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媒体前景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传统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理解
“角色”本是指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的人物,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教师作为“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是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的。教师角色在教育中的运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中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授英语知识、维护课堂教学、批改作业以及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及学生成绩的评估者。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与高素质的教师相结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环境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培养了大批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
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200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个性化、自主性和超文本化的新教学模式,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探求、发现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分析
1.多媒体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材
(1)高教社的《大学体验英语》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立体化编写”的思想,通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地掌握学习进度,整个教学系统体现出了“体验”式的教学理念。
(2)上海外教社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的光盘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自学用光盘、教师教学用光盘,还有一套是课堂教学用PPT。该社从国外引进教材并专门配备有一个国外出版社提供的网站,上面有专门为教师教学而准备的教学参考材料。出版社会经常更新这些网络资源,使得教师能够随时得到热点的话题和新鲜的语言材料。这个教材网站还有一个名为e一lesson的网络课程,出版社会每个星期将其中的内容更新一次,可供教师选择使用。
(3)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光盘教材除了包含纸质教材的所有内容外,另又增加了词语解释、例句、要点难点分析、课文翻译、课文录音、习题答案等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光盘自学课程的所有内容。至于网络教材,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远程教育,学生在虚拟空间,可以自学在线课程以及获得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还可以通过班级聊天室和论坛参加小组讨论,通过电子邮件递交作业供老师评分等等,真正实现了远程互动,时间和空间的更有效利用。
2.网络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多元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已不再仅仅限于大学英语课堂,交流方式也将从单一的一对多而扩展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交流也已不再以语言为唯一的手段,而呈现出交流手段的多元化趋势,而这种交流手段的多元化又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展开,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
(2)网络资源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与其信息量大,学习空间得以扩展是分不开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班级走向一个无班级、无年级,甚至无国界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和教师从时空的侄桔中解放出来了,教师可随时随地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
(3)网络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集图、文、声、色为一体的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比传统的课堂环境更具吸引力,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效,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记住”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在网络教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掘,创意得到保护,因此学习成为一个自主而愉快的过程。
三、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从哲学家的视野,运用其特有的语用分析法对当今社会中知识本身(研究与教学)的合法性问题及其一与教育等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观总体可以理解为追求“误构”的模式。所谓误构(又译为悖论推理),是指激发理想的对话和理解的一种追求,是不断追求差异,追求对已知的否定与突破,不断追求对知识含义及其动作原则的更新的一种知识合法化模式。
后现代知识观提供了理解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的有益视角。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1-01
1、通信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3G网络在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09年1月15日,TeliaSonera宣布华为和爱立信将承接全球首个4G网络。在企业网市场,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业务开始广泛应用,“标准、融合、开放、增值”成为网络建设的主导思想,存储、安全、无线、多媒体应用等基于IP架构的产品大规模应用,将网络建设带入了全IP行用的新阶段。
2、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解读
按照国家的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新一代移动通信(TD-SCDMA)产业完善、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三项都需要大量的IP通信专业人才。下面我们从运营商和企业网两个市场方面分析一下。
2.1 运营商市场3G建设大规模上马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22日称,2009年中国3G建设总投资为一千七百亿元,三年内投资将达到四千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称,中国电信正在对CDMA网进行网络升级和优化,2009年首期投资约三百亿元,计划三月底将在共100个大中城市提供3G服务。中国联通2009年首期投资三百亿元左右,计划今年上半年在56个省会城市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提供3G试商用服务,年底将服务范围扩大到282个城市。中国移动准备2009年投资588亿元,新建TD-SCDMA基站约六万个,年底将在238个地级城市提供3G服务,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其中东部省(市)的地市将实现全覆盖。
