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烦躁激动是icu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处理不当会使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我们总结了ICU内病人烦躁激动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烦躁激动的发生,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临床表现
患者坐卧不安、情绪激动,撕扯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身上的导管,定时、定向能力障碍,夸大地抱怨疼痛,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与呼吸机不同步,导致气道压力升高,通气不足,PaO2降低和PaCO2升高。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现烦躁激动的患者543例,占45%。
ICU患者烦躁激动的原因
疼痛:是术后患者出现烦躁激动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疼痛导致机体应激改变、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情绪改变。
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烦躁激动的常见原因。有资料显示,PaO2
脑损伤:包括闭合性脑损伤和动脉瘤破裂出血[2],血栓破裂、感染、空气栓塞均与持续和严重的躁动状态有关。较常见的是额叶损伤。
环境改变:ICU特殊的治疗环境与患者发生烦躁激动密切相关。其原因有:①ICU与外界隔离。②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ICU内限制病人的活动,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③ICU内因仪器设备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为50~70分贝,夜间为45~55分贝。Hitton指出每天超过6小时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3],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④ICU内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⑤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剥夺。试验证明,睡眠剥夺2~5天后,会出现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⑥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卧位,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气道吸引,深静脉的穿刺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等均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导致烦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治疗过程中,如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动卧位,甚至使用约束袋等,均会使其感觉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当一个人活动能力丧失时,会改变其对自我身体形象的概念,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产生恐惧感,导致烦躁。⑧疾病本身的损害以及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⑨个体因素:年龄、知识层次、性别等的不同,对监护病房缺乏认识,加之无亲人陪伴,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被遗弃的感觉,引起烦躁。
护理对策
充分镇痛: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病人的应激反应[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评估致患者烦躁激动的原因,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低血糖、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遵医嘱应用药物降低颅内压,药物镇静,同时使用冰帽,以减少脑耗氧量,减弱脑代谢,减轻脑水肿。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①做好ICU前诊视工作,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可引领其参观ICU病房,介绍陪护制度、人员配制、将采取的护理措施、管理及仪器的使用目的。与此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从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轻忧虑和不安。②手术完毕后,诊视护士亲自接待病人,待病人清醒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我将对你进行全程护理,并告诉其将进行的治疗护理及需要怎样的配合。③对ICU病人,无论其意识状态如何,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亲切称呼病人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安慰。根据sisson的研究[5],听觉是昏迷患者最后丧失的感觉。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④对农村、教育程度低、年长的患者,及时跟医生沟通,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受重视感,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①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②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清洗手脚)及各种基础护理,不仅可给予和安慰,还可增进护患感情。③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赢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改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①增加单间病房,以减少大病房各种治疗抢救的相互干扰。②简化病房的设施,抢救及监护仪尽量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保持病室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夜间如非必须则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加设壁灯、地灯,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等均要轻盈,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声音量等关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结 论
ICU内患者烦躁激动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监护室护士相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更应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烦躁激动,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版.
2 俞森杨.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62-666.
