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6: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利发展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利发展研究

篇(1)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and climate change, water conservancy fac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5

我国共有 100 多个重点易旱县市,大多数省份都有需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县市。全国易涝耕地面积大,流域内一遇较大降雨,又会有大量客水涌入各大涝区。同时以风蚀、洪涝、人们的过度开垦等行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坏着农业生产环境。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多数河套地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严重,长期以来危害着农业生产生活。因此县市级的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

1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有做好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虽然与一般土木工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而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因此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料,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在于:

1) 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

3) 水利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4) 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必要的施工强度,有的工程因受气候影响还需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施工,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2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包括项目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以及项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验收管理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工程项目负责人、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确切实施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 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为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工程施工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领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事件和索赔。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

3) 最后在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作涉及到环境、工业、农业、电力、交通、城建、等诸多领域。并且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鉴于每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都各不相同,所以自然因素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还有人为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对水利工程的实施具有很大影响,是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范围。我们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 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3.1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是城市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洪涝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完善的洪涝预防设施是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兴建必要的城市防洪设施,加强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区域的排水能力,避免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首先,结合排水布局现状,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排放原则。合理地划分不同的排水区域,铺设排水管网,缩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其次,要理顺内部排涝水系,治理内部排涝河道和排水管网。保证内部排水畅通。对排涝特别重要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第三,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以重涝区治理为重点,以河道整治、泵站扩容、管网铺设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及排涝能力。此外,还要保护现有河塘和水面,增加城区雨水调蓄能力和排泄能力,消除内涝。

3.2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必须采用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污战略保障城市良好的水环境。首先,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做到多节水、少调水。其次,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水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尽可能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染实行雨污排水系统分流等措施进行防治。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农业节水新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加大渠网改造,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革新施药、施肥方法以及广泛应用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第四,建立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处理技术标准。加大国家有关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制订并推行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的强制性标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绿化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特别要加强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全面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加快退耕还林。其次,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将其改造成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在城区内实行垃圾袋装化,统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封堵过去居民住宅的垃圾道,取消新建建筑的垃圾道,对城区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车收集和集中处理。此外,要严格控制城市河湖水污染,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城市绿化带,增加水体生态区之间的纵向联系,增加固土保水与涵养肥力,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改善水文循环,稳定洪泛范围,改善河床基质与水生植物布局,净化水体,降低水土流失。

4 结语

水利工程兴建时,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并且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为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利国利民,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篇(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工业及轻工业均得到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相应的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防洪等大坝工程的建设技术接近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当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虽为我国经济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但隐藏在成就背后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如对大气、对水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地质的影响

在新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技术不够硬,修建水利工程以后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该地区就有可能出现塌岸和地震等地质灾害。如果水体的压力过大,就会早知地壳应力急剧增加,对于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由于出水量比较大,地壳的应力会更加大,从而可能会出发地震灾害,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环境的土地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修建水利工程以后,会造成水库周围的环境浸没化。土壤中的通气状况会下降,空气也会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土壤营养成分过少,直接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长。第二,水库周围的土壤还有可能出现沼泽化。随着水库水位的升高,水库周边的水位也会随着升高,当水库中的水溢出来以后,侵湿周围的土壤,使得土壤中植物的根系衰败。第三,会造成周围土壤出现盐碱化。当水库中的水位上升之后,就会渗透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在蒸发的过程中,地表水中的盐分主要集中在土壤上面,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后影响到天然河流的水温,进而影响到河流的生态环境。首先,从水质上来说,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到了水汽界面交互的速度、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使得污染物的沉降作用不断增加,水体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也会随之加快,水质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了水质的自净能力。其次,从水温上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水库因其的面积大、水体宽以及水流缓慢的特点,在受到太阳光的辐射以后,水温会逐渐的升高。当水库蓄满水以后,陆地对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库水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使得水库的水温不断的增高,影响河流下流鱼类的产卵,最终影响到渔业的发展。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影响到自然天气。在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库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会加大水汽的蒸发量,使得该地的原始气候得以改变,产生暴雨等天气,进而诱发各类泥石流灾害。

