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4: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篇(1)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我国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国家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中,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本文宽泛的分析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诱发原因,并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提高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环境。

1.环境污染的诱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产活动,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类的]

1.1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特别如今人类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活动更是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1.1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当前环境污染的诱因之一,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轻工业如化肥厂,还有食品加工,造纸业,煤矿加工,石油提炼等比较容易污染环境,其中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非常严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其中农业大面积垦荒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净化系统受到破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中化学成分对土壤,水体,空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和城市环境多污染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破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环境污染。

1.1.3经济开发和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的诱因大多与经济开发有关,经济利益的诱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土地或是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对土地的开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植被的开发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学物质的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将垃圾分类,或当地政府缺乏对垃圾管理工作的细化,造成工作中存在问题等都会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1.1.4电子垃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强,扩散广,治理难,不易察觉等特点,例如一个电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万升水,其中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对人体造成危害巨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烧则会污染大气。

1.2[增加此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2.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2.1统一思想,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战略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环境保护,当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大方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从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实环境保护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密切与企业进行配合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工作是关键,不能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地方企业必须严格限制,对于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环境发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加强环境问题的宣传,掀起环境保护的绿色风尚,鼓励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洁新能源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来处理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污染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让环境保护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的诱发原因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这句话正好与上面两点相对称]关,过去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发展,但短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掩盖环境问题中我们犯下的种种错误,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措施的出台,企业的配合,认识与响应,还有广大普通群众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相信随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篇(2)

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现阶段我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080300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关于城市化定义的观点有很多,总的来说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二是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即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新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教育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河北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但由于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承载能力逐渐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阻碍了河北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由于河北的产业主要是以矿产资源和钢铁等重工业产业为主导,对一次性能源消耗严重,并且这些能源的使用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政府环保措施执行不力等原因,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空气环境。近年来,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呈煤烟型,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这也是导致河北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表1)

2、水环境。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河北水环境的两大难题。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河北地下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地下水蓄存量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水环境的总体污染程度正逐年增加,2004~2007年河北省废水排放总量分别达到了20.6、19.6、22.23、22.29亿吨。

除上述水环境污染外,河北的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河北赤潮现象一直发生,并且面积越来越大,2006年发生的第四次赤潮面积就达到大约1,600平方公里,而2007年在秦皇岛附近海域海洋发生赤潮4次,其中有3次被确认为有毒赤潮,在秦皇岛海域尚属首次。

3、农业环境。由于河北水资源的匮乏,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民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且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使得耕地质量降低,农业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从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发生农业污染事故分别达25、35、36起,污染耕地面积分别达938.5、2,121.5、2,583公顷。

受污染耕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质量的下降不但使河北遭受了不少的经济损失,还使本已逐年减少的耕地资源显得更加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

二、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环境的损害为基础的,明显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经济的支出。

1、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如,由于污水灌溉、工业废气的排放、劣质农药的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矿业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公共设施破坏、地质灾害等形成的经济损失;由于酸雨造成的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房屋建筑的腐蚀等形成的经济损失;赤潮对水产养殖业、海洋旅游业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耕地污染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减少,造成的经济损失。

2、环境治理支出。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投资。比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这部分的支出金额是较大的。河北2004~2006年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分别达到了147.61、191.37、167.03亿元。对于环境治理的支出能够起到改善环境污染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我们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就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会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所以,环境治理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补偿性特征。

3、预防性支出。这部分支出主要是为了避免、预防环境污染而做出的。比如,环保部分的管理费、环境监测支出、环境保护的培训费和环保宣传的支出,等等。预防性的支出不但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还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减少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补偿性支出。

4、机会成本。这主要是指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其他产业发展受阻的机会成本。比如,因为生活垃圾侵占土地,导致土地无法用于耕地、建筑等其他用途的损失等。

5、健康成本。由于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恶劣影响,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所引发的经济支出。如因患病引起人们的收入损失和包括药费、检查费在内的医疗费用等。

三、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城市化的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而河北由于以重工业为主,成为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大户,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能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河北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以此推进河北的城市化进程,改善河北的城市环境。

