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1: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科研项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071,2012072,200722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03-01
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已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全国各高校对本科大学生也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正是其中一种形式。我校为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大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从2008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本文就近年来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践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为今后能更顺利地完成科研课题的指导提供参考。
1.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问题
我校一般在每年的9月启动次年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由系院安排指导教师,再由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由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题目和撰写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指导教师最后把关来完成项目申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 选题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
目前,一般认为大学生科研活动是一种课余活动,是“大学生群体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帮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1]。许多本科生对大学生科研项目有浓厚的兴趣,也很积极主动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但是在科研项目申报初始由学生自己所提出的项目选题却基本没有太大的创新,甚至很多选题完全没有经过科学的严谨的思考,而是想当然的主观的提出一种观点。原因可能在于本科生科研缺乏有效的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途径,使得他们在科学选题方面缺乏必要的学科和专业性指导。一部分学生是参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选题则相对有较好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1.2缺乏文献查阅知识
尽管学校要求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并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学生在申报项目时仍然暴露出他们对文献查阅、资料收集方面的巨大弱点。
1.3申报书完成质量差
由于文献查阅知识的匮乏,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均不能完整规范正确的完成申报书的撰写,特别体现在“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一项目的完成上,质量较差。大部分学生对于申报书的撰写都是“零基础”,这将耗费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开展科研活动中的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考核上,重立项和结题,轻过程指导,轻人才培养[2]。这样的“结果导向”考核方式对本科生引发了许多问题。
2.1科研活动与日常学习冲突
由于本科生初次进入科研领域,自身对科研活动有畏惧,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老师进行引导和传授,这必然会使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去学习和领会,而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日常的学习任务已经非常重,同时还要忙于英语和计算机考级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果太强调科研活动,必然会造成本科生们的“旷课”与“缺课”,因而影响日常学习的进行。如果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由于一些科研实验有连续性,这又会使科研活动进展不顺。
2.2指导老师的兴趣和指导效果降低
本科生科研知识缺乏,时间无法保证,在重视结果的前提下,项目会更多的依靠指导老师自己或研究生的参与,而不能放手让本科生去自主完成,这会极大的降低指导老师对大学生科研的兴趣和指导的效果。实际上,对本科生科研的关注点不应是科研成果,而是学习过程和效果,过程的训练远重于结果的获得[3]。
3.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以上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的思路:
3.1本科生科研基础知识的提前储备
本科生科研训练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人才创新质量而采用的基本对策[4]。在我国,本科生科研将越来越被重视和推广。为帮助本科生更好的了解科学研究,更顺利地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在新生入校后,就应该在其学习课程中加入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研究结果分析和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应先列为选修课,再逐步转变为必须课,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储备科研基础知识,逐步学会从事研究工作的步骤和方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意志品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
3.2将科研项目纳入学分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很多大学已经把本科生科研活动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有相应的学分,并作为常规教学管理[4]。但是我校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时间较短,目前还不具备将其作为常规教学任务管理的条件。
3.3改革考核方式,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本科生科研项目应该是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来锻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为提高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指导效果,可以将大学生科研项目计算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作为教师的日常工作而不是额外工作。由指导教师安排指导时间、指导方式和考核办法,并负责按计划对学生的科研学习进行指导。当然,指导老师也要同样重视科研项目的结果,要求学生科研严谨的对待科研成果,重视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写作和答辩的质量,了解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甚至激发深入研究的动机[6]。
由于我校开展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尚处在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作为指导老师,也应该不断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便能更顺利地完成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夏婷.影响本科生科研绩效的因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
[2]邬家瑛,钱辉.论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3]蔡琼.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活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02)
[4]沈跃进.世界各国本科生科研活动发展及展望[J].中外高教研究,1991,6(03)
[5]潘晓燕,王正朝,窦肇华等.指导大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的探索[J].基础医学研究,2011,13(6)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可见饮水安全是民生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有助于增进农民的福祉,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同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饮水安全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将在2009年解决600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其投入使用后的管理、监督及对其进行必要的绩效评价。
2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泉水、井水等,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到2004年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东部地区7780万人,中部地区1.3亿人,西部地区1.15亿人。3.23亿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有近9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有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
农村饮用高氟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80%的高氟水人口分布在长江以北。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现“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
