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15:49: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
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0.05)。
3 讨论
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管理模式,其不具有广泛的覆盖性[4-5],这是因为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较多,而却不具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且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尤其重视非药物的一些相关措施,如自我的血压监测、生活行为方式等,完全依靠医生是不现实的,而自我管理模式,则为在医生的支持协助下,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治疗与预防模式,此种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非常适于终身的管理。目的: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评价实施后对血压控制及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自愿参加该实验研究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研究组),给予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另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健康讲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模式),通过6个月的实施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健康状况包括情绪等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方面,研究组收缩压比对照组多降低10.74 mm hg,而舒张压多降低了2.20 mm hg,两组的血压控制率相比,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更加优越,在改善健康状况以及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中国已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其中1.5亿患者不知道高血压是什么病或其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如何使高血压系统管理方案让高血压患者读懂,提高知晓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为了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的影响,我们在社区开展了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并对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社区内常住居民中经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为干预对象。本文高血压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4-88岁;其中干部10例,工人21例,无业19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5例,中专以上9例,初中以上20例,初中及以下水平16例;高血压病病程1-12年。
1.2 纳入标准 5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3 方法 将50例高血压病人全部纳入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定期接受由医疗专家和社区护士开展的知识讲座和个体指导等形式的护理服务。主要调查病人在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并进行效果评估。
2 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2.1 患者缺乏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调查显示,我国有2/3的农民不知道正常血压值,大多数人不知道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2]。有些患者虽然能遵医嘱服药,但仍保持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积极运动、肥胖、饮食偏咸、吸烟、酗酒、熬夜等使降压效果不满意。
2.2 心理因素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对医生的诊断不愿接受,表现为紧张、恐惧;有些患者在高血压早期或症状较轻时忽视病情,不能定期就诊,做相关的化验检查,当高血压症状加重或心脏、脑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时,因检查及治疗花费较高时又易产生焦虑、易怒心理。
2.3 不能坚持监测血压 大部分患者及家属不知道怎样测量血压,也缺乏血压监测意识,由于血压波动大,不稳定而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
2.4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或终生服药治疗。因患者对单纯血压升高的危害认识不足,治疗初期遵医效果好,当血压下降或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自觉症状加重如出现头晕、眼花时又随意增加药量或改变服药时间。
3 干预措施
3.1 加强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 每月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高血压教育小课堂,我们将每次讲座的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印成宣传材料发放给患者,在每两次讲座之间组织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学习《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治疗高血压要早期性、长期性、个体性[3]。①早期性:改变患者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重减轻、血压下降,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②长期性: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力争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较正常的水平,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个体性:不同患者对降压药物敏感程度和作用的耐受性有差异,因此治疗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程进展、心理和合并症综合分析,选用降压药。
3.2 注重心理干预 对高血压初发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时给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病程长的患者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外,督促其定期复诊、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自我监测血压 通过自我监测血压可以使患者了解其血压变化,提高用药依从性,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测血压前安静休息5min、排空膀胱,测血压做到定时间、定部位等,并做好记录。
3.4 指导药物治疗用药要充分考虑到治疗的长期性和基层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给患者选用价格合理、治疗效果好的降压药。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减药、漏服,强调合理服药的重要性和随意停药的危害,并讲解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不听信广告用药。
3.5 运动干预教育患者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运动前做好热身,多做深呼吸,注意劳逸结合,以保证充足睡眠。冬天不宜起床太早,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纠正了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使血压得到很好控制,同时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减少和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98-02
近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遏制。自我管理疾病是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1]。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39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39例,其中男87例,女52例;年龄在18~46岁,平均34岁;住院治疗76例,门诊治疗63例,其中高血压病10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7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3例,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1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无聋哑,有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
1.2 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方式四方面的问题,分26个条目。采用三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的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依次计1~3分,每项问题的总分为1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越低。首次调查在确诊为高血压病2~3d进行,发出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100%。根据调查结果判断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每位患者对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给予实施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出院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门诊患者实行小组授课等方式,教会其一级预防。干预后调查于6个月后进行,发出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139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问卷调查评分结果见表1。应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即接受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明显提高。
3 护理干预
3.1 开展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
3.1.1 认知干预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
3.1.2 心理干预 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不同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3.1.3 生活行为干预 (1)针对患者个体评估情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坚持健康的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恢复正常的血压模式,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大多生活不规律。(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劝导患者戒除不良嗜好,如饮咖啡、高钠饮食等,注意补充钙质,增加钾盐,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3)戒烟限酒 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乙醇可使细胞比积和粘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应指导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4)适度运动 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游泳、骑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2 进行药物治疗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用药、合理用药,经常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不要擅自停药。让患者了解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及适时用药、准确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更好地控制血压,还可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解除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忧虑,更好地提高用药依从性。
3.3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最为准确,但受条件限制由医务人员长期进行测量不现实。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告知其血压的正常波动范围,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以供就诊时参考。
4 讨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状况决定了患者的预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干预,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为实现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下基础。护理干预亦可提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指患者的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服药依从性除了与药物的剂量、时间长短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外,还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是否正确认识有关。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是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2-4],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可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及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5,6]。
[参考文献]
[1] 蒋冬梅. 患者健康教育指导[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9.
