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7 16:16: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语文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语文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什么性质的学科?这是语文教育的首要问题,历来莫衷一是。1993年1月,韩军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推出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给语文课程性质作出了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被语文新课标所吸纳并认定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表述为“人文性”)。“新语文教育”中还有一些主张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契合,但细究起来二者存在着根本分歧,集中体现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上。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维护了课程改革发展相对稳定的环境,从而保证了一段时期内语文课程的实践沿着既定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这是自“五四”以来语文教育界的一个基本信条,我们至少可从三方面来认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言是交际工具,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概而言之的语言学科。学校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这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从言语的心理特点来看,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语言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从语文的基础作用来看,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

在新课标中,不乏体现语文学科工具属性的地方,如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使他们(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

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一经掌握和运用就很自然地产生思想和情感,因此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从理论上看,“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1]从实践上看,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和教学富于思想性、文学性、社会性、教育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等特点上;从历史来看,“任何阶级、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都具有人文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从现实来看,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组成的。学生从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自然形成的,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在新课标中也多有体现。如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未给“工具性”和“人文性”下定义,但我们仍能从具体的条款中意会得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两者的统一,新课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只是从整体上给人留下这样的感受:新课标所设想的语文课程像一口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同钟摆,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不停摆动,而非机械移动;若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基本规律和要求,借助语言和言语产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只是标志着改革的一次转折,并未使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质疑、探寻尘埃落定,因此不意味着对语文学科本质探索的真正成熟。但和此前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比起来,却是毋庸置疑的进步。

二、“新语文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是人文精神;语言(言语)即精神,文就是道

李海林指出,“韩军批判的矛头直指现代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点。……这种彻底的批判意味着,韩军试图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寻找新的理论基点”[3]。将语文学科属性确定为人文精神——这便是韩军所找到的理论基点。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是人文精神

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一文中,韩军还率先提出“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这一论断。韩军在文中指出“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4]。韩军的这一论断并没否定语言的工具性,只是说人文精神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而工具性是从属的非本质属性。

(二)语言(言语)即精神,文就是道

新世纪伊始,韩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新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首先,他认为“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这是母语教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5]。这就明确了语言(言语)与精神二体一名的关系。其次,韩军认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全局性失误在于“文以载‘道’”的社会政治形态本位语言观和“文以交际”的科学主义本位语言观。针对此症结,他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提出“文就是道”的语文教育观。他认为,“母语教育,内在本质是人的主体精神教育和人的精神经验的教育。外在效能上才是语言技能教育。内在本质总是制约着外在效能。我从不认为语言是所谓‘文化的载体’,它应该是‘文化的本体’。”[6]在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探究方面,韩军的上述提法虽有过于拔高“人文”的地位之嫌,却在一定程度上对时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乐观之余我们也不能回避“新语文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偏颇。在理论上,“新语文教育”对“精神”的过分强调可能会引起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弱化,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实践中,韩军也未能彻底地实践“文就是道”的理念。譬如他所创的“三环节强化教学法”就属于他所批驳的“科学主义泛滥”。另外,老师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一点语言知识是当今语文教学高于传统语文教学之处。若偏重“人文”,全然回归“大传统”的大量阅读,背诵、吟唱、抄书、不求甚解和“小传统”的读读诵诵、讨究讨究,怎能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增强语感和提高素养,更好地表达以防出现或减少说话和写作上的毛病呢?

我们应明白在考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不同观点时,应时刻不忘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衡量一种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可行、有效并与时俱进的标尺。在此衡量标准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语文教育”是在重建语文教育的时代精神,不但对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颠覆,而且对新世纪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是对中国语文教育瞻前顾后的历史之思。但在“瞻前”且“顾后”之时,“新语文教育”忘了“当下”。我国正处在文化崛起、教育改革过渡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至今语文性质观确认与阐释的最高阶段,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语文教育界进行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两条腿。只有使语文教育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改革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48.

篇(2)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的: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悟”,或者老师连比带划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怎样拉,化静为动,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掌握了,进而能够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

2 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网络教学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任何别的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不仅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而且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扩大阅读面的。

A课件出示《草地夜行》片段,让学生快速阅读。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

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B读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1)这个片段也是写过草地的,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与课文《金色的鱼钩》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课文是学习的例子,在课堂中用媒体插入同类型的课外读物片段,能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说内容,说感受,作比较,进一步巩固了所学。

3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

例如:在教学《全神贯注》时,笔者注重实效,科学使用媒体。

A玲玲的画之所以能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获得一等奖,是因为有了爸爸的鼓励,正如爸爸说的(课件出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句话中的“糟”“肯”“脑”“筋”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

课件温馨提示:见表1。

B写“糟”字。

(1)“糟”是________结构的生字,写的时候要做到________。

(2)我们发现“糟”字左边的“米”字旁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该变成________________。“曹”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书写两遍。

