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的目标方向,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为新时期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提到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加强多向思维训练,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多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促进学生的多向性发展。例如《从“牛”想到的》这个作文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引导学生在有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写出新颖的作文,同时也要体现出时代精神。
2.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3.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最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活跃、新奇的思维。
三、通过情境激趣,进行创新教学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不断配合教师教学,而利用情境则可以很好地激趣。如我在教《春》时,采用的是“诗歌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五幅美丽如诗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犹如就在眼前,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产生共鸣。此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快速进入到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这样既可以加深理解,也便于记忆,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引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激趣,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父爱的音乐和视频,创造浓厚的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问题中去,增强教学的形象感和动态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这种模式陈旧、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有必要建立创新模式,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例如,在一些内容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专门设计了“请你讲讲看”环节,就是将一些原本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安排给学生来完成,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引导并教会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以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应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习、创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五、实施更加优化和公正的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因此,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堂评价是师生之间互相了解、沟通的重要平台,恰当的语言、姿态能够起到良好的互动效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改实行已经好多年了,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真、善、美”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激励语言要具体化、细节化。与以往的评价不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进行创新。例如,对于学生的看法不能仅仅是概括性、抽象性地肯定“你答对了”“你真行”“好”之类的,尤其对于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胆的质疑,教师要敢于肯定、鼓励,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同时也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2.评价重点,关注过程。不少语文教师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应分层进行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六、结束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注意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它们是构成英语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学好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与出发点。
一、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保证正确地输入与储存。学会正确、准确的英语语音语调,才能把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声音形象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这种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在大脑中的输入与储存是学好英语的基本保证。
2.保证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规范,才能使其他人听懂自己所说的英语语句,达到正确表达思想的目的。如果自己的语音语调不正确、不规范,听者是难以理解的,英语交际就很困难。
3.保证正确理解听到的英语信息。只有自己储存的英语语音语调形象正确、规范,才能够听懂他人说的或录音、广播等媒介输入到大脑中的正确、规范的英语。但凡语音语调不正确的英语学习者,其听力理解能力都很差。
4.保证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好英语语音语调是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关键。语音语调学好了,记忆单词,输入句子,英语朗读,提高口语,进行阅读写作,乃至自学英语都有了坚实的基础。相反,语音语调学不好,连单词的拼读都成问题,记忆单词、句子困难,不但听力差,而且说的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1.音不够长,双元音不饱满。中学生发元音时,经常发得不到位,长音不够长,不清楚,不响亮。另外,用单音代替双元音,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英语双元音的发音特点所致,其发音过程中是个滑动的“前长后短”、“前清晰后模糊”的过程,如双元音/ei、ai、 au、u/都以强元音为主,向弱元音方向滑动。
2.辅音系统中增音和吞音现象普遍。由于汉语中不存在以辅音结尾的词和辅音连缀的现象,而英语中这两种情况却多见,学生在遇到这类词时,特别容易在词尾处,或两个辅音之间加上一个元音/ /,将egg读成/eg /,将climb读成/k laim/。吞音现象还主要表现在读长音时不够长,读双元音时后一个元音不到位,即吞掉元音音素后的/n、l/等音。
3.单词重音错位。汉语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音,汉语的节奏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连续出现的,每个音节都需要几乎相同的时间,要清楚读出来,音节间界限较明显。学生在说和读英语时,受此影响,习惯于将每个音都清楚地说出来,发音的响度和调门高低都一样,这就造成听力困难,妨碍交流。
4.语句重音不到位, 节奏感差。英语是以重音为节拍的语言,语句重音的突出和节奏的强弱变化掌握的好坏会影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鲜明的节奏感,不仅可以使英语说得更优美更流畅,而且还有助于突出重点,使口头交际更加准确。因此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调也很重要,在说话时,说话人“说了什么”与他是“怎么说的”同等重要,它表达了说话人的感彩和意图。
三、提高语音教学效果的对策
1.听录音,辨别和模仿语音,大声说英语。听录音是语音教学的起步,认真仔细听,然后开口大声地模仿。发音正确到位,清晰明确,这是正确掌握发音要领的起步阶段。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发音不正确、不标准,关键在于模仿之前没有听清楚语音,平时听录音的时间太少,模仿不到位,对于错误的发音没有及时的加以纠正。
2.英语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练习经常运用于语音训练中,因为绕口令是比较有趣和刺激的方法之一。同时放松的气氛能够让学生克服压抑的情绪,每节课上课之前应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绕口令。在普通话的练习中也有绕口令,但是,英语的发音和中文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英语是一种表音文字,而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因此中文的拼音和书写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3.学唱英语歌曲。学唱英语歌曲可以使学生更加的活跃和集中注意力,英语歌曲中包括许多的发音,特别是爆破辅音,比如[t]和[d]等,在英语歌曲中[t] 和[d]经常弱化或者与一些元音连在一起,节奏和连音在歌曲中是很重要的,节奏包括三方面:强和弱,快和慢,长和短。通过唱英语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真正地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简约高效;初中语文;预习;留白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热闹异常,固然,“热闹”的场面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较高,但是这种高频率的师生互动所起到的实际教学效果能有多少呢?笔者对此表示担忧。笔者以为,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不可与语文教学的本体相脱离,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简单、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常规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入手开展教学改革。
