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5: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40-01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呢?根据校情、班情,及农村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爱好,笔者主要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
1.1 保持教室卫生。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不断培养学生文明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1.2 创新墙饰。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墙面,力求让教室的每面墙壁和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1.3 创设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1.4 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级行为文化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1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确定每次班会的主题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要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2.2 开展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校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培养成功的体验,获得自信。
2.3 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分子”、“文明学生”,在班级中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助人为乐奖”、“特长奖”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放大后进生的点点滴滴,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2.4 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亲历实践中,才能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及时引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3.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1 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学生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
3.2 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竞争。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班级都加以肯定,并予以表扬。奖励要按照公平、公开、全面、全体的原则,不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
3.3 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因此,学生在班上的行为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当这种社会影响出现负作用时,我们在奖励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处罚措施加以强制性纠正。
4.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
4.1 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
4.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4.3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杜威教育论著选》 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 《教育文化学》 郑金洲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⑤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教育研究,2004,(6).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项目初探[J].职教论坛,2007.1:51.
[2]邵文文.高职文秘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浅谈[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增刊):76.
[3]孔德兰.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69.
[4]徐芬.基于“职业化”策略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132.
[5]郑碧新.论高职院校职场文化建设[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3.
[6]史峰.论职业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
[7]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书育人,2005,(19):19.
[8]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J].科技信息,2009,(28):219.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54-01
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将班级建设得团结有序、积极上进、充满凝聚力。所谓班级文化,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交往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似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班级,更容易形成独有的品牌特色,促进学习氛围的提升。
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对建立和谐班级具有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单位,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场所。班级文化具有广泛性与易接受性的特点,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举止与思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应延伸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将班级氛围趋向和谐。建立和谐班级,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最终实现心智与学业的双重洗礼。
2.对和谐校园有着推动意义
班级是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让班级具有品牌特色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保障。丰富的班级文化生活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改善学习氛围。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为建立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
1.优秀的精神文化
第一,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生的班级文化需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来建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找准切入点,利用文化建设让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与归宿感,对班级产生文化与情感的向心力。
第二,在课程或是考试结束之后的评价方面,师生应做到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评价氛围,以积极的评价去引导学生。
第三,好的榜样具有良好的带头作用,班级建设亦是如此。教师在学生精神、心理方面要仔细洞察,好的思想要发扬光大,带动全班学生提高思想素质;负面的思想应及时纠正,避免影响其他同学。
2.优质的物质文化
第一,外因是促进事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内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班级环境布置。师生应有效利用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与黑板板报,将班级文化切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第二,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要开展班队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一次精心安排设计的班级活动所带来的文化效应远远高于反复的空洞说教。在班级活动的开展方向上,尽可能地以身边资源为基础,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彰显特色亮点。
3.合理的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的确立是班级文明规范的保障。初中生的规章制度就是班规,班规的设立应由师生共同决定。在选拔班干部时,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学生民主评定。在班级制度的实施上,教师应把握好惩戒力度,切勿伤害学生自尊心,要做到适可而止。
三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文明的学习环境
板报、墙报是丰富班级文化最简易、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在墙上张贴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可以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教室布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由于每个班级设计上的不同,能有效形成班级的品牌特色,让学生对所在班级更有归属感。
2.优良的班级风貌
班级的班规建设是班级文化顺利开展实施的保障。通过班干部与教师的共同作用,良好的班规能带来良好的班级风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共同努力的作用下为班级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融洽氛围,让学生富有班级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3.丰富的班级活动
初中生还处于好动状态,班级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于学生的特殊才艺,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其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生活的助推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身心,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其他班级学生关注,让班级文化更具特色。
班级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特长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周末打扫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班级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相互协作,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良好熏陶,增强班级的感召力与凝聚力,让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特色。
四 结束语
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影响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要事半功倍。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既是一种班级气氛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
