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建设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6: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馆建设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馆建设意义

篇(1)

二、什么是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80多年前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并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甚至部分基础课程今天仍在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中沿用[1]。做设计,一定要能解决问题,这才是有用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景观设计更是要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我们目前做的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能够达到这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

1.总目标

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2. 建设思路

我们试图摆脱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将项目教学引入课堂。在过去,往往注重形式及效果表现,很多学生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效果图上,把画面的好看与否作为设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就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特别是在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提高,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全国范围内健全和完整的景观设计教育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事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在已经具备景观专业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前提下,依据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1.5”与“订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2年半,顶岗实习为1年半。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的学生组成企业“订单”培养班,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并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就业。

3.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景观行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内涵为主线来进行。开发常见的市场项目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项目或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基础理论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改善相关课程。

目前,景观设计专业已有的专业课程为景观设计Ⅰ-Ⅴ,分别讲述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步行街设计,校园设计这五大设计类型,另外还有快题设计Ⅰ,快题设计Ⅱ,分别讲述城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这是我们以前做的教学计划,目前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取消了校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步行街设计,把广场设计和庭院设计加入进来,并且重新整合了快题设计,主要讲授小游园设计和中小学校园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逐步缩短设计课的学时,增加实践项目的锻炼。景观设计最多不超过7周,140学时,快题设计最多不超过两周,40学时。这样按照初步计划,可以实现以下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景观设计课程前期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解、地段考察和课题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课程设计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方法、要素、过程,并通过实地考察地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消化,最终结合课题设计的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讨论、改图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并达到巩固消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景观设计课程后期由两部分组成,即方案汇报,设计理论综合考试。方案汇报就是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时候,任课教师组织本届学生集体在公共课教室,模拟公司向甲方汇报方案时的过程,由教师任甲方,学生为乙方,通过对自己方案的剖析,说服老师和同学,由所有任课教师打成绩,得平均分汇入最后该生的成绩总分。此方案已经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但能做好设计更能讲好设计,到公司实战的时候用处颇大。

设计理论综合考试,就是不管本学期学多少设计专业课,图纸照常交,最后要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综合考试,以达到督促学生自觉补充理论知识的匮乏为目的。目前,学生作图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做得好却讲不出来,不能很好地说服甲方,讲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首要能力,而且公司里实际项目竞标,更是要看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能否打动甲方。除了考试,我们平时还会加强学生对设计说明的编写,使其能够做得好更能说的棒。

以上就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小专业大融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紧抓市场,校企合作,教学跟进,尽一切努力,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景观设计是景观专业的专业课,地位十分重要。且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十分明显。

本课程属于详细规划层面,更关注具体人群对于特定地块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及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交往、工作、生活、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场所的能力。

为了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我们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分析这样的理论大课,而在小班教学中,突破目前高校中景观设计的泛泛而论,不具体讲解每一种类型的设计,且没有相应实用教材的现状,主要通过六大部分的讲解与实训来实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掌握,并且汇编成册,整理出内部讲义――《景观设计》。这六大部分又分为两大块,其一景观设计Ⅰ、Ⅱ、Ⅲ、Ⅳ;其二快题设计Ⅰ、Ⅱ。这六大部分同属景观设计专业课,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六大类型的景观设计,分别为城市公园设计并且融合滨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融合室内装修、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小游园设计、中小学校园设计。

2.实践教学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针对景观专业的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如设计单位、制图公司、施工单位等,全方位的考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引导,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创业,那么则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由我专业教授牵头,组织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辑完成适用于我院景观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及讲义。通过几届学生的试用,逐渐的完善并对外出版。

构建本专业的资料室,学院出资,由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的明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存放。这样教师能够多在教室备课,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半,都要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训,并由老师和实训基地的设计师共同给成绩,这样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一年,能够充分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和实践相结合,起到更好的融会贯通的作用。

3.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互连网(因特网)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知识传递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便捷性、形象性和互动性成为其最大特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专业教师在校内搭建起景观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并对外开放,课程网站设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辅导和作品赏析、学习论坛等方便学生学习、交流的栏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模式

景观专业认真研读学院文件和相关教学理论,创设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硬件上。工作室把原来的普通班级安装网线、投影仪和能够容纳30台电脑的电源。在工作室就能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手段的教学方式。而且设计专业离不开电脑,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电脑制图以及查找网络资源,开拓设计思路。

2.软件上。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这名教师的产生是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而来,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机会,老师也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双选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了,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不同,我们引进各种设计类型的真实项目。这样我们能够很好的及时准确的把握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况,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贴近实战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方案竞标

在课堂上,引入方案竞标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或成组完成该项目并参加竞标过程。最终由各班任课教师联合推举出年级前二十名,然后由我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参加竞赛

参加各种景观设计类的比赛,这种实践教学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如:09年组织06级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并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集体优秀组织奖。

