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5: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经济专题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经济专题培训

篇(1)

一、要树立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九十年代方兴未艾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文档资料管理已日渐成熟,并在社会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是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之中,由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

二、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和传统档案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各种类型的信息目录和结构较为单纯的档案参考资料。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这几年档案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经济生活和工作领域当中,加之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这就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档案人员对档案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加强,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家能手,实现工作效率化。

四、数字化管理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各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石西油田这个比较新的油田,档案完全数字化、网络化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数字化管理,为我们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价值。

篇(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培训在成都开班

11月8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培训班暨亚行技术援助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与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开班启动。来自农业部和亚洲开发银行组织的多名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顶尖专家,将为52家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开展为期4天的培训,共谋“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

小麦专家组提出南方稻茬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目前,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麦播进入高峰。针对部分地区稻茬麦因收获腾茬推迟和局部土壤过湿整地困难播种进度较慢的情况,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南方稻茬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要求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为重点,切实抓好沟系配套、防涝降渍、防冻控旺、化学除草等措施落实。意见强调要适时播种,提高质量;查苗补缺,移密补稀;早施苗肥,因苗补肥;沟系配套,防涝降渍;春草秋治,及时化除;适时冬灌,造墒防旱;控旺转壮,保苗越冬。

北京开启鲜活农产品城区直通车

11月8日,“城市鲜活农产品绿色车队暨首都菜篮子直通车启动仪式”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行。为落实政府关于“保民生、稳物价”的政策措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城市配送效率,根据《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市交通委组织制定了地方标准《城市中心区鲜活农产品运输保障办法》,在鲜活农产品这个重要领域开展配送试点、示范工作。

河北优质蔬果低价进京受追捧

篇(3)

1背景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并且其已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文献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固守传统的地方文献保存和利用方式,是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地方文献是以地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主要信息来源。地方文献展现出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发展缓慢,地方文献工作处于瓶颈期,没有实质性进展。

 

2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资源数字化建设意识淡薄

 

县级图书馆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工作模式及工作思路跟不上现代化图书馆发展步伐,服务内容单一且服务手段落后,同时在经费和技术上有困难,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国家和省、市级图书馆的事情,所以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

 

2.2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年龄偏大、新生力量不足、思想僵化、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完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等问题。县级图书馆缺乏既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致使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县级图书馆得不到有效应用。县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低,没有能力进行数字化、网络导航的工作,很难开展数字化服务,难以适应“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与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

 

2.3资源建设和服务纵深不足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向着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虚拟资源三者并存的方向发展,但是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及服务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地方文献资源仍是以纸质文献为主,所提供的服务也是纸质文献资源的借阅以及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检索、查找及简单的参考咨询等。其视听文献、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加工整理和利用无从谈起,也没有将地方信息的网络资源纳入本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意识,更没有专人进行此项工作。目前,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没有向纵深发展,满足不了人们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深层次信息需求。

 

2.4网站建设滞后

 

县级图书馆网站是展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并且方便用户使用的一个平台,建立网站能够拓宽用户使用资源的途径。目前,我国有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网站推出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内容,但是建立这些网站的大多都是省、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据笔者调研,其所在地区没有一家县级图书馆建有网站,这与时展极不相称。

 

3网络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对策

 

3.1树立特色资源网络共享观念

 

县级图书馆管理者要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将促使文献信息环境发生重要的改变,也必将为地方文献建设带来重要、深刻的影响。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服务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充分认识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及互联网技术在地方文献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特色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基础,是进行数字资源共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无时限、跨地域的广泛共享本地的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

 

3.2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是数字资源的管理者、传播者和导航者,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还要进行数字资源的服务,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1]。因此,县级图书馆进行高水平的资源建设及培养专业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分期分批地派其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相关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及网络信息检索技巧,从而加快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力和服务水平。

 

3.3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收集

 

3.3.1创新地方文献收集方式。传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获取方式主要有订购、征集、复制、交换、索取、捐赠、呈缴等。县级图书馆按照传统方式收集地方文献困难,导致地方文献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收集:①呈缴本制度。由地方政府通过法令、规章制度等法律形式制定本地区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呈缴样本应成为收集地方文献的稳定来源。②行政部门发文。政府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网站等媒介关于地方文献的征集函,号召各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资料。③图书馆通过颁发捐赠证书、组织地方文献专题展览、座谈会等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互动,鼓励其主动捐赠。如:满族著名作家赫连佳新的著作《关东秋叶》是一部关于关东大地和老北镇的故事,北镇市图书馆以作者亲自向图书馆赠书活动为契机,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地方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更多的人捐赠所著所藏的地方文献。

