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目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碳经济的目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低碳经济的目标

篇(1)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07-03

2003年以来,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经济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以传播。由于农业生产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农业中的能源消费构成了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题中之应有义。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发展低探农业的有效路径是依靠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一、当前农业结构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黑龙江省农用地总面积3 950.45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 440.43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重最高,为61.77%;耕地1 187.07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位居第二,为30.05%;牧草地222.6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63%;园地6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0.15%;其他农用地94.44万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39%。

从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上看,比较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林地、园地、牧草地占比超过了农用地总面积的65%,有利于森林碳汇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31公顷(合4.6亩/人),远远超过全国人均耕地水平(1.4亩/人)。因此,从短期看,黑龙江省的“人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十分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黑龙江省拥有众多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资源枯竭期,必然要求城市定位转型,发展接续产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加上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铺开,也将对农业用地造成挤占。因此,从长期看,黑龙江省保护耕地面积、保护农业用地面积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二)农业附加值结构

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 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478.2亿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6.7%;牧业增加值506.5亿元,增长7.9%;渔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8.5:3.5:24.8:1.3:1.9变化为69.9:2.9:24.0:1.4:1.8。

从农业附加值结构上看,黑龙江省农业附加值的主要贡献行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附加值贡献比较小。

从种植业看,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四大粮食作物2004—2012年连续9年喜获丰收,产量呈增长趋势,巩固了“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的地位。对比之下,甜菜、油料、烤烟、亚麻等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则波动较大。以亚麻为例,2011年产量1.2万吨,同比下降46.7%;2012年产量1.0万吨,同比下降12.1%。目前,黑龙江省亚麻纺织生产能力已从占全国60%降至20%。可见,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波动对种植业的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从畜牧业看,近几年畜牧业迅猛发展。2002年以来,黑龙江省实施了奶业振兴计划,积极发挥粮食、秸秆丰富的优势,突出发展奶牛养殖。目前,黑龙江省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加工量3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完达山、龙丹、飞鹤等本地品牌受到市场认可。另外,生猪产业也在继续做大,初步形成了全国猪肉生产基地。但是,根据上文的土地利用数据,用于支撑畜牧业发展的牧草地仅占全省农业用地面积的5.63%,显然过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林地、牧草地被过度开垦成为农田,一方面造成了土壤流失和沙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牧草供给的大幅减少也使得牛羊养殖成本显著提高,不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加工规模从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2008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 500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 700个,比2000年增长3.7倍;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26个,打造了“完达山”、“飞鹤”、“龙丹”、“摇篮”等乳业名牌和“五常”、“北大荒”等米业名牌。依托着独特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发生金融危机后,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仍然不乏市场需求。但是,从总体来看,在农业生产上,产业链条短、经营规模小的问题仍然突出。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农户家庭化生产的带动作用尚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在畜牧业中,“龙丹”等龙头企业在全省建立的乳源基地分布较广,能够有效推动农民家庭养牛产奶,带动农民增收;在种植业中,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联系尚较为有限,种粮农民的订单式生产不十分普遍。

(四)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势头,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强化。首先,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种植环节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农业拖拉机拥有量增长了5.4%,但产销环节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农用运输车拥有量下降了13%。其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在“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指导下,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共整合368个自然屯,新建和改造423个中心村。但是,在自然屯的整合撤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农村子女失学问题严重、农村住宅楼空置率过高等问题。

二、未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角度来看,黑龙江省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如下:

(一)优化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首先,从建设用地的角度来看,应重点保障东部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建设用地;保障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等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保障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建设用地。因此,应适度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快城镇现有建设用地整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其次,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看,要保护耕地面积,加强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西部荒漠化的综合治理,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种植业用地尤其是粮食基地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畜牧业的长期发展,应深入推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天然林、牧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力度。

(二)稳定种植业生产,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

首先,看种植业。在粮食作物的生产方面,主要任务是在粮食产量已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粮食质量的提高,即发展优质粮食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建设非转基因大豆、强筋小麦和优质马铃薯等生产基地,打造寒地黑土等绿色品牌。在经济作物的生产方面。一是要稳定亚麻等传统经济作物的产量。黑龙江省亚麻生产能力的显著下降昭示了纺织业的发展危机。其重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龙头企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改制不顺、濒临破产;民营亚麻厂并起,但多数规模小、效益差;省财政对亚麻产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亚麻原种基地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因此,对于亚麻纺织业,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二是要大力推进蔬菜的生产和出口,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大省,推进蓝莓、食用菌、蚕蜂、果蔬等绿色特色产业升级。