一、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叶圣陶老前辈曾经说过,预习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所用教材的编写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1.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古代文人朱熹曾说“读书这法在循序渐进。”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也应该如此。因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基础,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扶后放、逐步推进的策略逐步实施教学计划。如果教学内容较难、学生自觉性较差,我们可以先将预习任务放到课上来做,由教师对预习方法、预习步骤做出统一安排,并及时纠正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当学生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将预习任务安排在课下了。那么,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首先,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预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包括掌握哪些字词、重点理解哪段课文、学习哪些写作方法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有的放矢的感觉。
其次,统一标记符号,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标记来处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用直线标出生字词、用曲线标出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问号标出不难理解的词句等等。
再次,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品评课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感人语句、段落做旁批、拓展等等。
长时间地进行预习训练之后,学生自然就会掌握一套完整的预习方法,形成较强的预习能力,并尝到预习给自己带来的甜头,积极主动地开展预习工作了。
2.使学生领会预习技巧,不断增强其自读能力
对初中语文来说,预习的重点任务就是读课文。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中的技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1)学会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而达到读通课文的效果。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真读课文。而认真读课文的标准是什么?无非就是要搞明白课文中各个自然段讲了哪些内容、课文整体要说明什么?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脉络,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边读边想是基本的预习方法,也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提问题、多想问题,以实现读书与思考的完美统一。
3.抓住重点,全方位训练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因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也不应该脱离这两个重点任务,并且将其转化为多个侧面,以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重视,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我们相信,良好的预习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有良好的预习作基础,我们的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二、坚持简约,精妙设计
想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科学优化。对此,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做:
1.更新教学理念
想获得教学的成功,我们必须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时时跟紧时代步伐,坚持以人为本、素质至上的教学思想。
首先,我们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到所有学生的身上。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个性鲜明、需要尊重、想要发展的主体,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才是我们的终极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优等生和待进生。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温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再次,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的重任,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挖掘教学中的情感与道德因素,引导学生不断地走向高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
2.注意课堂教学结构的和谐统一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三种结构,即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只有上述三种结构实现了完美统一,我们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所谓的“完美统一”实际上是指教材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课堂教学结构有力地促进教材知识与学生已知知识之间的同化与顺应。因此,我们应该对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知识结构进行研究,使其融入到学生的知识发展区之内,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当然,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从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和随堂练习之中收集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行调节,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
三、合理采用留白手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们说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留白手法,实质上是为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而留白的应用场合和时机是较为广泛的,不管是备课、教学,还是课后作业都应该加以重视。
1.在备课过程中用留白手法给学生以解读文本的权利
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完整、教学环节过渡的紧密,处处都进行缜密地思索与研究,力争自己的教学设计预案密不透风。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不曾想给学生留下半点思考的余地。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想把文本的解读权还给学生,没有学生的思考空间如何行得通?因此,我们备课过程中更多地是考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做出大体的预设,而不应该强调备课过程中面面俱到。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留白手法,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读,来思考、争辩和质疑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书
我们都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有颇深的体会,但是一到教学中,总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一再地重复“时间有限,快速阅读,快速讲解”的场面。可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对文章进行回味,如何能深入地思考我们所提的问题?又如何能理解我们所讲的章法结构?如何欣赏得到汉语言的优美精炼?实施新课程了,我们的观念也该改一改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读,让其在读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推敲与把玩,回味与反刍。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按自己的思维来对文章进行解读,让自己的思想与作者发生碰撞和共鸣。
有人说,学困生可能理解文本困难,所需要的时间较多,于是课上的问题总是由优秀生来完成,甚至“必要时”教师自己将答案一股脑地端给学生。这种做法无疑剥脱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如何能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呢?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反应实慢,这是事实。但他们更需要我们象关心优秀生一样关心他们,这不也是事实吗?如果学困生也能参与到我们的质疑、争辩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岂不是更加完美?
