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4: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规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标准适用于公务电子邮件的归档与管理,在维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的基础上,为其安全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适用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GB/T17678.2―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
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8―1999档案著录规则
DA/T 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国家档案局令第6号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3术语和定义
DA/T 1-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
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处理,并通过电子邮件系统经由计算机网络发送和接收的电子信息。它包括信息文本本身及其附件。
电子邮件可在一机构内部进行传递,也可在政府部门之间或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进行传递。电子邮件分为三种:公务电子邮件、暂时性公务电子邮件、私人电子邮件。
3.2 公务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 document
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经由电子邮件系统传输的电子邮件。
3.3 公务电子邮件系统electronic mail document sys-tem
用于产生、传送、接收、阅读和处置公务电子邮件的计算机应用系统。3.4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system
为了收集、组织、记录电子文件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利于电子文件保存、检索、使用和处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4总则
4.1公务电子邮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归档、整理、保管、移交等应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应明确规定公务电子邮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质量。
4.4归档公务电子邮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5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归档、整理、保管、移交等应纳入各单位公文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
4.6机构内设置的公共邮箱(机构内对个人开放的邮箱,邮箱内设有许多文件夹,分别用来讨论工作中不同方面的问题)或共享邮箱(用来供员工发送疑问或者关于执行的公务某一特定方面的信息,只有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才能使用的邮箱)必须说明创建的目的或理由、邮箱使用者的范围,并向使用者阐述邮箱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公共邮箱或共享邮箱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
4.7系统管理员应设定工作站和电子邮件账户的使用密码,密码应妥善保护,并定期更改。
4.8各单位系统管理人员应为使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能够自动识别病毒特征的软件系统,并确保工作人员在使用文件或查找信息时,其工作站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自动保护功能都能启动。病毒特征库应当定期更新。
5公务电子邮件的撰写与传递
5.1公务电子邮件标题、正文内容的撰写以及署名规则参照相关纸质公文规定。邮件标题撰写应符合邮件主题或公务性质,以保证邮件应用的时效性以及归档、检索利用质量。
5.2各单位应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公务信箱中发送和接收公务电子邮件,不得使用私人邮箱。邮件一经发出,必须原样保存。应尽量避免公务邮箱用于私人活动。
5.3公务电子邮件应使用专网和专门的邮件服务系统进行发送和接收,并对发送的邮件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应对网络环境、服务器、工作站进行安全性验证。
5.4在发送公务电子邮件时应使用真实身份,并根据电子邮件的密级和发送范围,确定是否应进行加密和电子签名。不得在公务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中使用扫描签字等易被修改、伪造的签字方式。
5.5各单位系统管理人员或有关人员应保存经由公务电子邮件系统传送的所有电子邮件收发记录,作为指导、监督归档的依据(公务电子邮件发文、收文登记表参见附录A.1,A.2)。
公务电子邮件收发记录应当归档,只有授权人员方可查询。
5.6使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人员不得开启可疑电子邮件,如发现病毒,应立即通知系统管理人员。
5.7公务电子邮件收发日志应备份,脱机保存,定期移交档案部门。
6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与归档
6.1鉴定归档责任归属
6.1.1对外发送的邮件由发送者进行鉴定归档;接收到的外部邮件,由接收者进行鉴定归档。
6.1.2内部电子邮件应由邮件的发送者或邮件讨论的发起者进行鉴定归档。
6.1.3公共邮箱文件夹或共享邮箱的邮件由文件夹或邮箱的责任人进行鉴定归档。个人邮箱内邮件的鉴定,由邮箱拥有者负责。
6.2鉴定内容
6.2.1应根据电子邮件的内容确定其是否具有公文性质,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对于涉及公务但以个人名义收发的电子邮件应视为公务电子邮件。
6.2.2公务电子邮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工作,参照国家有关纸质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和密级的有关规定执行。
6.2.3各单位档案部门必须对需要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鉴定。真实性鉴定是指认定邮件是否当时当人收发的,检查公务电子邮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是否与收发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鉴定是指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检查公务电子邮件的内容信息、背景信息、结构信息等要素是否完备。有效性鉴定是指检测公务电子邮件是否具备可理解性和可用性,包括载体的完好性、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兼容性等。
6.3归档范围
6.3.1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且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均属归档范围。载有相同信息的纸质文件属于归档范围的,则该份电子邮件也应归档。
6.3.2:土务电子邮件归档时,应包括以下部分:
a)邮件发送人、接收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和公务电子邮箱);
b)发送、接收邮件的时间;
c)邮件密级;
d)邮件的题名;
e)邮件正文、附件;
f)邮件收发日志;
g)发送、接收邮件的软件名和版本号。
6.4归档要求
6.4.1: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应及时从原有邮箱中迁移出来,进行逻辑归档,保存到专门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需归档的电子邮件不可长期保存在公共邮箱内。
6.4.2发送或接收具有保存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后应立即将电子邮件打印成纸质文件,将打印输出存档到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
6.4.3采用物理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应采用或转换为本标准规定的标准格式(公务电子邮件存储格式参见附录B),如无法完整、准确地转换,应将相关的应用程序一并归档。
6.4.4一般情况下电子邮件和附件作为整体进行归档。
6.4.5经加密的公务电子邮件应解密后明文归档。
7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整理