农村饮用高砷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会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农村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引用苦咸水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农村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饮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饮用水源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血吸虫问题突出。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有6000万。重病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血吸虫病区约有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220多万人。疫区群众因生产和生活需要频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造成反复感染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力度,减少了疾病,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首先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原有的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已建的工程不少现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而再次改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限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秸秆、禽畜粪便的大量废弃,污染环境;乱垦滥牧、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在较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分散居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监管十分困难。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很大的程度上依靠农民的自觉行动。一些重污染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农村地区建厂排污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种养业发达地区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废水,严重污染农村的饮用水源。第三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第四农民本身没有重视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只局限于有水即可的程度,却忽略了水质的好坏,并且农民也缺乏对水质进行判断的能力,只能做简单的判断。第五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很多水环境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研究。农村环境技术短缺,农业节水、发电及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4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4.1规范前期组织建设,加强地方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和项目法人双主体责任制,通过层层签仃责任状的方式,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加强地方领导干部对饮水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建项目法人或明确项目责任单位,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组织好前期工作和水源保护,落实项目计划和资金,规范招标投标和项目实施,严格监督和检查。加快前期工作,规范审批程序。要严格按照规划审批项目,严肃审批程序,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集体决策的原则,通过加强检查和信息公开,强化对计划审批过程的监督,严防投资用于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不符合规划、不符合计划管理要求、不符合前期工作程序的项目,坚决杜绝套取、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现象发生。
4.2严格监督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市场加强对建设市场的监督,做到规范建设市场。明确项目法人,严格招标投标程序,规范建设市场,严把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资质关和材料设备质量关,加强建设过程监管,加强竣工验收管理。对项目投资、主要建设内容、招标投标等重大事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时供水单位、人员的能力培训和管理。研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保证工程的及时维修和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水质安全口加强建设计划和资金管理,规范计划下达、资金拨付和使用,严格专款专用,坚决杜绝建设资金被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修改。通过层层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4.3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培训力度技术力量力量不够,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更好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针对农村供水的特点,在水源开发与保护、劣质水与微污染水处理、消毒、检测、自动控制、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现有技术和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同时做好技术集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推广和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提倡大学生到基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同时加强农村各方面技术力量,地方可以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吸引技术上的高端血液。
4.4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农村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保护好饮用水源是保证供水工程水质,让群众喝上干净、放心水的前提。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凡因采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赔偿损失。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的检测、监测,优化检测指标和监测频率,有效评价供水水质。对供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要依法查处,督促经营管理单位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目前,卫生部已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对开展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明确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费用可纳入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经费解决,常规水质监测费用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
教育部计划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种计划项目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坚持中期考核、经费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中期验收项目的管理模式,给予科研成果有显著成效的团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也适当终止不合格项目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对新的政策下对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爱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一)基层组织的严格评审管理
学院单位关于团队申报的科研项目评选标准应该做到统一化、公平、公正、公开,它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研究态度,并且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单位教师评选的良好环境下,申报项目的团队会更加认真严谨的进行项目设计和论证。
公正合理的评选制度和认真的学术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了学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应对挫折的教育和心态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充满兴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充满失败的风险 ,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创业的起点很低,同时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会认同度、大学生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风险信息的预判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相当困难。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败、能重新科研训练的思想。
(三)创建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奖励。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作,学校应该适当在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面对于参加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给予相应的倾斜,以此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热情。
对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大学生的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对项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与学生团队进行负责任的沟通都关系到项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学校在教学劳酬分配过程中对指导重点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奖励机制的创建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专业素质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四)大学生实践与科研的促进作用