1、重视班级动态环境与静态环境的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学校就已经有了一小部分统一的规划,真正需要教师自己布置的,就属黑板报最为重要。现在我们的黑板报还是趋向于老师给予学生,需要改变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展示自我。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参与黑板报规划,教室是大家的,也需要大家一起来把教室布置的更美,由同学们自由想象发言后,老师进行收集统一意见,可以是学生优秀的绘画、书法作品,也可以是学生们在课后捕捉到的美丽景色的相片,配以学生们对这张照片或者这副绘画的感想。这样,即符合了学校的主题,又有学生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其他学生欣赏、学习的对象,也让这块黑板变得生动可爱了起来。布置教室,不就是要将教室布置得更加温馨、更有人情味吗?在进行教室其他环境的布置时,班主任也应该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为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和生活的场所,所以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并参与布置,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班主任只需成为一个指导者和协助者,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用心维护与管理班级设备
班主任在构建复杂多样的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使班级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还可以借助桌椅等服务设施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例如通过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桌椅进行清洁整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而且也要做好维护、管理工作。要让学生学会珍惜、爱护教室的每一处,只有举全班之力维护和管理通过共同努力创造的温馨、和谐的物质环境,才能进行有序的物质文化建设,从而使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并维护的物质环境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为班级全体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二、班级行为文化策略
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
1、充分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举办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集体活动更有利于培养一个班级的凝聚力。而且班级活动的素材完全可以来源于生活,并不需要花费教师太多的心思来思考该举办怎样的活动。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以这些节日为契机,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活动,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利用“母亲节”和“父亲节”可以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一同过节,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这样亲身体会的感恩教育比通过文章渲染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也能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接受到感恩的洗礼。
2、开展班内评比和竞赛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起校内比赛,那些“英雄”们散落各个班级,班内评比、竞赛更能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班上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家校路路通”告诉家长们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另外,还在班里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自创班级格言”、“学雷锋手抄报”等内容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
3、恰当利用课间“十分钟”
【点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吴局长的报告从宏观上关注并引领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詹根连科长从微观上关注了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主力军——班主任,可谓是相得益彰。詹科长的报告,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阐释,深情的朗诵,诠释了新时期班主任的文化特质与教育情怀,富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很强的理论性。他认为班主任是爱心的使者,大爱无垠;是智慧的化身,让教育成为一种艺术,润物无声;是勇敢的代言人,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刚才詹科长在演讲的过程中说了一句“verygood!”,在此,我也想说,詹科长的演讲的确是“veryverygood”!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物质载体;知名度
所谓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形式和形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把班级文化分为三层的话,物质文化是文化表层,制度文化是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是文化深层。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文化氛围、班级风貌、学生个性发展、班级整体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众所周知,班级这一家园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锻炼、塑造学生。纵观各校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失去其功效。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的实践研究总结。下面我对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以优美的物质文化为载体,熏陶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把课室布置成学生温馨的家,整洁、明丽、温馨的教育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学生积极奋进。正所谓“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从教室环境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明丽、温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整体感觉是整洁、大方、得体,其标准是桌凳整齐,物品摆放合理,教室干净,门窗明亮。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坚持开展“弯腰”行动,看见纸屑主动捡起,桌凳歪了随手扶正,物品乱了随手摆好,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室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我还将学生“弯腰”行动的精彩瞬间展示于教室。
2.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教室前门张贴“抬头、挺胸、微笑”,背面张贴“今天你微笑了吗”,以此作为学生仪容仪表标准约束学生的“型”,它就像是导航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被此感化而慢慢地改变和规范他们的形象,难怪学校老师都说我班的学生连走路都自信。
3.精心设计班级名片,提升班级的知名度
班级名片是在一张8开卡纸大小的卡片上用最简练的方式介绍班级的“名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设计,创造性地介绍班级情况、展示班级风采、宣扬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标识,内容有班名、班徽、班级口号、育班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等。班级名片是班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班级形形象、体现班级精气神的名片。
4.细心布置班级墙壁,让墙壁会“说话”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打造班级特色,我布置如下:“头脑充电站”――图书角,其温馨提示是:“今天你充电了吗?”学生每天都给自己充电,也乐于把自己的藏书与大家分享,图书角里的书每天都是晚出早归。“班级座右铭”――两幅图文并茂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而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拼搏、奋进。“环游日记”――学生行为变化的历程。它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撰写的日记,形式是真实、详细地记录每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亮点,第二天早上利用早读课约两分钟时间由执笔学生上台念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评析,老师修正、引领、补充和指导。日积月累,孩子的日记(写作水平)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发生了变化,行为也悄然变化了。“诗风画韵”――班级秀,这是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平台,设计为两个版面: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如美术作品展、优秀作文展示、书法展等,既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映射其他W生。当然,班级文化布置远不止这些,还有“班级信息栏”――学生座位表、课程表、班干队干表、值日安排表,“中国梦,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等等。
5.精心办好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航,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圣地”。我将学生分组,分期,集思广益地把每期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以健全的制度文化为导向,规范学生的品行
1.健全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其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度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全体学生讨论制定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形成《我们的约定》,内容简明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具可操作性,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其次,完善奖罚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管理是制度文化的落脚点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干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易被动,出现疲倦现状。因此我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日常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和“分组管理制”。在班委轮换制方面,实行任职前培训和跟岗学习,由任现职干部指导;在分组管理制方面,先把班级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里有小组长、记录员、学习标兵等。值日班长的管理对象是各小组长,小组长的管理对象是小组成员,值日班长还挂点(小组)值周。通过分层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可以细化日常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责任到职。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暖流在班级流淌。