[2] 把爱萍.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现代护理,2007,13(25):2440-2441.
[3] 范玲,石丽玲. 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7:74-75.
[4] 谌栎.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8:36-37.
像乐老伯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上钢社区45岁以上人群中,就有6.1%的人发生过中风;而60岁以上人群中,47%的人患有高血压。然而,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模糊,没有防控意识,缺乏积极治疗的态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社区成立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
既是会诊对象又是会诊医生
一天,笔者走进济中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一进门就被扑面而来的热烈气氛感染:墙上挂着“任务书”、“行动计划”等大型图表,一旁还有写满字的黑板,组长钱老伯站在黑板前手捏粉笔正在讲课,穿着白大衣的崔医生像总参谋似的站在一旁,组员们围坐在会议桌旁认真地听着,时而交流、时而争论,俨然一派战斗指挥部的景象,大有与病魔较劲的气氛。他们中最小的52岁,最大的83岁,有拄拐杖的,有看似强壮的,还有家人陪同的。
笔者注意到,他们每人手里有一本《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会议桌上除了血压计外,还有“个人健康评估表”、“成效记录”、“个人行动计划”等活动台账。一本“血压统计账”里面,每人都有一张血压走势曲线图,个人的血压情况不仅自己知道,其他人也可以查阅。一位组员说,这些台账不是装样子,非常实用。每次活动时,都要查阅各位组员的资料,对照检查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有问题大家帮忙“会诊”,查出原因,开出“处方”,并记录在案,以便下次对照检查。所以,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个人都是会诊对象,又都是会诊医生,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
“变了一个人”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35-02
1基本概况
高血压患病群体社区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好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市白下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全科团队有效社区巡诊工作,总结并制定中心高血压规范管理方案(下简称“方案”),并在有效实施中获得相关抽样数据。
1.1社区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即第四次全国高血压抽样抽查)的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人数 1.6亿人,其中:
1.1.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极低 :中美两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美国(NHANES II 1988-91)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3%、55%、29%,远高于中国(中国 NHANES 2002)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30%、24%和6%。
1.1.2高血压所带来的危险:心血管损害: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脑血管损害: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损害: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其他: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另外,62%的卒中事件由高血压直接导致, 49%的心肌梗死由高血压直接导致。而全球约有30%的人死于脑卒中、心脏意外。
1.2社区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目的:国内外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510mmHg或舒张压每下降2-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减 少30-40%。心力衰竭减少50%,心肌梗塞减少20-25%。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也有好处,适当降低血压水平,脑卒中再发危险就可以下降。奠定了降压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从中足以证明,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属于低投入、高产出,既经济又有效。
1.3社区慢性病病例管理的出发点
1.3.1强调在慢性病管理中,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任务各有侧重,职责不同。
1.3.2不以将家庭医生培养成高血压专科医生为目的。
1.3.3对社区居民,强调预防为主,防止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有危险因素的居民,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督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1.3.4对社区现患病人,强调防治结合,提高疾病管理效力,降低管理成本。
1.3.5强调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重。
2方案标准
2.1规范自我管理与测量:通过有效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患病群体开展日常自我测量、自我记录、自我管理和自我纠正的良性循环,确定定时自测血压、定时服药、合理膳食、戒烟忌酒、适量运动的正确生活方式。
2.2每月咨询社区责任医师
2.2.1确认并适当处理现患问题(含调整用药品种、剂量等);
2.2.2对慢性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2.3根据时机提供适宜的预防性照顾;
2.2.4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2.3每季度完善相关检查:包括每季度查1次肝肾功能、血脂、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静脉血)、每半年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查1次心电图;年度应完成体重、身高、BMI 血压、视力、眼底、血糖、尿常规、血常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脂蛋白、甘油三脂、尿蛋白、尿酸、Cr、BUN、K、Na、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电图、超声/X线检查等项目(即体检项目)。
2.4每季度参加健康宣教活动一次:
2.4.1健康知识宣教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日常保健以及最新进展等知识;
2.4.2健康知识材料的发放;
2.4.3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经验交流。
2.5年度形成血压监测记录:根据社区健康管理软件记录,形成年度血压波动情况,出具报告后供患者咨询和上级医院就诊使用。
3相关数据分析
抽样人群:2009年来我中心参加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职工体检的辖区社区居民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500人(后均有医师详细介绍方案),至2011年再次体检时,回访493人,失访7人(详见表1):
4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2。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12-03