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相信是众多同仁的共同夙愿,需要我们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而以上论述只不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拙见,其中定然有不少不足之处。笔者在此只是想与各位做一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继华. 语文课要坚守简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
[2]许典祥.如何上好开放型语文预习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 房屋建筑施工分析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一般会出现很多施工、构造上的问题,它们对结构以及建筑物的选择、维护等造成相关的干扰,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利润、常常只放置不足量的马凳筋、因为间距比较大,造成楼板面层钢筋仅有局部被稳固的支托,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面层筋会在施工中受外力的作用而出现下坠,最终造成保护层偏大的问题,混凝土布料方式的干扰。
如果楼板选择混凝土吊罐布料的时候,吊罐开斗卸料的时候,混凝土垂直下落会导致非常大的冲击力,还有马凳钢筋的间隔偏大,板面钢筋会被冲击发生形变。同样的,如果选择汽车式混凝土泵把混凝土泵运输到楼板上的时候,也会出现这些问题。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平仓振捣结束后,新浇混凝土面应该作初步找平,这个时候,由于板面钢筋已经被覆盖,施工人员没能看看到马凳钢筋的支托位置,在混凝土面上随意踩踏工作,非常容易把板面钢筋踩挠下坠同时准确复位比较困难。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指的是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结束后在保修期限内发生的质量缺陷进行修复。质量问题指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没有达到工程建设相关的规范以及合同的规定。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以及保修范围内如果发生质量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履行义务进行保修,房屋建筑工程的保修时间是从工程竣工结算验收合格那天起进行计算的。
2 房屋建筑施工出现的问题
我国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很多的因素相互干扰的结果,事实上建筑物的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这里说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标准,也就是眼睛能够清晰看到的裂缝,砌体结构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标准。然而对钢筋砼结构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关键是分析结构的耐久性,例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化,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以及抗冻融问题的耐久性干扰,造成砌体构造墙体裂缝的原因比较多,涉及地基、温度、干缩,同时也涉及设计上的问题、施工质量、资料不及格和施工人员没有相关的经验等。按照工程实际以及相关的统计材料。这种裂痕很多已经占所有的可遇裂缝的80%以上。同时,最为普遍的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温度裂缝;另是一种干燥压缩裂缝、一般称其为干缩裂缝,还有因为温度以及干缩共同出现的裂缝;冻胀性土在温度减少到0℃以下,因为毛细管影响、下部没有冻结水持续上升、在冻结层中出现冰晶、造成土的体积膨胀向上隆起,隆起的高度按照冻结层厚度和地下水补给的状况而不同。
地基冻胀对基础干扰还有侧向冻胀力以及冻剪力,因为基础埋设的深度、土的冻胀性、日照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多部位地基冻胀水平是不相同的。如果冻胀应力超出砌体体的承载力的时候,墙体裂痕就出现了;由于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也比非常多。比如:水泥的采用,碎石粒度的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会给工程质量形成非常关键的影响。还有内墙装饰涂料,因为质量不达标,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变色、脱皮等问题。因为材料采用和材料质量低劣而导致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以及工程的造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造价不准确、会给施工单位的经营造成从而管理上会有所疏忽,材料的质量没有办法进行保证。
同时,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需要仔细控制,需要符合选择的标准,合理的节约而不是胡乱的压低造价,因为受到胡乱压低造价的干扰,导致“低价低质”的问题,这也是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施工现场监理工作没有做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另一个关键的原因。个别监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选择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存在监理人员无证工作的问题,相关的监理质量体系不全面,监理人员对材料、设备投入选择或安装前没有实施严格的审查,缺乏认真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相关的项目监理部门很可能没有根据规定程序实施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审查,就开始了下道工序的施工,大部分隐患没有进行及时处理。
3 房屋建筑施工的补救措施
不同的审查机构应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不同的主管部门的相关标准,针对自身工作出现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实施健全涉及审查以及退审、审查工作的程序、审查相关事项公示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实施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审查部门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使审查行为规范化、贯彻审查责任、强化审查的质量;每季度进行一次施工图审查的相关工作会议,审查部门、勘察设计咨询的相关协会以及建设局的有关人员参与,宣传学习等有关的政策以及法规、汇报审查工作的实施状况、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坚强施工图的审查监督管理制度,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多有用到材料的级配,各种材料的混合拌制。例如,混凝土的相关工程中,在砂、石骨料本身的组分级配,混凝土拌制的配合比;由于不同原材料的级配,配合及拌制后的产品对最终工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质量工作的控制以及拌和原材料的控制。选用的原材料除材料本身质量要达到相关的标准,材料自身的级配也应该达到相关的标准规定。
材料配合比的控制。按照设计的要求,承包单位首先实施理论配合比设计,安排试配试验后,明确2~3 个能符合相关的的理论配合比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报送的理论配合比应该带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现场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及其他必需的资料。
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涉及:拌和设备状态及相关拌以及料计量装置,称重衡器的检查;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砂、外加剂、水、粉煤灰、粗骨料)的现场检查;现场作业真实的配合比有没有达到理论配合比。作业条件出现变化有没有尽快实施相关的调整,比如,混凝土的工程中,雨后开盘出新混土,砂的含水率出现了变化,对水灰比有没有立即实施调整等;对现场进行的调整应按技术复核的标准以及程序执行;在现场实际投料拌制的时候,需要做好板管理。
总而言之,为达到对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控制,目前做好不同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关键,把施工项目质量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事前的控制说的是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它的控制关键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同时施工准备工作要落实在施工的所有阶段。事中的控制说的是在施工的时候实施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关键是控制工序质量。事后质量控制指的是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