其次,看畜牧业。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过去黑龙江省是粮食大省,一直以粮为纲,但未来应该由粮食大省向畜牧大省转变,实现主辅换位。为提高畜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畜牧业,应突出抓好比较优势强、产业关联性大的“两牛一猪”生产,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建成全国最大、具有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质乳、肉、蛋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强界江、界河渔业资源保护。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

首先,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其次,基地的建设是推动龙头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建立符合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专业村和专业小区。

再次,发展订单农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延伸产业链,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相辅相成。

在黑龙江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推动了以乳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的超常规发展。与之相比,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是今后需要重点推进的领域。

(四)深化农业机械化进程,适度建设小城镇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应进一步深化农业机械化进程,适度建设小城镇。

首先,机械化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机械化向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后续环节发展。在养殖业中,要重点推进奶牛的机械化榨奶方式,以替代传统的手工榨奶方式,重点推进渔业和生猪饲养的机械化水平。在种植业中,耕、种、铲、收四个环节里,春耕起垄使用农业机械较为普遍,拖拉机已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农业家庭,但是在随后的播种、铲草施肥灌溉和秋收环节中农业机械使用还远远不足,因此,应重点推进这些环节的机械化进程,力争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从而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率。

其次,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小城镇建设要适度有序,切不可盲目追求过快的规模和速度。“撤村建镇”本有种种好处,例如:撤销自然村后,可以还原耕地,增加耕地面积或增加无人区面积,保护生态平衡;可以节约基础建设的投入,集中使用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以集中使用文教、卫生资金,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育质量和医疗条件;可以加强社区管理,稳定社会治安,降低犯罪率。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持“撤村建镇”的适当规模和速度,步伐迈得过快过大,则“撤村建镇”的负面影响将被不断膨胀放大,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机制体制创新

(一)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利益补偿机制,并探索其动态调整方式

由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而粮食的供给需求弹性都偏小,因此,对商品粮生产基地应实行保护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相结合的利益补偿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农业节能减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补偿资金的稳定来源,应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利益补偿的长期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产粮大县、粮食产业项目和水利、农机等工程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形成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成本收益率。

(二)深化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作为主要改革目标。但是,在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将集体林业的经营权通过承包到户转让给农户,经营权的放活有利于增加农户收入,但由于林业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周期很长,容易诱发农户经营中乱砍滥伐、低价转让林地等短视行为,从而影响地区生态环境和地区整体的长期利益。因此,需要强化对承包农户的约束机制,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放开林地的处置权。采取多种形式的确权方式,例如将林地使用权赋予多个农民组成的联合体,以避免林地细碎化等问题的产生。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经验和借鉴,积极探索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有效推进国有林区的市场化运作。

(三)探索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新型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市场要求。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必须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坚持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应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农业,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培育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农民的分散土地连接起来,发展连片种植,使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场县共建等规模经营方式转变。

(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无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擎。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应注重龙头企业加工资源的整合,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另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才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只有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真正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签订产品收购合同或要素供应合同,以契约为纽带,是契约的联结。在这种契约式联结中,两者的利益分配主要由龙头企业主导而较少由中介组织或专业市场带动,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与龙头企业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所带来的利润分享份额缺乏话语权。因此,今后,应注重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强化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力量;同时,壮大市场中介组织的规模,加强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资产联结、服务联结等多种利益联动关系,推进两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向规范化、多样化、内在化、平等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篇(2)

1.1能源消费现状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有着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迥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大国,我国煤炭储量资源相对丰富,占目前世界探明储量的13.5%,总共为1145亿吨,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于世界第三位。而对应的石油、天然气的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仅仅占到世界总储量的1.3%和1.1%。我国目前的资源禀赋可以用“富煤、贫油、少气”来形容。这种资源结构就必然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费层次以“煤炭”为主。据2007年BP数据统计,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平均占28.5%、石油平均占比35.5%、天然气平均占比23.7%、其他能源如水电、风电和核电总共平均占比为12.4%。通过数据比较,相对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我国能源中煤的消耗量所占比例超过70%,远远大于世界上对煤的平均消费量;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只占总能源的22%上下,而其他主要国家大都超过50%;核电和其他新能源我国也仅仅只有8%[3]。2013年最新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依然不容乐观,煤炭消费量比例为68%,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不变,依然为22%,水电、风电和核电则提高到了10%。这就表示我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严重依赖于污染能力最强,CO2排放最大的煤的开采与消费来进行工业和社会现代化发展,而减少CO2的排放量将主要集中在逐步减少社会发展中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上。