三、以特色的精神文化为内动力,塑造学生的心灵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他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班级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种和平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它既是教育工作的自然归属,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
1.量身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国家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学校有学校的奋斗目标,一个优秀的班级也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目标奋斗。教育家魏书生始终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思想,有目标,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奋斗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奋斗目标应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并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的方向。今年开学初针对我班学生平时学习懒散、不思进取的现状,我创建了“让每一次努力都收获幸运”作为班级的近期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奋斗收获成果,感受幸运,达到目标后提出“越努力,越幸运”的中期目标。
2.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感染、通化、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班级的热点进行评议,把舆论的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针对我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同桌@一舆论,开展了一次“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主题班会,通过教育和引导,这一男女同桌的舆论在班上销声匿迹,反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3.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强调多扬长,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组成互助组,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学生做同路人,平等共处,坦诚相待。
四、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桥梁,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班级凝聚力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1.校运会,班级风景线
每年的校运会是我必做的一大课题,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拉拉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2016年校运会,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才艺大风车,七彩幸福童年
为促进广大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素质教育与才艺素质开发、展示的舞台,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班级才艺大风车活动。才艺大风车有舞蹈、唱歌、乐器、相声、小品、话剧、最佳主持人等。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让更多小朋友变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为他们架起通向理想和艺术殿堂的桥梁。
3.“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德育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必须去了解、探讨、实践、总结。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做个用心人,共同创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做个细心人,把班级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点,这就是小学育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
[2]谢云.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关键词]
积极心态;班级文化;建设
笔者曾担任过一次五年制高职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带领下、系部的指导下,班级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班级同学共同建设了温馨和谐的班级体,并连续两个学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我自信地以为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群零零后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喝酒、吸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刚处理完一位同学的违纪情况,另一位同学相同的违纪现象再次发生。学生每天消极地玩弄着手机,目光呆滞,没有目标,学习情绪低落,班级、宿舍的正常值日工作被动进行,缺乏主动意识,更没有主人翁精神。面对着一件件层出不穷的违纪情况我有点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重新思考,迫切地需要开展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业规范。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或者绝大部分成员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自发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学生是班级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共同遵循。
二、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反映在学校上不仅体现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竞争,还包括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竞争。新媒体发展迅猛,我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便利和的同时,新媒体带来的各种腐朽文化也侵蚀着校园,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损害了学生的素质,进而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因此需要加强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学校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坚持加强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坚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师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善。2015年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年,“问题学生”也高于往年,“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我行我素、不懂规矩、无视学校管理,与学校的发展要求极不协调。通过加强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守纪律、懂规矩、争先进”的校园氛围,坚持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温良、团结友爱、顽强意志等精神气质。
(三)班级发展的需求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迟到、旷操现象严重,班级同学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期中、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很高,学习无目标,玩手机现象严重,班级整体凝聚力不强,迫切需要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体的内涵。
(四)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要求培养爱祖国、有梦想,爱学习、有专长,爱劳动、图自强,讲文明、重修养,遵法纪、守规章,辨美丑、立形象,强体魄,保健康,树自信、勇担当的人,培养这些良好的人格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在不同的班级文化熏陶下会塑造不一样的人格。在专制型的班级体中,学生会有厌恶、烦闷、恐惧的心理,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学生的上进心不强,学生的个性无法健康发展;在民主型的班级体中,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学间、师生间会彼此信任、关系融洽,班级体会呈现出团结协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落后的学生会不断努力,奋起直追,优秀的学生会感到自豪,并继续努力,每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会得到赞扬,会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学生积极的人格会得以塑造。
三、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既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又是班级文化的主导者,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思想上引领人,又要体现在行动上感召人。以班主任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熏陶人,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要有计划的开展有特色的、主题鲜明的班会,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根据社会和社会热点、焦点,确定目的性和针对性强的主题班会,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进而有效带动班级其他方面工作。任课老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任课老师能够通过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接触,不仅传授学生本门课的文化知识,而且也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做到言传身教。任课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教育人,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感染人,不断给学生填充正能量,从而促进积极的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选拔一支优秀且稳定的班干部
学生干部是班级体凝聚力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也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选拔班干部需要政治素质高,有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于综合素质不高、违法乱纪、不能起到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班干部在批评教育后无转变的,要坚决踢出班干部的队伍。在班干部的选拔上,班主任一定要选拔出德才兼备、符合各岗位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一旦确立,不要轻易更换,要形成一支稳定、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来带动班级的文化建设。
(三)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针对学校对班级百分考核评比的综合纪律、教室卫生、体育、宿舍卫生、迟到这几方面制定适合本班健全的班级各项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重点要围绕竞争机制,通过各种优秀、先进的评比,奖励,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的成长意识,增强了他们自我素质提高的自觉性。
