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运营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Abstract: City resources include natural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latent resources, has a solid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 value. City policy operation and city asset management is the cit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basic method and main way. Advance a city to resource operation, should seek a public welfare maximization, resources, long-term habitat grace, through innovative ideas, actively campaigning and expansion of resources, more ful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city resources; policy oper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城市是人与物的社会性、自然性、历史性空间集成,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影响力空间的集成资源。城市资源运营指城市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对城市影响力空间的集成资源,通过政策运作与资产经营进行优化配置和开发营销,以获取城市发展的最大化公共绩效与长效化社会功利,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和有效途径。
一、城市资源及其构成与特征
城市资源是指城市影响力空间(亦即城市的经济、文明辐射空间,含行政区与非行政区、规划区与非规划区、国内与国际)内自然、经济、社会及其历史诸要素的总和。从存在方式与表现形态上,城市资源可分为:
1、自然资源。指城市辐射空间内,其中主要是建城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等自然生成形态的经济性资源。
2、人文资源。指城市影响力空间内,其中主要是建成区内历史遗存与现实创造的各类表象性基础设施、文物古迹和行政管辖区内的民众传统习俗、社会文化底蕴、城市主流时尚等人文现象,包括各类显形的物态性资产、不可传播的实体性文化与可传扬的流体性文化,如城市道路、桥梁、楼宇、亭站、管线、路灯、车船等基础设施性公共资产,以及城市文化景观、市民生境、节庆活动和各种本土的源发性文化潮流等社会性、经济性资源。
3、人力资源。指城市人口的数量规模、比例结构、文明素质、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精神风貌等基本状况和取向态势。
4、潜隐资源。亦即以无形化存在方式为主的潜能资源,指城市整体性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增值力等潜在性和非实体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理念资产、愿景资产和名誉资产,如城市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或景观设计个案,城市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许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 广告支配权,以及城市法制(政策)管辖权、治理权、荣誉授予权、 社会活动统筹权、 区域群团或国际组织缔创权、 缔结权、邀驻权等;弥漫于影响力空间的城市本土历代名人和当代明星的社会影响效应;此外,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有效信息,作为特定的功利理念知识、实践经验教训和物象事态的变异讯息,也是当代城市极其重要的潜隐资源,如市域外传播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模式、新方法,某些自然灾变的声讯数据和民意社情、重大事件等。
究析城市资源的内在构成,不难看出如下特征:
1、实体特征
在物态上,城市资源具有纷繁密集的实物表象特征。
一是依附性。城市资源依存并粘合于城市,脱离某城市或不受特定城市影响的自然、社会与历史资源不是该城市资源的构成要素,在一定时序内对该城市不产生直接的扰变作用。
二是功能性。各种城市资源均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和创造功能,其中自然资源和物态性资产主要表现为实用功能,其它资源因受社会人或城市人的能动性支配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功能,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乃至人自身的生产与发展享受功能。
三是人文性。受城市人力作用影响的城市资源既服务于人的生活,又满足于人的需求,更营造出人的生境。这种丰富多彩的人文性彰炫出不同城市历史遗存与现实创造的个性魅力。
2、价值特征
在功利上,城市资源具有普遍适宜的价值时效特征。
一是经济性。城市聚集的大量人口及其纷繁复杂的不同需求,使城市资源具有显著的投入产出绩效和强大的增值能力,这种经济性为城市资产经营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
二是公益性。城市资源是城市人(包括长期居留的城市市民和短暂流入的外来旅客)共同享用的环境设施和需求服务,其中,相当规模的功能性人文资源是古往今来的城市政府为主投入建设和提供的社会性公益,并能为城市人共同长期续享。
我国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加之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复杂,民族众多,文化纷杂,在城市资源的构成及其特征上,既呈现出物态表象的丰富性,又充满人文涵延的深广性。但由于城市资源运营的市场发育滞后,城市资源的开发营销率低下,其经济性大多沉睡于潜能或潜值状态,更多的城市资源被闲置化或公益化,加之政府公共财力投入有限,使得城市发展长期滞缓,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不少城市缺乏自身吸聚扩张的旺盛活力和强势能力,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大多工业化进程缓,城市化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弱。面对市场经济,通过唤醒城市资源的增值潜能,充分经营和实现其经济性潜值,就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更多地满足城市人多样性的社会需求,实现城市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加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
二、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
作为重大战略性社会经济资源,城市具有巨大的存量现值、开发潜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这种由城市发展长期积聚和辐射、包容、影响的资源规模及其经济能量,使当代城市跃升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全面步入城市文明的时代,是以城市为主导的城市世纪,是全球展开激烈争夺的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世纪。
1、城市资源开发运营的目标取向
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包括城市政策运作与城市资产经营两种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城市更快更好地持续、有序发展,主要是谋求:
①公益最大化。通过开发运营,使城市资源的市民共享性、发展性绩效公益最大化和外向性、社会性功利贡献最大化,既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享受,又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财富。
②资源长效化。在城市资源的市场化开发运营中,城市政府不能仅仅只追求当代一时的最大化绩效功利,还要谋求城市资源世世代代最大化绩效的永续共享,为后世、为子孙更多地谋福利,更好地造福利,虽开发资源而不毁灭资源,虽经营资产而不损消资产,虽谋求现实发展而不牺牲未来潜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优美于永久,创神奇以长利。重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本投入,科学创意,超前规划,厉行城市节约,坚决克服常建常毁、常拆常建的恶习流弊,全面减少和降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损耗,高品质、高品位地精心营建,使子孙后代能够很好地长期续享城市历史人文资源积淀的存量公益。
③生境优美化。人类劳作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人自身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城市生境的好坏是当代城市人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政府通过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营,努力谋求和实现公益最大化与资源长效化的最终结果综合体现于城市生境的优美化,它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现代人性关爱的服务享受等一系列重要考量参数,是张扬城市个性、彰显城市魅力和标示城市竞争力水平的终极目标。
2、城市政策运作
城市政府为追求和实现公益绩效最大化、资源利用长效化(二者亦即功利化)与城市生境优美化三大公共目标,更好地展开、支持和实行城市资源的资产经营,其首要前提和充分条件是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政策运作。因城市资源中只有部分资产性资源才能进行市场化经营,而城市资产经营也同时必需依靠城市政府的政策推动与组织制导才能充分展开和圆满实现。对不能或不便直接进行市场经营的城市资源,如城市人力资源和流体性人文资源,只有通过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即采取法制规束、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有效地优化资产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力,从而间接地辅助和支持城市资产经营。
(1)城市政策运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政策运作,显然是以城市政府抽象行政行为为主的城市资源运营方式,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城市政策,集聚、开发、拓展和监管城市资源,最大效能地支持城市资产经营,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功利化与生境化目标。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城市政策,但主要包括有城市人口规模化政策、产业择定性政策、资源整合性政策、资产资本化政策、资本股权化政策、理念物态化政策(如规划实施)、权益出让性政策、人文保护性政策(如反规划)、公益志愿性政策、文化多元化政策、景观艺术化政策、民俗节庆化政策、节庆商贸化政策、荣誉授予性政策、公序制导性政策、市场监控性政策、 城市安全性政策等等,是推进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更是培育和支持城市资产经营的基本方略、重要规则与机制保证,离开或缺乏城市政策运作,城市资产经营就难以展开和有序推进,更不可能达到和实现城市发展的取向目标。
(2)城市政策运作的基本要求
城市政策运作,一要求周密,即必须通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大量收集、筛选、比较和参验各种客观真实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有效信息,审慎决策,稳健操作,确保政策运作的科学性、公益性、可行性及其后效安定性;二要求合法,即必须受国家与地方性法律、法规的约束;三要求公正,即政策运作中必须合理、合情、规范、透明;四要求民主,即城市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市情,充分尊重民众权益,采纳民众诉求,并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品评与指正;城市政策的实施应按法定程序或行政程序操作并接受广大市民群众的监督和纠偏;五要求高效,即根据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及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补充、修改、完善政策内容,纠正运作行为,及时为广大市民和城市资产经营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六要求公平,即公平对待城市人的合法权益,公平决处城市事务,公平组织和支持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通过政策运作,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和实施城市资产经营构筑强大的政策支持系统与机制保障力量。
(3)城市政策运作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开发盘活存量,吸聚扩张增量,是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的内在动因和追求,要求城市政府对城市影响力空间的市场资源通过政策运作进行优化配置。在配置途径上,主要方式有:①政府主导。古今中外,城市政府是城市资源唯一合法的集中代表者和处置决定者。政府主导就是在城市政府的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推动下,引导、驱动直至实现城市资源的存量扩张和增量集聚。②多元参与。在整体上,城市资源由城市政府统筹、管辖和运营,但不同的具体个案资源,则可以实行社会多元化投入建设和经营,既可以是城市内的不同组织与市民个人,也可以是城市外甚至超国界的其它可进入性市场主体。只有大跨度市场空间的多元参与,城市资源的市场运营才会有活力与生机。当代城市政府应特别注重大跨度吸纳多元市场主体,更多地外向配置非本土的区域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城市发展资源。③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城市资源运营特别是资产经营必须通过培育市场,实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个案竞争,才能获得最大化绩效功利。④社会赞助。这是城市资源增量运营的特殊手段与方式。现代社会的劳作薪酬与集团性、个体性财富创造集聚存在明显差异。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工程、重大公共活动,城市政府可动员社会财富较多的拥有集团或所有者进行公益性、志愿性赞襄助援,以纾缓城市发展困境中的内在压力,这也是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通例。