1.2温室气体排放

行业按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来统计,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低端制造业也独占鳌头,使得电力与热力、制造业与建筑业的CO2排放量超过总排放量的80%,而其他国家大体也就50%上下。这就表示在接下来的不到7年的时间内,我国控制CO2的排放量将主要集中在电力与热力部门和制造业与建筑业部门。

1.3单位能耗效率

从能源工业单位产品能耗的角度比较(如表1所示),我国在几乎所有的能耗指标上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单位能耗。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为26.5亿吨标准煤。基础能源消费量1863.4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基础能源消费量总量的16.8%,但创造的GDP仅占世界的6.0%。以占我国电力70%的火电为例,虽然能耗从2000年的363克煤当量/千瓦时降低到2007年的333克煤当量/千瓦时,效率提高了近10%,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落后了11.4%。总体比较,我国的能耗效率在2007年相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近20%。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的单位能耗效率能够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应的CO2排放量将相应降低20%。2012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更是达到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因此,在未来不到7年时间,我国可以从提高单位能耗效率的角度间接减少CO2的排放量,同时提高单位能耗

1.4核心技术

我国的能源工业核心技术或关键材料大部分都控制在美英等发达工业国家。以新能源中的风电为例,我国目前虽然也有上兆瓦级别的整机以及部分的零部件生产能力,但更为关键的整机控制技术、叶片设计技术、新型碳纤维叶片材料、以及叶片检测和轴承技术还大规模依赖于英美发达国家进口。我国风电专利的十大申请厂商中,前三名都是国外厂商,前十名中中国也只占三位,专利总量仅仅占总比例的20%。这就意味着我国必须提高国内能源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步掌握能源工业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1.5森林覆盖率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偏低(如表2所示)。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5.81%,日本更是高达64.57%,而我国按下表的统计仅仅达到16.6%。我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而森林是CO2天然的净化者,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在广大西北地区推广种植高CO2吸附能力的森林植被,以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达成向世界承诺的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2针对以上障碍的五大应对措施

以上仅仅是从硬件条件上客观分析我国能源和技术现状,不包括我国制度环境,人文素质等情况。总之,能源现状比较严酷,要达到我国2020年制定的CO2减排和新能源消费比重占15%的目标,任务比较艰巨。但是,危险总是意味着机会的到来,我国可以在今后的不到七年时间以着重解决上述五个问题的方式来进行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大力发展新能源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资料显示: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将在22世纪内开采殆尽。按照当前世界能源使用量推测,全球煤炭探明储量可供生产使用133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供应更少,分别为40多年和60年。将当前的能源储量与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情况比较可知:我国化石能源供应前景不妙,三大化石能源中煤炭剩余储量仅仅100年;石油探测储量的保证程度不足20年;天然气探测剩余储量也不足30年。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的特点,国家应该调整发展思路,将能源开发逐步转向其他能源种类。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未来国家更多的要依赖于包括自然能源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由可再生能源的衍生能源:比如生物燃料、氢能的新能源;还有核能源的发展。争取在未来的7年时间内,在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条件下,降低煤的能源比重到60%,增加新能源和核能比重到15%以上。

2.2可再生能源及绿色建筑针

对我国CO2的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电力与热力部门和制造业与建筑业部门的情况,国家应该逐步控制相关行业的CO2排放,减少部门对环境气候的污染,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如表3),新能源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对煤炭的能源依赖,还能极大减少碳排放量。针对制造业和建筑业中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国家要坚决关停或限期要求升级制造设备和提高工艺水平,同时提倡绿色环保技术,比如建筑业中提倡绿色建筑等。

2.3推广先进技术针

对我国的单位能耗效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情况,国家应整顿高能耗企业,提高能效技术国外引进和自主研发与推广相结合方式。在中国的科研能力处于起步阶段之时,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新标准”的技术模式。以我国核能发电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CAP1400(C即代表China,中国)项目为例,它就是我国在引进美国较为先进的AP1000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全面掌握,再创新并开发出来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功率上更为强大的核电技术,电功率由AP1000的125万千瓦一次性提升15%到了140万千瓦。像这种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革新手段也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

2.4打破垄断,激发创新

针对我国能源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国家应该“打破垄断,建立风投,激发创新”。针对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等部门的垄断,已经使得我国失去技术创新活力。国家应该只在做好监管的前提下,放开民间市场,鼓励风险投资,激发国民创新活力,让民营资本在高新技术和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取高额利润回报。国家在制定税收等收费政策时对这部分企业降低收费标准,同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利率优惠等。

