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8 17:05: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家校沟通中的策略和艺术

篇(1)

口头语言艺术是指在沟通、交流以及教育等情境中善于运用及极为准确、规范、生动的话语,用以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交流。口头语言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具有较为独特的交流风格,具有巧妙的语言策略以及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口头语言艺术是一个人文化底蕴与内在修养的真实反映,是一个人高深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沉积、娴熟的表达技巧与独特的个人魅力的有效结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语言艺术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第一,重视倾听的重要作用。倾听是接受非语言信息、确定其含义并对其做出必要反应的过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最完美的说话艺术,不是一味地说,还要善于倾听他人内在的声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让学生能够打开心扉,解开心中的不愉快,赢得其信任与尊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人们交流中的一个技巧问题,更是一个态度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会倾听,并通过倾听使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与尊重的关系。

篇(2)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9-01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前期,渴望独立、自我意识较强,而且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多数中职学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的不听话、叛逆等行为常采用“高压”政策或“置之不理”政策,最后往往都得不到较好的效果。严厉的说教和批评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放任的策略最后往往使许多学生自暴自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沟通艺术,长期坚持后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所谓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者,应当重视有效的沟通对于班级事务的管理作用。沟通如果顺畅必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指导,服从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方法,纠正班级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不良习惯[1]。

一、中职班主任应当具备的沟通素质

班主任管理着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因此,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的关系是最广泛、最密切的。中职班主任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者,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政治性、思想性有重大的影响,班主任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能够区分政治问题,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素质还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中国教育家一贯主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示范作用。班主任为人师表,必须坚持奉献精神,同时应当具备心胸开阔、坦荡无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道德素养。良好的道德水平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基础。再次,班主任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水平,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能够倾听他人意见,也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沟通的意义。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1.尊重学生是提高中职班主任沟通效果的法宝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偏差、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然而即便如此,班主任也决不能因此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相反应当更加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更加尊重学生,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我们的班级管理普遍采取高压政策,班主任往往在班级管理中树立了绝对的、不容侵犯的权威。尽管这种高压政策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但这种绝对权威式的沟通行为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甚至让学生在心理造成恐惧学校、恐惧老师的阴影,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养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本道德,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向班主任或教师敞开内心世界[2]”。因此,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经常跟学生打交道,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手机、Ipad等上网工具兴趣浓厚,且运用自如,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不但愉悦了心情,还从中找到了自信和骄傲。班主任对此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借助网络平台中的QQ、微信、微博等媒介加强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如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开通班级微博等。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要求等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真正尊重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通过让一部分学生分担班级工作的形式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中建立的“尊重”关系,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得到尊重和信任的学生才会乐于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与沟通。

2.合理运用语言交谈艺术是提高中职班主任沟通的捷径

语言交谈艺术在社会的沟通、谈判、对话、磋商等活动中有广泛应用,语言艺术运用得当不仅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语言交谈的艺术对于沟通同样重要。认真倾听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也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和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想法和思想动态的最有效的渠道。例如在同学生谈话时眼神注视学生,不时点头赞许以示对学生谈话的认可,并可以适时发问,引导学生继续话题,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倾听,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此外,班主任要想取得良好的师生沟通效果,还要学会赞美学生。赞美必须发自内心,应注意赞美学生的具体的行为和变化,而不要笼统地夸某个人好。适当的赞美与表扬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往积极的方向努力,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堕落的心态,甚至“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理智与学生进行沟通,避免情绪化沟通是谈话沟通艺术性的组成之一,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讲求正确的批评教育方式,不能情绪化。学生犯了错误,适时、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使错误及时得到改正。班主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一句空话。避免情绪化带来的班主任收集信息断裂,沟通障碍,难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处理等不良后果[3]。

三、结语

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工作中除了应当具备以上沟通素质和沟通技巧外,还应当根据班级管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素养,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做好班级管理与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辟地回答了为何沟通、沟通什么、怎样沟通这三个问题。(表1)

二、制约因素剖析

1.学校家庭认识错位

家校缺乏有效沟通,粗看是由教师工作不主动造成的,但细想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由学校、家庭认识错位使然。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其它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总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认为家长介入校内事务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从学校方面看,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就造成了家校沟通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只限于督促学生的文化学习上。

2.教师缺乏沟通技能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颖的学科,沟通是其中的一种高深艺术。然而,纵观高校培养体育师资所开设的课程来看,没有一门功课是专门培养体育教师进行人际沟通方面的内容。还有,在职师资培训也缺乏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对家长沟通往往套用教师对学生的方式沟通,导致教师与家长“面和心不和”,这就造成了体育老师不会与家长进行高效沟通的现状。