3.参观考察

通过参观各种有名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及设计思路。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上海深圳的现代恢弘等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很多校外考察基地。

4.实际施工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地形、设计图纸,并实际参与工程建造,把设计图纸和施工实物联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多的项目。2008年底,组织06/07两届学生实地测量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地形,并绘制成图纸。2010年,我们组织08级学生,参与了学院休息座椅的改造工程。学生分组设计图纸,并把优秀的图纸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还要计划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

5.模型制作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变为实体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推敲自己的设计,以达到修改、论证自己设计的目的。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给与具体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由资深教师任主讲老师,青年教师任辅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寒暑假期间,有针对性的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我校或者我国建筑界的优势院校和优势专业进行深造学习。

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展望

(一)未来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要逐渐转变到工学交替,采取1+2+2的模式,学生入学基础课一年,学习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法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会对这个专业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再进入学校学习两年,目标明确,社会的现实也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篇(2)

在课堂观察的具体操作中,应该重点落实“三定”,即定时间、定人员和定方向,尤其是“定方向”,必须具有针对性。通常情况是备课组核心成员在每次观察活动实施前进行一次碰头会,说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难点以及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说说自己平时与组内教师随机交流后的感想、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的实情分析。充分讨论后,与会教师确定课堂观察活动观察的将是何种教学问题。这种教学问题可能是“教”的方面,也可能是“学”的方面,但它们都是针对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的。

例如某次课前会议,我们确定了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教学行为作为课堂观察的方向。缘起是教师在解决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又如开展“教师有效理答与学生有效回答”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其缘起是:在一次以“教师有效提问”为方向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被观察者的提问是比较有效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度也很高,所以单就那次观察的方向而言,被观察者在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有效”。但我们在回顾被观察者的教学片段时发现其提示语过多的现象:第一个问题提出后,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3分钟时间内提示语有6次,第2个问题提出后有8次提示,这也许正是学生的回答如此高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引起了我们的一系列思考,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该怎样去候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应该怎样去理答?带着这样的思索,备课组确定了接下来跟踪观察的方向是“以学论教,有效理答”。

二、设计量表,提供诊断依据

对观察表的设计,我们是从借鉴华东师大崔允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开始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边尝试、边修改的实践后,现在备课组所用的观察表均由本组教师原创。在核心组成员研讨后自主设计出的观察表,显得简便易行而又“因地制宜”,它们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为实用的也是最切合本校的。

对观察表中的观察项的设计应突出预设并注重细化。我们需要结合每个观察项充分展开思考,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预计观察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

如在关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观察表中,就“任务布置”这一观察项,某教师就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行了一定的预设:任务布置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用时多少?难易程度怎样?是否关注了中差生?是否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对任务的提示是否有效?是否参与了学生的讨论?练笔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基础?这些预设为课堂观察有序实施以及后续行为中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改进建议做了充分准备。

就“指导学习”这个观察项,某老师对原先设计的“讲解”“启发”“答疑”“板书”这几个观察项提出质疑,她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板书”这一项还和“呈现形式”中设置的观察项重复了。大家对此进行商讨,最后确定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方法指导作为观察项。

可以说,商讨观察表的设计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的一次预演式观察,有利于真实观察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对观察表的设计还宜突出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偏于定量的课堂观察是基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理论的,而偏于定性的课堂观察则基于解释主义理论。无论是定量观察,还是定性观察,它们都是课堂观察科学性的基础。在几次课堂观察实践中,我们尝试设计了一些使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观察表,如关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观察,观察表共有两个(表1、表2)。

又如关于“教师理答”的课堂观察量表也采用了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表3)。

对次数的统计,我们采用定量观察的方法,而对“情景描述”则采用以开放的文字记录为主的定性观察方法,这些文字记录为课堂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使我们事隔很久也能够较清晰地回忆起课堂中的细节,十分有助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补学习和行为跟进,弥补了单纯数据记录的不足。

三、再度观察,指向问题解决

通过一次观察,被观察者和观察者可能都能发现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妨进行一次排序,比较一下,看哪个问题最突出且必须解决,哪个问题最有价值,讨论后共同确定某一个问题,然后大家对此提出建设性意见,被观察者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自行解决此问题,接着可以由被观察者提出再次观察或备课组决定组织第二次观察活动,瞄准此问题,与前一次的课堂观察情况比较,看此问题在该教师身上取得了多大程度的改进。如果课后会议上,大家觉得该问题已得到解决,就不再进行针对此问题的第三次课堂观察;如果还未解决,可以再组织第三次跟踪观察。

两次观察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开展两次观察对事不对人,目的在于促使教学行为得到改进,存在问题得到解决。