根据三家企业3G网络建设规划,三年内3G建设投资预计约四千亿元,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大部分县城和发达乡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3G用户计划发展目标均要达到五千万户左右。
2.2 企业网市场IP应用增长强劲
2.2.1 IP存储
市场研究机构IDC针对中国存储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的磁盘存储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24.2%,收入为11.418亿美元,收入年增长率达27.5%,磁盘容量达149.3PB。同时IDC预计,2011年中国存储市场总市场价值将达到112.4亿元,从2008年到2011年的市场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0%。
2.2.2 网络安全
尽管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成长,但是这种影响对于政府和大型企业则小得多。尤其是政府和大型企业对于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出口市场放缓的影响,中国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信息行业,政府信息安全、研究机构信息安全、运营商、金融等机构安全都将成为网络安全建设投资的重点,从而拉动政府与大型企业的需求。
2.2.3 无线城市建设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蓝海沙龙第36期活动(主题:移动互联网业务已准备就绪)上,有关专家透露,我国大陆已经有十大城市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正在建设当中。这十大城市是,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扬州,庄梓新称为“若干有代表性的无线城市”。实际我国还有更多城市都在实现无线覆盖。
2.2.4 IP多媒体应用
IP多媒体应用包括IP监控、IP视频、IP语音等方向,近年来增长迅速。以IP监控为例,据CCID数据统计,从2006年起中国监控市场的实现了整体快速增长,预计201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91.6亿元,比2007年增长近1.76倍,其中IP网络视频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将占据整个视频市场的66%。
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IP通信方向学生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根据上面的市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和企业网IP行用的持续高速增长,必然会需要大量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反观现在的高校课程设置,3G内容几乎没有涉及,网络专业仅仅局限于基础网络建设,无法满足未来市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增设的IP通信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IT通信相关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规格人才。
在3G网络建设方面,主要培养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的基站建设工程师、网规网优工程师等。
在企业网方面,主要培养存储、安全、无线、监控等具备数据网络基础的专项工程师。
下面我们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个简单分析
3.1 3G网络前景
我们打开互联网各大招聘网站,可以发现3G设备安装、调试、网规网优、建站等岗位大量出现。我们再搜索3G人才培训,可以发现所有的培训机构都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工程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3G工程人员的就业前景是“钱途光明”。
3.2 企业网方向前景
我们以存储工程师为例:
目前国内网络存储市场发展蓬勃,应用、维护等存储岗位不断升温,人才紧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网络存储技术领域人才2007年的需求量为120万左右,中国市场今年需求大约为15-20万人。又据权威部门统计,国内现在能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2,000人,人才缺口尤为突出,高薪聘人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在51job、智联招聘等网站搜索企业系统管理员等职位,都明确提出熟悉存储系统的要求。而在智联招聘网站已“存储“为关键字搜索近期所有相关职位,职位数达2156,招聘职位有存储专业服务工程师、存储顾问工程师等。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的通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和手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通信工具。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6月底,通过手机上网的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1.手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1.1国外现状
2000年6月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开发文献查询系统i - mode手机OPAC。欧洲和美国,韩国也计划推出移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如美国纽约,汉普郡库在国会图书馆、芬兰、韩国西江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东京,日本。根据Library Journal的调查报告“Gone Mobile(Mobile Libraries Survey 2010)”,大学图书馆在美国,44%已经提供移动服务,21%计划提供移动服务;公共图书馆,34%已经提供移动服务,77%计划提供移动服务。[1]
1.2国内现状
2003年底,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了第一个国内手机短消息服务和应用程序的移动图书馆在中国开始。2005年5月,上海图书馆宣布中国首个“流动图书馆”服务。湖南科技学院在2006年推出了一个WAP手机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图书馆,并启动移动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在我国发展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从总体趋势移动图书馆在国内尚未形成。[2]
2.手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前景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网络应用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作为重要信息传播机构的图书馆,必需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新的服务中来,顺应时代的潮流,革新观念,创造可能,使图书馆的服务不断向前延伸。
2.1个人定制、新书推荐服务