7.1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整理按DA/T22―2000规定的要求进行。
7.2归档公务电子邮件以件为单位整理。同一全宗可按类别、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进行分类整理,公务电子邮件编号规则应与电子文件编号规则保持一致,有对应其他版本的,应通过档号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7.3将已整理好的公务电子邮件按顺序存入规范化载体(公务电子邮件存储载体参见附录C),不同保管期限的公务电子邮件应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上,务必保证电子邮件的真实与完整。
7.4公务电子邮件的著录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存储公务电子邮件的载体著录内容包括:
a)说明文件,对存储载体内文件及软硬件环境进行描述。
b)类目表文件,说明载体内文件分类信息。
c)著录文件,存放有关文件的目录信息。
d)公务电子邮件夹,存放已归档的各种公务电子邮件。
7.5存储公务电子邮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明以下信息:
a)载体编号;
b)立档单位名称;
c)类别(或主题);
d)邮件起止日期;
e)转存日期;
0密级;
s)文本(正本或备份);
h)操作环境(硬件或软件);
i)存储介质的生产日期;
j)保管期限。
8公务电子邮件的移交与接收
8.1各单位文件管理人员应按时向档案保管部门移交已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移交时应履行规定的程序,并做好移交登记(移交登记表参见附录D),完全合格后方可移交。登记表一式两份,移交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各保存一份。
8.2移交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应对归档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分别由移交单位、接收单位填入《公务电子邮件移交检验登记表》(参见附录E)。登记表一式两份,移交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各保存一份。
8.3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移交可以采用逻辑方式或物理方式。的公务电子邮件采用物理方式移交。
8.4无论采用逻辑方式还是物理方式移交,对于需永久或长期保存的公务电子邮件,均应当将电子形式转换成纸质形式或者缩微形式一并保存后移交。
9公务电子邮件的保管
9.1档案保管部门应对各单位移交的公务电子邮件制作备份,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1.1掌握《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熟悉法规中允许复印病历的内容:住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出院小结、实验室检查报告单;影像;特检等内容。医生对分析讨论病例时自由发言不同意见不允许复印。
1.2医院每年派出病案管理专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病案管理的先进方法, 参加国内病案管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对当前病案管理的发展加深认识和了解,通过病案管理知识培训,不仅提高了本专业水平,引进了管理新方法,增加了许多新知识,扩展新思路,掌握和了解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新动态,促进提高了业务能力。
2技能的提高
2.1对病案管理明细化,从病例整理、分类、录入、调阅、质量控制分别由专人负责,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
2.2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规范化医疗文书书写,文字特别注意同音字的别字更改,对病历内容不完整,不及时回报各种检查报告单及时通知该科医生和护士修改和粘贴,尤其对于一些医学常识常请教专业医生,避免分类错误的发生。
2.3质量控制 我科专门配置了内科、外科、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每天整理完成的病历进行审核、复查,质量控制,有问题或漏填报的内容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来修改、补充,争取在病历上架前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和发生。
2.4病历归档 患者出院后病案室的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复印病历,对报销、转院、理赔、核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3病案安全保护与管理[2]
3.1病案室(房)能够保障病案长久保存,要做 防火、防热、防潮、防光、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霉等。场地干燥、空气流通,病案室(房)库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45%~60%,防灰尘污染。防止泄密、失密及资料丢失。
3.2病案回收、借阅 患者在出院24 h后(死亡病历1 w内)回收至病案室;病案室应及时向临床查询未归病案的下落;病案室每月统计出院病案归档情况,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内容。科研、患者复查、再入院患者病案借阅,办理借阅手续可借阅,3 d内归还。
4病案复印
4.1患者本人与人申请病案复印,患者本人提供有关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患者提供患者及其人的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申请人与患者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4.2申请人为保险机构所需的复印病例,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死亡患者,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
4.3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案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5病案管理分析
5.1病案记录 做到字迹清晰可辨。首次病程记录要求8 h内完成;出入院记录、死亡、手术记录要求24 h内完成;病危者随时记,至少1次/d,病重者至少1次/2 d,病情稳定者1次/3 d,慢性患者1次/5 d;抢救记录即时完成,若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1 w内完成。
5.2病案统计1990~2014年我院病案存档96000份,根据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参考指标,病案编号准确率100%,新建病案各项填写符合率>98%,住院病案供应率>96%,出院病案3 d内回收率>100%,出院病案整理合格率>98%,病案归档排架准确率>98%,出院病案装订正确率100%。
6讨论
现代病案管理已从人工向电子化转变,某些具体工作环节还需人工来完成,作为病案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提高,保证病历档案管理持续续发展尤为重要,更能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发展水平[3]。病案室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为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病案复印工作中,除执行相关制度外实施优惠服务项目,对外地来我院就医者而又需回到原籍报销的病案,我院为方便患者,只需患者在住院期间持效身份证件有到病案室办理复印手续,出院后我科将病案以快递方式寄送至患者原籍。对全部病案复印提供了下列病案资料: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输血治疗知情书、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病案复印量达48%,病例管理合格率达100%。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4],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病案管理专业新技术, 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病案管理人员应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为医院全面发展,为广大患者全面服务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媚,秦爱芳.电子病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安徽卫生职业学校学报,2014,13(2):10-11.
