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市场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4: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层医疗市场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23-01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卫生改革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网络,为最广大的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本医疗服务。成都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医改将全面启动。基层医疗的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内部运行机制等都将面临新的改革。如何面对困难,主动适应改革;怎样去突破和创新,是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1.1 沉重的历史债务让乡镇医院举步维艰。九十年代的税制改革后,由于国家将乡镇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都交给了地方政府。而各地财政状况普遍很薄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就更是有心无力、杯水车薪。再加上上一轮卫生改革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个体医疗机构、乡镇医院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局面。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大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健康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没有经济支撑,不能购买临床必须的医疗设备,加之,留不住人才,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为生存殚精竭虑。

1.2 卫生人才缺乏。据相关文章报道,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全国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只有1/3能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处在瓦解的边缘,而剩余的1/3已经瘫痪[1]。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待遇差,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很少有人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基层群众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许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涌向了大中城市或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其它职业;由于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撑,许多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一旦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辞职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发展。

1.3 医院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基层医院的药品,中药饮片及一次性医疗耗材均由“两网”配送。医院对于药品的合理利润是在招标价格的基础上顺加不超过30%,而一些品种招标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格,尤其中药品种更为明显,有的甚至高出市场价格数倍。致使病员因为药物价格问题和医院发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

2 出路及对策

2.1 进一步准确定位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的职责。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是一般性医疗活动,慢性病的管理,城乡爱国卫生、卫生监督执法、卫生宣传教育、计划免疫开展等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医院在自身发展定位上应注意避免科室、专业设置贪大求全而忽略了医院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浪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局限不能为群众提供与自身技术实力相当的医疗服务。避免为片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医院自身实际条件,增加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保需方促供方,实现需方福利化、供方市场化”,实质就是让患者自主选择医疗机构为自己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就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服务技术、服务态度,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尤其在当前还没有根本解决各项卫生经费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更是医院生存、发展所必须。但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意加强监管,避免不顾实际的恶性、无序竞争。

2.2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政府负责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经费”都是需要政府的投入。政府应当在明确乡镇医院的功能后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切实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医务人员有的职业自豪感,保证他们能将全部精力用在对群众的服务上。同时增加医院硬件投入,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以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2.3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医疗人才的培养首先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医科院校和各医疗机构都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和专业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现在国家提供的免费培训、轮训,全科医师培训,社区护士的培养为今后乡镇医院的转型提供人才的准备。医院在政策上和经济上作适当的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4 进一步利用各种医疗保障政策。目前,成都市有两项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这两项医疗保险政策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城乡群众。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着力解决的就是畅通报销的各环节,让群众能方便快捷报销医疗费用,减轻因病加重的群众负担。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保障政策,解决群众门诊就医问题,让群众大病到医院、小病也能想到医院。避免医疗证平日无用,年底买口服液的现象发生,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5 进一步解决医院药价过高问题。目前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但是要真正降低药价还需要测算药品成本后定价,实行全国范围所有药品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价格,让药企的合理利润最大化,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否则容易出现招标价格远高于市场同质、同类甚至同厂家、同规格的药品的情况,与国家新医改的政策相悖。

篇(2)

2012年5月,通用电气(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如此解释它的任务:“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而这一所谓“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直指以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的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 CT 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篇(3)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与2003年相比,2011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增长了3倍左右,而同时期全国的医学院校毕业生的人数更是增长了近30倍,达到了100多万。

(二)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院校医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并且一部分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与其相反的是基层医疗卫生市场迅速发展,人才紧缺。但是毕业生都不愿到基层去工作,从而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由表可知,每年应邀到就业双选会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90%为基层岗位)都大于学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

(三)原因分析

一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经过对河南中医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其中53%的毕业生认同去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但却只有32.7%的毕业生会选择去基层就业。二是社会原因。学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影响,这些毕业生希望向繁华的都市转移。

二、 医疗卫生市场状况

经过多年的培养与补充,大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医疗卫生市场的人才呈现饱和状态。招人就是想提高人才质量,所以高招聘条件也是理所当然的,招硕士、博士已很普遍。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市场发展迅速,乡镇对医疗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河南中医学院院长郑玉玲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推拿、针灸、养生、保健这些与中医有关的服务项目十分热门,这是中医药类专业人才抢手的原因之一。社会民众已从之前对医疗需求只是看病,转变成了保健、养生等。

