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经济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8 17:0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畜牧经济与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畜牧经济与管理

篇(1)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饲料行业面临整合与变革,畜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业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适应变化,拥抱变化,重新出发?我们需要改变,需要聚焦与创新,需要转型与升级,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饲料企业竞争力提升研讨会举行的第十个年头,第十届的主题是“拥抱变化,重新出发”,研讨会立足行业现状,邀请行业中优秀企业高管、知名咨询机构等对当前农牧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篇(2)

一、农民户转为居民户的,其自住房屋的拆迁补偿、拆迁安置及补助标准,均按《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及市政府京政发〔1991〕56号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标准》的批复的规定执行。

二、不转为居民的农民户,其自住房屋的拆迁可由拆迁人或乡、镇政府统一迁建,也可由被拆迁人自行迁建,还可由拆迁人按《细则》有关规定用公房安置。

实行统一迁建的,迁建的房屋建筑面积和建筑标准超过被拆迁人原房屋建筑面积和标准的部分,由被拆迁人负担。

迁建房屋建筑面积不足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由拆迁人按原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对被拆迁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

被拆迁人自行迁建的,其原房屋由拆迁人按重置价格进行结算、补偿。

由拆迁人按《细则》规定,用公房安置被拆迁人的,被拆迁人应按房屋管理部门的规定,按期交纳房屋租金及有关费用。

三、拆迁农民出租房屋补偿时,应按照拆迁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进行作价,由拆迁人给予补偿。

承租农民房屋的居民户,在本市有城镇居民的常住户口,且拆迁范围以外无正式住房的,由拆迁人按《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安置。

四、拆迁农民庭院前后种植的树木和各种经济作物,由拆迁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五、拆迁农民个体工商户用房及因拆迁引起停产、停业的,其经济损失的补偿,参照市政府京政发〔1991〕56号文件第七条的规定办理。

篇(3)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包括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畜牧业的顺利发展。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发展,与人畜健康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着重对准现代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找寻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1畜牧市场的环境分析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畜牧经济效益也应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畜牧业市场结构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西方畜牧产业较为发展的国家为首,大幅占领国外以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量却不明显。在畜牧产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仅仅保证出口稳定,相对来讲就是经济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调控机制,国内的畜牧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基于当前的畜牧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从当前的畜牧产业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内的畜牧市场当中也要积极提升占有率。在消费者的眼中,产品质量就是竞争当中无形的优势,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关企业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内部工作秩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优良。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产品品质放在发展的首位,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旧能抵抗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对于保持销售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2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进入新态势,尤其在农副产品市场,要打破传统的需求界限,为市场竞争和发展带来新内容。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与国际市场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在改进方向上没有制定良好的对策,对于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畜牧产品的生产值仅够维持国内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潜力也较为有限,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肉制品的价格在稳步上涨,我国的肉制品出口量处于发展相对平缓的状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较低。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例如畜牧饲料、养殖投入等。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下,我国的畜产品还要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在畜牧出口上的潜力极为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是畜牧产品,其他的生活资源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饲料的用量以及粮食的紧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业发展的波动,从短期眼光来看,这一问题会降低国内畜牧产品的供给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饲料的价格对于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速度都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从而对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的很多养殖场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重视污染处理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以及畜牧养殖都带来潜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养殖场的污染处理系统和技术上不完善,而且无法满足当前的养殖需求,给自然资源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的污染管理条例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使得一些“钻空子”的管理人员有机可乘,加重了养殖场周围的污染情况,对于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设备。由于受到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运转等诸多问题,畜牧企业很难做到及时引进吸纳新机器,这也促使畜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无法高质量的开展畜牧养殖工作。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也不利于当前畜牧行业的管理。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经济发展当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从根本良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畜牧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3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对策

3.1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基于当前国内畜牧经济的发展情况,应该全面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促使国内农业资源扩大出口规模。利用这种进口替代的形式,逐步向出口促进方向进行转移。这样的资源配置需要畜牧行业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猪肉的检疫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港口,完善运输设施,为农产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改革。畜牧业的管理也要基于经济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当前的畜牧养殖理念,并且完善畜牧产品的管理和检测体系,完善畜牧发展的信息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具有示范性质的农场,加强带动领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带动畜牧行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农副产品的竞争能力。随着国家发展形势越来越好,畜牧业的发展地位以及重视程度都有所提升,畜牧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缺少的必需品,因此,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应该积极改善农业资源的配置,不断拓展农业资源,并且对当前的畜牧技术进行及时更新,解决饲料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