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在美国,家校沟通及指导正常运行有其严密的法律保障。这些权利被认为是美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我国,虽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一些全国或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中都规定了家长有权利和职责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更多地是宏观上的指导,缺乏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细则规定,也缺乏相应及必要的标准、评定的考核制度。

三、改进策略

1.更新思想观念,积极促进家校沟通

尽管党和政府已在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作了明确的规定和指示,但教育部门在家庭教育所做的工作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其根源在于:教育部门认为这是一件可重可轻、可有可无的附带性的工作。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政府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家长参与。

2.加强专项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针对体育教师缺乏对家长沟通引领能力的这个现实,有关部门在为体育教师工作“减负”的基础上,应加强教师的专项能力的培训,编写培训教材,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沟通艺术,让“五心”(即尊重心、合作心、服务心、赏识心、分享心)深入教师心田。教师只有具有这“五心”,才能高效沟通,尊重家长,学会赏识,与家长不断地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才能切实提高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的积极性。

3.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沟通高效运行

首先,应健全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立法细化,让家长明白自己的教育权利,让学校为家校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道路。其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制,将家校沟通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4.加强校本研究,创建多元沟通体系

学校掌握着教育的主导权。据此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沟通方面的校本研究,创建多元的家校合作体系。方法有很多:一是学校加强宣传,提高家长认识;二是学校通过增设类似“全家总动员”的亲子比赛项目,吸引家长关心;三是创设多渠道沟通平台,如校信通、网络家校博客,QQ群等;四是家校联动,吸引家长主动参与体育教育。如让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家长督促完成、组织家教经验交流会等。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沟通氛围

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制定符合各地实情的法规和文件,完善管理体制,下拨专项资金,并使之形成制度;又要加大宣传体育力度,清除社会的偏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家校合作工作。

篇(4)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在我执教的学校里学生家长是以村居民为主的群体,家庭教育能力较弱,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较淡薄,在学校多次工作引领下,家校合作趋于形式化;家长多数作为学校活动的旁观者和支持者,依赖、服从学校,少部分家长甚至站在对立面;家长参与目的单一,绝大部分家庭不重视甚至忽视子女的艺术教育,且能力不足,在艺术教育合作方面严重空缺,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意识到这一现状后,我经过调查和尝试得出结论: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家庭艺术欣赏现状

我做过一个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家长并不过多地与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欣赏方面的交流,一起参观美术作品展、听过音乐会或欣赏过艺术作品的人数比例很小,因此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家长并不重视儿童艺术欣赏的培养,没有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或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现象是很不寻常的。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在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家长平常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回到学校,他们会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博物馆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

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在家庭艺术欣赏教育方面的欠缺,这更要求学校通过家校合作这一平台,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力。

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的建议

通过一系列调查,我得知大多数学生希望在音乐、美术欣赏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学校的音乐、美术欣赏活动的,乐意在家庭中开展;家长们都高度赞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并提出一些建议:(1)可以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开展讨论活动;(2)以学校活动为主,家庭为辅;(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展等;(4)举行相关比赛,并把好的作品张贴出来,形成小型展览会;(5)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会;(6)前期先由教师帮助引导开展活动,后期由孩子和家长收集资料和累积经验开展活动;(7)多让孩子们分享在家累积的资料。当然,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中。利用每学期音乐、美术课本中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并开展相关活动。

三、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角色定位,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应合理分工,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地位。明确各自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履行相应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升家校合作功效。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

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智慧者和鼓励者,而不是指责者、观察者和批评家。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真诚支持教育,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二)为家庭教育引路,提升欣赏教育能力。

1.开展“亲子共赏活动”,完成“亲子共赏活动反馈单”,便于教师掌握家庭欣赏教育能力和完成情况。

2.开展“艺术家庭”评选活动,如可开展“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指导家长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和“亲子共赏一幅画、一首歌”等活动。

3.鼓励家长进课堂,谈谈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或教孩子一些自己擅长的手工或绘画方法。家长走进学校,当回老师,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都有利。