 

3.3.2重视地方文献网络资源的收集。网络上的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多,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这些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范围广、分散杂乱、信息重复的特点,有传统的纸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电子书刊,也有本地网站上有关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大多分布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网站上[2]。县级图书馆可以对地方文献的网络信息进行系统的挖掘、筛选,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地方文献数据库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把网络上丰富、流动的信息资源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转化为本馆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也使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3.4加速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信息基础,为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内容。假如我国各个地区的县级图书馆都能够把馆藏中具备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专题数据库,并且通过网站进行网络服务,能很大程度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县级图书馆要把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3]。

 

3.4.1通过网站推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县级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是其数字化建设的信息基础,其越有特色就越有生命力,可以通过特色文献资源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后续力。县级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应重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对地方文化及地方文献资源设置专栏进行宣传,并且将分布于各政府网站、地方旅游网站、网上论坛等的网络资源通过站点之间的相互链接统一集中在其网站平台上,进行网上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3.4.2完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工作。目前,县级图书馆基本上都采用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大多数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通过书目数据库揭示本馆的全部地方文献收藏情况,既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检索服务,又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县级图书馆在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过程中,要力求突出地方文献特点,如:对普通主题文献以地名为主标题著录607字段;增加660字段、661字段、314字段、334字段;在地方文献书目记录中增加690字段,并设专库。

 

3.4.3重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应根据经费、人力、设备等条件逐步推进,应先完善地方文献书目检索系统,再着手编制各种重要的地方文献专题索引、题录,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在书目数据的基础上,不仅要对地方文献的主题、分类等进行详细著录,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好地揭示馆藏;对某些地方文献进行文摘或提要式录入,有的进行全文录入,加深文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有能力的县级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步骤地建设一些有较大利用价值的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网上的地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下载或链接、分类、组织,建立相关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或者围绕一个或者几个有关本地的历史文化专题建设数据库,通过网站提供检索服务。如:本地区名人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等。

 

3.4.4为其他网站提供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地方文献作为区域文化资源日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县级图书馆根据馆藏内容和读者需求编制各种专题资料,成为地方文献工作的首选。以北镇市图书馆为例,北镇市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北镇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北镇旅游官方网站“辽游网”,北镇市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其提供各种专题资料,展示北镇市的历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向游客全面推介“祈福灵境 养生宝地 辽宁北镇”,宣传北镇市的旅游产业,服务地方旅游经济。

 

3.5与省、市级图书馆合作,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县级图书馆可以将其收藏的珍贵地方文献送交上级图书馆,一方面其可以不用再购置专门设备,另一方面也不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数据的规范和数据库的安全,从而减少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县级图书馆通过与上级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对馆员进行长、中、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县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省、市、县实现三级联动,积极引导和扶持县级图书馆,如:向县级图书馆读者提供登录账号,使县级图书馆读者能够享用网络图书馆资源,实现服务层级的扁平化及服务资源共享[4]。

 

4结语

 

篇(4)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布局,优化设备配置,先后解决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三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技术、软煤岩支护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后,又明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矿井数字化建设进程。

针对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借鉴国际上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经验,与北京、陕西、江苏、河南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共同打造秦源煤业公司数字化矿井综合平台。同时,邀请有关教授和专家,深入矿井调查研究,就数字化矿山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保证了数字化矿井建设稳步推进。

面对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和职工不理解等一系列困难和阻力,我们根据企业对矿井综合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利用长短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办法,同时,结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组织技术工人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打造一支品牌职工队伍为数字化矿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进程中,我们紧盯煤炭科技发展的前沿,紧跟和赶超国内煤炭科技先进企业,紧紧抓住“解放人、防范和减少灾害事故发生、提高效率与效益”这三条主线,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矿井。