结语
上面分析的都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但仔细研究后,这些问题对建筑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文中所提到的相应解决方法,虽然会减少工程利润,然而以少许的利润增加换来建筑产品功能的较大巨大提高,这从价值工程理念的方面来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及施工特点
(一)高层建筑
顾名思义,高层建筑就是在一定层数或一定高度以上的建筑。自2005年起,我国明确规定10层以上用于住宅的建筑,或是24米以上的其它民用建筑,就视作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达到一定高度,对地基的荷载能力要求很高,所以高层建筑为深挖地基。高层建筑施工,不仅要满足人类对空间的需求,还要解决施工进程中的结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多层地下室。地下室的施工,自然而然就涉及到地下防水和基坑围护等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力结构较为系统,功能多样化,规模庞大,建筑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1、地基深挖,施工面临很大困难。若实现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就必须向地下深挖,然而地基深挖面临着重重困难,如地下渗水、基坑围护,施工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2、规模庞大,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高层建筑层数多,体量大,占据空间大,建筑施工周期较长,需要的工程投入也比低矮建筑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很大压力。如果工程出现延期,就快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投资收益率下降。
3、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对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除了本身的建筑结构以外,还涉及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系统,对施工组织的要求很高。
4、施工标准高,对材料要求严格。高层建筑的设计标准很高,就需要对过程线进行控制;高层建筑对材料的强度也有严格的要求。
5、作业空间狭小,垂线运输量大。高层建筑是垂直延伸的,这样施工只能逐层开展,作业空间狭窄;建筑材料的垂线运输量大,因此,垂线运输速度直接影响施工效率。
二、高层建筑房屋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建筑管理和控制不规范。在高层建筑项目中,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职责,未按照施工制度和章程操作,管理和控制不到位,这样,违规操作容易产生事故。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是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直接因素。
第二,作业缺乏标准,手工作业不合理。建筑人员多农民工,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作业缺乏标准,在业主或工程监理监督下,出现很多不合格的地方。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原材料堆放混乱,还存在很大浪费,影响工程质量。
第三,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在我国建筑施工中,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施工环境和人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质量。
三、提升高层建筑房屋施工质量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
对高层建筑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在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施工过程中关键项目、关键点和薄弱环节等能够保持良好状态。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很多,对工程质量或进度具有影响力的节点,都可以称作质量控制点。一般来讲,根据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进行质量控制点的确定。高层建筑施工难度较大,可以设置多个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关键点进行严格把控和检验,保证建筑质量和工程如期进行。
兼职质量控制,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是事中控制,要进行严格把控。除了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进行事中控制之外,还要对工程图纸的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施工合同的签订和工程质量监督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就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把控。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不大,因为已经建成的建筑,无论怎样加强事后控制,基本无法提升其质量水平。
(二)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措施
1、分阶段、全时段的动态控制
在高层建筑项目施工中,为保证工程总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进行分阶段、全时段的动态控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根据实际状况的变化,进行计划的优化调节。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材料供给和资金及时,保证工程正常开展。
2、严把材料关,加强材料强度控制
根据我国国际相关规定,建筑所用材料必须严格遵守材料验收相关规定,保证工程主体结构和施工装饰的质量。因为,主体结构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还关系到施工人员和入住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混凝土配比的选择,要根据当地市场上的原材料,进行不同配比实验,保证施工开展中可以及时进行质量度的调整,做好材料强度的控制。同时,还要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的养护工作,因为即使质量控制再严格的材料,也会出现例外。另外,要做好原材料强度的评定,对所用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
3、做好 “三线”控制
对高层建筑进行“三线”控制,首要的是要对高层建筑的垂直度进行把控,这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激光铅锤仪对垂直度进行监控,选择合适的4个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
4、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做好基础深挖和基坑围护工作,在基础深挖前,要根据地质情况、土体结构和当地环境进行查看,进行方案的确定,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第二,要做好脚手架和防护等安全措施,根据施工要求和时间进行脚手架的设计。根据具体要求,做好施工模板工程,根据原材料的利用情况,做好季节性的防护措施,在进行严格计算之后进行支撑系统的设计,并绘制详细图纸,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传统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施工进程之中,而忽视了其它阶段和方面的质量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推进,是一个系统,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把控: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分阶段、全时段的动态控制;严把材料关,加强材料强度控制;做好 “三线”控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虎少滨.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房地信息,2011,03.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建筑消防安全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要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一、建筑消防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 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
1)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采取防烟设计。3)长度超过20 米内走道未设机械排烟设施。4)作为自然排烟用途的排烟窗设置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不准确。5)中庭排烟窗的设置形式不利于平时的操作。6)分段后的疏散楼梯间的下段未设置正压送风系统。7)剪刀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未按规定分别独立设置正压送风系统。8)排烟阀安装位置不对,合用前室因管理不到位而形同虚设。