[2]何红.医院病案管理与医疗保险工作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76-77.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201-01
一、档案法规的立法本意
《档案法》明确指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制,社会组织的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并且具体规定了“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有保护档案的法定义务”,同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体表明了档案事业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展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规定了“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和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的工作体制和崇高的工作目标。
二、档案管理的法律界定
《档案法》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的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这一规定不仅对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对应当归档或者不得归档的材料做出严格的规定,也对立卷归档的材料如何定期归档,集中管理做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本法的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有上述单位自行管理”,上项规定明确了持有须归档由档案管理机构保存的档案,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负有定期移交档案的法定义务,同时对现存于档案机构之外的具有档案属性的文物、图书资料由各单位执行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与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在利用上形成有效地互相协作,以保证文献资料的公益性利用。《档案法》的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具体规定了“档案保存价值,保存期限的标准以及档案销毁的程序和办法,由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的规定,确保了档案的保存价值和有价值档案的安全。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档案的有序转移、转让、出卖、复制、保管都做出了相关规定。对于立卷归档的材料和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法》以第十八条做出了“禁止携运出境”的禁止性规定。
三、对《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解读
《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施行,加强了人们对《档案法》各条规定的理解,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立法机构依法公布实施的《档案法》,在充分尊重立法本意和保留各条原意的相对独立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以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的方式对《档案法》的施行进行了有权解释。从而使《档案法》的执行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实施办法》的理解,贵在工作的实施和践行,《档案法》和《实施办法》是内涵与外延之间的紧密逻辑关系,各条款之间绝不可能出现和发生原则上的冲突和语义上的重复,它们之间的区分仅在于前者是法律,后者是法规,都是必须切实贯彻一体遵照执行的规则,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和曲解,更不允许对严肃的法律法规产生不应有的歧义。
文书档案管理受自身工作特点的影响,其作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展现出来,要想在短时间内就为单位整体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做出贡献着实很难。正是由于这样,不仅仅是单位领导甚至是一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产生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的极端思想。而这种想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单位不肯花钱为文书档案配备先进的设备、不肯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改进办公场所、不肯为文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讲座培训等等。除此之外,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不重视还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做一些简单抄写、录入、作,对文书档案资料的收集、开发、编研、归档等工作一概不管,因此要想发挥出档案资料的价值,难上加难。
2.文书档案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影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档案管理的方式。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那种方式,即人工收集、人工归档、人工查找。不仅占用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且使得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效率极为低下。
3.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文书档案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极为复杂和繁琐,稍有不慎就会因为程序混乱而前功尽弃;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单位尚缺乏一套细致、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加之目前领导、工作人员缺乏对这项工作的重?,因此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实在是有待提高,严重降低了文档管理与利用效率。
4.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为薄弱
首先,由于单位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降低了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由于单位在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选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档案管理经验不足。再次,单位缺乏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后期培训,使其无法及时满足工作发展的需要。最后,由于部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道德素质较差,对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做不到保密,而严重影响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单位内部各个科室不协调,阻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广泛,包含对各个部门工作行为、过程的记录。因此,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有利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是反观当下,由于很多其他部门人员对档案管理意识不足,直接或者间接表示拒绝配合工作,从而造成了档案资料收集不到位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单位内一些部门由于过程繁琐所以不愿意将需要归档的材料交给我们统一保管,而是采取各自存放的方式,这样不仅无益于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而且还会就造成档案的丢失或者是损坏。
6.配套不全,条件较差
这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档案管理设备陈旧落后,无法及时跟上信息化潮流。
(2)档案管理系统落后,软件条件差。
(3)存放档案的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柜架破旧不堪。
(4)缺乏专项资金对一些已经破损的纸质档案进行修复。
7.缺乏必要措施来维护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
事业单位的有些资料会涉及到一些机密问题,因此在进行对传统档案进行理时要特别注重对文件内容进行保密。但是反观当下,我们在对文书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时却忽略了这一点。不仅缺乏严密的防护系统进行信息维护,而且对一些文书档案审查不严,黑客很容易就能侵入我们单位内部计算机系统,解锁密码,从而造成一些需要保密的文书档案外泄。
2 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效率的措施探讨