以下是两次观察后一位教师的反馈要点。在本次观察中A老师的课堂理答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A老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追问引导”和“提示指向”,这两类理答往往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理解偏离总的要求,答得不够准确或答非所问时采用的,这两类的理答能帮助学生准确而迅速地找到答题的要点,答题的方向,从而正确答题。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②A老师的理答中还有属于“点拨思路”的方式,这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由于学生的理解跟不上,因此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时,教师的思路点拨就能帮助学生及时拨开解题过程中的重重迷雾,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③A老师除了采用言语理答的方式外,还采用了非言语理答的方式,比如老师面带微笑期待学生的回答,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④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还有一定程度的如“简单重复”“明确告知”等的低效理答的情况,这种理答方式,即把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一般情况下,这是教师理答不尽理想的状态,因为这类的低效理答往往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探究兴趣,这也是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一;“不置可否”这样的无效理答也偶尔出现,说明教师还未能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成长状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为此,备课组向A老师提出如下修正建议:①充分预设。预设学生的疑问,预设学生的答案,课堂上才能有更多智慧的理答,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②注重对有效理答策略的研究,从而让课堂理答真正发挥有效性,真正起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可见,二次观察是非常实在的,对被观察者来说也是非常有收获的。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活动促使备课组每一个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改进。以课堂观察为抓手,探索如何改进备课组建设,不失为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当然,在我们的课堂观察实践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去深入思考、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言论

啾啾(周国平之女)在四岁时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大自然和上同意这个答案:孩子是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义。

篇(3)

驾校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既有一般企业属性,还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殊性:一要通过依法纳税回馈社会;二要回报投资者,对投资者回报利润;三要回报员工,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的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另外,驾校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驾校是驾驶员的摇篮,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文明行为养成的启蒙学校,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驾校的培训教育,对于学员以后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驾校作为有偿提供驾驶培训服务的社会机构,其使命决定着驾校的声誉和命运。项城市通达驾校办学十多年来,一直秉承重培训质量、育优秀人才的理念,认真落实科目一理论培训、科目二场地技能训练,更侧重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训练,认真执行教学大纲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使学员从对车辆一无所知到能单独开车上路,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拥护与一致好评。

盈利是开办驾校的追求和目标,这无可厚非,正像一位名人所说,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浪费了社会资源。作为一个特殊企业,可以说,驾校的存在状态,事关人们生命安全保障,事关交通安全大局,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保持企业百年不衰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条就是:社会利益高于经济利益。

狠抓教练员素质培训

驾校的最大成本是人力成本,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驾校的声誉,而且影响着驾校的生存与发展。项城市通达驾校一直高度重视员工招聘、选拔及培训问题,严把教练员入校关,狠抓教练员的素质培训。

作为学员的启蒙老师,教练员是落实驾驶员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实践者,是构筑道路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的主力军,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减少交通事故,把好驾驶员培训的质量关,教练员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传授给学员驾驶操作技术,更要培养学员安全行车知识和处置交通情况能力及遵章守法意识,增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最终能够独立安全驾驶车辆,这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教练员的最根本职责,更是驾校的责任与使命。

教练员管理是驾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驾校的发展与生存尤其重要,该校不惜花大力气、定期不定期对教练员进行教育、培训、考核。通过培训考核向员工传递驾校核心理念、驾校文化、品牌意识以及岗位技能标准要求,改善岗位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及能力,在满足教练员自我发展需求的同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意识及驾校凝聚力。

关注学员需求,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篇(4)

二、目标任务

(一)高起点编制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经济开发区编制3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型经济园建设规划,工业园编制1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

(二)新增科技园区建筑面积。经济开发区新增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工业园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三)新增入驻企业数。经济开发区、市科技创业园当年新增高科技企业各20家,工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当年新增高科技企业各10家。

(四)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技企业加速器。

三、考核办法

(一)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对照目标任务的第(一)、(二)、(三)项,实行达标考核。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同时在园区重点工作年度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另加2分;完不成任务的,在园区重点工作年度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不得分,且再倒扣2分。

(二)经济开发区、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对照目标任务的第(三)项,实行达标考核。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暂缓拨付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并取消申请市本级科技项目经费的资格。

四、考核依据

(一)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以通过专家论证的意见和规划文本为依据。

(二)科技园区建筑面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以及引进重大研发机构的建筑面积,以房产证明或相关证明材料和现场审核为依据。

(三)新增入驻的高科技企业指新注册或申请进入科技园区前成立时间不超过24个月的企业,同时须具备: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职工总人数10人以上,本科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5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自主开发为主,产品产业化前景较好,市场潜力较大。入驻企业以企业营业执照、入驻协议、职工社保缴纳单等材料和现场审核为依据。

(四)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技企业加速器,以认定文件为依据。

五、奖项与奖励

(一)目标任务完成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同时完成目标任务的第(一)、(二)、(三)项,奖励3万元。市科技创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完成目标任务的第(三)项,奖励1万元。

