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34: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居住区建筑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也开始走向商品化和市场化,同时居住区的发展也变得非常的迅速,社会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化的发展也显得十分的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和进步,针对居住区的设计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
居住区的建筑构成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居室、厨房、卫生间、户内过道(户内楼梯)或前室、 贮藏间、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露台)等。按照其使用用途主要可以划分为用来聚会、娱乐、进餐的较大的公共空间,我们把它叫做集中活动空间;还有以工作、学习、睡眠为主的需要安静的较小的分散活动空间,根据使用用途我们就可以确居住区建筑设计优化的方向。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其实际用途-宜居
建筑设计就是要让不同用途的建筑最大化的满足其功能需要,居室要求合理的大小,充足的采光,能够摆开大床的空间,墙壁的隔音性要好,适合舒适安逸的睡眠需要;客厅是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需要满足娱乐、会客、进餐的需要,因此客厅的设计要掌握视野开阔,采光尽量充足;阳台门带窗可居中;靠一侧设置,宜与居室门在同侧;室内有多个门窗位置适当靠近,以保留较大的完整墙面;作为辅助用处的厨房,设计时应该兼顾其内设物品的摆放以及人在其中活动的方便,厨房内存的物品主要有冰箱、操作台、洗槽、配餐桌、灶具、厨具、消毒设施等等,所以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应该针对这些物品适宜的长宽高以及摆放以后人自由进出以及两个人同时操作时的方便程度进行有目的的优化,同时应注意尽量利用空间,炊具、餐具、粮、菜、杂物等的贮藏;好的通风,墙内设置通风道;连接服务阳台;墙、地面的防水和清洗等因素。卫生间的设计应考虑座便器、洗浴空间的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应该综合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乐居
居住区建筑设计应重点考虑环境对居者内心的影响,一个建筑设计的评判标准还是居住者内心的满足。让居者满意出了关注独立的空间外,公共环境以及其他的配套建筑的设计都能给身处大环境中的人有一个内心的改变。新颖别致的楼体造型、清新亮丽的楼面颜色、温馨浪漫的院中小湖、绿绿葱葱的绿化带,这些无不对这个建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区内设置供人休息的长凳、供儿童游玩的乐园、设置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购物场所,这些看似平常的设计都对整个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助新的技术对建筑设计优化
由于人工智能只是在一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和一定机制条件下的固化,所以设计师的思维创作应该是影响和主导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计算机能够对数据、图形以及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
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五、居住区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一)居住区的规划理念
居住区协调统一的色调对于创造群体形象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跳跃性强的色彩能够加强单体和区域的识别性。在居住区的规划中应当审慎大胆的运用色彩,将居住区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显示出居住区的整体特性,并且又能具有非常强的识别性,另居住区在整体的规划结构上更加清晰。如在居住区内大量的住宅建筑可以选用色彩相同的设计,而具有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例如在居民区中的商业建筑、学校、社区医院等)使用突出的色彩,能够明确居民区内的功能划分,画龙点睛。不同高度和不同组团的建筑可以通过点缀不同的色彩来加深居住区给人的整体印象。例在重庆的龙湖花园,墙体的外檐和屋面通过运用白、蓝、红三种色彩,将别墅组团和群体组团进行区分,使整个居民区的结构一目了然。
(二)居住区的设计个性
一个能够进行加工的意象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与周围的事物必须有明显的区别,而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可识别性,这一个性具有惟一的、独立存在的意义。色彩所拥有的丰富表现力对于创造出个性生动的意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的建筑造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条件和功能),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相比可变性较差,所以居民区的色彩设计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营造外部空间的视觉效果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经常会使用色彩的标志性、造型作用、构图和自由发挥来营造居住区的个性。例如巴黎位于拉·德方斯的一组高层公寓,通过使用自由流动的构图,在住宅楼上营造出浮云飘舞的效果,非常具有诗情画意;还有的高层建筑通过壁画的表达方式设计色彩,在外立面上绘制了整幅交通图,不仅使整个立面变的活泼,耐人寻味,还显示出设计师具有的浪漫情怀。一个色彩设计具有创意的建筑能够为生活带来非常强的魅力和活力,丰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彰显了建筑本身的个性。