C书写“肯”“脑”“筋”三个字。

(1)填(课件出示)(见表2)。

(2)写。

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

D书写:楼、梯、狗。

(1)观察这三个字,它们都是________结构的生字,写的时候都要________。

(2)“木”字旁的第四笔是________,“犭”旁的第二笔是________。

(3)我能在课后的田字格中漂漂亮亮地书写这三个字。

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者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子格中的占位,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

4 解疑化难,提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是毕竟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突出重点的。

比较三次试验过程,重点体会作者的精妙写法。

(1)科学家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学生默渎课文,从中提取信息并填表(课件出示)。

第一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蒙住蝙蝠的眼睛。蝙蝠飞了几个钟头,一个铃铛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塞住蝙蝠的耳朵。蝙蝠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要靠耳朵。

第三天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科学家封住蝙蝠的嘴。蝙蝠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要靠嘴。

(2)比照三次试验,学生发现在试验酌过程中有很多重复,如果让我介绍这三次试验,我会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

(3)发现作者写法上的高明之处。要认真读读第四、五自然段,跟作者学习如何写好三次试验。

(4)我和同伴、老师交流后知道:原来写好三次试验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用词简洁、详略得当。

篇(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做出统一的规定,力求实现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范围,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学生建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同时通过读、写、看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音、写作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了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提高学习效率奠定基础的目的。同时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目的,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且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的交际性主要在于语言多样化、交际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语文教学不应对句子进行讲解,而要将零碎的知识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通过看、听、说、写来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表达能力,并且展现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的执行

(一)贴近生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任何学科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语文课堂进行导入时,教师应该溯本回源,使课堂的导入内容贴近生活,并且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寻找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经历,所以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也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熟悉,让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通常是以学生自信心、好奇心和自尊心为基础,学生只有处于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做到敢说、敢做、敢批判,进而培养起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气氛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不会成为教育的附属品,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促进个性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按部就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指导性较差,学生缺乏独立性思考。我们应该突破瓶颈,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每周要求学生写一下心得体会、观察笔记,或文章或片段,写实事、抒真情,留下自己成长的印记;每堂课抽出5分钟的时间用于学生演讲,要求学生做“听说”的有心人;加大阅读,以写作量为突破口。通过多种方法,增加学生课程交流学习的机会,为学生的读、说、写、听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己的心灵感悟和体验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此外,要充分应用母语背景,提倡通过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来学习。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不要片面的去衡量学生的好与坏。要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优点、强项,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转变,重视个体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容掌握、贯通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彩课堂,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创新语文教学,实现高效课堂,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增大学习量,其真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想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内外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开展拓展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唯一的中心。老师只起主导的作用,要做好组织者、指导者,有效地引导学生。老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发挥课堂策略作用的根本。老师要适应角色转变,把握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核心,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既当师傅又当徒弟,才能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教学中去,做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是课程的核心。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诵比赛使学生学会体会朗诵的意义和内涵,寻找朗诵的要领,感受其中的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种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新环境下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淑玲.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2).

[2]王志艳.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谐语文课堂[J].甘肃教育,2013,(04).

[3]周兰成.赏识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篇(4)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内容理念: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从“新课标”来看,它继承了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精华,比如,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及课程发展的经验积淀。这次改革是在总结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以往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

    第一,续承。即对多年来总结出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精华予以延续和继承。

    比如,我国从古到今,在学习语文中都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在古代,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诗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现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读背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这就是对前人语文学习和教育经验的有效借鉴。当然,在续承时,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视觉来重新审视它,更加深入地认识它。从对话理论的视觉来看“诵读”,我们可以对此有新的认识:诵读的实质就是文本对象化与读者对象化的交互作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再如中国古人学习强调一个“悟”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就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对文本实行解读。

    再比如集中识字的识字教学,熟读、精思、博览的阅读教学,多写多改、讲放收求脱变的写作教学等等都渗透着这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

    第二,革弊。历史和现实中的语文教材、教学与评估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诸多问题,甚至“问题不小”,需要我们革除弊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比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技术化”、“伪圣化”和“线性化”现象,就必须消除,代之以“人文化”、“人情化”和“非线性”。再比如,过去几十年的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基本未变,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实际上是对旧有的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

