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农业发展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4: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当下农业发展现状

篇(1)

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指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农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工厂化禽畜养殖业、工厂化水产养殖业三大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设施农业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行业中,使用设施农业模式的占比80%以上。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产品行业的先进性。

二、设施农业气象业务

(一)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现状

农业气象业务泛指为农产品提供气象预警、产品预收报告、天气情报等相关数据的业务。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气象就已成立,分国家、省份、市、县4个等级的农业气象预报。主要预报农产品的收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和土壤墒情报告等。主要的技术方法是通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与本年度的气象预报情况进行数据模拟计算。另外,通过近50a的气象数据与大气探测数据预报本年度的气象状况。其预报误差均小于5%,在每年收获前两三个月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同时也肩负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我国地域辽阔,但气象灾害频发。在我国的各级气象部门中,技术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摇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拟程序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低温、干旱、水涝等情况下的产量,并提前做好预措施。由于设施农业的生长环境往往具有反季节特性,因此近年来农业气象业务中也逐渐加入了设施农业的气象报告数据业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初步设立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成熟度不足

由于当下设施农业的气象业务数据编制工作才成立不久,并没有真正提供反季节农作物产品的详细数据。其数据在反季节的匹配性上略有不足。

2.气象灾害的预期时间较短

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而言具有毁灭性打击,这是由于当下设施农业多数是以大棚的形式建立人造的温室以提高农产品的产值。此类大棚成本高,稳固性差,一旦遭遇台风、暴雨之类的气象灾害,大棚结构会瞬间荡然无存。不仅农民的农作物产品受到危害,大棚损失的成本也没法回收。基于这种状况,设施农业对气象灾害预期时间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的要求要更高,预期时间在72h时以上为最佳,这也是为了向农民提供为农产品施行保护措施的必要时间。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往往难以达到72h的预警时间。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起源已久,但在自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特别大的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当下气象探测装备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急需更新。另外,基于优化气象预测结果的要求,原有的站点布局也应得到更新。

(三)基于设施农业气象业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利用大数据原理,建立设施农业

需求因素数据库以种植业的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大棚在设立初期需要当地长年的阳光状态、湿度状态及风力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阳光大棚设置的位置与需要设置的设备,是大棚设计的前置条件。在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类型,气象部门也应设置大数据数据库,对该类的数据进行长年的统计与记录,并根据设施农业的不同需求将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制。

2.扩大站点分布,提高气象预警技术

在当下的气象预警技术中,站点的气象探测数据往往具有准确可靠的参考性。因此,提高站点的分布范围,加快数据分析的速度,是解决当下预警时间较短的有效措施。此外,气象预警部门应当不断引入新型人才,创新自身的气象探测技术,为提高预警速度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探索气象业务服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现代农业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气象业务可以借用经济学的原理,探讨与现代农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互惠共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居住用地与商业、工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态势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现象。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也是提高我国当下粮食产量的必经途径。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是当下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该文仅从个人角度分析了当下设施农业气象业务的状况,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读者更多的相关思考。

篇(2)

近年来,“栾川模式”成为河南省乡村休闲旅游在全国叫响的一张名片,经实地调研发现近6年来栾川凭借着其特有的区位自然优势,造就了一个优势产业,实现了从过去的工矿业为主转变为当下以生态旅游创造“绿色GDP”的较为先进的模式。这种发展方式恰恰迎合了当下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减少单位GDP能耗的现实。本文立足于栾川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综合运用CNKI数据库及实地调研一手资料作为数据来源,论述其发展当下特点,并探索值得推广的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并以此为其他地区提供有效经验借鉴。

一、栾川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速,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入。近年来栾川休闲农业经营人口来源于大量从传统从事耕作工作转为经营者,设立“农家乐”等形式的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以近6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经营主体数量最高时达到了30%的年度增速,在当下也以平均15-20%的速度增长。

(二)规模较小,数量众多,且以家庭经营为主。栾川休闲农业家庭内部成员即为雇主也是雇员,完全类似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模式,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截止到2016年栾川共有农家乐共35987家,其中重点旅游项目仅有同北京、上海等资金雄厚的地区合作开发的17个重点项目,比例很小。

