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1: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压力都非常大。尤其是近几年,湖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湖北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引起的环境污染
2005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达到283.63万t,农药的使用量已达到10.89万t,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22万t。近5年来湖北省化肥折纯量后施用量为均超过了270万t,且每年使用量在逐渐增长,2006年接近292.49万t(见表1)。化肥的平均使用量为0.91t/h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0.24t/hm2安全上限。农药使用量也逐年增加,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比较稳定。
化肥、农药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但不合理或者过份依靠化肥、农药保证作物高产必然对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化学肥料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过量施用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严重,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农用地膜、农药空瓶、化肥包装袋随意丢弃,残留的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引起化肥、农药、地膜过量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湖北推行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大批减少农技推广人员、经费,一些农技人员为了生存,干脆推销化肥和农药,而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指导缺乏积极性;二是湖北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员文化素质、科学种养植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低,不易接受新的科学技术;三是湖北许多土地种植地为丘陵岗地,人多地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三峡库区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后,土地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更为突出。大部分农民为了片面追求单产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四是农业生产资料研发跟不上发展需要。目前化肥仍以单一含量的常规产品生产为主,高含量复合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不够、品种类型少,特别是高含量生物有机肥更少。已研制开发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肥效不理想,价格偏高,农民在生产上难以接受。
2.2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
湖北是养殖大省。据统计,湖北省2006年生猪存栏数达2272.4万头,牛存栏数367.64万头,羊存栏数319.3万头,鸡年末数20682.12万只。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以及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大部分的养殖场不能对其大量产生的畜禽粪便做出无害化处理,造成了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的粪便施在土壤中,会在土壤中造成盐分和重金属富集。2006年全省废水COD排放总量为62.59万t。湖北省畜禽养殖污水="EN-US">COD排放量、氨氮对水体污染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估计会超过40%。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湖泊众多,水产品养殖广泛。2004年、2005年、2006年湖北省淡水养殖面积分别为6714.70km2、6667.16km2、6774.44km2。由于淡水养殖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使得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湖北省环保局统计,2007年11个省控湖泊中的15个水域湖泊,有6个水域营养状态级别为贫营养,2个为中营养;5个处于富营养状态(占33.3%)。湖泊水质总体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11个省控湖泊的15个水域中,水质符合Ⅱ类的有两个(占13.3%);Ⅲ类的有两个(占13.3%),Ⅳ类的有7个水域(占46.7%);Ⅴ类的有1个(占6.7%);劣Ⅴ类的有3个水域(占20.0%),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Ⅱ类)的水域仅有两个(占13.3%)。
2.3农产品加工业带来的点源污染逐渐增加
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加,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有力促进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湖北为加快农业发展,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加强湖北农产品产业化的研究进程。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工业化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的缘故,大量的农业加工企业开始转向中部地区发展,湖北在这次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引进了不少的加工企业。但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绝大多数乡镇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并且这类企业中的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污染水平较高。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另外,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账未还,又欠新账,不少企业想方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不到位。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不少城市将污染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农村,有些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而不惜引进污染转嫁型企业,这些因素都造成农业环境质量下降。
3控制湖北农业污染的重要措施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建设统一的抚育培苗设施,解决农户大量使用塑料而不能收集的难题;在大型畜禽养殖场建设配套的沼气池或其他粪便处理设施,解决污染难题;加大农产品及农业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建设,为污染检测或监督提供依据。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生态观光园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立法,依照目前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农村环境。
3.2强化农业执法,加强执法监督
首先,农业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场等其他基础设施在建设前的科学规划与合理选择,把污染遏制在源头,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要坚决整顿,不达标的不准生产。对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一律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其次,要定期对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对于没有按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要对其进行经济和法律的制裁,谁污染谁治理,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污染物治理的养殖场。要采取强制手段来停止运行。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建立市场准人制,对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加强检验、检疫工作,严格控制有害生物和有毒农产品的传播。第三,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业环境不受污染。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需要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农村环保工作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5-008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5.042
一个国家人均对畜禽产品的消耗量,被看作是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为满足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畜禽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目前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我国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过程中没能做到全面推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新工艺和要求,随之带来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的多样性,排放方式种类有干粪类、湿粪类和污水类等,使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造成了影响,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显突出。据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在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氨氮总量分别为1268.26万吨和71.73万吨,占整个农业源排放COD、氨氮总量的95.8%和78.1%,在全国排放COD、氨氮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41.9%和41.5%。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如何有效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笔者通过对长期实际工作的总结认为:要就畜禽养殖业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有效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才能达到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要求,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方式的形成