3、城市资产经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仅仅按不同层级行政权威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进行城市政策运作,不存在开放性、竞争性、自主性的城市资产经营市场和资产经营活动;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才能充分开展和有效进行城市资产经营。在市场运营中,尽管城市资源包含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和潜隐资源,但也只有资产性的存量和潜量资源即资产性经济资源,城市政府才能进行有效经营。(1)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城市是不同人们在特定地域空间劳作绩效和创造成就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凝聚,其资产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城市资产的存量现值与开发潜值,在城市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认同、营销过程中得到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从质的规定性上考究,城市虽是历代人们劳作绩效与创造成就的大规模凝聚,但只有可统计、可测算、可评估的城市资产性经济资源才具有巨大的市场交换价值与经营价值;从量的规定性上考究,城市资源的市场价值又主要包含着三个基本参量:一是城市资产的自然性经济价值,即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等自然风物的可测算价值。二是城市资产的社会性经济价值,即由社会人力劳动与资本投入形成的价值,是人们世世代代的劳作成本及其活劳动的实际投入量,包括城市人力资源与部分人文资源(即物态性资产、实体性文化资产)的实际利用价值,既是人力资源投入价值叠加在城市资产性经济资源价值之中的可计量价值,也是城市显形的主要物态资产和城市经营的主体资产,由此反映和体现出城市经济存量的基本规模。三是城市资产的潜隐性经济价值,即无形资产价值,是城市无形资源与部分人文资源(即流体性文化资源)可评估的市场预期价值,是一种虚拟性的存量潜值。通常,城市资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经济价值是相对稳定的、可核算统计的现实存量值,但城市潜隐性经济价值却是不确定的虚拟价值,是人们的一种理念性或愿景性市场预期收益潜值。在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空条件下,人们对城市潜隐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经营水平不同,其无形价值的显现量就各不相同,甚至迥异悬殊。
(2)城市资产经营模型
城市资产经营,是城市政府对城市资产的自然性经济价值(用“N”表示)、社会性经济价值即人力劳动与资本投入价值(用“S”表示)和潜隐性经济价值即无形资产价值(用“L”表示),进行有效的市场化配置与营销,以最大限度地转换和实现其存量现值与预期潜值,促进城市发展公共目标的实现和城建投入的良性循环。考究发现,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等于其自然价值与人力劳动及资本投入价值之和,即“N+S”,但通过市场化经营,其附加的无形资产潜值被同时显现,从而使得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随之升值。在市场营销中,无形资产潜值对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具有一种乘数或倍数效应,即某一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等于其显形的存量现值乘以无形资产的潜值倍数,亦即“(N+S)L”。
如果用C表示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则有:
C=(N+S)L
式中N≥0,当城市政府仅仅只拍卖出让无形资产(如使用权、经营权等)时,该资产的自然价值就会等于零;S>0,除自然资源外的任一城市资产无不蕴含着人力劳动或资本投入,其价值永远不可能为零;L≠0且L>1,是一种无数量单位的潜值倍数。如某城市特定的无形资产市场评估值为3000万元,在市场营销中,其被依附的城市资产潜值升幅即为3000倍,即该城市特定资产的无形资产预期收益潜值为3000万元,而该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也就是其自然资源值与人力劳动及资本投入值之和的3000倍。城市资源的无形资产预期收益潜值L作为倍数,在市场经营中随城市影响力空间的资源市场变化而变化,是提升和扩张城市资产市场价值量的关键变数,它不是一个有数量单位的评估价值实数,而是映照于评估价值实数之上的理念虚值和升值涨幅。通常,人们炒“楼花”,实际上就是炒城市楼市资源的预期收益潜值。人们不是炒作某特定楼房的实际价值量,而是将该楼盘的预期收益潜值视作市场价值的升值倍数,以影响入市的交换理念与买卖行为。
C=(N+S)L,作为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表示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及其市场预期收益潜值,其价值量的大小随无形资产潜值倍数L的变化而变化,即无形资产潜值升幅倍数大,该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就大,反之则小。在城市资产的市场化经营过程中,不同城市的资源具有不同的营销绩效或经营价值量,一是因为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潜值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时空序列中存在着差异性与跃变性;二是因为不同城市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要求及其政策运作方式不同,由此所形成的城市资产经营系数(用“M”表示)也各不相同,即城市政府最多只能通过市场转换或实现某特定城市资产现值与潜值的部分价值,其经营系数因城市资源市场空间与市场主体容量受城市人口规模、影响力空间、城市生境、竞争能力以及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尤其不可能使某特定无形资产潜值的营销绩效达到百分之百,即“M≠0且M<1。M值的大小表明城市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绩效的好坏,显然,城市资产经营模型就是:
F(M)=M〔(N+S)L〕
=MC
式中:M≠0且M<1
N≥0,S>0
L≠0且L>1
F(M)=MC,是城市资产经营模型,表明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与经营系数值成正比。M是一个小于一且不等于零的自变量,如1/2、2/3、4/5,等等。MC作为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价值量,随城市政府的经营系数M的变化而变化,即经营水平高,F(M)=MC的值就大,反之则小。
城市资产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开发运营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但这种手段与方式是有限的,受城市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城市张力、城市知名度、城市美誉度、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与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时空的城市资源,其资产经营的市场价值量有很大差异。因此,城市资产经营价值量的大小主要在于城市政府对经营系数的政策择定和城市资源市场对无形资产潜值倍数的评估认定。某城市从总体上或集成规模上的经营绩效,既取决于该城市无形资源、人文资源中市场开发运营的预期收益潜值倍数,又取决于城市政府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和经营能力的大小,而城市政府的资产经营水平与能力则又受城市影响力及其资源市场空间的客观条件制约和城市政策运作机制支持度的具体行政行为制约。
(3)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培育与有序竞争
为展开城市资产经营,城市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城建投资市场,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一要改革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逐步扩大城市资源市场空间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建城管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多层面推进由计划体制培育形成的城市资源凝固化、公益化、分散化或公益集团化等城建城管体制改革,将城市资产的建设项目实施权、日常养护作业权、经营权、使用权、广告权从城市政府的所有权、行政管理权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竞争运营,强化政府的城市资源开发统筹权、配置权及其公共绩效的法制监管权,不断健全完善的城市资产经营市场体系。
二要开放市场。市场空间及其辐射波面的大小,对城市资产经营绩效具有直接的涉变影响。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放任非本土的社会资源乃至国际资源踊跃介入城市,活跃城市资产经营市场,扩大城市资源市场主体容量,加速提升城市外向竞争力。应利用地缘区位,多层面开放市场,实行资源互通互补,共享共荣,积极营建区域“核心化”城市,借助强大城市带动弱小城市,同时防止在本土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被城际“边缘化”。
三要融通信息。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信息沟通连接的大跨度交换买卖行为,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通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信息,全方位扩大知晓面,增加城市市场引力及其资源流入量与可容量,使城市非公共安全性资源运营的市场信息大量高频地融入区域化、国际化网络,增强可供多个市场竞争主体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对称性。
四要政策造势。强化政策驱导,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营商成本,注重突出个性化特色的资源配置和营造普惠性的商业投机引力,既营造城市佳景,又营销城市魅力,全力构筑城市资源的流入性“洼地”和资产经营的竞争性“高地”,充分激活存量资产,增强城市资产的流动性与增值性。除省级以上大城市外,一般地县级城市应结合本土资源特征,适度发展城市规模,防止盲目增量扩容。根据城市发展速率和张力,坚持科学务实精神,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不图年年改造,但图岁岁完善。在适当时期,城市政府应从以空间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人口规模集聚和经济能量集聚、 文化业态集聚为主的政策运作,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与人文资源结构,特别是要注重引聚以人才带动为主的多元文化流。
五要法规制导。城市资产经营是城市政府选择和实施的重要行政行为,必须规范有序地推进市场竞争,只有依法配置市场资源和严格规范调适市场行为,城市资产经营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导致城市资源市场信息失灵,资产经营失效,甚至发生影响城市安全的社会稳定问题。
三、城市资源运营的策略选择
在实践中,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期应探求和实行不同的资源开发运营举措,但其基本策略主要是:
1、创新理念,不断拓宽城市资源运营视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社会主流理念的创新不断促进并实现社会文明发展的时代化。当前, 推进城市资源开发运营,城市政府应进一步升华理念,开阔视野,强力引导城市主流文化激扬开拓创新精神,形成城市领导决策层、实际 操作层(包括执行部门、 企业集团)与市民大众同心参与的主倾向性思想共识和奋发领创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要从计划型城市转向市场型城市。即城市政府逐步从市场竞争性的产业与服务中淡出,让位于市场或其它社会中介主体;从大量统制性、审批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中淡出,让位于以抽象行政行为为主导的城市政策运作及其资源运营过程监管,注重城市整体性战略的发展运筹、规划管制、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包装推介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创建。
二要从政府型城市转向社会型城市。政府型城市的根本特征是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区域城(镇)际资源封闭性运营体制,势必导致城乡互动势能弱、社会资源流动性少,城市发展囿闭于本土的空间资源,因而城市化进程既内力不足,也外力贫乏,发展缓慢,尤其极不适应我国众多内陆城市尚未进入成熟化定型期的赶超式发展要求。在社会型城市中,乡镇既依赖又支持城市,城市既带动又引导乡村;区域城市(镇)体系多边开放,资源融通共享,良性互动,城市影响力空间场内呈现出极大的社会资源能量转换互补或聚集效应。
三要从本土型城市转向开放型城市。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已将人类的社会活动纳入了全球化空间与一体化进程中,传统的本土性、地域性、民族性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已开始全面地被外向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合作互赢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因开放而获得的发展速度、影响力广度与深度远非城市本土资源所能企及,特别是未来的信息网络核心型城市将取代现代交通枢纽型城市的资源集聚优势。城市的开放首先是对人的开放,由人才流导致资本流、资产流和信息流等资源流。应重点制定吸纳优秀人才创业兴业、安居齐家的高自由度宽放政策,尽快形成多元文化融汇的复合型城市文明生态。深圳市正是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创造和成就了这种城市文明生态,才在较短时期内获得了迅异的超常发展。