目前读者关注一些热点信息、时效信息,就需要不断的在网页上进行刷新再刷新。但是应用SMS和MMS技术,打造出如影随形的个人定制、新书推荐服务系统,这些繁琐的操作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图书馆可以通过专门软件向已申请注册的手机用户发送新书上架的短信。切实把读者从电脑前,从书库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和主动服务。
2.2借、还书信息提醒服务
很多读者曾经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被图书管理员告知图书已超期,无法借阅并需罚款;或者是急迫阅读掐算着日子还书。手机图书馆系统与读者数据库链接,因为读者图书借书记录时间和计算时间的限制,还书的期限在2 - 3天前通过短信系统自动发送信息给读者摧,问你是否需要更新。因此,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避免让读者有罚款,逾期情况造成遗忘。
2.3图书信息查询、预约登记服务
电话本信息查询、预约登记服务,可以为读者提供了真正的查询服务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读者可以在公共汽车上,去购物,旅行在路上,通过手机查询图书馆的书他们需要,他们的收集情况和现有的贷款。如果这本书不是在馆,你可以电话在线发送订舱申请,在书籍被归还时,通过到馆借阅得到自己希望借阅的图书。
2.4.基于3G业务拓展手机图书馆的新服务
基于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大力抢占3G市场,提高速率,扩大系统容量。图书馆也可以抓住时机,不断发展视频、流媒体、音频等业务,实现手机图书馆新服务的突破。
2.4.1网页浏览、下载数字文献服务
3G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2Mbps,这样就为读者阅读更多“声、色”俱全的多媒体电子书,建立网上教学或视频课堂提供了方便。
由于网络速度的加快,3G手机还能实现在线浏览或下载多媒体资源,将图书馆网站上的资源,如讲座视频、随书光盘、电影、音乐等下载到手机上,使读者就可更加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手机图书馆资源带来的更丰富,更生动的学习乐趣。
2.4.2可视电话服务
随着3G手机时代的来临。可视电话成为今后3G传输技术突出的重要项目之一。图书馆可以借助可视电话技术将视频会议引入到参考咨询中去。及时不在现场,读者也可以将感兴趣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和与会代表进行沟通。[3]
2.5利用微博拓展交流新渠道
微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拥有众多平台和渠道,如电脑、手机和博客、邮箱、空间等互联互通。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渗透率已经过半,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加达到24.2%。是增长幅度最高的手机应用。
目前,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大多数所持的都是智能手机。这样,就使大学图书馆微博的发展在前期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4]
目前高校图书馆微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 服务的公告通知。微博图书馆新闻,书展通知,图书馆培训教育讲座通知,闭馆通知,失物招领通知等。
② 图书馆数据库介绍及试用通知。
③ 读者意见收集与反馈。在微博平台上,读者不仅可以从馆员处得到解答,也可从其他读者处获得答案。
④ 书目推荐、国内外知名图书馆简介、链接,图情名家介绍。
⑤ 新书到馆介绍、借阅排名、优秀读者介绍等。
IMS技术是世界公认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之中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通信系统效能,降低通信运营成本。同时,IMS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控制层与业务层分离,使业务扩展更具灵活性,模式更具多样性,推动电力系统通信融合深化发展。
1 IMS技术的原理
1.1 IMS技术概念
IMS是一种全新的IP多媒体系统。与传统多媒体系统相比,IMS可以很好的辅助终端客户享受更新颖以及更多样化的多媒体服务。作为下一代网络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使其对于电力系统所涉及到的语音、数据以及视频融合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3GPP R5版本中已经涉及到了IMS,在当中被定义为对IP的多媒体业务所进行控制而建立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
1.2 IMS系统功能
IMS技术的先进之处在于其对控制层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使得进行会话控制的实体CSCF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可以在功能上很好的实现分离,与此同时,使得网络的架构变得更为灵活以及开放。IMS凭借其业务、控制以及承载分离式的水平架构,集中式的用户属性等特性,实现了对目前软交换技术的有效解决,除此之外,还对未被解决的问题比如用户移动性的支持、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提供以及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等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式,也为移动的网络以及固定的网络进行融合的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IMS目的在于构建与接入无关、但能对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进行很好融合的核心网。就无线接入方面而言,IMS在包括GSM/GPRS以及WCDMA的同时,WLAN也可凭借SIPProxy实现接入。另外,IMS还可提供与ISDN/PSTN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互联机制。
IMS的体系结构以及CSCF设计关键在于对于软交换技术的运用,使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业务与控制的分离、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的分离。一是承载层。IMS的体系结构当中位于底层的结构就是承载层,其功能主要是进行IMSSIP会话的接入以及传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承载网可以实现交换的基础是分组。在此以移动分组网所对应的承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对IMS的用户进行描述需要借助手机进行IMS的会话,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承载层,主要设备为SGSN、GGSN及MGW。其中,GGS和NSGSN可用现网设备进行重复利用,而无需进行硬件升级,MGW则实现对语音互通问题的良好解决。由于采用IP技术,故而无论选择何种接入方式,所有的IMS用户信令都能有效的传输到控制层当中。二是控制层。中间层是信令的控制层,主要由网络控制服务器构成,主要承担着诸如管理呼叫设置、会话、修改以及释放等,以此实现对各种IP多媒体业务的信令控制。其借助CSCF、HSS、MGCF等实体实现关键功能,上述网元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如数据库、信令控制服务器以及媒体网关服务器等。三是应用层。应用层是位于最上面的一层,主要由应用以及内容服务器等构建而成,其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IMS的增值业务,主要网元通过OSA/Parlay、CAMEL以及SIP技术等提供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平台。[1]
2 IMS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
2.1 移动网络的应用
主要以移动网络为基础并借助IMS进行诸如PoC、即时消息、视频共享等多媒体增值业务的提供以及实现。其应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为企业客户提供IPCENTREX。目前,电力系统移动通信主要由移动运营商提供和服务,具备适时的语音、数据和视频融合功能。
