24小时坚守岗位。第三,许多水电岗位处于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清贫而默默无闻。这些都要求水电人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有甘为他人作嫁的无私奉献精神。要真正做到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急人民所急。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同时,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能利用职业便利谋取行业及个人私利。要杜绝在公务活动中搞吃拿卡要钱,更不能有违法违纪行为,一切都要按照党纪政纪的要求来从事水电活动。
(二)忠于职守、勤劳刻苦的负责精神
水利和电力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水电工作,无论是防汛还是抗旱,无论是水利建设还是水利管理,无论是电力安装还是电力维修,都牵涉到国家、地方乃至个人的利益。作为水电人,对这一点,尤其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站好自己的岗,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水电工作是清贫的,也是艰苦的,遇到特殊时刻,甚至要水电人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这也是一个考验人、锻炼人、培养人的行业。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于职守,优质服务的水电人,才是真正优秀的水电人。
(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求实精神
爱岗就是要热爱水电,忠于水电事业,就是要树立起富有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并将之落实到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去,就是要有对自己职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并将之体现到每一项工作中去。敬业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刻苦学习,善于钻研,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008年春节南方发生大雪灾,电力人全力以赴、团结拼搏,严防死守,夺取了抗灾保证光明斗争的全面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电力人爱岗敬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2009年西南地区发生大旱,水利人忘我战斗在抗旱一线,24小时保证送水绿色通道畅通,万家团圆的大年夜他们也坚守在岗位上。水电人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恪尽职守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凯歌。
(四)团结一致、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水电工作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治水活动、抗灾活动、抢险保照明活动,直接关系到上下游、左右岸和千家万户的利益。这就要求水电人一定要有大局精神,如果没有这一精神,水利电力的效益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水利电力的建设、管理、开发、利用就会功亏一篑。因此,水电人考虑问题常常是从大局出发,争取整体和全局利益,而不是只考虑地方、团体、一己利益。水利灾害变幻莫测,电力障碍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水电人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应对水电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就像水柜建设是我们广西水利人的杰作,今天的水利人又在琢磨着另外一种更能保障桂西北大石山区民众用水的方式。
二、提高水电行业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及个人品德塑造的方法
前言:所谓“球感”,是指运动员对球在空中的轨迹、弧度、角度、形态和时间的快慢,即在运动中对打球的感觉,也就是对球控制能力的感觉。“球感”是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一种感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实实在在存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珥陵初级中学男子少年儿童13-15岁运动员20名。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训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讨论与分析
1.“球感”的重要性。(1)掌握“球感”是培养羽毛球控制力的基础。大家都知道,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间接性、控制力量的运动,它不象篮球、排球直接触球的运动,而是通过羽毛球拍,最后完成击球动作的一项运动。这里有两个手对球拍接触一刹那的感觉,如此反复,以培养运动员对球的“差异感觉”。“球感”掌握的好坏,对于发挥技术、战术的运动,对于提高战术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球感”掌握得好,我们对球的控制能力就强,在任何性质的比赛中,对自己所击的球都能应用自如,感到得心应手,那么,这场球的技术、战术就会发挥得较理想。反之,如果我们对球的速度、角度、弧度等难以控制(失误多),那么,这场球的技术、战术的发挥就不会理想,失利的可能性就大。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对球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在静止和运动状态时,对球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样静止或运动状态中,对球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一个人每时每刻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都在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抓住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常常出现对球的感觉处于比较稳定状态的那一瞬间,再加上运动员掌握了较为合理的技术动作,适应了掌握“球感”的手,手臂肌肉群不断的击球动作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再由感觉神经系统反馈给手臂来完成击球动作,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运动员掌握较为合理、稳定的“球感”。