目前,我们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通风系统(包括制氮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扇风机自动控制、全国首创的矿井通风仿真模拟系统等),地面保障系统(人员考勤、水泵监测、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井上下皮带监测、副井绞车提升),生产系统(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等),安全系统(包括矿井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电子显示及语音广播、安全入井考试系统)等,实现了井上下运输、中央变电所、泵房、制氮机房、水处理站等场所无人值守,井下作业人员从500人减少至350人,中夜班各100人左右,早班150人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井下作业人数标准。我们还引进德国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作面顺槽运人卡轨车。通过自主创新,安装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乘人索车,实现了人员运输的安全。

篇(5)

一是做精宣传。主要是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时政宣传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今年我们根据全市经济工作重点,精心组织策划了《聚焦大项目,合力大发展》专题,集中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及时报道全市大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为我市加速实施“五个三”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鼓劲助威。在此基础上,还开辟了《保持先进性,做时代先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全力整治城乡大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专栏专题,使主题性战役性宣传更系统更纵深,在全市营造了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媒体特色实现新突破。按照频道抓特色栏目创牌子的思路,着力增强媒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对本台自办的10多个栏目的片尾及署名做了统一规定,聘请专家对综合频道影视频道以及《荣成新闻》《社会了望》《德与法》《相约你我他》等固定栏目进行了全新改版设计包装,增强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突出荣成浓郁地方文化特色,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外宣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高密度供稿全方位推进,把上大台上头题作为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新闻记者靠上去主抓外宣工作,今年以来共在中央台省台威海台发稿210多篇,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多篇。

二是做大网络。主要是加大了三个工作力度。一是加大有线网络合资整合力度。我们与威海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荣成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依托威海广电的资金和市场优势,为我们进一步拓展网上增值业务建立大网络大市场多功能高效益的有线电视网络搭建坚实平台。二是加大服务园区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做到了全市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与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同步推进。先后完成了寻山至西龙家阳光商贸城黎明小区广场八河水库至石岛湾段等地下管道工程的预算设计绘图工作,共建设地下管道32000多米,铺设光缆26000多米,今年以来无偿用于全市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资金投入达300多万元。三是加大数字电视宣传推广力度。我们克服技术地理等困难,于今年春节期间为鸡鸣岛开通了数字电视,开创了我市数字电视开播的先河,并在张高丽书记来我市考察观摩期间顺利为石岛宾馆安装了数字电视,成为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还根据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意见》,力争使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的县级市。

三是做活经营。主要是深挖两个潜力。一个是落实奖惩机制,挖掘外联记者的潜力。把完善奖惩机制调动外联记者积极性作为广告增收的内在动力,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每天广告时段不断档,而且有效保证了广告收入的稳步增长。再一个是坚持多路并进,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针对医疗广告客户大幅度减少广告收入锐减的客观形势,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加强与社会广告公司和知名企业的联手合作,通过开辟专栏集中推介和借水行舟共同参与等方式,实现企业宣传与广告创收双赢。

篇(6)

(二)采、编、制、播设备的全面更新升级,为我县广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三)是推进网络覆盖,构建了一张覆盖九寨全境所有乡镇和100%行政村的有线(无线)网络,推动了有线(无线)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

二、办好我县广播电视台措施

(一)解放思想,积极进取。首先亟需解决的便是观念上的创新。要打破“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出击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实情,真实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正确反映社情民意,为党政决策提供翔实参考,发挥我台在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重要作用。

(二)努力提高县级电视台宣传质量

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地方的发展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从基层群众的利益出发,走本土化道路,使采编的新闻贴近群众,为百姓服务,以此带动专题、深度报道等其它节目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7)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六、统计倍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31-03

1淮南师范学院及图书馆概况

1.1淮南师范学院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9年与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师范类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5个院系, 4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万7千人,在职教职工9百余人。

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认真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1.2图书馆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由泉山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校区图书馆两个部分组成,馆舍总面积约36600O。现有(2012年底)在职正式职工45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

截止2011年底,馆藏图书150余万册,中文纸质期刊1300余种,报纸80余种;拥有各类学术与学习类数据库15个,电子图书约60万种;建设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和非书管理系统。开设的服务项目主要有:报纸、期刊阅览服务、图书借阅服务、电子文献检索阅览服务、读者培训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自修服务,还举办内容丰富的“大学生读书活动月”系列活动等。