2.5植树造林

针对我国森林覆盖率低的问题,国家应该针对不同地域给与不同的政策激励。对于广大西北干旱地区,国家应该通过生物工程来培植耐旱、耐咸类植物品种,同时激发当地人的植树造林热情,给以相应财政补贴,落实专款到户。对于西南边区等贫困地区,国家应鼓励当地居民大量种植生产乙醇的甜菜、甘蔗等和生产生物柴油的棕榈油、可可籽等经济类作物,既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又可以改善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篇(3)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主要体制的当下,传统的建筑业以其高碳排放量和建筑资源的高耗性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新时期的建筑业如何摆脱高碳排放和建筑可能的合理性是建筑业能否在新经济体制下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一 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低碳化的提出

早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新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就指出,高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地球资源与生存环境的破坏者,如何从传统高碳污染工业中走出来转型为新型低碳经济型体制才是大势所趋。以往资料指出,全球接近50%的碳排放量都来自建筑行业,这也使建筑业成为温室气体的重污染源之一。在建筑业随城市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新的质疑与要求也一并而出,如何使建筑业继续跟上低碳经济的脚步也就成为了全球新的关注重点。如何使建筑业走上一条低能耗、少碳排放、增加新型材料的使用之路才是建筑业的首要之急。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建筑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与之相关的产业链接有几十个之多,其中就有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资源等高碳污染产业。每年就建筑耗能就占我国耗能总量的30%,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3倍之多,不仅如此,每年新生建筑之中有95%为高能耗建筑。因此,走绿色建筑之路对于当下高能耗、高碳污染的建筑业来说是必行之路,这也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意义。以下就大众观点、建筑行业、政府部门3个角度探讨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能。

(一)大众角度

低碳生活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无一例外。比如出门的时候放弃舒适豪华的高碳排放汽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无形之中你就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贡献,徒步出行、骑车出行都是有益环境和健康的好选择。其实在我们生活之中这些还只是你能看得见的碳排放,对于我们看不见的碳排放我们同样可以做些事情。比如说和你我息息相关的住房。住房在无形之中增加着碳污染,从使用材料上到每一件装饰品,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碳的排放,这样,选取低碳排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大多数消费者在看见低碳环保产品的价格标签时多数会选择放弃,应增加对低碳生活所带来的健康意义的宣传工作,增加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的鼓励力度和支持政策,提高民众低碳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调动起群众自觉意识和低碳主人翁地位,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营造可持续、健康、低碳的环境。

在群众社区活动中积极普及低碳生活概念,从老到小需面面俱到。老人作为低碳概念普及度最差的群体,需为其具体全面地讲解,定期派专人下社区组织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为老人分析低碳生活的意义在于为后代打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理念,并且开展相关主题的社区活动,定期在社区中挂上宣传标语、撰写社区刊物。学生方面,在学校中开展宣传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普及,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是否具有低碳意识是全民族后续能否走稳低碳之路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使新一代的青年人从意识的根本就接受低碳生活、追求低碳生活。

(二)建筑行业角度

建筑行业的低碳型发展作为整个建筑产业链中核心的一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设计、选材、构建、运用,维护、拆毁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降低碳污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碳污染的增加。不仅如此,与之相关的高碳排放产业链条也会因为建筑业的要求提高自身减排要求,从而提高全产业中的低碳排追求风气。所以,作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怎么创新科技与材料,与政府颁布的低碳法案向对应。加深对低碳建筑可能性的地探索才是建筑业能否走可持续绿色低碳道路的根本。

从设计之初就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施工过程中尽量多地采用节能技术、再循环资源的利用,如雨水的利用与回收,风能、光能、生物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引用,生活工业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处理,减少对一次性高耗能源的依赖性。设计者应多体现建筑与环境和谐性、一致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于低碳建筑产品的商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性之间的平衡已有成功案例。某房产商利用绿色低碳技术在其楼盘示范项目中的绿化、节水、节能、交通四个系统中应用,每年每平米可减碳排20.1千克,运行费用节约20元。如此算来,就居住方面,如果全国开发100亿平米的绿色低碳居住区,每年的碳减排量就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000亿元。商业性建筑方面,其产品占我国建筑总数上的25%,其耗能能力是一般住宅的10到15倍,如我国绿色减碳型商业住宅能达到50亿平米,那么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则多达10亿吨,运行费用节约5千亿元。而就建筑生产和建筑施工来看,按GDP20%的节能要求看,若每年建筑10亿平米的低碳建筑,则每平米减排1吨,年减排可达2亿吨,运行费节约1千亿元。

从以上信息得知,住宅、公共建筑与商业性建筑与生产施工中的减排量至关重要,每年的减碳量都至少可达14亿吨,运行费用节约7千亿元,考虑到民用电费与商用电费的差价,则低碳房产的年节约量可达万亿元。

