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5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1.1误用χ2检验替代秩和检验例1稿件题目《皖北矿区婴幼儿气质特点调查分析》,表1为作者调查不同性别婴幼儿气质类型分布比较的原表。
该例作者将不同性别的婴幼儿气质分为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发动缓慢型,这5种类型实质上是一个等级分类,从易养型到难养型,再到发动缓慢型,是结果变量(气质类型)为有序变量的单向有序列联表资料。要观察此2组分布的差异,不能使用χ2检验,应使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得uc=1.05,P>0.05。但是,有学者会认为作者使用的方法虽然不恰当,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必小题大做。实际上2×C列联表的χ2检验,与结果变量的是否有序没有关系,用χ2检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男女不同气质类型的频数是否相同,而得不出男女不同气质类型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例2稿件题目《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作者分别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硝普钠(A组)、单纯硝普钠治疗(B组)和常规治疗(C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并统计分析3组的治疗效果,见表2。由于例2是多组单向有序资料的分析,应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得Hc=6.50,P<0.05,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误用χ2检验替代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例3作者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见表3。当四格表最小理论频数<1或n<40,宜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由于本例n=30,故不能采用一般四格表χ2检验,应使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得P=0.000。
1.3误用χ2检验替代配对χ2检验例4稿件题目《超声弹性成像及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颈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其中一项观察是作者应用阴道超声联合纵、横切面弹性成像诊断子宫颈占位性病变,并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得出表4结果。
作者在作统计学分析时采用一般四格表资料χ2检验进行分析,得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假阳性率高。正确统计学方法是采用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分析,要注意是:当b+c<40时用校正配对χ2检验,正如表5,得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
1.4误用χ2检验处理相关性分析
例5作者为观察凋亡抑制基因Livin及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作了表6统计学分析,得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Livin与PTEN表达无相关性。作者误用χ2检验分析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列联表资料;而作者的意图是分析2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否有相关关系,所以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r''''s=-0.336,P<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L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2t检验的常见误用
2.1误用两两t检验替代方差分析和q检验
例6《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一文,作者分别观察比较了正常对照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原稿统计学方法中采用两两t检验,见表7。
该例研究实际上是检验3个相互独立样本均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属于单因素方差分析;而t检验只能用于2个成组样本均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故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进行多个样本的两两比较,如q检验等。本例若直接通过t检验作两两比较,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如本例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为0.1426,比0.05大多了,所以应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q检验,改正后见表8,还要有标记标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2误用t检验替代配对t检验例7稿件题目《单束重建联合胫骨嵌入重建后交叉韧带》,作者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见表9。
本例作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观察疗效,而错误地采用随机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随机t检验的应用是完全随机设计的计量资料,是研究者观察2样本x±s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是适用于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包括自身对照和配对对照研究。由于配对t检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个体变异对处理间变异的可能影响,用较少样本可得较多的信息,提高了检验效能;但其数据处理主要是研究者对观察对象处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差值平均数和差值标准差的处理。正确处理见表10。例8《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一文,作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于治疗14天后评价2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者在同组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中均采用了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见表11。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216-0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通过遵循脑水肿、促进血肿尽早吸收、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等措施[2]。随着外科水平技术的提高,通过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高,临床效果不够理想[3]。本院对2006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中的31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2006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41-72岁,平均59.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头皮做6-8cm直切口,在择颞叶皮质无血管区,通过脑压板牵开脑组织对血肿清除[4]。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的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分析发现,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术后2个月评分为37.2±8.9,术后4个月评分为56.8±10.5;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术后2个月评分为38.7±9.3,术后4个月评分为71.9±11.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术后2个月,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术后评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和血肿清除满意率的比较:经分析发现,对照组31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2.5±0.7h,术后再出血5例,占16.1%;血肿清除满意21例,占67.7%;观察组31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1.3±0.2h,术后再出血2例,占6.5%;血肿清除满意29例,占93.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中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比例明显减少,血肿清除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对两组缓则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发现,对照组31例患者中,应激性溃疡7例,占22.6%;脑积水4例,占12.9%;肺部感染5例,占16.1%;脑梗死3例,占9.7%;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占25.8%;颅内感染4例,占12.9%。观察组31例患者中,应激性溃疡4例,占12.9%;脑积水2例,占6.5%;肺部感染2例,占6.5%;脑梗死1例,占3.2%;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6.1%;颅内感染1例,占3.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脑积水、肺部感染、脑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由于该病病情进展迅速、凶险不易控制,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据流行病学分析显示,我国脑卒中比例已经达到20%-47%。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脑小血管壁发生变性,形成微小动脉瘤并破裂引起的[5]。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具有可以彻底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减轻对周围脑组织伤害等特点,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例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03,21(6):453-454