同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建设,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对毕业生下基层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河南省实施“51111工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市场的发展。为了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河南中医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规定》(院行字【2005】147号)。

三、建议

作为医学院校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更加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到基层可以很好地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减轻负担。同时,基层人才缺口巨大,基层医疗卫生市场人才紧缺,国家急需医学人才,医学院校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下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市场的医疗水平,服务基层社会民众,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医学毕业生下基层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民众,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同时加深强化理论知识 。

(一)学校应正确引导医学毕业生就业

一是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三是注重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个医学院校主要的奋斗目标,它包括学生的工作能力、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等。

(二)医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一是从实际出发,降低自身期望。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院校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理当从自己的能力出发,适当地降低就业期望值,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二是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医学毕业生要明确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三是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医学毕业生应当拓展就业领域,勇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医院去,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以便更快地寻找到更好的工作。

篇(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改革的脚步也在持续前进着。医疗改革的方针和路线给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的医疗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医疗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时刻关注医疗改革的内容,学习改革的精神,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导向。当前中国新医改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主旨,并将全民健康和建设全民覆盖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了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医疗改革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的医疗事业先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落后、设备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各项问题,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基层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医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推进。从1992年开始,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正式向着医疗市场化进军。为了改善国家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社会老龄化发展、治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持续实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医疗改革工作。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贯彻与保证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逐步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的医疗目标。2016年新医改意见的总体考虑就是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疗体系建设,同时着眼于医疗改革的整体部署,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向辐射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来讲,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施陈旧、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上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在新医改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医院管理、改革内部机制、推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历史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因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进入转型时期,克服医疗改革中的各项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当前基层医疗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首先,从发展规模上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区大部分位于经济不太发展的地区,在建筑规模、大型医疗设备、科室开设上同大型综合性医院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基础医疗机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等历史性原因,在当前市场化医院管理的发展与竞争模式当中,基层医疗机构还是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局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全面医保和新兴农村医疗项目推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薄弱的基础设施给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局限作用。

(二)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缺乏

目前,专业人才的问题依旧是造成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困难的主要难题。从统计数据上看,乡镇卫生院中专业医疗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19.26%;专科学历53.97%,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生仍是基层医疗结构人才队伍中的主体。由于受到人才的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先进医疗设备引入、特色项目开设和高端精密仪器的使用上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门诊医生占了医院医生队伍的绝大部分,因此,在特色科目的开设上,能够上岗的有特长的专科医生数量稀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开设僵化,服务领域局限,市场竞争能力弱化,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深入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弱化,造血能力不足

新医改的目标是要实现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实现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然而,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目前医疗系统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方面,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元素在医疗经营中所占比例增加。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边缘化的现状,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生存堪忧的重要问题。其中,由于财政管理不足、专业型财务管理人员的缺失和资本经营能力的弱化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自身资产造血能力不足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私人诊所等市场化医疗服务场所的增加,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困难的境地。

三、新医改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有了政策性的倾向。因此,根据财政补助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拨付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重点应放在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药物补助、建设补助等,将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更新陈旧设备的工作作为发展中的重点来看。

同时,根据基层地区病人的就医目标和就医需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服务水平,约束医院的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确立自身的发展主题方向,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突出自身的服务优势。通过医疗基础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新医改的环境下,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技术型人才引入工作

在基层医疗的人事管理制度上,要通过实现多元化分配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科研项目中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医院住院医师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夯实人员基础。同时,通过规范化和周期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科目重点,培养具有特色专业能力水平的医务人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要完善自身的聘任和岗位竞争机制,引进更多高学历、专业化的医疗技术人才,逐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向着高技术、高效率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实现基层医疗结构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只依靠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政策补助无法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真正的发展。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要借助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开源节流,提高自身资本经营和财政管理的能力。首先,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运转的效率,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可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管理,调整收入比例和收入结构。要杜绝基层医疗机构中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和用药的行为,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其次,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财政管理中的作用,有目的地进行项目开展和基础性建设,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资本项目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在医疗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语