四要从工厂化城市转向人居化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动力与支撑力量,工厂化导致了部分乡村的城市化,同时又破坏着城市现代化。当代城市以人本化或最优人居环境为发展取向,注重以人为中心,以人居享受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进行营造。在工业化发展不足、程度低弱的国内许多城市,既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集聚人力资源,积累和优化城市资产,又需要寻求城市发展的最佳人居环境之路,其必然取向是城市不能成为工厂的组合与堆集,工业发展也不能以污染自然环境和破坏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途径,应努力优化城市经济的支撑结构,科学合理地寻求适宜性工业,控制或摒弃兴建污染性工厂,在城区注重引进和开发具有本土资源秉赋特征的现代新兴产业,逐步调整和置换城市中心区或人口密集区历史形成的产业空间布局与服务功能, 将工厂组团化、 群落化和园林化,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五要从公益服务型城市转向功能需求型城市。公益服务型城市是由政府计划性的资源统制行为推动城市发展,但功能需求型城市则由市场导向性的资源配置方式支持城市发展。为此,城市政府的资源运营手段、方式、方法等均应转向城市人的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城市战略定位的演进需求,不仅要保障和满足城市人基本的公益需求,更要适应加速城市现代化的功能性目标需求,寓人本化于现代化、个性化、优美化之中。
2、积极造势,大力培育城建投资市场
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首先在于培育和扩展城建投资市场。即随着城市空间张力、经济影响力和人口集聚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资源开发运营速率和绩效也应不断提升,尤其城建投资的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文资源市场等更应作为城市资产经营的支撑载体而多层面扩展。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重在全面降低城市整体性的营商成本,有效避免在其强度影响力空间内的资源吸聚配置过程中,被其它城市将自有的优势资源“边缘化”。只有营造出城市区际的核心引力和竞争高地,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充分释放潜能,充分整合资源,加速发展。在造势中,必须坚持:
一应整体塑树城市品牌形象。主要是多层面整合资源,高品位包装城市形象,全方位推介城市品牌,大力度营销城市魅力,不仅要扩大城市知名度,更要提高城市美誉度,将重要而独特的城市无形资产显形化、明朗化,逐步走向国际化,进而实现市场化和资源集聚磁性化。
二应不断创设城市发展商机。市场经济是普遍滋育并连续繁衍商机的竞争性经济,驱导着人才与资本均追求功利性投机,尤其当代资本既追求增值性,更兼有极大流动性与灵敏投机性。因此,城市政府既要抢抓目前已现实化的发展商机,更要善于策划、创造和巧设未来发展商机,其中最出奇制胜的方式和策略就是创设独具城市个性特色的经典性节庆和国际性活动,积极扩展城市影响力的市场空间,不断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时尚商机,既集聚人流,更引融物流,日益繁盛规模性商流增量,从而集聚社会财富和新的发展潜能。
三应因势利导城市新锐文化。重点是要通过构筑稳固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制化的工作机制,为城市居留者强力营造宽松、自由、便利和充满当代人性关爱与合法性商业投机引力的前卫性城市文化,全力激活城市的积淀资源与潜能,并将特有的城市个性魅力发挥到极致。政府可利用本土个性资源,出台多元化、多形式、多类项的市场开发政策,鼓励合法性商业投机的文明竞争行为。如实行政府引导、专家策划、媒体支持、市场竞争、多元主办、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常年性、国际性的特色文化特别是源发性、本原性时尚文化的传播与营销,或对有突出贡献的外来居留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如住房等)、荣誉(如对杰出的荣誉市民奖励特许权或委托经营权等)奖励,利用城市闪光点和社会关注点,激活城市兴奋点和社会热卖点,促发城市增长点和社会活跃点,使城市充满意外商机和独特魅力,成为引领和开创时代新潮的先锋。
3、扩充资源,全面提升城市资产增值能力
一要转换物态资源。通过物态资源的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艺术化、流体化使之外向化、流动化,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性、流动性和投机性趋“热”功能,促进城市物态资源重组整合、统筹储备、品位提升等转换流动,如企业重组、土地储备、旧城改造、组合上市、量化拍卖、股权出让、证券融资等,既使物态资源的经济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又创造引入新的增量,变远资源为近资源、“冷”资产为“热”资产,实现城建投入的良性循环。
二要激活潜隐资源。唤醒沉睡中的无形资源,使其潜值有形化、显形化、文化化、资本化与市场化,更好地辅助城市资产经营,引带物态资产或实体文化扩张增值。如进行理念资产中的规划预期展示与愿景项目的包装招商,以及名誉资产中的特许权拍卖、使用权转让和冠名权、名誉权、经营权、广告支配权授售等。在潜隐资源运营中,作为规划的理念资产是创意策划未来城市的唯一性战略发展资源,城市资源配置的预期潜值主要由规划衍生和体现。对尚处于扩容提质旺盛期和建设高峰期的内陆型城市,规划更是第一位的城市战略性发展资源,其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将决定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与个性魅力,必须充分发挥其先导、监控等强制性法规作用,切实提升愿景资产的个案质量和品位。应利用城市的预期前景优势和资源配置取向,超前性、高品位地进行城市发展的理念性观控,包括功能性详规、区段性详规、景观性详规、基础设施性详规、环境要求性详规、空间层级化详规(空中、地面、地下)等,策划和创新城市未来的标志性、主题性和时代性、本土性建筑景观与公共设施,并通过市场推介,使规划的理念性潜值预期转化为社会投资者的功利性收益预期,不断从战略上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在未来城市发展中,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享受的多元化演进,区域性或国际性群团组织将更多地作为无形权力的时尚角色不断在城市涌现,不同群团的不同趣好将风行为不同时尚,促进城市乃至乡村社会资源在特定时空中的规模化流动,如现代奥运会、世博会及其它各类国际组织活动等,而跨国公司、区域群团或国际组织拥有量、 缔创量或进驻量、缔约量的多少,将标示着一个城市主导力、影响力的大小和开放水平、竞争水平的高低,这是极具市场开发潜能和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性无形资源,是通过无形权力与时尚引力大规模吸纳和配置全球资源的当代城市发展新途。中国已错失在工业化进程中掌握全球无形资源配置主导权的先期机遇,许多跨国公司或国际组织已在国外城市舞台上不断上演出出“活剧”。必须抓住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化的惊世壮举和天赐良机,在积极培育本土性跨国公司的同时,加大城市缔创、缔结或邀驻区域性、国际性组织的运筹力度,在全球化进程和城市资源大空间的规模化流动中,奋力争取更多的主导权、支配权、参与权和发言权,引带城市高品位、大能量地持续发展。
三要开发人文资源。对历史上先人留存的重大遗迹、重要文物、特色建筑景观等人文性风物和珍贵资产,应倍加珍视,严格保护,通过修缮提质,整合包装,全面创构和塑树个性化的城市品牌形象,使本土特色文化活跃起来,舞动起来,增强城市竞争魅力。如将风貌景观的旅游产品进行工艺美术或文艺创作并由传媒推向市场,将人文资源的实体性文化转变为流体性文化,扩展人际传播面,增强外向影响力,等等。
四要引聚人力资源。城市的发展本质上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增长,是城市人生存空间的扩展、城市人生活需求的膨胀、城市人生产能力(物质、精神)的增强和城市人生境质量的提升。人才涌流不仅会引来资源、资本、技术、信息、消费和市场,还能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能力。除应大力加速现代教育产业的发展和创建学习型城市进程,积极培养本土型的杰出人才外,还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吸聚外域人才,通过兴办产业招聚精英人才,通过发展旅游引聚流动人才。在城市人口规模集聚上,要特别注重引留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外域流动人才居留兴业,不断壮大专业化、 职业化的创新型专家人才群落,同时,对已入住居留的城市市民要通过政府号召、媒体舆论评介、社区服务活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全力培育市民守法纪、重学习、明开放、勇竞争、敢创新、尚和协的优良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使城市大批现代人、文明人、成功人不断成长崛起。
参考文献
[1] 李兵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浅析――兼谈青岛城市空间结构,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3
[2] 方创琳等著.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3]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模式选择与模型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4] 丁健,现代城市经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引言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事故无论规模大小,都会给变电所或是供电用户造成损失。所以说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故障分析与事故处理可以说是变电运行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减少意外停电时间的关键。变电所的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学习变电运行的有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最大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供用电系统安全可靠。
1.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分析
(1)设备缺少及时检查与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电运行的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过程的中,设备会不断老化,假如隐患没有得到定时检查与更新,将会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这也是造成电力安全事故的潜在安全隐患之一。
(2)变电运行人员的误操作行为。变电运行时内部设备庞杂,且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变电运行的管理和工作中,变电运行人员在工作中若精神不集中,或因操作员技术不过关、缺少某方面的安全意识、或因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都可能形成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都可能操作失误或错误,导致变电中的某个部件运行失灵或造成其他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使整个变电运行瘫痪,造成重大损失,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因此,可以说,工作人员操作上的错误或与失误是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变电工作人员操作错误的主要行为有:操作时不核对保护定位,不检查保护压板;对上一班移交的未完成操作票未认真审核,或未认真核对操作票和调度令;未按要求执行复诵的操作程序;无票操作或者不唱票,不复诵,不核对名称编号,监护制流于形式等。这些错误的行为,都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3)变电系统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优质的管理才能保证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变电运行出现安全事故,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来自于不完善和不科学的管理。目前变电运行中,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验收把关不严,技术监督不到位,或将临时维修和重复维修工作量集于一身。第二,单位领导除正常的抓安全生产经营和优质服务等工作外,更多地把心血倾注于工程上,或是把很大精力放在主业上,但又常常忽视了对设备健康状况的关注,由此不能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第三,变电运行技术管理上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等现象,导致变电运行的检修管理模式较混乱,安全管理不完善。
(4)谐波对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危害。在电网运行中,谐波会让电气设备产生一些额外的损耗,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效率,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工作。例如,谐波会导致电力电容器端电压升高,造成电容器发热,加大电能的损耗,会使设备老化速度加快,使用寿命缩短。另外,谐波还会对变压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它会增大变压器的铁损和铜损,减少了变压器的有效出力,使其产生较大的噪音或者出现局部过热。同时,谐波还会导致电缆等设备过热、机械振动故障等,导致设备的绝缘部分老化变质。此外,谐波还会对感应继电器元件造成较强的干扰性,导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拒动或误动。由此可见,谐波会对电力设备和电网造成很多的危害,不利于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变电运行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1)落实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单位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要把安全变为单位内部一个牢固的文化,把安全管理放在巡视设备的每个环节过程和监控的每个工作环节中,保证每个员工在工作时都能抱着对工作的谨慎、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警惕,一丝不苟专注工作。因此,严格地按照安全管理各个规章制度执行操作变得尤为的重要。此外,加强对变电运行人员的思想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进行安全操作。例如可以用安全标语、教育视频、教育简报等手段来落实安全教育活动,多方面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而对于变电所领导来说,要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及时修正对不合理的制度内容,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严格的奖罚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保证每一个岗位都有章可循、有人执行具体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与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感。