(三)居住区的文化空间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内涵越来越重视,通过城市意象进行的研究对于人们在认识、感知的基础上如何对城市的环境进行评判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分析。从城市的空间分布而言,在城市的建设中居住区占的比例最大,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中运用了什么色彩对于塑造城市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内的空间在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空间的需求后,更要深层挖掘空间内的文化意蕴。通过色彩来辅助形成文化空间。法国的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科罗有关于“色彩地理学”的理论,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在文化、习俗和种族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色彩的不同表现,很大程度上色彩汇集成为国家的一种文化特征。所以,色彩是一个非常生动丰富的传媒,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形式,一种符号。比如巴黎,在城市的分区上十分明显,现代风格的大厦以拉·德方斯为代表,古城区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上仍然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是城市发展和积淀的一个过程,反映出城市的新荣旧貌,所以在居住区的色彩设计中除了能够给人以社会经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环境等影响,还可以高科技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冷漠感进行弥补。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2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思路
商业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思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业盈利等问题,居住区中的商业建筑需要运用合理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圈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为二者达到互利互用的双赢状态。
1)整体布局和规划的设计思路。
对于新开发的楼盘来说,开发商在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布局、规划中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时刻以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的便利为主,在商业建筑的布局和规划中,要考虑商业建筑的数量能够与人们的需求相符,以免造成商业建筑量小而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所需,或者建筑过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困扰。在布局上,一定要遵循居住区和商业建筑的紧密性,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所需带来更便利的条件,例如,在设计布局上可以选择人们通往居住区的道路两侧。同时更要确保在居住区人们入住时,商业建筑的招商引资已经得到批准和入驻,在实际招商时,要考虑到招商的营业性质,争取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实现招商性质的综合性,给人们的生活打造出一个全面的商业圈,同时开发商更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引进或者开发出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特色商业,让本居住区的人们能够更加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环境。
2)建筑本身的设计思路。
首先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开发商可以为开发的商业建筑进行特色的外观设计,但是在这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设计的商业建筑能和居住区及周围的环境充分的融合,满足人们的视觉性和商业圈的应用性。针对双层以上的商业建筑,设计便捷式的通道,以便人们能够更便利的进行购物等。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开发商更可以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在设计前可以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创造设计灵感。商业建筑本身的质量也要得到一定的保障,不能只是为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而要求了较低的质量标准,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开发商建筑的品质,还会遭到更多商业业主的指责,影响后期的盈利。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商业建筑的使用面积,设计不同面积的建筑,这样才能满足于不同需求的商业招商,在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还要保证建筑层高的合理性,将采光问题也要考虑其中,能够确保商业建筑的人性化。
3居住区中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在居住区中的设计要素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和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以下针对这两大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1)建筑形态的设计要素。
商业建筑的形态,主要分为内部和整体两种形态。所谓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这里包括商业建筑的造型、商业建筑的布局、商业建筑的整体形状等。商业建筑中整体形态的合理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视觉冲击,相关的开发商在商业建筑的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对大众的审美标准进行研究,以此来满足商业建筑的整体形态,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建筑的内部形态的设计,也就是各建筑内部的布局,内部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能够决定是否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在建筑内部的设计中,一定要将建筑内部中的柱子、梁等进行合理的优化,层高设计要错综并形成规律,确保建筑内部使用面积的宽敞和合理性,对于建筑之间的隔断,要进行有效的分割,并保持一定的整体性,满足商业的需求和人们的视觉感受。
2)建筑色彩的设计要素。