1.1 干粪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干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干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有三种途径形成干粪类排放方式:一是采取“干清粪”工艺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二是通过对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湿粪采用筛滤、离心、过滤、浮除、沉降、沉淀、絮凝等固液分离技术进行处理后清理分离出来的畜禽干粪;三是通过对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所产生的粪渣。
1.2 湿粪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湿粪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湿粪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湿粪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水冲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另一种是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产生畜禽湿粪。
1.3 污水类排放方式
本文将畜禽养殖业以污水形式排放污染物的方式称为污水类排放方式。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水类排放污染物方式源于三种途径:一是来源于采用水冲粪清粪工艺的畜禽养殖业直接排放含畜禽粪的污水;二是来源于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通过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处理之后含畜禽尿粪的污水;三是来源于养殖场冲洗畜禽室舍的污水。
2 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湿粪及污水中都含有大量污染物,如BOD5、CODCr、氨氮、磷、重金属,还有残留的兽药以及大量的病原体等,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严重污染,因为,一是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含病原体多的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过多的有机物质进入水体后,其有机物分解将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发臭,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过多的氮和磷还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二是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物在厌氧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等恶臭气体,这些恶臭气体将影响和危害畜禽养殖人员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三是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过多的氮、磷、钾等养分,未经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施用,会给土壤及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使农作物减产、推迟农作物成熟期、影响后续农作物的种植等,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科学的处理。
2.1 干粪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根据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中含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实际情况,怎样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是笔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干粪类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已有非常成熟的工艺。例如:位于新余市的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2014年底建成,其干粪类污染物经过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处理工艺技术的实施运行效果非常成功。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江西一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000m2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产生的鸡粪采用自动清粪机设备,干粪清理自动化,鸡舍清理出的鸡粪由专用车辆运至有机肥厂进行处理,鸡粪在运送至堆肥厂后,与锯末和秸秆等填充料进行一定比例的预混,其中鸡粪75%、填充料25%,同时加入少量的发酵液,之后进行自动化的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发酵堆肥处理。产生的有机肥一部分就近出售至珊娜果园农用处理,其余出售给市内农业种殖业,环境及经济效益明显。
2.2 湿粪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无论采用什么综合措施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场湿粪类污染物,都必须首先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湿粪类污染物的固液分离,固液分离之后的干粪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达到“资源化利用”目的;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和“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2.3 污水类排放方式采用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
根据目前国内外畜禽养殖场污水成熟的处理技术来看,处理工艺的前端工序都必须进行固液分离。采用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处理都可以完成废水的固液分离工作,固液分离之后的粪渣采用前面2.1的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同前面2.2一样,固液分离之后的废水可采用下列两种防治措施及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2.3.1 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厌氧处理具有造价低、占地少、能量需求低的特点,还可以产生沼气,而且处理过程不需要氧,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等,因而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负荷潜力,能使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有机物部分得到降解。厌氧常用的方法有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等。
氧化塘处理法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综合作用来净化污水。这类方法投资省、工艺简单、动力消耗少,但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氧化塘处理法是自然处理法的一种主要模式。厌氧+氧化塘处理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
2.3.2 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好氧池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在好氧池中处理污水,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厌氧+好氧池处理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3:
以上两种处理技术都采用了厌氧工艺,因为从治理技术来看,要在实现去除CODCr、BOD5的同时,还要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不可缺少厌氧工艺。
3 对污染源的防治措施及管理对策
3.1 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
为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制定畜禽养殖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合理划定禁、限、可养区,限期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清退,不得新建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场;对限、可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3.2 严把行业准入关
落实以村委为单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新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先征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然后向畜牧兽医、土地规划、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建设,对未批先建且对环境影响较大、投诉较多的养殖企业,应从重从严处罚,让各养殖业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
3.3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
积极使“干清粪”及“雨污分流”工艺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得到全面推广,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要求养殖场建设雨污分流管道、粪渣储存场及污水处理设施,鼓励对粪渣、污水进行农业利用或污水达标排放。
3.4 加大治污的投入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各养殖业主了解未合理处置的畜禽养殖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各养殖业主为第一治污责任人;二是各级政府负责各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或依靠大型养殖企业或引进社会资金,在密集散养区建设集中式粪污沼气工程或有机肥加工厂;三是地方政府要常年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通过合格验收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或研发出投资少、易操作的适合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技术;四是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对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及使用有机肥的种植者给予奖励。
3.5 严格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细化部门工作职责,严格考核机制,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明确养殖承载力、农田施用量、畜禽粪污储存等主要指标;三是实行网格化监督管理,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到以村委为单位的监督管理网格。
总之,只要结合实际,运用技术、法制、行政、政策等手段,通过节能减排与末端处理相结合,大力推行“干清粪”及“干湿分离与雨污分流”的清洁化生产方式和生态化养殖技术,就能有效地解决好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之间的矛盾,实现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S].2014.