3.2更新畜牧管理观念

在过去的畜牧业发展当中,人民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这也导致人们的思想水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只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与经济间的发展关系,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公众进行及时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畜牧经济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将畜牧经济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进而促使畜牧行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地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人才的引进也是现代畜牧经济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进行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制度,通过定期培训,逐步提升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机制。现代的畜牧行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从根本上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畜牧经济管理队伍当中,这样才能从根本入手,解决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降低现代畜牧行业饲料成本以及养殖成本,全面提升畜牧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相关发展。

3.3创新规模化的经营

篇(4)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45-01

畜牧业经济管理是畜牧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即从宏观上研究畜牧业部门的经济问题。企业或生产单位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经济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和决策计划的过程。畜牧业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对经营要素的结合与经营过程的运转进行不断决策、完善计划及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全部工作的总和。经营与管理密不可分,不能截然分开。管理是适应经营的需要而产生,有了经营才会有管理;经营借助于管理而实现目标,离开了管理,经营活动就会产生紊乱,甚至中断。管理循环理论指出,经营与管理过程都以人的因素为核心进行。

1畜牧业现代化的特点

畜牧业生产包括两种。第一生产是草料生产,第二生产是畜禽生产。畜牧业生产资料来自工业、种植业和自身。生产资料的数量、质量、价格,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畜禽既是一部畜牧业生产的“机器”,为人们生产各种生活资料,同时又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不断为自身生产各种生产资料。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到一定年限畜牧业生产能力就要下降。不会通过维修保养而恢复生产能力,只能淘汰更新,或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其利用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或培养出优质、高效、低消耗的优良品种,使原来的畜禽贬值。畜禽的再生产具有群体性、连续性和周期性,是所有特征中最为重要的特征,这是科学组织生产力的主要依据,也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着眼点。畜牧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总是同畜禽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畜牧业的根本特点。畜禽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体现着经济再生产的同时,畜牧业经济再生产必须符合畜禽自然再生产的规律。利用畜禽自然再生产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加强饲养管理等,使畜禽更好地生长、发育、繁殖,以达到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更好更多畜产品的预期目的。另外,畜牧业与大自然抗争的能力较弱,生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力影响。大自然对畜牧业既有协同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2畜牧经济管理的手段

畜牧业经营偏重于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协调,畜牧业管理偏重于内部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经营的使命在于决策,使企业的生产适应社会需要,管理的使命在于组织和指挥,为实现经营目标服务。一个企业只有在优良经营的前提下,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经济管理手段:①行政手段。行政方法是指管理者依靠组织结构的权威,运用命令、指示、规定、规章制度等行政手段直接指挥下级工作,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方法。②数学手段。数学方法是指在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计算、测量、分析,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方法。③法律手段。法律方法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规范和类似经济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范,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方法。④经济手段。经济方法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方式,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方法。⑤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指通过传授、宣传、启发、诱导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执行管理职能的管理方法。

篇(5)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一般被认为是对畜牧业进行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的相关组织和环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监督以及组织工作。畜牧业的经济管理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畜健康都存在较大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化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畜牧生产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1畜牧经济面临的困境分析

(1)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进入到21世纪之后,各个行业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时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需要打破需求的界限。我国在传统的农业宏观保护方面与国际市场还存在多种冲突,因此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若是不能很好地改进,势必会影响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2)畜产品的出口能力。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在畜产品的生产方面刚刚够维持国内的需要水平,可是需要关注的是,在市场需求产品方面,出口的潜力也是相对有限的。按照相关的资料显示,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发展和肉制品价格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猪肉净出口量还依然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基础之上,也就是我国的猪肉出口相对来讲还是滞后的。在此过程中,我国具有畜产品的优势地位和水产品的资源优势也受到了饲料资源以及价格方面的制约。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需要不断地满足国家在市场方面的多种需要,由此可以说出口的商品在潜力上是有限的。(3)饲料用量和价格的提升。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畜牧产品以及多种资源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饲料用量在总体的粮食消费量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国在对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会面临粮食紧缺的问题,饲料也在国内的供给量非常少。饲料价格会对整个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和发展速度上产生影响,小麦、大豆、玉米的价格上涨,势必会增强养殖成本,进而对整个畜牧行业产生制约性作用。