在商业建筑中,建筑的色彩设计决定着商业建筑的整体视觉性,色彩要素的合理设计,能够让居民区和商业建筑均变得各具特色,并且能够突出商业建筑的主要形态和个性,为整个商业圈营造出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自身的材质,因为建筑物本身材料的不同,影响着建筑本身的光滑程度,很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备着色彩明亮度的调节效果,影响着设计色彩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色彩原料。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一定要与居住区的色彩相互结合,特别是对于居住区来说,居住区的建筑色彩基调都非常的单一且分布面积较广,所以,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色彩时,要保证其色彩的基调和居住区的相互统一、相互联系,针对商业建筑比较重要或者需要突出的元素进行色彩渲染,可以提高其对比度或者颜色的亮度,打造出一种立体的视觉感。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一 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快,户型结构失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定位不准,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商在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希望尽可能大的去获得住宅的利润空间,因此在进行商品房的开发时大户型所占的比例就会要大很多某单位在广东江门的一个楼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项目位于蓬江区滨江新城南端,洋房均价约9500元/平方米,面积228-242平方米,房子总价最少两百多万,这样的价钱在当地可以买一套别墅了,如果自己买地可以盖好几套别墅了,而开发商出于对价值的追捧,片面的追求高容积率,全是30多层的高层洋房,日照间距总是找技巧去量,使得楼盘价值降低,从内部销售情况得知到目前为止仅卖出数量极少,这样一方面造成开发商最后落入困境,从现场得知项目现在由于资金原因已陷瘫痪,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建筑和土地的浪费。
其次就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往往会较多的考虑到造价的因素,也就是在片面的去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的造价,这样一种状况从长期的效应来看是不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后一点就是现代环境下的住宅设计往往是为建筑而居住,也就是说,住户往往需要去适应于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而基本上是很难参与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去的,而在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往往对户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极度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关注与研究,这就使得大量户型功能性空间的设计都不合理,住宅的设计水平严重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
以下本人将针对几个建筑平面户型的优缺点尝试进行简单分析,以阐述各自该如何合理使用。
二 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一梯N户围绕着一个核心筒布置,他楼高16层,均为复式单位,就是说每个单元层为两层,核心筒的位于一侧,到达楼层后先通过一个公共无封闭走廊联系着各户,入户的地方为平台花园,就好像一座座别墅叠起来的,,这样保证了外走廊能取得大限度的采光及通风,这对于住户居住质量邻里关系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主要是能够提升户型的情趣和新意。
但也同样带来一定的缺点,廊式建筑的长廊一般长度都比较大,因此每一户在交通面积上所分摊的也并不少,降低了电梯使用率,跟节能的发展方向是违背的。除此之外,廊式平面中廊本身对于户内的干扰也是比较大的。
3.2 板式居住建筑相比于塔式的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房间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且房间多为南北朝向,因此在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也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也就是说,板式居住建筑更多体现居住本身的舒适性。
但同样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现在的开发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往往就希望能够多出面积来,这样一种想法一旦在现实中加以实现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居住区的进深过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暗间。针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开发商在进行设计或者是建设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将这样一些不利的为止设置成为卫生间或者是储存室等一些不需要太好采光或者是通风的房间。这样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的。
3.3 板式居住建筑还具有的特点就是在形式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包括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以及一梯四户等多种具体的组合形式,实际上,多种套型的组合设计就正是这样一种户型的最大亮点,能够满足户主在进行选择时的多种不同要求,也能够在户型的面积上加以平衡。
四 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的设计优点分析
在这里我们同样是通过多方面内容的探讨来说明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的设计优点所在。首先就是在塔式居住区建筑平面内能够实现四面的开窗,因此在视野上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是一层四户的标准层平面的话。那么其四周往往就会有更建好的开窗条件,相应的也就会有更加良好的视野。其平面基本上就是呈现为风车型,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一方面是房间整体的采光和通风条件都会比较好,另一方面就是存在着西晒或者是南向的房间也都会比较少,因此相比之下更加的适合于南方地区。其次就是相比于板式的话,塔式的居住区建筑一般在用地的节约性上有着更好的表现,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小区内土地的实际利用效率。再次就是塔式建筑往往体型饱满,这不仅仅是在外观上会更加的优美,也会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的交通面积分摊变少,这样既能够实现建筑节能,也能够提高电梯的实际利用率,在现今的条件环境下可以说是非常适宜的。最后就是塔式居住区建筑在进行小区的群组建设时,往往能够更好的保障各个群组之间的通风。
结语:人们在现今环境条件下对于住房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就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居住区建筑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新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分析与优化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07.