2.2 固定网络的应用
一是在运营商固定网络中的应用。电力系统与外界联系的固定网络都是由电信等运营商提供和保障。运营商借助IMS提供融合企业应用,并向固定宽带用户提供VoIP应用。二是在电力系统交换网中的应用。目前,电力系统交换网主要还是使用程控交换系统,虽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但以传统的语音服务为主的通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同时,程控交换系统布线复杂、运营维护难度大,使电力系统交换网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国家电网及湖南、福建等部分省电力公司都相应开展了IMS技术应用研究,对行政交换网的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为IMS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2]
3 IM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3.1 IMS技术的主要优点
IMS技术具有与接入无关性、统一的业务触发机制、统一的路由机制、统一的用户数据库等特点,在网络框架、QoS、安全、计费及其他网络互通均制定了规范。从采用的基础技术上看,IMS和软交换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区别主要是在网络构架上。软交换网络体系与具体的接入手段关系密切,而IMS体系由于IP技术与承载媒体无关的特性而可以支持其他接入方式,使得IMS的应用优势和经济价值更大。
3.2 IMS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一是发挥电力系统主营业务之间的协调作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主要依靠通信系统、调度自动化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支撑。电力通信系统要实现电网自动化控制,就要将电力系统各项主营业务纳入其中。而IMS技术可实现移动与固定网络的融合,充分发挥技术协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的应用优势。IMS技术,极大的简化了通信系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无论电力系统用户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额外的维护工作量,所有维护操作只需通过服务器就可完成。即使是异地维护,也只需将服务器接入专网进行远程维护、升级和信息共享。由此可见,IMS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减少电力通信系统扩容和升级改造的成本。同时,IMS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方式,极大的增强了IMS系统的扩展性,轻松应对电力系统业务多样化需求。电力企业通信机房至集中办公场所也无需布放大量的音频线缆,只需布设少量纤芯即可,既能降低应用成本,又方便系统维护。三是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IMS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力系统信息化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不仅可实现多方式、多业务融合,还能满足移动办公、移动存储、打印及互信等I务需求。随着IM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在电网营销、安全运营、电力负荷控制等多领域的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电力系统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创新发展。[2]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逐渐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于电力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MS技术的应用,为提升电力通信系统效能提供了契机,也为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支撑。电力企业必须着眼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研究IMS技术原理和应用,为升级和改造既有通信系统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业的变化和更替是最为频繁的。它要求学员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这种持续工作的状态。同时一个人学习的技术越先进,掌握的技术越全面,那么事业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
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良好就业前景及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
――中研博峰咨询顾问 焦明哲
前景分析
移动流媒体应用市场由于受到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流媒体资源的补充还有待时日。预计2005年,移动流媒体将进入投资信心高速增长的炒热阶段,2007年后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有资料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约4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约3.35亿,小灵通用户约0.65亿,手机网民数量约4500万,活跃用户约1000万。与韩国、日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相比,中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仅为25.77%,还是显得过低。更有多家市场调查公司预期,到2008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将增加到5.5亿左右,手机网民数量约2亿,活跃的手机上网用户约7000万左右。
17亿元的移动商机
易观国际最新的《移动增值服务―流媒体专题报告2005》中显示,各类移动流媒体的应用成熟度主要需要从与人们生活粘性高的服务领域以及其产业在移动平台应用的构成复杂程度来分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5G和3G技术的陆续推出,使增值业务在技术基础和传输速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将促进移动终端的升级换代和各种增值业务的出现。而随着宽带的普及,各类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将得到广泛应用。在日韩、欧美以及中国目前移动流媒体的开展应用来看,不仅覆盖了人们对于娱乐、信息的需求,更多的覆盖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密切的方面。
在这份《移动增值服务―流媒体专题报告2005》中还指出,移动流媒体在影视、交通、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将前景广泛,为传统媒体的新形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终端和网络的升级,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预计2005年将达200万人,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人民币。
但由于流媒体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尚未成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易观国际预测,2006年移动流媒体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2007年市场规模约17亿元人民币(图表1)。
概念或媒体新宠?