(2)掌握“球感”是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战术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常常发现有的运动员经过几年的训练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有一个时期,总是出现技术进展不大、水平徘徊不前,甚至停滞下降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技术缺乏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没有注意把平时训练的技术感觉和印象有意识地、很好地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感觉表象不深、灵敏度不高。对于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力量击来的球,他(她)较难感觉出对方的变化(尤其是网前的微弱变化),往往用一种力量来回击对方的来球,必然造成失误多,水平难以提高。所以“球感”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技术、战术的提高和发展(当然还有心理、生理等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2.“球感”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球感”呢?我认为在校的业余运动员大多数是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此时的力量、速度都比较小和慢,不是力量和速度的敏感期,但他们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发育完成。前面说过“球感”是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球的一种感觉,而少儿时期的大脑感觉神经系统,相对力量和速度来说是敏感期,此是对于他(她)们来说,是培养、掌握和提高控制球的感觉能力的好时期。力量和速度不是敏感期,不急于提高和发展(小力量的爆发力,快速度短距离练外),而且力量大、速度快不一定就能很好地掌握“球感”。俗话说从小训练和培养,就是要从小掌握该项目的感觉和属性,这里主要是指灵巧性项目而言的,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但举重、柔道、摔跤等项目,不能从太小的年龄(8岁左右)进行训练。(1)培养运动员的视信号感觉,在训练中,应要求运动员眼睛始终看着球,甚至让球把自己“迷住”。在看球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球的属性,加强“球感”意识的表象,储存到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去。打球的过程中,把储存在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的“球感”意识反馈出来,通过手――球拍来区分不同球的感觉,这样就能把握住自己所击球的速度、弧度和角度。同时,还要不断地把对球的感觉印入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里,对“球感”的表象(意识)就深,且能很好地掌握它、运用它。(2)采用多球训练法。用多球训练的方法来培养运动员“球感”,对于球龄长、技术水平掌握较好的运动员可采取发不同距离、弧度、角度、速度的球的方法来训练,使其在运动状态中区别球的变化,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球打到规定区域内,以提高他(她)对球的“差异”感觉。对于训练时间不长、技术水平一般的运动员可采取动作定点、重复训练的方法来训练,使其在静止的状态下掌握球的属性和“感觉”。
三、结论
1.少年羽毛球训练,要在发展的敏感期着重培养“球感”。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81—01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彩的歌声。
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
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2)控制弱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弱音时,需要高位置、集中、靠前、浑厚和丰满的声音效果。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歌唱者要把腔体打开,声音越高,气息越深,应在较弱的气息控制下,引起歌唱腔体共鸣,从而产生优美动听的弱音。
2.音域方面。(1)唱高音时气息的运用。在发声过程中,胸腹应随着吸气而蓄气,气息逐渐下沉,并稍有憋气的感觉,尤其是后腰的肌肉应当明显下坠。此时的气息是平稳的,气息的流量要相对小一些。(2)唱低音时气息的运用。发声时,气息的位置相对唱高音时要低一些,气息的流量要相对大一些,整个腰部的肌肉适度放松。(3)唱中音时气息的运用。各声部的中音区是最好唱的。从发声效果来看,它没有低音的压抑,没有高音的紧张;从发声方法来看,唱中音时,发声器官的肌肉不紧张,弹性力度比较强,气息较容易控制。
二、提高学生气息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
1.吸气。(1)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吸气。在练声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因为闻花的动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动作,学生更容易掌握。练习时,肩膀和上半身自然放松,用鼻吸气,感觉就像闻到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花香”同气息深深地吸入小腹处。此时小腹微微鼓起,横膈膜下降两肋,后背向外扩张,喉咙打开,呼吸自然顺畅。这就避免了吸气时吸得过浅的问题。(2)用数数的办法练习快速吸气、换气。要提高学生气息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吸气,教师也可让其嘴里不停地像喊操那样数数。数数时声音不能太大,要有节奏地数,不去想怎样吸气和换气,在数与数之间要停顿,只留意于腰部的“缓劲”和小腹的起伏动作,这样气息就会自然地被吸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春秋时代的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愉快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人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2.设计多趣有变的课堂导入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3.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4.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矗。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在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的做法