虽然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在国家政策和新医改的不断推行之下,为了实现国家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实行综合性的深入改革。不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国家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有序、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新医改背景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服务能力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中医药 市场 基层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market; grassroots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09-0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从总体情况看,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基本上都收录了几十年来甚或几百年来中医师们惯用的中成药。但是,笔者在多年从事中医药工作中发现,虽然国家的基本药品目录中均收载了,但许多药在市场上难见其“形”。如:济生肾气丸、二妙丸等,此些类药要么厂家已经不生产,要么极个别厂家在少量生产,当然市场终端―基层医院、基层药店销售也更成问题。这也成了中医药市场日益萎缩的表现。

由于市场化原因,各地医院的中医规模较小,中医师也少,当然开出的中药处方更少,相对西药的处方量无可比拟。虽然在部分医院中药销售也能占到相当比例,但也有滥用之疑,其中尤以心血管科室使用相对较多。心血管科室大量使用中药现代制剂,但均是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使用,没有确确实实的在中医辨证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导致只能缓急不能治病、解标不能治本、轻病拖重、重病拖死的后果。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中药的疗效;而基层小医院更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能用则用,血栓通、血塞通、香丹注射液等可用至4、5只以上或几种同时使用,无关乎对疾病的好坏。中药长此以往这样在西医学指导思想下滥用的结果必将引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也会使中医药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由于基层百姓习惯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药店,但是自身受中医知识欠普及化原因,到药店买药又受到药店提供的药品品种、自身认识以及药店人员推销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选择药品也大多选择西药。药店销售以抗生素类处方药销售最为特点,抗生素类药品凭处方销售这一政策实际名存实亡。大多百姓在购药时受医学常识水平影响,搞不清楚抗生素和消炎药区别,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药店工作人员也迎合顾客,有疼痛就需消炎,消炎必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这一类药就能够往往超过所有中药的销售水平;也有不少药店甚至把中药撤柜,基本不予销售。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曾就当前中医药形势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上呼吁“传统的中成药由于利润较薄,挣不到钱,目前有近500种传统中成药已无药厂生产了。最终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丢失了中医治病的武器”。而造成此现状的是现行国家医疗体制整体趋利化的发展,中医被边缘化的结果。当前,看病贵看病难是我国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要照顾好公众健康,只有让中医药、民族药担当起应有的作用,才能改变现状。传统医药由于采用天然原料和非对抗性的治疗,毒副作用小,并且价格低廉,在大众的自我保健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要让中医药为民有所利益,必须针对当前医药市场畸形发展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严格控制滥用中药,消除西医式的运用给中医药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西医师开出中药处方,尤其现代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处方也要加以适度控制、考核;甚或可实施中西医分离制度,西医只允许开出西药,中医只允许开中药处方。避免全科医生全而太全,中西医都有权力开出中西药,加之受利益驱动,致使药品滥开的弊端。

加强对种植、生产(尤其专门生产中药)、批发和零售中药企业的培植保护。提供优惠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生存空间;

篇(6)

学生时代的余子波就因为牙齿问题去看牙医,由于还是学生,钱也不多,就选择去了基层的牙科机构看牙。

本来只是两个门牙的问题,但当时的医师出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建议他去更好的医疗机构看牙。而是自己强行操作,将余子波上排所有的牙齿(包括健康的牙齿)全部都敲掉,装了非常不方便的陶瓷牙。

陶瓷牙本来就有异味,并且不好打理,导致他整个学生时代都只能捂着嘴和人说话。可以想象,一个大男孩,整天捂着嘴说话,年纪不大却像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样戴着假牙。

工作后,余子波进了一家国内知名药企,两颗门牙引发的“风波”,让余子波不断探索基层牙科的情况。这份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大健康品牌建设经验,而医疗投资、医疗互联网营销等相关工作更是让他眼界大开。最终,他决定创办“牙齐齐”,走改善基层牙科环境的道路。

从基层入手,改变牙科市场现状

余子波一直在思考当初医生为什么会这样操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他发现基层牙科在市场上基本处于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基本分为两类:

有经验的老医生,虽然有经验但对新技术的接受及培训是断层的,没有人来教。

年轻的新医生,没经验,也没技术,患者不愿意信任。

这样看来基层牙科机构基本进入了死循环,没有患者上门,就没有收入,就没办法留住人才,就无法更新设备,导致患者更不愿意上门,的确只能逮到一个患者就宰一个。而大批顶级的牙科医生因为患者多,大病小病都没有分类,每天忙于看病,就更没时间去下基层、培训基层医生了。

牙齐齐,主要业务就是口腔正畸的远程问诊。初衷是想让医术欠发达地区的患者通过平台也能获得与医术发达地区患者一样专业的矫正治疗,但在运营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互联网并不能完全解决口腔医疗的所有问题,每位患者的状况各不相同,诊所如果条件有限,单靠专家给医生远程指导,治疗效果依旧有限,并不能够彻底解决医患问题。

口腔正畸的远程问诊,纵然使得正畸治疗效率有一定提高,但还远不是刚需;只有完善牙科诊所条件,才能真正解决客户群体的困境,也才能从更好地缓解医患关系的矛盾。于是,在口腔正畸科远程治疗效果有限、诊所条件亟需解决的背景下,牙齐齐开启业务转型。

“到这一步基本都明白,如果想改变这个现状,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互联网就能解决的,这只能治标。医疗这个事情,只有从根源出发去改变,才能治本,所以牙齐齐从基层牙科去入手,尝试改变现状。”余子波说。

多方位改造和孵化基层牙科诊所

牙齐齐放弃远程医疗平台的定位,转而将以牙科培训为切入点,打造牙科分级诊疗体系,试图从人才、器材、钱财、品牌等多方面对牙科诊所进行改造。

目前中国有6万多家牙科诊所,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多点执业率高,患者基数大。但是,这些诊所也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牙医总数严重不足和执业水平的参差不齐。

2013年,中国万人牙医数为1,相比之下,日本在2010年的该数据为8、加拿大在2008年的该数据为5.8、英国在2012年的该数据为5.3,美国约为10。据了解,有5-10%的牙医愿意每年花费2万元的费用参加相关学习及培训。初步估算2015年中国牙医的培训市场容量为近3亿元。

牙齐齐要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总结下来包括以下三项业务:

第一、人才服务。牙齐齐将为加盟的口腔诊所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帮助口腔诊所尤其是有意开口腔诊所的医生快速完成口腔诊所的医护人才招聘;同时,牙齐齐还将为这些医护人员提供执业咨询、执业规划、顾问与猎头服务,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第二、门诊改造服务。牙齐齐会将加盟的口腔诊所统一形象;对于新的口腔诊所,牙齐齐将给他们提供选址、经营以及形象的设计。在运营方面,牙齐齐还将给他们提供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推广。

第三、供应链金融服务。牙齐齐将为这些口腔诊所提供医疗器械的统一采购以及金融服务。

余子波介绍,牙齐齐之前曾联合光华等知名口腔医院进行牙科培训服务,截止目前,牙齐齐通过以往的牙科培训已经积累了5000位牙科医生资源。牙齐齐已为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承办多次行业性会议,也因此聚集了丰富的牙科专家资源。公司举办的多次公益性活动,也获得了其中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常委、广东省正畸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蔡斌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支持,并出任专家顾问。

不仅如此,牙齐齐还与高校平台达成了医学院学生输送和创业孵化战略合作,不断充实和壮大人才库,为基层牙科诊所的人才供给提供保障。

除了改造基层,牙齐齐通过互联网的整合方案和系统管理,降低开店成本及开店风险,建立一套完整的基层牙科孵化体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医生毕业之后想创业,但受资金、资源的影响无法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提供选址、资金等一系列的服务,帮助其落地。”在余子波看来,孵化牙科诊所是医疗补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牙齐齐会坚持的事情。

牙齐齐挑选的都是各县市较有名气的牙科诊所作为平台的底层入口。现在的牙科诊所行业现状就是,当地口碑领先的诊所,往往患者盈门,但也依赖于老板个人的影响力,规模扩张乏术,子女接任比例又较低,而师徒制已经明显跟不上牙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诸多老诊所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很多国内牙科诊所开了几十年,管理和硬件方面都已脱节。正因为技术与服务的落后,多数牙医的收入水平,也与高级牙医越距甚远,两者收入相差多则超过十倍。