(三)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首先就空间来看,自然风景区受青睐,人文风景区则门可罗雀。例如老君山是中原名山伏牛山主峰,十大君山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号称“伏牛三鼎”之首,文化积淀深厚,相传说是曾经老子修炼归隐之地,铁椽铁瓦的“放光金殿”老君庙始建于北魏,明万历后又续建救苦殿、太清观、道德府等。但是,景观价值和资源价值都如此丰富的老君山在除了“黄金周”“五一”以外的时间都是门可罗雀,来此地的的多为道教徒,出于信仰的角度来此地瞻仰。就时间来看,由于栾川山岭较多,风光秀丽夏季也不失为避暑的好地方,旅游人数则以仲夏、十一“黄金周”、“打春”和冬季居多。见图1

由图1可见栾川乡村旅游人数的时间分布不均,最高的10月份相比于最低的2月份更是相差3倍之多。

(四)经营地域集中,且“社团化”。当地的休闲农业主要以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所以集中位于景点入(出)口出,或是内部,实地调研发现不同的餐厅之间定价相同,这是由于位于同一地域的经营模式相同的主体间往往结成类似于“工会”的组织,相互之间没有经营权上的相互影响,而只是在旺季到来之前,进行统一协商、定价,这样一来即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也有利于同一行业的相互交流学习,以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五)洛栾高速的开通对栾川旅游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洛栾高速开通以来,栾川旅游人数激增,秀丽的风光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得意发挥,由栾川乡村观光游客地域分布图也可见交通对于栾川旅游现状的影响,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客源分布主要来源于本地和洛阳市,而本地居多,同时栾川本地居民到景区的消费主要以餐饮业为主,这也是老君山、等景区均距离栾川县城30分钟车程之内交通较为便利的因素。

二、栾川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政府支持,积极引导。早在2000年初,栾川县政府就立足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对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明确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新的支柱产业来支持培育,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旅游休闲经济也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灵魂。栾川顺应当下生活潮流,合理利用、深度开发生态资源,着力打造休闲之旅。栾川还联合北京大学编制出《栾川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经人大通过付诸实施,大力整合“山、洞、水、林、泉”旅游资源,全力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三)基础设施完善。栾川先后投入3.52亿元不断改善通讯、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洛栾旅游快速通道及洛栾高速为代表的一批干线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景区道路得到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三、栾川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篇(3)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有关农业资源以及相关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我们的一个思想误区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就要大规模的开发农业资源,以至于导致许多农业发展的矛盾出现,在进行农业经济开发时,解决当下的矛盾尖锐的农业资源问题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发展会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采取一种维护自然环境和维持自然资源的方式进行合理发展,不仅要确保农业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农业永续性利用,对于水和其他动植物资源能够不构成影响,在资源上、技术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史称FAO会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早在国际会议开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为响应FAO会议的发展要求,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在提高食物生产以及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保证和改善农业环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农业资源,尤其是针对相关生物资源以及可再生环境,要做到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发展理念。

3.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农业利用,在农业经济可承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的转换率,这种发展理念随着十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当下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发展。

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民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要指出的是,农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可持续的基础上,主要做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步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国民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农用土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7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强调保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主要就从三农问题开始解决。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进行种植业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对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较为特殊,难以降解。在进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以保护环境为主。

3.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要通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们当下所最为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农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也是减缓环境压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三农问题的解决时,要进行合理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因此是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4.要进行合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合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环之中,因而在资源开发中,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5.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

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步重要的发展限制因素,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较为普及的今天,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经济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此外,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增长的集约性进行合理分配,因为采用集约形式发展农业能够减少污染的面积,并且便于进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特点,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业产出率等,同时也要满足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面结合,并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增加环境的污染。

2.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有各个方面,其中在农业生态发展上所要表现出来的是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在发展农业时保证遵循自然生态规则,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的生态调节率,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支撑和源泉,因而努力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本文针对其发展特性、发展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16-01