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授“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讲“时、分的认识”,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比赛做练习、写字、背诗词,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
3,利用教具和常见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低年级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小学数学磁性教具和学具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图文并茂,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诱导学生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重点、拨难点、启疑点,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一面,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把握好思维训练这一主线。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和脑,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不断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
关键词:网球运动 网球教学 教学方法
一、网球运动的特点
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根据相关的研究证明,如果网球比赛具有一定的水平,那么运动员需要跑大概5000米左右的路程,有些比赛甚至需要跑超过1万米的路长;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判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左移还是右转等等,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锻炼网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等等。此外,在网球运动中,一场比赛需要不下千次的挥拍,这样就会对手臂进行锻炼。
网球运动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网球运动虽然是激烈的对抗,但是需要十分强的技巧性,比如上旋球、下旋球等等;如果运动员有着高水平,那么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有网球比赛中巧妙运用的战术;虽然网球战术只是缩前或者吊后,在两边进行抽打,但是正是网球高手的这些真假左右变化,让人们感受到眼花缭乱。网球还有着特有的美的艺术氛围,不管是选用的场地设施还是器材,在实用的基础之上,还注重营造一种美的氛围。
二、兴趣对网球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这句俗语有着十分实用的意义。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需要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网球教学中感受到足够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美好,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才能真正的学习好网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单一和乏味的,对教学策略也不知道创新,那么学生就会对网球渐渐的失去兴趣。
兴趣对于网球教学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俄国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不是进行强制,而是将学生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出来。在现实教学中,这句话完全的适用,学生只有对网球感兴趣,才会积极的去学习网球。正值新课程改革期间,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创新网球的教学方法,将学习学习网球的积极性给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教师在网球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可以采用培养网球意识,增强对网球情感的方法: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家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学生首先具有主动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意愿;在教授网球课时,首先要将我国的网球概况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将世界级中国网球比赛情况纳入教课的范围,同时鼓励学生看一些精彩的网球比赛等等,树立几个网球偶像,比如我国的金花李娜,让学生们在观看的时候领会各种动作的巧妙之处,比如削球、还击、弧圈以及扣杀等等。