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综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5: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污染防治综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污染防治综述

篇(1)

1、水体污染及其类型

1.1 水体污染[1]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活动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我国水污染具有影响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水质季节性变化、污染类型复杂等普遍特征。

1.2 水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国江河、湖泊和海域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各种类型的水污染事件更是不断地发生。如2004年2月在四川沱江发生严重氨氮超标排放事件,工业废水不合格排放致使大量鱼类死亡,100多万人饮水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泄露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2]。当然,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我国水污染严峻的状况,如从1998年开始的“淮河水专项”,到今天为止已经坚持了16年之久。

1.3 水体污染的类型[1]

从污染成因上来看,水体污染可以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从污染源来看,水体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从污染的性质来看,水体污染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2、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将直接降低生活饮用水的品质,影响人类健康,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导致水生态失衡、生态系统退化,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并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3、水污染控制技术

3.1水污染控制原则

要实现对水污染的全局调控和有效综合防治,需从宏观控制、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三个方面着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对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与调整,对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对受纳水体和排污口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控制。

3.2水污染处理技术[3-4]

随着水污染状况的不断恶化,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三类。

废水的物理处理通常是借助物理力或机械力使得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得以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废水的化学处理,就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其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无机或有机(难于降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4、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5-8]

4.1 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强

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认识,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 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个别地区和企业甚至损人利己,以污染临近或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本地经济。

4.2 管理体制不顺, 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

现行管理体制未能有效利用经济手段, 未能形成一系列激励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的政策措施, 从而导致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用水浪费惊人。

4.3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现象根深蒂固

目前, 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有关的法律不少,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中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 年修订)等立法中, 也有关于水污染防治的相应条款。但是由于在处理水污染事件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得到及时落实和有效贯彻,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情况持续存在,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

4.4 科研滞后, 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动态性和随机性, 使得水污染防治技术不能得到统一、系统的规划和研究。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等都缺乏深入研究。

5、对水污染防治的建议[9]

5.1 源头控污

5.1.1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5.1.2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合理安排企业布局

5.1.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改善相应的执行机制

5.2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经济发展地区性强,针对这一情况,不同地区在污水处理时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道路交通条件及居民住宅布局等具体不同情况,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且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技术。

6、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它的污染和短缺将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威胁。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污染的问题更不能被忽略,我们应该吸取以往城市发展中水污染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的教训,充分重视水环境问题,努力实现各个地区的经济和水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润成.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3-86.

[2]程声通.水污染防治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5-8.

[3]赵庆良,任南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79.

[4]张宝军.水污染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3: 19.

[5] 谭炳卿, 孔令金, 尚化庄. 河流保护与管理综述[J]. 水资源保护, 2002(3) : 53-57.

[6] 汪恕诚. 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篇(2)

[6] 陈程,陈明,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业务探讨:55.

[7] 吴瀛.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0,(24):153.

[8] 于晓莉,刘强.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10):123-126.

[9]李宁杰.白腐真菌对废水中Pb2+的去除及稳定化机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10] 刘爱明,杨柳.大气重金属离子的来源分析和毒性效应[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9):839-842.

[11] 杨晔,陈英旭,孙振世等.重金属胁迫下根际效应的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1):55-58.

篇(3)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39-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产生废水是导致水污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减少水污染,对水污染进行治理。水污染治理应该成为工业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级部门的重视及环保工作者的努力,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国大多数企业都配备了水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水污染治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企业平时疏于治理设施的保养

企业在环保部门督促下配备了治理设施,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不继续进行后期投资,一些需要更换的材料无法及时进行更换,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再加上有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存在偷排现象,治理设施运转不正常,生化塔中细菌缺少营养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

1.2 企业治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企业治理效果好坏不与治理人员经济收入挂钩,有些企业治理人员不是尽力钻研治理方面的知识,而是只想着如何偷排和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平时不熟练掌握治理的要领,上级检查时就随意应付了事。

1.3 企业治理人员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企业治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较低,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治理人员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又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效果不佳。这些治理人员操作治理设施技术达不到取得好效果所要求的水平,无法发挥治理设施的最佳治理效果。

1.4 企业职工节水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建厂时通常都配有水厂,生产时使用自己水厂的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水厂取水,成本低、取用方便,导致企业用水形式粗放、用水量不加节制。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对策措施

2.1 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对全市企业的治理设施建立台账,并经常检查治理设施的保养工作。对一些治理设施严重破损并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重新验收。

2.2 对企业治理人员实行奖惩措施

在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对治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对连续超标排放企业治理人员吊销治理人员上岗证,对每次检查排水都达标的治理人员,环保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2.3 治理人员培训注重实效

加强行业间治理人员的交流,请个别治理效果好的企业的治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治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在原先注重理论的基础上,逐步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注重实践,使全市企业治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4 加强对企业员工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

节水和减少水污染要从每个员工做起,要将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每个员工的配合。要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节水、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意识。只有提高每个职工的节水意识,才能将减少废水排放量落到实处。

2.5 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要遵照“适情对路”原则

在选择水污染治理的路线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遵照“适情对路”的原则,“适情”是指要从当地社会和生态实际情况、企业经济效益、员工个人素质等方面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对路”是指在选择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过程时,要以污水的具体特征为基础,选择由针对性的技术。在选择技术路线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奇、特的误区。