[2] 李涛.浅析畜禽养殖业废水现状及治理技术[J].科技资讯,2013,(18).
[3] 张安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刻不容缓[J].湖南农业科学,2012,(24).
[4] 陈蕊,张怀友,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报,2006,(25).
[5] 金书秦,韩冬梅,王莉,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美国经验[J].环境保护,2013,41(2).
[6] 程振煌,梁业林.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牧,2009,(1).
[7] 中国肉业网.两部委:“十二五”将重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http://.
[8] 包丽君,李霞,朱疆,等.畜禽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3,39(1).
[9] 张金鹏,彭道和,李庆华,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2011,(7).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活动也都离不开水。但如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我国针对水环境污染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是没达到预期效果,水环境污染导致的问题不断出现,没有得到有效、持续的改善。所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来源,从流域综合管理上加强对水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的控制,营造良好持续的水环境。
1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现状
1.1缺乏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全局战略
水环境污染问题涉及范围很广,主要涉及有流域地形特点流域土地利用开发状况及行业类别等,必须要加强流域尺度的水环境管理。我国在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上主要是以区域污染控制为出发点,对流域全局的管理措施存在不足。而欧美一些国家主要强调的是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要注重与流域内水质有关的所有问题,确保流域水生态的完整性。
1.2对污染来源的复杂性理解不够
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关注较多的是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及重金属等水质指标,严重忽视了在水质监测指标中表现不出的毒性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这些污染物通常都难以降解,能在水环境中存留较长时间,在水的迁移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1.3对不同区域污染特点研究力度不够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同一流域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较大,针对各个流域的不同区域进行水环境特征的检测分析,同时也没有开展污染因子及干扰因素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关系的研究,如果盲目采取同样的防治措施的话,会无法准确判断流域水环境的具体情况,难以达到预定的防治效果。
2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客观程度上加剧了中国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加剧,污水排放增加,因此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其次,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及不合理利用。我国水资源南北区域分布不均匀,我国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63~64%,而水资源量却不到20%,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37%,而水资源量却高达80%;随着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由原来的1000亿立方米供水量增加到5000亿立方米,但是我国的农业、工业城镇仍存在严重缺水,在全国688个城市当中约有400多个城市存在缺水问题。水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污染的形势,另外水资源的价格设置不合理以及节约用水意识淡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据统计,我国75%~80%的用水量为农业用水,平均用水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级的用水利用率差距较大;在工业用水方面,其重复利用率在50%以内,而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重复率在80%以上。最后,粗放型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粗放式为主,工业和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水平也比较落后,使得污染物的排放难以降低,同时,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排污管道的建设也较为落后,种种因素都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程度[1]。
3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对策
3.1将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的治理策略
针对工业生产方面,要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通过采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模式来有效降低能耗和物耗,以降低排污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持续发展。针对农业生产方面,在流域生态特殊区域实施人口控制和粮食补给政策,同时,增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面积,有效控制化学性肥料的使用;严禁土地的胡乱开发和植被的破坏,快速推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减少水土的流失[2]。
3.2对相关水环境污染物进行分类控制
在进行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对不同污染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危害程度等,对水环境污染物进行合理分类,例如,根据水污染物质的特征情况,可将其分为无机物、有机物以及金属物质等等;抑或根据水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分为常规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等等;所以应该根据污染物的不同类别进行相应地控制。
3.3对水环境实施分期保护原则
对水环境的分期保护主要采取季节性划分和年度性划分两种分法。季节性划分的目的主要是显现控制中的水期差异性,而年度性划分是为了实现目标与措施的分阶段实施。通常我国在对流域水环境采取控制措施的过程中,主要以枯水期的水文条件来当作水质安全的水文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方案。而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水污染的差异性,因此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水污染的危险期还可能不在枯水期,比如辽河流域它的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在丰水期,所以,在水污染防治实施分期保护原则时应该结合流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程度都在逐渐增大,因此,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以防治。在进行流域水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流域区域的水质环境,充分考虑水环境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加强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土壤污染属环境污染的范畴。环境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便可能产生危害。环境污染根据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人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浅析:
第一:工业点源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音等。工业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1)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执行国家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资源”的生产过程。包括征收污染税和排污费等惩罚性政策,以及政府对环保型产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鼓励性政策。最后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2)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进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在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加快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及改造,减少和控制“三废”的排放量,强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设备和产品。
(3)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把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功能分区,调整工业布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改变工厂和居民混杂状况,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控制城市环境污染。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强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
(5)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和森林缓冲带。
在工业污染集中的区域,通过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减缓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速度,营建森林缓冲带减小污染物在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具体地:
①在粉尘沉降严重的地段,种植阔叶的泡桐、女贞、夹竹桃、毛白杨、大叶杨等滞尘树种;
②在工矿企业周围选择种植抗二氧化硫的树种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树、侧柏、杜英、夹竹桃、法国冬青; 抗氯、氯化氢的树种合欢、榆树、木槿、构树、紫荆、槐树、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树种广玉兰、法国冬青、女贞、木荷、油茶、白栎;
③在铅汞污染地区栽植有吸铅尘本领的青杨、桑树;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榈、腊梅。
第二: 土壤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畜禽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废弃的农用地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区,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标准化施用化肥、无公害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施用有关规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2)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同时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3)选择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如种植转基因水稻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15]。
(4)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在畜禽养殖区用畜禽废弃物充当沼气底料生产清洁能源,发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畜禽废弃物的污染难题,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5)对于已经污染的地区,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等生态、生物修复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区构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进而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危害。
第三:工农业复合污染的防治
在工农业复合污染区,要采取分类治理的措施,对于已经污染严重的地区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因地制宜地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湟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下,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边的一个县,由于其处于湟水流域上游地带,致使流域表面受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当地地表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得以解决,本文也会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当地政府解决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1 湟源县的主要水系情况及污染情况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是湟源县的主要过境河流,县境内河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湟水河湟源境内一级支流有药水河、申中河、拉拉河等7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河、寺滩河等6条,分布范围较广,流域面积较宽。随着近年来湟源县工业及农业的大力发展,地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污染,其具体污染调查情况(调查范围为河道两岸100米之内)。
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所示,可见湟源县所有河流的源头段的水质较好,都属于地表水Ⅱ类水质,但出境段的水质都属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并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以上。
2 湟源县地表水环境污染来源
2.1 湟源县地表水污染源比重表
2.2 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村庄、农家院(餐饮)、学校等污染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加剧,导致生活污染源对水体影响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染源占44%,主要来自河道两岸村庄、农业院餐饮等污染因素,村民综合素质有限,在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河道内清洗衣物、拖布;河道两岸季节性农家院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
2.3 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厂、铁合金厂、污水处理厂、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陈醋厂等污染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内各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分布不均匀,致使中小型企业分布在乡镇河道两岸,规模以上企业都集中在工业园区,规上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进入城市管网,最终由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污染源占40%污染来源主要集中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洗沙厂等中小微企业,生活、生产污水,生活、生产垃圾等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尤其湟水河湟源段沿岸分布11家水电站,严重影响水体淤泥的自然沉降、水体生物正常活动、水体的自净能力。
2.4 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蔬菜集中种植地、苗圃、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加剧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湟源县养殖户每年不断的增长。为了节约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养殖户会把一些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使其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蔬菜种植地、苗圃等数量不断增长,农户对农药和化肥不科学的使用对水体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5 交通污染源主要来自国省道、青藏铁路、乡村硬化路等污染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运输越来越复杂。主要影响有路基开挖、施工,水土流失,所有道路车辆行驶中洒落的煤、生活垃圾、柴油、机油等垃圾最终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环境。
结束语