1 贵州省山区农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基于安龙县抑或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土地破碎的实际,要想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一个县或是小范围内要上大项目基本没有条件;已经申报项目落地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特别是山区,由于地形起伏、地势落差以及各种小气候明显等因素,导致作物类型分布呈多样化趋势,也决定了某种特定作物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绝对数量不多、规模有限。很显然,单就一个县而言,从原材料保障上就不具备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条件。但现实却是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上,各县市之间缺少配合,因而始终受困于资源条件和协调机制的限制,难于破局。

2 区域统筹发展措施

2.1 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形成跨行政区域联动

在资源类型相近的几个县、整个市州或市州之间,探索相关协调配合机制,形成跨行政区域联动。一定区域内实行资源统筹和产业项目合理分布。比如按照市场情况,黔西南州已经有了比较宏伟的设想,晴隆县建立起了号称全国最大的肉羊屠宰企业,但仅仅一个县饲养的羊出栏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全州的羊出栏量也未必能够满足。另外,兴仁县也建立起了大型生猪屠宰企业,设计年屠宰量并非1~2个县能够满足。同时,安龙、兴仁两县都建起了薏仁米加工企业,其原料消耗及需求也不是这2个县自身能解决的。这时就必须引入统筹的思想理念,将几个县的资源整合起来考虑,共同支撑起做大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理顺农产品生产供应和统一收购渠道,把分散的初级农产品资源聚合起来,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加工销售增值。若进一步拓宽眼界,不仅需要统筹好全州的产能,甚而至于可纳入更大范围来作统筹考虑[1-3]。

又如当下的一些高端蔬菜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而且港澳、海外有企业下订单,农产品供应远远不够。若是采取统筹的思路,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由于目前贵州省农产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仍需不断壮大,企业实力有待提高,因此只能通过观念和思路上以及实际操作上的调整,实行项目统筹运作,实现资源整合,扩大规模。

2.2 形成统筹运作机制,实现农产品集约经营

某些产业基于各种小气候而在特定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又因为一定区域内立体气候差异明显的实际,某种特色作物分布不集中,一个县或特定范围内面积不大,但又都有一定面积,却难以独立形成产业。对此,若能引入区域统筹的思维和理念,通过建立和形成一定的运作机制,由某产业领域或某特定经营方向的龙头企业对某一特色农产品实行统一组织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将一定区域内分布在各个地方的同一资源集中起来,达到一定的集约经营,从而体现较大程度的规模效益并进一步实现创品牌、做大做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产品质量不自信且产品供应不稳定的尴尬,应采取化零为整的经营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农产品批量供应,才能不断做大做强产业[4]。

2.3 运用区域统筹观点,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至于如何形成联动机制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探索。结合各地制定“十三五”规划以及试点省直管县等机制的大好机遇,可以尝试融入区域统筹的思想来考虑问题,使产业规划和落实达到更高的起点和运作层面。具体到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也应当用区域统筹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结合龙头企业培植,可以重点打造和扶持大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走集约规模经营道路,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其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起主导作用,集中利用原料基地和市场把握优势,更好地实行规模化生产销售,做大做强产业和品牌。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工业管理、商业经营、科技支撑。用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用商业模式经营农业,用科技力量支撑农业,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拓宽新型工业化内涵。

2.4 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助力农业企业发展

联系到某些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还可以更好地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煤矿、房地产等产业和行业注资农业企业,实行和实现转产、转型发展。

2.5 统一质量标准,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

在组织市场销售和创品牌上,结合省、州、县各级提出的抓销售、抓生产、抓品牌“三抓”的思路和要求,立足资源整合,将一定区域内从事同一行业农业生产的企业组织起来,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的格局,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组织销售,形成同一商品质量统一的格局。这样势必可以更加有效地集中盘活资源,同时充实活跃了市场,还可满足外部大宗的订单需求。

3 结语

可以预期,若能实行区域统筹,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必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也只有这样,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才更可能成为现实。从效果上讲,只要集中精力、整合优势资源,不贪多、不虚耗,势必可以使农业发展更有效率。在方法上,实行区域统筹、整合推进,势必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化零为整,可以使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山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撬动固有的沉寂,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激活体制机制,统筹市场运作,整合各方力量,盘活现有资源,实现跨越发展。希望在社会变革的春天里,在农业发生深刻变化的档口和过程中,看到更多积极的令人鼓舞的利好政策和扎实效果。希望能更多地实现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产品及市场定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变劣势为优势,发展独特优势产业。通过区域统筹,整合有限资源,实行集约节约经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又增加企业及群众收入、贡献社会、造福人民尤其是山区人民。

4 参考文献

[1] 张光新.关于调整山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2):41-42.