1.2 消防给水管网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2)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
1.3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2)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低不同
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觉得只要基础、结构等重要方面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而对其他建筑安装工程随意降低标准。再者,在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方面缺少相应的人才,无法具备对消防设施监测时运用科学的试验方法,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试验设备及政治和技术素质好的,熟悉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试验人员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对此类工程的施工只停留于表面,而未作技术推敲和运用科学、统一的检测和试验方法。
2.2 建筑物管理单位对消防管理工作薄弱、思想麻痹大意
任何消防设施应时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系统各组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管理,以达到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的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但在实际中这些管理单位未做到应有的每日检查、季度试验和检查、年度检查试验和对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中的探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头等消防设施的专门清洗、消防给水管道冲沙等工作,致使建筑消防设施自建好后就“一直沉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2.3 各种管材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各地不断开发引进了各种新型的给排水管材,常见的有:薄壁不锈钢管、铜管、PVC 管、钢塑管、PEX管、球墨铸铁管和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道材料的不断改进,在施工中以次充好,不了解产品性能的问题日益严峻。另外在消防设施的施工中,追求设施设备的美观,而未考虑设备的使用性能、可操作性和产品质量,顾此失彼。
2.4 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现今在施工安装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只能遵循原有的规范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9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084- 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 9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 8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2002)等。
三、处理措施
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充分暴露出建筑消防系统隐蔽工程安装、调试、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不规范、消防产品质量无保障,消防系统总体功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为此应当及时跟踪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施工过程,坚决杜绝建设、施工单位不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和经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擅自降低技术标准要求、改变消防设计等问题的发生,严厉整治建筑施工违规违章行为,防止埋下“先天火灾隐患”。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一是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消防工作的关注程度,营造社会“大消防”氛围;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建筑工程在审批阶段就开始接受消防部门的监督,凡是未经消防部门同意建筑工程,其他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杜绝建设单位不报审、不验收现象的发生。三是对社会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重点是《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强化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应履行的职责,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重视起消防工作。
3.2 相关部门应加强本地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
对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不明确、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对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单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3.3 大力加强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各项消防产品的检验
对于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中,验收人员只能通过眼睛来看,充其量也只是现场做出水测试,看一下水压和水量是否合格,无法来做深层次检测检验。这就需要加强消防设施检验中介机构的建设发展,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促使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真正发挥起作用,提高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另外,对于建筑物中所使用的消防产品,包括消防设备和管材,必须提供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的检测报告,而且该报告在时间上应与最新通报的时间相符。
3.4 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Abstract to concrete crack is a common engineering problem and difficult to solve,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common cracks in concrete engineer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on,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TQ1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 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4.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七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九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十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十一是预留温度收缩缝。十二是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十三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十四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三、裂缝处理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5.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6.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四、结 论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道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道路建设又是国家最主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迅速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上水平不高,所以我国的道路建设更显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该注意、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而施工人员没有予以必要的注意。为此,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有关人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桥梁出现裂缝