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湟源县潜在的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度,因为其环境污染因素较多,有隐蔽性、随意性、广泛性等诸多污染特点,严重制约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自净能力。如果不及早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还会加剧地表水水质的退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地方部门要积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防治规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将这一严重局面彻底的打压下去,为改善地表水环境作出应尽的贡献和力量。
1 水环境相关概述
1.1 水资源现状阐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认识到,水资源对生活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水资源的有限以及脆弱性使得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严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报道,现在全世界超过一百个国家缺乏水资源,并且严重缺水的超过了半数。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同样受这个现象的困扰。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特别是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五省,重工业集中,人口稠密,水资源压力大。近年来,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压力,除勘探、开采地下水外,还修建了众多水库来储蓄地表径流,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然而,这些工程的实施存在着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费时费力大等弊端,并且对环境的调度也会影响生态平衡,使得环境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因此,面对水资源现状,防治是更加有效的办法。
1.2 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了解,现阶段我国水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北方缺水地区开采地下水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第二,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严重;第三,水富营养化。而水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引起水资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除了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会引起水环境污染以外,工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和废气最终也会导致水体的污染。其次,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的大幅度上升,残留在土壤中,最终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污染。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年来,城市人口集中,导致生活污水、废气排放量都剧增,引发城市矛盾的同时也对城市周围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水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存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因素。众所周知,人体中70%-80%是水分,长期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会使身体素质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同时影响人们生活的质量,不利于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 贯彻水法,加强水源保护
推进水法的完善与实施,保护水源,这是防治水污染的、保护水质的根本方法。一方面,加强各地区水源保护法等水法的落实,严格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水源的防护措施,推动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其次,可以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和监督水法的实施,不断完善水资源防治措施系统的建设。
2.2 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另一方面,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2]。
2.3 废水循环利用
废水循环利用分为以下几个途径: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比如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工业与农业、城市之间的用水矛盾,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体污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备的给水排水系统
据了解,在国外,给水排水行业称为水工业,在国内,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水工业主要有产品开发、系统平台搭建、技术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开发度具有较大空间,我国现在的水处理设备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在城市建设中,应着重建立排水系统,改善城市遇雨成“海”的状况。
2.5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防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其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同时,改革城市水价,实施阶梯水价标准制度,努力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最后,可以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是万物的源泉,是人们生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都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是宝贵的物质财富,目前为止,人们没有发现大规模制造水资源的办法,因此,水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重要的是,水资源的治理是一个耗时费力、效果周期长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着重于水资源环境污染的防治,这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发展阶段。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规模的范围扩大,水资源短缺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无偿采取,用之弃之,既是一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也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现代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逐渐重视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2.常见的环境污染和公害问题
2.1空气污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工厂排放的废气粉尘、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化工厂废气排放、钢铁冶炼、城市垃圾焚烧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的重要源头。污染气体的排放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落下来,对于建筑物、农作物、树木等都有严重的腐蚀性,同时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经过长时间的光照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道和肺功能有很强的刺激性,长时间的吸入人体中,会对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化工燃料的被广泛使用,生产过程中燃烧排放的废气粉尘会让大气的能见度降低,粉尘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导致经常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到城市的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2水污染现代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任意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而且浓度普遍较高、污染性强、扩散性大,这些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使得本来干净的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家庭排水量在废水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不完善,这些日常的家庭排放通常也是直接排放到地下管道,再流向河流。乡村郊区农业生产发达,但是由于过量的使用农药、废料以及大量养殖场的排泄物,随着雨水的冲刷或者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带来严重的水体污染。