1.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文书档案管理的意识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单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单位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知。给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业化的设施、专业化的人员、专业化的办公场所等。
2.以多种手段提升文书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在人员选拔上注重对他们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的考察,以从源头上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单位要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任职教育培训,经常性的组织一些讲座、或者是新老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座谈会,使一些新入职人员能够在前辈那里获取一些工作技巧,增强个人操作技能。再次,单位要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对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教育,或者是要求他们参加一些必要的道德素质培训活动,防患于未然。
3.更新档案管理设备,创新文书档案管理思路,革新文书档案管理方式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一样,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紧跟时展潮流,创新档案管理思路,积极的运用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来革新工作方式。如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要积极引进一些操作便捷的先进设备,建立起良好的档案处理系统;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要引进计算机辅助系统;为了提高工作有效性,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等等
4.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工作 档案管理
一、学校档案管理与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
(一)学校档案
学校各项工作自身应固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记载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对学校查考的重要历史凭证依据,是学校发展的宝贵参考资料。
(二)学校档案管理
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的学校档案资料详细真实客观的记载着学校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可以清楚地反映学校历史发展的足迹,是认识把握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凭证。完备的学校档案资料可在对学校工作检查了解评估中以真实原始凭证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有的重要作用。
(三)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
依据体育工作的特殊性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把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及工作情况以不同的记载形式存留保管,学校体育工作档案是记录学校体育各方面具体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凭证,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借鉴。
二、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目标任务
(一)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内容
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框架及《学院体育工作条例》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大致划分如下几方面进行档案的接收集等管理工作,在每个层面基础上可在细划分。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管理及上级有关体育工作文件档案;
2.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档案;
3.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档案;
4.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档案;
5.学校体育相关教学文件档案;
6.学校体育群体活动情况档案;
7.学校体育课余体育训练情况档案;
8.学校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档案;
9.学校体育教科研、学术交流、竞赛等情况档案;
10.其它相关情况档案。
(二)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目标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人才,这也就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体育档案管理工作是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重要环节,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目标就是以不同的记载形式把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一切有价值的体育工作及活动进行原始记录保存和管理建立建全完整严谨的体育工作档案,否则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落实就没有说服力。
2.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任务
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与体育工作档案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宏观总目标下的微观任务具体落实的环节。任务完成过程大致有以下3个环节构成:任务的确立—完成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中众多不同任务下人们付出劳动使所确立任务得以完成这一过程中以不同记载方式存留下的有价值的印迹凭证即为档案,如体育教师的教学文件可视为文字印迹,体育竞赛成绩及获奖证书奖牌等可视为实物印迹等……,总之可以记录凭证体育目标实现的具体劳动过程中有价值的印迹即为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任务。体育管理工作层面多项目杂的特点也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任务的多层面项目杂的特性。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就是由这些多层面项目杂的任务完成来保障的,最终达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不断增强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学校中相关部们及主管领导对体育工作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有偏差,轻视体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对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下的力度重视的程度远远大于对体育工作档案的管理,从岗位设置人员编制,职责范围及硬件建设上都和体育工作档案管理实际相差有一定距离,严重挫伤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对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规则制度不够健全规范
一些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规则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具体体育部室没有专门相关的管理人员来作体育档案管理这项工作,且不能熟知有关我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及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又不熟悉体育工作,如此一来体育工作档案的收集管理就会出现遗漏不规范混杂无序,从而使体育工作档案服务的功能大打折扣,
(三)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不是随意一个人就可承担的,就如教师上岗必须有资格证,医生行医须有行医执照,现实中兼职做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人员不在少数,但缺乏档案管理知识,体育教学及管理方面经验和理论素养,对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的严肃性、重要性、创新性认识淡薄,在这种层面上进行体育工作档案管理就有可能会使体育工作及活动中有价值的体育工作档案不能及时收集归档管理,使一些有价值体育工作档案缺失造成永久缺憾。