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急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提高社会满意度,并为ICU护士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
1 常规护理管理工作
1.1 做出合理的周排班表
根据病房情况和护士的能力及要求,合理安排班次,争取各班新老搭配,在满足护理工作需要的同时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合理要求。
1.2 督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每日主持晨会交班和床旁交接班,组织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随同科主任查房,了解所有患者病情,参加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及时帮助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1.3 各类仪器检查维护
每周定时对各种仪器、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抢救物品药品的性能良好。经常检查各项护理表格的记录情况,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经常检查各种消毒物品的消毒情况及医疗废物处理情况。
1.4 定期收集意见和建议
定期听取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看法,促进医护密切合作;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2 强化护理人员理论和技术的学习
2.1 常见病、危重病及疑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ICU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对常见病、危重病及疑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因为ICU的病人来自不同科室的病人,所以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后,并对这些常见病的基础护理实际操作要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
2.2 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
每周召开科周会议,传达医院周会内容及上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每月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一次ICU专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护理工作的研讨会,让大家说说在实际护理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记录、总结提高。
2.3 护理知识的考核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在医院的ICU监护室里,有些病人会产生精神障碍,同时还会伴随出现一些其他的临床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监护室综合症,也叫做ICU综合症[1]。这种情况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的疾病严重化,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为了降低监护室综合症的发病率,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相关信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并实施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方案,这样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监护室综合症的产生不仅与病人对监护室环境的不适应有关系,还与病人自身所患疾病及其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所以该病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监护室综合症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疾病恶化,也会延长在监护室所滞留的时间,甚至影响病人的痊愈[2-3]。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监护室综合症的预防工作已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件事,这就需要对该病症的发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患者430例,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ICU综合症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动作行为障碍、智力障碍、情感障碍等等一系列症状,还伴随有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身体头背区域疼痛等。
1.3 护理方法 根据环境变化全方位护理病人。护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护士也成为了病人在监护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更是营造医院和谐环境的正能量。作为护士不单单要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需要与病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在早期治疗的时候需要向病人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病人的一切需要都要最大限度的给予最好的满足。手术结束后,病人要得到充分的休息,疼痛时要给与安抚让其镇静,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夜晚病房中的光线要尽量调暗一些,报警声也要降低,在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照顾旁边的病人。①病房中的灯光要适当调暗,尽量避免直射病人的眼睛,尤其是病人休息的时候,只在床尾开一盏小灯即可,既不影响病人休息,也方便对病人进行适时的观察。②每班护士都要及时通风,使空气流通,维持病房湿度和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给与病人充份的人文关怀。③病人床位的分配要恰当,普通病人与重症病人要用屏风、窗帘等物隔离开来,避免抢救病人时遇到不利的情况。④医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尽量放低声音,工作仪器的声音也要调节在适当的范围内。当监护设备发出警报时,护士要积极应对,冷静处理。⑤协调好病人治疗与休息的时间,尽量使病人在晚上休息,白天治疗,给病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4]。
针对患者属性的不同采取护理措施。患者性别、年龄等都是患者患有ICU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从治疗过程中来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这说明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为更加全面的护理,及时与病人家属以及病人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等等,方便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及时的向病人介绍他的治疗方案,开导病人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与此同时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理状态。
加强管道及基础护理。必须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各种心理和生理的不适;避免违规的操作,预防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在为患者进行擦浴、灌肠等护理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要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避免在患者心中留下不必要的阴影。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让患者感到温暖,避免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影响患者。
有一些患者在ICU治疗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异常,并且治疗的药物中也有一些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对导致ICU综合起到积极作用。由此看来用药方面的准确性就值得重视。医生护士治疗前了解病人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肝肾功能是否有障碍,在此基础上用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引发病人的疾病发作。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还应考虑所用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适当选择使用镇定剂[5]。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x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性别、ICU治疗时间、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环境影响、有无精神类疾病、肝肾功能、家庭经济情况、治疗药物等比较项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对比结果见表1。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患者也存在着其他因素影响。ICU综合症组患者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声音和光线的变化都会使其情绪变得狂躁不安。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患者更易发生ICU综合症。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发现,ICU综合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治疗时间成正比关系。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影响其情绪,从而间接的影响ICU综合症的发生。
3 讨论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多因素性,因此为综合症的治疗加大了难度。首先是预防综合症的发生,一线医生和护士应多学习关于ICU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在做好普通护理工作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如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等[6]。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心理,对于忧郁的患者多多进行开导。医生要多关注诱导ICU综合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尽快的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ICU综合症的发生。针对ICU综合症患者,要根据其致病原因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治疗ICU综合症。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症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5-57.
[2] 豆欣蔓,王世平.ICU综合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08-110.