[2]邓影.李秀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建筑结构概念、优化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07(2)
Abstract: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is a special construction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s, which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life of the residents and enhance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openness and vitalit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design idea and should follow the living presence of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desig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external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methods, factor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commercial buildings; design;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关于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间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2.对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手法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主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一般指由建筑实体如墙、屋顶、柱等结构构件围合而成的空间,既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也包括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内庭院、内街市等,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封闭性。外部空间则相对与内部空间而言,由建筑实体分隔出来的室外的、属于城市公共部分的空间。
2.1内部空间设计。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在居住区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隔断的要素进行设计手法的变换。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部空间,中间用活动隔墙或隔断进行灵活分隔:推开来、打通后,是一个连成一气的整体空间;叠起来、收拢去,又成了各自独立的几个空间等等,并通过隔断的高度和宽度及闭合关系的变化来适应居民在商业建筑中进行不同活动时的心理变化。还可以通过室内活动部件、设施和家具来进行灵活分隔。另外,居住区商业室内设计应尽量缩小陈列面积,利用管材、板材和透明材料制作道具,在物理空间和视觉空间方面均强调其通透性、灵活性。为了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居住区商业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空间的限定度小一些,创造活泼、通透、开敞的效果。
2.2外部空间设计。
①设置商业广场。商业建筑如果位于道路的交汇边沿,那么人流的集结与疏散、车流的导人与疏出、行车的交汇视距与交通安垒,要有适当的缓冲地段。可以利用地面的坡度、抬升或下降,结合人口空间形成人口商业广场。商业广场不仅用于人流集散,也是商业活动的舞台,其气氛轻松、形式活泼自由,可以举行娱乐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吸引顾客、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②沿街退让。紧临道路而设的居住商业建筑可在沿街的边缘地带平行街道退出属于建筑红线范围之内的“私有”块状或线状空间,它是达成建筑与居住区和城市联系的中介环境,同时也是由公共转人“私有”的过渡性空间。
3.关于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设计的要素
3.1 形体
建筑形体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外在视觉表现,并受外部环境和审美要求的制约。建筑造型设计即是以视觉形象体现主观审美要求的过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造型的考虑往往是与建筑内部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同时交互进行的。首先,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可将建筑空间归纳为若干个功能体块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空间素材。对于建筑来说,其功能体块的组成和规模大小是由设计任务决定的不变因素。但是其布局、形状和造型处理却可完全不同。从功能分区是功能体块的形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结合造型意匠对形体关系的调整,直到最后完善形体的功能和审美意义对其造型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形体要素在建筑造型设计运用中逐步演变的完整过程。
3.1.1 功能空间的形体选择
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体块应选择空间形式合宜、并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形体。一般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常采用外形简单、规则或几何关系明确的建筑形体。特别是基本几何体,不仅便于工程实施,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建筑常用的几何体可以立方体和圆球体为原形,分为平面体系和曲面体系两大类。各种基本几何体都显示着特有的视觉特性。有两种、三种或多种几何形体构成的复合形体仍具有明确的几何组合关系,具有丰富多姿和灵活多变的组合造型,可以充分表达建筑使用功能的内涵。
3.1.2 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
造型设计在基本形体选定后,为更好地满足内部使用功能和多样化的审美要求,经常需要对基本形体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手法在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已不只局限于二维立面处理,而更注重采用三维空间的处理手法。对单一几何形体的三维加工处理是常见的处理手法。其基本手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①削减法又称为减法,即使按照形式构图规律切削或挖去基本形体上的一部分体块,以达到修正形体视觉形象和创造富有造型细部的设计目标。这种手法在追求简洁、精巧的交通建筑造型中较多见。②添加法。此法恰与减法相反,即是在建筑基本形体上添加附属形体,用以丰富和完善总体造型的手法。③分割法。这是一种消弱形体的体量感,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它以增加形体的层次感,使单一形体变为多元组合形体,或用以改变形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尺寸感,创造出服务区综合楼新的视觉形象。④转化法。这是采用从一种形体过渡到另一种形体的渐变手法创造新形体的加工处理手法。构成形体转换的因素包括形状、方向、大小、角度和曲率等几何要素。这种新形体因几何关系复杂,传统结构形式难以实施,当代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2 色彩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色彩在商业建筑中的运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黏度沥青混凝土层等均匀应力吸收层。