四、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档案记载着企业发展的足迹,企业文化思想也被真实地记录在企业档案之中。随着CAD技术应用的深入,我院网络应用已全面展开。工作方式的改变给管理方式提出新课题。设计手段的现代化,日益增多的CAD电子文件,向长期以来以纸介文件为基础建立的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提出了全面挑战,这是一场真正的记录革命。我院每年有数万多张图纸要存档、入库,它是广大设计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院宝贵资源和财富,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很好地保存。如何收集、如何归档、如何存储、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如何管理、如何利用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随着CAD应用水平的提高。设计人员对资源共享的要求与日俱增。院重复使用的建筑设计施工图图、地形图和可供大家多次使用的标准电子图签等,均需要归档存储。同时已存档的电子文件的再利用可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因此。为保护设计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建立电子图库,已是势在必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迫在眉睫、因势而生的必然课题。
一方面是设计手段的改变引起的档案管理的变革,这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是档案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提供了变革的条件,如CAD应用技术、光盘存储技术、图纸扫描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都提供了信息存储和管理的理想手段。院计算机网络的实施也奠定了档案管理系统有效应用的基础。1999年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管理要求”等四个国家标准。下面,就我院的工程设计项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谈几点体会。
选择适宜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各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有的是自行开发,有的是购买的,选择哪条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院选择了是外购适宜的商品软件。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思路似乎并不复杂,但其牵扯的信息技术很多,如数据库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浏览器的内嵌式使用技术、通用的档案查询光盘存储格式等。特别是档案管理它是一专门学科技术,有一整套档案管理的法规和丰富的流程。应用软件要体现出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要做好档案应用软件的开发,必须对开发人员进行专门的档案知识的培训。况且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能掌握最前沿的新技术,就会使开发出的应用软件不仅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开发技术滞后,而且导致软件生命力不强,使应用停顿或因跟不上需求的变化而夭折。为使应用软件的投资更加合理,我院购买了经国家档案局鉴定的杭州慧智“档案管理系统”平台,作为档案信息化的起步。
目前,市场上应用软件较多,如何正确地选择?要做好市场调查。我们的经验是:选
择当今社会的主流产品,要符合现行档案规则的要求;应是一个便于本单位进行二次开发
的通用平台;研制单位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可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应用软件的更
新、换代。这样才不至随开发商在社会的沉浮,影响到本单位“档案信息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
二、走档案管理者与信息技术人员密切合作之路
档案信息化的重点是“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两个方面,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档案信息化成功的关键。首先,负责二次开发“档案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人员要做好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要走进档案库房,认认真真地向工作多年的档案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现存的纸介档案概况,了解各类档案的立卷原则、案卷帐目属性。了解一系列有关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案卷在库房柜架的摆放顺序等。之后,再提出二次开发的“档案信息系统”模型,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及修改,以使各项设置相对合理。
建立档案信息系统,特别是工程设计项目要建立电子档案,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方式不再是只将发行的设计文件按册登录、完成借阅,而是要面对大量的电子文件。大一点的项目要对上千个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编目等。建立电子档案要做信息系统所需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是纸介档案管理时初期工作量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对档案工作者来说是挑战也是契机。针对档案人员缺少信息技术知识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工作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其明确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案卷与卷内文件的标识方法。经过培训,档案工作人员逐步掌握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文件的网上收集、整理、录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借阅管理、光盘的刻录以及CAD的简单应用等,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提高了自身技能,为档案信息化的与时俱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及信息系统应用规则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我院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的一部分,其设计思想决不是孤立的。CAD电子文件管理是设计成品管理,属于“前端控制”的设计阶段对全程管理具有决定意义。为此,需要一套与集成应用系统一致的系统参数,包括有项目分类、设计阶段、专业、部门、人员、密级、保管期限等。这些都要与CAD项目管理及设计流程管理完全统一。为保证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建立了以下一整套应用规则:
各设计阶段、各类电子文件名命名规则
各设计阶段立卷规则,案卷号及文档号标识规则
CAD电子文件网上浏览权限规则
卷借阅及电子文档拷贝规则
各类档案查询授权规则
电子文件收集规则
数据录入与入库规则
数据库管理规则
各类档案用户管理规则
档案销毁管理销毁规则
系统管理、开发及安全备份规则
光盘存储、刻录与利用规则
每一个规则的制订都经过管理部门及技术部门的认真研讨,形成文件后下发于各部门贯彻执行。有些规则已纳入院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作业文件检查执行。在执行规章制度推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加强管理是关键。
四、分步实施,做好档案信息的积累
由纸介档案到电子档案初期有大量工作要做,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我们的做
法是:
(一)先现行档案后历史档案
先将目前发生的电子文件及时收集归档,再整理以前的档案,切莫将现行档案再放置
成历史档案。
(二)纸介档案、电子档案共存
电子档案为现行档案, 以CAD电子文件形式存放,供网上查阅及再利用:纸介档案为历史档案。案卷目录形式存放,档案供借阅。这种的局面可能要持续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三)先整理近期、后整理远期档案
整理纸介历史档案也本着先近后远的原则,且先整理重点项目及与目前设计仍发生关系的项目。历史档案没有电子文件,我们将其扫描成电子文件,并使电子文件借阅逐步代替底图的借阅。
五、建立我院工程设计项目档案信息系统
依据以上实施原则,在慧智“档案管理系统”提供的平台上,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开发,做了以下开发工作。
(―)建立了远程管理文件服务器
服务器系统选用Windows2003 Server。因办公室与服务器机房分别在两个楼层内,所以选用了远程管理。项目电子文件收集、编目、校验后,由系统管理员将数据和图文件从终端工作站送往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选用Mcrosoft sQL Server2005,数据录入可采用两种方式,即由应用系统录入界面输入或数据转换。一般情况下,按项目采用数据转换方式,这样服务器相对安全,也减少网络压力。图纸电子文件归档及图纸信息录入采用的方式是直接由CAD图纸打图同时产生条形码并上传图纸信息至系统,并由档案管理人员对底图进行条码扫描提取相应图纸电子文件及图纸信息目录提取,然后再按照库结构要求整理,这样能充分利用已存在的资源,减少录入错误,提高录入速度。
(二)建立各类工程档案及数据库
已建立的档案有“施工图dwg格式电子文件”、“施工图tif格式电子文件”、“文字资料”等。其中施工图电子文件根据版本先后,可供用户方便查阅最新版施工图,并可调取旧版施工图进行参考。并定义了项目、阶段、专业、文件四级数据库结构,建立了数据库。
㈢建立各类系统参数
建立项目分类、设计阶段、专业、部门、人员、密级、保管期限参数等。
(四)CAD电子文件网上浏览权限设置
为安全与保密,根据院文件精神对档案用户进行密级设定及档案浏览权限的设定。