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以后,当水库蓄满水以后,就会溢出来,从而浸湿周围的土地,土地变得湿润以后,就会使得蚊虫不断增加,繁衍出各种细菌和病菌,这些病菌通过蚊虫会传染到人,从而造成周围的人出现伤寒、细菌性疾病。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会减慢水流速度,容易使得钉螺等有害水生物繁衍到水库,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

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对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和检测,并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和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在完成评估以后,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的结合。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水利、生态环境以及经济。通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结合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预算评估,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又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起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应对。在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后,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选址问题,避免水利工程因为布局结构不合理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2.做好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要做好树立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承包的合同里,就要限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把施工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对施工阶段的大气、噪音以及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制止,对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准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以后再让施工单位继续施工;再次,在施工人员施工的过中,还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防止疫病产生和传播。最后,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好以后,还要对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

3.实施生态补偿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以后,要做好生态补偿措施,以“谁破坏、谁来修”为原则。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的经济、生态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后,单纯的依靠当地力量是很难维持生态发展平衡的。因此,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给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就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远志,廖鸿志.荷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1,(16):7-9,18.

[2] 孙西振.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84.

篇(3)

水利发展研究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研究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手段。

水利发展研究是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迫切要求水利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改革和发展。为此,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参考意见,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撑。

1水利发展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为开展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示范,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建议,突出强调解决我国的水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并概括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突破,从2000年起我国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水管单位分类定性、经费来源渠道、工程管养分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界定办法、水价形成机制和收费管理机制以及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水法规建设研究进展显著,近年来,围绕着《水法》修订及配套法规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出台了一批新的水法律法规,促进了依法治水;我国水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深入,社会各方对建立我国水权制度、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水利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水利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水利发展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水利发展研究在水利各项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水利发展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重科技研究、轻政策研究”等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在一些地区和单位,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没有从推进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高度认识水利发展研究的作用,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完善。二是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水利发展研究基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系统研究、超前研究不够,总体滞后于水利发展客观实际需要。三是研究机构和人员短缺,力量薄弱。从水利系统来说,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和人员数量仍然较少,部分地区研究机构尚不健全,特别是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缺乏,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全行业完整的研究工作体系,研究信息网络很不完整,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要求。四是研究经费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脱节,不仅使研究成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影响了研究单位自身的发展。

3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将水利改革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来全面考察和分析,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能就水利论水利。研究应着力体现: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和开拓创新的思想,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特点和本质要求。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吸取多年来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通过组建精干有力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水利发展研究队伍,完善水利发展研究良性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

加强对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水利发展研究工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发展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推动水利发展研究的顺利开展[2]。

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专项资金投入机制,这是水利发展研究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争取扩大水利发展研究经费的资金额度,探索并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同时,研究单位也要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积极探索水利发展研究的多渠道投入机制[3]。

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应精简高效,明确定性为公益性(或非经营性)事业单位,政府在事业经费上予以保障。需建立起专门的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形成完整的水利发展研究网络体系[4]。

面对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积极拓展水利发展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只有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才能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研究是一项高智力、高强度的劳动,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要充分尊重发展研究人才,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水利发展研究规划,为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提供指导性的工作框架,保证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4参考文献

[1] 陈小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水利政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j].水利发展研究,2009(12):1-4.

篇(4)

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08-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水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经济的发展也尤为乐观,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效绩,同时在水利行业的运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江苏省靖江市拥有长江水域面积108.9km2,拥有长江岸线50.65km,处于沪宁长江水道的中心地段。同时,为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政府1号文件、泰州市5号文件等,靖江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等建设,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与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与环保等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正是由于区位优势、条件优势和政府主导,靖江市依托水利资源,形成了船舶制造、机电及汽车配件等主要工业门类,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水利发展现状与成绩

水利发展必然提到水利经济学这个概念。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各类经济的总称,是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的一种行业经济,是水资源的整合利用、保护、管理以及旱涝灾害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生产的总和。他包含水利建设中内部及其相关联系的外部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水利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与民生背景下水利经济的发展。以靖江为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水利相关企业收益、水利环境收益、水利民生收益。正是靖江政府长期以注重水环境为前提,结合政策的辅助,才实现了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