篇(5)

去年局地苹果、梨等农产品去库存大战还未结束,今年新一轮的果品销售已拉开帷幕。受这两年来频频出现的农产品滞销影响,不少农户对农业种植到底该怎样搞存在严重的盲目情绪,未来农业之路如何走才能取得好成效也成为种植户们关心的问题。

回顾2015年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我们发现,同样面对市场洪流,和多数普通种植户陷入农产品低价、滞销的窘境当中无法自拔的情况不同,一些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庄园和涉农企业在市场上仍呈现出如鱼得水的态势,农产品销售火爆依旧。缘何如此,我们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高品质+打品牌+优渠道”的组合拳成为农产品得以优价畅销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农产品在行情不佳的市场中激流勇进的坚实保障。在这当中,高规格的品质筑成了农产品畅销的根基,优渠道加盖起农产品畅销的屋脊,而打品牌则似连接地基和屋脊之间的承重墙,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梗结,为扩展好的销售渠道提供依靠。依靠好的销售渠道,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抬升也有了保障。农产品畅销了、价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益自然就跟着趋高。

纵观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品质和销售渠道是整个农产品产销环节里被提及最多的要点,但农产品品牌打造却长时间不为人们重视。当众多工业制成品品牌被人们熟知且能有效指引消费时,农产品却因为品牌缺失,消费群体难以稳定等问题,饱受多变市场的冲击。同样是产品销售,工业制成品的消费行为当中不乏“我想买一部‘三星’手机”,“张三新买了一辆‘大众’汽车”,“这款‘西凤’酒评价不错”等类似有品牌的言辞,但在农产品的购买当中,却充满因缺少品牌指引,消费者难以买到质量统一、口味相同的农产品而来的苦恼。

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购买符合自己口味和心意的农产品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对未来农业向品牌化迈进提出迫切要求。农产品品牌化不但让农产品对外有了自己特定的形象,能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嗜好外,还能让不同收入群体按照不同档次的价位完成采购。不但如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正于全国各地发力的当下,面对缺乏稳定消费群体,农户在多变的市场中保障乏力的农业发展现状,品牌化建设不但有助于农产品的去库存、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也能补上我国较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品牌缺失这一短板,让农业发展更为规范和稳健。

而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除了家庭农场、农业庄园、合作社、涉农公司这些便于使用统一技术进行生产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参与其中外,普通农户也不妨通过多户的联合协作,合力塑造出一个属于自身的农产品品牌,以此来应对多变的农业市场。

篇(6)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科技的进步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不断增长与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催生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美国是最早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付诸实施的国家。在见证了美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可持续发展,吸取美国的经验开始走自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我国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不同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各有异同,发展重心也各不相同。

但是其基本特点受到世界人民普遍的认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1、持续利用性。实际上,我们所能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农业生产中如耕地等在内的很多资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利用上,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使用,杜绝过度开发,一旦受到毁灭性破坏,我国农业资源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一些可再生资源也要注重防止过度开发使用甚至破坏性使用,要用在长久的眼光看问题,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性。

1.2、可选择性。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当前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靠天吃饭,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产量,加快了农业可持续生产步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区域农业所选择的生产技术也不同,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增加产量。

1.3、效益性。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创造高效益,促进农业发展,缓解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农业经济只有创造高效益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最可能的实施条件,为后代生存与发展提供最大的使用资源。

坚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为我国环境保护、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人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可利用资源减少。农业发展离不开对耕地、水源、草场与林地。气候的不断恶化与人为破坏的增加导致了这些农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日益减少,导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

2.2、生态环境恶化。气候的恶化导致我国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又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大面积的耕地丧失了原有的肥力,耕地减少的同时产量也随之下降。另外由于人们破坏性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草地“三化”现象严重,对于发挥森林与草地的作用来建立健康的农业环境产生很大的阻碍。