1.1 道路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和正常的使用,而且会削弱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我国建设道路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目前在道路建设的技术问题中具有普遍性,这其中除了是桥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混凝土造成的,如:没有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加以重视,使混凝土曝露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混凝土受潮变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只凭个人经验不按标准规定随意配比;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对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力道过猛;在混凝土模拆除后,没有给予必要的养护,导致混凝土体表缺水出现干裂等,为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桥梁混凝土进行常规计算。我国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为 0.2~0.3mm。
1.2 此外,还要进行温度裂缝计算,采取隔热设计;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的位置,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配筋率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式,从材料性能方面和结构形式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之以合理的施工工艺,按设计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重视混凝土振捣技术,计算好拆模时间,选用一定份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收缩和水热化影响较小),遇到高温天气时使用井水拌制混凝土,这样可以降低浇灌温度。虽然桥梁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施工人员应该根据裂缝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采用合理的治理方法,确保道路桥梁竣工后的美观外形和使用安全。
2桥梁钢筋锈蚀
钢筋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密切相关, 桥梁钢筋出现锈蚀的话会严重危害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环境、施工等,以及其他诸如钢筋应力状态等因素也会导致钢筋锈蚀。 桥梁钢筋锈蚀的机理很复杂,因此道路桥梁钢筋防腐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诸多措施综合治理。 施工工人在建设道路桥梁过程中就要加强桥梁钢筋防护意识, 要使用涂层钢筋,这种钢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钢表面加上防腐涂层, 使其与腐蚀性环境 (酸雨、 尾气、 除冰剂等)隔离开来, 这样就能达到普通低碳钢防腐目的。 涂层材料不能被破坏,不管是在运输、储存还是在安装过程中,这种材料在恶劣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持续性, 在道路桥梁钢筋使用寿命周期内均能保持其结构功能。
3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
桥梁铺装层虽然在桥梁中所占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它对道路交通的顺利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在相继暴露出来的道路桥梁质量问题中, 桥梁铺装层的质量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一些桥梁施工中,桥梁铺装层的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施工工序控制不严,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外观质量上做文章,致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裂缝,松散、脱落等问题,维修周期越来越短。桥梁铺装层在构造上属于刚性结构,目前,我国的重载交通及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铺面层直接承受着车辆和行人荷载的冲击,现行桥梁铺装层与重型或超重型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多已不相适应,这样就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因此施工人员在建设桥梁铺面层的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桥梁铺装层厚度,铺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这样可减弱或避免铺装层的弯曲开裂,要保证铺装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出现明显的开裂和其它问题。铺层材料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要保证铺筑后基本不会透水,以防止水渗入材料引起各种水损坏,从而缩短桥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对于处于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可以在桥梁铺面层铺上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厚度可达到8~10cm) ; 对于处于冰冻地区而可能出现裂纹的道路桥梁上,可以铺上沥青混凝土或者贴式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是柔性的,可以有效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4桥梁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的道路建设工地多位于人少林密山高的地方,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这就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有坚定的工作信念,硬实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路为家,以路为业,安心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山区道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施工人员怕吃苦,怕受累,职业素质不高,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畏怯,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觉得自己懂技术、有文化,应付目前的技术问题绰绰有余,这是一种相当错误的观念,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4.1 施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新知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使自己时刻牢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今天有用的知识,明天就有可能过时,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
4.2 施工人员要多接触、 学习管理、法律、网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到一专多能。除了懂得施工技术外,还要熟悉美学、环境保护、水文地质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造出既美观又经济的桥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桩基基础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桩基础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实际施工过程中保证桩基质量,使桩基符合设计要求,是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建筑工程桩基设计与选择原则
建设单位应做好地质勘察,为桩基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慎重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使桩基意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基本要求。依据设计文件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是桩基工程施工必须遵循的准则。