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作为目前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是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简称上海市疾控)主导的项目,即在现行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加强医生培训、开发疾病管理软件、采用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定个性化的诊疗管理方案、加强双向转诊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效率、效果。本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干预社区,在2008年5月~2009年8月对476名高血压患者实施细节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1 细节管理的主要举措
1.1设立健康管理专员职位本干预社区设立2名健康管理专员,由有经验的综合防治科长和高血压心脑条线的成员承担。与团队成员一起负责患者的招募、随访、干预等工作,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健康计划。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1.2重视健康管理专员和社区医生的培训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认识。二是训练。针对社区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能,上海市疾控对健康管理专员和社区医生合理安排形式多样的各有侧重点的业务技能培训。
1.2.1专家授课包括高血压饮食、高血压运动疗法、高血压防治进展和认识误区、吸烟与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等内容。同时还聘请编辑部专家传授如何撰写论文,论文写作技巧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社区医生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在总结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提炼升华,以促进细节管理的规范化和成果转化。
1.2.2榜样示范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细节管理干预活动的一大重点,为借鉴和学习,组织健康管理专员、社区医生和患者三方到石门二路社区现场观看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示范活动。该社区健康教育科通过一年多实践,已经在社区居民中成功举办数十次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老师按照一系列程序示范,首先介绍高血压营养菜谱,然后现场配料、烧的技巧、调料放置的注意点、大家品尝点评、请两名参观者上台演示其中的一道菜烧法、最后再次品尝、点评等。整个过程生动有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习了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又获得了与患者互动的新技能。
1.2.3健康管理专员的特训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专员,不但要自己掌握健康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知识广泛、生动、深入地传播给患者。因此。我中心先后十余次选派健康管理专员参加上海市疾控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有血压正确测量方法、与病人沟通技巧、细节管理健康专员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演讲技巧等。同时还组织人围华东地区演讲比赛的成员和上海社区演讲比赛中获胜的成员,上台演示交流经验。通过组织健康管理专员的演讲比赛,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1.3加强患者随访和干预
1.3.1患者随访高血压细节管理随访规定中危患者3个月随访1次,高危患者1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内容有清晨未服药的血压3次,身高、体重、腰围,服药种类、方法、剂量,服药的依从性。是否需要转诊等。
1.3.2患者干预本社区成立15个自我管理小组,各小组按照饮食、运动、吸烟、自我效能、老年人等主题组织干预活动至少3次。期间为患者发放通俗易懂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册5520本,如:认识高血压、高血压与饮食、高血压与肥胖、高血压与吸烟饮酒等,为高血压患者读健康教育报,结合杨浦区名医师讲团为社区居民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讲座,共计1253人次。
1.3.3开展情况患者干预活动参与率68.96%,活动平均满意率90.68%,活动需求率90.68%,活动备案合格率100%。
1.4注重质量控制高血压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注重随访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显现高血压管理效果。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管理中随访医生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最常用的手段,许多医生认为测量血压再简单不过了。往往忽视许多细节,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听诊器放置不当、袖带绑得太松太紧、患者等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如何做到正确测量、准确读数,是需要不断改善的环节。杨浦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每次患者随访进行血压、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进行质控,以保证随访质量。上海市疾控定期反馈项目阶段中各区存在问题、如何改进、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等,组织各区疾病控制中心条线负责和健康管理专员参加细节管理项目阶段回顾会议,汇报工作进度、结果、存在问题。为各区县搭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对项目实施中的细节进行分享、补充、完善、控制。
2 细节管理的体会
2.1加强细节管理的意义
2.1.1患者方面通过细节管理,患者获得免费体检、免费化验、听课、培训,免费咨询、健康教育等。患者近距离与医生沟通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加深了对高血压病的发病、危害等的不断深入了解,改变了不看病药房买药、不运动、饮食不合理等错误观念,促进了患者从被动加入到主动参与到细节管理中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善,逐步树立良好生活方式,为高血压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医生方面通过招募患者、体检、随访、干预等一系列活动,医生有了进一步贴近患者的机会。可以从生活和日常接触中了解患者的病痛和忧虑,增加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经过细节管理中的培训,社区医师了解高血压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高高血压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拓展了社区管理的内涵,提高了随访干预质量和科研能力,并能在社区中为患者生动地传授。
高血压是由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出院定期电话随访式教育是高血压健康教育由医院向家属的延伸,使健康教育不间断进行,本文通过对110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定期随访及健康宣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及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控制了血压水平,降低了再次入院率。减轻了城市与社会及家庭负担,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患者220例,按出院时间将其分两组,教育组,对照组,各组各1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电话对照随访,教育组按出院随访办法对其跟踪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不进行出院随访及健康宣教。