    第三,丰富。在我国语文事业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文学习和课程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在当今可以直接用的,有的是需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这次课程改革注重在继承中去丰富这些经验。比如,根据汉语言本身的特点进行语文学习,是中国传统语文最大的特点。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和丰富了这一点,在教材的编写上,增加了具有中国汉语特色的内容——歇后语、对联、词串、字谜、广告、歇后语、谚语等等,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第四,再造。中国语文的历史长河悠久,所形成的语文学习与语文课程的精华数不胜数。就拿两个古代语文的重要范畴来说吧,“味”,常见的用语有“意味”、“情味”、“风味”、“韵味”、“神味”等等;“悟”,有“悟入”、“妙悟”、“顿悟”、“了悟”、“颖悟”、“心悟”、“意悟”、“领悟”等说法,不同的用语表达不同的阅读情味。在改革传统语文课程时,我们要从传统中去吸取营养,把诸多精华有机地组构在一起,再造出新语文课程改革的策略和路径来。比如,在当前的改革中,注重“语文味”,讲究“语感”、“文感”,强化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等等,都是在传统语文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很好的“再造”。

篇(5)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奠基性工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特别注重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根据实际教学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由双重主体构成的,是一个合作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这个半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回归学生主置,不应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物”,而应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发展个体”,尊重他们,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挖掘他们的各种潜能。例如:在教《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录音后,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或感受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或惊叹文章语言的优美……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和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获得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失去了个性,依赖性强,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那么从何发疑?

1.找寻关键词、句子发问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就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寻找文章关键词句。关键的词语是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等,这些词语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品质;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关键句子是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含义深刻的、蕴含哲理的、生动、形象、具体且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等。

2.在比较中质疑

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手段。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体、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弄清写作思路和文章技法等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教《故乡》时,分析闰土、杨二嫂的形象可以通过比较来进行。少年与中年的闰土简直判若两人,文中也写了杨二嫂前后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的不同。经过对闰土、杨二嫂前后比较的分析,就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二十年前的闰土和二十年后的闰土有什么不同?这变化表现在哪?杨二嫂有什么变化?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把主题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由此质疑。

在教学中提问,不只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我们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就像是把开启汽车的钥匙交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性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各种形式的创造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行之而止点矣。”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坚持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活动天地,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小教室,走向大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他们阅读课外读物,自编手抄小报,从事社会调查,描述人生百态,进行演讲比赛,开展辩论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语文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不断在生活与社会的课堂中汲取鲜活的语文养料,语文素质与思想情操、意志品质等自然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美的心灵、美的品格,有利于提高语文素质。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要更新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大批的具有高素质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杰.《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2.韦维.谈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创新教学》.2001年1月.

篇(6)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96-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赶上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提升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又感到肩上的任务是艰巨的,怎样才能肩负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重任?我心中勾画出了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的形象。

一、语文教师应该有厚积累

有一首歌这么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能让难题成为乐趣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语文教师会努力为之,他做到――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课程标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它的精神实质,他会在教学之前就领会好,掌握好。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因素,……他都会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精品了如指掌。对教材内容,当然应该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背诵的,他同样能背诵,同时他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他会以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会脱口说出王维的《桃花源诗》。

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多途径。有时,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的新名词,学生中已流传开了。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信息。课堂上,他会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等

二、语文教师应该有宽胸怀

专家说:语文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新语文老师牢记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积累,去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顺境中能茁壮成长,逆境里能顽强成长。他会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就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充满信心。他以学生为师,学生以他为友,学生和他互教互学,他和学生一起成长。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从孔夫子和陶行知,从卢梭到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捧若至宝。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他更是推崇之、学习之。“激情”的于漪让他沉醉,“科学”的魏书生让他沉思,“人文”的程红兵让他向往,“鲜活”的李镇西让他发奋,……“结交天下名师而师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安心、专心语文教学并呈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师。他会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众知长,才能自成一家。

三、语文教师应该有高眼界

新语文老师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能从三尺讲台放眼世界,培养为明天社会发展不断创造的人。他记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话: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他记着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教师李希贵老师说的话: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四十岁准备着。他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他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他能够着眼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

从教育的高度观照语文教学。那种囿于教材,只重视课堂的教师,那种就文教文,只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被人称为经师;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被尊为人师。他懂得: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有无教育的意识。他能摆正教育教学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不会有钻死胡同的感觉,而时时出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四、语文教师应该有大智慧

一位名人说过: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好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是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他在备课时不会满足于把教参内容“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不会机械地模仿别人。他会仔细领会教材的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想尽办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每时每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他总是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手投足皆称楷模。他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他自己必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会营造出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为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他总是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在学生眼里,他就是人格和智慧的化身。

篇(7)

一、课标下语文教育的内涵

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提倡自主、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但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中并未否定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新课程的提倡,也使一些学校在研究学习方面存在着误区,如为了争取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奖项,专门成立由少数学生和老师组成小组,以至于撇下大部分学生,这样的做法严重误解了新课程的含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一定要结合学校及班级的情况,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整改,在学生学习的方式上进行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行转换;在学习方式转换过程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新课改下逐步对语文科目感兴趣,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由此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单一的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也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储备人才,不但要适应时展,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推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及实践运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些学习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优点再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特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育是必要科目,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组成中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程教育中,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学好语文,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开展中,深入的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无非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应把握三个重点。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树立科学观,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第二,要依据教材内容并有所补充,让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史,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第三,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此,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2、语文教育从实践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科目时,其心理已有了较为稳固的语言机制,提供了学生学习条件,这样在熟悉我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就相对简单。教师也应提供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如,在讲《和田的维吾尔》时,让学生在记下自己对文中不能理解的部分,等讲过课后,在分组进行讨论,从讨论中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的给学生以补充与引导,让学生正确的面对问题,自主探索问题所在,并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生为主体,以个性为主导