[3] 陈聪.ICU综合症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37-238.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现代医学提出从迅速抢救,稳定情绪;耐心劝慰,消除焦虑;热情细致,积极鼓励;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等方面对危重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进入ICU的患者病情重,清醒患者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不论健康或疾病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均可产生致病或治疗作用。不良的心理反应会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控制应激情绪,克服消极的心理反应,使患者平稳地接受救治。因此,作好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临床上常见心理伤害表现为惊慌、恐惧、急躁、焦虑、孤独等。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惶失措、恐惧万分。因此,在抢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沉着、机智、果断、严谨的工作态度;严禁谈笑或议论与抢救无关的事宜,并向病人及家属多做解释和安慰,使他们尽快摆脱惊慌和恐惧,使其情绪安静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由于突然患病,会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多数外伤病人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由于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1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1.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1.2 个体因素
个体对疾病信息的敏感性、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痛苦的耐受性及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1.3 环境因素
患者对ICU环境陌生,加上ICU气氛严肃,各种医疗仪器、救护车发出的警报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其他患者的声,以及与家人隔离和缺乏心理交流,均增加了患者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患者目睹其他患者的挣扎甚至死亡,更加重了恐惧心理。
1.4 治疗因素
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等影响肌力或脑功能,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语言交流能力,产生恐惧感。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约束带的应用,强迫等都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感觉阻断,从而诱发不良心理反应。
2 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2.1 紧张与恐惧
危重患者多是突然起病, 或突然遭意外,或者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病情加重,往往危在旦夕,进入ICU,常表现紧张与濒死的恐惧。
2.2 孤独与忧郁
ICU危重患者,由于对所患患者与外界隔离。家属疾病的病因不明确,对探视时间受限制,医护疾病转归的担心及对疗人员与他们的交流不 多,尤其是急诊入院,常表现为对入院后的陌生环境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缺乏心理准备的患者,会激惹性增高等焦虑心理产生孤独感。且常担心,自己能否好转,担心工作、家庭与生活,从而产生忧郁。
2.3 绝望感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生理功能受损,渴望生存,甚至生存目标受挫,渴望迅速康复,担心疾病的危重,产生尤其是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依赖性增强,期待得到帮助和绝望。渴望更多的照顾。有些患者适应了ICU医护人员对他的治疗与护理,对ICU产生依赖,病情稳定后也不愿意离开ICU。
2.4 矛盾
长期慢性疾病,病情常反复发作而住院时,往往既惧怕死亡,又怕连累家属。从而产生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矛盾心理。
3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稳定情绪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地面对不良疾病预后,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浮气躁、情绪变化不定。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心平气和,稳定患者的情绪。当患者一时失去理智。情绪难以自控而言行不当时,护理人员最好保持沉默。等患者情绪反应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
(2)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ICU要保持室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气氛。室内悬挂时钟,增加患者的时空感,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环境的改善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整 洁、舒适的休息环境。
1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2]。常发生在夜班换班时、换班前后1小时、常规护理时、缺乏经验的护士当班时、护士不在床旁时等。患者拔管后通常需要立即再插管,而许多并发症与之相关[3]。
[措施]
①分析患者置管感受,通过辅助工具如图片、写字板与患者交流感情。②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夜间巡视。③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应妥善安置导管。④对谵妄、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耐受气管插管的患者,遵照医嘱合理应用镇静药物,监测镇静效果。⑤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患者不适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肢体约束。
[气管套管脱出紧急处理方法]:
①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发生套管脱出,首先要安慰病人加强病人自主呼吸,辅以面罩吸氧,然后重新置管。②无自主呼吸的病人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已形成窦道,则应立即挤压胸廓,做人工通气,改善缺氧,同时想办法重新置管。③窦道未形成,则先试行重新置管,操作时间不易过长,一旦不成功,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要深,通过漏气的气管切口,保持病人通气功能,然后设法重新置管。
2院内感染