不仅如此,农业生态系统被破坏,污染现象加剧。由于城市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我国大部分河道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发生的如太湖蓝藻事件等一系列问题显示出水污染问题的严重。耕地也受到了污染,农药残留与河道污水导致了大面积的耕地土壤结构被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

2.3、农民收入少,生活负担重。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与农民投入的高成本相比较而言,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并不算高。再加上物价的持续上涨,农民生活开支进一步加大,生活负担并未出现大幅度减轻。在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比东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很多,生活压力很大。

我国农民数量大,实施农业补贴的可行性不大,并且对农民的帮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2.4、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产业多元化,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然而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却出现一些偏离目标的地方。问题之一在于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下,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农民个体只为当下生活,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结构调整。此举往往创造不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产业破坏等不良后果。

此外,有些政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考虑实情盲目调整,给农民生产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3、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环境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环境控制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保护环境工作的前提任务之一是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对自身生活发展的重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与思想水平普遍较低,可持续观念薄弱,导致产生许多破坏性生产行为。政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宣传环保与农业、生存之间的利害关系,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3.2、增加农民收入,宣扬计划生育。农民生产不能形成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发展资金短缺,政府如能给农民提供更多贷款援助,就可以帮助扩大生产资金,农民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收入。在生产技术上,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农民引进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3.3、进行统一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需要让农民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化农民的大局观,纠正农民小农思想中的错误,由政府进行统一的结构调整,避免农民随意、胡乱调整。

4、结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将不断遇到新的难题与障碍,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体制来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从事农业研究人员要不断总结、创新新的发展理论,将理论用于实践,农民与相关农业成员要不断摸索研究更适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路线,以促进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已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不断的调整与进步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篇(7)

一、“互联网+农业”的概述

“互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时代信号,带动了经济新的增长,这种经济模式的主要增长点在于依赖互联网的连接作用,通过互联网把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要点连接在一起,对农业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经济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表现出深刻的时代特点,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十二届政府报告中,国家总理指出,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国家实体经济产业相结合,创新出新的经济模式,并不断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科学化增长,朝着智能化,产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二、“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以互联网为手段高效整合农业发展资源

为了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促使农业发展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首先,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秉持以人文本的战略理念,基于区域实际发展现状之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互联网发展计划。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以及气候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接下来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最后,还应该全面整合农业市场的所有数据信息,基于互联网技术之上,全面把控好市场的发展动向,全程跟踪市场当中的价格以及走向,对接下来农业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事先准确性的预判,最终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生产迈向稳定发展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对农业电子商务进行全面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我国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态势,构建完善的扶持政策,帮助农民更好的生产。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托于我国当前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充分的借鉴先进国家的相关建设经验,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更符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农产品流通具备较高的专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大企业投身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当中,重视与物流等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我国农产品加快流通以及拓展经营范围提供有力保障。而为了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之外,还应该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农产品物流以及运输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最后,重视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发展,按照模块化的经营形式,加强超市以及企业等方面之间的联系,促使农产品流通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为农业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篇(8)

引言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应结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同时,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积极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应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推动农业发展创新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当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现代化的农业必然是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旨在推动农业发展模式的改革,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科学利用农业生产力,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限制。同时,优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创新,在当前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与传统模式,而是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可以推动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科技的创新,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1.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下,农村不仅仅局限与发展农业种植业,同时还可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甚至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势必会大幅提升农业经济的效益,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人才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直接管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农业经济管理需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如果无法有效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很难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普遍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有局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管理人员很容易出现缺乏行动力、知识滞后等问题。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诸多惠农、助农政策,但是难以在基层贯彻落实,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受人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2.2农业生产单位发展能力较低

1)我国农业生产活动长期受限于个体活动发展模式的影响比较深远,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个体与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规模与发展形式单一,获取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不仅导致农业生产单位的抗风险能力偏弱。2)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大型企业的整合资源的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之间不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导致各项生产要素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及,促使诸多行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是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相关软硬件设施,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此方面的意识,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现代化农业必然是依赖于高科技手段,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因此,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势必会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2.4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被逐步淘汰,农业生产正在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发展,这表明我国已初步走上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资本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极大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但是仍然无法有效改善当前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强人才培养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人才方能得以实现,因此,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优化农业基础硬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大人才储备,建立强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以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有深刻的了解,为此,要加强对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组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当前落后的农业技术,积极与相关高校建立联系,定向培养人才,扩充农业经济管理储备人才队伍。