早于2010年地产业的龙头企业万科地产就宣布将放弃毛坯房市场,将工作中心放在绿色低碳的精装房的投资与建设上。其在深圳推广的零碳排精装住房已获得一千多万元的当地政府补贴。而投入这场绿色低碳房产建设的企业还有像万通、保利这样的房产大鳄,可想而知,低碳建筑已是建筑经济的新方向。

(三)政府角度

我们从每一次的政府报告中都不难找出像这样的一些新名词,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我们不仅能从这些新名词中看出政府对于低碳经济环境的态度,也看出了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对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主席就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之路,而整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当然不可避免的承担着重要责任。

以下是就低碳经济体制下的建筑行业发展道路提出一些看法和可行的措施:

1、政策优惠鼓励

就建筑行业而言,建筑成本的基数本来就大,再加上要将绿色低碳的思考融入每一环节,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使用,其中不仅对新型的低碳材料有要求、对新型低碳技术的开发、探究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比一般建筑的成本高许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低碳建筑的开展,如低税收政策、降低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利率、土地优先供给政策,这样可改变传统地产市场中“高价得楼”现象,可激励低碳建筑的出现。

2、强制性法规的出台

通过出台一些列法律法规迫使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严惩高碳排放建筑建设企业单位,通过法律的手段是我国建设行业走向低碳绿色方向。

3、控制低碳技术的执行标准与质量标准

严格监督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鼓励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碳排放量的监控标准。

4、鼓励低碳消费的消费者

篇(4)

关键词:

英国;低碳经济模式;意义

在人们寻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政府正式提出,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英国作为最早开始建设低碳经济的国家,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与英国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比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将英国的低碳经济模式引入,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英国低碳经济模式概述

(一)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2003年,英国政府颁发了能源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同时,在英国的能源政策中,战略性目标为实现低碳经济。在白皮书中,英国政府将气候变化威胁和能源安全挑战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机遇,并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确定新的能源政策目标。能源政策目标中明确的规定,以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为标准,在2050年以前减少60%左右,同时,在2020年以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保障可靠的能源供应,提升英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后,在英国政府颁布的多项法律中,将低碳经济作为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层面中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英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如此。英国开始实施低碳经济之后,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其中,最为著名的为2008年颁布的《气候变化法案》,在这部法律的保障之下,英国的低碳经济得到科学的发展,促使英国的经济逐渐向着狄然经济转型。

(三)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确定战略及目标、完善法律保障之后,英国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是非常具体的。在这些政策措施中,主要的包含财政支持、税收调节、融资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同时,也实现了能源结构的优化。除了上述主要措施之外,低碳社区建设也是英国实施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举措,从而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意识,进而约束自身的行为,开展低碳生活。

(四)注重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及监督管理除了上面三个方面之外,行政推动也是英国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主要部分,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英国建立了比较多的相关部门,如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气候变化委员会等,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行政动力支持。

二、中国引入英国低碳经济模式的意义

(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能源越来越少的问题非常突出。现如今,这些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15年10月,我党召开十八届五种全会,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由此看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低碳经济的开战吧恰好与这一主题相适应,因此,我国应大力开展低碳经济。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必然选择,在借鉴英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促使我国更加科学的发展低碳经济,从而有效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共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及能源利用结构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分享经济”,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和商业形态,其所共享的是经济本身的互联网基音及经济信息与资源,由此,来促使我国传统企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中对德国、欧盟等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介绍。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将能源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与低碳经济相连接,这给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启示作用。当前,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这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低碳经济的进行,对此,我国在开展低碳经济时,同样应该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能源调整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联系在一起,由此一来,可促使我国能源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还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三)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首先要实现的,促进能源利用结构的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此目标之后在进行循环经济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倡我国实行对外经济,促使本国的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尤其是英国的低碳经济,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成功,对此,我国应该引入英国低碳经济模式,加强我国与英国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将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及管理方法引入国内,进而促使我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发展进步[4]。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暖问题,更是在履行大国责任,在英国低碳经济模式的指导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将会变得更加科学,从而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的目的。

三、结束语

英国的低碳经济起步比较早,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比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思想及发展路径还不成熟,对此,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将英国的成功经验引入我国,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低碳经济,进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环境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106-111

[2]刘胜.低碳经济政策体系:英国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13,06:32-37

篇(5)