(二)争创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争创成功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篇(5)

各乡镇都设有“七站八所”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一是科技服务人才匮乏。机构改革前。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养殖,传送科技致富信息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但是随着机构改革,实行“以钱养事”各地“七站八所”相继被撤销,使大部分农业科技人员转行,另谋职业,导致了农村科技服务人员呈现了匮乏。以赤壁市为例,16个乡镇的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由改革前732人,锐减到现在168人。

其农村科技服务的担子不得不由一些农业职能部门来承担。由于人员缺乏,二是科技服务效率不高。由于七站八所”相继撤销。这些部门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开展一些培训讲座,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研究、开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这就成为制约农民科技致富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

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一直是以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为主,三是科技服务缺乏支撑。多少年来。科技服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的职能也还是停留在行政命令和指挥上,管理工作上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导致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不高,农民在科技服务上很难得到实惠,影响了农民朋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推广新产品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现就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科技服务体制。实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社会化。

组织协调科技服务工作,一是建立市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市直农业各职能部门和学会、协会中成立由种子供应、农业植保及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科技服务中心。县市级成立相应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二是建立镇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根据各乡镇农业特色产业特点,社会上招募和吸纳农业技术人员和乡土拔尖人才,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工作站可作为事业单位建制,由县市政府解决一定的编制与经费,进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其业务工作由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进行指导。三是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主要依托和大力支持各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协、农民经纪人和技术能手,成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镇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技术工作,及时反馈农业科技服务的相关信息与需求。与此同时,要通过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等农业科技服务等组织的发展,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由此逐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二、转变部门服务职能。实现农村科技服务质量效能化。

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才干达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因此,必需打破过去农业工作的激进服务模式,转变涉农部门科技服务上下工夫,合理开发人才资源上做文章,与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上的对接,把服务的工作重点放在推广、开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上;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加大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力度,不时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为实现农业科技服务最大效能化,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篇(6)

关键词:

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一、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学科相关性较强

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性很强,但由于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呈现出与其他学科密切交叉的局面,从而呈现出较强的学科相关性。利用景观设计学的这一特征和优势,高校可以实现校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并针对专业特点,对景观设计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结合学院的教学学科优势,将生态学、城市设计等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注重应用性

目前,城市公园设计、居住环境、河道景观等的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学的研究范畴。虽然,景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学科本身发展尚不成熟,且属于一门新型的学科,在市场上的地位尚不牢固。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学与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应用型学科进行交叉,如城乡规划学科、建筑设计学科等。

3.设计理念多元化

景观设计学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学科的关联性与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于对景观的设计理念方面。在景观设计学中,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尊重历史等理念都属于景观设计理念的范畴。因此,在景观设计学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景观设计学的内容与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适应景观设计理念多元化的特点。

二、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少

景观设计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重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但由于高校的教学实践经费有限,导致高校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不足。

2.实践教学项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对景观设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学生掌握的技能应当符合社会景观设计的发展需要,是最新的实用性技能。但是,目前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往往以理论教学代替了实践技能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却不具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经验。另外,景观设计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艺术才能,但由于受到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学生将记忆转化为工艺品的能力有限。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导致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项目与社会的实践发展需要严重脱节,偏离了高校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景观设计学与绘画等艺术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由于高校的景观设计教学过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且在实践环节,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等都是陈旧的,内容缺乏创新,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难以启发他们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

三、景观设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丰富实践内容

多元化与实用性是景观设计学的主要特点,在进行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时,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多元化的需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另外,根据景观设计学与多学科知识相交叉的特点,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对各个类型的景观设计课题有所涉及,尽量涵盖城市设计、河道湿地环境设计等内容。教师也可以在以上多种景观设计课题类型当中选取一两种进行详细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技巧与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课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及解决其他类型景观设计中的问题,从而让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教学意义的景观施工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进行实践和学习,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感受景观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发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同时,在真实的景观设计场地中,学生会对景观设计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形成景观设计所必须的形象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场地中,也可以通过分组调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在分组调研的初始阶段,学生可以对景观实践场地的地形、环境等内容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补充,如有错误可进行指正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践调研学习,分组调研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调研任务进行分工合作,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研任务,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以校园假山的景观设计为例,学生需要对景观灯、小品建筑、树木、座椅、小品建筑等内容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植物的季节色彩变化进行分析,以合理设计假山的自然景观。根据校园的文化特色,进行文化标志以及小品建筑的设计等。