(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河北具有优秀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秀美,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除现在已有的秦皇岛、承德等较为著名的旅游资源外,河北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比如,历史古城卢龙、玉田等。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有利于加快农村交通、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依靠种植、养殖为主变为发展旅游业为主;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大力发展食品业。河北有许多的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很多在国内外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比如,坝上高原的口蘑、京东板栗、昌黎的葡萄酒等。河北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食品业。借助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食品,带动地方经济。

(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河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不错,如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电池200兆瓦。河北有很丰富的新能源。如作为农业大省,河北小麦的种植面积大,产生秸秆多,通过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就能实现变废为宝。另外,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可以利用潮汐这种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

(4)大力发展体育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逐渐加强了对体育的要求,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秦皇岛作为足球分赛场已经具备了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条件,可以说河北的体育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创造再就业的机会。比如,体育场馆的建筑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带动广告业、食品业、服务业的发展等。

2、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式的反馈流程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1)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改变高能源、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或淘汰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有效地进行废物利用,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

(2)倡导绿色消费。消费的增加往往会增加对资源的索取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人们应该树立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减少污染。提倡消费绿色产品、绿色能源。这些产品不但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回收利用,是可再生能源,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3、以预防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化的发展应改变过去那种先开发后保护的方式,改为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预防环境污染为主的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充分考虑城市性质、规模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立足实际情况,依靠相关条件,合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这不但能够有效地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降低对环境破坏的补偿成本。在规划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将可以进行循环生产、相互利用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实行生态工业链园区布局,实现污染的少排放或零排放。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__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3万头、牛出栏数41.65万头、羊出栏数30.14万只、禽出栏数8733.71万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__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1万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__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__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8万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__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篇(4)

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灰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周围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壤等。以往在对火灾进行研究时,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忽视了火灾带来的环境污染,其实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在防灭火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防火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对火灾残余物环境毒害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火灾残余物

1.1 火灾烟气

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气体:蒸汽、悬浮颗粒物或气溶胶。火灾烟气通常由以下三类物质组成[1]:

①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气和有毒气体;

②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物质;

③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卷流中的大量空气。

烟气是由以上三类物质经过充分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它含有蒸汽、有毒气体和弥散的固体微粒。

火灾中可以导致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烟气中毒。火灾统计结果表明:火灾死亡人数中70%-80%是烟气中毒。烟雾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高分子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高分子材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产物包括CO、CO2、SO2、NH3、CH4、HCN、HCl等,还会生成酮类、醇类、醛类、醚类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2]。其中CO、CO2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最主要的气体。几乎所有的物质在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都会产生CO,它能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浮尘在气体的扩散作用下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胞壁上,可随血液送至全身,引起呼吸道疾病且会增大心脏病死亡率;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对人体也有危害性;烟气能避光、降低能见度,妨碍安全迅速疏散,而且也妨碍正常的扑救,增加了中毒或烧死的可能性,对人具有较大的毒害性。

1.2 灰分

高分子材料燃烧过程排放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由于其高温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成分是多环芳烃、卤代有机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等。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燃烧都可以产生多环芳烃(PAHs)。以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早已被确认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三致作用。

2 火灾残余物的环境毒害性

2.1 火灾残余物对大气的影响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SOx、NOx、CO、碳氢化合物、炭黑粒子和飞灰等。烟气中的飞灰是燃料燃烧后剩余的细微固体颗粒物,少量的CO、H2、CH4、碳氢化合物、炭黑粒子等属于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能在空气中长期悬浮并做布朗运动,容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由于这些颗粒几乎不能被上呼吸道表面体液截留并随痰排出,很容易直接进入肺部并在肺泡内沉积,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固体颗粒物的粒径、种类、溶解度以及吸附的有害气体的性质等。燃烧过程产生的烟尘具有很复杂的化学组成,其中有含镍、镉、铬、铍、钒、铅、砷等的有毒化合物。特别是致癌物质苯并芘、苯芘蒽等,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引起肺癌或皮肤癌。

2.2 火灾残余物对水体的影响

火灾残余物对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这种污染可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能力。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非金属等有长期潜在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硫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氰化氢及灭火过程中冲刷出的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被降解。

(4)需氧污染物质。灭火救援产生的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灭火救援产生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素。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是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体的污染。