[2] 江南凯.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 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34(12):85-8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在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导致卧床且合并坠积性肺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抽取8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为64-88岁,平均年龄72.81±6.76岁,平均住院15.56±1.90天。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化痰药物化痰以及加强翻身排背的护理,同时给予坐位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年龄69.76±7.65岁,平均住院17.0±2.65天。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每日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配合拍背,并每日2次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日坐位平衡训练2次,第一日坐位30°,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两日增加10°,时间每隔2日增加5分钟,当患者能坐到20分钟时,可进行长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在患者身后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基线资料比较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年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发热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讨论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尤其以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因而易导致漏诊及延误诊断[1]。老年患者可H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或原有病恢复缓慢,精神萎糜,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中低热或体温不升;胸闷气促、偶咳等不典型的表现。但这些症状不能完全以原发病来解释,对长期卧床而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坠积性肺炎,及时完善胸片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2]。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即应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化痰药物治疗,并辅以协助翻身活动,鼓励深大呼吸,拍胸后背亦有利于痰液咳出[3]。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是坠积性肺炎患者病程较长,医疗花费较高,且预后并不理想,它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实行坐位平衡训练,探讨此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坐位平衡训练组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比非坐位平衡训练组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当病情早期时辅以坐位平衡训练对于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止痛效果明显增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5.7%,观察组患者优良率达到89.3%,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对患者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中椎体成形术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轻疼痛作用较保守治疗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保守疗法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72-0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常见的病,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已经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为椎体骨折[4]。本院对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2例,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龄45-79岁,平均65.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入院后常规卧硬床板,以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同时,给予止痛药塞来昔布0.2g po Bid。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前行X线和CT/MRI扫描。局部麻醉后,C臂机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合适后,缓慢将骨水泥经沿穿刺针套筒注入椎体,注入量为4-6ml,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3d。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对两组患者止痛效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疗前为8.47±1.25,治疗后为4.45±1.09,观察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疗前为8.43±1.21,治疗后为2.24±0.8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VAS分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VAS分值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568.43±1.212.24±0.83
对照组568.47±1.254.45±1.09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住院时间为28.4±4.56d,观察组56例患者中,住院时间为9.63±1.35d。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
观察组569.63±1.35
对照组5628.4±4.56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治疗前椎体高度丢失率为28.12%±5.76%,治疗后为16.98%±3.71%;观察组56例患者中,治疗前体高度丢失率为27.94%±5.41%,治疗后为16.45%±3.3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5627.94±5.4116.45±3.34
对照组5628.12±5.7616.98±3.71
2.4 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比较。对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分析发现,对照组56例患者中,优34例,占60.7%;良14例,占25.0%;差8例,占14.3%;优良率为85.7%。观察组56例患者中,优35例,占62.5%;良15例,占26.8%;差6例,占10.7%;优良率为89.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功能评定的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
观察组5635(62.5%)15(26.8%)6(10.7%)89.3%
对照组5634(60.7%)14(25.0%)8(14.3%)85.7%
3 讨论
本研究初步观察并探讨了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功能评分和椎体高度恢复上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椎体成形术由于具有及时减少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在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受到患者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谭平先.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近期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44-947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100例。经诊断,100例患者均为先兆流产。初产妇患者60例,经产妇患者40例。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3.45±0.37)岁。排除标准为: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②药物过敏者;③不能配合实验者;④年龄大于40岁者;⑤存在生理缺陷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各方面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注意补充营养与卧床休息。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防止患者紧张心情导致的心理应激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患者可接受孕康口服液治疗,每天3次,每次10ml。除此之外,还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当进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隔日注射,每次2000U。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外,还接受黄体酮治疗。每天一次黄体酮胶囊,每次20mg。