3.结合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景观设计学的学科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必须具备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中,平面景观设计以及效果图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前期的调研实践活动,对景观设计用地以及周边的环境背景等进行综合考虑,随后设计出假山的景观规划图。首先,学生要对场地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周边环境、地形、交通、植物分布等,并对以上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基地分析图,完成对景观设计的初步构想。以小组的形式对景观设计的构想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每组学生都制定出具体的平面设计方案。随后,对平面设计方案展开综合研究和讨论,其他学生指出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再次,对平面设计方案进行修改,随后完成景观分析图、植物配置图、配套设施图等。最后,由小组共同决定,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这样,通过多层次的分组讨论,对景观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融合了学生多方面的修改意见。在实际景观设计的方案制定中,学生锻炼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项目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

作者:王芳 单位: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篇(7)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教学讲课为主,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往往很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含义,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写作、日常交际等输出方式之中。原因在于听课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错误地理解了英语学习的过程仅仅为语法和词汇的堆积。实际的情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最根本的理念则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际。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内容,颠倒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主次关系。而语言的内容则是思想和文化,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了思想,提高了判断能力,之后寻找恰当的途径 (语法) 来表达,才是主动学习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转移大部分的教师说话时间为学生说话时间,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退居协助学习的位置,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知识结构,来自不同的环境,自然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若教师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给予对错的判断,或者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则往往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因以鼓励为主。而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帮助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而非以简单的对错或者标准答案来抹杀个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之后,学生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也才需要寻找语言的途径来表达自我, 也才能开始自觉的探索和学习。

三、课堂教学要提高沟通能力

在现在课堂中,学生只是一致的面对教师,不能和更多的人展开交流。如果能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者团队,加强学生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能很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学生往往喜欢这样的横向学习方式,符合其与同学多交往的需求,也能很好地吸收各自不同的观点。 转贴于

四、融合趣味性———课堂悬念和游戏的设置

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一直是很多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教学经验,学生需要一些心理的刺激来克服对知识的厌倦,比如好奇、惊讶、感动、兴趣、甚至愤怒。所以运用一些小的技巧来组织学生心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游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游戏有效辅助学习呢? 游戏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所在,用一种快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和注意力。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吸收知识。比如词汇游戏,则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由一个学生知道词面,之后通过解释,让其他同学猜出所指词汇来进行,能提高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同时若以各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篇(8)

1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新建本科院校要想使基础薄弱的学科建设获得良好发展,进行有效的学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学科发展良性机制,是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推进学科优化、办出特色的制度保证。

2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负责学科建设的职能部门不一,各部门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范围划分不够明确,又缺乏校一级专门机构的有效协调,造成各职能部门之间规划一致性、工作协调性、政策衔接性不够。有的学校虽已成立了专门的校级学科建设管理机构,但因种种原因,要么没能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建设,要么未赋予实际的工作职能,而仅仅是作为争办学位点的阶段性机构,因而亦未能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科研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对人才培养作用的发挥等诸多方面难以科学整合和协调。不少院校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还不够成熟,学科建设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科建设的决策与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性课题。

3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3.1 建立学校、院(系)、学科内部三级学科负责制

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学校众多部门的配合协作,又需要有校一级的综合管理机构。因此,学科建设的管理必须要有层级性,要建立学校、院(系)、学科内部三级学科负责制,使其在学科建设中各自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3.1.1 校级层面

新建本科院校可借鉴传统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经验,在学科建设工作之初就设立校一级的学科建设领导机构,如建立学科建设办公室或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科建设的校领导亲自挂帅,以便统一认识,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学科建设工作,避免在解决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职责主要包括:①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出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要求,保证学校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合理构建学科布局并进行学科结构的优化配置,促进各学科的协调发展。②统筹协调科研处、教务处、人事处等学科建设职能部门的学科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③负责日常的事务管理、信息沟通,协调和监督各学科的发展,参与新学科的筹建等,以保证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1.2 院(系)层面

各院(系)要在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本单位的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每个院(系)应对二级学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制定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院(系)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为保证学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学科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学科学术带头人责任制、科学研究课题组长负责制、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同时,院(系)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

3.1.3 学科内部

在学科内部,要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各学科要在学校学科总体规划下,制订本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以增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性,减少盲目性。为保证学科建设能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学科内部可实行学科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管理,既要赋予学科负责人一定的权利,在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使用上享有自主权。同时也要明确其职责,实行目标考核绩效管理制,奖惩的幅度可适当加大。  3.2 实行项目管理、规划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

目前大学学科管理主要采用立项管理和(下转第207页)(上接第183页)规划管理两种形式。立项管理是当前高校对学科建设管理普遍采用的模式,是指以立项为管理形式,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认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规定建设周期,系统全面地进行项目建设,强调中期检查,淘汰和终期验收等监控管理手段的学科管理模式。由于立项管理在建设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认证,避免了盲目性,开展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对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对于交叉学科等新兴学科与当地经济紧密结合且基础欠佳,需获得大力支持才能迅速发展的学科,就须采用立项与规划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制订学校阶段性的学科建设规划,按规划组织各学科的建设。