当前,流媒体技术在两个领域的应用颇为引人注目,其一是宽带网,其二是移动网,而后者由于其商务模式更易为人们接受而备受青睐。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24-02
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领域中,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焦点。其通过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功能的结合,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生动形象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本文中,对我国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1 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内容
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泛泛的称呼,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式综合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网络处理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将多种形式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交互式的系统。通过多媒体技术,人们能够对生活中的多种工作进行更加方便的执行。目前,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且在这些方面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是对图像信息的处理,通过多媒体的压缩功能,能够将图像信息进行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从而保证图像信息的传递性。然后是对音频信息的处理,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音频的合成产生人们需要的一些特定语音信息,此外,当前非常流行的语音转换功能能够实现语音信息和文本信息之间的良好转换,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有多媒体的数据库和著作工具等,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和学生更加简单便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1】。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说,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像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处理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快速的转换,满足人们工作学习的需要,且多媒体在进行信息转换时能够大批量的进行,从而更好的解决了当前存在的存储器存储容量问题等。
对于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来说,其涉及的技术和内容非常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视频技术。视频技术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视频的数字化和视频的编码两种,所谓的视频数字化指的是多媒体能够将得到的模拟视频信号经过内部的转换系统,使其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读取和存储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其他的一些处理,使其便于存储和使用。而视频的编码技术则是针对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将转换完成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使其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进行再处理的视频信号,像录制和播放等,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编码技术,比较常见的有电视广播中的广播编码,其能够将视频信号变为能够被所有用户接收的视频信号。
第二,音频技术。音频信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比较常见的音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音频的数字化、语音信息的处理、语音识别功能以及最后的语音合成功能。音频技术的发展远远早于视频技术,因此,目前已经具有非常多的音频产品,并进入了量产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技术在存储和传输方面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音频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加简便的方式。当前,人们正在逐渐尝试实现语音的识别,将简单的语音信息输入给电脑,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思想进行运行,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美好梦想。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计算机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流工具,因此,如何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能够正常使用计算机,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而语音识别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梦想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目前,语音识别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由于这一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大部分的研究还在试验阶段,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思想和新算法,为这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瓶颈期,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将计算机的语音识别功能推广到所有人都能使用,且对于一些大量的词汇或者连续的语音都能进行很好地识别,实现人们期望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目前,对于一些世界应用较多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应用,该技术的使用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第三,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图像和视频等信号的处理,将其进行压缩和存储,这是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基础内容,且是当前进行图像处理的热点技术之一。目前,比较常见的图像压缩技术有两种,分别是JPEG和MPEG,这是ISO制定的两个重要标准,大部分的图像处理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另外,压缩技术还在音频的处理和视频的处理上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将具有较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播放,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4】。
2.2 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指的是通过多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将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进行传递,其结合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当前,比较流行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这两种通信技术是比较常用的,而多媒体通信技术只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其中,从而形成一种依靠多媒体技术运行的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在传统的通信方式中,主要有电话和电报等,这些通信方式对于信息的传递较为单一,或者只能传递声音,或者只能传递文字,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将多种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递,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满足用户对信息传递的不同需求。对于多媒体通信技术来说,其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在对多媒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时,一个比较重要的处理技术就是数据的压缩编码技术,对于质量较高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其能够将压缩的信息进行较好地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质量,这也是数据压缩编码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较大的推广的原因。随着多媒体市场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压缩编码技术随之出现,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是多媒体数据的同步性。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同步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优于其他应用技术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同步性,能够实现多种信息的同步播放和处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信息的要求。当前的计算机多媒体同步技术能够实现视觉和听觉等多种信息的同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但随着计算机处理子系统的增多,其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
2.3 人工智能多媒体的应用
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兴起较晚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其是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其能够帮助人类完成一些难以进行的工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了以下一些内容:首先是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上编制一些特定的程序,然后使用人通过该程序的使用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然后是智能信息系统,该技术主要是在一些信息领域进行使用,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但这一类的产品对计算机的软件具有较高的要求。最后一种则是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该技术中综合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等多种技术,大大增加了监控系统的使用范围,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反映,从而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发生,且在后期的查询过程中,能够对一些特殊的信息进行生动的表现【2】。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当前,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今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中,主要是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和多媒体技术的终端智能化等。
3.1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
对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仅仅是单一方面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发展中,主要是将多种信息进行合成和处理,使人们在接收和传递信息时能够更加的形象生动。在这一发展目标中,最主要的技术就是实现不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同步化,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还能够根据使用人的不同面部表情和动作,对人类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计算,满足人类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3.2 多媒体技术终端的智能化和嵌入化
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通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提高,能够逐渐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未来,主要是将各种智能芯片植入到各种电器设备中,使人类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使用各种家用电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该发展目标中,需要对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终端系统进行多种形式的改进,提高其智能识别性能,使其具有更多的智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操作。因此,需要在这些终端设备中添加各种识别和计算处理功能。 而嵌入式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通过多媒体和通信功能的结合,设计一些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专用多媒体设备,而另一种则是将多媒体和通信功能融入到设备的CPU中,使其能够具有多媒体和通信的多种功能,这种系统主要是应用在多媒体计算机中【3】。
4 总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功能被融入到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伴随着各种新观念和计算方式的出现,多媒体技术将不断得到提高,在未来,多媒体技术将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多媒体技术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研究,为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志轩.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3(21):266-266.