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每个国家需要以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低碳经济在不同的国情下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对资源和能源有着巨大的消耗量,而走低碳经济道路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实施。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指的是利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能源,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此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效益。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低碳经济:第一,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应当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生长速度;第二,实现零排放;第三,绝对排放量的减少。这三个方面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追求的绝对的低碳经济,也就说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而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对的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在于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消除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政府在针对低碳经济的的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应当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联系,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作为前提,通过有效的生物技术生源应用,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全面的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以控制石化燃料的消耗为主要的目标,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1.经济增长性。这一特征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体制;另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当以不会造成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作为前提。总之,低碳经济反对的是奢侈和浪费,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居民生活水平不受影响。

2.技术创新性。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低碳技术,也就是说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种背景下,要求人们要不断的加强对能源服务和技术的提高,同时要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些都需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来实现。

3.目标和谐性。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浓度,不会对全球的气温和气候造成巨大影响,不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实现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保证不会影响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上,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并且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动因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使能源的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获得较大程度的降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利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能源技术完成工业生产,减少加工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三,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不断地提升其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开发力度,以此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第四,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谈判和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工业生产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

第一,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净增长趋势严重不协调,这更加凸显了我国减排形势的严峻。节能提效与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公路、铁路、桥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我国在减排方面遇到的国际政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第三,不论从产业盈利潜力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这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动因。

三、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1.合理的调整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中,尚且无法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够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将煤炭资源在传统的矿物资源中的比例进行调整,减少煤矿的比例。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煤炭资源产生的碳排放,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开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当前,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其他的减排方式相比,通过扩大进口的方式来改善我国国内的能源结构是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小的一种途径。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煤炭净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力度,以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提供基础。

2.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经济提倡的减少能源消耗的发展思想,不仅能够节约能源,保证工业生产有充足的能源供给,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环境效益。当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将能源效率的提高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的应用与开发方面,主要是将传统的能源燃料的清洁技术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我国也更加注重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各种新型的燃料生产技术,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储存与开发。虽然我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能源强度的下降,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能源强度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开发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另外,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的供应都需要进行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科学化。

3.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4.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

低碳经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更加依赖于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以及环境效益的增加。与此同时,低碳经济在为国人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发达国家也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和技术的专注,在国际上开展各种减排技术交流活动,正是一个有效的契机,我国应当积极地参与国际上关于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索取也逐渐的增多,由此而造成的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成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低碳经济,有效地解决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其核心的思想在于实现能源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此来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经济也可以视为一场能源革命,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基础,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9).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3]付加锋,郑林昌,程晓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内差异与国际差距评价[J].资源科学,2011(04).

[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9(06).

[5]乔永平.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6]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03).

篇(6)

低碳经济的早期思想起源于1999年,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发表的“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力争构建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此,低碳经济的思想就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我国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创新新能源结构,追求低碳经济的绿色的GDP,主要表现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观。中国政府曾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应节能减排的相应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应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的优势。

一、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它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经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等,企业要想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要采用低碳财务管理。低碳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耗用,促进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具有低碳财务发展目标;低碳财务管理理念;考虑低污染、低排放的资金筹集及资金分配措施。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企业要重视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节能法律政策,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可持续的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追求的目标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侧重于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只重视经济的再生产,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也是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将自身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反映了企业资金价值的增值,强调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也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强调的生态环境并重的目标。低碳经济倡导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将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助于生态环境发展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提高,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增大;当企业的财务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降低,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减少。以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在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时候未考虑生态和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在资金的筹集、投资、营运和分配方面均考虑了生态和社会效益,采取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在选择资金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模式的时候只关注资金的来源,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因素,筹资过程中对有关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统筹安排,将企业未来实行低碳发展所需的资金纳入筹集资金的预算中;其次,在投资决策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只关注所投资的项目的成本、利益,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会考虑低碳收益和环境成本;再次,从营运角度来看,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关注如经济订货量、最佳订货周期、存货周转率等内部环境指标,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要求企业在保持资金的高效利用的同时要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法律制度;最后,从企业利润分配来说,传统的利润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企业利润,低碳经济下的利润分配过程则还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将企业的利润分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制定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转变财务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其在管理及决策时重视社会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保证低碳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还需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使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一致。企业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一)在筹资方面,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方式需要积极转化思路,充分预测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考虑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下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制定绿色筹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的收集各项资本以迅速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应该重视节约减排,充分把握相关的低碳发展的优惠福利和支持政策筹集所需的资金,加强企业低碳化技术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在投资方面,在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企业只将项目的内部财务效益作为计算指标,并没有考虑项目的外部成本。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即在考虑企业本身财务效益的前提下,还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因考虑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设施运营费用,要考虑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的关系等)。主要措施如下:

1、制定兼顾社会效益的投资策略。企业的投资方向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对内投资时应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外投资时,投资活动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顾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低碳经济的政策,密切关注政府支持的新兴产业,既要考虑目前经济效益,更要兼顾长期利益。

2、构建低碳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在构建投资方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和效益,在具体的投资项目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给企业、社会所带来的低碳贡献,考虑项目是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在资金营运方面,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也表现在对资金的营运管理活动中。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可以添加碳资产周转率作为资金营运评价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碳资产周转速度,是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碳资产总额的比率。碳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碳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对碳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当然,该指标属于相对数,应与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结合使用,这是由于我国还处于低碳经济初期,企业对低碳投入相对较小,因此该指标大有可能是碳资产的绝对值小导致的。企业要想保证资金营运过程中的平衡,就要在资金安排时,注意合理调配资金,要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罚款,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因破坏环境而失去部分市场份额,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在利润分配方面,目前关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消费者分配等。在低碳经济时代,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分配不能只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全面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具体措施如下:

1.按比例提取绿色股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思路,这为正确处理低碳经济和分配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利润分配,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管理人员、债权人等,还要关注社会生态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可以考虑提取一定比例的股利用于绿色公益金,即绿色股利。绿色股利可以由于普通股利之前发放,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投资者重视低碳投资。

2.设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利润分配时将一部分留存收益用于建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有利于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适当的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减少融资问题,保证低碳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五)其他方面,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不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融资渠道、投资决策、资金运营、利润分配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报表列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更要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保障机制,保证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顺利进行。主要措施表现在:首先,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不包括生态环境成本,比如一次性筷子制造厂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成本包括包括锯割、运输和加工木材等成本,但并不包括因伐木而引起的环保成本;不锈钢厂的财务报表上的成本不会包括后期治理因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成本。被砍伐的树木和破坏的水、空气环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这些环境成本需要由企业承担,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核算就是揭示了企业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引发的成本,并将外部环境成本转化为可计算的成本,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同时在附注中应增加披露有关企业生态责任信息,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其次,培植低碳的财务管理文化。构建以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绿色企业文化,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保障,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的宣传,使之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总之,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努力达到的目标,它是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尽快适应环境,充分考虑各项环境因素,构建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瑶瑶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影响一基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分析[J].财会研究,2010(15):47-48.

篇(7)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78-01

一、生态价值最大化

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不同阶段。经济形势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但是,以往财务管理诸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环保责任和环境风险都作为外生变量对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与环境相关的问题被归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是,在低碳时代,与低碳、环保、节能有关的诸多要素将内化于企业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产品碳足迹的计量、企业碳资产和碳负债的披露将通过法律制度强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价值将成为企业价值的最高标准和终极体现。所谓生态价值,就是将碳风险与碳责任内化之后,企业及其各利益相关群体所创造的最终价值。当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该企业有低碳方面的要求时,企业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其经营模式,对流程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造。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涵

1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顺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其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资源的过度被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的剧烈恶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迫使人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低碳经济,方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很好的顺应经济的发展。

2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内容。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全方位的,企业在采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谋求利益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其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考虑其经济行为对国家、社会、公众、环境的影响,才可能把“自己”做得更大。也就是说,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为此作出经常性的努力。鉴于此,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应过度的重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还应该考虑企业对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

3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在现有财务管理目标中引入低碳经济理念,从而让企业管理者在关注收益、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时能够关注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消耗,同时强调对这些消耗的补偿,以保证物质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以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体中的核心问题,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导向性作用。顺应低碳经济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业绩,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现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气候变暖,环境的改变也要求世界倡导一种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低碳经济,可以说低碳经济将称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进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延伸。只有世界整体环境得到保障。全球才有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世界范畴的意义。

三、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评价及其弊端

1 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尽可能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自,有了自己的经济利润,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值最大化目标模式弊端太多。于是企业的理财目标就自然转向了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利润是一个绝对数,未考虑同投入资本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不便于企业的比较。

2 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谓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关系。即以一定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量的收益,它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表现出来。另外,对它也难以控制,难以分解落实责任。

3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它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但是采用单纯的数量指标,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很难体现出来。

四、讨论

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强调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高能耗、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因此,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理念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充分考虑货币的价值与报酬的关系上,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并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的基础上。企业从财务管理方面应该考虑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使企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其朝,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J],能源与环境,2010(04)

2 朱少东,低碳经济下的财务创新[J],现代商业,2010(21)

3 寇改红,于新茹,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

篇(8)