ICU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抗菌素等因素使得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区收治的患者。目前ICU患者多,工作人员少医护人员为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做到操作前后洗手;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意识淡漠,不愿洗手或戴手套只保护自己忘记保护患者[4]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的手消毒非常重要。
[措施]
①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②可在病人床头设立提示语如“请您洗手 拒绝感染”。督促医护人员勤洗手。
3护士应急能力低
ICU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机器设备操作不熟练,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而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5]。
[措施]
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护理要点,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及流程。并定期进行考核。
4执行医嘱不正确
ICU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地方,口头医嘱多,因此要正确执行医嘱,认真做好三查七对,谨记非抢救时不执行口头医嘱。
5忽略知情同意
入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因此在许多操作时往往忽略的患者与家属的合法权利(知情同意权)。护士的告知义务与患者的知情权是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6]。护理人员要事先讲解清楚,让家属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此知情同意书必须要注意三要素:告知、知情、同意(缺一不可)。签订知情同意书不仅维护了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常用护理告知内容]
①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都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如为患者留置尿管一定要告知患者,导尿管内有气囊,不能自己拔出,如果自己强行拔出,会使尿道粘膜破损,易发生感染,也会使尿道不全断裂,出现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的严重后果。②知情同意权不单纯是落实患者“被告知”和同意的权利,而且也有选择“不同意”的权利,因此,护理工作行为中,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如全身水肿严重,合并重度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每2h翻身1次,但翻身可能引起脑出血,在考虑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遵医嘱为其翻身,护士应给家属讲明利害关系,家属同意翻身并在护理病历上签字为证,才能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珍华,魏彩虹.ICU病房护理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02-1603.
[2]Epstein SK,Nevins ML,Chung J.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1912-1916.
[3]陈瑞珍,詹秀妹.某区域教学医院神经外科加护病房患者管路异常滑落改善专案[A].护理研究论文集[C].台北:新光医院,2001:233-236.
躁动是ICU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的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创伤性导管的刺激、药物的副作用、ICU环境的刺激、疾病本身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发生躁动。如果处理不当会使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我们针对ICU内患者躁动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现烦躁激动的患者543例,占45%。
1.2临床表现 患者坐卧不安、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定时、定向能力障碍。能够交流的患者可能说出些有意义的句子,但大部分都是无理智的,该类患者往往夸大地抱怨疼痛,通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听从指令则更为困难。可同时伴生命体征异常,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增快;代谢率增加导致全身的氧耗增加;机械通气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产生明显人机对抗,导致气道峰压升高,通气不足,PaO2降低,严重可产生气压伤。
2原因分析
2.1 疼痛 外伤、术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现烦躁。疼痛导致机体应激改变、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情绪改变。疼痛是引起患者烦躁的常见原因。外伤和大手术患者常由伤口疼痛引起。心脏疼痛则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现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诉疼痛等。
2.2 环境改变 :ICU特殊的治疗环境与患者发生烦躁激动密切相关。其原因有:①ICU与外界隔离。②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ICU内限制病人的活动,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③ICU内因仪器设备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为50~70分贝,夜间为45~55分贝。Hitton指出每天超过6小时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3],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④ICU内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⑤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剥夺。试验证明,睡眠剥夺2~5天后,会出现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⑥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卧位,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气道吸引,深静脉的穿刺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等均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导致烦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治疗过程中,如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动卧位,甚至使用约束袋等,均会使其感觉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当一个人活动能力丧失时,会改变其对自我身体形象的概念,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产生恐惧感,导致烦躁。⑧疾病本身的损害以及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⑨个体因素:年龄、知识层次、性别等的不同,对监护病房缺乏认识,加之无亲人陪伴,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被遗弃的感觉,引起烦躁。