[2] 于淼.浅谈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商,2014(5):163-163.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
所谓多媒体技术通常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技术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这种技术是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视频编辑为一体的综合性操作技术,而且经过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多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联合计算机系统操作来进行,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以及各种影音操作技术来配合,使人们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共享环境下,进行实时性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因而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像是现在的高校日常教学,就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大大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而人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追求也变得越来愈发精致。
2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要素
2.1视频压缩
说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视频的压缩技术,作为多媒体技术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视频压缩技术的要求会很高,简单来讲,在视频压缩过程中,主要是画面精细程度的压缩,在压缩的过程中,会对视频中的画面图像进行技术编码,在当前技术下的压缩编码程序主要指的是在原有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将画面中的主要部分,将其他次要的部分图像进行虚拟,也就是要根据视频压缩的对象来进行压缩,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压缩编码方式,这种压缩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手段,也是视频压缩中的关键技术。
2.2视频点播
而视频点播技术,也是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产物,并且受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点播技术又被称之为VO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进行播放的一种技术,使人们可以同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互,彻底改变了现代市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点播技术,人们想什么时候观看视频节目,就什么时候观看,不再受到过去广播电视台的播放限制。人们除了可以观看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技术进行学习,将点播室变成了课堂活动室,人们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操作来进行实时教学,不再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而且还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让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进行观看,同时在点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保留原视频的画面质量。
2.3数据库应用技术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比较复杂的,各种信息数据也比较繁杂,因而关于信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也是关键性技术当中的一种,必须要加以重视起来,这种面向多样化的数据格式储存及时,可以很好地对数据对象进行整合,将数据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联系起来,使得计算机的操作程序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分析,完成多媒体数据信息的储存和统计。
2.4虚拟现实技术
作为新时代多媒体发展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虚拟现实可谓是这一科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言技术,所谓虚拟技术在宏观上是一个内容非常庞大的概念,它融合了多方面学科领域的技术内容,比如说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图形学技术,人体与计算机的人机实时操控模拟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的传感技术以及真人CG三维立体的动态捕捉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术来模拟设计真实的场景,这在国际上都属于先进性的研究领域,采用了真实场景模拟技术以后,人们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画面,画面上的一草一木,水流的变化,场景的动态变换,都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虚拟操作技术来完成的,假如此时还有其他的设备给予配合,还能够进一步模拟出更加真实的场景画面,让人们从视觉、听觉、感觉上享受一场全新性的感官盛宴。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信息咨询领域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是比较常见的在医院的大堂中都可以看到电子大屏幕上的流动信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就医咨询,除了医院以外,我们的许多学校也都进一步开设了新的信息宣传模式,让全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更加了解到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高了学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模式,人们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而该项技术在信息咨询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电视机领域
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信号模式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举个最近的例子,在现在生活中,依旧使用电视广播数字信息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多媒体技术下的“网络机顶盒”,运用互联网状态下的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剧节目,还可以在电视机上观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视频,改变了传统电视机领域的发展模式,这种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
3.3工业领域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加快了工业技术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和工业技术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从工厂的加工车间,到整个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此项技术能够从采集,运输,存储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综合的处理各项任务,特别是现场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通过精准的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优化整个过程,加大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价值。
3.4图书馆领域
度过大学的人们都知道,在学校图书馆想要借阅一些书籍的时候,再也不用麻烦的一行行一排排的找过去了,只需要在在线系统输出关键字,关于书籍的一切尽收眼底地,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还有可以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电子版本,实现了数字化阅读,让读书更加生动真实。
3.5教育领域
可以说教育领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我们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老师功过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来提高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效果更真实。这项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一个小小的窗口,跨越了万水千山,把知识带到了偏远山区,带到了异国他乡,增进合作,增进友谊,为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6娱乐领域