(2)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时候就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化的制度来执行任务。因此,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使规范操作落实。首先,要让变电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按照两票制度标准化的管理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对防误操作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如当审票人审核操作票时,应该对操作任务操作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其次,对复杂的操作应设第二监护人。为了防止依赖心理,保证监护人监护到位,必须禁止监护人代替操作人执行任务,保证操作人操作错误或走错间隔时得到监护人的指正,防止事故的发生。再次,制定明确的防范对策,重点是严格把好操作关:第一,操作前认真核对图板,严格做好预备工作;第二,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管检查到位,确保工作票的签发许可交到下一个人,检查好每一个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第三,在实行倒闸操作时实行分级监护制度,对重要操作尤其要加强监护能力;第四,加强对防误装置的治理工作,严格执行防误装置治理规定,加强对装置的维护检修工作,决不容许未经批准擅自解除闭锁。
(3)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好与坏,是保证变电运行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为了防止变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管理和维护,是加强变电工作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认真选择优良的设备,加强设备基建期的管理,要选用性能良好、质量过硬的电气设备,监督好设备的监造及出厂试验,严格把好设备安装验收关,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都能正常长期使用,以此来防止由于施工质量或设备接线错误而引起的各种各样的事故。
其次,优化检修投入和检修产出。要推崇技能高手,单位要积极培养变电检修的一个技能精英团队,鼓励员工把书本学历变为现场能力,提高专业技术的能力,干出精活;明确工作流程,及时发现隐患,发现故障时处理速度快,修试技艺精,安全行为稳等。同时,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因为实践证明,变电运行的危险点的分析与预控是切实可行的,它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与预控,容易让人接受并自觉遵守,它利用反向思维的工作方式,弥补了两票三制中的一些工作空白点,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了现场违章的发生,真正把工作中的各个注意事项真正落实到位。
(4)遏制谐波对变电系统运行的影响。由于谐波会对变电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遏制谐波的危害,也是供电企业降低变电事故的一个可行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将敏感的用电设备与易产生谐波的设备分开供电,非线性的用电设备用户可用一定的措施来限制以及拟制谐波电流。首先,可以利用电容器的回路来串联电抗器,以此拟制的电容器来对抗和削弱高次谐波;其次,在三相四线系统中,用D-Yn11的连接的变压器,可以削弱谐波;再次,利用气体放电的供电系统,加大中性线截面,可以降低火灾隐患;最后,还应该采用隔离式变压器,来阻断高次谐波对变电设备的影响。
当前,此起彼伏、眼花缭乱的保健品给丰富市场、繁荣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功能上的相似性、同质化倾向也束缚了营销上的思维,困绕着运作策略的实施。由于不同的产品定位特征有区别,所拥有的消费人群也各有千秋,许多保健品曾经创造出许多模式,有的以功能诉求为主,有的以情感诉求为主,有的概念诱导、终端突破,有的新闻炒作、公关开道,不一而足,但在具体的营销实践中,以三株、红桃K、汇仁肾宝为代表性利用人海战术和人际网络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仍在发挥主导作用,欣欣向荣的脑白金则通过当初富有极强冲击力的软文造势,在城市营销中开辟出以送礼概念为主题的崭新模式。金日的洋参系列制品和护心健脑功能性保健品——金日心源素,在城市营销中充分挖掘品牌内涵,强化终端手段,以品牌为纽带整合各种宣传要素,实现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拓展与延伸。
就金日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城市营销策略中融合了广告促销为主的数量营销与品牌经营为主的质量营销,具体表现形式是媒体攻击、终端整合、活动爆破、服务造势。
媒体攻击。市场的激烈纷争,使众多企业寻求宣传资源的多样化,整合各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率,在购买行为实现的同时让他们从中体验产品所带来的享受。金日集团主要是两手抓,一手抓品牌延伸,一手抓广告促销,美国广告巨匠汤姆·伯瑞尔说过,广告的作用就是使人们对产品有一种感觉,最佳的方法就是去拨动建立在产品和观众间的那组情感之弦。据市场调研发现,在保健品上市与运作中,电视是首选媒体,消费者对电视内容的关注率分别为新闻类 影视类 综艺类
体育健康类。通过电视品牌的播放,一方面加强品牌传导效应,另一方面深化消费者在产品认知上的注目率。就广告来说,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有三个阶段:第一次看到广告的反应是“这是什么?”第二次产生好奇,并对广告信息产生熟悉感,第三次产生确认感。市调中还发现,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动机,有四成是自用,而将近六成的消费者是为了传递情感赠送别人。
对此,金日集团在中秋、春节这两个送礼高峰期,精心制作了以“回家”、“团圆”、“感恩”为主题的电视品牌带,以15秒、30秒为主,一方面让喜庆、吉祥的画面撩拨热闹气氛;另一方面通过浑厚淳朴的画外音来反复强调:送金日洋参,回家的感觉;金日洋参,伴我回家。着力渲染家所带来的亲切感,使产品具有了深远的文化意义。溢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节日期间每晚在热门电视剧期间插播,配合画面播出的同时积极向广大消费者征求“真情真意、欢乐共享”金日感恩一句话,意思是让消费者看了电视受到感染后,自己拿起笔来,抒写对亲人的思念,对好友的牵挂,主题围绕节日展开,只要短短一句话,写好后投寄给公司客户服务部或直接送到指定销售店就能换取礼品,同时参与评奖。这一“看”一“写”过程使消费者增添了参与的兴趣和对产品深切的感受,最后评选出100名得奖的感恩一句话将刊登于《新民晚报》和《广州日报》上。在电视播放期间,为了形成媒体组合效应,加强整体传播力量一些报纸的文案和平面广告都以“金日伴我回家”“家的感觉”来展开情感诉求,广播电台的节目中也不断重复,把“金日”与“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唤起了消费者内心的共鸣。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大报纸刊登启事,举办金日杯感恩一句话有奖征文。一时间,参赛稿件雪片般飞到公司企划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终端整合。我们所说的终端工作,其实就是销售渠道的最末端,是生产厂家的产品“出海口”。它上承制造商、经销商、批发商,下启广大的消费者。零售巨头约翰·活纳梅克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是无效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这不,有许多企业为了尽快启动打开市场,往往通过大量的广告集群轰炸以实现销售的持续化,而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终端工作在消费者购买力上的内容诠释。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到最后却是销声匿迹。事实上,无论是报媒、电视、广播等空中组合优势宣传手段,如果没有地面上的终端促销和终端管理,维护进行强有力的支撑,那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家意识到了终端工作的重要性。麦当劳集团总裁曾说过,顾客在哪里工作、生活、购物娱乐,我们就到哪里去开餐馆。如TCL集团,为了在强手如林的家电市场中脱颖而出、笑傲江湖,它是最早把销售网络直接建设到零售终端上的家电企业,由于它的率先垂范,家电企业已成为最重视终端工作的行业之一。无论是海尔、长虹、还是春兰、美菱,在经销其系列家电产品的每个商场售点都不异投入,花费巨资。除了运用海报、招贴、货架、展柜、产品模型、赠品等大量造势外,还通过频繁的广场文艺表演、节假日促销营造氛围,烘托气势,在一些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大的商场,厂家更是大量派驻专职促销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后,身着统一制服,直接向消费者推荐、介绍产品的性能、特色、用途,这种“一对一”的沟通,增强了宣传上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使产品尽快到达了消费者手中。以上抢占终端的策略,一经形成便引来了更多厂家的纷至沓来,于是有限的大型商场、卖场资源就成了大伙争相夺取的目标,与此相呼应,各种各样的进场、上架费、堆头费等等往往搞得众厂家欲罢不能,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终端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抓住终端,实际上就是抓住消费者的心,抓住顾客的信任度与忠诚度。同样,金日集团十分重视终端工作,一些重点区域的大型卖场、超市,货架位置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寸土必争,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阵地没有悉心照顾,巩固好防线,稍不留意,就会被竞争对手挤进。对此,金日集团目光放远,及时抢占有利的终端资源,如各地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好又多、上海的联华、华联、农工商、大润发等连锁超市,化费巨资,建立展示生动化标准,使消费者在成千上万家售点看到同一种顺序同一种风格的陈列效果,视觉增强效果刺激,形成恒久的记忆。另外,买断一些展柜、货架、堆头,在醒目位置展示公司的系列产品。
如去年推出的护心健脑保健品——金日心源素胶囊,以淡绿色为包装基调,延伸出视觉的旷远和健康的主题,在各地一些买场把条装、四盒装、六盒装与各式促销赠品集中布置摆放。尤其是注意陈列效果,比如特价区、收银台附近(激发冲动性购买)、相关产品类别的货架附近、人潮流动频繁处,如货架(扩大陈列面吸引注意力),具体陈列方式上采取品字形、阶梯式堆放。完成陈列后,故意拿掉几盒产品以留下空隙方便客户拿取,同时显示商品的良好售卖情况,加强视觉效果。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如海报、立牌卡、宣传折页、手册、包装袋、产品模型、灯箱等,都要求品牌形象鲜明,色彩协调一致,诉求主题突出,比如围绕中秋、春节二大节日,所有的宣传项目都围绕“送礼”、“团圆”与“回家”为内容来表现。在制作上对材质、用料、色泽力求精美、大气,同时,要求促销员礼仪举止、医生的现场推荐、营业员的热情口碑都要在对产品知识深入了解基础上生动化的运用。特别是促销小姐,要求他们随身带好抹布,一旦碰到产品弄脏或展示区出现灰尘要及时的给予清理而不是等到下班后。
活动爆破。在终端整合基础上,金日集团常年不断的举行各类形式生动的活动,来引爆市场、刺激消费,延伸品牌宣传效应。如经常举办广场文艺表演、“金日辉煌十二年大型消费节”、“真情真意,欢乐共享”有奖购物周,终端特价、终端买赠、大型义卖特惠等一系列活动。尤其是节假日更是每周举办有时甚至天天进行。活动举办过程中专门制作了大量精美礼品筷、化妆包、便携式水杯、动画小夜灯、折叠旅行袋、保健箱等实用的东西配合产品销售赠送给消费者,改变了以往买产品送产品的传统方式,由于礼品制作精巧,色彩生动,因而很受消费者欢迎,吸引了他们注意。活动举办前,对有关买赠、有奖等内容的宣传材料布置要求是:
A、 店门外醒目的活动促销信息张贴布置。
B、 店内货架上的活动促销告知信息布置。
C、 堆头促销区的广告宣传品尽可能简洁醒目传达活动促销信息(如:购金日产品送有奖贺卡免费邮寄)。
D、 收银台、出入口的重点告之。
这些多样化,以“有奖”、“买赠”为主题的常规活动以外,还先后开展了户外为主大型的“健康千里行”上海、北京名医大型义诊,通过向50岁以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赠送金日心源素,进行跟踪服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7场活动,受益达3万多人。同时户内的“大型健康科普报告会”,通过请权威专家现场讲授,当场解答疑问、有奖知识抢答更是融洽了与消费者的关系,加强了与他们的沟通,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口碑。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实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件新奇的事物,因此,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实效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本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所以,在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课本中教学素材的使用。在苏教版的小学牛津英语课本当中,存在许多活灵活现的课本插图,这些插图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到课文所讲内容,在大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的同时为小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英语利用机会。另外,在教材当中,还存在许多课堂活动方式,教学形式的增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实效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形成性策略可以在课本内容的利用中得到实施,比如说在《牛津小学英语》第一册中的第五单元Fruit一章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常见的水果,使其利用英语在课堂上对自带的水果进行介绍。另外,还可以通过物品交流会的形式,使学生熟悉水果的名称与味道的英语表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引导者,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地利用形成性评价策略的激励功能,在学生利用英语正确表达水果的名称之后,要予以正面的肯定。比如说,在一位小学生拿着自已带来的苹果时,在课堂上对同学们介绍说:“This is an apple”。小学英语教师要即时对他进行肯定:“Good!”、“Wonderful”等等,这些积极的词汇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信心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活动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效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正确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揣摩小学生对于小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对学生可能发生困惑的地方进行评估,正确利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实效的提升。