4.鼓励家长走进校园,把家庭欣赏内容表演给其他学生看,亦可以参观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感受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篇(5)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沟通效果有3个要素:场合、气氛和情绪。其中,场合是排在影响沟通效果的第一位的,这说明场合在沟通效果当中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听过这么一个案例,说是在期中考试之后,校长在一个教师办公室坐了下来,对一个物理教师说,你教的这两个班级的物理成绩怎么比其他班级低了好几分啊。这个物理教师非常尴尬,因为当时办公室还有几个其他的教师在场,校长的这句话极大地刺激了这个教师。当时,这个女教师就没有给校长好脸色看。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说起了这件事情。第二天中午,这个“仗义”的丈夫在外面喝了点酒,然后开车去学校“讨说法”。当时,校长正好在校门口值班,这个丈夫把汽车开进来之后,朝校长走过去就骂,说电动门开得不够宽,并有想动手的架势。这时,这个校长后退了几步,并说:“你可能喝多了一点,有什么事情我们到校长室去慢慢谈。”这句话给了校长下台阶的机会,那个丈夫没有出现更过激的行为,而是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这个案例说明了要在合适场合沟通的重要性。一开始,这个校长没有选择合适的沟通场合,在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的面来批评女教师,使得这个女教师下不了台。后来,当这个校长面对女教师丈夫的威胁时,要求到校长办公室去解决问题,而没有在校门口直接继续冲突,避免了更大的尴尬。

二、注意沟通的肢体动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高贵与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鲁,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心理学家也指出,肢体动作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某所学校的一次期末工作会议上,校长像以往的期末工作会议一样,传达了教育局召开的期末工作会议精神,回顾了学校一学期以来的各项工作。校长在主席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有些教师对于某些会议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让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校长当时可能心情不大好,用食指对准了一个正在下面讲话的老年教师。这个老年教师发现之后当时就跳了起来,拿过自己旁边还有茶水的杯子,把杯子里面的水连同茶叶一起泼向了主席台上的校长,引起了台下教师的一片唏嘘声。

不管怎样,用食指对准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很显然,这个老教师也还是有点老资格的,他对校长这样的肢体动作很反感,也做出了过激反应。在这一事件中,不管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校长肯定会吃亏。有些校长由于当校长的年头多了,难免会有一种优越感,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气势,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校长还有一些不大妥当的肢体动作的话,那有些教师就可能会不买账,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校长当然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妥的肢体动作,但是也不能对所有的肢体动作退避三舍,而应该恰当地运用一些比较合适的肢体动作。比如说,校长在倾听教师说话的时候,可以身体微微向前倾、目光对视教师,表现出一种很专心的样子。在当教师讲到重点或者比较合理的地方时,校长应该点头微笑。这样的肢体动作会让教师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或受到了重视,校长在用这样的肢体动作与教师沟通时,沟通效果就会加分。

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状态对信息的传递影响很大,如果双方都处在激情状态或心境不佳的时刻,就难以沟通意见,甚至会歪曲对方的信息。

听说本区有位校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很有技巧,不管多么怒气冲冲的教师走进他的办公室,他都能让来者心平气和地离去。笔者一直很敬仰这位校长,也很想知道他与教师沟通的秘诀。后来,有机会和他一起上研究生课程,在闲暇之余与他聊起了坊间对他在沟通技巧方面的评价。他微微一笑,说这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只是当有怒气的教师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让教师尽情发泄情绪,自己只是充当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和几声。等教师说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经常会说这样的话:“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这时,教师一般都会缓和一下情绪,觉得校长是理解自己的。如果教师还带有一些情绪的话,这个校长还会与他慢慢地聊,把教师的心情处理好。等教师的心情处理好了之后,教师在看事情的时候就会更加客观一些。然后,这个校长就会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着手解决教师的事情,让教师心平气和地走出校长办公室。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抗拒的人,只有抗拒的心情。校长在给教师安排工作的时候,有些教师会有一些抗拒的情绪。这时,校长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教师,而是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智慧来先处理一下教师抗拒的心情,让教师放下包袱,接下来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几种沟通策略

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不妨运用几种沟通策略,让自己与教师的沟通更加顺畅。

翻译员策略。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的时候,不妨用“你的意思是……”作开场,这会使得校长与教师的沟通有一个好的开头。

太极拳策略。校长在与教师沟通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时,不妨像打太极一样,慢慢地说开去,用比较曲折的方式说明自己的真正用意,让教师有一个缓冲的过程,然后能够接受校长的观点。

“因为”策略。很多家长在说服孩子的时候,都会用一些比较让孩子接受的理由来说服他们。其实,成人也是一样的。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不妨用几个“因为”,这些“因为”后面可以是一些白纸黑字上写的一些政策性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些大家显而易见的事实。校长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与教师沟通,教师就不会无理取闹,而是心服口服。