(四)加强教室环境文化建设
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各种专题、各种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学生的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学生的优秀手抄报作品、班级活动剪影等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再张贴一张展板,上面贴着班级前5名,单科前5名,进步超过5名(含5名)的同学名单,起到激励的作用。
(五)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组织的班级活动应力求多样化,如调查研究我喜欢的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我喜欢的异性特征等;参观访问市纪念馆、市博物馆等;班级环境布置,日常布置、不同主题班会前的班级环境布置;主题班会如百善孝为先、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优点大家说等主题班会;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电子小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做好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如学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三项、篮球比赛等,积极做好班级赛前宣传、训练工作,并做好赛中鼓励、加油,以及赛后的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想活跃,敢作敢想,但是非观念淡薄,辨别失误能力不强。在学校,班级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基于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成绩有了不断提高;同时,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心灵得以升华,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时代在进步,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这就决定了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努力建立起独特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作者:辛翠平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
【参考文献】
[1]卢洁虹.浅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J].学术研究,2016(01):252-25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48-02
笔者曾担任过一次五年制高职的班主任,在学校的带领下、系部的指导下,班级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班级同学共同建设了温馨和谐的班级体,并连续两个学年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我自信地以为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再次接手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群零零后的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喝酒、吸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刚处理完一位同学的违纪情况,另一位同学相同的违纪现象再次发生。学生每天消极地玩弄着手机,目光呆滞,没有目标,学习情绪低落,班级、宿舍的正常值日工作被动进行,缺乏主动意识,更没有主人翁精神。面对着一件件层出不穷的违纪情况我有点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重新思考,迫切地需要开展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业规范。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或者绝大部分成员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并自发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学生是班级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共同遵循。
二、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反映在学校上不仅体现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竞争,还包括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竞争。新媒体发展迅猛,我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便利和的同时,新媒体带来的各种腐朽文化也侵蚀着校园,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损害了学生的素质,进而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因此需要加强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二)学校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坚持加强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榈难成,坚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全面而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师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善。2015年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年,“问题学生”也高于往年,“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我行我素、不懂规矩、无视学校管理,与学校的发展要求极不协调。通过加强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守纪律、懂规矩、争先进”的校园氛围,坚持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温良、团结友爱、顽强意志等精神气质。
(三)班级发展的需求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班级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迟到、旷操现象严重,班级同学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期中、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很高,学习无目标,玩手机现象严重,班级整体凝聚力不强,迫切需要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体的内涵。
(四)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要求培养爱祖国、有梦想,爱学习、有专长,爱劳动、图自强,讲文明、重修养,遵法纪、守规章,辨美丑、立形象,强体魄,保健康,树自信、勇担当的人,培养这些良好的人格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在不同的班级文化熏陶下会塑造不一样的人格。在专制型的班级体中,学生会有厌恶、烦闷、恐惧的心理,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学生的上进心不强,学生的个性无法健康发展;在民主型的班级体中,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同学间、师生间会彼此信任、关系融洽,班级体会呈现出团结协作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落后的学生会不断努力,奋起直追,优秀的学生会感到自豪,并继续努力,每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会得到赞扬,会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学生积极的人格会得以塑造。
三、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既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又是班级文化的主导者,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思想上引领人,又要体现在行动上感召人。以班主任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熏陶人,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要有计划的开展有特色的、主题鲜明的班会,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根据社会和社会热点、焦点,确定目的性和针对性强的主题班会,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进而有效带动班级其他方面工作。
任课老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任课老师能够通过课堂与学生面对面接触,不仅传授学生本门课的文化知识,而且也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做到言传身教。任课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教育人,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感染人,不断给学生填充正能量,从而促进积极的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选拔一支优秀且稳定的班干部
学生干部是班级体凝聚力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也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选拔班干部需要政治素质高,有为班集体服务的思想,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于综合素质不高、违法乱纪、不能起到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班干部在批评教育后无转变的,要坚决踢出班干部的队伍。在班干部的选拔上,班主任一定要选拔出德才兼备、符合各岗位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一旦确立,不要轻易更换,要形成一支稳定、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来带动班级的文化建设。
(三)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针对学校对班级百分考核评比的综合纪律、教室卫生、体育、宿舍卫生、迟到这几方面制定适合本班健全的班级各项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重点要围绕竞争机制,通过各种优秀、先进的评比,奖励,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激发他们的成长意识,增强了他们自我素质提高的自X性。
(四)加强教室环境文化建设
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各种专题、各种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学生的优秀硬笔书法作品、学生的优秀手抄报作品、班级活动剪影等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再张贴一张展板,上面贴着班级前5名,单科前5名,进步超过5名(含5名)的同学名单,起到激励的作用。
(五)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组织的班级活动应力求多样化,如调查研究我喜欢的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我喜欢的异性特征等;参观访问市纪念馆、市博物馆等;班级环境布置,日常布置、不同主题班会前的班级环境布置;主题班会如百善孝为先、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优点大家说等主题班会;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作文比赛、电子小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做好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如学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冬三项、篮球比赛等,积极做好班级赛前宣传、训练工作,并做好赛中鼓励、加油,以及赛后的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结语