2.3噪声污染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噪声污染也变的越来越严重,涉及到各个领域。目前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四大污染之一,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由于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飞机等大量运输工具的使用,使得交通噪声的污染变的日益严重,也成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社会生活噪声波及的范围广、来源复杂,虽然这些噪声的噪声级不高,但是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人们对此类噪声十分敏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3.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
3.1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业生产作为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应当加强在工业生产方面污染排放达标的监督,并且对在节能环保、回收处理废气污水排放做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措施。对于常年污染性大、效益差的企业进行整顿,鼓励企业不断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从空气污染的来源进行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尾气排放量大的机动车辆应当令其改装,从而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并且应当加快汽车燃料和汽车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程,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加强城市的植被绿化也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当在城市中多空气污染的地段投入资种植易吸收污染的植物,做好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
3.2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水污染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当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和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人们日常家庭生活排放的废水进行统一处理排放,大大的减轻了水体自净的压力。在工业废水排放方面,应当加强工业生产中无污染生产、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等措施,力求在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到污染的最小化。对于污染型乡镇企业的应当大力推广污染处理技术和设施,并且农业生产中呼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转而使用有机肥料、天然肥料等。
3.3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对于噪声污染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噪声污染的来源、噪声传播的途径、噪声的接受者。对于噪声污染来源的控制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艺和操作方式的改进、生产设备设计的改善,降低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声等都可以在源头上控制噪声污染的产生。在传播途径上对噪声污染进行防治也是十分有效的,可以科学规划工业区、居住区的分布等,将噪声级别大的工业生产设备远离密集人口的地方,并且在噪声传播的途径中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有效防治技术。在噪声污染接受者方面也应当做好自我防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隔音耳机以及在装潢中使用隔音建筑材料等。
1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态功能日渐脆弱。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近年来出现了土地退化,饮用水源和农业用水受到污染,农产品和水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致使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2010年,湖南省被国家环保部列入了全国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前三年基本是以连片村整治为主,2013年开始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方面的内容。2014年上半年,湖南省某县开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整县推进,在项目可研阶段对全县的农村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调研发现该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急需治理。
2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根据现状调研,2013年该县牲猪饲养量54.92万头,其中出栏35.99万头,存栏18.93万头;牛饲养量0.51万头,其中出栏0.11万头,存栏0.40万头;羊饲养量5.31万只,其中出栏3.15万只,存栏2.16万只;家禽饲养量220.55万羽,其中出笼130.67万羽,存笼89.88万羽。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状调研中,为方便统计,将牛、羊、家禽按照系数折算成牲猪头数,全县各乡镇养殖户数及有沼气池户数情况见表1。
由调研统计数据,该县内共有11962个养殖户,养殖规模200头以上的有111户,养殖规模101~200头的有209户;11~100头的1105户;1~10头的有10537户。养殖规模100头以上除少数养殖户外,基本都设有沼气池;养殖规模为11~100头的养殖户有近半数设有沼气池,养殖规模10头以下的,设有沼气池的不到10%。而小型养殖户数量多,分散,尽管相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单个小型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但小型养殖户总养殖数量大,外排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总量也是很大的。小型养殖户养殖污染也不可能实现集中治理,但若不处理也存在较大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户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以及冲洗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山塘水体富营养化、地下饮水井水质污染,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民身心健康。
(2)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仍未配套建设沼气池,畜禽养殖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
(3)部分畜禽养殖户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无害化处理观念。养殖场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NH3、H2S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大大降低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势在必行,同时,对养殖污染采取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治理方案尤为重要。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该县畜禽养殖业发展情况和污染现状,本文提出采取政策措施、法律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 1 政策措施
一是县畜牧水产局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除了要加强宣传,热情服务外,还要正确引导,会同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本辖区实有耕地面积,按照种养平衡原则10000头猪配70hm2农田的发展模式,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做到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帮助指导畜禽养殖场规范建设,使其有序发展。