一致性说服策略。有时候,我们无法说服某个人会请一些救兵过来,一致性去说服他。有时候校长的说服力也是有限的,在与教师沟通的时候不妨借用一些其他的力量,比如说教师信得过的朋友、副校长等,几种思想汇在一起,几张嘴巴联合起来,这样去说服教师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当然,校长与教师沟通的策略是不止这些的,校长平时要多学习、多总结,对待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让沟通变成一种艺术。

五、推倒一堵墙,建起一座桥

记得有一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每次牛群说一句话的时候,对方都会很开心,但接着,牛群又会用“但是”把话题一转,令对方感到很不舒服。有一个教师曾经跟笔者讲过他们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的校长就很喜欢说“但是”一词。有一次,校长对他说,他班级的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很干净,他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校长在说他这个班主任带班有方。但是,这个校长又用了一个“但是”,说但是他班上学生出来打扫包干区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这时,他心里自然有点不高兴,觉得这个校长有点吹毛求疵。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54-01

近几年,随着苍南的经济发展,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村教师流入城镇。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虽同为班主任,但在工作的强度上以及面临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据调查,90.2%的新任城镇班主任觉得工作压力大,角色转换比较吃力。

一、农村班主任到城镇班主任角色转换困难的原因

1、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面临的教育对象有所区别

农村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 家里照看着孩子的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或是其他可靠的亲戚朋友,因而家校联系相对缺乏。而城镇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视,会自愿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相对积极。

2、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所处的教育环境有所区别

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狭窄。而城镇孩子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如:去图书馆,上才艺兴趣班……这是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如黑网吧屡禁不止,游戏机房人满为患。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了解,改善教育策略。

3、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所任的工作任务有所区别

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教育、上好班队课、做好学生的课间管理等班主任的基本工作。而城镇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主任基本工作以外,还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如艺术节演出,科技节创新等。有人这样形容城镇班主任:“人家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而你们班主任工作时间是‘朝五晚九’!”可见城镇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之大。

4、班主任调动现状导致的因素

苍南教师选调以学科为基础进行选拔,笔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很少涉及班主任的专业知识。这就出现了农村班主任在调动以后没有担任班主任、继续担任班主任和非农村班主任担任城镇班主任等三种情况,没有班主任选拔,没有班主任培训,很多新的城镇班主任就匆匆上阵了。

二、农村班主任到城镇班主任的角色转变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因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很难与班主任积极合作。

2、调整工作心理

班主任要培养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班主任要充分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要想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果班主任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修养、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伤害学生心理,使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就会效法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和家长、学生的沟通

我们的家长可以说是各个社会阶层、各种工作的人都有,和他们的沟通就更考验班主任的沟通能力。怎样做才能让家长与班主任“联手”起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班主任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于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班主任要多跟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做交谈,或利用QQ聊天,会让谈心内容更加深刻感人,这样就会便于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

4、加强和课任老师之间的合作

要想全面了解班级孩子的表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班集体的管理,仅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怎么也抓不好的。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课任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好班级的目的。班主任可以和各任课老师就本班学生学习各科的表现、对班级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对相应学科的学习的和课外活动的开展的要求与建议等方面展开沟通并有效合作。在互通“情报”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育人措施和改善工作的方法。

当然,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而缩短这一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取别人的经验。农村班主任调往城镇以后,学校应加强对其的培训工作,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等基础方面的培训,奠基好班主任的理论基础,鼓励优秀班主任做一些经验介绍,让新的班主任有榜样可学。学校应在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班主任在上任之前有正确的认识,在上任之后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所带来的“电话费”和“家访车费”对一个教师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学校不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教师的沟通积极性会降低,即使积极性不降低,实际行动肯定会有所减少。学校应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让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有效。

从农村班主任和城镇班主任两者之间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身在其中的的教师应想方设法缩短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从各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的情况,有效地实行从农村班主任到城镇班主任角色之间的转换,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7)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54-02

【作者简介】1.张高洁,南京市天正小学(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2.刘明静,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

近年来,笔者利用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所在区域的新手班主任队伍进行了调研,基于区域内这一群体的班主任专业发展呈现的普遍现状,在各校已形成的理论学习及班主任培训方式下,形成了区域性的推进策略。