1.2.1 根据患者入院交流沟通及评估记录中收集的一般资料,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执行信息化管理,科室设立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登记本,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出院时的健康状况,联系方式,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结果及相应指导措施。
1.2.2 科室选择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沟通技巧,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水平及相关学科知识,临床经验丰富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担任随访责任护士。
1.2.3 患者出现前一天,随访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发放“医疗联系卡”及“健康处方”并交代使用注意事项。出院后10天内进行电话随访一次,以后根据病情进行随访。
1.2.4 内容 病人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住址,血压情况,联系方式),服用降压药名称,剂量,作用,不良反应,近期血压监测情况,是否有记录,波动范围,服用降压药意义,血压保持稳定好处,擅自停药对疾病的影响和对身体的危害。必要时联系复诊及上门体检,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内容包括血压水平是否合理饮食,是否适当运动,是否合理控制体重,是否定期监测血压,降压药物服用掌握情况,高血压及并发症的了解程度,能否坚持服药,能否戒烟酒,再次入院情况等10个问题进行调查,每个问题一分,8-10分为优,6-8分为良,4-6分为一般,4分以下为差。
1.2.5 健康宣教
1.2.5.1 由心脑血管的副主任医师及科内主管护师共同制定的健康教育,为出院患者建成个人档案,按需随访的时间与安排,根据内容进行电话随访。内容:疾病知识指导,饮食护理,遵医嘱正确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合理安排运动,根据血压情况常规在门诊不定期复诊。
1.2.5.2 根据定期健康电话随访,有效掌握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缺点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如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按时复诊对调整服用药物剂量及控制血压的意义等。
1.3 评价标准 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小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等于90mmhg,见表1。
2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更是给人们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幸。高血压病人一经确诊,大多需终身服药,不仅要选择有效的降压药,更重要的是病人要有良好药物依从性。总之,出院电话随访方式,健康教育,经济有效,简单方便,促进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落实,及时了解出院患者情况,增进护患之间交流与沟通,增强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治疗的信心。总结分析电话随访结果,使护士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尊重及满意度。
(一)总目标
建立一种有效的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发现并发症,延缓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指标
1、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逐年增加。
2、2013年,湖塘镇、雪堰镇、遥观镇、湟里镇、奔牛镇、郑陆镇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50%及以上,其他镇(街道)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30%及以上。
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社区数/辖区社区总数*100%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各镇(街道)卫生院(医院)根据各村卫生室(站)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该村(社区)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建立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15人左右。
2、开展活动有固定的地点,可选择村卫生室和村委。有黑板、挂图、宣传资料、血压计、腰围尺等基本的配备,确定专业的指导医生,拟定培训知识和技能等。
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2个月开展活动1次。活动前公布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活动结束前,每人制定1项实施自我管理的简单行动计划,下一次活动时介绍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结合医务人员服务,使自我管理措施逐步得到实施。
4、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教学相长、寓教于乐、以教促行,尽量做到既有知识培训又有理解交流,既有组员互动又有医生点评。小组活动时间每次不少于60分钟,组员平均出勤率不低于80%。
5、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应建立台账,包括人员签到名单、活动记录、宣传资料、活动现场海报、照片或录像等资料。
三、实施步骤
1、统一认识
建立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康行动,契入点离不开群众,对形成全民参与的控制疾病模式,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重大意义。各村(居)委会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发挥相关单位的积极性,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2、组织培训
区疾控中心负责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师资培训,乡镇卫生院对自我管理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手册、指南)等。
3、组建队伍
村(居)委会在社区公开区域张贴公告,发邀请函(见附件1),接受报名,推荐组长。并对组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见附件2)。
4、开展小组活动
活动形式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前进行基线问卷调查,6次课程结束后开展终期问卷调查(见附件3),评价患者行为危险因素改变,血压、血糖控制等情况,慢性病自我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
5、总结
做好活动记录(见附件4),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经验交流,以求慢性病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和提升。
四、职责分工
各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负责辖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组织、发动工作,在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本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活动。