3.3 建立绩效优先的学科发展重点建设机制

在学科发展问题上,新建本科院校须引入绩效优先的重点建设机制。对于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基础较好、又已经形成一定竞争优势的学科,学校应给予重点支持,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以此带动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成较完善的学科结构体系。对列入重点建设的学科,学校可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倾斜,使其脱颖而出。

3.4 建立资源共享、相关学科交叉支撑的学科发展集约性机制

为了使相关学科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在学科组织的构建中,新建本科院校可打破按院(系)、教研室单一学科组建的固化学科组织结构,建立相关学科动态、流动组合的柔性组织机制,或按二级学科组建教研室或学科组,统一协调、规划学科建设,整合优化学科资源。

3.5 完善学科队伍管理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缺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结构有待完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大师资的培养及引进力度,深入推进人才观念的转变,实施多种形式的选才、用才机制,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的有限目标及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要求设置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上岗、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动态管理机制,以优化更新学术梯队。

3.6 构建多维学科评估机制

学科评估机制是对学科建设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科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新建本科院校要建立学科专业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学科评估机制。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学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使其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实现全方位评估,应包含学校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后,要采取多种方式评估,评估结果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学科专业品牌效应和自我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华生,王云兰.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1下).

[2]宋凡金.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篇(9)

现如今是一个各方面都讲究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学院也需要重视竞争的存在性。科技研究是高等教育学院的主要工作之一,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老师的整体师资力量,与此同时也提升科学建设的步伐,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科技的发达创造有利条件。一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进程中体现出的技术水平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该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独立学院的整体科技实力直接与科研发展状况紧密联系,正是如此在独立学院的管理层面,各学院应该从实际出发依照自身条件有目的性的开展科研工作,随后在管理层面加强工作,使之可以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一、独立学院展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独立学院指的就是具备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教育学校通过和社会以及个人组织相互协调,在不使用国家财政的基础上创办的另类高等教育场所。截至2009年我国的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达到了四百所左右。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形式,创办此类高校的基础就是有别于传统办学模式的新机制,这是一种高等教育从特殊化转向大众化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独立学院,通过独立学院的推广,可以使得学校走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形式也变得更加多面化。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独立学院的成立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独立学院在科研管理层面的不足

我们在高度赞扬独立学院的存在意义的同时,也要积极正视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些缺陷。受到教育管理机制的影响,独立学院的人才优势以及科研管理状况受到了一定层面的阻碍。面对竞争力度日益强化的今天,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学院的长久生存。以下对独立学院中的科研管理工作缺陷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第一点就是目前的独立学院没有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保障体系。现如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运用到了教学设施方面,独立学院的主要重视点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完善,恰恰忽视了对科研管理的体系建设。经过相关的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没有设置合理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也没有为这方面的工作聘请专业人才,更不用说具备完整的科研保障政策。目前还有一部分的独立学院不帮助老师进行项目申报。由于独立学院的保障体系缺陷,某些学校也没有购买某些期刊的数据库,这就使得某些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找不到资料,无法进行学术的相互交流,研究进程会受到阻碍。某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申报时,学院方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便利,长此以往将严重不利于教师学术的研究工作开展。

其次一点就是学校高度注重教学的重要性,反而轻视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传统的教育学院相比,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认为整个学院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学院的招生状况以及就业工作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学院认为学生以及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认知与赞成才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教学是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促进独立学院的整体前进步伐。但是独立学院忽视了一个问题,目前独立学院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还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受到教学工作经验的影响,使得教学压力过大。年轻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学方面,在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时间可以分配给科研工作。学院对教学质量的过分重视,使得教师没有积极性去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点就是独立学院的科研组织整体素质不一。可以进入到科研管理队伍的人员,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专业素养层面都应该是大致稳定的,以此为基础才可以进行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对层次不一、类别不一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操作管理,需要进行项目申报的老师也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但是现如今独立学院的整体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许多院校的老师工作人员都不是专职,也存在一些不是管理出身的人才在进行科研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整体的人员分配缺少长期的科研管理经验,进一步的工作得不到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科研组织人员之间的交流障碍。学院组织科研团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组织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合作意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显示出来的团队精神始终缺少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大部分的组织成员态度不够严谨,进行课题申报工作时过分注重个人形式,科研平台过于狭窄。科研人员与管理工作者之间不擅长交流,会导致申报工作的延误。一方面管理人员进行申报信息时,没有将课题的重点显示出来,导致申报工作的不严谨现象发生。另外一方面有个别申报人员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结束项目研究,就会使得科研效果过分单调,显示不出独立院校的独特之处。