二是各个畜禽养殖场建设项目,应按照统一的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防疫准允等规定,养殖粪污处理基本工艺模式要达到“一清两分四池配套”要求,即粪便采用干式清粪,实现固液分离、雨污分流,预处理池、沼气池( 厌氧反应池) ,沼气贮存池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 化尸池) 四池配套,并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能开工建设,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抓住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补助的契机,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对于规模畜禽养殖场及排污设施建设,要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主动积极推广环保技术、安装环保设施、治理成效显著的畜禽养殖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
3.2法律措施
各级农业、环保、规划、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要从畜禽养殖场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上把关,确保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不符合规划,选址不合理的项目,有关部门一律不予批准建设; 对不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已经建设的项目,要责令限期整改; 对违反规定,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要责令停产或搬迁; 对在建设或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并责令立即停止建设和生产,吊销有关证照[2]。
3.3技术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成败,技术是关键。根据该县调研统计数据,目前无治理措施的主要为小型养殖户及养殖散户。本着因地制宜,投资省、效果好,易于推广为目的,本文拟选择一种适合治理本县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养殖废水主要处理方法有:①厌氧发酵处理(沼气池),②沼气池+ABR+好氧生物膜复合反应池+生态沟渠处理(是设计出由厌氧法、好氧法和自然处理系统三种或以它们为主体并结合其他处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工艺),③室外填料发酵床法。其中前一种处理方法为小型养殖场及非规模养殖场常用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后两种处理方法为大型养殖场使用工艺。沼气池+ABR+好氧生物膜复合反应池+生态沟渠处理工艺,在某县曾经做过相应的试验,该工艺存在①处理成本高;②产生的沼气单户无法消耗,利用沼气发电规模又偏小,沼气只能燃烧外排或直接外排;③系统操作管理复杂,后继处理工艺常常难以正常运转等多种问题,效果不理想;室外填料发酵床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而且投资成本不高,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某示范区已有实际应用,并已推广应用。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见表2。
表2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小型养殖户和养殖散户来说,户用沼气池及配套模式是较为适宜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和沼肥生产,合理循环地利用物质和能量,生产燃料、肥料、饲料,可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
针对养殖散户畜禽养殖污染,选用沼气池+四池净化系统治理模式;针对小型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选用沼气池+人工湿地治理模式较为适宜,沼气池规格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沼渣定期抽取返回农田、林地、果园作为肥料,以沼气池为核心实现种养平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见图1、图2。
图1 养殖散户污染治理流程图
图2 小型养殖户污染治理流程图
4 结语
通过采取政策的、法律的、技术的措施,完全可以解决该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为农村提供新的能源,既促进农村经济和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又能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化解农村污染纠纷和矛盾,对建立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主要污染源畜产废弃物是造成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一般情况下,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050kg,排尿1200~1300kg。1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纯粪尿3万t,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6~7万t[2]。而北京郊区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的粪水只占各自排放量的5%左右。畜禽粪尿排泄量很大,若以生物耗氧量(BOD)来折算,则1头猪1天所排粪尿的BOD相当于10口人,1只鸡相当于0.7口人。也就是说,建1个20万只蛋鸡场或1个1万头猪场,相当于出现1个14万人或5万人的城镇[3]。
1.2空气污染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最终产物———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味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会引起公害问题。若臭气量大且长期高浓度的臭气存在,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据1992年日本居民对畜牧业的投诉案件中,起因于臭气问题的案件占63.2%。我国近年来也出现此类投诉案件,例如河南省泌阳县1个村3000名村民状告该地区1个鸡场,其臭气扰乱村民生活和健康的投诉案件[4]。当前城镇建设向郊区农村迅速延伸,原远离城镇的饲养场与居民点距离缩短,畜牧场臭气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3土壤和水源污染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和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它们是污染土壤、水源的主要有害成分。1头育肥猪平均每1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kg,磷达6.5kg。1个万头猪场年可排放100~161t氮和20~33t磷,并且1g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1000~3000mg/L,COD高达2000~3000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mg/L,COD150~200mg/L)[5]。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这些有害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和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
2京郊养殖场污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2.1.1多数养殖场都不太重视对动物及生产污水的科学管理。没有贮存设施,任其流淌,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20~30套万头猪场整套设备,为节省外汇,节约的居然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部分。所有这些做法的后果,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也会影响养殖场的持续发展。
2.1.2一些养殖场片面追求大型化或建场过于集中,增加了粪尿及污水处理与利用的难度。有的地区在不到10km2的土地上相继建起5个万头猪场,粪便处理成为很大的难题。在北京的整个郊区,家畜粪便远远超过了工业废渣排放量与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成为一大污染源。
2.1.3有的养殖场不讲条件,片面提倡“鸡粪喂猪,猪粪喂鱼”,并誉之谓“良性循环”,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南方不少地区水塘中施猪粪,种水生植物作饲料喂猪,引起了蛔虫、姜片吸虫的交叉感染。
2.1.4适应商品生产发展而兴起的畜产品加工厂,在选址、建厂、原料收购、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问题。如许多屠宰场的生产污水、养殖场的粪尿不经处理任意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屠宰场、毛皮加工厂等原料购自各个地区,难免带有病原微生物,既易导致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也易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