常用桩的类型比较多,针对不同的地基状况,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如果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深处埋藏坚实地层时,最宜采用端承桩;如果地基软弱土层过厚,桩端接触不到良好地层,则应考虑选用摩擦桩。对于重型工业厂房和荷载过大的建筑物,如仓库、粮仓等,宜采用竖向承载力较大的桩基类型。对于烟囱、输电塔等高耸高结构物,为防止结构物的倾斜,宜采用同时具有较大承载力和抗拔力的桩基类型。桩基能通过桩身较好地将上部结构荷载分散传到下部持力层,提高基础的承载力。
2、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桩基础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多种多样, 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增加建设成本。比如:移位、承载力低、断桩、倾斜等问题。
2.1 测量偏差和错误造成桩基移位
建筑工程桩基的测量定位是指导建筑工程按图施工的先行条件,施工测量作为基础的施工开始标志之一,为桩基工程施工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对桩位偏差有强制规定,还要求将桩位偏差列入桩质量检验标准的主控项目,若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即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测量亦是桩基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常用检测手段,因此必须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定位。
2.2单桩承载力低
桩沉入深度不足,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顶深度已达设计值,但最终贯入度过大。或因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其他诸如桩尖遇到不良地质原因造成桩倾斜、弯曲、断裂等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2.3桩倾斜过大成因
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成桩倾斜;桩机机位不正,桩架不铅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另外,桩身弯曲过大,也易造成桩身倾斜。
2.4断桩问题严重
如桩制作质量不佳造成的桩身弯曲,沉桩过程中因弯曲过大而断裂。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还包括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致使桩身裂缝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或者桩尖又遇到较硬土层、孤石时,而且锤击次数过多产生的弯曲断桩等。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在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沉桩过程中强行调整桩身垂直度致使桩身断裂等等。
2.5接头断离和桩位偏差过大
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分段预制,分段沉入,需要中间接头。各段之间接头错位或者钢制焊接连接件焊接质量差,导致接头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他原因诸如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测量放样定位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3、桩基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研究
3.1 补沉法:①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②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③预制桩桩端遇到墓穴、地道等地下空洞;④采用静力压桩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值,但应力值尚不能满足的;均可采用此法。
3.2 补桩法: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①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②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后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简便,不延长工期。
3.3 补送结合法:当打入桩采用分段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因挤土效应致使土体上抬发生连接节点脱离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体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共同承受地震荷载。
3.4 纠偏法:桩身倾斜不大,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土方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桩应经论证后实施。
3.5扩大承台法: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设计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①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②考虑桩与地基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③个别单根桩基承载力不足,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体,提高基础整体性。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增设抗震地梁。
3.6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地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在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②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利用桩间土增加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3.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①改变桩型:如将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②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沉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坚硬土层,出现桩沉桩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的数量,以密实土层作为持力层。③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较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④改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沉桩设备,例如重锤低击、增加设备负重等方法。
结束语:
桩基施工前充分审阅设计文件,理解设计意图,做好设计文件会审,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遵照设计文件、国家现行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质量预控,认真实施过程检测,避免桩基施工质量严重偏差。
参考文献:
[1] 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 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林晋宏.桩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太原科技,2004(6).
1 概述
灌注桩在100多年前的1893年由工程师们借鉴掘井技术发明了人工挖孔灌注桩,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上,用来改善不良的地质承载条件。在20世纪4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问世大功率钻孔机具,尤其二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复苏与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灌注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钻孔灌注桩得到广泛的使用,最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依然是钻孔灌注桩。
当然,在施工中,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以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导致完成的灌注桩存在缺陷达不到设计要求,后续处理非常困难,本文对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方法,希望能对施工作业起到指导作业。