2.3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烦躁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PaO2
2.4脑损伤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血栓破裂、感染、空气栓塞等均可造成脑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额叶、颞叶、海马回损伤,更易导致情感异常,造成功能区活动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动。
2.5药物作用 危重病人使用的药物较多,会产生不可预知的 作用和不良反应,导致烦躁激动和意识紊乱,较多的药物相互作 用导致难以预计的情况。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等过 量或速度过快等,病人可出现烦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判断,及 时减量或停药。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造成的躁动,病人一般进入监护室无 家属陪伴,有一种不安全感,或者环境改变所致。需要创造一个 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各种噪声,夜间降低照明度,多与病人沟 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人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机械通气 不能言语交流的病人可采取图片、卡片、写字以及面部表情等方 式进行交流,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和熟悉医院环境,教会病人在治 疗护理中配合以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3.2 改善ICU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晚间如非必要,尽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医护人员交谈声音应低,动作轻柔,以避免强光、噪声等环境因素而诱发或加重患者的烦躁。各项护理操作应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少不良刺激。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增加单间病房,以减少大病房各种治疗抢救的相互干扰。
3.3认真做好基础护理:①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②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清洗手脚)及各种基础护理,不仅可给予和安慰,还可增进护患感情。③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赢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3.4 管道护理 因气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静脉穿刺管等多种管道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导致烦躁。向患者讲解应用各种管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做各种治疗、操作及翻身时应保持管道和身体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牵拉、扭曲和刺激伤口,加重不适而诱发烦躁。气管插管时要做好标志及记录,防止插管过深或过浅,致通气改变而引起烦躁。认真评估病情,及时拔除相关导管,避免因导管造成的不适。
3.5 执行医嘱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因药物造成的躁动,及时予以调整药物剂量及用药速度,针对患者个体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诊疗不合作者做好心理疏导。
4 结论
ICU内患者躁动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ICU护士相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更应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烦躁激动,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33-02
ICU综合症指病人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①谵妄状态。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明显下降。②思维障碍。既可通过语言,又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③情感障碍。少数病人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症,多数病人表现为情感抑郁。④行为动作障碍。行为动作失常,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人骂人等。⑤智能障碍。老年病人在ICU监护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⑥其他表现。失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1 ICU综合症产生原因
1.1 个体因素 ICU综合症的产生与患者自身原因是分不开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症发生的因素。常出现在老年人和男性身上,特别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更为易发。这些症状可能由于患者自身精神高度紧绷引起。由于个别患者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或者曾受过脑外伤或有既往病史的病人,他们对ICU病房会有莫名的恐惧。有的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不足也可能导致ICU综合症的病发,患者对于ICU病房存在抵触心理,有一部分患者甚至对于病发没有心理准备,认为进了ICU病情就会严重到危机生命,治疗心理不积极等。这些个人因素都是导致ICU综合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1.2 环境因素 ICU病房有其特殊的环境:①ICU病房相对封闭,不许家属陪护,有严格的探视制度,每天只有1小时家属探视时间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②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频繁的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音,电话铃声等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③为了防止病人重要导管的意外脱出或拔出,通常需要约束患者的双手,若没有向病人解释清楚,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