2.6 大力推动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技术

选择合适的水污染处理技术路线,要真正发挥其处理污水的作用,还要有配套的水处理设备。目前,我国水处理设备生产市场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自动化程度低。在设备使用和运行过程中,后期投入大,管理人员众多,操作环节多,指标监测控制不方便,不科学,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研发和推动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技术。

2.7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从长远来看,工业走向环境健康化是总体趋势,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将是以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生产中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

2.8 污染后的治理放眼于污染前的防治

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包括对重要建设政策的评价,防患于未然,坚决不采取危害环境与资源的建设政策,不进行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二是尽快着手进行面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三是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鼓励和采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要照搬外国的方案和技术。四是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从末端处理改变为源头控制,以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的目的。

现在的我们已经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造成的水污染是我们疏于管理的结果,虽然治理工作在遏制水污染问题恶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积极作用,但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要坚持不懈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

3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11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2(10):7-13.

篇(4)

: the part of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areas in our country, the groundwater is often the only source of water supply, occupying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life process.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soci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groundwater is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In this paper, the ground wate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control technology to do the review.

Key words: groundwater pollution; Extraction -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technique of building diaphragm wall by osmotic reaction; Soil vapor 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ir injection technology to repair;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农业、工业供水的重要水源。全世界超过15亿的人口主要依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3和全国总供水量的近20%来自地下水【1】。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40%的耕地部分或全部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的供给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2】。

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使全球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3】。根据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扩展趋势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地下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4】。

据估计,目前至少有50个国家约2000万公顷的耕地使用未处理或部分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5】,其中我国污水灌溉面积为361.84 万km2(以1995年计),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6】。

由于地下水不接触阳光和空气,其自净能力比地面水弱得多,而且污染物被捕集在地下,挥发性化合物无法蒸发,也可能附在蓄水层的凹处和裂缝中或吸附于岩石表面,使其去除更加困难【7】。因此,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途径,加强对地下水的污染治理,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 地下水污染类型及污染来源

2.1地下水污染的类型

地下水污染的种类按理化性质可分为: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综合污染物;按形态可分为:离子态污染物、分子态污染物、简单有机污染物、复杂有机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按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特征可分为:感官污染物、卫生污染物、毒理学污染物、综合污染物【8】。

2.2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按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自然属性可划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根据产生各种污染的部门和活动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矿业污染源。从我国地下水现状污染情况看,地下水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

按污染的几何形状特征可划分为:点污染源、线污染源,面污染源,按污染物的运动特性划分为:固定源、移动源。

2.2.1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主要指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电镀工业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硫铁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地下填埋隔水处理不合格,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降水直接渗入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过程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地下水污染。

2.2.2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剩余农药、化肥和废污水灌溉等。一些常效农药如DDT、六六六等,由于它们在自然界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残留在土壤、水域及生物体内,并随着食物链逐步在人体内,引起一些不良后果【9】。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等,土壤中这些剩余的肥料将随下渗水一起淋滤渗入地下水中,引起地下水污染。污水灌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土壤的含氮量增加,土壤肥力大大增加,但另一方面,因污水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可能引起对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甚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2.2.3 生活污染源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由于无害化处理率低,造成对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每年累计产生垃圾达720亿吨,占地约5.4亿平方米,并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10】。由于填埋技术的落后和选址不当,这些废物在生物降解和雨水淋滤的作用下,产生CL-、SO42-、NH4+、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悬浮固体含量高的淋滤液,并产生CO2 和CH4,这些垃圾的随意堆放,最终以污水形式补给并污染地下水,特别我国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广大地区【11】。

2.2.4 采矿活动污染

由于采矿活动破坏了原有地质结构,使氧化环境加强,经过一系列反应,使水呈酸性会形成PH值低于6的酸性矿井水,酸性矿井水会下渗污染下伏含水系统,或者经排水污染地表水水源。同时由于矿坑排水降低了地下水,使原来处于饱和带的矿体岩转化为包气带,有些难溶矿物可转变为易溶矿物,经过风化、雨水渗入淋滤,或由于暂时停止抽水,水位回升时的溶解,是矿区地下水中增加某些成分,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此外矿区大量积存露天堆放的含硫化物等有害成分的煤矸石和废渣,经同化、淋溶、水蚀作用,形成酸性水流流入河道,渗入地下,使河川径流和浅层地下水遭受污染【12】。

2.2.5 自然污染

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我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全国约有1亿多人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使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砷中毒(皮肤癌)、地甲病、地氟病、克山病等地方病困扰。

2.2.6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污染

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改变了动力条件,引起水质不佳的浅层水越流补给深层水;同时含水层漏斗部分的氧化还原条件增强,促使土体中有机物分解,使二氧化碳分压增大,加之生活污染物进入土体,污染物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也使二氧化碳分压增大的复合作用,促进土体中难溶的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钙、镁离子转入地下水中,这是漏斗区总硬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3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修复技术

鉴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严重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学者研究设计了许多修复地下水污染物的方法。一个污染现场的修复必须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可溶性羽流性污染及污染源区。