比如说,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第六册中的第六单元《周末的规划》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对自己对周末的规划进行介绍,在下次课上以口头陈述的形式进行报告。在学生的报告当中,会出现以下答案:“learning”“singing songs”、“play the baseball”等等。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的闪光点基础之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交流中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鼓励与肯定,教师的一个肯定的表情与眼神会使学生的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建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与成效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
三、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与家长都是形成性评价策略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当中,本人认为,加强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的多元化,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得以提高与深化,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具备固定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李红梅,北京科技大学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学院博士,北京100083;奚宽武,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公路所经济室主任,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28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148-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我国在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方面,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中还明确提出,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2011年6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构建“两横三纵”(即亚欧大陆桥、沿长江通道和沿海大通道、京哈京广通道、包昆大通道)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2012年11月,党的十明确提出,未来将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等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被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城镇化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进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交通引领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多方共识,二者一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6%,城镇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后,未来一段时期将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机动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也日益突出,未来的交通发展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势必会调整和改变区域间、城际间、城乡间经济交通联系,将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区域间、城际间、城乡间经济交通联系更加密切,交通运输需求将日益旺盛。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站在了发挥综合优势新的起点上,交通运输到了总量与质量并重、优化网络结构、强化衔接协调、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的新阶段。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将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农民进城能充分就业、有社会保障、适宜居住、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等多方面;更加注重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更加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更加关注城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真正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城(镇)乡(村)由各自发展到协调、融合一体化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注重城镇体系的建设完善,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新局面。城镇化是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镇,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步提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追求“大而全”,推崇“都市化”,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特大及大城市,但忽视小城镇作为农村政治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手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文化娱乐中心的基础作用。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更加注重历史文化背景的特定意义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重新审视城镇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城市群形成的同时,积极培育更具专业性和特色化的小城市、小城镇,建设更加宜居宜农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第二:城镇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步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人口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城镇化过程体现了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高于农村居民,研究表明,城镇人口消费能力是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的3.7倍。随着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全社会消费能力总体上升,由此可见,城镇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也是人民享受发展成果的过程。
第三: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保护建设,实现由“功能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在传统的工业思维影响下,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叠积,更加注重城市产业功能的实现,忽略了城市作为现代文明载体的本质,导致了当前城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新型城镇化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借助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实践与应用,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美丽家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四:城镇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乡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城镇化的推进并不仅仅发展城市,也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即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城市管理理念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以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构城市间和城市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民更加追求文明进步,富庶幸福生活,现代文明逐步推进。
三、城镇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分析
1.发达国家城镇化地区交通的共性特征
经研究发现。国际典型城市通有以下共性特征:(1)具有完善的城镇体系,各城市群大都有核心城市以及其它功能互补的城镇组成;(2)具有发达的区域通网络,各城市群有着复合型的高速城际通道(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并在规划时将城镇群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对外交通等;(3)一般是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跨行政区域的交通协调任务较重。
国外在小城镇建设方面。主要的经验有以下三点:(1)小城镇要有适度规模,以安置就业;(2)发展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以扩展城镇生活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3)建设有吸引力的、良好、宜人的生态环境。
2.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集聚特征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交通运输需求特征的变化。据测算,未来将会有超过3亿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的出行频率是农村居民的8-9倍,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是农村居民的3.7倍,势必带来国际、区际、城际、城市、城乡客运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客货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化、多频率、多层次,对客货运服务的安全性、快捷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从城镇发展形态看。需求趋势分析可从下图1进行。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发展主要呈现出下述显著特点:
城市群之间(群际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城际间(城际间)的通道干线交通出行密度、频率大。“两横三纵”为主骨架、以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镇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镇化空间战略格局逐步形成,客货需求进一步在几个核心城镇群之间以及城镇群内部城际间集中,集中表现在连接核心城镇群的主要通道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城镇群内部各城市功能组团和产业功能组团之间的主要干线上的交通联系更为繁忙和复杂。
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其它离散性中心城市在与各大城市群联系的同时,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镇的经济社会联系进一步强化,要求其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提升自身在区域客货流组织中的枢纽地位。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枢纽,是城市产业、文明、文化向乡村辐射的基地。随着人口、产业聚集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逐步提升,主要表现在覆盖深度和网络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强化与周边城市的衔接、与国省干线公路的衔接等。