水利发展成果:如何评价水利发展水平,目前主要依据水利现代化的标准。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利用现代思维转变人类传统水利观念,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艺设施,新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法和网络化新型系统装备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治防水污染,建立供需协调的发展机制和决策科学化、新型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靖江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步跟上了水利现代化设施配备,从除涝减灾到水生态保护体系,再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水利管理服务对应的系统设备。本文主要以靖江为例,在建设水利现代化背景下的水利事业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系布局。靖江市充分利用南临长江,北接界河的区域优势,大力开挖整治内部河道,形成县级、乡级、村级三级河道管理体系,纵横交错,互相贯通,并与长江、界河相连的江河一体,融为贯通的水系网络,为城乡供水、防洪除涝、航道养殖以及治理水环境奠定了基础。

2.初步建成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通过长江、界河等的综合治理,已经形成了以长江和结合堤防为屏障的防洪除涝体系,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靖江长江江港堤防长达95.69km,防洪能力达到设防标准。农村80%的区域达到了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20%的区域达到了5~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

3.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增强。靖江全面实行区域供水,开展了许多水资源调配方面的工程,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重要工业和生活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0%和95%。在注重用水的同时,靖江市也关注节水工程的开展,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用水效率有所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46%。

4.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取得了初步实效。为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对城区河道进行疏浚驳砌,大力实施农村“双清”工程,且为了处理好垃圾问题,以防出现垃圾入水现象,市财政划拨专款用于河道管理经费补助,伴随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落成,工业、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靖江市的水利现代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投入放在了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排涝站、灌溉站、防渗渠道等,农田灌排能力不断提高。

二、水利建设取得的效益

水利事业的发展,一定的投入是必要的。当政府投入或者自身融资时,要充分论证投入的产出,即效益。也就是涉及到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问题,国家、群体(行业)、单位(个人)三者目标取向理论上是一致的。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其次是水利行业发展的良性的运行,再次是单位和项目的个人的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高投入,靖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环境和社会效益。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本源,随着人类对于优良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认为现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必须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皆佳的城市,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环境。靖江由于水环境整治滞后于开发,损失了不少亲水经济资源。近年来,靖江市政府在专门派专员前往新加坡学习水管理模式之后,针对靖江水利当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矛盾加剧的趋势,成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水、治水经验,从污水处理入手,在民众中宣传环保意识,在规划中编制条例,在宏观层面进行机制改革。采取大力宣传人水和谐相处,形成亲水概念。编制并实行《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开展水利机制改革,科学利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城市科学发展。随着靖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政府工作的大力宣传下,人水和谐共处的新型人水关系形成,水文化理念将逐步扎根于人们的思维之中,形成强烈的亲水概念。同时,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地产价值被提升,并带动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水环境的治理,改善了城市环境,客观上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高速地集聚城市财富,并可以以其丰富的经济实力反哺环境综合整治,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2.民生效益。在与水利相关的工业、服务业新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为靖江市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在水利经济新局势下,也有许多农民开始了创业之路。同时,靖江市的环境日益优越,人民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靖江的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零售、餐饮等传统消费市场进一步巩固,文化、养老、健身等消费渐成热点,网络购物、仓储式销售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

3.企业经济效益。靖江依托水利优势,大力发展与水利船舶相关的工业与服务业,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优势资源结合,使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成功经济转型,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靖江企业发展的道路。靖江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而凭借水利资源的船舶行业积极转型,先后承建集装箱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汽配、电机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投入,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依托港口货源优势,推进“两业融合”,延伸加工、配送等产业链条,“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也已经成为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伴随开放水平的提高,港口开放功能日益强化。在四大联检机构的正式运行中,建成靖江港进港专用航道,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经济的发展无疑带动了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同时,增加外向输出。

正是企业响应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水利优势,才能开创水利工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为今天靖江市工业、服务业新型发展做好了准备。

篇(5)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经济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它的效益具有双重性既有经济盈利性又有社会公益性,前者是市场行为后者是社会行为,水利关系国家的命脉应该以社会性为主经济性为辅,只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水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水价政策策略

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我国的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中国这种状况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这解决水资源浪费这个问题中水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应该发挥水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导向作用,以经济的手段建立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1供水价值