3.2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整体而言效益不高,缺乏发展的潜力。对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小农经济模式下,个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发展规模化农业,还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以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劳作,还可以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规模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积极发展。

3.3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9)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为了适应不断膨胀的社会需求,农业发展以多元化方式发展起来。而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不得忽视,生态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通过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在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方面,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有着一套复杂的系统理论,它包含农、林、畜、生态、资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与以前的研究不同,它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一学科的。所以大多数人只是对这套理论中的某一方面有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生态农业的内在联系。看待生态农业需要以一个综合的思维角度,对各学科进行分类,整合,评价,模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新的生态农业体系。

在生态农业技术条件方面,生态农业有着一个复杂的系统关系,它包含各种组成充分,这些成分也相互影响。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各种组成成分的发展也各有不同。比如说,在一个整体的生态农业环境中,首先要看到主要组成成分,然后是次要组成充分,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成分发展缓慢。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而简单依靠一些经验,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的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的引进等问题。

在生态农业产业化方面,生态农业满足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它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目标依然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完成目标的手段太过单一,根本无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随着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农业的发展遇到崭新的机遇,同时也面对新的挑战,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验和研究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不断涌现,并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通过这些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与农业的相互融合。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能力转换,相互组合,适应优化,依靠现代化技术支持,发挥可持续能源的效率,实现多样性优势,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二、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技术推广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一方面,新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改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不足,丰富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理论。谈到将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有效整合,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发挥事物内部各各分支的特性,使得内部能够和谐有效地开展开,有利于整体的全面发展。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整合就是让生态技术存在于生态农业中,又有效推动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生态技术应用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

三、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

篇(10)

农村金融是一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伴随产物,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壮大,成为农村的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一种有力保障。再者,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农村资金供给的提升与农村农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着重强调了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对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本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针对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①改善农村地金融的生态环境;②重构农村金融体系;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后,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当时资金由极度匮乏到有资金富足的背景和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下,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在此之前,整个国家都是处于一种资金短缺的状态,这就使得政府对社会的金融控制,主要放在动员资本上面。而在当时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起一个储蓄资金的作用,利用储存的资金来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使得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但是在20年代后期,资金的供求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资金极度短缺变成了资金有大量的剩余,这种情况使得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相继而出,于是这种新型的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就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扩展,使得城镇与l村之间、工人与农民之间有巨大的经济差异,另外农村地区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便于农村地区留住和利用其所拥有的资金。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市场逻辑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认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认识市场逻辑还要跳出这个逻辑,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真正的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改善农村的金融体系。

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这一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当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人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尤其是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仍然严重缺乏,首先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稍显不足,我国与农业、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机构还不能承担起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节的职责;其次就是商业性金融向农村金融的转变,由于银行自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其为农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也非常的有限,再者就是,农村金融并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非正规金融相较于正规金融来收还未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必须要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当下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着力于把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向正规金融体系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现下非正规金融所特有的一些优势,使其朝着正规化迈进,重新构建一套既能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要巩固农业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全体农民的收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地区。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本配置方式,并且它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②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缺乏;③农村金融的服务内容多样化不足;④国家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还不够。

(一)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

农村金融环境一般是指由企业,政府和一般居民所构成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个群体,和金融体系在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法治,习俗等金融环境。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有些严峻,很多的制度存在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这对农村地区金融的融资有很大的阻碍。农村的信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存在不少乡镇的工厂接口破产而逃避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并且金融机构的相关维权法律不够完善,所以金融机构的维权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且农村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判断客户真实的信用情况,因此对贷款的风险不能有效地评估。信息的不完整性,法制的规范程度还不够,尽管系统的缺失,这些都考验着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对于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恶性循还,使得矛盾更加突出,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也变得严峻。

上一篇: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下一篇: 数码行业前景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