通常所说的“污染控制”是指采用各种防护策略和工程措施控制污染源,使其进入地下水系统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是把已污染的地下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到未污染区【13】。选择修复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站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源区的特征以及表层污染物的位置等方面的因素。

通常用于处理地下水污染问题的修复方案有:1、源区的彻底清除(即挖掘清除)2、源区或羽流的遏制(如设屏障、液压控制)3、质量缩约法(生物修复法、土壤蒸汽萃取法、自然衰减法)。决定任一修复系统最终成败的关键就是看它直接的处理能力。

3.1污染源控制方案

因为常规的泵吸系统有它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对主要用来孤立源区域限制羽流迁移的物理控制方法感兴趣。保护壳的设计原理是用物理方法遏制或水利控制的方法来控制地下水表层污染物的蔓延。保护壳通常局限于池塘、储水池或垃圾填埋场泄漏的源区域,或者用于与一个已经污染的地下水源紧密连接的源区。水压或水力控制法常用在通过一系列围绕在源区的井来进行注射或泵吸的地下水区域或有急速羽流存在的区域。物理控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从当时环境中把已经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分离出来并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向下迁移。

3.1.1挖掘去除法

通常挖一条凹渠来去除受污染土壤,或者安装抽水井来控制羽流,并把挖掘出的污泥运到安全地点进行处理,如垃圾填埋场或地表人工湖。一般来说在大多数领域已不再允许这样的做法。挖掘和移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当污染物延伸到地表深处,或污染发生在大型建筑或设备下部以及存在非水相流体,不可能整体移走污染物。

3.1.2堤坝拦截地下水涌流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修建拦截地下水涌流的物理屏障来容纳受污染的地下水或沥出液,同时可以阻止未受污染的地下水进入污染的区域,主要有:泥墙、帷帐式灌浆、打板桩、紧密衬层或土工膜。泥墙屏障施工时必须挖掘出一条围绕在污染区域的狭窄渠道,且受地层条件限制较大。帷帐式灌浆屏障施工时注入浆液的速率必须控制好,且只有当土壤中砂粒尺寸过大时化学或微粒灌浆才是最为有效的。打板桩屏障施工时应注意施工时使用的材料,避免使用粗糙致密的原料。衬层法施工时应根据土壤和污染物的性质来选取衬层,并根据条件考虑是否需要与地表水控制和保护壳结合使用。

3.1.3地表水控制

地表水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地表水渗透效果来改变污染区域的污染物垂直迁移路径,通常可以和其他地表保护壳方法来结合使用。

3.2 水力控制和泵吸处理系统

地下水污染的水力控制主要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和地表电位,以阻止污染向站点外排放,通过去除污染物来减少迁移的速率,或者用泵吸和注射井联合的方法将羽流限制到一个低电位。这种方法要求对总井点和水泵的维护比较高,并且要求必须对泵吸到地面的污染水都进行生物处理或物理处理。最后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处理过的地下水进行排放,可以排入地表径流、回灌到地下或用于当地供水等。

这种技术适用范围广,对于污染范围大、污染晕埋藏深的污染场地也适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①当非水相溶液出现时,由于毛细张力而滞留的非水相溶液几乎不太可能通过泵抽的办法清除;②该技术开挖处理工程费用昂贵,而且涉及地下水的抽提或回灌,对修复区干扰大;③如果不封闭污染源,当停止抽水时,拖尾和反弹现象严重;④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以确保地下水的抽出和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同时还要求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监测。

3.3生物降解

又称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采用诸如提高通气效率、补充营养(对石油污染而言,主要是补充N、P),投加优良菌种、改善环境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降解活性水平,以促进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环境的目的。

生物类群可把生物修复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生态修复,而微生物修复是通常所称的狭义上的生物修复。

根据污染物所处的治理位置不同,生物修复可分为2类:原位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异位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指移动污染物到反应器内或邻近地点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异位生物修复中的反应器类型大都采用传统意义上“生物处理”的反应器形式。

3.4土壤蒸汽萃取法

不饱和区域在决定地表下污染物传输和修复的动力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蒸汽萃取目标在于从不饱和区域中去除不稳定污染物,并使污染物从水蒸汽、NAPL和水流相态中去除。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受污土壤造成尽可能小的扰动,能用标准设备来构造,具有成本效益。它运行能否成功取决于污染物从非水相和水相到气相的转换速率。需要考虑的变量有:(1)污染物的特征;(2)站点的性质。

4小结与展望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预防措施展开深入的研究。对于已经污染的地下水,要查明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努力开发研究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于没有污染的区域,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地下水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参考文献

[1]薛禹群,张幼宽. 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双重意义 [J].环境科学学报,2009,(3).

[2]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Burkart, M.R., Stoner, J.D. 2007. Nitrate in aquifers beneath agricultural systems. Water Sci Technol. 56(1),59-69.

[4]熊玲,鄢贵权.浅谈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贵州科学,2009,(4).

[5]Hussain, I., Raschid, L., Hanjra, M. A., Marikar, F., & Van der Hoek, W. 2001.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ocioeconom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wastewater use in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king Paper 26. Colombo: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 (IWMI).

[6]王贵玲, 蔺文静. 2003.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及其整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2): 163- 166

[7]Julie Stauffer.Water Crisis[M].science press,2000.

[8]吕书君.我国地下水污染分析[J].地下水,2009,(1).