学生们长时间的观看之后,自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网球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多应用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手段: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实践证明,在网球教学过程的学生评价中,表扬等手段比批评更能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适时的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获得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就应该不吝惜的进行鼓励和表扬,还需要将表扬的原因明确的告知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每一个赞扬和鼓励都是真心的,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提高网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安排一些竞赛:网球运动即使有着很强的欣赏价值,但是从实质上来讲,它是竞技性很强的运动;并且这个年代的学生都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那么如果将竞技比赛恰当的安排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充分的激发出来。但是,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安排竞赛,不能够让学生在失败的过程中感到完全失望,失去未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不能让学生们赢得很轻松,这样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下全部的功夫和力气。比如,在现实的网球训练中,要合理的安排比赛,安排比赛的学生应该有着差不多的水平,这样他们不管在竞赛中是胜利,或者失败,都不会产生过激的情绪,从而促进以后的学习。
四、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网球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网球的兴趣,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扩展教课的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虽然高考大纲中没有明确列出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的考查内容,但在“福建省考试说明”(2012年)其所列的考试范围中有一句话:地理学科考试范围包括,……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义务课标”)规定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相关的内容。也就是如何做好复习世界、中国地理中的部分区域内容,也就关系到学生未来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从解读“义务课标”的能力“行为动词”规定入手,分析如何有效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现以世界地理为例说明:
在“义务课标”中,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学习归到“标准”的第二大点中的第五小点,及“认识区域”部分。从标准的结构上分析,共有两大方面,归纳起来为第一方面:认知对象,即“三大认识”,第二方面:能力要求,即“三大运用”、“三大技能”(图1)。并在能力的“行为动词”指引下,学生要学会对区域的正确描述与简单分析。
*2011年义务地理课程课标要求
这里我们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是通过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来确定的。如对于“描述”的要求,评价的标准应定位在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表述地理状况。所以,区域地理的有效性复习应着重于“三大运用”和“三大技能”的具体实践上。这也就说我们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时要特别意识到:“义务课标”标准中所列的“行为动词”要求必须在某区域中要有具体体现,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区域,我们也要按照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读;同时还需要突出区域的特有的地理属性。
从“义务课标”中的“认识区域”所确定的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清楚地得知:“义务课标”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正如对地理技能的要求只停留在“说出”、“描述”、“简单分析”、“简单概括和归纳”,虽也有评价学生能否实现知识的迁移,但“义务课标”的要求总体上偏重于“描述”等简单“行为动词”的层面上。不过,就“课标”要求的定性描述的内容,以及运用信息手段(包括地图、图表、文字资料)方面几乎囊括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各个方面,即包含了当今区域地理研究的所有内容(包括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区域整治――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建设)和地理研究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包括运用信息)。
所以,作为高考必考的区域地理,其复习时的“技能”要求也就不能只停留在初中阶段,而是要将区域地理的复习,尤其是“技能”要求提升到高中层面。对照上述“义务课标”的规定内容,比照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我们发现: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常识性内容把握向高中(高考)理论解释描述方向转化就必须在地理技能要求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要将“认知”区域提升到“研究”区域,并总结出研究区域的一般方法。要实现从“认知”到“研究”的层次,就必须提高学生懂得获取、组织、分析信息;继而能将已有的信息和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来解决新地理问题的高层面上。