理论文献、实物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直接接触学术资料,结合实践内容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结合。
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传科研申报的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意识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学院教学组织的公平评审,另一方面需学院管理人员关于申报的组织和获批项目的良好管理。学院副书记和教学院长领导下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严谨、及时、有新意。教学秘书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侧重宣传,使新生入校的时侯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绍培养科研能力对大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锻炼的价值。
(六)创设科研资金,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用来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采取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过程管理、宣传、评审等,然后不断探究创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方面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54-02
0 引言
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普遍认为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是一种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途径[1-3]。
1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的现状
我校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有两种情况:一是覆盖百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学校每年投资约10万元资助40个训练项目,每个项目组织3-5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研究训练,每届有上百人参加科技创新实践。实施五年多来,有效的推动了我校学生科技创新训练教育。此项目目前已开展了五届,共立项220项,学生公开37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2项,还有一批学生取得了创新制作成果或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二是由学生自主选题,学校择优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项目,称为“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每个项目资助10000元并给学生团队提供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条件和环境,学生创新研究成果可以冲抵专业主干课以外的课程学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行选题和研究。此项目目前已开展了四届,共立项23项,其中有2项已结题。学生公开5篇,其中SCI检索2篇,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1项。
2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的重要性
2.1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从基础实践做起,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研究。在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创新项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工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2.2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使得教师对人才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进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学生接触实践少,教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状况。由于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常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见解,教师在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从而提升自己。同时在交流沟通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2-4]。
2.3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使很多教师认识到传统的实践教学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因此,很多教师主动承担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指导工作,并认真的研讨指导项目的方式方法。由于科研创新项目是科研课题,涉及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实验与科研经验是难以适应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科研水平[4]。
3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3.1 学生对科研创新项目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只是凭借一时冲动或赶时髦申请参加了科研创新项目,根本不知道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做不了几天就兴趣全无。还有少数学生得到资助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下去或时间紧张,就申请退出,没有诚信;也有部分学生功课繁重,拖入时间很少,结果项目被延期甚至不能结题,最终没有起到很好的实践锻炼作用。更有部分学生认为科研就是研究重大问题,离自己好像是太遥远的事情,没有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研究。因为以上对科研的种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有些学生与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失之交臂。
3.2 科研项目的持续性差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项目的延续性较差,有些学生仅凭一时冲动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致使项目难以继续做下去。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项目结题后就不再继续做了,但也许深入做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应要求项目研究人员长期不懈的进行相关研究,学校对项目的后续研究和项目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3.3 教学管理体制与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之间存在的矛盾 当前,教学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不适应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的地方,如:科研创新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虽然已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但都是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好很少;进行项目研究多数只能在晚上和节假日,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多,时间上不能充分保证;指导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较多,科研创新项目涉及的是科研课题,而现行的工作量等核算方法尚不能反应教师的实际工作量等。
4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 科研创新项目研究不应局限于本专业、本学科,它的课题领域是一个较大的范围。考虑到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不仅应增加同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联系,而且也应该增加同其他相关专业公司的联系。另外,虽然参加科研创新的人数每年都略有增加,但相对于本科生的人数来说显得不足,今后应加大力度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科研训练,因为目前只有1/100左右的学生接受了科研创新训练。
4.2 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宣传 基于学生对科研创新项目认识上的不足,我们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如粘贴海报,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举办一些相关讲座,邀请校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前几届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比较成功的学生,来让他们讲述进行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带来的正面效应等。
4.3 建立创新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 建立更加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开新兴学科的课程,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前提是要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学科的出现等社会现实。