[9]王慎,臧继冬.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与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10,(13).

[10]赵章元.地下水污染不容忽视[J] .环境经济,2006,(4) .

篇(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un Decheng 1 , Zheng Jixing 2 , sun Naren 2

(1.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028000; 2. Tongliao Municipal Water Affairs Bureau 028000)

Abstract: groundwater is not only a kind of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s, the basic factor is th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ater cycle in natur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 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survival, but this resource by industry, urbanization, city agricultur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less and less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Keywords: ground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PRB, composite governance

目前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储量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地下水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和更加严重,目前在我国平原地区很难找出一块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北方地区,污染状况更加令人触目惊心[1]。我国目前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技术方面刚刚起步,治理技术还没有完善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采利用和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重要系统工程。

1、研究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重要性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和相应技术的研究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客观上讲,我国目前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方面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但在具体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的工作却不多[2]。而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且逐渐发展成较为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2、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种类繁多,根据目前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常用的技术进行归纳阐述。

2.1 物理治理技术

地下水污染的物理治理技术是指用物理的手段和技术对受污染地下水进行治理的一种技术,概括起来有展蔽治理技术、被动收集治理技术和原位物理治理技术等。

2.1.1 展蔽治理技术

这种治理技术只能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应用,是临时性的地下水污染初期治理方法。这种方法常用的有灰浆帷幕法、泥浆阻水墙、振动桩阻水墙、板桩阻水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闭法等多种[1]。其原理基本相似,在受污染地下水周围用压力法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防止受污染水进一步扩散蔓延。

2.1.2 被动收集治理技术

这种治理技术是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效果显著,国外应用较广。基本原理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有效的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或被污染水地下收集起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2.2 化学治理技术

这种技术是使用化学原理来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利用地下水污染区的井群系统,确定地下水污染源的种类和性质,根据氧化还原法和中和法等化学原理确定治理污染物的化学药品和添加量,用自然填充或加压填充等方法对受污染地下水注入有效化学药品与水体污染物进行化学反应,将污染物消除。目前常用的有有机粘土法和电化学动力治理技术及原位化学治理技术等。

2.3 生物降解治理技术

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生物(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土壤和地下水体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治理技术[3]。地下水中微生物有自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利用抽出技术和井群系统等技术,有治理效果的生物注入被污染的地下水体中,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目的。目前常用的有天然生物治理技术和原位生物治理技术等。

2.4 水动力控制治理技术

这种治理技术一般用作临时性的控制地下水污染,在地下水污染的初期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这种技术能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向含水层注水,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水体与清洁水体分离隔开。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不同此法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上游分水岭治理法的原理是受污染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并注入清水,在此处形成地下分水岭,阻止上游清洁水体向下补给已污染水体,同时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水体抽出处理[1]。下游分水岭治理法是注水井布置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将抽水井布置在受污染水体上游,原理与上游分水岭治理法相同。

2.5 抽出治理技术

这种治理技术当前应用很普遍,将受污染地下水抽出后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与处理地表水相同。根据所抽出的地下水污染物种类和类型来选择治理技术。一般有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吹气法等物理治理技术;氧化还原法、中和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化学治理技术;厌氧消化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生物治理技术。

2.6 原位治理技术

2.6.1 原位物理化学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外经常使用此类治理技术,包括渗透性治理床物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受污染含水层,在受污染地下水下游挖一条深沟,沟内填充灰岩、活性炭和沸石等,受污染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达到净化的目的。还有填充化学药物治理技术,通过井群系统对受污染地下水体灌注对污染源有效治理效果的化学药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净化[5]。此外还有土壤改性治理技术和冲洗治理技术等多种治理技术。

2.6.2 原位生物治理技术

这种技术是地下水自然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人工强化过程。首先通过大量的研究,确定原位微生物种类及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再确定其所需氧气及其养分配比,然后用于实际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这种治理能激发受污染水体原位微生物的生长,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5]。这种技术的工艺种类很多,有生物充气治理技术、溶气水供氧治理技术、过氧化氢供氧治理技术等。但一般情况下原位生物治理要与井群系统配合运行效果更佳。

2.7 复合治理技术

复合治理技术是在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PRB技术和抽出治理技术等多种治理技术中能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治理技术的方法。如渗透性反应屏复合治理技术中同时应用了物理吸附、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等几种技术;抽出处理复合治理技术中,对受污染的地下抽出水同时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治理技术。在实际治理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复合治理技术,复合治理效果比单一治理效果显著。

2.8 PRB治理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是一种将溶解的污染物从污染水体和土壤中去除的钝性处理技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地下水污染原位治理技术中,PRB治理技术具有对多种污染物治理效果好、安装施工方便、性价比较高等优点,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对其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工程技术研究,并已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4]。在我国目前PRB治理技术仍然处于试验摸索阶段,今后通过大量的研究,PRB治理技术在地下水污染物治理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3、结语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储蓄量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严重,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凤兰,叶丹,曹德福.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J].地下水.2005,(1):50~52

2、杨强,李金轩,丁伟翠.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地下水.2007,(3):72~76

3、李静,张甲耀,夏盛林,等.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J].农业环境保护.1997,(6):283~285