1.3观察指标
持续治疗两星期。将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
1.4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患者腹痛、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消失,能够继续妊娠。
无效:患者腹痛、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最终导致流产。
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6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03,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所需时间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3.1±1.2)d。对照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为(5.2±1.3)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8.39,P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所需时间对比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孕早期常见疾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流产的发生。不仅影响胎儿的生命健康,还会对孕妇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威胁。经研究表明,黄体功能不全,会导致孕妇体内黄体酮含量不足。黄体酮不足,不能使子宫内膜正常转变,从而不能使受精卵正常着床。且由于其含量不足,不能有效抑制雌激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频繁,不利于胎儿正常发育。除此之外,其含量不足使得宫颈口不能正常闭合,易导致流产的发生。可以看出,对于先兆流产患者,适当提高体内黄体酮的含量,能减少流产率的发生。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且其由于是针剂,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等不良后果。黄体酮胶囊为口服制剂,不仅效果令人满意,不易引起变态反应。
为研究黄体酮的这一作用,选10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黄体酮胶囊的患者,终止先兆流产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未使用黄体酮胶囊的患者。且其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未使用黄体酮胶囊的患者。
黄体酮胶囊能有效提高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体内的黄体酮浓度。能起到有效的保胎效果,减少流产率。
参考文献:
[1] 王俊梅,张红梅.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138.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3-01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受传统膳食结构的影响,致使许多儿童摄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1]。近半年我们对240例儿童做以上54种微量元素测定,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240例门诊及住院婴幼儿,年龄在0~6岁之间。
1.2 检测方法: 指端静脉采血20 μl, 将血液注入特定稀释液中,利用BH5100+(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微量检测仪),通过仪器检测系统测量样本中铁、锌、钙、铜、镁元素原子化生成的蒸汽态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强度,检测出微量元素的含量。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析:从BH5100+中输出结果,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240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表中的参考值是指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值。
2.2 结果分析:240例儿童中按年龄组分别计算其均值,发现以上5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组均值不相同,算出各自的统计学数据与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240例儿童中微量元素异常的个体比率统计结果见表2。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0-01
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健康。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可引发肾、肺、脑、心等器官的损害,且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是突变性和多变性,在临床上感染几率较大。相关资料表明,感染发生率的范围在6.2%-12.8%之间[1]。为了提高医院及心血管内科对常见感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本试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心脑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常见感染因素,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8例,年龄范围在21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3.5)岁;病程范围在2年-29年,平均病程为(12.4±2.1)年。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率失常有18例,扩张性心肌病有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有31例,冠心病患者有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同时选取84例同期收治的未感染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衡分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感染的发生几率。对感染患者和对照组的合并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抑酸剂使用、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是同SPSS1.5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之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用P
2 结果
感染患者中,常见感染部位有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占44.05%,下呼吸道感染机率最高,详情见表1。
对照组患者与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进行侵袭性操作及心功能状况比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P
3 讨论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产生,且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而加剧。医院感染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不仅会使患者病情加重,还对其预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多种操作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不断发展,治疗水平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侵入性医疗操作逐渐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免疫功能下降,较多的医疗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均会使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感染部位也有一定的改变。