2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理念与目标

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做优师范性、做强应用型、做实地方性”的规划方针,图书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提出着力建设具有“师范特色、学科特点、地域特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树立“资源满足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工作理念、营造“书馆、书房、书香”文化氛围这样一个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努力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突出文、理科重点,满足工、商科需求,凸显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以服务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建设多元化、管理手段多样化,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以资源整合为载体,着力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立足本校,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面向淮南,为淮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基础教育和学习型组织服务,辐射省内同类地方高校,提供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3电子资源建设实践

围绕以建立文献资源保障、支撑、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目标,图书馆近几年来不断丰富资源、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建设、同时满足一般性需求、逐渐形成了彰显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以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以机构数字图书馆为抓手,建设一个资源全面整合的、融合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传统服务与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构建淮南市“学习型组织数字图书馆”和“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下面就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中的的具体实例,展开探讨:

3.1经费投入

围绕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我们馆对资源建设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大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比重,纸本图书与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达到甚至超过1:1。在2007年之前,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每年仅30万元左右;2008年以后,均超过100余万元(不包括相关硬件投入)。

3.2资源建设

在2007年之前,我馆仅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电子图书等为数不多的电子资源。而2008年以后,有了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对已有电子图书进行增补的同时,相续丰富了原来的数据库资源,并购置了一批新的数据库。

1)电子图书针对性、选择性增补

近三年,我馆采取公开征选、邀请选购、专题购买等方式,增补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教参书和中数图外文电子书等30余万种,总数达到60万种,学科专业匹配性逐年提高;形成了与纸本馆藏相互补充,校(馆)系两级建设的学科专业资料库模式。

2)数据库资源建设

重点构建满足学科专业、学术研究类中文数字文献资源,提供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资源支撑。在这种思路下,我馆一方面对已购置数据库资源进行了补充,同时又购进一些应用型专业类数据库资源。CNKI资源系统回溯至创刊的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中国统计年鉴、工具书、报纸,以及高等教育、党建、精品文艺等专辑数据库资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学位论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的基础上新增了法律法规、西文会议论文、科技信息系统等数据库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8专辑全套订购;续订Springer全文外文电子期刊等;同时新增了国研网、库客音乐数字图书馆等,初步实现了学术型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系统品种齐全、相互补充,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专业;而龙源电子期刊、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和超星名师讲坛的订购,则形成了一个兼具学术与学习的资源体系。

3)免费电子资源征集

针对一方面图书馆年度经费既定,购买数据库资源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网络免费电子资源十分丰富,却是质量难以保证的状况,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及遴选活动,同时组织了部分馆员长期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各类信息门户、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定期交流等方式开展免费资源的收集。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免费数据库61个,外语、考试、就业等相应关门户网站40余个,按学科和类型等整理挂载在图书馆主页上,同时定期以邮件方式向读者推送。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增加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4)整合资源

随着馆藏资源的逐渐丰富,用户越来越感觉查找时的无序甚至是跨库的繁琐,因此,图书馆在资源的统一揭示和易用性方面深入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第一、在省内率先建设“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整合所有馆藏文献,读者可在平台上实现一站式检索;第二,对每个数据库编写了应用指南,挂载在每个链接地址后,方便用户使用;第三、对征集到的免费的电子资源,按内容、按学科进行类聚,方便查找;每四、对图书馆网页进行改版,尤其是电子部分,按学科性质及内容关联性等因素进行整理排序,以方便读者最终利用为第一角度进行资源的揭示。

5)特色资源建设

经过专升本后十余年的积累,我馆逐渐收集一批成套、系统,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关于《淮南子》研究、花鼓灯文化、推剧等方面的文献,提供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研究,正在以此为素材,构建具有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3.3配套硬件建设

图书馆在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逐渐强化配套硬件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先后入经费120余万元,购置了服务器8台,新增存储设备46T,以及相关ups等设备。

4服务措施

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文献资源宣传与推广力度。以读者为根本,推行主动服务措施:继续开展多层次资源利用讲座与培训工作;改进校系两级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拓展馆际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

1)成立信息服务部

2008年,成立独立科室“信息服务部”,主要负责馆藏资源的宣传、推介;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负责用户培训、新生入馆教育;指导“读者协会”,组织学生活动,以及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等。