4、罗育池,李传生.prb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56~8658

5、王战强,张英,姜斌,等.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科学.2004,(30):10-12

作者简介:

篇(6)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年均销售收入达到19794亿元,而印染废水占全国纺织废水排放量的80%。因此,做好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及废水处理工作十分重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4×106—5×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开展印染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既要熟悉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有关的国家政策及废水处理技术政策,更要掌握印染废水处理有关的技术路线。

1  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有关的国家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改革和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工作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力度,以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加大制定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的力度。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印染业自动调浆技术和系统。本项目产品研究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色彩技术、精密称量技术,结合染整工艺,应用于印染调浆,达到节能降耗,减轻印染污染物的排放目的。《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适用于纺织行业(棉印染)生产企业(含棉、棉混纺及交织产品)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的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关于国务院[决定]在1996年9月30日前取缔、关闭或停产的十五类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即“15小”中小印染的界定,见中国纺织总会(部)文件 纺生综[1997]2号《关于土法漂染企业界定问题的复函》。“土法漂染”定义为年生产能力1000万米以下,所排废水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1、每百米布所产生废水大于2.8吨;2、COD大于100毫克/升;3、色度大于80倍(稀释倍数)。

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政策

印染废水应根据棉纺、毛纺、丝绸、麻纺等印染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水质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实现达标排放。取缔和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印染企业。印染废水治理工程的经济规模为废水处理量Q≥1000吨/日。鼓励印染企业集中地区实行专业化集中治理。在有正常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印染企业废水可经适度预处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入厂水质要求后,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印染企业集中地区宜采用水、电、汽集中供应形式。印染废水治理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路线,不宜采用单一的物理化学处理单元作为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流程。

棉机织、毛粗纺、化纤仿真丝绸等印染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宜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常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方法和化学投药(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光化学氧化法或生物炭法等物化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

棉纺针织、毛精纺、绒线、真丝绸等印染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宜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方法和化学投药(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光化学氧化法或生物炭法等物化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

洗毛回收羊毛脂后废水,宜采用予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投药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或在厌氧生物处理后,与其它浓度较低的废水混合后再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和化学投药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

麻纺脱胶宜采用生物酶脱胶方法,麻纺脱胶废水宜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

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或化学污泥,需经浓缩、脱水(如机械脱水、自然干化等),并进行最终处置。最终处置宜采用焚烧或填埋。

3  印染各工序的水量、水质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但当印染工艺及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如,当废水中含有涤纶仿真丝印染工序中产生的碱减量废水时,废水的CODCr将增大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并且废水水质随涤纶仿真丝印染碱减量废水的加入量增大而恶化。当加入的碱减量废水中CODCr的量超过废水中CODCr的量20%时,生化处理将很难适应。印染各工序的排水情况一般是:

退浆废水:水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各种浆料、浆料分解物、纤维屑、淀粉碱和各种助剂。废水呈碱性,pH值为12左右。上浆以淀粉为主的(如棉布)退浆废水,其 COD、BOD值都很高,可生化性较好;上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的(如涤棉经纱)退浆废水,COD高而BOD低,废水可生化性较差。

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其中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呈强碱性,水温高,呈褐色。

漂白废水:水量大,但污染较轻,其中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

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

染色废水:水量较大,水质随所用染料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含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一般呈强碱性,色度很高,COD较BOD高得多,可生化性较差。

篇(7)

论生物技术生态安全风险的法律防范

域外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的发展与趋势

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司法的现状研究

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立法设想

水污染事件索赔主体法律问题研究

气候变化下的农田水利政策与法律思考

程序框架: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特殊制度设计

构建和谐社会需进一步加强绿色法治工作

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建议

海洋环境污染国家救济的权益与责任

环保议题的兴起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回应

行政公益诉讼:多维的功能未来的方向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权利基础和序位

美国司法与行政在气候变化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论坛综述

环境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功能与局限

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亟待环境公益诉讼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路径的动态维度思考

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

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

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则要点与制度衔接

环境公益诉讼与若干诉讼制度辨析

野生动物意外致害的国家补偿责任探析

欧洲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问题的反思

德国污染场地治理的法律基础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两条司法解释的建议

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与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红绿环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种初步考察

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结合案例看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与识别标准

气候变化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立法的影响

浅谈检察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监督职能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策走势分析及法律应对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与制度构建调查报告

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及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

周密谋划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着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能动司法与联动执法——昆明环境司法的创新与实践

环境法庭的运作:新南威尔士土地与环境法院的经验

云南省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结的现实意义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历史及其法律保障建议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体系:美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篇(8)

水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松花江流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做了具体的健康影响效应评价分析,最后阐述了防控措施的建议。本综述将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松花江;有机污染;人群健康

松花江有机污染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受吉林三大化工厂排污污染,甲基汞导致渔民中出现甲基汞中毒病人,2005年中石油双苯厂爆炸造成的约100t硝基苯污染松花江,沿江200余个污染企业造成水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直到2006年实施国家级污染治理措施,情况明显好转。然而5年后经监测,松花江中仍存在较多种类和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1-2]。研究文献表明,有机污染物可以在水体长期存留,经食物链及生物氧化、富集造成人体内分泌、生殖、免疫等系统机能紊乱、失调,严重的导致畸变和癌变效应[3-4]。