本次试验通过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心脑血管科发生感染的几率为7.24%,高于我院平均感染率4.25%。统计分析发现,常见的额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人数分别为37例、19例、12例、10例、6例。通过对感染因素的研究发现,针对本次试验进行预防处理。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侵入性操作会严重损伤患者的黏膜或者皮肤的机体屏障,微生物容易侵入患者的皮肤。所以在临床上,应严格准确地把握操作适应症,且医疗用品使用一次后必须进行消毒或其他处理,在护理和手术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技术规范。(2)合并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提升免疫药物,以减少感染发生,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做好保暖工作。(3)长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有益菌群失衡、耐药菌株增加,还可造成黏膜屏障破坏等等,均会导致感染几率大大提高,已经感染的患者应按照感染细菌谱、细菌耐药情况及经验性使用药物,并提前进行药物试敏操作,根据试敏结果给予用药指导。(4)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若是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应及时提醒患者家属安排患者出院,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几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疾病之一,疾病发生后,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临床治疗此疾病的方法多样,可采用手术、牵引、中药烫洗等。本人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西医牵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4例病例为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本人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在21~71岁,平均(46.12±21.89)岁。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经临床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为阳性。94例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人。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牵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牵引的力度,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本人自拟重要进行治疗。药方为:透骨草30g,五加皮30g,当归15g,海桐皮30g,川椒10g,红花10g,伸筋草15g,灵仙30g,刘寄奴10g,白芷10g,艾叶10g。药方用2000g水进行加热,为患者进行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1.3疗效判断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患者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腰腿痛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将直腿抬高70°以上。有效:患者腰腿痛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47人,显效28人,有效14人,总有效率89.36%。对照组47人,显效13人,有效19人,总有效率为68.0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组别
总例数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7
28
14
5
89.36
对照组
47
13
19
15
68.08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突出,压迫患者的脊神经或者马尾神经,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腰间盘突出的患者,临床多采用非手术的牵引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牵引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使腰椎的间隙增大,使腰椎管的内径增加【2】,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采用此方法,经过本人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发现效果一般。而通过本组试验也可看出,仅仅采用牵引治疗,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8.08%。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症范围,是由于患者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湿邪入侵,经络阻滞所引起【3】。中药熏蒸是临床的另一种治疗此疾病的方法。能促进患者的经脉扩张,高温的熏蒸,能使腰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加速患者的新陈代谢,疏通患者筋脉,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腰部充血。例如,药方中的当归属活血养血药物,红花为活血化瘀药物,这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补肝肾、祛风邪、疏经络【4】。本人将中医中药与牵引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中医还可运用推拿、牵引、针灸等治疗方法,与熏蒸方法联合使用,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洪波,邵俊,潘宾.联合运用多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07,11(12):1104-11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0.53±4.77)岁,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6.63±5.82)kg;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0.21±4.79)岁,体重43~79kg,平均体重(56.81±5.86)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馋鬼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了以下措施:①进行术前护理,护士要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措施实施,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心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并进行有效地排痰,让患者取正确上身前倾,缓慢深呼吸后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数秒后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缩唇将其余气体尽可能呼出,循环2次后休息。②做好术中护理措施,术中要注意为患者进行保暖,避免受凉,护士要积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进行处理。③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上术后6h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术后6h后取半坐卧位;积极给予患者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同时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对于痰液粘稠且无力咳出患者可采取经口鼻进行吸痰;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地镇痛并控制好补液的速度,保证营养摄入的充足与丰富。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咳嗽、咯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可伴有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比例增高,肺部X线提示肺部伴有炎症性浸润[3]。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χ2=3.9158、10.3333,P=0.0478、0.0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7.2064、7.8066,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认为临床上造成肺部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由于患者年龄的增长造成了患者肺脏功能的降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了发生心源性肺水肿并发肺部感染;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吸烟等导致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造成了伤害,产生了肺脏换气与纤毛运动的障碍。在临床上手术治疗由于伤口会刺激患者肺部的呼吸系统,让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当患者咳痰时疼痛等多种因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的排除,长期潴留在呼吸道导致了阻塞性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此外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肺脏的牵拉与挤压导致肺部的损伤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4,5]。
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强化了围手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强化,既重视护理本身对患者干预效果,同时也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干预。术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手术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指导与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积极地给予镇痛措施、吸氧等对症处理,防止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肺脏通气量与弥散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此外还有积极的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减少细菌通过口腔定植,引发感染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玲,唐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2):142.
[2]赵爱平,胡文娟.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