来自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共识。我国从2007年开始布局低碳产业的试点工作,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正在摒弃过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推动低碳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思想理念,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所提出的,主要是通过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保证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构建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保护环境的必经之路,对于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可以促使各厂矿、企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努力降低本单位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改革创新,促进各行各业在技术革新、创新改革方面加大投入,从而直接或间接推动产业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低碳经济还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改变以往“小、散、乱”的局面,逐步形成“大、聚、合”的新型产业结构。最后,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切实减少能源消耗,对于提高能源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煤炭和石油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性资源,而这两类资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年累月的消耗必将不断减少。一旦能源不足,则会威胁国家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保证能源安全。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一)在规划中纳入减排目标

降低碳排放,这既是责任,也是任务。到2020年,我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需要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要实现这个承诺,就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将节能减排的目标纳入其中。对于社会上的各个企业、单位、机构来说,也需要将减排目标纳入到发展规划中,从短、中、长三个阶段制定目标,使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到井井有条。

(二)树立典型引导效仿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行业都是高碳经济,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利益,这样虽然可以一时间获得利润,但是却难以长久维持。发展低碳经济,虽然很多地方都有了认识,但是如何发展却还不是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树立典型,分享经验,引导其他地方合理效仿,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符合本地的低碳经济。比如,深圳就是国家住建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在深圳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这就可以以深圳为典型,将这些经验和方法向全国推广,号召其他城市学习深圳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实情,快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监督管理。毕竟市场这么大,低碳经济发展得怎么样,这是很难从表面上认知的。需要通过监督管理工作,获得各种调研数据,才能从这些数据背后,分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各个地方就需要建立起专门的低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对市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实时进行监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管理,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单位做出改进,及时消除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

(四)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指引和扶持。首先,在制度这个方面,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指导制度,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目和意义,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突出不同行业的责任。同时,还要加紧相关政策的建立,比如人才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吸引高精尖人才汇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提供人才保障。完善土地使用配套政策,为产业转型打下基础。建立资金保障制度,为发展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等。通过制度和政策上的双重保障,为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发展低碳经济,舆论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不少企业未能形成认识,尤其是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非常有限,这样的状况急需改变。所以,要通过舆论宣传手段,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切实参与其中。

三、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必然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在具体实践中,要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纳入总体规划,树立典型,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和政策,做好舆论宣传,创建一个良好的低碳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洪波.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测度及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6):116-119.

篇(9)

低碳经济的提出可以使中国的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对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建一个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尽最大努力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化工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低碳经济就是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代替排碳量较大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达到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目的,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1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到位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低碳环保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到位,衡量一个企业是否采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看这个企业的整个环节是否达到了减排、低碳的标准,而不能片面的评价低碳经济的概念。

2.2 低碳技术的发展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低碳技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指标,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低碳技术还不成熟,发展也比较滞后,缺乏创新能力,国际先进的技术难以引进,我国缺乏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低碳技术的成果也难以推广,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也比较落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标准达不到不统一,非标化相当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纳为技术障碍的范畴。

2.3 发展资金的不足

低碳经济是以新能源代替旧能源,而开发新能源所需要的成本比较高,对于我国的发展国情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实现低碳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受到现实因素的牵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4 基础实施的障碍

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3.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探析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全球的减排目标,而且可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能源问题和经济危机充斥着中国实行低碳经济,为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因此,我们应该趁这个契机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点,而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正是最合适的选择,我国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谈论的焦点问题,发达国家以这个形势为发展契机,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以使自身在产业竞争和技术革命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我国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热潮,也正在积极地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号召,推进节能减排的前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社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低碳节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对碳能源的使用进而减少碳的排放量,不断发展绿色能源,优化能源的结构,实现能源的长期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因为我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各项体制还不够健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情,还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时期,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形势所趋。

结合中国的国情,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次,资源短缺问题也不断加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再次,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与能源利用相关的问题,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现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改善环境,创建一个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需要行政、法律的手段给予支持,达到行政、法律和经济三者的平衡。发展低碳经济不只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需要在转型和转变中培育和创新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语

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良好出路,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离低碳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篇(10)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

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评价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评价指标计算

(1)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即为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包括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越小越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好。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以上计算指标中,占地面积为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2)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

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可根据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

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质不尽相同,可以结合企业独特的特点设计相关指标,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标体系以及层级结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4)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实施资源计划建设,提高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强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在运输车辆方面的应用,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性。

(5)生产经营方面:应多学习借鉴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如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或运输企业联营模式,运用先进的的车辆调度制度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四、结论

在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车辆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生产经营这些方面考虑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对策,而且要根据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决策以提高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保护传统文化的方式 下一篇: 多媒体前景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