2)开展多层次的资源培训、讲座及数据库推介活动

除了每周定期资源培训讲座外,我馆还开展预约讲座、毕业生专题讲座及学生就业信息搜集等方面的讲座,同时邀请部分数据库商走进校园,开展资源宣传推介。仅2011~2012学年上学期,除新生入馆教育外,我馆共开展定期、专题讲座15场,培训读者近1500人。邀请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超星、国研网、龙源电子期刊等多家数据商专业人员开展了资源宣传推介活动。

3)多形式、多途径加大资源宣传力度。除加强资源利用培训、讲座宣传外,充分利用网页、校报、宣传栏、板牌、主题海报等形式,宣传和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及利用途径。

4)创新服务项目,深化信息咨询服务

在2011年度,针对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主动深入15个院(系),调研座谈80余人,重点听取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全年又召开6场次读者座谈会。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改进措施,新增文献传递、图书预约、逾期提醒、新书/数据库荐购、在线咨询等服务项目。

5)“大学生读书活动月”

“大学生读书活动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由图书馆联合校团委等部门共同主办的全校性读书活动,每年一届。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利用与服务等是历届“读书活动月”的重点。每届均有经典视频展播、数字资源推广宣传、资源利用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数字文献知识技能大赛、数字化时代阅读主题征文等活动。

6)依托“中国知网”的个人/机构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与推送、学术热点揣测、学术趋势搜索以及科研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目前已经建成个人数字图书馆注册使用近200个,院系二级机构馆5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7)电子阅览室免费检索专区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有电脑270台,划分出50台专门区域,免费提供给高年级同学检索下载电子资源以及开展小范围的电子资源利用讲座使用,反馈效果良好。

8)相关社会服务措施

除传统的向社会人员开放部分借阅服务、电子阅览室服务、与部分区县馆交流图书馆业务外,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其它社会服务措施。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成功申报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及信息服务机制研究---淮南市校地合作可行性实践”与淮南市科技局项目“构建淮南市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实践研究”,目前正分别与淮南市图书馆及淮南市教育局合作,积极推进中。

5存在问题及思考

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深入院系走访、读者座谈以及日常工作思考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简要探讨:

1)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因其学术水平较高,前沿性强等特别,一直是各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开发科研项目的重要保障。我馆也在积极探索外文数据库的建设问题,但面临着一方面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对外文文献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采购的外文资源利用率又十分低下,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巨大的效益比反差。虽然在采购时采取了由学科专业馆员与邀请院系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方式,但是在使用率的提升上仍然效果有限。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及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的情况下,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适当利用共享与传递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经费相对节约的方式。

2)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这里不仅有电子资源与纸本图书、纸质期刊的重复问题,还有采购的电子资源之间相互重复的问题。例如我馆采购了知网期刊(工程Ⅱ与医学专辑除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套,这里面除了补充了工程类与医学类外,存在着重复问题。再加上采购万方数据时开通了万方数字化期刊,重复现象更加严重。而电子图书是与馆藏纸本重复部分优先购买还是避免重复,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重复购买还是适量删减,都是值得根据校情馆况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重复建设,肯定会带来工作者重复劳动、图书馆资金浪费以及增加读者的利用负担。

3)特色库。特色库的建设虽然有助于提高馆藏质量,保证教学和科研需求,有助于通过资源共享发挥作用,满足社会与其它高校用户对特色馆藏的需要。但是特色库的建设一定要与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适应,与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支柱性产业为基础,以馆藏资源和队伍状况为先决条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我馆目前正在建设的淮南地域文化特色库资源,但是笔者认为面临选题过宽,题目过大,支撑材料匮乏等问题,建成后实际效益有等考验。

4)本地镜像和远程包库访问模式的选择。图书馆在最近几年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购买资源的越来越多,所占用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与相关硬件设备相对有限的矛盾。虽然我馆去年新增存储35T,但把新增的数据库选择性安装后几乎用尽。一些托管的数据库我们只能选择性安装近几年的数据。在整体网络环境愈发畅通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改藏为用,将一些带宽占用不高,访问量相对较小的数据库,改为包库使用方式。这样既能减少硬件采购与后期使用成本,也能降低使用管理成本。但是有时,这与学校的整体评估指标、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等又是有矛盾的。

6结束语

因笔者水平有限,所做总结与分析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缺漏,但目的是以我馆为例为兄弟院校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更好的把握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向。

同时,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书馆・书房・书香”发展理念和“资源满意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建设理念,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开发馆藏,提高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419-424.