2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路径分析

(1)改进农业资源的配置结构,扩大出口。使用进口替代的方式,并且向出口促进的方向转移,就需要对相关的行业发展进行多方面扶持,不断地对猪肉以及相关资源防疫监控力度进行增加,使农产品在出口方面进行港口建设、储运及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促进农产品市场相关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体制方面的改革。出口方面强调的是无公害产品,无公害畜产品要依托于经济方面的管理。要想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强化宣传力度,让多数人明确畜牧养殖在新时期的新理念,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畜牧产品的检测体系,不断对信息体系进行完善。以建立科学示范场地为主要措施,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推广体系,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畜产品的优势,努力将畜牧产品在布局上以及行业规范上的优势显现出来[1]。(2)提升思想水平,转变畜牧经济管理观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人们都是生活在相对困难的状态之中,在思想上以及认识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阻碍性和局限性,比较看重经济方面的利益,轻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性和发展性,特别是没有强化对公众的引导和支持,因此要转变思想,尤其是面对广大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需要在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畜牧经济管理的挑战,让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以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上一条健康的快速的发展道路[2]。(3)降低成本,规模化经营。对于畜牧业来讲,并不是需要越来越大的规模,而是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更加适度的生产和经营。具体来讲就是不断地减少成本的付出,以此实现对资金和技术以及相关要素的合理性分配利用。我国的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速度加快,也出现了很多畜牧的新产品,但是非常杂乱,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对市场上当前存在的品牌进行整合,重新塑造出新的品牌,不断发挥出品牌的积极作用[3]。

篇(6)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现状;改革创新;对策

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即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兽医技术的提高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尤其畜牧业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视,推动与其密切相关的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优化改革,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因素。文章就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推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发展良好,但是细化到细节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1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忽视

虽然政府已经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方面已经有较多的资源投入,但是基层在畜牧业在落实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资源的时候,并没有将资源真正用于兽医技术的管理,经常将其挪为他用。其次,基层部门对兽医技术管理松懈,对兽医技术的认识不到位,严重阻碍了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其次,基层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兽医技术领域没有较强的连接和沟通能力,导致畜牧业对兽医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最终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2管理职责不明确

虽然兽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但是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形式来看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体现在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兽医技术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分散性,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管理形式不一,导致难以形成统一化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使得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1.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兽医是畜牧产业的一线岗位,对控制、防治畜牧疫情意义重大,需要有良好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但是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畜牧疫情没有良好的应对能力,没有能力组织协调兽医技术,导致最终疫情扩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对策

2.1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单一独立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所以在落实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时候经常出现落实不到位或者重复落实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设立专职管理部门,简化传统行政机构管理程序的复杂性,尽量缩减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分区域进行各自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调动,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检测基层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实处,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2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

从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从业人员较少,在职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年龄偏大,管理理念和措施较为落后,虽然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但是对新型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较少,整体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所以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招纳新生代技术人才,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当中,同时推进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切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危害的学习

现在社会管理中对发展较为缓慢的行业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各个区域将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的发展任务,所以在畜牧疫情发生的时候,没有有效的防控办法,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推高对疫情危害的学习和关注,提升畜牧兽医技术管理的意识,促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2.4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完善的善兽医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同时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做出适应性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范,协调多种管理方式,实现部门之间职能的相互制约以及功能的相互贯通,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能够得到细致的划分,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基层的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兽医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制定奖罚制度,激发兽医技术管理人员主动充实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综上所述,兽医技术和畜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状态,提高兽医技术,加强兽医技术管理,针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要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基层管理工作;积极吸纳新型技术人才从业,加强管理部门对疫情的危害的学习;建立和完善兽医技术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推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田.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J].农业与技术,2015(18).