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班、创新团队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实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4.4 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激励 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是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科研创新训练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虽然学校对科研创新项目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要想深入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学校对学生在政策方面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例如推荐免试研究生,对于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学生,学校可单独划拨研究生免试推荐名额。在每年的立项课题中,对有研究的某些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实践证明,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相比其他同学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另外我们还可以争取教师科研经费和企业的委托项目经费的支持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李旺,龚义勤,侯喜林等.实施SRT计划,加强园艺专业学生科研技能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05,(2):53-54.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 60 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 国家就占 76.7%,20 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 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 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
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 英语 ,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 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 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 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 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 5~6 组,供学生选择; 日本于 20__ 年制订并于 20__ 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 10 科,国语 科列在首位,包含 6 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 学分) 、国语表达ⅱ(4 学分) 、国语综合(4 学分) 、现代文(4 学分)、古典(4 学分)和古典讲读(2 学分) 。其中只有 国语表达ⅰ 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 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 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 传记 、 语言文字应用 、 文化论著研读 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 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 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 年第 8 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 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 如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 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 获得8学分 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 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 。进一步学习和进一 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_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 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 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 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__ 年第 6 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 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XX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 年第 2 期上的《高中选 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 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XX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 年第 10 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 孙晓峰在 《教学月刊 (中 学版)》20__ 年第 10 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 的转换问题。 江苏XX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 年第 26 期上的《精准高考目 标,体悟审美愉悦 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 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 相关讨论: 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 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XX市玉兰中学
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 教学大参考)》20__ 年第 9 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 题进行了分析。 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 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 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 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 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 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 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XX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 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 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 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 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 议。具体而言,关于XX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 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 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 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 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XX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 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 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 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 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 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 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 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 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 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 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 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 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 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 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 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 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 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 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 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 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 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 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 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 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1.引言
本设计由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旨在开发一款能够满足本科汽车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使用的单片机控制实验板。根据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本设计重点在实验板上完成四个汽车电子控制实验,分别是汽车转向灯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控制、汽车车轮测速、车内温度检测。
2.实验板的设计思路
本设计根据教学需要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汽车转向灯的控制实验:用两个按键模拟左右转向灯的开关,用两个LED模拟对应的左右转向灯,通过按键操作实现转向灯控制。
(2)汽车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直流电机的两个引脚与两个继电器相连,通过正转、反转、关闭按键来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工作。