(五)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1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通讯网络、计算机现代化管理也在各个档案部门开通和使用,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和使命,作为新时期公路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在新时期条件下的综合档案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新时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1. 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治性与保密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顾全大局,自觉遵守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因此,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着管理工作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就无法担当这一重任。
2.系统的专业知识素养
档案学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科学,档案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一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在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各环节,必须掌握一套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任务。
3. 精湛的专业能力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学问。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具有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鉴定和保管的一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适应档案室建设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特殊能力,这样才能及时为上级领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文献信息,通过高质量、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二、公路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管理岗位地位和待遇偏低,学习进修的机会少,专业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不大,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日常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造成档案管理人员欠缺工作热情,被动应付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2.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学历、年龄结构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当前许多单位的档案干部队伍,早已是老者无、中者少、青者多的非正常年龄结构。大多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档案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知识结构不成体系,或者知识面窄,不能强化自我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3.干部培训急功近利。
档案业务培训社会化、效益化,由追求培训效果的急功近利演变为培训收费的急功近利。盈利性培训的档案业务培训班使得缺乏管理经验和基本业务技能的新上岗人员如嗷嗷待哺的婴儿无人顾及。
三、做好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 实事求是,确保施工资料的真实性管理
真实是归档文件的生命,是工程建设质量检验的基点,也是竣工验收公路工程的关键。要想为工程质量评定与质量查询提供简洁有效的信息,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施工资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件效能,才能反映工程全貌,也能为以后的公路改造、维修、扩建提供基本依据。施工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体现在所记录的事件是确定的某一时间段,与确定地点发生联系的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施工记录的时间跨度应与分项工程的具体时间一致。施工数据的完整性体现在施工记录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同时,采用“三同时”的管理模式,即在招投标的同时明确提出档案管理要求;在检查工程质量的同时检查档案形成积累情况;在工程交工验收的同时验收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情况,确保档案齐全、真实管理。
2. 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确保档案在宏观上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之初,为了加强对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装订等,以达到“ 齐全、完整、准确” 的要求,可依据《档案法》,按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案卷质量标准》,结合具体路段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公路档案资料管理规定》、《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分类编号规则》等。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结合本路段的具体情况,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体现本路段的《公路竣工文件编制办法》,详细规定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内容与质量要求,组卷的方法与要求,案卷的编制、装订、编目、保管等方面的要求,以有效控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及填写质量。通过各项规则的制定,使档案分类整理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切实做到对档案的整理、收集、归档的宏观管理。
3.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竣工档案凭证作用的发挥
在工程项目建设验收阶段,工程技术人员与档案部门的验收人员要密切配合、严格把关,严格审查各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文字资料、施工报告,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的落实情况要着重检查,如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以确保竣工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工程项目合同决算时,使竣工档案资料能真正发挥凭证作用。
4.制定制约措施,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管理
依据《档案管理办法》与《竣工资料编制办法》制定相应的合同、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合同中应确定参建各方的档案责任与权利,明确文件材料的形成范围、费用及归档套数,明确档案质量及权属,从法律上真正保证档案归档工作。工程监理也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监督、审核、验收工程资料形成及档案整理工作。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要实行专项检查评比,建立奖罚分明的经济责任制,奖先罚后,以加强参建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意识,以推进优质档案的形成。
5.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制度保障管理
在制定档案管理规则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各项规则的真正落实,应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使项目档案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均明确职责,切实抓好项目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有序管理,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及图纸内容的准确、齐全、规范,保证施工技术材料记录齐全、签署完备,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可靠,竣工图与实物相符,真正实现“网络”档案管理,以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阶段档案工作进程的顺畅。
6.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