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文化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动画片的制作,传统的动画制作主要是以手工绘图为主,一笔笔一页页,在把这些画通过繁琐的技术手段连接起来,耗时耗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后可以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平面滚动技术有让整个画面显得生动逼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提高了动画片自身的商业价值。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相关的技术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完善也会日渐成熟。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括和对其在诸多领域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丝毫不可懈怠。要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积极的将其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从继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性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01:25-26.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231-02
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
所谓多媒体技术通常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技术来完成的信息处理工作,这种技术是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视频编辑为一体的综合性操作技术,而且经过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多媒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联合计算机系统操作来进行,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以及各种影音操作技术来配合,使人们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共享环境下,进行实时性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因而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像是现在的高校日常教学,就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大大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而人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追求也变得越来愈发精致。
2 新时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要素
2.1 视频压缩
说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视频的压缩技术,作为多媒体技术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视频压缩技术的要求会很高,简单来讲,在视频压缩过程中,主要是画面精细程度的压缩,在压缩的过程中,会对视频中的画面图像进行技术编码,在当前技术下的压缩编码程序主要指的是在原有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将画面中的主要部分,将其他次要的部分图像进行虚拟,也就是要根据视频压缩的对象来进行压缩,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压缩编码方式,这种压缩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手段,也是视频压缩中的关键技术。
2.2 视频点播
而视频点播技术,也是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产物,并且受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点播技术又被称之为VO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进行播放的一种技术,使人们可以同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互,彻底改变了现代市民的生活状态,通过点播技术,人们想什么时候观看视频节目,就什么时候观看,不再受到过去广播电视台的播放限制。人们除了可以观看电视节目以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技术进行学习,将点播室变成了课堂活动室,人们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的操作来进行实时教学,不再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而且还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让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进行观看,同时在点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很好地保留原视频的画面质量。
2.3 数据库应用技术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比较复杂的,各种信息数据也比较繁杂,因而关于信息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也是关键性技术当中的一种,必须要加以重视起来,这种面向多样化的数据格式储存及时,可以很好地对数据对象进行整合,将数据和计算机操作系统联系起来,使得计算机的操作程序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分析,完成多媒体数据信息的储存和统计。
2.4 虚拟现实技术
作为新时代多媒体发展技术当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虚拟现实可谓是这一科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言技术,所谓虚拟技术在宏观上是一个内容非常庞大的概念,它融合了多方面学科领域的技术内容,比如说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图形学技术,人体与计算机的人机实时操控模拟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的传感技术以及真人CG三维立体的动态捕捉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术来模拟设计真实的场景,这在国际上都属于先进性的研究领域,采用了真实场景模拟技术以后,人们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画面,画面上的一草一木,水流的变化,场景的动态变换,都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虚拟操作技术来完成的,假如此时还有其他的设备给予配合,还能够进一步模拟出更加真实的场景画面,让人们从视觉、听觉、感觉上享受一场全新性的感官盛宴。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3.1 信息咨询领域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像是比较常见的在医院的大堂中都可以看到电子大屏幕上的流动信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就医咨询,除了医院以外,我们的许多学校也都进一步开设了新的信息宣传模式,让全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更加了解到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高了学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模式,人们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而项技术在信息咨询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电视机领域
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信号模式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举个最近的例子,在现在生活中,依旧使用电视广播数字信息的人家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多媒体技术下的“网络机顶盒”,运用互联网状态下的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剧节目,还可以在电视机上观看一些自己喜欢的视频,改变了传统电视机领域的发展模式,这种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