1松花江流域水系概况

松花江全长1927km,跨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区。干流由北部的嫩江和南线吉林段的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松原汇合而成,主要流经哈尔滨、佳木斯、同江地域,然后汇入黑龙江。全流域涉及三千多万人口、20多个城市,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有哈尔滨、吉林、佳木斯等[5]。哈尔滨2005年硝基苯污染事件后,停用了松花江水源地,2014年哈尔滨市政府又批准了重新运用松花江水源的规划。松花江除做为饮用水源之外也是三省水利灌溉、防洪、发电、农业运输及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松花江污染状况和防控规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松花江有机污染

上世纪80~90年代,邱炳源、李青山等[6-7]在松花江水中检测出有机化学污染物364种,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和干流江段,以多环芳烃类、硝基苯和苯胺类为主。本世纪初翟平阳[8]等在松花江水体中先后检出607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致癌、致畸物达30多种,并从中选出了80种优先污染物。2006年王东辉等[9]研究发现松花江水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占的22.7%,这显然与2005年硝基苯污染有关。2007年史鑫源等[10]采用液—液萃取和GC-MS仪器分析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等,结果表明工矿企业三废排放仍然是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几年刘志彬、于云江等[2,11]筛选出了10种优先有机污染物和11种特征污染物。与上世纪相比松花江有机污染状况大为好转。2012年X市CDC在松花江不同江段检查9类有机污染物,其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氯农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多环芳烃类等,表明了松花江有机污染新的变化。

3有机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1甲基汞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上世纪中末期,松花江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转化,食物链及生物蓄积等方式对沿江居民及渔民等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黑龙江肇源县出现了类似水俣病患者,部分渔民视野狭窄、共济失调等甲基汞中毒症状十分明显,经专家确诊为甲基汞中毒[12]。宋增仁、高良文等[13]在松花江鱼体中检出甲基汞含量为0.3~0.5mg/L,并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地表水中甲基汞卫生标准。2004年张磊等[14]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沿江居民的发汞含量比1990年降低了72.1%。2010年张磊等[15]对第二松花江沿岸人群甲基汞健康风险进行了卫生学评价,提示了甲基汞对胎儿的健康危害风险仍然存在。

3.2苯和硝基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100t苯类污染物伴随消防用水进入雨水通道排入了松花江,造成松花江硝基苯超出国家标准33.15倍[16]。2008年段小丽等[17]参考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此次事故中沿岸居民暴露硝基苯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上游暴露人群和下游部分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略高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但与对照点并无显著性差异,儿童的饮水暴露和妇女的皮肤暴露是此次评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一定损害,其毒作用特征主要为形成高铁Hb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害[18]。

3.3有机氯农药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廉价而广谱的杀虫剂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主要包括DDT和六六六,由于这类农药在自然条件下半衰期长又难以降解,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且不断的在体内蓄积。有机氯农药又可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其生殖和发育毒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9-20]。2008年,HE等[21]分析显示六六六是松花江中主要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其含量高于国际标准ISQG水平,提示松花江中存在生态风险。2010年安娜等[22]研究表明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体有六六六类和DDT类农药残留,且DDT类农药的残留量高于六六六残留量并有统计学意义,松花江水中(DDE+DDD)/DDT的比值为0.382,说明近期有DDT类的污染物排入江水中,虽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不能被忽视。最近国外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进行了年龄和体质指数(BMI)调整后,血浆p,p’-DDE水平每升高1ng/g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性即增加为原来的1.13(95%CI1.02-1.26)倍[23]。

3.4邻苯二甲酸酯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环境激素,其致畸性、致突性、致癌性受到国内外的大量关注。2007年陆继龙等[24]研究表明第二松花江下游水中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化合物为主,其含量显著高于国内外一些河流水中含量,且已超过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这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并且对水环境构成了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然而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目前关于松花江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健康风险评价未见报道,但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还是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应引起相应管理部门的重视。据2005年美国Rochester大学的Swan等[25]针对134名2~36月龄的男性婴儿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胎儿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引起男性婴儿生殖系统畸形。

3.5多环芳烃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松花江水质污染物以多环芳烃类比例最大,2010年孙清芳等[26]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人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类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风险值在10-6~10-7属于可接受范围。同时,马万里等[27]致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也表明松花江水样中多环芳烃类的致癌风险小于10-6,即致癌风险较小。多环芳烃类的生殖毒性是继致癌性后普遍关注的生物学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苯并芘具有卵巢毒性,其代谢产物作用于雌性生殖系统可造成卵巢原始和初级卵泡数目减少[28]。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的结果显示,多环芳烃暴露与发生,活力,血清睾酮浓度以及形态相关[4]。

4松花江有机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的展望

上世纪90年代,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污染日趋严重,自2006年国家实施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治理方案,通过热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技术对松花江有机污染进行治理[29],同时提升公众对有机污染物有害风险的认识,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监测、管理和风险评价制度,使松花江有机污染物逐年减轻。对水中有机物污染浓度的分析及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①进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实时调查监测松花江有机污染来源、种类及浓度变化的情况,进行人群健康影响风险评估;②利用连续在线监测研究,结合环境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浓度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③结合毒理学和分子机制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浓度对人群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危害;④借鉴国内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判断原则,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优控污染物来源和环境中排放的情况,探索合理安全的治理技术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松花江成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J].环境保护,2006,(2):1.