3.3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纹
3.3.1 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对减缓反射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纹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明显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薄膜的弹性模薰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可见应力薄膜应选用低模量高韧性、大变形率的材料为好。就目前常用的材料而言,土工织物与沥青橡胶薄膜的弹性模量都较低,变形率较大。不存在低温脆裂问题,效果更佳。
3.3.2 用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辙、反射裂纹和疲劳裂纹,不同类型格栅性能显著不同。
3.3.3 橡胶沥青吸收膜,是使用废橡胶磨细的粉与热沥青搅拌后,施于面层中间,形成一薄膜或与砂石成一薄层。有试验结果表明,此应力吸收层在面层中间效果最佳。
3.3.4 严格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碾压完成后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应立即用乳化沥青做透层或粘层,然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3.3.5 控制好制备沥青混合料时加热时间和温度,加强碾压,可减少反射裂纹。为减少路面裂纹的出现。应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就采取裂纹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特别是在道路建设初期采取措施阻止裂纹的形成,这将大大减少裂纹的产生。
4.结语:
在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当注重人性化设计,始终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创造多元化与立体化的商业空间,实现人们向往的空间环境与心理预期。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福森.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社区商业建筑设计应树立以人为本和整体性的设计观,本着“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把设计的立足点放到建筑要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求之上。例如,在本公司负责的锦丰瞿城新村B楼(商业)方案与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由于商业建筑消防要求较高,做方案时就需考虑合理排布,分成B1,B2两幢商业,每幢面积不超3000平方米就无需做喷淋系统,两幢之间用防火墙隔开,这样既满足了甲方的要求又节约了造价。
1 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特点
居住区商业建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在建筑造型上也往往反映出其独特的性格和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1 整体性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整体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1 风格的整体性
某些社区中的商业建筑风格与其住宅的风格保持一致,这给整个社区奠定了一个基调,成为一个社区的整体风格。有些风格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人为塑造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英伦风格、古典风格、现代主意风格等。例如,采用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的居住区商业建筑,通常采用经典的三段式仿石立面使整个造型浑然大气,而细部的精雕细作体现出欧式浓郁的欧洲风情。
1.1.2 色调的整体性
通过构成商业空间的基本色调来统一整体造型。色彩的调子大体可分为对比色和调和色两大类,对比色不是指简单相异色彩的叠加,而是仍存在一定的主从关系,这种色调使空间统一中蕴涵着变化;而调和色最易形成整体感,色调最易统一,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同类色的协作关系。
1.2 标志性
商业建筑是社区内必不可少的服务场所,因而其建筑造型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以其整体形象、局部形式、环境设施或装饰色彩的独特个性形成人们观赏的视觉焦点,显示了特有的标志性意义。尤其是集中式商业建筑,体量大,形态多样,己经成为一个社区的醒目标志性建筑。
1.3 区域性
本文中的区域性是相对于地域性特点来说的。虽然商业建筑带有浓重的现代气息,但也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其建筑形象也可以带有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地区性特色,建筑造型的地域性特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主要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影响。这是我们所说的地域性,而区域性与其的区别只在于,它属于更小的范围,是以社区为单位,让建筑体现一个社区原有的文化背景与特色。如现在上海有许多老社区还一直保留着一些老的建筑、古井、老街。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使之成为一个地区的特色。
1.4 综合性
具备综合性的功能的商业建筑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社区的商业建筑既要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还要能提供一些必需的休闲场所,除了可以消除购物时的疲劳,同时还可以作为居民邻里之间的一个交流空间。
2 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设计的要素
2.1 形体
建筑形体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外在视觉表现,并受外部环境和审美要求的制约。建筑造型设计即是以视觉形象体现主观审美要求的过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造型的考虑往往是与建筑内部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同时交互进行的。首先,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可将建筑空间归纳为若干个功能体块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空间素材。对于建筑来说,其功能体块的组成和规模大小是由设计任务决定的不变因素。但是其布局、形状和造型处理却可完全不同。从功能分区是功能体块的形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结合造型意匠对形体关系的调整,直到最后完善形体的功能和审美意义对其造型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形体要素在建筑造型设计运用中逐步演变的完整过程。
2.1.1 功能空间的形体选择