2 钻孔设备选型
通常情况下,对于钻孔桩成孔来说,其成孔方法主要分为:冲击钻孔、回转钻孔和旋挖钻孔三种。冲击钻机、回转钻机和旋挖钻机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用。
2.1 冲击钻机 在卵(漂)石土、岩层中,进行钻孔时,冲击钻比较适用。通常情况下,主要机具设备包括:一类冲击钻孔的整套设备,本身配有的设备包括钻架、起吊及冲击等;一类比较简单的冲击钻具,通常情况下,该类钻具的组成包括带有离合器的双筒卷扬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易杆件组成钻架。
2.2 回转钻机 通常情况下,回转钻孔主要包括:正循环回转钻孔和反循环回转钻孔两种。这两种钻孔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泥浆循环方式不同,通常情况下,压入泥浆属于正循环,在黏土,粉土,细、中、粗砂等各类土层钻孔时比较适用;对于抽泥浆来说,属于反循环,在黏性土、砂性土、砂卵石和风化岩层中钻孔时比较适用。
2.3 旋挖钻机 旋挖钻机适用于砂性土、砂卵石和风化岩层,旋挖钻成孔速度快、质量高。该钻机为全液压驱动,电脑控制,能精确定位钻孔、自动校正钻孔垂直度和自动量测钻孔深度,最大限度地保证钻孔质量。目前,德国生产的BG系列旋挖钻机和意大利生产的R系列旋挖钻机在国内比较常用。
钻孔施工应根据地质情况、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施工条件选择钻机类型,同时应兼顾施工工期、经济成本等影响因素。
3 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置
3.1 钻孔塌孔
3.1.1 塌孔的原因:造成塌孔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在相对密度方面,泥浆与相应的设计要求不符,或者性能指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孔壁没有形成泥皮护壁;出渣后由于泥浆(或水)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河水、潮水等上涨,或者孔内出现相应的承压水,或者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头因孔内水流失进而导致高度不够;埋置护筒的深度不够。
3.1.2 预防和处置塌孔:①如果钻孔发生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进尺速度,并且选择的泥浆无论是密度、粘度,还是胶体率等都要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泥浆;②如果坍塌发生在孔口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拆除护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钻孔进行回填;③如果坍塌发生在孔内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坍塌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回填砂和粘质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果坍孔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部进行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通常情况下,需要2-3周的时间才能进行开钻。在回填前,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通常情况下,将泥浆重量1%的水泥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孔内再进行回填,通过处理回填1周左右就可以进行再次开钻;④为了确保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在清孔过程中,需要指定专人进行补浆(或水)。通常情况下,在钻孔中不能直接插入供水管,需要借助水槽或水池等,将水减速后在一定程度上流入钻中,进一步避免孔壁受到不必要的冲刷;⑤在对钢筋骨架进行吊入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骨架需要与钻孔中心相对应,同时竖直插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触及孔壁。另外,钢筋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可滚动的圆形混凝土垫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孔壁的碰撞。
3.2 钻孔偏斜 通常情况下,各种钻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造成钻孔偏斜事故,相比之下,旋挖成孔出现此类事故较少。
3.2.1 偏斜原因:粒径较大的孤石,或者探头石出现在相应的钻孔中;在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钻头在扩孔较大处出现摆动,进而偏向一方;安置钻机底座出现倾斜或沉陷出现不均匀和位移。
3.2.2 预防和处理 ①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填筑密实的方式对施工平台进行处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对钻机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转盘、底座的平稳性,并且在一条竖直线上处理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的中心;②主动钻杆由于长度较大,在转动过程中,上部摆动的幅度较大;③逐个检查钻杆接头,及时调正,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弯曲的主动钻杆。
3.3 扩孔和缩孔 桩基施工中扩孔较常见,在土质松散或钻锥摆动幅度较大的地层处,易于出现扩孔,在产生的原因方面,扩孔与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是在孔内的局部发生坍塌,进而出现扩孔,如果钻孔依然能够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处理,只是适当增加混凝土灌注量,同时增多超方量。
3.4 钻孔漏浆 钻孔漏浆原因:在地层中进行钻进时,如果地层处于透水性强的砂砾或流砂中,或者有地下水流动;埋置护筒的深度太浅,没有夯实回填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刃脚处出现漏浆; 水头过高,水柱压力过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孔壁渗浆等。处置方法主要包括:钻孔过程中使用较粘稠或高质量的泥浆;护筒制作与埋设需要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3.5 钻孔桩断桩 钻孔灌注桩出现断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下面分别从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置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3.5.1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事故原因主要是导管底距离孔底距离偏差太大。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首批砼数量不够或品质太差;导管进浆等。主要的处置措施包括: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导管漏浆造成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3.5.2 导管拨空、掉管 事故原因主要包括: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灌注砼的导管出现拨空,进而使泥浆充满管内;埋设导管的深度过小,导致泥浆涌入导管;连接导管接头不符合相应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导管挂住钢筋笼。预防措施:对孔深、导管长度等进行认真的测量和复核,在施工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和复核;对于导管的埋设深度取保守数值;每次拆管后需要对导管接头进行重新连接。处置措施包括:如果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成孔;反之则通过接桩的方式进行处理。
3.5.3 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其原因包括:混凝土供料时间间隔太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埋设导管的深度过大;将近结束灌注时,导管内由于混凝土柱高减小,进一步降低了超压力。处置措施: 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加强混凝土拌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混凝土出厂和到现场灌注前每车必检;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至少保证现场有两辆以上的混凝土运输车等待,保证连续灌注。
4 结论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桩基础施工遇到的不良地质条件越来越多,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前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当问题出现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能较好地避免各类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