[2]于云江,付益伟,孙朋,等.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水体特征污染物筛选研究[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3(3):175-181.

[3]WhitcombBW,SchistermanEF,BuckGM,etal.RelativeCon-centrationsofganochlinesinAdiposeTissueandSeruma-mongReproductiveAgeWoman[J].EnvironToxicolPharmacol,2005,19(2):203-213.

[4]MendolaP,RobinsonLK,BuckGM,etal.Birthdefectsriskas-sociatedwithmaternalsptfishconsumption:potentialeffectmodificationbysexofoffspring[J].EnvironlRes,2005,97(2):134-141.

[5]熊治平.河流概论.第1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7.

[6]邱炳源,林秀式,侯桂芹,等.松花江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6):634-637.

[7]李青山.松花江有机毒物污染状况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1995,(3):13-19.

[8]翟平阳,刘玉萍,倪艳芳,等.松花江水中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研究[J].北方环境,2000,(3):19-21.

[9]王东辉.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69-73.

[10]史鑫源.松花江黑龙江段水体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07.

[11]刘志彬.松花江饮用水水源中优先检测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J].科技信息,2009,(7):37.

[12]林秀武.20年来第二松花江甲基汞污染危害渔民健康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5,12(5):238-240.

[13]宋增仁,高良文,徐章纯,等.松花江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7,6(4):6-9.

[14]张磊,王起超.第二松花江下游居民甲基汞健康风险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8):691-692.

[15]张磊.第二松花江下游地区产妇和新生儿甲基汞健康风险的初步研究[C].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CEPPH2011),212-215.

[16]佟延功,吉龙哲,杨怀义,等.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案例[J].中国卫生监督,2007,14(4):280-284.

[17]段小丽,王宗爽,王菲菲,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健康风险评价—以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C].2008年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65-272.

[18]张晓春,吴登胜,杨强生,等.低浓度苯胺、硝基苯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14(1):53-54.

[19]YoshidaR,FukamiM,SasagawaI,etal.AssociationofCrypte-hidismwithaspecifichaplotypeoftheestrogenreceptalphagene:implicationfthesusceptibilitytoestrogenicenvironmentalendocrinedisrupts[J].The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05,90(8):4716-4721.

[20]VogelJM.Perilsofparadigm:complexity,policydesign,andtheendocrinedisruptvcreeningprogram[J].EnvironlHealth,2005,4(1):1476-1488.

篇(9)

中图分类号:[TE9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是组成生命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要素;同时,水又是战略性资源,与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把水列为五大可持续发展最优先领域的首位,水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我国的水资源现状,特别是城市水资源现状,以及水资源的治理对策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1 中国城市水资源现状

我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2.8万亿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居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只占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受降雨量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匀。降水和径流在年内分配上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导致造成旱涝灾害频发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干旱气候造成供水不足,限制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洪涝之灾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受降水分布影响,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递减,分布很不均匀。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水量丰沛,其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北方地区干旱少水,水资源严重缺乏。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地区)分布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水土资源组合不合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

在水资源紧缺的城市中,不少城市通过开采地下水来维持供水的需求,地下水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位的降落还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咸水下移等难以逆转的环境问题,这也对地下水水质造成了影响。

总体上,我国南方城市水资源在水量和水质方面均优于北方,且存在水量富余。

2 城市水资源的治理

2.1城市水资源紧缺的解决方案

2.1.1节水措施

节水措施应从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三个方面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实现不同用水情况采用不同的节水措施[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占有总用水量50%以上,因此,农业节水是关键,应该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效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在井灌区,推行管道灌溉,减少管道漏失率;水库、河道等灌区,进行渠系配套,对渠道进行衬砌,减少渗漏,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有条件的地区可大力发展喷灌,果树和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可推行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同时,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养。

在工业节水方面,应该加快现有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闭“三高”企业,坚决关闭用水量大、经济效益差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用水少、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对冷却水、空调水和工艺水实现处理回收利用,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工业用水“零排放”。同时,可以进行厂际间调水,例如,将棉纺织厂的生产用水通过调水工程调到造纸厂进行重复利用。

在生活用水方面,要加强供水系统改造,减少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推广节水设施和器皿;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杜绝公共场所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生活用水提倡一水多用,分质用水,推行中水回用。

为了保障节水措施的顺利进行,需要把节水纳入依法管理中,规范人们的用水行为,成立节水专管机构,制定节水政策和标准,加强节水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节水技术的科技含量。

2.1.2雨水资源利用

当今,地球上现有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雨水作为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早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当今世界范围内,雨水利用技术发展较快的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各项雨水利用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3]。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分散实施、就地拦蓄、储存和利用城镇雨水,避减洪涝灾害,增加城镇供水量,改善城镇生态与环境的过程[4]。城市雨水可以用来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进行雨水中水回用和作为饮用水水源,这都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1.3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我国沿海区域含有11个省、区和直辖市,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岛屿,是我国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水资源日趋紧缺和海水丰富的区域。