篇(8)

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新课改的进程逐步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为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手段进行教授。

首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获得大幅度提升。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语文真正产生兴趣的学生会在课下自主阅读、探索,学习的主体才真正转化为了学生。

其次,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开阔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发散思维,学不会创新。教学方法的种种新意能够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不仅能学习到书本中的知识,还有很多生活实践、学习方式、人际交流等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真正实现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体会快乐学习的过程,学会知识并学以致用。而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问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均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落脚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种途径:

1.从生活实践出发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而得来的事例是创新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来源,也能够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来源于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践经历时,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将不会产生排斥与抗拒,反而是一种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被激发,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外,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会反馈在他们个人的行为中,他们也会用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因此培养互相之间的信任与尊重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了教学主体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主动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预习与自学任务,甚至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多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与点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总结重点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愿意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在准备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同时,他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3.学会利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具,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课件,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可以大量节约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为学生量体裁衣制作的课件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达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逻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信息的筛选能力等等。教学模式也要从以前的“满堂灌”逐步改变为课堂内容精简、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4.重视延伸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也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其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都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问题、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仅表现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同样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交流等都存在着问题,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适应不了新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改的内容,并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置上,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辅助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体验交流、讨论、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悦。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进行奠定情感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的时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有效展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灵活、有趣、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将此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获得新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忠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篇(10)

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这给国内的高中语文教学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新课标改革,我国对创新语文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提出了在语文教育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挥,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因为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在真正地喜欢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毫无兴趣,这对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国内语文教育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

一、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中生的汉语水平、文化素养以及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有着直接影响作用。目前,国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有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其二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1.落后的教学理念

在中国,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我国的新课改规定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以及互动的氛围,让学生有快乐的心情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老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以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有一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在其授课过程中以学生回答为辅,而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从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作为最有文化内涵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营造出艺术性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文具有的魅力,使学生可以融入语文的情景中,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而一部分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接受知识过于被动,毫无兴趣,对语文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2.单一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使教学方法得到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目前,在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一些老师已经发现了教学方法很重要,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而通过使用情境、生活、游戏、故事以及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但老师还必须研究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方法结合需要讲解的课程。

二、如何创新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接受未来的大学教育和以后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作用。现如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一些问题,使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要不断地使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得到创新,才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

1.教学理念必须转变

出路由思路决定,发展由视野决定,而教学效果则由老师的教学理念来决定。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意识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与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互动,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但要紧紧围绕课本,也要重视课本内容的延伸。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更加重视传授具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兴趣的引导作用,让自身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的喜欢程度。而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实际内容,更要注重学生理解课文包含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情感得到培养,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2.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因此,要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老师必须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2.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使用一些特别设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注意力,最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高中语文老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打造出一种浓厚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例如,在讲解课文《孔雀东南飞》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使用《孔雀东南飞》这首原创歌曲,播放这首歌作为课堂的背景音乐,再讲述一个我国古代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或者“牛郎织女的”等凄美的爱情故事,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最终讲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使用一些适合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具有的魅力。而情境教学包括通过音乐、故事、多媒体以及游戏等情境,语文老师要使用不断变化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具有新鲜的感觉,这样可由更加有效地提升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程度。[2]

2.2故事教学法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中的文化源远流长,这就使语文具备了很强的人文性。在高中语文的课文中包含有数量很多的精彩故事,假如语文老师能够善于发现和使用故事教学法,就可以让语文的教学课堂具有勃勃生机。所有的人对故事充满着喜爱之情,这对于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来讲也不例外。高中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善于通过故事的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略语文教学的内涵,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性,提高他们的自身的思考能力。

2.3体验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从内心融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人物的变化过程,才可以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意义。而体验教学法的意义就是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效果。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文老师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深层次地感受到课文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讲解课文《雷雨》时,老师可以先讲解人物,然后挑一些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情景剧,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其他学生观看的兴致,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课文所描写的环境[2]。

2.4生活教学法

语文的来源是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也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在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体验实际生活。例如,带领学生春游让他们发现自然的美;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使他们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和生活,使他们写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文章。

三、结语

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培养非常重要,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大部分专业没有专门的语文教学,所以必须在高中阶段给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基础。因此,创新教学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最终实现真教育的真正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再通过适当的引导,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 采购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 科技创新行业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