1.3 药物因素 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某些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脑功能,而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如(丙泊酚、利多卡因);镇痛药(枸橼酸芬太尼、盐酸哌替啶、吗啡);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咪唑类、碳青霉烯类、抗胆碱能药等。
2 ICU综合症护理对策
2.1 严密观察 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关键词】气管插管;拔管;堵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25-01
神经外科急危症病人的抢救首先是保证气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病人的通气与供氧。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或呼吸急救时,气管插管是最紧迫的任务。此外,神经外科大手术后,一些病人病情较重,不得不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这就需要认真观察病情,掌握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及导管阻塞是气管插管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护理不当将危及生命。我们通过对气管插管病人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ICU共入住手术后病人1380例,其中370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ICU,包括颅脑外伤93例、脑干肿瘤26例、听神经瘤63例、脑膜瘤22例、高血压脑出血86例、颞叶肿瘤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寰枕畸形2例、颈2-3椎管内血管畸形1例、颅内血管畸形6例、垂体瘤2例、癫痫3例、颅内多发肿瘤6例、颅咽管瘤6例、胶质瘤7例,危重病人抢救时插管12例,均为经口插管,病人回ICU后插管停留时间为10min至4d,其间意外拔管12例,导管阻塞4例,拔除后更换气管导管予以重插,部分病人计划性拔管后行气管切开。
2 护理
2.1 防止意外拔管:意外拔管的因素大多可归纳为:患者长时间放置牙垫造成口腔疲劳及对气管置管导致的恶心、呕吐、吞咽、咳嗽时有异物感,咽部肿胀、疼痛等不适难以忍受而拔管;患者躁动不安或部分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和难以适应周围新环境而拔管;清醒病人在医患沟通不够时易发生意外拔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对患者的支持通气不合理,造成患者过度烦躁而自行拔管;医护人员在搬运患者、吸痰、翻身、变换或整理导线时不慎将导管牵拉拔除;护理人员在午夜时由于工作疲劳致观察不力而意外拔管;另外,患者躯体约束不当、镇静不够、烦躁、口腔不停地咬合或头部摆动均可致患者意外拔管。
2.1.1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正确固定气管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带,松紧以容纳一指左右、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交接班时注意管道的深度和气囊的充盈度,尽可能使用牙垫,牙垫和气管插管不要绑在一起,防止病人咬管时摩擦导管气囊漏气
2.1.2 加强宣教、稳定病人情绪:当病人进入ICU后,责任护士视病人的情况做好宣教,年使其理解并真正意识到此插管的重要性,通过点头、写字、体语等方式进行交流,护士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图片、画板、手势与病人交流情感,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情感与需求,鼓励家属在探视时多安抚病人,使病人主动配合医护工作。
2.1.3 有效约束、合理使用镇静药: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病人不适的基础上,一律采取肢体约束,每2h松解约束带并协助被动活动一次,约束带固定应松紧舒适,我们的体会是适当有效的约束可以限制病人的活动,从而防止意外拔管。四肢约束病人更换时要特别注意其双手,谨防自行拔管,我科ICU采取给部分躁动患者戴上特制手套(手掌侧硬纸板,手背面软布套),收到满意效果。视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静脉给药,用输液泵恒速维持,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减少病人因烦躁而自行拔管。
2.1.4 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及防范意识:学会思考,在吸痰时如果遇上吸痰管在气管插管内粘滞,不可用力拉扯,可以加强湿化并关负压,新气管插管管道涩时可用少许石蜡油。我科ICU每月开展2次护理业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护士常规会,分析、讨论意外拔管或导管堵塞等一些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后果,提出改进措施,落实到责任护士,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2.2 插管后呼吸道的管理
2.2.1 头位放置:为减轻插管对咽喉壁的压迫,头部位置稍后仰,每2h转动头部1次,转动幅度以20°-30°,以变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损伤。
2.2.2 气管插管的管理:测量气管插管外口至门齿或鼻尖的距离,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管连接要紧密,以支架固定,防止牵拉及管道扭曲影响通气;插管气囊的处理: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2.45kpa以下,2-4h放气1次,每次5-10min,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致黏膜缺血坏死。
2.2.3 气道的湿化:我科ICU采用的方法:(1)雾化吸入;小雾量(定容量型专人专用雾化器)、短时间、间歇雾化法,每2h雾化吸入10min,效果较为满意;(2)电热恒温湿化装置,大多定容型呼吸机都有这一装置,使用中及时添加湿化液,维持呼吸道口的气温在32℃-34℃,警惕恒温调节失灵。(3)普通家用型湿化器,每两张床之间放置一台湿化器,同样需要及时添加湿化液。湿化量根据痰液的性质决定,如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表明湿化满意,如痰液过于稀薄,咳嗽频繁且需经常吸痰,提示湿化过度,分泌物呈稠厚状或结痂,则为湿化不够,24h湿化以200ml为宜。
2.2.4 加强监护、适时吸痰:吸痰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吸痰前评估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吸痰前后充分吸氧,每1-2h听诊呼吸音1次,若出现痰鸣音或呼吸机气道封压升高报警、监护仪血氧饱和度下降、清醒病人自诉有痰时均需立即吸痰;吸痰前予以扣背,清醒者边拍边鼓励其咳嗽,吸痰时提倡一次性吸引,吸痰管进出气管插管次数≤3次,每次吸痰时间≤15s,痰多一次不能吸尽者,先吸氧或接呼吸机,待SpO2回升至100%后再吸痰。
2.3 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因为口腔中有导管和牙垫的存在,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口腔清洁不易彻底,并且反复的刺激患者易引起恶心、咳嗽,我科采用冲洗法,操作简单、不易脱管,冲洗液选用1%-2%过氧化氢溶液10ml加生理盐水100ml,双人操作,配合负压吸引器,同时更换固定胶布,使患者清洁舒适,并可降低多种常见并发症。