随着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持续较快增长,机动化出行占比大幅提高,出行距离不断增加,高度集聚的向心交通需求将加剧中心城区交通负荷,城市出人口、重要集散点周边交通拥堵加剧,交通需求管理的要求大为增加。
四、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交通运输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进程也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城镇化进程也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方,城镇发展形态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城镇、卫星城、都市圈、城市群等都是城镇化的具体形态。由此带来的交通发展对策必须走多样化路线,在城市群区域、小城镇地区以及其它城镇化区域交通发展之路需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需要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深入推进城镇化区域交通发展规划
规划引领是保障交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健康发展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加强城镇化区域交通发展规划,做好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破解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行业分割、行政区划壁垒等问题,建立健全区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基础的引领性作用。
围绕城镇化区域交通发展规划,可逐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在行业层面,进一步探索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设立涵盖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协调机构,促进各运输方式之间、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规划的深度融合;二是在区域层面,突破“属地化”规划体系,整合不同区域层次的交通规划,形成城镇化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三是健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实施机制,可考虑成立城镇化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委员会,建立各组成城市(镇)的规划参与和实施协商机制,在更大的平台上促进区域交通发展规划得到落实;四是重视规划实施的评估工作,建立区域交通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制度。
2.先行构建快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条件。未来将加快城镇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形成完善的区际、城际、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在城市群区域,面对城镇化区域交通出行密度、频率大,迫切需要构建快速交通网络。一般来说,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焦点在中心区及周边,而在中心区实施干道扩建相当困难,可采取在中心区边缘修建快速路和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做法。将长距离的出行与城市交通分离。在其他城镇化地区,结合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达程度,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高交通路线对重点城镇的覆盖深度和网络化程度。保障区域内和各城镇之间交通联系,以及满足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加快构建以海港、空港为门户,由公路、铁路、城际轨道共同组成的多条交通走廊。实现各大城镇群之间的网络化连接;二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城际交通体系,推动城镇群内部建设覆盖百万人口城市、层次体系多样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同时加强公路建设,实现城市群内各城镇高等级公路全覆盖;三是加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的交通网络通达度,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性互动格局。四是根据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同时努力推进枢纽建设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一体化。
3.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面对交通出行、土地、环境和能源的压力,为解决高密度客流的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将成为城镇化地区特别是城镇密集区我国交通必然的公共政策和具体行动。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国家可通过一些理性的手段引导人们自觉调整交通出行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一是建立与我国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在结构上实现交通模式的优化:二是创造条件和鼓励人们采用较少资源消耗的交通模式:三是不断促进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
4.全面提升客运服务和现代物流水平
建立安全、快捷、舒适、可持续的区域客运服务系统,为居民出行提供一体化的出行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要。未来将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完善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注重城际、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体系的衔接,全面提升区域客运服务水平和质量。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临城街道居住1个月以上的463位流动孕妇。
2 调查方法 临城街道辖区内所有联络员和责任医生、责任护士通过上门摸底,采用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对流动孕妇建册与否、文化程度、未建册原因等进行调查。
结果
1 地区分布 463名流动孕妇大多数来自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川等西部地区,普遍家庭条件较差。早孕建册数26人,占总数的5.62%。
2 文化程度 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92.01 %;而仅有的4名大专文化程度的就有3名是早孕建册 ,占了其中的75.00%;高中和中专的26人中有12名是早孕建册,占其中的46.15%;初中文化的182人中有11人是早孕建册,占其中的6.04%;小学和文盲的早孕建册数为0。见表1。
3 未建册原因 在463名流动孕妇中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有447人,无准生证的有319人,占71.36%;为节约费用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有352人,占78.75%:准备回老家生产而认为没有必要在暂住地建册的有295人,占66.00%;根本不知道需要早孕建册及对早孕建册认识不足的有250人,占55.93%。见表2。
4 通过问答发现没有进行早孕建册的孕妇却在早孕期检查过的(包括做过B超或产检一次以上的)有397人,占总人数的85.7%。她们中部分人认为做了B超就等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检查,其他检查项目都是浪费。也有部分人认为检查过就好了,至于检查结果根本没必要汇集在围产保健册中,即没必要建册。
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 导致早孕建册率低的原因是1、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卫生保健意识淡薄,而且这些家庭收入较低。2、在未早孕建册人群中有 78.75%孕妇是为了节约费用。3、有71.36 %的孕妇因为无准生证,这些孕妇由于害怕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她们进行制裁总是频繁转移暂住地,错过了早孕建册时间。4、文化程度高的孕妇虽然为数不多,但她们大都是早孕建册,这些人中往往家庭收入也颇高,对早孕保健比较重视。5、宣传不到位,有 %孕妇对早孕检查及早孕建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切实做好流动孕妇保健,保障母婴平安,本人认为提高早孕建卡率是关键。具体可行的方案:
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媒体、报刊、宣传窗等渠道开展孕期保健教育,并宣传早孕建册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社区干部、联络员和责任医生的作用经常在人口密集的菜场等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政府投入 ,全方位、广领域、多渠道救助,重点资助困难家庭。
①在政府核实的情况下,确定最困难的一部分流动孕妇为救助对象,经常与她们零距离接触,并逐步做好资助工作。
②政府拨给卫生服务中心一笔专用资金来救助特困流动孕妇,对那些人免收挂号费、产检费及辅助检查费,使他们在无负担中轻松接受早孕建册并定期检查。
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着推出外来人口健康银行积分活动。可以户为单位为辖区流动人口办理健康储蓄卡,每位家庭成员只要到服务中心或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即可按不同项目积累“健康币”,如果是早孕建册时办理健康储蓄卡的,不妨额外加5分,以后每次产检加3分,“健康币”累积到一定额度后,可以兑换相应的礼品,并且享受对应币值的免费服务,如健康体检套餐和辅助检查项目。
④杜绝社区管理不合理现象 积极行动起来,杜绝某些乡镇社区管理人员因片面的追求某些指标,对辖区内无准生证的流动孕妇进行强制驱逐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消除防备,从而接受早孕建册。
⑤尽力提升服务质量 流动孕妇到人生地不熟的暂住地所在服务中心进行产检,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务必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使她们有家的温馨感。
⑥想方设法抓住已经接受检查的那部分流动孕妇的力量,让她们在老乡面前做好宣传工作。
⑦对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实行免费婚检,在婚检时强调早孕建册的重要性。
摘 要:主要针对北京和上海等交通系统较脆弱的超大城市,研究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以道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耦合机理和演化规律,探索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保障大型社会活动的交通组织预案。基于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从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可靠性影响因素特征参数演化、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微观、宏观等角度进行研究,最终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多方式系统耦合理论,建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揭示接近临界状态的大城市弱平衡综合交通系统面对恶劣天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大型活动等非常规条件的脆弱性。并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交通实践,减少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盲目性,提高整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综合交通系统 运行可靠性 应急策略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egacities, such as Beijing or Shanghai, of whi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In depth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we will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road transport and urban rail transport concerned mainly, under the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to improve noise immunity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sponse to emergencies. It can also protect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 for large-scale social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include transport system reliability index system, reliabilit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raffic system reliability from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Finally, we can establish a reliability model about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rough research on system coupling theory of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issue also reveals the vulnerabilities of cities weak-balanced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closed to the critical state when facing bad weather conditions, unexpected natural disasters, accidents, events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conditions. We can take the theory research to guide traffic, which can reduce blindnes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mprov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throughout the cit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Emergency strategy