(3)汽车车轮转速检测实验:通过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作为转速传感器,当旋转物体在接收和发射管之间转动时,通过遮挡与否来测定转速,并显示在数码管中。
(4)车内温度传感器的实验:采用一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拟车内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3.实验板的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
本实验板单片机采用STC89系列,为了方便验证实验效果,采用在线程序下载的设计,通过通用的下载模块连接到单片机P3.0和P3.1脚,可直接将编写的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单片机的晶振选用12M,电源电路由5V电源供电,通过一个开关S4控制整个实验板的启动和关闭。如图1所示为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2 按键与显示模块
本实验板使用三个按键以满足设计要求,三个按键可用于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与关闭控制,同时其中两个按键还可用于转向灯控制实验,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2-1.4口,具体定义可由编程完成。显示模块有两个,分别为两个LED和四个数码管来实现其功能,LED用以模拟转向灯,接在单片机P1.0和P1.1口;数码管显示车轮转速和温度检测的结果,其位选和段选通过两个74LS573连接到单片机的P0口。如图2为显示与按键模块。
3.3 继电器与红外模块
实验板通过两个继电器控制电机的正反旋转。工作时,由按键控制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当一个开关按下后,其中一个继电器接通电源,另一个继电器接地,电机向一个方向旋转;当另一个开关按下后,则之前接电源的继电器接地,而之前接地的继电器接电源,电机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当按下关闭按键时,两个继电器都闭合到接地,电机停止转动。电机的旋转接一个有间隙的圆盘,圆盘置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之间,当圆盘中的间隙经过红外发射端时,红外传感器有信号接收,否则则无,依次来进行直流电机的测速。红外模块设计有四个引脚,分别为电源、接地和数据输出口DO,AO口不使用。下图3为继电器和红外模块。
x3.4 温度传感器模块
为了模拟汽车内的温度检测功能,本实验板采用DS18B20来模拟车内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对其进行单片机控制,以检测出外界的温度,并将温度数值显示在数码管当中。图4为温度传感器的接线图,其数据输出口与单片机的P1.5口相连。
4 总结
汽车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本实验板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满足课程中的教学需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汽车电子设计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41-03
一 引言
“十一五”期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并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都简称为大创计划)项目。
二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背景及现状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组成。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学工作者常常遇到用现有的科学发现或知识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这些知识空白点就为基础医学指明了研究方向,对临床问题的研究会促进基础医学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事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都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探索和分析,认真严谨地进行科学研究。而且,新世纪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都对21世纪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进实验室机会少、平时课程学习任务的繁重、老师学生的单向交流、基本科研能力教育的缺乏等,绝大多数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科研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的思维,不了解常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背景知识以及检索电子文献的能力存在不足等方面。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培养任重而道远,继续深化大创计划项目实施,建设好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实施体系是其有效途径。
三 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系的构建
2007年起教育部分两批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研究。该计划主要面向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全国项目参与高校共计120所,江苏省有10所高校受批,但我校不在名单之列。同年,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实施精神,启动了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该计划面向全省所有普通高校,我校作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得到了有力的经费支持。这为我校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科研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探索和实践契机。
2012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均有机会申报国家级立项,我校同众多高校一起拥有了更广阔的国家级平台资源。大创计划经过八年实践,可谓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中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本科生受益最多的项目。除了资金投入,教育部同地方政府不断建立健全立项、资金管理、监督、评价考核等制度,积极搭建大创计划交流平台,加强了各学校间创新活动的开放与交流。南京医科大学从学校层面上规范化、制度化地实施大创计划项目,注重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与国家级、省级有机衔接成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系。但在实践与探索中仍发现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其进一步深化实施。
四 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对策
学校围绕大创计划开展了系列活动来确保项目能顺利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省和校三级实施体系。学校主要通过建设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注重选修课和专业课的结合,引入“问题导向性学习”(PBL)“案例教学法”(CBL)等先进教学方法,举办名师讲坛等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科研兴趣;同时面向本科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开展统计学基础、医学检索、项目申报及计划书撰写等专题培训讲座及各类学术竞赛。下面将针对学校在实施大创计划过程中仍存在的不足,探讨相应的对策,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项目申请困难,学生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随着对现代医学创新的不断认识,医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国家、省和高校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仍然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科研兴趣,出现了项目课题建立难、指导难、申报难的现象。很多同学在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某一研究兴趣点,但由于基础知识的不完备和科研素质的缺乏,其研究想法往往是不完善的、片面的、存在科学研究漏洞的。相关部门和高校在组织学生申报前,很少统一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也很少公开具有指导能力的老师信息,导致出现有想法不成形、有想法无指导等项目申请困难的现象。
针对大创计划项目申请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对申报学生进行统一的、系统的科研培训,完善申报流程,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材料。同时,应该公开指导老师的信息,让学生可以自主与老师联系,使兴趣和想法获得指导和认可。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其创新想法的落实,这也是使大创计划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的奠基石。
2.配套课程不健全,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不足
由于医学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但系统化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项目规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大创计划的保障,也是学生从事其他相关科研探究的基础。学校对本科生医学知识的传授主要形成了以专业课程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辅,网络课程为新兴补充的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就课程体系而言,工作重心已经不再是如何继续拓展这个领域的范围,而是怎样深入改善课程的教学品质。对此,学校可以增设相关课程,部分研究生课程如“医学科研思维与创新”等也可作为选修课程来对本科生普及。在医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入专业教学中。学校还应增加对PBL教师的培训与考核,继续推广PBL等先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课题或问题为中心,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学习,即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课后主动查阅文献,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在查阅文献中可能会发现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3.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沟通少,缺乏创业指导