3.3 工业领域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加快了工业技术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和工业技术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从工厂的加工车间,到整个生产流水线都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此项技术能够从采集,运输,存储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综合的处理各项任务,特别是现场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通过精准的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优化整个过程,加大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价值。
3.4 图书馆领域
度过大学的人们都知道,在学校图书馆想要借阅一些书籍的时候,再也不用麻烦的一行行一排排的找过去了,只需要在在线系统输出关键字,关于书籍的一切尽收眼底地,大大节约了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还有可以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电子版本,实现了数字化阅读,让读书更加生动真实。
3.5 教育领域
可以说教育领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我们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老师功过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来提高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效果更真实。这项技术还可以进行远程教学,一个小小的窗口,跨越了万水千山,把知识带到了偏远山区,带到了异国他乡,增进合作,增进友谊,为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6 娱乐领域
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文化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动画片的制作,传统的动画制作主要是以手工绘图为主,一笔笔一页页,在把这些画通过繁琐的技术手段连接起来,耗时耗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后可以采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平面滚动技术有让整个画面显得生动逼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提高了动画片自身的商业价值。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相关的技术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完善也会日渐成熟。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括和对其在诸多领域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丝毫不可懈怠。要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积极的将其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N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27-01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模拟电视在广播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移动接收和数学化是它们的发展方向。尽管广播事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无线模拟电视的接收信号时经常不稳定,信号的可靠性比较低下,即使是调频广播,在汽车高速行驶中的接收也往往遇到困难。有线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无线模拟电视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无线模拟电视的移动接收引起广电事业的重视。
数字化是无线模拟电视广播一个重要的应用,数字化要求电视广播系统在移动中实现信号的接受和转移,这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移动电视具有无线模拟系统的优势,与卫星信号接受有着共有的特点,而且比较容易实现,并且成本比较低廉,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有线电视在接收不方便,经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影响。例如,城市施工建设和自然灾害造成有线电视信号中断。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无线模拟电视的传输模式
ADTB - T为混合传输模式的单载波系统,也是一种"单载波"调制技术方案,采用4 位或16 位QAM 变调方式,并融合了独特的平均化技术,使用8MHz 带宽,拥有5Mbi/s,10Mbi/s,20Mbi/s 三种传输模式。突破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的单载波无法实现移动接收似的技术瓶颈。其移动接收信号的性能(接收率和接收灵敏度),优于欧洲DVB - T 标准。其所需的灵敏度为- 82dBm(最大20Mbi/ 秒)。-92dBm(最大5Mbi/秒)。该技术适合在无线模拟电视上采用,它承接单载波系统覆盖范围性能好、抗同邻频干扰能力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解决了抗恶劣、动态信道干扰,以及单频组网的国际性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数字传输体制(PCM一IM) 主要有专用图像光纤传输系统(如ADC公司的DV6000 系列)和SDH 图像传输系统。数字传输体制的图像质量高,传输距离远,但投资很大。PTM( ETS 300 421) 传输介质是卫星,它传输图像、视频及音频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都是被打抱着进行传输。卫星信号在传输的时候具有很强烈抗干扰的能力,再进行信号处理。通过卫星转发的压缩数字信号,经过卫星接收机后由卫星机顶盒处理,输出视频信号。这种传输覆盖面广,节目量大。数据流采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方式,在使用MPEG-3的格式时,无线模拟电视用户端达到CCIR605 演播室质量的码率为15Mb/s,达到PAL 质量的码率为10Mb/S。
三、无线模拟电视的发展方向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飞速发展。而无线模拟电视的出现,以数字化电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迅速发展。短短几年,无线模拟电视得到大量观众的支持,这对传统的有线电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大量抢占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市场份额,这让传统电视显得无可奈何。无线模拟电视也不断地追求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首先,数字化技术应用使得无线模拟电视取得一定的成果,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基本上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清华大学的DMB -TC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是提供一种数字信息传输方法,核心采用了QAM/QPSK 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 - OFDM:)调制技术;使用创新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并实现了分级调制和编码;同时可以实现多媒体业务。
其次,无线电视与网络的联合是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无线模拟电视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实时的更新和提前预告,不仅借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信息传输面,还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效应,增强了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同时广大的无线模拟电视迷也可以在网络上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可以进行收藏,这也是在网络环境下,无线模拟电视进行自我完善的表现。
最后,无线模拟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集团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取长补短。虽然当前无线模拟电视集体化这种趋势不明显,不过未来我们面对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无线模拟电视会在慢慢的竞争当中联合起来,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无线模拟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尽管它的市场前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中,且更新速度非常快。此外,无线模拟电视存在着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覆盖网的建设,无线信号接收机的耗电,接收卫星信号设备的安装等问题。在发展无线模拟电视时,必须要合理解决以上问题。总之,无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有望取代传统有线电视。
参考文献:
[1]王健.无线电视发展趋向分析[J].科技信息,200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