[2]马海波.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20).

篇(7)

关键词:浅谈 畜牧 信息 问题 对策 述评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近年来,随这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般建立在城郊的养殖场就会因为环境污染以及用地等方面的问题而不得不面临搬迁。而为了稳定市场,保障畜牧产品的供给,地方政府又不得不通过土地的“调规”为畜牧业的发展划出一定的土地,这就造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概念。而适养区通常都会划定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的偏远农村,或地势较差的丘陵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不能满足养殖业主的要求,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养殖用地审批程序复杂目前,养殖用地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且审批的时间比较长,这其中如果涉及到了将基本农田转为养殖用地,则审批程序会更加的困难。养殖场的建设费用项目非常多,费用昂贵,一般一个养殖场的前期建设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如此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审批时间使不少有意从事养殖业的人都只有放弃。

二、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目前,农民与企业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供求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共同体,更没有企业能够带领畜牧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龙头企业。尤其缺少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禽主要以鲜活方式调运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散户养殖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居主要地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较少,规模化比重和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三、推动畜牧业发展

1.调整畜牧业的结构

要把握好市场的动向,加快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注重畜牧业优势的发挥。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要进一步做好畜牧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各种畜禽的优势区域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坚持分类指导,确定优先发展高效高质的畜禽品种,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

2.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

以往的畜牧业产品缺乏企业的深加工,通常以鲜活方式调运。据有关资料表明,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牧产品都是经过深加工才摆上餐桌。要立足现有加工企业的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界引进和开发畜产品加工,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3.政策制定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了行业利润,行业利润决定资本投向,资本投向决定产能,产能决定供求关系,如此循环。这一市场生态链条是由市场主动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对政策维持这一关系平衡状态。维持畜牧产品市场的稳定,促进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

篇(8)

1.2部分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不顺由于部分地区农村对畜牧兽医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畜牧站疏于统一管理,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农村党委和乡镇政府管理畜牧站工作,畜牧站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缺乏管理的针对性。而且农村畜牧站的经费不能保障按时、完整的下放,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3农村畜牧兽医站竞争和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农村畜牧兽医站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其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导致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低下,严重阻碍着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2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高的人力资源作为建设队伍。因此,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2.1.1举办业务培训要想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首先从业务培训开始,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组织其参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学习,按照“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员以上的业务能力”的要求培养兽医人员,尽快让他们达到被要求的业务能力。

2.1.2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畜牧兽医人员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畜牧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农村畜牧兽医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推广和畜牧业发展等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便提升广大畜牧兽医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1.3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还要重视动物检疫员、畜牧检验员和兽医防治员等专业人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培训考核通过的颁发证书,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培训结果不合格的专业人员加强培训,努力整体上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储备更多的专业技能高的后备人才。

2.2综合办站,增强实力农村畜牧兽医站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为完成国家指令性的防疫检疫任务采取合适的措施,抓好工作重点,发展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建设。其日常工作必须依照它的职责来进行,综合考虑一切职责,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另外,农村畜牧兽医必须围绕畜牧生产的各项工作,抓好技术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不断壮大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经济实力,增强其综合实力。

2.3增强管理力度,强化体制创新农村畜牧兽医站对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要求高,是主要负责基层畜牧兽医站推广工作的事业型单位。其管理体制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县级畜牧部门和农村畜牧部门要分工负责,同时还要团结合作,促使畜牧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另外结合当地的区域特点,在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关的创新,从而增强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

篇(9)

摘要:近年来,五十三团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五十三畜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五十三团;畜牧业发展;对策