在大创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各项目小组之间甚至项目小组与指导老师之间并没有形成固定完善的交流机制。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单方面。这就会导致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各小组之间缺乏沟通,难以交流经验和心得,经验信息的不畅通降低了项目的实施效率。目前江苏省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其中有供本校项目负责人之间交流的系统,建立两年已超百万次访问量,且国家、省级层面每年会定期组织项目展示年会。但不可否认的是,交流系统不实用的缺陷以及小范围的年会交流仍然无法满足大多数参与项目学生之间的沟通需求,尚缺乏一个实用的、固定的、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平台。我校目前仍主要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体开展大创计划,缺乏对创业的教育、指导和硬件支持,截至2014年,仅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医学知识专业性强,医学生将来就业的行业针对性也强,又缺乏创业的指导,医学院校及社会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医学毕业生将来都会投入医疗卫生系统,忽视了医学生这一群体在创业方面的需求。
4.评价和鼓励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科研创新与创业的需求和出发点不同,基础科研与应用研究也不同,那么对其成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大创计划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是以专家评价为主,结合季度考核和中期考核,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的考核目标。在评价考核过程中,缺少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理由,造成评价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这样也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相对应的鼓励措施的缺乏也会严重打击项目实施学生的积极性,挫败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校可以对不同分类的项目进行分开考核,并制定和公布考核量化标准,积极听取参与项目的学生代表的建议,力求评价考核客观、合理、科学。同时应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以便更全面地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考核还应该注重透明化、公开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建议。还应完善相关鼓励机制,对通过验收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学生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折算成公共选修课学分或素质教育学分;对优秀成果和作品,优先推荐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对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本科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五 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匹配。医学院校应该配合国家和省教育部门,继续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工作,通过落实为学生提供便捷条件促进项目课题申报,健全配套课程并改善教学品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对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教育、指导和硬件支持,完善评价和鼓励机制等可行对策,深化项目实施,有效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一虹、王志荣、董晨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6)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具体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掌握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即要在一定时间里,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满足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该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实施管理和后续评价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格局。项目导向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不关注最终结果而是跟踪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遇到难题可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讨论、请教教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学创新、沟通交流等能力。
2 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的实施过程
大学生创业管理的教学工作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生产运作管理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讲授,学生不能把创业管理的原理和技能融会贯通,对创业管理的工作过程也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组织实施时,笔者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统一,将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学习伊始,笔者布置了一个综合性任务——团队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创新,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由于大学生创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穿插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组建创业团队时,要同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知识;校园模拟招聘中要穿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交际礼仪知识;撰写创业计划书,要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大学语文等知识,等等。
2.1 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1)班级全体学生自由挑选,以2-5人组建一个创业团队(不超过8个组),并推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成员分工协作、服从组长领导;剩余未能编入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准备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2)创业团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设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分析整理,从中挖掘创业机会。
3)创业团队对创业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专业老师,找出科学可行的商业模式。
4)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市场定位;核心团队,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介绍;行业状况,对行业状况、政策影响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市场前景,对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产品与服务,对公司主要的产品和系列服务进行一一描述;业务开展预测,对目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度、市场占有率、渠道辐射、销量进行描述;财务分析,创业项目的投资和回收期限、营业收入情况,把未来3-5年,直到投资退出年份的都描述清楚;融资计划,未来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融资金额、参股比例、融资期限、退出方式等。
创业计划书用a4纸一式两份打印装订,一份上交评阅,一份各组保存备用;电子版创业计划书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发到各小组。
5)各创业项目推介与答辩。各小组根据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制作ppt课件,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推介本组的创业项目,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项目推介和答辩情况对个小组打分。
2.2 组织实施,追踪控制
2.2.1 校园模拟招聘
各创业团队只有2-5人,要实施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全过程人手可能不够,所以可以通过校园模拟招聘的形式来解决。8个创业小组就是8个用人单位,小组长是用人单位的法人代表,小组其余成员为人事考官;未能入选到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根据个人专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各小组组长(法人代表)的职责是制定人员需求计划,包括部门岗位设置、各岗位人员数量,以书面形式下达给本组人事考官;小组人事考官的职责是根据组长意见确定具体的工种、人数、岗位任职具体要求、薪金福利待遇等,以书面形式张榜公布。应聘求职者的职责是制作个人简历,包括本人信息、教育背景、应聘岗位、专业特长、薪金要求、联系方式等,求职简历可打印或手写,要大方美观突出个性。
招聘会现场,法人代表、人事考官和应聘者的衣着要求符合各自的职业和身份,严禁衣衫不整、浓妆艳抹等。招聘流程完全模拟真实的企业招聘,最终录用人员由各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充实到本创业团队中。
2.2.2 设计调查问卷
创业是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市场机遇的出现和捕捉,离不开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处理。发现创业机会的关键点是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趋势,考察顾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等。撰写创业计划书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订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时间、编制调查的组织计划;为了节省费用,提示学生把调查问卷发到网络上。经过1周的调查问卷,指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