三、改善独立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 最初构建科研建设战略的目标

育才兴校,开始之初应该按照独立院校整体的发展战略趋势,创建出与之匹配符合的科研成果与建设策略。全方面筹划面向每一位科研人才的年龄层次、专业等级以及能力水平等等。以全面加强科研创新人才自身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先进的院校科研人才和领军人物,创建每个年度就人才开发与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做到落实科研开发与建设的每一项环节,以此为建设策略的长远发展目标。

2. 创设科研院系所谓的用、培、留、引四大机制

首先需要构建专业的教师聘用机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再将教师按照各种形式进行分配,例如特聘、兼职等等模式。加入竞争与激励这一新的教学体系,尽可能的落实在晋升职位这一等级中,完全打破所谓的终身制教师传统。在聘用教师的基础条件下完善绩效考核这一评估模式。

其次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最先需要做到的是积极参加学历学位进一步深造项目。尽可能的鼓励每一位教师加入到进修研究生博士生的队伍中,除此之外要协调好院校老师晋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培养自身创新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保证进修的最终成效。大力促进科研骨干实际投身于企业中加以锻炼,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展开科研开发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尽可能的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动新团体进行科研开发作业,累积青年科研人才的经验,帮助他们成长。增加与国外知名教育基地的合作机会,有目的性的定期组织科研人才参加国外培训。

最后需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在进行人才引进战略的同时,需要以以下四个原则为基础,一是始终坚持引进品德与知识相结合的人才。二是秉承高度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三是强调全面撒网,全方位的网罗各地人才,扩大招收范围增强总体实力。最后就是适当老少搭配,提升师资团队结构,最终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科研管理团队组织。

3. 强化完善科研组织鼓励体系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激励才会有动力。作为独立的院校,其在政策以及组织团队层面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竞争体系。学院应该有条件的设立竞争环境,保证这个环境应该有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竞争比较,筛选出素质高实力强的教师,实现发展与生存结合的局面。在此原则之下保护有上进心的教师人才,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在组织科研管理人才团队时,学院应该突破身份学历的传统条件,高调激发教师团队的自主积极性。大学的文化之一就是自我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们在创新的驱使之下可以获得更大面积的知识研究权力和帮助。科研组织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必将会提升科研效果。切忌个人主义思想的出现,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多人的思想结合,提升工作效率。

结束语

开展独立学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教育层面扩大。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其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不可忽视,但是教师自身的科研事业也要放在首位。只有全面提升了自我素质,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受教范围。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组织应该为教师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院校在进行科研队伍人才选拔时必须多方面考虑,组织出一个更利于学院发展的团队。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10)

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正在经历如火如荼的发展,艺术管理学也俨然具备“显学”之势,从专业到学科的背后需实现学科规范的目标,其中基本问题始终贯穿学科发展进程。对于以往艺术管理学研究,学科基本问题已有初步探讨,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具备同等价值却缺乏学术重视。鉴于此,本文拟就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作出界定,从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方面,为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界定