所以,牙齐齐先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诊所牙医水平,进而设备更新、统一品牌(加盟)、耗材集中供应等方面,帮助当地诊所硬件升级、扩充规模或者开设分店。

一家口腔诊所加盟后,是否会存在什么顾虑呢?余子波坦言,口腔诊所加盟最大的顾虑在于所做的承诺是否能到位,而且变更之后是否会对原有的经营产生影响。“经过我们的培训之后,口腔诊所原有的顾虑在慢慢消失。”余子波说。

同时,牙齐齐也在规划市一级设立旗舰店,主要开展一些相对高端或技术难度更大的服务项目,以及为小城市患者对接广东省口腔医院以及光华口腔医院等公司的合作医疗机构。以往,基层诊所没有向上转诊患者的动力,但是,牙齐齐将联合基层诊所通过共同投资上级诊所的方式,实现基层入口诊所老板与市级旗舰店的利益捆绑,以期解决这一难题。

牙齐齐的潮州极至口腔医院,未来将作为其他诊所加盟的标杆和模板,以及重要的线下培训基地。潮州极至口腔医院总建筑面积2000平米,计划投入20张综合牙科治疗椅以及各类器械,15-20个医生,预期能做到日均千单。

分级诊疗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生联盟”新模式

牙齐齐的核心用户群体是基层牙科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及一些私人牙科诊所,自主创业的执业医生。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及孵化,为这些机构与个人提供落地医疗、开店服务和机构更新的业务。

在牙齐齐的计划中,将会打造出一个分级诊疗平台。为这些诊所提供和打通一个向上转诊的绿色通道,将部分需要更高一级医生和医院治疗的患者转诊到牙齐齐合作的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利益分配体系,消除基层诊所的顾虑。

此外,牙齐齐还将连接基层门诊和高级医疗机构的更多合作。比如远程医疗,3D成像、3D打印等。据了解,牙齐齐目前已经有50多家口腔诊所加盟,主要集中在广州及粤东地区。“模式被认可,接入速度很快。”余子波说。未来,牙齐齐计划以潮州极至口腔医院为模板,向潮州、揭阳、汕头、梅州等珠三角二三线城市拓展,形成连锁抱团的实体,落地更多的合作点,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牙科社区连锁品牌。

目前,国内民众牙科保健意识仍然非常薄弱。那么多概念上天花乱坠的牙膏,那么多牙科连锁诊所四处开花,那么多牙科领域的移动医疗项目,均为相中并自信能激发这一市场而来。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在2007年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时我国中老人年患龋率高。35-44岁年龄段人群和65-74岁中老年人分别高达88.1%、98.4%,治疗率却不到10%。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多种炎症,治疗的不及时会导致牙齿最终完全破坏消失。

篇(7)

而且,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应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作为与医、患并列的第三方。既要代表政府保证人人享有医疗卫生的权利,又要通过法律和法规规范医患关系;既要管理全民的医疗保险经费,又要统筹公立医院的运作发展与医务工作者权利义务。因此,应建立我国特色的医疗保险体系。

从医生角度讲,培养医生成本高是客观事实,学制长、淘汰多,实验和实习费用大;临床工作任务重、责任风险大、劳动强度高;医生治病不仅需要有形的物质:药品和手术,更需要无形的人文关怀。因此,应该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

此外,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村医、社区医生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卫生室;建立医学毕业生首先到基层服务的制度,地方医学院校重点培养全科医生;着力加强基层医院硬件建设,满足分级医疗的需要。另外,鼓励兴办外资和民营医院,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医院,执业者优质优价,就诊者拿钱买服务,既补充了社会医疗资源的不足,更满足了部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

篇(8)

激增与膨胀:医疗服务行业的扩张

近几年,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迅猛:不论是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还是总体规模,都取得了较大进展。(见图表1)

从我国医疗机构总量上看,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相关医疗机构在内,数量已高达95.9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诊所(医务室)等。

在经过2008年的小幅下降后,截至2012年2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447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量为9142个,居增量首位。村卫生室及公立医院增量位于其后,分别为9309个及11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医院则数目有所减少。

其次,作为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中国医疗服务资源近几年来在总量上呈现了持续增加的态势。这种趋势主要通过两个分支体现:一是政府卫生费用的支出情况,二是卫生机构的床位数目。(见图表2、图表3)