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体块应选择空间形式合宜、并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形体。一般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常采用外形简单、规则或几何关系明确的建筑形体。特别是基本几何体,不仅便于工程实施,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建筑常用的几何体可以立方体和圆球体为原形,分为平面体系和曲面体系两大类。各种基本几何体都显示着特有的视觉特性。有两种、三种或多种几何形体构成的复合形体仍具有明确的几何组合关系,具有丰富多姿和灵活多变的组合造型,可以充分表达建筑使用功能的内涵。
2.1.2 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
(1)削减法
又称为减法,即使按照形式构图规律切削或挖去基本形体上的一部分体块,以达到修正形体视觉形象和创造富有造型细部的设计目标。这种手法在追求简洁、精巧的交通建筑造型中较多见。
(2)添加法
此法恰与减法相反,即是在建筑基本形体上添加附属形体,用以丰富和完善总体造型的手法。
(3)分割法
这是一种消弱形体的体量感,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它以增加形体的层次感,使单一形体变为多元组合形体,或用以改变形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尺寸感,创造出服务区综合楼新的视觉形象。
(4)转化法
这是采用从一种形体过渡到另一种形体的渐变手法创造新形体的加工处理手法。构成形体转换的因素包括形状、方向、大小、角度和曲率等几何要素。这种新形体因几何关系复杂,传统结构形式难以实施,当代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2 色彩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它依附于其他元素而存在,又和其他元素紧密相连。色彩相对于其它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有情感。色彩在商业建筑中的运用比较突出,分表现了它在塑造建筑个性和营造环境氛围上的重要作用。色彩要素在配合形体、材质要素的运用中,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2.2.1 色彩与形体
1)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墙面在建筑立面中占比重较大,因此外墙面的色彩基调,对于整个商业建筑尤其重要。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商业中心有区别,前者更强调的是它的区域性,因此,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基色调应该与整个社区的基色调保持一致。同时,单纯统一的色彩还可以将复杂松散的形体关系转化为简单统一的构成关系。
2)在建筑细部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加强建筑形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在建筑形体需要着重表现的部分(如凸出的门窗等)相对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
2.2.2 色彩与材质
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之一,各种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亲和力。随着科技进步,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设计中的材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新发现的天然材料和新创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为建筑审美情感表达的色彩,也更加绚丽多彩。而各种材料的质地、质感更加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材料的质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
3 结论
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发展将呈现:整体化倾向、综合化倾向、高效与省时倾向、区域化倾向、生态化倾向;同时,其建筑设计方法多样化,像模拟计算法这类区别于传统的理论方法将逐步完善;最后,学科将更加综合化,涉及到建筑、景观、规划、管理、政策、商业、数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因此,一个成功的作品需要多方面协调才能更好的完成。
1前言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生态世界观为生态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使建筑学从跟随科技的发展而探讨技术世界的问题转向思考人类真正的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生命的价值,寻求人类建筑与自然界、社会经济及技术协调发展的健康导向。随着建筑师的醒悟和思考,建筑界开始提倡树立生态意识。高技术生态建筑的推出,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又一迈进,虽然一定时期内还属于小范围的尝试,但它的导向不容忽视。
居住区生态建筑的组成,可以视具体的规划设计而区分为建筑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一般包括了占住区主要建筑比例的生态住宅和外环境中的一些园林建筑及小品。
2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内含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对生态环境的理想营造,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考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逐渐建构、形成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和方法中,特别强调了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如整体有序原则、永序利用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有偿使用原则等。结合对其他居住类型生态建筑的实质内容和形式特征的探索,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做一探析。
2 . 1 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住宅里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达到一定标准的热舒适、光舒适和声舒适;外环境里,要营建必要的土壤绿色环境、水环境,有适宜的能遮阳的大树,甚至有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有花香鸟语等怡然自得的天成之趣。
2 . 2 高效清洁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医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 年一30 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由此预计,21 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
房屋投划吏用后,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等,这就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讲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资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如建材和水)、减少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应尽量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2 . 3 和谐优美