一、“内因激发式”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从本质上讲,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外部期许都必须通过班主任的“内因”产生作用。创设具有学术氛围的专业情境,建立有利于新手班主任专业发展制度文化。笔者关注到某些W校制订的《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学期(或每年)阅读教育经典(或笔记摘录),开设班队会观摩,撰写论文案例、课题研究等要求,并规划出3年的发展目标。学校每学期对所有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新手班主任主动规划专业发展目标,确定专业发展重点,选择专业发展主攻方向。有这样积淀的新手班主任在“职称评定”以及“首届南京市德育学科带头人”评选中频频获奖。据悉,南京市鼓楼区荣获此称号的青年班主任所在学校有近70%制定了以上的专业发展规划制度,让其成了专业发展的受益者。促进新手班主任形成自主发展意识,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方式之一。

二、“办公室研讨式”影响发展

通过解决班级问题的“路径来源”调查,笔者发现新手班主任在管理方式上颇受“同伴影响”,即“关注他人管理方式并效仿”的现象颇多。你是否常听到办公室里有这样的对话:我看这学期王××很乖,没再去欺负其他同学,您用什么方法让他有了改变?李××的家长以前从不管孩子,可近期我看他常到校向您了解孩子情况……您是怎么做的?嗯,我也可以试着处理本班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因为同年级的班级管理有其问题存在的共性。因此,新手班主任个体专业发展也受办公室群体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影响。办公室群体的教育观念导向、教育艺术众寡、研讨氛围浓淡、人际交流亲疏都会对个体专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师徒点对点式”指导发展

笔者关注到区域内80%的学校有“学科师带徒”机制,80%的学校没有“班主任师徒”项目。因此,新手班主任缺乏引领和共同成长的平台搭建,成长途径单一,这也是有别于“教学成长路径”的一种独特现象。多数新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出现的问题基本不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更不会通过网络查找方法或向专家咨询。问卷究其缘由,排名首位的是“告诉他人会很没面子”,其次是“怕麻烦”或“担心领导知晓认为班级管理得不好”。

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她的教育博客中的记载:当我的年轻徒弟在全力投入到班级管理且略有成效时,就遭遇到了家校沟通的麻烦。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总是在其他任课教师的课堂上捣乱,下课还欺负同学,多次与家长沟通没有成效,最终家长抛下一句话“孩子守纪是学校的事,我们没法管!”我两次无意间听到了徒弟和家长的沟通对话,教师多用这样直接生硬的审判性语句:孩子太调皮,给任课老师的印象太差!我怎么说都没用,你们到底管不管……我在想:在解决孩子问题上重在“协作”,是否可以多使用建议性、帮的语句。如:我建议您怎样怎样,我向您推荐一种方法,您试着做一做,若效果不好我们再想其他方法……有了这样平和尊重的沟通,徒弟和家长一起冷静寻找学生问题的症结。之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该生欺负人的习惯得到了改善。其实,一句话,10%是语言、35%是语气、55%是表情,与家长如何沟通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四、“工作室引领式”团队发展

笔者关注到某些学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它借助有效整合资源,发挥优秀班主任引领优势。来看某校“班主任工作室”接受的一例新手班主任普遍性的困惑咨询。

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青年教师都会犯的错误――太好面子。一旦觉察有学生侵犯教师权威时,我们就会开始反击,在冲动下总会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伤害学生的话。虽然知道这样不对,但有经验的教师曾告诫我们,当学生侵犯你的权威时,一定要比学生更厉害,这样才能树立威信,否则你的班级里就会不断地发生这样的事情,最终导致班级管理困难。听了这话,我们陷入了迷茫……

细致分析班主任和学生发生冲突时,即使是学生有错在先,但在同学眼中总是会同情自己的小伙伴多一些,可能这位同学说的做的往往是很多同学想说却又不敢说,想做却又不敢做的。正应了一句话:看着你好像赢了,却输得最多。工作室通过咨询、研讨、讲座等形式促进新手班主任教育观念的更新、工作方式的改进,促进其关注儿童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为未来的班主任工作赋予前瞻性的效能。

工作室的引领也实现了新手班主任从“经验型研究型”的转型,让新手班主任专业发展更具深度。为促进区域新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联合集团校或所在片区学校进行“班主任工作室”交流,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分享,更大程度上增强交流、研讨、辐射力,让区域推进新手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更具广度。

篇(8)