2.3 火灾残余物对土壤的影响

燃烧产物如卤素化合物、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等均能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金属氧化物粉尘,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因其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主要有固定、挥发、降解、流散和淋溶等不同去向[3]。重金属离子,主要是能使土壤无机和有机胶体发生稳定吸附的离子,包括与氧化物专性吸附和与胡敏素紧密结合的离子,以及土壤溶液化学平衡中产生的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将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而难以排除;虽然一些化学反应能缓和其毒害作用,但仍是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威胁。土壤中的污染物都可随地面径流或土壤侵蚀而部分流失,引起污染物的扩散;作物收获物中的重金属和残留污染物也会向外环境转移,即通过食物链进入家畜和人体等。NO等易于淋溶而污染地下水,NH3易于挥发而造成氮素损失并污染大气。

2.4 灭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使用的泡沫灭火剂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还有大量用水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森林化学灭火剂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浴作用在土壤中扩散,进入溪流等自然水体时会引起水质变化,导致水生物受害;灭火剂中含有的磷酸铵、聚磷酸铵会造成植物烧伤以及生长期中毒[4]。

3 火灾残余物对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

目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倍受重视的课题,针对火灾残余物,可以通过其对盐泽螺旋藻和绿豆的毒性作用,来定量分析火灾残余物中烟气和灰分对于环境的毒害性大小及其具体表象。

盐泽螺旋藻是水中的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并且具有生命力强、繁殖快、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等优良特点,因此选取盐泽螺旋藻作为水生生物的代表是非常合理的。绿豆具有易于培养和生长迅速的优点,浮萍具有体积小,易于饲养和繁殖快速的优点,在环境毒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实验材料,因此在国内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借助盐泽螺旋藻和绿豆作为受试生物,对火灾烟气和灰分进行研究,进而引起人们对火灾残余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同时可以作为国家量化分析火灾残余物环境毒害性的依据,以期推动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出台。

参考文献

[1] 杨元.高层民用建筑中排烟系统的问题及对策[J] .魅力中国,2009(13):45-47

[2] 陈现景,张守鹏,杨晓洁等.烟密度测试仪使用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广东建材,2011(3):22-23

篇(5)

1.实验源头上的误区:这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计划等等不合理,其本身就有导致污染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做实验,就会带来污染。虽然中学教材改编更新较快,但一些职校专业用书还是10年前老版本教材,知识陈旧,实验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污染。目前,化学教科书和实验要求上只要求学生懂得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对于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有的教科书上几乎只字未提,缺乏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过程中的误区:这包括实验仪器陈旧,实验药品种类和量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科学等。

3.实验处理的误区:这主要指对实验中生成物及反应物的不当处理,如随意倾倒,乱抛乱弃,或对污染物的不合理、不科学处理,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与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的原因。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学生实验过程管理上有很大漏洞,有部分实验员的环境意识还十分薄弱,甚至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这点污染对环境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学生在实验中也没有相关的意识,操作中违规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乱倒废液,乱丢杂物,用流水冲洗试管等,随其流入下水道,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5.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对于化学试剂废液的处理,虽然在前几年出台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中有明文规定,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并最终给污水处理厂、河湖等承受者带来了污染。而且,我国环保工业发展的滞后,也是造成化学废液随意排放的一个原因,因为建专门的处理工厂需要巨大投资,再加上处理的费用也很高,想处理也找不着厂家的情况也不少。

二、解决污染的对策

1.实行仪器的微型化,药品的微量化。许多教材都提到适当减少药品用量应是减少污染的一个最佳途径各中学应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和小量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操作简单、快捷,环境污染小,实验安全可靠,现象明显,节约试剂,实验费用低,同时微型仪器又有便于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发展,被广泛应用。教育专家指出,微型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化学领域重大变革之一。

2.化学实验实行绿色试验不再使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苯,所谓绿色,是指一种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初中新教材已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但要实施见效,任重而道远。

3.教师要言传身教,规范操作过程把环境教育和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减少实验污染。