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想活跃,敢作敢想,但是非观念淡薄,辨别失误能力不强。在学校,班级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因此基于积极心态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成绩有了不断提高;同时,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心灵得以升华,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
时代在进步,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这就决定了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努力建立起独特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洁虹.浅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J].学术研究,2016(01):252-254.
[2]李文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4(12):23-24.
[3]张伟.浅谈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M].现代交际,2013.
[4]吴少伟.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9):50-51.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班级既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氛围,它反映了班级这个教育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养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研究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强调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它认为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为良好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现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一)尊重主体地位,实现认知内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于主体认知结构与客观外在实践经历的相互作用。如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幸福、希望、快乐、自信的追求是人类获得成功的主要动机,人们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外部事物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建设性力量,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获得幸福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情绪实践,增进积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主观体验作用于客观世界,积极主动地经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倾向或行为,即主观幸福感的产生。”[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积极的心理元素,具备调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的情绪体验情境,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获得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2]
(三)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个人要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就必须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期望、愿望、兴趣和能力。”[3]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型人格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调整心态,突破自己,进而获得幸福,创造快乐。这也是班主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而且应包含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班级文化的内涵属于班级的一种群体意识,维护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班级中,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并自觉遵守。而实际上,在很多班级中,这一事务则由班主任和他指定的少数班干部完成,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此外,一些班主任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班级口号的提出和班级板报的布置,没有突出班级内涵和形象的塑造,忽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有些班主任则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班级文化内涵建设,也难以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人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其成长不可或缺的终身财富。要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就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只把学生看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班级活动效果不佳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符合育人目标的班级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班级文化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而在实际管理中,班级活动效果不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高效形式。“然而,实际的主题班会中,部分班主任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主题班会收效甚微。”[4]另外,主题班会还存在活动方案陈旧、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从最广阔的环境———进化来讲,进化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5]。教室是班级成员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场所。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的构建。首先,保持教室的卫生。无卫生死角,桌椅摆放整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学习环境。其次,布置文化墙,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个性,在丰富的文化元素浸润中成长。再次,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里,推荐给大家阅读,既为图书角创建贡献力量,又有助于其分享意识的培养。最后,教室的绿化。在教室合适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添生机,净化室内空气,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陶冶性情,培养自身的耐心和责任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尊重学生主体,特别是重视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它认为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能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应肯定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班级建设中。在班干部的选用上,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并实行任期轮换制,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鼓励并帮助学生依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岗位”间进行转换,广泛接触各类不同的班级任务,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丰富经验。各项班级新规的制订同样要遵循民主化方式,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并自觉遵守。
(三)观念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班级的观念文化是在特定学校文化的影响下,经过师生长时间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含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班级舆论是班级观念文化的风向标。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进而在班级内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积极进取,是班级观念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密不可分。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它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班主任应抓住时机,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班上好的现象予以表扬和肯定,而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班主任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只有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自我省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四)活动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未来发展潜力,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把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主张是一致的。班级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部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就像一条绳子贯穿了班级建设的整个过程,每次班级活动都是班级建设有益的补充、完善。”[6]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如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器乐以及主题演讲等校内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如清扫楼道、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慰问敬老院老人、发现街头错别字、擦洗体育健身器材等,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能够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身优势的利用,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既可以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四维并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57-60.
[2]徐凤林,陆春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0-41.
[3]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5-9.
[4]龚俊波.主题班会高效互动“三忌”[J].教学与管理,20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