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从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力和义务,使人类由牺牲环境、牺牲大量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子孙后代为代价换来的,当前大部分区域短暂的“繁荣太平”的气氛中转变为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征的“绿色文明”。在生态社区里,真正让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民主、平等和祥和,什么是尊老爱幼,什么是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什么是诗意的栖居。
3 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
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生态建筑是一个总体复合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认为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住宅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地产界推出的住宅更多的是集合式住宅,少量的是别墅和Townhouse , 由于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化,城市住宅还不能主张发展独立式的或低层式的,在此处探讨那种别墅式的住宅生态技术和艺术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重点还是立足于多层、高层这种集合式住宅的生态技术。
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有两种趋势:一是从生态概念向建筑设计渗透,复原已经退化的环境区域,采用天然材料完成从“生态到建筑”的过程,呈现和谐、自然的风景特色;另外一种趋势,是将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于建筑的保温、通风、采光,改善小气候,形成舒适的小环境。二者的共性都是需要生态原理、生态技术作支撑。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绿色生态住宅的出现为居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能耗是这一时期生态住宅发展的重点。
4居住区生态建筑设计手法
我国发展生态社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向思考生态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1)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利用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主义设计手法;
(2)着眼于高技术表达,利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3)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新技术的“折衷式”设计手法。
5实例分析
2008~2009年,本人参与的深圳潜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曼海宁花园南北区项目。该小区位于深圳市龙华二线拓展区北侧,西邻新区大道,北邻和平路,东侧为上塘路,南侧为建设路,地块分为南北两块,中间规划有区间路,北块用地面积为23570.72平方米,南块用地面积为26429平方米。本项目的开发内容包括住宅、商业零售区以及地下停车设施。潜龙曼海宁花园的设计理念的指导原则就是将项目的两块用地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将本项目作为一个城市公园,即“绿洲”进行设计,创造出一个植被繁茂的公园般的环境,达至和谐优美,促进其住户的身心健康。这种场地布置方式有助于实现下列目标:
1.将相对低层的点式建筑布置在西边,相对高层的连体建筑布置在东边,从而使所有的住宅单元都能最大限度地望到西面远处的山景及水库,强化了远景山体的重要性
2.建筑主入口设在两块用地中间,用一个大型的入口广场组织起来,带出一种开
放而欢迎的感觉,同时让居民们免受干扰。底层商业裙楼自然形成六米高的大型
开口,标志着通往中心庭院的入口通道,并且成为两个庭院景观之间的取景框。
3.虽然南北两块用地之间的区间道路将两侧的住宅分隔开来,但是二者仍然可以通过开放式庭院和中心广场以及架空廊道实现相互联系。而且我们认为如果两个区间路能实现部分下沉的话,两块园地通过中心广场及庭院平接,是能有效解决内外部的交通矛盾、环境矛盾,可以使整个片区人居环境得到很好的质的提升。
4.错落有致的平面布局形成中央庭院。院内设有湖泊等非参与型景观,庭院中心设计为一个参与型休闲区,设有会所、泳池及室外娱乐场地。在商业零售区裙楼屋顶设置了一个架空层,在上面精心布置了绿化、茶室以及休闲娱乐空间,以泛会所的形式作为整个小区休闲活动的重要补充。
5.商业零售区主要为一层,沿上塘路、建设路及新区大道布置为访客、游人和本地居民提供支持服务。用地东南角沿上塘路设置了一个MiniMall,丰富了整个商业的结构空间。区间路两侧设置商业步行街,巧妙地与中心广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整个小区的门户。
6.大部分住宅单元的主要朝向设计为南向,以利用西向的景观。大部分住宅单元或可望到远山,或可望到庭院景观; 同时, 这些直通的单元也拥有相反方向的景观,从而获得采光和通风方面的优势,并可看到附近开放空间。
7.为了将类似公园的感觉和氛围延伸到住宅区内,小区在采用更高级铺地材料、围墙和大门设计元素之外,还将种植类似植物;路灯和花园座椅等将与庭院设计相结合。
8.大部分交通和停车位安排在地下部分。通往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将予以美化,且不会出现在人们漫步的视野中。地上街道结合景观设计,精心设计街道走路,创造出精美的建筑和景观。总体规划的关键就是入口的序列以及穿过和围绕小区的路线。
1.砌块外墙设计――外墙彻砖饰面的组成部分,从外向内分别为:浅色砌块饰面、2英寸聚苯乙烯隔热层、气密/水密/汽密膜、内含钢丝网的水泥找平面、混凝土砌块填充层。
2.窗户和玻璃――窗户系统为外涂Kynar涂层的铝窗框,配以有low-E涂层的一英寸隔热透明玻璃,用于隔音和天气保护。
3.木材――木制壁板和水平木板条用作面和遮阳材料,铺设在隔热板之上。
4.石材――金属支架固定在结构性框架上,而石板就安装在这些金属支架上的金属夹具上。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ty people about two-thirds of the time to spend on settlement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how to live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public building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organic unio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belonging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原先的居住区环境景观