区卫生局:负责全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全区各镇(街道)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培训指导、效果监测及评估。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4-02
高血压是指患者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水平。因为人体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产生,并且患病人数也逐年上升[1],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在社区内对指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以提高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控制患者的血压发展。本文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7例,对照组117例。观察组男性73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8年,最短的1年;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6岁;病程最长的7年,最短的3个月;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23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眼前突然发黑、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耳鸣、失眠等高血压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都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进行网络健康教育。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采取集体上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患病原因、治疗方法、依从服药的意义、日常自我血压监控的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2]。
1.2.2 观察组 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进行患者个人资料档案的管理,建立网上咨询邮箱,患者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得到专业社区医生的解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网站,对高血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便患者阅读,并制定答卷[3],让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努力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4],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并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激励机制,和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形成行为契约,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效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控制血压。
1.3 应用评价标准
效果优: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并且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
效果良:患者舒张压下降没有超过10毫米汞柱但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到20毫米汞柱。
效果差: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未达到效果优和效果良的程度。
效果优良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x2检验, 以P
2 结果
对照组效果优21例,效果良39例,效果差57例,效果优良率51.28%;观察组效果优51例,效果良48例,效果差18例,效果优良率84.62%。两组患者在效果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25.52 ,P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网络膳食管理 在网络上提供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食谱,规范了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方便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学习制作,例如:每日要喝1袋牛奶;每日要用50克的燕麦片来煮粥;黑木耳的日常做法等。对患者起到了提醒和指导的效果,并且患者之间在网上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把自己的膳食心理和别的患者进行分享,提高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3.2 网络运动管理 在网络上提出每日的运动指标,并鼓励患者一同完成。例如:每天要步行的三公里,并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每周要进行五次以上的运动。
3.3 网络不良生活管理 对有烟酒史的患者进行不良生活管理,在网络上用生动的视频讲解吸烟和饮酒和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烟酒对自身疾病的影响,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3.4 网络心理管理 在网络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拥有快乐心和平常心,积极的治疗高血压。例如:在网络上每日更新一些快乐的视频资料让患者调节心情,并建立网上心理咨询信箱,方便患者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排解紧张的情绪和对高血压的治疗存在的顾虑。
3.5 网络用药指导 在网上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在家里就能学习高血压用药的知识和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例如:把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分类和服用注意事项,在网上进行总结、分析,方便患者进行查找和学习,对自己所服用的高血压药物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3.6 网络自我血压监控 指导患者每日在家进行自我血压测量,并进行网络录入,方便社区医生进行查看,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在家进行血压自我测量,在安静休息五分钟以上后测血压,现把自己的左上臂出来,袖带绑好要松紧合适,取坐位,并保持安静,使用电子血压计,右手按血压测量开关,等测量数值出来后,等一分钟再一次测量血压,测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电脑中,上传数据,社区医生就可以看到了,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下一步的用药指导。
3.7 网络测试评价 患者根据网络学习的课程,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网络学习测试,在网上回答关于高血压的常识,对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社区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制定患者的下一步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凤,健康教育疗法治疗原发性轻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60―1061.