在沿海城市可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用水,这样可以节约淡水资源,这在当前形势下是可行的。海水淡化可以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实现新水源生产,同时淡化海水的水质优于自来水。当前关于海水淡化的迫切要求是,要有新观念,采用先进工艺,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减少浓缩盐水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开展利用浓缩盐水进行盐化工生产的循环经济思路[5]。

2.1.4污水资源化与污水回用

污水资源化,一方面使得城市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作为城市一种新水源,减轻或避免了远距离输水和购买高价水资源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城市水环境的污染负荷,达到保护或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目的[6]。

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两种有效途径。直接回用是将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工艺处理之后,不经过天然缓冲水体的稀释与净化,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循环用水,绿化用水和景观用水等。间接回用是指污水经过处理之后,排入天然水体或回灌到地下含水层,再经过自然的稀释、过滤和净化(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净化),然后再取用供给不同时期使用[7]。

2.1.5跨流域调水

调水工程是解决资源性缺水的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地区,在实行节水、治污后仍不能满足需求时,需要考虑是否有条件进行跨流域调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在经济活动频繁和人口增长快速的地区,为了保持水资源按地域分配,进行水资源跨流域再分配,实施水量调配和调节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2.2城市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破坏水生态环境,进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并恢复水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2.1加强管理,完善和执行政策法规

为了水污染防治的顺利进行,需要完善废水排放标准和相关的水污染控制法规和条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各行业进行污染监督,预防新的污染产生;明确责任主体,积极应对污染的发生,及时找到责任人,加快速度处理污染源;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包括重要建设政策的评价,防患于未然,对危害环境的策略不得予以通过,不进行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建设;通过科学的评估,积极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把影响控制最小化[8]。

2.2.2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

防治污染,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对于旧有的城市污水/雨水合流制系统进行适当改造,新城区在建设规划时,考虑配套建设雨水/污水分流制系统,有计划、步骤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产业规划和工业发展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结构的优化,使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应按照“物耗少、能源少、占地少、污染少、运量少、技术密集程度高及附加值高”的原则,限制发展能耗大、用水大、污染大的企业,以降低单位工业产品或产值的排水量及污染物排放负荷。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工业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污染物尽可能的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到最少。

2.2.3加快城市污水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通过污水处理消除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与建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污水厂的处理规模。研究新工艺,节约能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城市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大力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郑晓郁,姜东旭. 论述我国水资源紧缺及治理措施[J]. 价值工程,2010,(21):190

[2] 纪亚非,赵延凤,乔聚玲. 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J]. 山东水利,2002,(3):6

[3] 刘平乐. 城市雨水利用研究[J]. 甘肃科技,2010,26(20):61~63

[4] 祁丽艳.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析[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增刊):35~36

[5] 刘夏伊.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水资源紧缺[J]. 水工业市场,2009,(7):8~9

篇(10)

XXX公司在QES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二、评价范围

XXX公司及各子分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环境因素。

三、评价准则

1、GBT24001-20__;

2、建设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

3、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四、评价时间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五、评价过程综述:

(一)污水排放:

存在施工现场废水、生活废水、车辆清洁废水、食堂清洁废水排放、消毒剂水的泄漏5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保管理制度》《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若干规定》、《山东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各单位都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生活废水都排入当地排水管道,在定点清洗车辆、施工现场冲刷搅拌机管道废水沉淀重复利用。各子公司、分公司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测,判定排放达标。同时在清洗处设立沉淀池,在食堂设置隔油池。

(二)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办公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加工现场废弃物、废弃线缆、废焊条、焊渣、废钢、木屑、钢板、型钢、焊丝盘、焊剂、木板、氧化镁板、石膏板、岩棉板色带、胶水瓶、涂改液等的25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各单位定点存放,执行莱钢集团公司垃圾存放、运输管理定;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回填、及时外运;部分废弃物甲方回收,设立垃圾站,进行分类存放,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定期回收、不能回收的委托环卫单位分类处理。25项环境因素基本符合要求。

(三)危险废弃物

存在微机消耗器材、旧日光灯管废弃、废电池产生、含油棉纱废弃、废弃油漆桶、废弃刹车片、废弃含油机械零部件、油漆桶、碳粉盒、墨盒、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12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化学危险品管理条理》。各单位建立了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危险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公司统一回收处理;部分甲方回收;禁止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储存、利用、处置。

(四)噪声排放

存在运输、吊装机械噪声排放、钢材加工设备噪声排放、钢结构件制作安装噪声排放、手动工具运转噪声排放、混凝土浇筑振动棒噪声排放、施工现场模板噪声排放、各岗位噪声、厂界噪声等7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青岛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

建设公司厂界噪声、岗位噪声由集团公司安环部检测科进行测定,检测结果满足法规要求。项目部在强噪声施工过程中避开夜间施工,因工艺要求必须在夜间施工的请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工,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7项环境因素因素符合要求。

(五)能源资源的适用和消耗

存在施工用水消耗、施工用电消耗、钢材消耗水泥消耗、办公生活用水消耗等4项环境因素。

适用法律法规要求《节约能源法》、《建筑法》、《山东省节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各单位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定额进行控制,在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对余料进行重复利用。各单位建立办公用品领用的管理办法,教育员工节水节电。

4项环境因素均满足要求。

(六)粉尘排放

上一篇: 艺术审美的特征 下一篇: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