在水利行业中,供水价值的函数表达式是:W=C+V+m 其中,W是指供水价值,C是指以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是指生活资料消费费用,m是指价值的增值部分也可以称为新创造的价值,这个公式是水利经济的基本公式,是水利在理论上发展的基础。

2.2供水价格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水价格也遵循这个原理,水的价值是水价的基础,围绕水的价值上下波动。从这个原理我们推断水的价格由水的生产成本和水的平均利润组成。水的价格在降水正常的年份,由于人员、投入、管理变化不大,所以成本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在降水颇丰或者颇枯的年份,由于工作的难度加大,所以其成本变化幅度比较大,新的供水价格函数式则变为:P=C+f(cb)+p 在这个公式中P表示供水价格,C表示一个固定成本,也就是在正常年份也必须支付的成本,cb表示一个变动成本也就是随着降水年份的变化成本的变化部分

3.水利经济发展的策略

既然水利经济的社会性大于其经济性,所以在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3.1增加财政对水利经济的投入

政府应对水利引起高度的重视,确定政府对水利支出的合理比例并且政府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工程不能挪用水利资金。只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水利经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后盾。对于水利行业自身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保障民生的公益性行业,不仅要确保健康、充足的饮用水,还要保证合理的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要做到这两方面没有资金的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省市县乡应在财政上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水利经济,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给予其适当的补贴。第二,政府应在支出方式上建立引导机制,扩大资金来源,鼓励企业兴修水利,引导民间资金流入水利行业,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多方投资方案。第三,要做到专款专用没有监督机制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相关机构为保证水利经济的健康合理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监督和审计制度,避免资金的浪费和非法挪用,为水利经济的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3.2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

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是确定供水及其供水产品与服务的基础环境水价。工程水价的核算。运行成本和费用、税金、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是工程水价制定的原则。原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要根据国家水价政策和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调整到位,而且要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一般来说,农业用水以供水成本作为定价标准:工业用水价格以供水成本加供水投资4%-6%的盈余核定:生活用水价格以供水成本和微利的限度核定。

在水价的制定方面,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同时也为杜绝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国家可以按不同的用途实行有区别的水价,对于工业用水可以对其加收污水处理费用,从而让企业提高对污水治理的认识。对于民用水可以采用若用水量超过某一水量要加收费用,从而鼓励民间节约用水。为便于操作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规范,使水价的征收有章可循。

3.3实行水利产业集团化

经有关部门研究,水利经济发展的有效运营方式是实行集团化运营,集团化运营主要有几点优点:第一,实行集团化运行可以从宏观角度分配水资源,整体上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分配水资源单位之间的矛盾。第二,水力资源实行集团化运营规模生产,可以利用剩余的生产效益重新投资,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第三,依托产业规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水利行业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知名度。

3.4大力发展农村供水事业

当前城市中的供水事业还是比较完备的,在农村则存在着供水困难问题,所以政府应大力兴修农村供水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还要保证足够的灌溉用水同时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这一方面可以建立大型水厂、河道工程、完善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用水问题还可以提高水利经济的收入。

3.5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在利用水资源方面一方面提倡节约用水一方面还必须保证足够的防灾减灾用水,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的综合能力。在水利建设工程中,要保证防灾减灾工程的质量,因为质量是防灾减灾工程发挥作用的基础,如果质量不能保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浪费,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6着力建设生态水利

生态平衡是任何建设都必须依靠的基础,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是不可以正常运行的。所以在兴修水利方面必须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建设水利,优化环境,严格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源,加快引用水源的综合治理。大力扶持无污染养殖业、无污染工业对这些行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7实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实行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有一下方法:第一,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扩大有力时机,重视企业的融资能力,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将水利行业所贷款额转换为银行对水利的投资,减少水利企业的负担。第二,加快水利企业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水利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提高资产的规模效益。可以选择若干供水、水电大中型企业通过兼并采取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股份改造,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能力。

4.结语

水利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合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其发展,从而为提高水利行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楼红麟.义乌水利经济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1(6).

[2]赵敏.西南地区水利经济发展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6).