4.实行垃圾分类化学教育是消灭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学校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学校首当其冲。学校应大力提倡学生分类收集抛弃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制品,在学校应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的宣传品,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废电池等加以分类回收。另外,还应规定设立使用回收标志,标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装上。在中学实验室,设立废电池回收,这些扔弃的废电池将集中起来,最后由有关单位取走。

5.推广连续合成实验和回收再利用这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但需要人力、财力和场所等方面的较大支持。开展系列化,开放性的实验。实验后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让实验员头痛的事情,而建立系列化实验,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系列化即上一实验的生成物是下一实验的反应物。这样做有可能节能、节省药品,减少污染。譬如,实验室制氢气后的溶液可回收做其它实验,若直接排放,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水污染日益严重,本实验可为实验室废液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个可行办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

6.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把那些涉及大型仪器,高污染及较大危害的实验制成课件给实验者观看,同样具直观形象特点。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硝酸的性质实验。

7.建立低规格化学品的无偿流通机制,学生实验产品、回收溶剂和陈置试剂都是具有相当纯度的化学品,如建立某种流通机制,使需要者可无偿拿去使用,两全其美。

8.化学试剂废液全部回收处理加强回收处理,实行重复利用;制定实验室废液管理办法;自主处理自行监测,建立系统的环保体系。

由于将各种化学试剂的废液随意排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实验结束后,将当天产生的废液按类别重新回收(废液分为酸性废液,碱性废液,重金属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含氯有机废液及其它等六类,废液用聚乙烯容器储存),等达到一定数量后,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实验室废液应储存。

篇(6)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这里我们着重研究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一下几种:第一、工厂的各种生产需要工厂的生产必须要有动力支持,那么这样就需要消耗能源。我们在这里讲一个钢铁生产的例子。在我们国家普遍的现象就是,钢铁生产量大的地方污染比其他地区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就是因为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在这个过程就会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当然,能源消耗的过程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二、车辆燃油在最近几年里,我们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各种车辆的增多。车辆增多、交通运输行业的发达当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之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车辆的行驶都是靠燃油支持,燃油势必会造成二氧化碳以及含铅化合物等的大量排放。而且,我们国家发展速度比较快,基础设施跟不上也是一个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堵车,在这种情况下,车辆的燃油量要超过车辆正常行驶时的燃油量。第三、火力发电随着现代化的生产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任何一家工厂、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更需要高电压电力的支持。其次,在每家每户的生活中也离不开电力的支持。在现在社会中,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用电量可以代表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在现阶段我们国家依然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燃煤也是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来源。

1.2pm2.5

在最近几年里,有出现了一个新名词,pm2.5。最近几年里,它的出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并不像二氧化碳一样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一种多种有害物质结合、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出现与上述文章中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的原因相同,是多种工业产生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结合体。

1.3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可以说是一种生产成本低,但是运用方便的一种产品。但是,在现在还是颁布了限速令。因为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品。大量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袋出现在空中,势必会成为环境污染。人们不满这种污染的出现会对其进行燃烧处理,这样并不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反而会增加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也会加剧上述文章中提到的二氧化碳、pm2.5的污染程度。综上所述,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的利用,尤其是煤、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但是,塑料制品作为现代产物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2对人们的影响

2.1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人们在近几年里接二连三的遭受着自然灾害的惩罚。这些自然灾害出现的原因很多都来自环境污染。我们利用的煤、石油、矿石等自然资源,基本都是深埋在地下的,大量开采这些资源就会减轻山体的重量。那么,当地震时山体越轻,运动就会越剧烈。而且,地下资源被开采后地面塌陷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出现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全球变暖,一些生活在南北极寒冷地区的生物就会失去气息的环境,从而灭绝。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珍贵药材的丧失,这样又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2.2有害物质倾入人体

现在,出现在人们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空气质量问题。空气是人们生活不可以缺少的东西,但是空气质量却越来越差。那么,人们吸入大量的有害物质就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产生,进而导致人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最终导致死亡。

2.3全球变暖对人们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都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出现了温度升高的现象。首先,全球变暖导致了大量的中年积冰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这样就会导致沿海地区的居民丧失生活的环境。其次,在我们国家的北方最忌讳暖冬的出现。但是,在最进几年里,由于全球升温,在我们国家的北方很少会出现寒冬,取而代之的是暖冬。