2.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初中地理教学侧重于现象描述,技能要求偏向于“看图描述”和“简单分析”。那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有哪些要求呢?查阅“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技能“行为动词”的内容就会发现:“观测、理解、实验、调查、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数据)”这些体现学生个体综合学习能力的词汇充斥在各处。一般而言,高考试题是先以确定解决地理问题的“行为要求”为前提条件,继而在“行为要求”下指示考生的行为动作来解决地理问题。如2012福建卷37题第一小题:“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其中“图示”说明“据图信息”,“描述”则指示考生用“描述的行为方式”来解决“地形特征”的地理现象(统称地理问题)。其他的问题设计皆如此。所以,从高考考题设问就不难看出“区域地理”有效复习(教学、指导)“症结”所在,就是如何在“行为要求”界定的背景下实现“答题行为”的有效性,即解决地理问题的“准确性”。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除了掌握其内容界定的范畴之外(如图2),更重要的是要以区域为案例从高中的视角去获取、组织、分析、运用我们所能掌握的区域地理信息,从而完成对某一地理事物的解释和地理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今天的高中地理教育,除情感、价值观与初中相同外,在教育目的(考查目标)上与初中地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强调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继而解决地理问题,而这也正是区域地理复习有效性具体体现。
3.区域地理与高考试题的关系
研究高考试题特点,尤其是“区域地理”综合试题的特点,是通向区域地理有效性复习的另一途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关于区域综合试题的分析,可以归纳此类试题的特点有:综合性强,问题涉及多方面,但强调的是区域个性特征;无现成答案,所有问题答案没有在所谓教材中直接呈现的;信息充分,问题解决无一例外地需要从题中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对高考区域综合试题的研究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高考综合试题一般是以某区域为背景,以地形图、或某些地理要素专题地图、数据图表展示区域基本的地理要素;试题问题均指向该区域的最具特色的地理事物;试题设问的“行为动词”设计具体且指向明确,涉及自然、人文以及国土整治,综合性强、探究性强;解决地理问题的信息大都在图中、或题干文字以及表格中呈现;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考生能对问题进行清晰地判断与分析;需要考生能从图、文字、表格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考查的重点);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高中地理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组织、分析信息;最终解决地理问题需要应用规范的学术文字表达出来。例如12年福建高考37题的四小题:第一小题通过对区域等高线图中地势高低信息判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题只要将位于入海口附近河流三角洲形成的原因知识迁移至此,答案似乎不难组织。但是由于试题设问的指向性在于沙洲的“多”字,所以就要结合该区域河流的隐形信息,即输沙量大(径流量大、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有关)导致河口“多”沙洲;第三小题答题信息要从试题提供的表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区域中经济区范围内的地形特点中提取,结合一个隐形的信息,就是区域气候特点(可以从经纬度、长江三角洲区域提取)信息,以及联系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答题结论基本可以组织起来;至于第四小题关于区位选择是问题利用试题提供的文字材料信息,结合“新兴服务业”所需要的区位条件不难得出答案。
所以,对高考综合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控复习区域地理有效性:要将区域地理的复习提升到高中层面,除了要清晰明了区域地理所要掌握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应用高中地理的理论(必修1、2)来分析和解释发生在区域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尤其是区域中富有个性地理事物;在复习区域地理的同时,实现单项解释思维向国土整治(必修3)综合分析思维方向转移。此外,复习区域地理还需要遵循普遍性的描述(属于规则性识记内容)和解释,与区域特殊性特征存在合理性解释的相结合。
4.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与要点
(1)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法;是最为底层的区域研究分析方法,是强调较为全面地复习,是建立区域思维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任何一个区域的前提。复习时要从研究角度看待区域。要求在概念上清晰明了;结构上要求体系完整,并兼顾特色;描述上要求规范简洁。例如区域河流复习。需要明确水系、水文概念,其内容包括:水系概念(定义)、水系特点(河流长度、河网密度、弯曲度)、水系类型;水文特点(河流的水情要素),其包含水位、流速、流量以及变化(汛期)、河流泥沙(含沙量、输沙量)、河流冰情(结冰期、封冻期、解冻期)等。总之,典型案例分析法的实质性就是如何研究区域(就是如何提取信息),研究的区域内容是什么(解决问题目标)。
案例比较分析法;这是常用于差异性较大的两个区域比较,如东北与江南。比较分析两区域最突出的又具有可比性的地理事物,如气候、河流水文差异、不同资源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同方向等。但无论怎样比较,对于两区域的分析研究也必须建立在典型案例分析基础上。
(2)要点。
学会描述。掌握从哪些方面对区域特点进行描述(内容),是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构架的主要途径;是区域地理有效性复习的前提;也是突出区域个性特点分析的基础。如下表1:区域需要描述的地理事物。
学会分析。分析“影响区域地理事物的因素”是常识性区域地理知识上升至高中理论地理层面的必经过程,是提高区域地理复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解剖影响主要自然地理事物形成的因素,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与判断某一地理因素在地理事物特征形成与变化上所起的影响,是“学会分析”的三大环节。如表2:主要地理事物及其影响因素。
学会综合。地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必然采取综合的思维方式,尤其反映在分析区域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式方面。所以,建立在描述、分析基础之上的区域地理的复习最终要在综合思维引领之下完成对整个区域地理知识构架的建设。图3是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的构架:
5.几个问题的思考
(1)关于“识记”内容复习。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区域的全部内容进行识记;但必须识记区域最为主要的特征和常识性的知识。
(2)区域案例选择。要为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构架,复习区域地理最好选择大区域(内容多、情况复杂)作为案例来研究,通过研究某区域实现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这是有效性复习的最佳方式;其他区域可以以其最突出的特色作为案例加以分析。注重案例分析,将区域地理中的地理事物当成案例,用地理原理加以分析解释。在分析地理事物存在的必然性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以解决相应“问题”方式进行复习指导,这是有效性复习的较佳途径。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37题”关于产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一、前言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抢得篮板球是获得控球的重要手段,是攻守矛盾转换和比赛胜负的关键,也是衡量运动员个人和全队整体势力的标志。凶悍的争拼和控制篮板球是现代篮球运动当代化的重要特征。
随着篮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抢篮板球的意识和技巧更有计谋性和技艺性,无论是抢进攻篮板球还是抢防守篮板球,其技术都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和实用性,是攻防转换的关键环节。随着篮板球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战术、篮球理念的深化,以及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人们对篮球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同时,抢篮板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任何队员要想成为优秀的篮板球能手,除了具有先天的身体优势外,还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具备拼抢的意识
这是抢篮板球的先决条件,现代篮球以对抗为主要特征,而拼抢是获胜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拼抢意识,主要靠紧逼防守,拼抢蓝板球和抢断对方球的能力来体现。
作为青少年球员,从练球起就要努力养成敢字当头,每球必争,积极拼抢,全力以赴打球的良好习惯。用美国著名教练雷乔志的话说:“我认为抢篮板球,75%取决于愿望,25%取决于能力.”美国奇才队总裁韦斯.昂塞尔德说:“想要成为一名杰出的抢篮板球手,你必须在别人投篮的时候,就有这球绝不会进的念头,并且作好抢篮板球的准备。”这样,有积极的拼抢意识,队员时刻处在高度兴奋和主动出击状态中,使战术效果达到最佳,全队人人积极拼抢,人人紧逼协防,具有了获得成功的保证。
2.要掌握篮板球反弹的基本规律
它是队员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及早抢占有利位置的前提条件。篮板球反弹的落点规律与投篮距离、角度、篮圈、篮板和球的弹力有密切关系。必须熟悉基本的规律,还要注意观察场上每位队员的投篮动作,力度的控制,及早做出判断,抢占有利位置,要养成一种定性的抢篮板球的良好习惯。
3.增强“挡”和“冲”的意识,抢占有利位置
正确判断、快速启动抢占有利位置,是抢篮板球技术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养成强烈的“挡”“冲”意识,让队员深刻的认识篮板球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谁赢得篮板球,谁将赢得胜利”的道理。对篮板球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篮板球的拼抢中去。无论是抢进攻篮板球还是抢防守篮板球,都应抢占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位置,力争把对手挡在身后。同时正确判断篮板球的反弹方向、距离,运用快速的脚步动作,抢占有利位置。
4.及时起跳,充分伸展,扩大控制范围
这是获得篮板球的最终保障。判断正确,起跳及时,同时双臂张开、扩大空间控制面积,迫使对手的手背难以举过头,阻扰对手的起跳与空中动作,而且要根据球的反弹高度,方向和落点,采取不同的起跳,登地用力方向,是起跳后抢球手有利于在空中接近反弹的方向和落点,这里要强调的,是队员的连续起跳的能力,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连续起跳能力,而这样的运动员多能在抢篮板球,封盖及抢到进攻篮板球后的二次投篮等方面有所建树,譬如李楠,NBA的篮板王罗德曼等都具有很强的起跳能力。
5.空中持球要牢固、落地保护好球
在起跳抢球过程中,拼抢异常激烈,所以要牢固的控制住球,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积,要保护好抢来的每一个篮板球,随时准备进行二次进攻,或迅速的运球突破或传球发动快速反攻。
二、加强抢篮板球的基本功训练
1.无球训练
连续起跳的训练。
(1)单、双脚的单摇跳绳和双摇跳绳。
(2)连续起跳摸篮板或障碍物左右连续跳。
2.有球训练
(1)个人训练
1)自投自抢:队员投篮出手后,采用假动作虚晃变向或绕步冲向篮下抢篮板球。
2)教师组织:学生在球篮一侧45度角距球篮约5米处成一路纵队站立,教师在篮板球的另一侧,向篮板掷球,排头学生冲到篮下,单脚跳起,在空中抢球,落地后再投一次篮,投篮后原地起跳抢篮板球,回传给老师,跑到排尾,依次练习(图1)。
(3)组合训练
1)一对一训练
学生站在球篮两侧45度距球篮8米处成一路纵队站立,教师在篮筐另一侧向篮板掷球,两侧排头的学生冲到篮下,互相争抢篮板球,然后回传给老师,跑到队尾,依次练习(如图2)。
2)三对三攻防训练
攻方三人经配合后投篮,并摆脱防守者冲抢篮板球,防守者及时调整防守位置,始终保持正确防守姿势。
3)五对五攻防训练
4)分场循环训练
全队分成六人一组的两组,一组在后场练习快攻的发动和接应,一组在前场练习在防守封盖下上篮。一组成三对三攻防,进攻投篮后都应冲抢篮板球,如抢到篮板球应立即补篮,若被防守者抢到篮板球,原进攻队员及时封堵一传和插中接应的队员,如果新的进攻队员冲破封堵成功地进行了发动和接应形成二线快攻时,原进攻的变为防守组,进攻组到另一半场地继续进攻,如此连续不断地进行。
在前场的两名进攻队员向篮下推进,防守队员迎向前堵截,运球队员要立即传球给右侧快下队员上篮,防守队员上前封盖,上篮队员站在防守位置上担任防守。传球的队员,抢到篮板球后,运球到原上篮队员的排尾,原防守队员到传球队员的排尾,后面一组同上重复练习(如图3)。
参考文献
[1]唐煜章.现代篮球训练方法新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