篇(6)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3

Th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Take Jing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Li[1], LI Fang[2], XU Haoran[3]

([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The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2]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3]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Jing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water economy and 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to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y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格局。水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民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水利经济和谐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该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①在水利方面进行了大规模且持续的投入,并且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水利发展和改革,引领水利创新发展,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1 水利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水利经济,水利现代化不同的特点,我们把水利事业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主要致力于水利经济的发展。

水利经济作为位于国民经济基础的一种行业经济,涵盖了水资源的勘探、 开发、保护、利用、经营、管理及在水旱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全部社会关系。水利经济包括水利基础产业和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主体。②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经济阶段理解为主要注重增强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即以水利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一阶段靖江市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充分利用水利优势,发展船舶运输等港口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靖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在这一阶段同时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与利用,为全市医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要工业门类的发展和靖江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基础保障功能,使人民安居乐业,逐步走上以水致富的道路。

第二阶段为水利建设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现代化是指将现代化的手段应用于水利,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和发展。它包括的内容:一是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先进的规划水平和设计能力;三是安全可靠的防灾能力和资源保障水平;四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装备。③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现代化阶段理解为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改变水利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信息化水利,主要注重增强水利的基础保障功能,水利建设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

在水利现代化的建设中,靖江市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在长江、界河以及横港进行三条控制线的建设,有利地增强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强了小型涵闸,灌排渠道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靖江市不断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并且致力于实现靖江市水利综合信息化和自动化,显著提升全市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水利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和成熟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

第三阶段为水利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持续加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并同时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注重协调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发展,使水资源基础产业和基础保障两个基本功能均衡发展,使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在促进水利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并且力争达到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即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2 水利经济发展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1 在经济社会建设初期,必须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一阶段,水利的作用更多在于实现水资源的供给,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利用发达的水运交通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使沿江开发势头不断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本来就是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水利经济,重视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有利于发挥水利行业特有的自身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2 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经济发展阶段,主要重视水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过去水利的发展历程中,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科技带领水利建设,实现水利信息化,科学化等方面明显不足,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水利的发展必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只有在水利经济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才能认准方向,找准目标,才具备实力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1)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水利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必须重视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就是本文所讲述的水利发展第二阶段。在加快防洪除涝,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水利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等目标的引导下,必须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资源集约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和生态安全等都必须靠水利发展提供更加完备更加可靠的基础性保障。由此水利现代化是未来水利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水利现代化推动了水资源更好的整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水利经济的基础产业功能。靖江市本地水资源量不足,通过建设150余座涵闸,极大提高了沿长江引水能力, 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和保障了重要工业的用水,这为靖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靖江市也大力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在工业用水方面实现重复利用率达到46%。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3)水利现代化大大降低了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果。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注重防洪除涝的建设,靖江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内部骨干河道和配套设施为主体的西引东排,北纳南泄,分级控制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这为保障居民安全生活及依靠水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使水利经济得以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发展。通过提高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水利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实现了水利经济。

(4)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致富治水,治水致富”为导向,促进了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靖江市全面落实各项水环境管理措施,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在城区河道疏浚方面有很大的投入,大力实施了农村“双清”工程;在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和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靖江水利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改善现状,预防发展,改变居民用水理念等方面努力,使水利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水利现代化注重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改变水利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水利科技化发展,靖江市在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中普及高新技术,致力于实现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目标。这为靖江市之后的水利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改变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经济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

4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呈现协同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1 水利发展呈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原本为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④同样的,我们把水利发展中的协同效应理解为在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其达到的经济社会效应大于水利经济或水利现代化单独发展所带来的效益。

近几年来,靖江市沿江开发的势头迅猛, 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靖江市经济能得以如此快速的发展,与靖江市水利的跨越式发展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靖江市的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的特点,处于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三阶段,即靖江市在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以增强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的同时,也注重水利经济的发展,来增强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协同效应。而正是在其协同效应下,靖江市水利的发展呈现“目标明确,科技带领,不断提升”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相互促进,并不矛盾

正如前面所述,水利经济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水利现代化不可能跳过水利经济阶段而直接产生,需要在水利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更好地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方向,即推动水利发展模式改革,提升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在水利发展中并不矛盾,只是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水利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水利经(下转第56页)(上接第50页)济与水利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促进水利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3 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