3根据上述问题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3.1限塑令

在出现塑料制品问题之后,我们国家果断颁布了“限塑令”。很显然,在最近几年里,“限塑令”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空中漂浮的塑料制品也逐渐减少。但是,想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就要进一步对塑料制品使用的管理。因为“限塑令”只是对塑料袋的使用起到了作用。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解决塑料制品的使用问题,例如一些塑料器皿的使用。

3.2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就是工业生产。那么,我们想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首先要从工厂入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关闭不合格的工厂。当然,我们更应该注重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将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有害物质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的有用物质。

3.3找到新能源

从上述文章中的分析可以得出,自然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的燃烧,尤其是煤、石油等。那么。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出新的能源代替这些化石能源。而且,新的能源不能像之前我们使用的化石能源一样产生大量的污染。

篇(7)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图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

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

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

【解析】 两幅图均取自教材,甲图反映了东汉时期典型的农业文明,乙图则反映了19世纪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工业文明时期,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

【答案】 (1)B (2)C

针对训练1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 (1)A (2)A

二、直面环境问题

例2 读下图,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导致其发生的人为原因。

(2)目前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什么?简述该种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

【解析】 第(1)题,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第(2)题注意理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的应对措施,需联系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 (1)图中环境问题分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酸雨现象和河流水污染属环境污染,沙漠化、水土流失属生态破坏。原因:人口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净化能力。

(2)气候变暖。人类大量消费煤、石油等矿物能源,向大气中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破坏热带雨林,使森林面积减小,减弱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大气增温,气候变暖。

针对训练2 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 第(1)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因此“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选D。第(2)题,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选D。

答案 (1)D (2)D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例3】 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又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与P地区有什么不同?

(4)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的理解。结合图例观察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布状况,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分析M、N、P分别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新疆和山西,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因地而异,第(4)题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N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P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4)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遵循公平性、共同性和持续性三个原则。

针对训练3 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剂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2)地沟油流向餐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解析 第(1)题,人们不良的饮食偏好,消费习惯,为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导致不法制造商大量生产、销售含添加剂食品的根本原因。第(2)题,地沟油进入餐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

答案 (1)B (2)B例1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当今时展的主流。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危及生存与发展

C.国土面积广大,资源种类丰富

D.科技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人口增长趋向零,劳动力趋向短缺

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粮食需求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是()

A.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多

B.工业发展快,环境污染重

C.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

D.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

【解析】 促使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构成对国家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故第(1)题选B。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下降,但也不是接近零增长,且人口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富余,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控制。故A、B、D三项均错,C项正确。第(3)题,四个国家都是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是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最突出问题,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1)B (2)C (3)C

针对训练1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河流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B.副高控制,常年干旱

C.冬冷夏热,植被稀少 D.地高天寒,日照强烈

(2)受人口数量变化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地面下沉 D.森林锐减

解析 根据题干及水系轮廓、图例信息判断该河流域为塔里木河流域,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C (2)B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例2 读某国XL牛奶集团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概念示意图,回答(1)~(2)题。

(1)建设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是()

A.电力、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乙醇

B.甘油、乙醇、牛奶、混合肥料

C.乙醇、混合肥料、微生物泥饼、甘油

D.牛奶、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

(2)下列关于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示意图表明该工厂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

B.通过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C.该工厂的生产环节清洁无污染,因此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D.该工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解析】 第(1)题,观察图中箭头可知其产品。第(2)题,该生产系统体现了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可实现物质、能量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燃料的燃烧还是会释放一定的二氧化碳,故不能说该生产环节无污染。

【答案】 (1)D (2)C

针对训练2 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工业布局能体现清洁生产理念的是()

A.钢铁厂附近布局机械厂

B.火电厂附近布局炼铝厂

C.奶牛场附近建乳制品厂

D.炼铜厂附近建硫酸厂

(2)我国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推广机械化

B.开发利用沼气,施用有机肥

C.建专业化农场

D.推广地膜农业

解析 有色金属冶炼排放二氧化硫,建硫酸厂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硫,既减少污染排放,又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沼气,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 (1)D (2)B

针对训练3 2014年暑假,兰州大学部分师生远赴甘肃定西偏远山村,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定西位于哪个大的地理单元,其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

(2)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兰大师生指导当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如下:

请在图中填注:A牛、羊,B沼渣、沼液,C沼气池,D肉、奶、皮毛。

(3)除沼气外,当地还可以开发哪些清洁能源?