2.1.5资源变污染在北京郊区还有其特殊原因:由于北京郊区大量的养殖场采用水冲式清理,使畜禽粪直接进入水中,固液混合,难以分离,无法成为有机肥原料,并且使水处理成了养殖污染处理中最花钱的项目。据介绍,1t废水处理如果直接排入河道的地表水需要5000~10000元。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官员到国外猪场考察,觉得那里的水冲式好,劳动强度低,所以在国内推广。北京推行菜篮子工程时,对养殖业进行补贴,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使用水冲式清理,由此这种形式遍地开花。但弊端很快显露出来,北京是缺水城市,水源有限,于是水冲变成了水泡,结果是对水和空气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且增加了处理难度。国外的水冲因为有配套用地,可以进行长时间密闭发酵,然后就近还田。日本实行的也是水冲式,虽然同样缺水,但在回收前期的干湿分离做得很好,到水冲阶段时,已没有很多固体成分,污染程度接近生活用水,因而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便宜。
2.2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2.2.1环保意识薄弱:有关部门和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做到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安全高产的综合发展。
2.2.2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虽然国家制定了GB18596-20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有些地区未按《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2.3资金投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业主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制约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2.2.4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大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除个别养猪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大部分是直接外排,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治理程度很低。部分业主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
3养殖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环保观念要广泛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现状调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尽快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下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计划,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要动员规模化养殖场针对各自实际,围绕综合利用这个核心,积极、主动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治理难度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应尽快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管理部门,为开展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和治理方案的组织实施,落实治理进度,指导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工作,统一监管,协助提供达标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污染监测,指导各地区要认真地对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期治理计划,落实工作措施,进行治理检查。
3.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治理投入针对治理资金困难的问题,建议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基金”,集中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设施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是向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三是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可以申请政府的资金补贴;四是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环保部门从业主缴纳的排污费中给予适当补助;五是争取金融部门在治理资金贷款上给予倾斜。通过多渠道筹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进程。
3.4坚持综合利用,应用生态技术,实现有效治理
3.4.1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将养殖场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组织有关专家对郊区运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气设施以及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改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图纸、工艺、模式、管理技术规程等,为全市养殖业提供一些适度规模、科学饲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4.2养殖场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实现零排放: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回收利用,沼液(渣)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山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
3.4.3利用人工湿地实现养殖场污水的治理: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但在大中型集约化畜牧场污水排放量大,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出水中COD和SS含量仍然较高,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人工湿地的应用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由碎石构成碎石床,在碎石床上栽种耐有机物污水的高等植物,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人工湿地碎石床上的营养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当污水渗流石床后,在一定时间内碎石床会生长出生物膜,在近根区有氧情况下,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通过氨化、硝化作用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含氮无机物。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所以人工湿地碎石床既是植物的土壤,又是一种高效化的生物滤床,是一种理想的全方位生态净化方法。
3.4.4利用环保饲料降低粪便中的氮污染: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应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饲料,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如美国设计的饲料配方,使肉鸡的肉料比已达到了1∶1.7~1∶1.8,猪的肉料比达到1∶2.5~1∶2.9,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
3.4.5利用除臭剂减少养殖场空气污染: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海泡石、膨润土、凹凸棒石、蛭石、硅藻石等)、绿矾(硫酸亚铁)等,来吸咐、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氨变成硝酸盐,将硫化氢变成硫酸,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EM制剂是一种由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不仅能增重、防病、改善畜产品品质,而且具有除臭效果。在猪、鸡饲料中加入EM制剂,舍内的氨气浓度下降,臭味降低。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对EM制剂除臭效果进行测试的结果,在猪饲料中使用了EM制剂1个月后,恶臭浓度下降97%[6]。
3.5坚持防治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抓紧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要坚持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农业、畜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坚决禁止在禁养区、禁建区内兴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在禁建区外兴建畜禽养殖场,选址上应考虑与蔬菜基地、果品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配套相应的消纳土地,为畜禽粪便或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三是新建的养殖场应有足够的场所,以满足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所需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