水利经济的发展为靖江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水利现代化则为水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水利的发展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改革创新,不断改变水利发展模式,改变水利发展理念。使水利的发展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送去源源不断的动力。水利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水利经济,即正如我们前面所谈论的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上,就可能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提高;同样地,如果只注重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忽视水利经济的发展,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可能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对于水利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只有重视两者的发展,才能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双重效益,使水利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正是在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下,极大地发挥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保障功能和基础产业功能,不断加快了靖江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5 结束语

我们必须意识到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使水利起到更好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水利的发展必须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使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能实现其最大的协同效应,以促进水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金来源: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研究――以靖江为例(项目编号:201410294048X)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廖丽霞.实现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篇(7)

水利工程是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来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被人们用来防洪、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提供清洁能源和水利旅游景点(如修建水库、人工湖泊等)等,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

 

一方面是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

 

另一方面是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在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必然会干扰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过程,而生态水利工程防止了工程作用下的生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不良的生态平衡,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 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我们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在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二是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三是施工阶段的任务。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 标准以内;最后一点是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

 

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理论,我国已有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例如,学者董哲仁曾提出生态水利工程的五项基本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还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路线。首先,重视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结合。其次,识别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能准确识别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在工程规划阶段予以充分考虑。但当前许多水利工程的设计很少或没有考虑流域生态敏感点这一点。再次,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实现水 量与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当前尤其是应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结合。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一般较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与阻力。为了减少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下游湖泊或天然湿地,可以在进入湖泊或湿地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而水田排水沟渠可以在植物生长季节充分蓄水,利用人工沟渠湿地对有机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在缺水地区种植水稻,特别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的地区,应当进行以水量高效利用与水质净化为目的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4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

 

以黑龙江省最大的湿地—扎龙湿地附近的“三江平原近期防 洪治涝工程”和“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两个国家“十一五”重点大型水利工程为例,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难点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本项目共涉及10个流域。工程类型主要为堤防工程和涝区工程。其范围东起乌苏里江、西接梧桐河流域,南至兴凯湖,北临黑龙江,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有松花江支流梧桐河、嘟噜河;黑龙江及其支流莲花河、浓江河、鸭绿江;乌苏里江及其支流别拉洪河、挠力河、穆棱河、松阿察河等河流。另外,区内还有小兴凯湖以及中俄界湖大兴凯湖。

 

作为三江项目,环保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其难点之一。分区分片实施的建设项目,在环评中都应逐点逐片落实评价内容和环保措施。即使同样的活动内容实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发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从而针对性也就成为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灵魂。环境敏感点的识别即工程与保护区的关系,是该项目中的又一难点,在三江项目涉及的流域众多,并且项目初期的设计中有很多工程伸入到自然保护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细致工作,把自然保护区和工程项目逐个流域地对比界限,把伸入到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程全部撤出来,从而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破坏。区域环境功 能状况分析中,评价范围的界定也是其难点之一。在三江防洪治涝工程中,工程比较分散,每个流域都有。在一个流域内农田和自然保护区村屯相互镶嵌,如果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的范围来确定,则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将被划分到其内,若影响范围涉及敏感点时,应把整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在内,最后采取了几个流域放在一起来确定评价范围。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许多问题不是短期能明了和掌握的。只有长期的监测、观察、研究,才能逐步找到规律。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能以工程过可行性论证为终点。这是由生态环境影响的累积性、渐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的,更是由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所以要长期跟踪评价。

 

5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保护生态,还要改善生态,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兴建更多的生态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涉及范围广,对生态影响往往具有宏观影响、区域性影响的特性,即使同样的工程建设到不同的地点,也会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今后还要注意和具体工程结合来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做好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要充分了解和正确处理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必须正视和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看到正面影响,对正面影响,要努力开发、扩大其效益;对负面影响,则应尽可能限制和减免它。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两江一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干流沿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佳木斯: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

 

篇(8)