(4)与粮食作物相比,苜蓿的环境意义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地在兰州以东、渭河以北,应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沼气池的沼渣、沼液可做肥料提供给紫花苜蓿,而苜蓿是牛羊的饲料,牛羊肉、奶、皮毛可提供给农户。第(3)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太阳能和风能丰富。第(4)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篇(8)

1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1.1不断在农村兴起小中型工厂,逐渐加剧工艺污染问题

现阶段一些中小型企业逐渐大规模的迁入农村,而且因为农村不具备较高的监督管理力度,导致相关的环保部门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以及农民自身不具备较强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观望的态度,不对企业进行检举与揭发,从而导致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同时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对落后的生产工艺进行使用,属于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小型加工厂,以及企业没有对相应的处理设备进行设计,随意对污水与废气进行排放,甚至直接在村落附近的小河对污水进行排放,不断对河水的重金属有毒元素进行增加,导致河水的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会造成各种鱼类与水产品发生死亡,从而对河水的污染程度进行加重。

1.2没有对系统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设置,导致生活垃圾随意的放置

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没有对系统的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设置,村民一般都随地乱扔食物残渣与家畜代谢的产物等垃圾,以及长期的无人管理会导致垃圾发生腐烂与变质,不断产生恶臭的味道,从而会对村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2]。同时如果在未对垃圾进行处理之前,刚好遇到下雨的天气,会导致垃圾随着地面径流进入田地与湖泊,不仅会对庄稼的产量与胡泊的水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也会导致人们通过直接食用庄稼或,者间接食用吃过庄稼的家畜,不断对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增加,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途径

2.1对以政府主导,村民协同的环境整治制度进行建立

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思路进行积极的转变,不仅需要对城镇污染企业进行整治,也需要对农村小型污染工厂的监察力度进行增加,还需要对有环保局主导,其他政府部门协同的整治小组进行建立,确保可以专门调查农村中存在的污染企业,从而对所存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的整治。而且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对完善的审查监督制度进行建立,确保在每一个人身上对责任进行明确,从而可以严肃的处理包庇农村污染企业的相关单位与个人[3]。同时在对农村污染企业在整治的过程中,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对农村的环境情况进行了解,确保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特点,对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制定,从而对高效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开展。

2.2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强化,确保在全村范围进行覆盖

篇(9)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1大气污染的含义以及特点

想要明确大气污染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地治理途径,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大气污染。顾名思义,大气污染就是对空气的污染,指的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由于不注重自身行为,或者一些企业工厂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标,导致大气的净化能力不足以使其实现污染分解而产生的有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具体来说,大气污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污染,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据其污染源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区域污染源,其中影响大气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废气的排放和交通尾气的污染。另一方面是自然污染,指的是火山喷发、森林灾害等自然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大气污染区别于其它污染形式的最主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过多,严重超出了大气本身的净化能力;第二,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以及城市绿化面积的缺乏,导致无法对大气中的细菌进行有效分解,进而使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超标;第三,我国很多区域都为工业城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空气中煤炭污染严重,环境进一步恶化。

2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2.1能源使用不科学

目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能源资源数量正急剧减少,而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最主要的煤炭一次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用于发电的还不足三分之一,其它资源都直接燃烧了,导致了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超标。我国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工厂企业也不重视能源的有效利用,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过低,价格也比较昂贵。另外,各工厂的煤炭燃烧设备也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不完善,导致了能源消耗过多,造成了大气污染现象。

2.2对大气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和工厂都把目光集聚在了经济利益的获得上,没有重视起环境污染这一严峻课题。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旦大气遭到污染破坏,那么就无法得以修补。所以,国家和企业、个人都要明确了解大气污染是不可逆的,必须重视大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在资源利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另外,企业不能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更不能以大气污染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就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引起身体危害。

2.3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不够,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