档案管理有序进行的前提是档案人员需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但由于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以兼职为主,专业水平有限,使档案工作的深入管理受到限制,工程文件资料的形成质量和档案整理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措施、分期分批的业务培训,使其明确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法规和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原始签证资料的操作方法,明确竣工资料整编、工程项目验收的基本要求,明确项目档案的管理分工职责,使他们在增强档案意识的同时也熟知掌握档案业务和工程质量标准。同时,采用各种办法,如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档案管理,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新时期公路系统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的几点思考,总之,在科技进步今天,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管理方式都发生着变化,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站在新的高度,用更宽广的视野、更新的思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用多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档案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0
参考文献
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动力,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是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支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必须以科技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趋势。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链接,具有可共享、动态易控、可变依赖等新型载体的特征。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与载体不可分割。未来的档案管理必然是运用高科技知识型的,那么科技创新必然是动力。在今后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技术创新将成为最直接的动力。
三、管理创新
在档案的管理模式当中,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政策制度、指导思想、工作模式上体现出来,还体现在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上,只有结合自己的岗位边学习边操作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到利用,都有着自己的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现代化设备管理档案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现代化技术的需要,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6月颁布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在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上,兼顾了计算机管理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这是档案管理的一种创新。档案管理越来越需要创新,需要及时按照上级的一些新思想、新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档案工作方面的管理规则。
四、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体制是规定各部门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管理体制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它对管理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对档案管理事业蓬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变革和持续激励,并最终以制度化的方式长久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定期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档案人员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五、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档案管理的核心,也是档案工作的桥梁。受旧的工作理念的影响,很多档案工作者安于现状,观念保守,缺乏民主意识,认识不到档案信息的重要性,“重藏轻用”、“看摊守业”的心态较重,工作重心只是围绕如何保管和收藏档案资料。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部门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紧跟时展,改进工作作风,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信息,提前作出有目的的选题,制成形式各样的编研文献,让利用人能够最快捷的得到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转换服务角色,完善服务方法,主动服务,及时、准确、热情、全面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
1.1规范、灵活相统一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体现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事业单位也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管理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建立起一套结构完善、内容全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体系。
1.2职责、权益兼顾原则
档案管理过程必须职责分明,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权限,合理制定工作目标,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等,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1.3制定、执行并重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则和制度都要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制定,制度的执行情况就是检验制度规则是否适合单位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单位领导要十分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在不断的实践与检验中使制度与规则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
1.4静态、动态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当下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国的各项行政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学习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改善与调整。
2.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普遍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管理力度不够,难以保证档案管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业务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一岗兼多职,任务繁多,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还往往因为工作需要频频变动,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管理队伍中,个别档案人员并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付工作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2.3档案管理方法滞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及时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没有采用高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程序性与针对性,降低可操作性。在信息化的社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能力与保证信息安全的能力,难以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就会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3.1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亲自下达档案管理的各项任务与指标,亲自督促落实,才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事业单位的领导还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和作用的宣传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都能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倡导各部门主动配合本单位的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和专业性,因此应当尽量减少档案管理团队内人才的流动性,避免一岗兼多职,岗位频频调动的现象出现。