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974&flag=1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45-04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通信网络质量愈加为运营商和用户所关注,精细化覆盖已经成为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业务量的重要方式。传统覆盖方式可解决大面积信号盲区和信号微弱区域的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深度覆盖薄弱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对网络建设思路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以满足最佳投资收益比,并形成4G无线网精细化规划思路与策略。
2 精细化场景划分
根据工程经验,选取五类重要场景进行研究。具体如表1所示。
3 具体规划步骤
依据以上思路,优化协同建设,细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面向体验的优质LTE网络。
(1)第一阶段
1)规划先行:结合仿真、路测、MR数据的手段进行网络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
2)滚动规划:对规划落地过程不可建站点重新规划,确保站点偏移在覆盖半径的1/4距离内。
3)多场景解决方案评估:对现网弱覆盖点,匹配多场景解决方案规划建设。
(2)第二阶段
1)滚动规划:对建设过程不可建站点重新规划,确保规划落地。
2)覆盖优化:通过RF优化手段提升道路和室内覆盖性能,以达到精品网标准。
3)专题优化:系统参数优化,使得系统指标达到精品网标准。
(3)第三阶段
1)深度挖掘:协同优化提升互操作感知,用户深度分析,提升VIP用户感知。
2)特性部署:综合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选取某市城墙区域和市政府区域作为试点区域并采用仿真、TDS-MR、实测多维度综合评估识别区域内的弱覆盖点。
城墙区域:位于繁华地带,边界以古城墙为界,区域内建筑高低差异大,老式居民住宅小区或密布或分散,道路状况较为复杂,存在30个覆盖弱点。
市政府区域:位于城市北郊,区域中住宅小区级高层建筑密集,建筑物高度差异较大,存在8个覆盖弱点。
4.2 具体规划方案
(1)城墙区域
1)问题一:UE在交叉十字路口附近测试时出现大片弱覆盖,RSRP在-105 dBm以下,SINR在0 dB以下,下载速率在5 MB以下。
解决方案说明:建议在十字路口小区楼顶新建宏站解决覆盖问题。
天馈说明:如表2所示。
2)问题二:车辆在北门(顺城北路东段)测试时,发现该路段有500 m左右路段覆盖弱。该问题路段附近站点A城墙阻挡,B、C站点建筑物阻挡,无法满足该路段覆盖。
解决方案说明:建议在北门问题路段中间位置新建2个东西方向覆盖ATOM站点。
天馈说明:利用北门问题路段中间位置路灯杆新建2个ATOM站点,如表3所示。
3)问题三:仿真中革命公园附近覆盖弱,实测DT革命公园周边道路覆盖良好,革命公园内西侧覆盖弱,RSRP
问题分析:查看基站状态,发现革命公园外西侧站点断站,勘察发现该站点处于小区3层楼楼顶,覆盖路径楼房遮挡严重,造成革命公园内大面积弱覆盖。
优化建议:
方案1:尽快处理断站问题,待站点恢复正常后复测。
方案2:由于站址过低,受到建筑遮挡,如恢复后无法解决覆盖,考虑现场勘查增加宏站。
(2)市政府区域
1)问题一:UE在果业管理局东侧由于基站闪断导致弱覆盖,RSRP为-110 dBm左右,弱覆盖距离为150 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果业管理局附近进行下载业务,UE占用较远处A小区进行业务下载,RSRP为-105 dBm左右,SINR为-3 dB左右。经核查,B、C基站断站,另周围基站稀少,导致测试路段弱覆盖。
优化建议:建议尽快恢复B、C断站后再定。
2)问题二:UE在城市运动公园北侧由于楼层阻挡导致覆盖差,RSRP为-95 dB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城市运动公园北侧进行下载业务,回放测试数据,UE占用城市运动公园进行业务下载,由于城市运动公园主题会所楼层阻挡,导致该测试路段覆盖差,建议调整城市运动公园天馈方位角及下倾角。
优化建议:建议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城市运动公园方位角及下倾角。
3)问题三:UE在城市运动公园南侧及西侧由于基站较少弱覆盖,RSRP为-110 dBm左右,弱覆盖距离为200 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城市运动公园南侧及西侧进行下载业务,回放测试数据,UE占用较远处D花园小区进行业务,由于周围基站稀少、站距较大,城市运动公园内存在假站,另城市运动公园二基站经纬度错误。
优化建议:城市运动公园二移对原址覆盖影响较大,建议回填;尽快处理假站问题,处理后根据测试结果再定。
5 结论
为了4G网络的精品化发展,本文提出了分场景的精细化建设思路,并在现有的4G网络中进行了案例测试和建设,验证了网络精品化的具体方法,各类方法特点总结如下:
(1)仿真评估分析
仿真可依据网络整体拓扑结构综合评估区域的覆盖达标情况,评估维度更为全面,其缺点在于室内覆盖评估经度较低。
(2)TDS MR预测分析
TDS MR包含有现网实际用户的覆盖数据,对于反映室内区域覆盖情况具有较大价值。
(3)室外路测评估分析
实测能够直接反映网络的覆盖及性能状况,但其缺点在于大多室内区域由于物业等原因无法进行实测;考虑到室外与楼宇的关联性,可借助室外环境测试进行室内评估,其评估有事准确性更高。
因此,工程的精细化建设,需要点线面系统配合,多种场景解决方案互相配合,从点、线、面系统分析短板区域;同时根据问题区域的场景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匹配相应厂家多场景解决方案进行规划。
参考文献:
[1] 曾召华.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 汪丁鼎,朱东照,肖清华. TD-LTE和LTE FDD混合组网实施策略[J]. 移动通信, 2013(21): 22-16.
[3] 韩玉楠,杜少凤,张涛,等. TD-LTE与LTE FDD混合组网策略探讨[J]. 现代电信科技, 2013(7): 52-60.
[4] 张哲,王君健,李雪静,等. 基于主传播路径模型的4G室内外协同精确规划优化平台[J]. 移动通信, 2014,38(20): 22-26.
[5] 邱东来. 4G网络站址规划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的讨论[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2): 34-35.
[6] 蒋鲸海. 浅谈4G网络站址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5(1): 262-263.
[7] 杨辉,汪玉琳,朱曦宁,等. 基于地物类型矢量距离的4G LTE传播模型选择方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5,39(11): 75-79.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导 读
土地储备对促进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落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保障财政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地储备规划应回归规划的本质,将城市土地储备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从城市运营的角度,对辖区内的土地储备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统筹安排,同时根据城市运营的方向,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制定储备后地块的整体运营策略。
一、土地储备规划概念
土地储备规划是在充分分析土地资源的保护、城市发展方向和速度、基础设施与公益设施建设推进时点、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土地成本等要素的基础上,分别就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和部分重大设施用地,确定规划期需要储备和出让地块的数量、布局、强度和时序,其年度和近期规划成果需具体到地块。
二、土地储备规划的必要性
(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土地价值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数量和空间上对片区的储备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制定片区储备地块的运营方案,将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和地块的运营收益进行有机组合,最大程度发挥城市土地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合理统筹储备资金与出让资金,使资金实现良性和高效循环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对储备地块土地运营方案收益分析,包括对储备地块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融资费用和其它业务费用的测算,合理调整土地储备的数量、年度储备计划及地块的出让用途,控制资金风险,促进土地储备与出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高效运作。
(三)实施和协调城市相关发展规划,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促进城市发展
土地储备规划通过对储备地块的数量和空间上的收储,有效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储备地块自收储范围的确定,至出让用地性质的确定均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摸清土地信息,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储备规划在制定全区储备地块的土地用途性质及明确储备地块的出让条件时,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的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进行明确,有效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土地储备规划在明确储备地块的数量、空间布局时考虑区域房地产市场状况,使土地储备向有利用房地产市场建库平衡方向发展。通过合理制定土地出让的时限,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土地储备规划策略分析
城市运营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围绕这一目标引出城市运营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资产增值、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形象化运营等。土地储备规划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福利水平的基础上,还担负着增加政府盈利,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等任务。
(一)明确土地储备规划的战略目标
1、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形象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发挥城市效能的核心。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乃至城市化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落实。因此,土地储备应同步考虑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储备融资模式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有效发挥土地储备的作用。
2、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城市资产增值
将土地储备作为辖区内土地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储备地块的用途性质、供应时序等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全市土地的资产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以城市用地需求预测为依据,在满足城市每年用地需求,特别是保障城市近期发展重点项目落实或重点片区建设的大前提下,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优先保障、土地运营收益最大化、土地运营成本最小化、地区发展平衡等影响因素,制定土地运营方案,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效益。
(二)土地储备规划思路
土地储备规划制定,包括确定收储地块位置、收储规模、用地性质等均与城市土地储备规划战略发展目标相互结合,并分类型实现对应的服务功能。土地储备规划的思路分两条进行:
(一)中心城区地块的收储,规划用途以居住、商服为主,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促进政府财政收入;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的用地用于城市公共配套建设,优化中心片区用地功能。
(二)城市片区地块的收储结合拟发展项目类型确定规划用途,充分挖掘区域土地开发价值潜力;同时预留一定比例用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建设,缓解公益项目的用地需求压力,同时促进各城镇片区间的共同发展。
(三)制定实物储备与红线储备专项规划
1、实物储备地块主要为保障城市近期发展需求
实物储备地块主要是为落实城市发展重点项目或重点片区建设而进行。根据城市近期发展需要以及地块条件的成熟情况,明确具体储备地块。实物储备地块选定原则:
(1)实物储备地块需在规划期限内完成用地结案手续或者具备出让条件;
(2)实物储备对象分为居住、商服、工业和其他用地四类;
(3)实物储备地块需优先保障落实城市规划等明确的重大项目安排;