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建设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之所以要进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得我国的农业实现增产,因为由于地区的差异及水文条件的差异,许多地区的环境可能并不适宜于发展农业,所以要想在这些地方将农业生产发展起来,就必须利用农业水利工程来改善当地的土质和水利条件。通过农业水利工程的兴建,还可以使农田能够有效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由此可见,农业水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农业的产量,而农业产量的高低又依赖于农业水利的发展程度。所以,建设好农业水利工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发展了农村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想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

2我国农业水利设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中央财政投入不足

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所以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举步维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政府的支持是少之又少的,目前我国的中央财政部门主要将其投资用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中,而对于农村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小的。虽然国家在近些年开始重视农村的建设,但是在农村水利方面的投资力度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使得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2基层投资能力有限

自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财政收入成为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因此中央财政就在我国的财政中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基层的建设大都依赖于中央财政,但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仅仅依靠中央财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赖于基层的财政投资。但是由于我国的基层财政常年都是不足的,往往只能满足日常的公共开销,而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不足,再加上基层的投资能力有限,就使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

3保障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要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就不得不对农村经济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农业生产的产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应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对农村经济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予以积极的扶持。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除了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注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只有管理人员认真尽责,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篇(9)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简单叫做小农水,主要包括在田间修建的小型灌区、小型水库、蓄水池、灌排工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塘坝、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其目的在于解决农村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等问题,并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普及来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封状况、延伸农业发展用水渠道,提升地区水利条件,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为农业稳产高产、农民增收打下基础。概括来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普及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是,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上着手,通过引水、蓄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相对均衡;其次,是对旱区和涝区分别采取灌溉和排水的措施,以此来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效益亟待进一步挖掘 小型农田水利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和完工之后,其工程效益却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是农田水利工程完工之后,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能及时实施,配套工程没能及时跟进;其次,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时,没能详加调研,对区域内的水源等状况了解不够充足先期盲目铺设饮水管道,运行若干年之后,区域内水源干涸,造成工程浪费;再者,误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次性工程,或者是认为维修不方便,造成工程建成后长年缺乏维修,工程逐渐老化,直至最终基本丧失原有功能;最后,工程建设期间管理缺失,造成工程质量问题频出,豆腐渣工程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1.2 水利工程对农民收入贡献下降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收入显得愈加的微薄,更多的农民选择丢弃土地外出务工,农民近年来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得益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农民收入结构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农业收入所占比例减少。同时,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量大,农用物资价格逐渐攀升,农作物价格涨幅并不明显,使得面对用水价格居高不下时,更多的农棉选择了“只灌移栽和救命水,不灌增产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农业经济效益出现衰退的趋势,最终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驱动力。

1.3 水资源资利用率偏低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往往是大水漫灌,如此以来就回造成水资源充足的季节与水资源淡季人们对谁的态度截然相反,而农业灌溉工程修建时缺乏标准化的控制、之后维修欠缺,更是使得标准化灌溉不能得以保障,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1.4 土地分散经营 当下农村土地使用权大都归属于农户自己,如此以来,农户就拥有了农作物种植的自由权,最终造成灌溉周期、用水量等不统一,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难以推广;同时,很多农户为了方便自己,私改沟渠,造成水利工程的破坏;而节水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更是艰难。

1.5 管理制度不清晰,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渐推行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增产,保障了农民的增收,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集体资源管理界限的模糊,集体资源被集体的个人大肆浪费,农田水利工程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推行之后,农田水利的管理权归属不到位,造成农民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水利设施保护不善,甚至出现了水利设施随意破坏和盗取的现象,农田水利管理权亟需明确。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极其有利于解决农业污染问题,还十分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最终为农民谋福利实现农民增收,这是一项革命性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还要扶持节水灌溉典型,使防渗渠系配套更加完善,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用这些措施来配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2.2 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改革,这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迫使灌、排技术标准的研究要更加深入。

2.3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经常性浮出水面;同时,水土流失还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3 结语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像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一样加强水利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其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对工程项目内的土壤、种植结构、水质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赖以往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节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很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缺乏足够的配套资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节水灌溉工程内的种植结构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现象,主要还是以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高效农业,即使有,覆盖面积也比较少,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了整个灌溉区的经济收入。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利用3S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3.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 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

上一篇: 毕业设计亮点 下一篇: 智能化公司的经营范围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