据调查了解到,全国各大企业和工厂用于污染治理和预防的资金少之又少,仅占了生产总值的0.8%,与我国大气污染的严重情况不符。另外,国家和企业也没有明确制定监管制度,有关污染治理以及预防的体系还不健全,执法力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3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的主要途径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解到了大气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想要进一步改善这种局面,保证人类的健康发展,还人们一个无污染的环境,就一定要明确主要的治理途径。

第一,保证工业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现如今,我国的经济主导产业仍然是工业,工业布局依然是我国产业的主导因素,想要减少大气污染,就一定要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完善制定产业准入原则,积极引导产业政策调整,对环境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另外,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污染物排放过多的产业进行综合治理,调整高耗能企业,进而减少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增加资金投入,坚持引进先进设备和新能源。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气污染现象,保证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一定要坚持引进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并坚持技术革新,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耗能设施,改善管理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体而言,选取无毒无害,少污染的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高污染物。逐步淘汰旧设备,减少设施浪费能源的现象,例如用新型的煤气发生器代替传统的工业锅炉。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步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资源代替煤炭,并依靠科技创新来减少能耗,从而保证大气清洁。

第三,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基础,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也是如此。国家要明确规定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限制大排量机动车的使用,减少工厂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从而提高大气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至少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人口迁移,它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推移;二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则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城市化是一种强烈的地表人类活动过程,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制约,城市化对资源及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剧烈影响,而这种影响反过来又可能对城市化进程形成约束。

一、城市生态问题

纵观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现状和态势,不可避免地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面临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和制约。其特征表现如下:耕地资源流失过速;城市水资源稀缺程度加剧;能源供需平衡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明显。城市地区的生态占用不断增加,需要的生态支撑面积越来越大。

城市化过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地面形态及原本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对于气候影响最显著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单体城市的热岛效应研究成果较多,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和总人口对数呈线性相关关系;建成区的范围与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呈同步变化趋势;热岛强度以平均每 10年 0.22℃的速率加剧。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人炸式增长。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和较多就业机会,对农村人口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大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我国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却十分惊人。第二,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施密度高,活动强度大,导致交通拥挤。另外,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用水效率低,水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第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是工业最主要的聚集地,工厂排放的“三废”使江河遭受严重污染,空气烟雾弥漫,垃圾堆积,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性循环。

二、城市化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城市人口剧增。城市人口的剧增是众多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打破了城市人口的结构,降低了城市人口的平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平均文化水平和平均经济收入,并消耗了更多的能量、资源。②城市规模扩张。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不断地向周围扩张,侵占周围的农田、森林、草地等等,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河流的污染,降低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给城市带来额外的污染压力,影响到城市的用水。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一些城市目前还是粗放型的工业城市,这些城市的工业不注重资源的利用率,科技含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单一化的城市经济系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防范措施与对策

(1)严格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就业。人类在城市生态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控制人口是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人口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解决好就业问题。在推进城市绿色转型中,要把就业与产业联系起来,产业与资源、环境与贸易结合,只有通过生产力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可能向充分就业靠拢。

(2)加强环境治理,控制污染。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关键是要控制源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要经过预处理。用新兴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和循环经济的推广,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的最小排放或者零排放。

(3)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城市规划,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改变城市中的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发第三产业,促使城市经济走向生态经济的道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节约用好每一寸土地,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科学定位,突出独到的文化背景、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社会与历史的特质,建设有特色审美意境的生态城市,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力度。管理部门要及时察觉新产生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针对产生的问题及时立法,以便在处理问题时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对潜在的问题做出预防,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环保法律,加强打击力度。

(5)走绿色城镇化之路。不再实行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而是采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有序的绿色城镇化模式,集中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资源节约与低碳减排的方式,推进低碳城镇化。同时全面推行低碳能源技术、低碳发展模式、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建筑、低碳学校、低碳家庭建设,逐步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低碳转型。

参考文献:

[1]Grimm N B, et al. Glob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cities [J] Science,2008,319:756~760

[2]李伟峰 ,欧阳志云 ,王如松 等. 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J]. 生态学杂志,2005,24 (4) :428~432

[3]季崇萍,刘伟东,轩春怡.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66~77

上一篇: 财务战略的概念 下一篇: 高效学习方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