根据师市《关于加快推进2013年师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的要求,2014年五十三团党委严格按照师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中提出的要以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小区为基础,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的路子,通过托管、寄养等方式的转变和安排部署,团领导班子对畜牧业发展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确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1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三师五十三团是第三师主要的肉羊生产区,2013年末羊存栏数达到5.7万只,是第三师养羊规模最大的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也是第三师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团,团场职工本就有畜牧养殖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在五十三团辖区,职工庭院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30%。羊在全团牲畜存栏中占91.93%,对提高职工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兵团和第三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和要求,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扶持政策和对口援疆工作的逐步开展,五十三团畜牧业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五十三团把畜牧业发展重点放在推广引进肉羊优良品种,按照“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条件进行生产,通过增加能繁母畜存栏数量,提高出栏率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是发展经济、调整五十三团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巩固了畜牧业在五十三团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为此,五十三团确立了“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把畜牧业从农业中凸显出来”的发展目标,把畜牧业纳入加快推进五十三团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当中,按照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的经营要求,加大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畜牧业养殖规模和效益。通过畜牧养殖2013—2015年产值分别达到1.05亿元、1.8亿元和2.25亿元,实现纯利润4 200万元、7 200万元和9 000万元的总体思路。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师市党委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五十三团作为兵团贫困团场,兵团将在政策、科技、产业化和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扶持。(2)畜牧主导产业日渐突出。2012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0.23、6.58、0.18万头(只);肉、蛋、奶分别达到1 300、133、800 t;全团畜牧业产值达到4 89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8%。通过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全团牛、羊、猪、禽存栏达到7.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4%。(3)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五十三团争取畜牧项目资金400万元,完成了3个规模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建设;二是养殖小区设施不断完善。全团共建成养殖示范户400个,每个养殖示范户能够养殖羊100 ~ 200只;三是采取生态放养与集中育肥相结合、特色养殖与风情旅游相结合,到2015年肉羊养殖规模达到年存栏20万只,为实现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五十三团畜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发展潜力巨大,但五十三团仍存在一些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五十三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在兵、师、团大力推行产业优化调整和连队转型的大环境中,探讨畜牧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发展现代畜牧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如下弊端:(1)主体不明确,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削弱了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的比重。(2)农牧合一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实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多年来,畜牧兽医站都是在团农业科的管理下发展。这种将畜牧业并入大农口的做法,反映了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处于附属(副业)地位的传统农业观念,忽略了农业与畜牧业互补可循环发展的特点,结果必然制约生产力发展,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2 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一是五十三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懂管理、会饲养、专业技能强的带头人,制约了五十三团现代畜牧业发展;二是农牧职工还是沿用传统粗放饲养的养殖习惯,饲养各阶段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 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企业和农牧工利益联接机制不紧密,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了市场竞争乏力,产、供、加、销衔接不畅,影响了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严重制约了五十三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4 养殖小区建设管理有待加强

当前作为实现人畜分离、规模发展的主要途径,五十三团养殖小区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较快,促进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但在养殖小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生产和建设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疫病防治措施不严格、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环保投入少等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出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5 科技水平有待快速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畜牧生产小农经济意识以及政策性科技投入少等因素,致使难以开展具有商品生产价值的科技工作,畜禽良种繁育、健康养殖和科学防疫等方面存在与良种、良方不配套等现象。目前,五十三团畜牧业科技贡献率不足20%,畜牧业发展提高空间还很大。

3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3.1 抓好组织结构建设

畜牧业是团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团党委的充分重视,团党委应该对畜牧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心;要抓住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机遇,解决好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机构完善、人员配置、福利待遇等问题。为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保障,通过与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或以新办教育基金为本团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为畜牧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2 抓好标准化场区建设

大力发展规模饲养,加快建设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畜禽生产基地。用活用好兵团、师市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引导养殖场户和社会资本依托龙头建设基地、围绕市场建设基地,新建场区一律按照标准化生产设计,同时引导中小饲养场户向标准化场区集中。引导龙头企业与场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3.3 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按照“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原则,加快发展合作社等各类民间合作经济组织,为养殖场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撑和销售服务,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经济在畜产品市场营销和开拓中的中介作用,积极做好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销地市场签定购销合同的工作,组织联络开展畜产品的远距离运销,稳定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空间。

3.4 科技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好新科学技术的优势,定期开展畜牧新科技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农牧职工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通过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现场指导三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管、防、检、加、销及市场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培养新型农牧工的典型,使五十三团畜牧业呈现“管理专业化、养殖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五十三团畜牧产品走出本团、走出三师建立绿色通道。

3.5 积极培养自有专业技术人员

篇(10)

1.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三、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 信用监管模式 下一篇: 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