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档案管理岗位,为档案管理人员分配明确的任务,使其能够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使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有章可循,有助于确保建档信息的格式化与标准化,有助于保证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档案管理系统。一些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基本相同,多采用以传统管理为导向的工作模拟,面对电子档案的急剧增加及档案管理的深入应用,现今市面上不少档案管理系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为了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满足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需求,必须立足于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及系统需求来进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设计及利用工作,力争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系统效用。
一、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
就目前看,各类型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基本采用现代化办公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常常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从业务角度看,面对庞大数量的电子文件,单位需要的是集中式规范化管理、确保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多途径的检索途径,只有这样采用有效利用电子文件。
(二)用户需求
用户分为普通用户、档案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浏览、检索、借阅、下载等功能。对档案管理员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文件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录入、审核、验证、分类,以及相关辅助管理等功能。对系统维护人员来说,要求档案管理系统具有系统权限定制、档案管理架构定制、档案整理规则定制,以及数据和用户使用维护等功能。
(三)系统需求
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熟而先进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开发设计出一个安全、稳定、友好、简单的系统,能高效的处理用户请求,自动按照档案管理规则实现档案分类处理。为清楚掌握系统需求,要从功能需求、需求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三方面分析。从功能需求角度看,要求系统具有采集管理、数据操作、查询利用、增值服务等功能;从数据需求角度看,要求相关数据信息的录入、处理具有精确性、高效性,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以及共享等功能;从非功能性需求角度看,要求保障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传输安全性,以及身份认证、加密处理、防篡改等功能。
二、目前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一些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中表现出了这些问题。第一,对档案管理系统的业务了解不足;第二,对档案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不深入、不全面。系统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功能开发设计与利用的基础和条件,这是跨出成功开发设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关键一步,值得引起设计者足够重视;第三,不少档案管理系统存在不完整性等问题;第四,管理系统跟踪服务、更新服务不及时。为设计一个能满足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及系统需求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是必要的,了解软件产品开发设计中的问题更是进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设计工作的前期工作。
三、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设计及利用
(一)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在这里,采用低耦合度和高内聚度的标准进行档案系统架构设计。档案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档案应用服务平台、业务层、存储层、配置管理层、数据层、系统安全层,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都是独立的,通过对外接口实现各功能模块交互、调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尤其每个功能模块都设置对外接口,从而确保系统功能的开发设计、利用、维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按照功能性分析,分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和管理部分。输入部分设置档案数据扫描入库、格式转化、录入及分类整编等功能;输出部分设置在库档案数量统计、借出档案数量及类别统计、超期档案自动催还、用户查询档案等功能;管理部分设置档案审核、归档、档案备份、删除等功能。
(二)功能开发设计与利用
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界面友好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其系统是复杂而强大的。基于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下面从档案管理角度及各方需求看,这一系统应开发设计以下功能模块。
1、档案的归档与接收
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是档案形成的基础,也是检验档案真实性的关键。对于电子文件,收集、整理、鉴定是一个交叉操作的过程。由于电子档案形成以后,依然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所以进行电子文件归档时要附属清楚每一份电子文件的静态及动态数据信息,以加强电子档案原始性认定。
2、档案的存储与备份
档案的存储与备份,是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所以要求建立一个电子文件的有效备份、恢复的系统,这就要依靠计算机的软硬件产品。基本上应采用通用的存储格式,并设置格式转换功能。如果是机密文件,要加密,或进行脱机保管。此外,还应采用多样的存储方式,如目录存储、光盘存储等,具体采用哪一种则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定。
3、档案的检索与利用
在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是档案管理系统的终极工作目的。为便于用户查询与使用,在这一功能模块要设置灵活多变的组合查询方式,可在网上浏览与下载无查阅条件限制的电子文件等功能。
4、档案的维护性管理
进行维护性管理目的在于保障电子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存储与利用。对电子档案的维护性管理由用户来实施,根据用户需求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维护性管理功能。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电子档案保管期限坚定及销毁、电力档案加密与解密、电力档案数据输出等。
(三)数据安全管理
档案管理系统内的信息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为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除了依靠计算机及网络提供的安全管理机制之外,还应设立一套完整的数据访问系统,避免机密档案泄露。例如,建立授权管理机制、档案档案密级管理和审批级别设置,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系统是为用户、档案管理而服务的,所以系统架构设计及功能开发利用都要以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为基础,通过功能需求分析指导功能模块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利用与需求相符合,满足各类型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当然,随着各方需求的变化及提高,档案管理系统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系统内软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欧文斯.档案馆:记忆的中心和传承者[EB/01].中国档案,2011,(4): 59-61.
[2]Michael.俄罗斯档案文件保管中的安全问题[J].陕西档案,2011,(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