从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政府的卫生总费用支出增速进一步加快,人均卫生费用数额也明显增加。床位数方面,我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数目总量持续增加,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医疗机构总体住院服务能力也在持续增强。(见图表4)

再次,随着经济水平的攀升,我国国民的医疗健康及保健意识有所提升,医疗服务的需求虽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据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同比增长率为7.4%。2011年居民平均就诊次数达4.63次。

失衡与缓慢:医疗服务行业的现状

在多年改革及发展之后,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依然存在以下特征。

首先,医疗市场分布不均,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及配置不均衡。在医疗服务结构总量蒸蒸日上的态势下,医疗机构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切实存在。医疗机构众多,而城乡分布不均,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医疗人员齐备的医院多分布于城市;医疗机构基数大,但医疗设施相對落后,服务水平普遍偏低。

其次,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缓慢。基本诊断治疗技术在我国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缺乏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大力推广这就需要政府及各方面资本的力量来共同协作进步。人均医疗服务供给偏低,这也是我国医疗行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机遇与潜力:医疗服务行业新投资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投资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逐步显现出以公立医院为主,私立及股份制医疗机构为辅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态势,其中民营医疗机构在近几年问更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投资机遇看,在利好政策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涌入医疗服务领域进行投资并取得进展,投资领域主要趋于新建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及收购企业厂矿医院,其中众投资者中也包括已成功上市的公司。

据清科数据库,2011年起,我国医疗行业的投资所趋向的细分医疗科室主要集中于齿科、体检、医美等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其问,也有部分已上市公司加大了對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例如,双鹭药业与新乡市中心医院合资设立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拟投资达1.6亿元;通策医疗拟出资3亿元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合作成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呈贡新区医院。其他类似的还有金陵药业、益佰制药、康美药业以及马应龙等,这些都是主业制药同时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主业为医疗服务的上市公司方面,继“爱尔眼科”后,“迪安诊断”也与2011年7月19日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

总体看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潜力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国家也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管理和保障,对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立医院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卫生行业是高要求、高标准、高负荷、高技术的行业,但就目前医疗改革环境下,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1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概述

1.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概念。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主要是指医院全体职工所蕴含的人力资源及潜力的总和,需要医院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具体开发、培养以及激励人才,致力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就目前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公立医院没有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基层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没有让基层公立医院人才层次的提升成为医院整体服务能力以及经济实力提升的前进动力。因此,笔者得出,基层公立医院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要在一切以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对医院的职工进行合理配置,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以及管理。1.2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实意义。任何行业任何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是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企业发展做贡献。那么聚焦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水平。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基层公立医院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着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倾斜,造成基层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困难。人力资源是基层公立医院要充分利用的核心资源,其对医院运行设备、管理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会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医疗改革环境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水平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基层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根据医院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才管理观念滞后,缺乏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基层公立医院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相较于国内的民营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在我国的大多数基层公立医院发挥的作用太不充分,区别于国外医院与国内的非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公立医院中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服务部门,做着一些专业度不高的事务。虽然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有配备工作人员,但是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基于这些弊端,基层公立医院的人才选拔和人才培训、更深层次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的模块都很难开展,大大地降低了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这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达不到理想效果。2.2人才竞争制度不活,缺乏科学的规划及供给预测。基层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没有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作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而不利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而缺乏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就不利于充分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势,不利于调动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不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前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度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保障。另外,对一线医院人员的规划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医院业务量的提升,不断增加一线医院人员的工作量,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及供给预测。2.3高层次人才流失,人才激励机制亟待创新和变革。虽然基层公立医院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且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收效甚微。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以及人才引进难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基层医院技术、病种不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价值,不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其次,基层公立医院的薪酬、工作条件等不能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后,学历较高、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有更好的发展,不愿到基层医院就职。