2.2.3 撰写创业计划书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没接触过创业计划书,在正式撰写之前须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格式和注意问题,并给每组一个电子版的样本。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如财务分析数据相互矛盾、市场预测过于乐观、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所以教师需要个别指导,为各小组提供咨询服务。
2.3 答辩点评,归纳总结
经过2个月的努力,各小组都提交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为了客观评价其质量和可行性,课程教学特意安排了创业计划书答辩环节(每组不超过15分钟):小组根据本组的创业计划书,提取其中的精华内容和亮点,制作成幻灯片,要求采用超级链节、自定义动画放映效果,做到图文并茂;推选1位成员代表本组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发展前景、财务分析、资源配置等;评委对其创业计划书简单点评,然后由评委和同学提问,小组代表进行答辩,评委打分确定各小组成绩和名次;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总结理论知识;最后,各小组根据答辩情况和评委建议进行修正创业计划书。
3 应用后课程取得的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积极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更能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学生技能,提高了职业素养;用人单位对实施项目教学的培养模式普遍认可,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实际要求比较贴近,工作起来上手快。
3.1“小本创业”蔚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管理课程比较感兴趣,但不愿意听空洞的理论知识,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可以先“小本创业”,小生意大学问。班级有学生从义乌小商品城批量买进特色袜子,然后在淘宝网上零售,生意兴隆;由于我院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有学生组织节假日包车回家、包车旅游,从中赚取手续费;有学生利用人缘关系快递、代订书报业务,赚取差价收入;有学生在学院食堂承包摊位,销售风味美食;有学生周末到世纪联华、太平洋百货等大卖场兼职销售,积累营销经验,走工学结合之路……
3.2 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统计,我院2010届毕业生中约有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以07建经管3班为例,该班有3名同学大三顶岗实习期间就开始了创业,还解决了本班2位同学的就业问题:1名同学利用熟悉数码产品的优势,在家人资助下创办了一家数码产品销售店,最高峰日营业毛利高达30000元;1名同学从基层做起,现全面接管家族企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名同学在父亲的公司上班,主管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已成长为公司高管。
3.3 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笔者接触过1名学生,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对学习失去信心,但脑袋灵活动手能力强爱“折腾”,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他们创业创新,学习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生意做好了也能证明个人价值。后来发挥渠道优势在淘宝网上销售各类袜子,由于为人诚信、产品质量好、发货及时、价格公道,该学生的网店生意非常好,每月的净收入超过生活费用,并表示顶岗实习期间将继续扩大网店规模,把生意做大。
3.4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不会枯燥无味和空洞说教,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明显提升,就连想打瞌睡的同学几乎找不到睡觉的机会,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既定任务很有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如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事关全组成员的成绩。另外,在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了书本以外的为人处事技巧。
4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明确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课程建设要充分听取企业单位对课程的建议要求,灵活调整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和诚信的职业道德。当然,完整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指导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保证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
其次,协助学生组建项目的活动团体。单一简单的项目,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项目,则需分组协作完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模拟扮演项目中的不同角色。为了保证学生全面获取知识、全方位锻炼操作技能,在实践中还要强调团队协作、角色互换。各小组的组长人员很关键,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领导魄力,协调解决组内成员可能发生的冲突,有奉献精神和顾全大局的观念。
最后,项目完成后总结与评价很重要。第一是学生总结,“做中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边实践、边总结,任务完成后项目组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自我评价;第二是教师要全程总结强调典型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课程结束后总结评价教学效果,为下一轮教学积累经验。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在美、欧、中等国家发展起来。可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之一。笔者对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而本课题“将项目化教学引用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相对比较少。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朱营周(2001)提出,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龙晓东(2003)提出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多种活动方式为载体、以实证性调查和分析为依托,教学、咨询、研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体系。总体来看,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某一方面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深入、具体,操作指导性强,值得借鉴。
二、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1994-2012)中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题名,只检索到115篇文献,其中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献只有不足7篇。通过分析已查阅的有关文献,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理论研究层面:潘柳燕等(2007)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构建。杨民和杨立红(2006)认为,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学者们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这是学者们的共识,但在课程体系构成以及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实践研究层面:段鑫星等(2004)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经验,实践1+5教学法,即“课堂教授+新概念作用+心理影片+心理调适+网上辅导+学年论文”;潘柳燕等(2007)认为,应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特性、四个延伸、五个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韩丹(2007)探讨了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从已查阅的国内有关文献看,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课程内容研究和课程实施模式探索与总结两个方面,这反映出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等重大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
三、关于项目化教学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两个方面。
(一)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倪海珍(2010)认为,将项目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朱佳雯(2012)认为,项目教学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值得心理健康教育借鉴。