[2]李树民,叶素萍,唐品.重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分析[J].现代情报,2008(5):95-101.

篇(9)

加强旅游信息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建立相对完备的旅游文献保障体系

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建立相对完整的文献保障体系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必须要有丰富的反映本地区旅游经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源做保障,近年来,图书馆结合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致力于新疆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建立了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塔里木大学“学科性”的西域民族特色文献库。

目前,该书库纸质图书馆藏已有2万余册,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22个大类,主要包括新疆历史资料、新疆民族民俗资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资料、新疆各级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新疆各地包括地方特色产业、旅游业、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等地方文献、海内外学者探察研究新疆的相关资料以及历代贤达在新疆的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等等。但是,随着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图书馆还应不断的加大对该书库的投入,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积极与市政府史志办、档案局、旅游局等单位联系,更加广泛收集并加工整理反映该地区特点的文化遗产、文献古迹、文物古迹的相关各类图书,照片、影像等资料,再利用图书馆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搜寻古籍、挖掘方志、传说等历史信息,追根溯源、形象地再现历史,引导游客在景区中走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隧道。

加快旅游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会有更多的人将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和获取方式限制,选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也应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旅游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形成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动态的、方便信息需求者使用的虚拟馆藏,巩固相对完备的旅游文献保障体系。具体措施:¹将拥有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设本馆旅游信息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等,使本馆特色和优势得以充分展示和利用;º将网络上分散的最具时效的国内外旅游资源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最优信息,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规划和营销策略;»建立地方旅游资源信息网站,不仅在对外宣传方面有积极作用,还可以帮助游客了解或者投资者了解地方旅游资源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¼为了避免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图书馆可以与当地的各类信息机构联合,建立地区旅游资源信息开发中心,方便信息需求者获取所需信息。

篇(10)

规范的统计工作机制,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规范。

一是抓队伍规范。我们要求从事综合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系统内部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必须具有敬业负责的精神,熟悉业务,有较好的写作基础;县级局调配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必须事先征求市局办公室的意见。同时,市、县两级局注重发现和培养新手。20*年以来,我们按照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从新考入的公务员中挑选21名同志从事专兼职统计工作。目前,全系统专职综合统计员16名,工商所及业务科室兼职统计员296名,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统计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的超过90%。实施了骨干帮带、业务检查、分片培训、典型示范、外出学习等多项提素措施,做到经常化,形成制度化,不间断进行学习教育,使统计员队伍人员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状态饱满,后备力量充足,工作连续稳定,勤奋敬业和创新发展的势头比较好。

二是抓制度规范。20*年全省系统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按照省局抓规范的要求,针对全市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组织业务科室负责人、县局部分统计员骨干,对《*市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工作规范》进行了讨论,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和专题调查等方面,研究确立了新的规范和标准,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局和各科室。省局《关于认真贯彻省局领导批示进一步做好全省系统统计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对照标准和要求,对原有的《统计工作试行意见》、《统计档案管理规则》、《综合统计员职责》、《统计差错反馈制度》和《统计执法检查办法》等制度规定,进行了修改补充,以潍工商办字〔20*〕68号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局从组织领导、业务培训、统计台帐及规范化达标等方面出台新的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按规定办事、照程序运作、依制度工作,全市系统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抓考核规范。对统计工作的考核,我们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将全年考核分解到日常工作中进行,市局每年集中组织统计检查不少于4次,历次检查均有详细记录,按考评办法打分,纳入年底总评。对调研、暗访、汇表和其他渠道掌握的情况,建立综合考评记录簿,把阶段检查分、平时印象分和年终考评分加在一起考核,督促各单位和统计员及时注意解决问题,自觉改正不足,把工作做在日常。今年初,依据《统计工作规范》的要求,我们对《统计工作考评办法》进行了规范,重点从人员专业化、工作法制化、机构网络化、管理程序化、基础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资料档案化和服务优质化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评。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考核,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工作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迟报、漏报现象明显减少了,虚报、瞒报现象基本杜绝了,差错率显著降低了。

二、重点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质量和生命。为此,我们在加强对统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从工作环节上把好数据统计关。