3医疗改革环境下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3.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发展策略及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及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关键的管理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医院党建工作的作用,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次,基层公立医院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要重视将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医院的发展实际相结合,进而有效挖掘医院人力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基层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完善。基层公立医院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善于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并和国家规定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适应。让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管理始终围绕国家医疗改革的相关政策方针,创新医院管理方法,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进而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3.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要创新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医院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医院发展实际,与时俱进地制定医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基层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进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发展实际以及基层公立医院自身发展需求,及时对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作出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强调“人”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内在潜力。此外,基层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借梯登高,借帆出海”,比如通过医联体、专业托管、校地共建、专科联盟等方式,使高端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使用新模式。3.3重视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利用人的需求,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并激发“人”的潜能,将人的文化、精神以及基层公立医院发展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医院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要通过较为人性化的管理,加以规范化的、合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借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医护人员的才能。例如将各岗位分等级分特质来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标准量化,提高其可操作性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将重视人才的价值发挥和对应的绩效和薪酬制度相辅相成,基层公立医院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才会逐渐提高。3.4职工的人文教育至关重要。在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完善的同时,还要重视对职工的人文教育。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稳定的、规范的,而人文教育是灵活的,也是有“温度”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医院职工的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制度管理中的不足。所以基层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强化职工的人文教育,重视医院文化氛围的营造,重视将医院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让职工认同医院的文化以及精神,并将医院文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水平。另外,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优化,加强与员工双向沟通,了解员工的内心渴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人力资源规划。3.5发挥科学技术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科学技术管理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规划。现代科学管理工具,以及大数据分析,有利于有效借助智能分析统计功能对市场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实时了解医院里各科室、各岗位上的人员变化情况,进而根据统计结果制定或实时调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3.6重视实施新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是基层公立医院迫在眉睫的大事。基层公立医院要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实际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尤其是人力资源规划应与医院的总体发展规划相契合,与医院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相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医院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基层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满足人才的成长需要,为其提供成长空间,进而促进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基层公立医院在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要求战略规划要具备长远的眼光,要制定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体系,根据医院的发展实际以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拟定基层公立医院的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的质量要求规划,保证医院在竞争中的人才优势。

4结论

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其他行业,人才的选用和管理都是企业内部搭建人才梯队、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整体的大局来看,基层公立医院需要构建合理、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为基层公立医院储备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进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科研水平和社会地位,最终使自身的发展获得持续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杨佳.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李瑞鸿.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投资问题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7(7):41.

[3]戴晓乔.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

[4]曹晶.论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5):26.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47-02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是在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中随机抽取8个市,每个市再随机抽取两个县(区)各个乡镇的农村居民做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做了1000份问卷,收回966份,有效回收率96.6%,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对四川省农村居民进行现状调查研究。

2调查结果分析

2.1四川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情况。

2.3本次调查四川省农村居民的其他情况:(1)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大都有慢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血糖,慢性呼吸道疾病。(2)农村居民患病后有14.1%的人群在无法容忍后才到医院就医,病情已经超出基层医院医治的能力范围,所以逼迫到上级医院转移。(3)农村居民中有近40%的人群人为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不足,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一般,不能解决一些稍微严重的疾病,所以影响他们到基层医院就诊。(4)在影响因素研究中,贫困农民与一般农民相比,住院,未住院率均高于一般农民,由于收入上的差距差异, 除去医疗服务过多提供的可能因素外,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疾病差异, 即贫困农民的疾病比一般农民严重。

3讨论及建议

目前四川省农业人口约6700万人,占总人口的74.55%。乡村两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农民对疾病及其隐患认识不够,加之医疗费用激增,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重。“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致贫情况的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曾经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萎缩解体,农村医疗陷入多重困境,医疗费用较高、效率低下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缺乏公平,使得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探究其原因,可从政府、服务提供方与服务需求方三方面因素着手,针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三方面展开分析。于是给出以下建议。

3.1鉴于“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各自功能不同,为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享用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兼备,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医疗卫生资源及服务目标的完成,实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政府必须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更多地承担起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能力密集型”医疗卫生可持续运行机制。

3.2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无疑是推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应在保证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让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辐射和转移,实现资源“下沉”,进而增加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储备,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

3.3药物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以减少医疗机构过多的医疗服务提供,控制医疗费用。政府应该对农民进行资金补贴[3],降低或免除贫困农民住院起付线,提高补偿比、封顶线;增加门诊慢病补偿,以降低贫困农民的疾病经济风险。扩大对贫困农民的救助范围,严格救助对象的纳入机制,最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下一篇: 政治哲学相关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