伦理学称为“道义论伦理学”的经典形态,原因在于康德第一次明确地把伦理学基本问题界定为研究“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基本问题之于学科价值毋庸置疑,而何为“艺术管理学”“学科基本问题”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关系尚付阙如,因此需要通过合理视角确立问题范畴,才能界定学科建设基本问题。1.何为艺术管理学1987年,文化部牵头召开首届全国性“艺术管理学研讨会”;[2]之后各地纷纷开始举办“艺术管理”相关主题会议。20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一批院校开展了与艺术管理名称类似或相同的专业人才培养及研究尝试,以专训班、政府代培、高等院校专业方向等形式出现,如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制片管理专训班;1988年,上海戏剧学院为完成上海市文化局代培任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1992年,山东艺术学院通过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方向文化艺术管理,分别招收专科生、本科生。直到新世纪之后,田川流的《艺术管理学概论》等才开始试图从“学”出发,构建独立的艺术管理学。长期以来,“艺术管理”与“艺术管理学”在研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混淆,两者侧重点有所差别。“艺术管理”是主要针对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艺术管理学”则是以“艺术管理”为核心而展开规律及其特性研究的学科,前者只是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后者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然而在学科建设中,“艺术管理学”常被误视为仅是关于“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导致两者研究范畴一致,但“艺术管理学”显然需更注重“学”的额外含义。“学”是学科理论化、规范化的标识,既具有学术意义,也拥有学科意义。“艺术管理学”需发展学术、形成学科,这更符合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艺术管理”研究则更适合以实践需求为主的专业建设。2.艺术管理学的差异化价值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专业在教育上是指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3]学科与专业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强烈的需求动力是发展艺术管理学的首要价值。我国的艺术管理学科的兴起与文化体制改革关联密切;[4]时至今日,艺术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之中仍保有发展动力,对文化艺术的作用不容忽视。2020年,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大会中提道,艺术管理专业在近年新兴文科建设新专业设置排名中列居第四。然而,艺术管理是否值得发展为学科,在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否解决艺术管理专业的需要,因为设置专业未必一定要成立学科。学科通过课程影响专业,课程是两者之间的桥梁。2014年,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AAAE)曾过艺术管理研究生项目课程标准①,具体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设置逻辑完全能够通过管理学生发和解释。这种将艺术管理当作管理“艺术”的视角,学科创建的独立性价值并不高。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实际是将艺术管理看作艺术活动中的独特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形成中国语境下的特色艺术管理,解决艺术乡建等涉及艺术、管理等多元素融合的现实问题,直接借用管理学的框架解释中国艺术问题难以实现专业、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衔接。3.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与学科基本问题的关系“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研究分为以下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是基于“学科基本问题”的存在,但两者侧重点存在差异。如李精明认为前者是限定在学科建设角度研究基本问题,后者则是从知识分类体系上研究基本问题,范围更大。[5]从研究侧重点来看,“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主要以“学科”为中心,“学科基本问题”则以“学术”为中心;从学科建设与学科的逻辑关系分析,前者属于后者的一个下位概念,那么“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即是“学科基本问题”范畴中的一个二级问题,后者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是前者存在的基础并且能够直接运用的“结论”。在这一观点中,“学科建设”强调的是“发展”之义。如《辞海》所叙“建设藩屏,以强守圉”,建设具有设置、创立与发展之意。[6]“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注重的则是学科从无到有的路径。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是“学科基本问题”的一种指代意义,实际并不存在。闫建璋、李静认为现代学科的建设是由学科制度推动学科体系,“学科基本问题”中的学科建设路线就是学科的建设问题。[7]这种观点背后默认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存在共识性问题,即“学科建设问题”,而无法形成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不是热门问题也不是主要问题,“基本”是“问题”的形容词,决定了问题根本、起始的属性,“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根本应是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若以此理解,这一问题又转回到了“学科基本问题”,两者也就不具备划分研究的意义。综上,第一种对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认知需从“学科基本问题”的结论中进行“拿来主义”的使用,但两者实际研究范畴不存在交集;第二种认知是将其视为“学科基本问题”中的一部分,无法独立成为基本问题。本文立场倾向第一种观点。“学科基本问题”是需要解决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知识体系所需要的构成要素,即对象、目的、范畴等,重点在于基本研究形态的形成,而“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则应解决从基本研究形态发展到基本学科形态的路径。因此,本文探讨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需要“学科基本问题”的支撑,但不涉及后者的研究。4.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范畴过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多以“几个、若干、理论”等词汇进行限定,这从侧面反映了难以确定这一问题的范畴,上述论述发现解决关键在于基本学科形态的形成,实际以基础学科建制呈现。学科是由“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两方面功能构成。[8]在二元理论语境的分割下,学科基础建制就是学科“组织体系”基本形态的成型。学科组织体系目前多以公约意义形式存在。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学科共同体观念、规则的建制建设;学科相关组织的建制建设。[9]换言之,分别在学科本体层面和学科支撑层面形成共识性制度。其中学科定位表明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价值和位置;研究队伍和平台提供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基础资源。另外,学科研究对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与知识体系关联紧密,应属于“学科基本问题”的范畴。因此,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

二、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存在多个官方来源,与“艺术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件包括以下三个。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虽没有艺术管理的数据代码,但在管理学下存有一级学科“GLX文化艺术管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艺术类项目申报,其将“艺术管理”问题放置在了艺术基础理论主题下研究。另外,在其他官方分类标准文件中并未直接出现“艺术管理”的踪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中“760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置“760.99艺术学其他学科”群体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中“艺术学门类”下设置了一级学科“1301艺术学理论”,“艺术学门类”这一层级,相当于《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管理学在以上两种学制中的合理位置都应处于学科体系中的第三层级。通过上述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层面的文件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伴随着艺术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艺术管理专业脱离原管理学下的位置归属,并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划清界限。现存标准中的一级学科“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文化艺术管理”,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曾关系密切。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开设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伴随着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动为管理学门类下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专业。[10]同时,部分院校还设置了“艺术管理”专业的早期萌芽“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与“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占据相同位置,归属同一学科。目前,针对事业管理的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已然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只留存了当时处于目录外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过演化后的“艺术管理”专业。伴随着以“文化艺术管理”命名的学科成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艺术管理”专业并没有沿用原有归属“路线”,而是寻觅艺术学下的独立学科“庇护”。第二,艺术管理学尚不具备成为艺术学下次级学科的条件和要求。现存的艺术学一级学科音乐、戏剧、戏曲等至少具有独立、系统的“历史”和“理论”下级学科作为支撑,而“艺术管理学”史论研究目前缺乏足量成果,相关研究如今尚未并未成型。

上一篇: 土木工程就业 下一篇: 会计的基础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