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或导管堵塞等是临床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和有效治疗。在患者法律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此类事件还将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实践证明,护士的严格监控、合理的气道安全管理、适当的镇静剂、适时撤机、有效的医患沟通均可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患者早日康复付出我们百分百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勒惠民,王金山.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喉咽科杂志,2005,37:146-147.
[2] 潘亚菊.气管切开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实验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6,30(3):162.
[3] 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8(5):834-835.
1.1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
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由疾病对患者死亡威胁引起,也可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所致以及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制约了身体的活动,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换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不安和羞涩感。
1.2对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陌生的环境,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各种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医护人员对有关各种病情的谈论刺激及进行抢救匆忙的身影,自身的不适及个别医护人员漠不关心等[1]。
1.3孤独、绝望的心理
由于患者住入ICU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十分了解,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害怕、烦躁不安、自卑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了信心的重症及残疾患者,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悲观失望,认为前途黑暗。
1.4无助、依赖心理
患者由于离开亲人,在监护室得到了全面的照顾,熟悉和习惯了监护室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较大的保障,不愿离开监护病房,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护理干预
2.1术前访视
对拟做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了解病人病情及以往生活习惯、需求,向患者讲述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不良心理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在ICU的治疗护理工作。如病情许可,术前可带领病人进入ICU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及ICU 的环境、工作程序,以消除对陌生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报警声带来的紧张和濒危感。
2.2改善环境
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医护人员无力改变病房的设计和病房条件,却可以为病人创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如为病人准备报纸、书刊、杂志等,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播放音乐等娱乐节目,以调节过度紧张的ICU气氛。病房布置力求舒适协调,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适合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仪器安装隐秘,灯光柔和;两个病床之间用屏风遮挡,尽量不用或少用影响病人定向力的药物。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由于ICU护理单元的特殊性,病人容易出现孤独和恐惧感。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应主动介绍自己,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通过对病人面部表情、音调、手势、及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了解病人心态,并主动与之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的问题。对于气管插管、切开的病人,由于无法用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为此更应耐心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采取主动提问,病人只要点头或摇头的即可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使用手语,信息交流卡片等。
2.4 有技巧的沟通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ICU病房中,家属与病人隔绝,不能与患者直接交流,医护工作环境封闭,家属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而疑惑,在费用方面也觉得叫盲目。针对这种情况,建立每日探视制度,让家属观看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并酌情让他们对话。并有专人向家属介绍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即时通报医疗费用情况,发放一日清单,以取得家属经济上的支持。在转达病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将亲朋好友的问候关心带给患者。在病人病情平稳转出ICU之前,向家属讲述相关护理注意事项,使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和护理能力。这样,既增加了病人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5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统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更何况是身患重病的ICU病人,他们离开在自己的亲人独自忍受这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随时都在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因此病人更需要全方位的援助。而护士是监护下最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为监护治疗任务重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病人面前,使病人在与护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