居住小区引入我国以来,对住宅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居住小区模式。但封闭性是居住小区建筑模式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安垒、宁静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尽量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将小区独立于喧嚣的城市生活之外。这样城市道路遇到小区时不是嘎然而止就是绕道而过,不能顺畅地穿越通行,或者将高层建筑沿周边布置在小区的外侧并利用裙楼与外部分隔,内部则安排多层住宅和公共设施,身处其间虽然安静,却难免有闭塞郁闷之感。而且以这种相近单一的模式来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很容易造成简单模仿、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师应尊重与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克服居住小区单一模式与历史“文脉”延续性间的矛盾,保护利用好历史“文脉”在旧城里业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街巷空间等历史文化地段。通过建筑设计师的巧手,突破小区单一模式,使住宅小区设计融入城市的传统之中以增强归属感,保证新建的人造环境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恰当沿袭当地历史“文脉”,都市旧城改造中的文化传承、古迹保护、社区特征等得以持续。
2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2.1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2.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
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3.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3.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3.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4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随着能源矛盾的日益突出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能源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我们国家在最近的经济发展规划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发展等倡议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承担者人们生活休息的住宅设计,在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节约”、“和谐”的技术措施,创造出节约能源能的生态社区和建筑,对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要点
对于建筑节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如下几点自然因素:日照,风及空气流通,降雨首先说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要素。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平面布局、开发强度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1.合理的平面布局
建筑朝向:南北向的住宅排列方式可以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日照,并且山墙可以有效避免被西晒。
建筑间距:住宅之间保证合适的间距是满足日照及通风的重要保证,根据居住区设计规范,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通风:住宅区内的空气流通主要受建筑围合以后前后左右空间间距的影响。因此在平面布局时要注意避免在风道上设置建筑物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绿化及树木种植: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2.合适的建筑密度
在住宅区的设计中,建筑密度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较低的建筑密度意味着住宅区内会有更多的空间设置开敞空间及绿地,同时较低的建筑密度也是合适建筑间距、充足日照、通畅的风道的有力保证。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降低建筑密度是保证良好生活环境、有利于居住节能的有效的措施。
3.市政设施
住宅区的市政设施设计需要重点注意能源的收集和循环使用。例如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水利用循环系统、太阳能利用装置等,均可以起到充分利用能源的作用。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做法
对于单体住宅建筑来说,在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降低建筑能耗。
1.建筑朝向:参考前面在规划布局中的论述。
2.建筑面宽与进深:住宅建筑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及充分享受日照,可以降低空调等耗能工具的使用。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单户住宅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通风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同时,在建筑受光面宽一定的情况下,建筑进深越窄,则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当然,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窗户的设计
窗户的朝向:窗户的朝向影响到风进入室内及风在室内的流动方向。入口与出口间的直接轴线经常是空气在房间内流动的路径,当进风口与风向成正交(90度)时,空气流动会直接朝向出口,对房间内其他部分的作用很小。当窗户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进入室内后,风速会变快,风所影响的区域也会变大,这种情况下,有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及室内散热。
窗户的大小:窗户的大小决定对流的空气速度。要使空气进入房间,也必须让空气有出口流通。需要注意,当窗户愈开愈大时,室内风速反而会下降。
窗玻璃色泽的选择:窗玻璃是窗户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玻璃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流的流入及流出,这对寒冷地区的保暖十分重要。除去一般的玻璃材料而使窗玻璃对日照、反光、吸热等产生的影响外,在一般的处理上,窗户的色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出的多层强化玻璃有效的解决了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的缺陷,在双层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层可以满足各种颜色的要求,同时中间膜层具有阻挡透射的特性,在准许光透射的情况下,对于噪音干扰的控制及降低热透射与过度眩光等问题,都能发挥良好的功效。
三?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1.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2.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因此在实际选择中要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以上是在设计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降低能耗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规划工作者和建筑工作者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力图和自然建立和谐对话的建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