(4)实物储备地块应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多划基本农田,确实占用多划基本农田的,需按相关要求编制多划基本农田占用方案。
2、红线储备地块主要为扎实城市发展基础
红线储备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满足近期和保障远期发展需要,而将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地块优先纳入储备规划中,或者对一些成片旧城改造或腾迁的地块纳入土地储备规划中,并按照“四沿优先、连片收储”的思路整体推进,加强土地的整理和配套,待土地价值提升后再进行规划及开发建设。红线储备地块选定原则:
(1)红线储备地块要求根据各镇(街)发展需求提出的储备计划,并能在规划期内完成规划选址意见并推进实质性土地储备工作;
(2)纳入红线储备规划的地块,优先考虑收储,并为实物储备提供数据支撑;
(3)红线储备范围实行动态调整,储备范围随着城市战略目标的改变而更新。
3、轨道沿线地块主要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轨道沿线地块增值潜力大,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来谋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从化市轨道交通建设探索的方向之一。以轨道站点向外延伸半径500米范围用地,将能充分接受轨道站点所带来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以点带面”的发展原则,通过加强对站点周边地块的储备运营,能进一步发挥储备地块的辐射效用,从而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储备地块运营策略分析
土地运营是指对城市土地进行利用规划、集聚、重组、开发和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的潜力,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储备运营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储备地块的运营策略指储备地块按计划收储后,在综合各方因素的基础上,对已收储地块的出让时间、出让空间等进行安排,以促进土地储备规划目标的实现。制定土地储备运营方案时应从地区发展规划、地块运营收益、地块运营成本、地区发展平衡和外部竞争力五个因素出发,综合考虑。
表1 土地储备运营方案影响因素及运营策略
影响因素类型 因素作用 运营策略
地区发展规划 根据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等,明确重点发展区域,明确城市开发的空间时序 优先满足辖区内重大发展平台、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建设等用的需求
地块运营收益 由于存在增值的特性,不同时间出让,地块收益不同,不同空间出让,地块收益不同 按时间、空间对全市地块进行排列组合,使地块收益最大化
地块运营成本 土地运营成本费用成本较高,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融资取得,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尽量缩短收储与出让之间的时间间隔,以便及时归拢资金,降低银行融资幅度
地区发展平衡 避免城市内部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地块出让的时点和空间上予以合理的安排,适当增加经济落后片区的土地供应和土地开发 保证中心城区、中心镇等重点区域发展的同时,根据城乡统筹,适当安排其他片区的土地供应和开发
外部竞争力 考虑相同时期内不同城市土地供应对产业和开发投资资金的吸引力,错峰安排土地供应时间 重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类似的区域的土地供应结构,避免在集中的时间供应类似的地块
(二)土地储备运营方案综合分析
由于土地的特殊性,土地运营计划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经营收益项目,而应该上升成为调控土地市场和保障从化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民生大事,因此单从成本收益的经济角度分析是不够的,只有综合各方面分析方案优劣带来的利害关系才可做出最科学的决策。不同土地运营方案的制定是基于不同的出发点的,因此不同的出发点所表现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各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方案的选定分析,可引入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通过不同方案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比较,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而确定合适的运营方案。
(三)土地储备运营方案选定
土地是一个城市的最大资产。怎样充分发挥这笔资产效应,利用它来为城市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带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土地储备后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基于上制定方案的优劣,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确定各方案优先权重后综合确定最终的土地运营方案。由于不同方案的是依据基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而制定的,所以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来评价方案是否最合适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五、实施建议
(一)融合“增值城市”的理念推行土地储备运营
“增值城市”是指城市活动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发思路。“增值城市”的城市发展思路应当以改变城市质量、净化城市生活空间、内涵投入和内涵增长为原则。就经济角度来看,应当是城市产出的增长、交换价值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上升以及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为了保证从化市的城市竞争力,从化市应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路和“增值城市”的概念,把城市放在市场竞争环境内,通过对城市资产的运作,提高城市社会环境质量,培育特色优势,塑造城市形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自身经济和土地价值的稳定增长,从而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上保障土地运营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探讨国有土地出租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手段
对ofo来说,进入杭州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的直接竞争。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从2008年开始就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9年来投放的公共自行车数量超过8万辆,是国内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且已实现了盈利。这意味着,ofo在杭州有一个已经建立起坚实壁垒,并且难以在短期内超越的强大对手。
不过与多数人的预期相反,ofo在杭州的业务启动获得了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数据表现。
同样是新进入一个城市的第一周,在活跃车辆数相当的前提下,ofo在杭州的日订单量是此前南京日订单量的7.6倍。“公共自行车做得越好的城市我们越容易进去。”ofo小黄车首席运营官张严琪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居民对共享单车更为熟悉,不再需要市场教育的时间,另一方面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始终无法随骑随停,它需要建设更多的停车点,但要覆盖所有人的需求很困难。
在杭州,平均每天有超过5000人骑着ofo小黄车从地铁1号线的文泽路站出发或者到达这个地铁站。它是杭州ofo使用量最大的地铁站。在与文泽路相邻,位于下沙高教区的文海南路站和金沙湖站,也都有明显的用车早晚高峰,中午也有一个小高峰―这意味着午餐时间这里也有一定的单车出行需求。 杭州商业资源分布与ofo热点的关系密切
尽管ofo早期是通过App记录用户的起终点定位,但同样留存了大量共享单车的使用数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利用这些数据更仔细地研究了下沙高教区的单车出行需求:把杭州市区范围内用车频繁的起终点路线连接起来,按照往返次数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为了便于分析,相近的起点和终点都被打包在了同一个边长为500米栅格中。
线段的颜色深浅与粗细代表了这条起终点线路的使用热度,你会看到在下沙有几组线路尤其热门:从文泽路地铁站到浙江传媒学院和更西边一些的居民区,或者从文海南路到浙江财经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学校。如果把这一区域附近的公交线路也放到图中,对照这些单车线路和周边的公共交通状况就可以看到,这些区域现有的更多是横向公交线路,而缺乏纵向的交通网络。
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被认为是共享单车对中国城市最重要的意义。现在,杭州每天每辆ofo小黄车平均会被至少6个人骑行,每次骑行的时间平均在16.2分钟。
“城市里的交通枢纽是按照人们出行的规律来设置的,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把公共交通延伸到人们生活工作场景的最后一公里。”张严琪说,ofo在刚进入一个城市时,通常会先在人流量大、用车需求高的大型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附近尝试投放单车,等这些站点的车都被骑走之后,就有数据可以用来分析ofo在这座城市的具体运营策略了。
城市运营数据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校园单车起家的ofo过去可以凭经验来判断学校的宿舍、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起终点之间的用车潮汐规律,但到了使用场景极其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张严琪的团队会需要做更多数据分析以决定车辆的投放规模。
不同城市的特性也天然决定了ofo在不同城市中运营策略的变化。比如在被长江和汉江隔开的武汉中心城区,就需要把武昌、汉口、汉阳划归成3个“小城市”来运营。ofo的武汉城市经理会先把车投放在这3个区域的中心和地铁站附近,再根据反馈的数据评估这3个“小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人们的出行和通勤规律。
在武汉,ofo需求量最大的地铁站点分别是2号线的光谷广场站、武昌中心的街道口站、广埠屯站和汉口中心的6号线汉正街站。相比杭州高教区附近的地铁站,武汉的这些热门站点在中午时段并没有明显的用车需求,在市中心区域地铁站点的共享单车使用流动性相对顺畅,不太会出现明显的潮汐现象。但在光谷广场附近的华中科技大学周边,依然能够看到公共交通不足带来的密集的共享单车骑行路线。
在这个研究中,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然把城市切割成边长为500米的栅格,并把ofo的起终点坐标分别投射在这些栅格中,用颜色深浅来说明ofo起点或终点的热门区域在哪里。 武汉与杭州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使用的潮汐差异
如果比较城市韧级别热度的起终点覆盖范围,你会发现,终点能够覆盖更广泛的面积。比如在杭州的ofo热点图中,起点图中颜色最浅的黄色的面积明显小于在终点图中的面积,并且起点的需求量更集中,终点的热力分布则更为平均―不过无论起终点,它们与城市的商业资源集聚地都是基本重合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共享单车进入城市的初期,商圈附近更容易找到共享单车,而其他地方可能需要稍微等一段时间。
南京的新街口、珠海的拱北、九洲城商圈,都是ofo小黄车被频繁使用的区域。除此之外,热点区域还常出现在学校周边,比如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附近,使用ofo的人次能排到这个城市的前十。
从整体趋势看,城市人使用共享单车的整体路线是从城市内部向城市扩散的。
这种供需的不平衡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在路边看到调度共享单车的卡车或是面包车的原因。从ofo的运营经验看,城市中的共享单车流向通常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向流动,人们只往一个方向骑车而不会把车骑回来,这就需要运营调度人员将终点的车往回运;另一种是双向流动,这条路线上的单车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预。
遇到单向流动的情况时,ofo数据平台上的单车流向数据就有了作用,它会告诉运营团队,大概有多少辆车在什么时间流向了哪里。
ofo的线下调度师傅根据线上数据平台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经验,把扩散到城市的单车运到高频使用地区。
但数据平台只能显示一个结果,比如在北京的大望路地铁站有一些滞留的共享单车,这些车从其他地区流向这个站点后就不太移动了。数据平台只能显示这个现象,并不知道为什么。而现场调度师傅发现,单车通常积压在出京往燕郊方向的一边―从燕郊坐车进京上班的人们并不会为了骑车特地跨过一个天桥,这就需要线下的团队给线上数据平台系统补充信息。
“有些时候机器算法会告诉我们某个地点的日单量很高,但看不出有什么规律,我们就先去投放,然后再做线下调研反馈,帮助系统变得更聪明。”张严琪说。目前ofo的数据平台能够告诉调度团队将单车往回拉的最合适时间,并匹配出最优的回流路线。
通常提早三四个月,ofo的城市运营团队就会计划好新进驻城市的名单。在张严琪看来,“只要是能骑自行车的城市都适合共享单车。”只是从一家公司运营的角度看,ofo需要从市场规模上判断哪些城市更值得优先进入。
根据一套包括城市面积、人口、出行规律、公交规划、天气、降雨量、消费水平等因素建立的算法模型, ofo小黄车会为城市测算出一个分数,这也是张严琪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准备好了”的依据。
像江门、赣州这样的三四城市,当地政府也开始改变保守态度,主动找到ofo,希望共享单车能尽早进入他们的城市。
ofo当前对外公布的最新进驻城市数量是120个,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将这个数字提升到200个,这意味着更多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街头也会出现小黄车―也许还有它的竞争对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