(一)加大高血压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通过成人血压测量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己的血压,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
(三)教会患者自测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二、活动内容和时间
(一)举办市级主题宣传现场咨询活动。
1.活动地点:
2.活动时间:5月20日上午8:30-11:30。
3.参加活动单位:活动由市卫计委组织,市疾控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二院、肿瘤医院、卫校7个单位参加。
4.活动主要内容:设立咨询台,现场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向群众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咨询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视察活动现场;日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现场采访领导、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活动宣传报道。
5.活动要求:参加集中宣传的7个医疗卫生单位,选派本单位工作人员2名、携带高血压防治宣传版面1个(版面统一尺寸:1.2M×2.4M,离地高度50公分,倾斜度70度)、自带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器械及工作用桌、椅,着统一工作服,于5月20日上午8:30前到达活动现场,按市卫计委统一要求进行现场布置。活动主题宣传横幅、现场宣传资料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印制并带至现场。
(二)现场咨询活动。5月17日上午,各医疗机构要结合今年的宣传主题,在本院门诊大厅摆放宣传版面,设立咨询台开展现场咨询和免费测量血压活动,宣传高血压防病知识。
(三)成人测血压活动。高血压是危害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市人群高血压知识和自我血压知晓率均较低,高血压患者检出率也远低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标准要求。但要让群众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检出率,必须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才能实现。各医疗机构均要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把首诊测血压工作列入相应责任人员岗位目标考核管理;使用电子病历的医疗单位,要把35岁以上人群血压值记录设置为处方开具和化验检查的一个必要条件,确保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落到实处。要严格按照《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市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卫疾控[2015]15号)要求,做好35岁以上就诊人群血压日常测量工作。同时,为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己的血压,进一步提高全市高血压病人发现率,5月20日-6月20日,全市范围内将组织开展一次成人血压测量活动:
1.各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辖区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本村、本社区35岁以上所有居民免费血压测量一次,做好登记,并将血压测量值告知测量对象。血压异常者要进一步筛查、确诊,如确诊为高血压患者,要及时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指导其服药,并定期进行随访管理(具体筛查和管理方案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制定下发)。如果测量对象家中自备有血压计,村医应负责教授其本人或家人血压计使用技术,使其本人或家人学会正确测量血压方法。
2.所有医院的体检中心均应对到本院体检的对象开展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测量值告知测量对象,血压异常者交给本院内科或高血压门诊进一步筛查、确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医院应指定科室或人员,指导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和随访管理,农村、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要通过医院疾控科室上报市疾控中心,再由市疾控中心转到相应辖区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由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到病人所在村(社区)进行随访管理。
3.血压测量活动开展期间,各医疗机构要主动邀请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或市高血压防控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辖区每个村开展一次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同时要通过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对活动时间、测量对象、高血压危害等内容进行持续宣传;各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要张贴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宣传海报,并通过发放宣传单、上门通知等形式,广泛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告知血压测量活动时间、测量对象,动员辖区居民主动进行血压测量。
(四)开展培训活动
1.市高血压防治中心要在全市成人测量血压活动开展前,组织召开一次由我市高血压防控专家委员会成员及各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一线人员参加的高血压防治培训会议,为全市成人血压测量活动技术支持。
2.各辖区要组织乡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高血压防治一线人员,围绕血压计使用、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等内容,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一次培训,并对小组成员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指导。
(五)新闻媒体宣传。由市疾控中心提供素材,通过广播电视台、日报等新闻媒体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和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六)手机网络宣传。市卫计委将通过“健康”微信公众号等对宣传活动进行报道,并向公众发送高血压防治知识;市疾控中心和其他建立有网站及微信平台的医疗单位要通过单位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
三、宣传品准备、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