(二)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项目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人认为应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类型,分别探讨项目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有的学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关于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主要表现在:一、现有研究虽全面但不够深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比较多,但是关于具体方略运用的探讨比较模糊和薄弱;二、研究成果虽丰富但不够新。文献检索表明,已有的有限的相关研究成果重复严重,有些文章内容相近甚至大体相同,同一成果往往被多人引用;三、现有成果理论阐述多,而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探索研究,较少有具体的实证研究。当然,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为本文提供了研究资料和一定的理论借鉴,本课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倪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探索[J].青春岁月,2012(1).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指大学生课外参加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活动,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但对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中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的说法却达成了共识。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倡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作为一种有效尝试,经过40年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开始秉承这一思路,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lan,简称SRTP),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科研素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不少学者从培养模式和途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指导本科生科研立项工作实践,对大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试图寻找其解决方案。
一、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本科生科研正在成为本科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人应掌握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第一张是“学术性通行证”,第二张是“职业性通行性”,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在解释第三张通证时指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创造性思维、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本科生科研,首先能够培养本科生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其次,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增强对专业课深度的理解。最后,本科生科研使学生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可以增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另外,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技巧。
二、大学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目前,高校的学生科研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学生从事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举措。
1.教育体制改革的探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尚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课程还是以填鸭式授课为主,没有脱离中学的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但是并没有列入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相关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缺乏对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针对以上的教育现状,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增设相关的课程。制订学生科研活动的激励机制科研学分。国外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做法。美国大学一般都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研究项目。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科研,提出教学、科研与校园社区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评估和更新本科教学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本科生科研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指导下的小组研究”、“指导下的独立研究”、“实地研究”、“四年级论文”、“荣誉毕业生四年级论文”等研究性课程获得20个以上的学分。设立科研学分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2)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创新方面的要求。大学生经过四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对本专业有了一定基础的认识,学生可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通过从事教师的科研项目达到锻炼科研素质的目的。
(3)学生从事科研项目一般是三年级这个阶段,在学习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了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完成科研项目,可使科研项目和毕业设计挂钩,构成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有机过程。
(4)大学生科研平台仍需完善,譬如:专门设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和管理,构建一个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形成的指导小组。为大学生营造各种科研训练的机会,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讲座或座谈的形式增加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结合笔者近几年指导学生科研项目的工作经历,发现目前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
(1)学生对科研的认识模糊。大部分学生将科研等同于社会调查和读书报告,对科研认识的高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科研中的精髓即探索精神。这样的一个认识层面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够,科研素质中探索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2)科研项目题目过大。目前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有:学生自选、教师课题、外部课题。学生自选课题一般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但往往题目过大,最后受制于资金和时间的影响不能完成项目,草草了事。主要还是学生对科研项目的认识不足或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没有清楚的认识。
(3)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往往求助于指导教师。
(4)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目前有一种趋势,部分大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只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在找工作中增加一个就业砝码而已,只是为了得到一纸科研证书。出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学生不能够完全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
科研素养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研究能力、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心理素质等等。所有以上因素都会使学生科研素养中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提高,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桎梏。
3.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的举措
教师应该从教学方面积极寻求措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笔者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认识科研,因此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述科研素养的内涵,了解科研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并要灌输科研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科研创新的艰苦性又需要学生树立科研探索的精神。学生只有了解了科研及其过程才能够在自我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2)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过程中,要发挥好“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不可以将思想强加于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在失败与成功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索能力及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同学生一起研究,以身作则,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必须从小事做起。
(3)专业课中设置训练环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教学环节,初步锻炼学生的科研素质。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尝试了以下两种方法:
1)初期阶段,尝试让学生对专业课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写一份读书报告。这个过程主要是锻炼学生掌握资料、阅读资料的能力,并对某个问题有全面的认识。这是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即熟悉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几次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思路。这是一个先学习已有知识的一个过程,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