(一)采集源头数据,务求一个“真”字。严格按照《统计法》、《保密法》等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统计,严把源头数据采集关。工作中,我们要求各县级局及工商所,全部建立起符合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运用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等方法,对每个科室、行业、企业、市场、业户逐一进行剖析、核实,务求数字真实可靠。特别是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无照经营数、统计渠道复杂的案件数等项指标,坚持多到基层调查、多向科室问询、多动脑筋思考的办法,在求真上下功夫。对前后变幅较大的统计指标,要求必须弄清变化的真正原因,由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再上报市局。落实了数据质量责任制,遵循谁分管、谁登记、谁填报的原则进行登录和管理。去年以来,我们又在系统内进行了统计电子台帐的试点应用,在16个县(市)局、分局及198个工商所推广使用了昌邑市局设制的统计电子台帐,填写内容基本做到了及时准确、分类清晰、真实可靠,较好地保障了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集中汇审报表,确保一个“准”字。利用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时机,组织各局统计员采取集中汇审、交叉审核、相互评议的模式,沟通报表编报方法,交流和审核技巧,查找问题和差错,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汇表分组的办法是,由具体熟悉某专项业务的同志带2—3名统计员组成一组,负责对各单位该专项报表进行逐张审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对一些错行、漏数等常规性错误,要求统计人员及时改正;对表内与表间的逻辑性错误,先由负责该项审查的人员及时通报到各统计人员,并逐项做好记录。市局综合统计人员再集中讲评,谁的报表出了错,出错原因是什么,避免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相关统计员对号入座并予改正,起到警示和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交叉审核,特别是通过面对面找问题、找差错,评价报表质量,谁出错谁脸红,使统计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统计数据准确率明显提高。

(三)报表反馈审核,突出一个“实”字。提高统计质量离不开业务科室的积极参与和协同把关。集中报表结束后,市局综合统计员再予详细审核,并反馈到业务科室再审核,确保达到“三个一致”,即上报到办公室的数据与上报到对口上级的数据一致;各业务口的案件累加数与法制机构的累计案件数一致;年底各业务口案件累加罚没款与财务科罚没款数一致。对案件数、罚没数等敏感数据,通过科室的协同审核把关,更符合政策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对省局下发的各类业务软件,除组织综合统计人员学习掌握外,还及时与业务口统计员共同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借助业务软件的应用,规范统计数据生成、上报流程。20*年,结合新业务软件的应用,我们及时完成了行业代码转换、经济户口管理、业务数据库存整理等工作,确保了统计数据与业务工作实际相符。通过数据反馈审核,较好地解决了填报口径不一、数据混淆和报什么数就汇什么数、报多少就汇多少的错误做法。

(四)日常督促检查,立足一个“改”字。围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注重抓调研、抓督查、抓整改,力求把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20*年以来,我局围绕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先后组织了12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统计执法检查调研活动。其中,去年针对个体、私营、案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报表填报分类不当和随意填报等突出问题,市局组织县局16名综合统计人员,分成三个组对各县(市)局分局进行了交叉检查,并到38个工商所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抽查中发现的5大类18个主要问题,下发了情况通报,督促各局进行了改进。

三、抓好结合,提高统计分析撰写质量

我们把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各县(市)局、分局报送符合行文规范、正式文件形式的半年报、年报统计分析,从行文格式上提出规范要求。围绕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重点抓了“三个结合”。

1、与宣传工作结合,做好“数字”文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群众生活、百姓利益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整理工商统计资料,用生动的数字来阐述市场主体的规模和变化,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体现工商部门的工作和成果,既是统计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要求,也是宣传工商、树立形象的素材来源。工作中,我们注意将统计工作与宣传工作结合在一起抓,撰写统计分析和专题调查,请文秘人员一起参与,统计员和报道员搭联手,共同研究讨论,围绕报表写稿件,围绕数字做文章,根据业务数据的前后变化和对比分析,分析原因、特点和规律,既把统计报表数字变成了鲜活的宣传材料,更使全市系统统计分析撰写水平在文秘人员的参与带动下不断得到提高。据统计,去年以来,全系统专兼职统计员在为上级提供各类专题分析材料的同时,在各级新闻媒体还撰写发表反映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发展和投诉热点数字分析方面的文章238篇,《三大动力助推*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发展》、《我市个体私企注册资金超过内资企业》等文章,在《*日报》、《*晚报》等媒体发表后,都引起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显示了统计队伍的写作水平和统计服务的重要性。

上一篇: 食品企业经营战略 下一篇: 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