中学生正处于潜意学习的最佳时期、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父母和子女固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了家庭在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然,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取向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要求班主任运用正确的策略,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班主任登门家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每次联系卡收回后,班主任可以从家长反馈的意见中及时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可以促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对于好玩游戏的学生,周末可以借助电话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提醒家长注意……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改变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提出放任不管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班级违纪现象会得到有效遏制。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这部分人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班级坚强的后备力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3.要根据不同事件背景,因事随访

(1)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后而沾沾自喜时,家长也容易被学生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的子女真的具备这样的水平,而跟着子女得意忘形。这时需要教师适时给他浇浇冷水,并激励他能再接再厉。

(2)当学生遇到挫折而悲观失望时,虽说失败并不可怕,但一旦一蹶不振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丧失进取心,从而无心向学,造成更糟的后果。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与鼓励。

(3)当学生受到较强的刺激而出现严重后果时,学生受到挫折时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这时班主任予以家访,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并配合班主任及时疏导,帮助子女走出困境,这时予以帮助可以让学生感动一辈子。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班主任应把家长视为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与家长联系,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迫使家长对学生采取强硬措施而进行家访,这样会使家长害怕教师家访。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预约时把访问的内容、时间等告诉家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利于克服教师的急躁情绪,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而白跑一趟的现象;(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班主任通常比家长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切忌以懂得教育而自居,不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交往中应仔细寻找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不能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

4.要委婉巧妙批评

教师应当是家长的教育顾问,可以对家长提出要求。有些家长比较通情达理,对教师的提议能主动接受,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家长“护短”,往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自己的“面子”相联,明知孩子有错,也不愿意让别人说。班主任与这类家长对话时应避开其他教师及学生本人。谈话中避免直接接触“敏感区”,应采取迂回战术,还应机智地帮助这类学生家长提高教育素养。

家访是一门艺术,运用正确的策略进行富有艺术的家访,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心希望通过班主任家访这座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能够达到“5+2=7”甚至是“5+2>7”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篇(9)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艺术教育亦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来看,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来说,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至今仍无突破性的进展,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倾向,忽视了艺术学科的本质价值和人文特征。教学法则多是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即注重知识目标,忽视人(学生)的目标。毋容置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抹煞了艺术学科的基本特征,又不利于富有人文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此,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窥寻有效的、科学的教育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致力于艺术教育的改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无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均走在了前列,甚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反思。相对而言,西方艺术教育更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和真实情感,更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视评价。美国的“全国教育协会”在1988年的报告中认为艺术教育以四种方式为学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一,给予学生一种文明的意识;第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第三,发展有效的交流技能;第四,为学生作批判性选择和评价提供了各种手段。美国学者汤姆·安德森教授认为第四个贡献事实上包含了前面三个贡献并且为它们提供了基础。[1]西方艺术教育家认为:“理解和批判地欣赏视觉艺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2] 美国艺术教育家乔治·吉伊根(George Geahlgan)也明确指出:“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悦的、思想上无拘无束、无偏见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和自我实现。”[3]可见,艺术批评是艺术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达到艺术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构建基于“艺术批评”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一、乔治·吉伊根的艺术教育理念

为了使教师在学校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艺术批评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有利于教育策略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颇为重要。吉伊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为基于批评的艺术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指导和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前提,他明确指出:“批评不是当作一种评论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探索的方式。”[4]这里的“探索”包含三层意涵。

第一,强调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批判性解读,探寻作品中所暗含的社会观念、价值和信仰,将审美体验放在它所在的社会背景中感受,研究审美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分析作品与自我的关系,不仅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美的理解,也促进他们确立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积极的自我认同。[5]诚如吉伊根所说:“批评探索为自我理解和社会理解的培养提供了可能。”[6]可见,他把艺术批评的侧重点从评价艺术本身,转移到通过理解和鉴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上来,凸显出由艺术表达到社会批判、由艺术创作技巧到艺术评价的重心位移。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问题导向为主脉,对艺术作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掘和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教学并非单向传递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共同交流讨论,实现知识、价值建构的双向互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7]

第三,应把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放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来解析,这需要学生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艺术进行外延性的、扩展性的交往活动,这就涉及开放的心态、对话的意识以及追问和比较的自觉。故而,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也要重视学习内容的多元文化取向,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吸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8]吉伊根还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艺术,而且应学习当代艺术,还要学习审美艺术和应用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和高雅艺术。”[9]可以说,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和文化背景等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学生主动探究、整合多元文化的过程。

可见,“探索”意味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确立了学生是教育的原动力和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的主体。“教”始终围绕着“学”来开展,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构建过程。

二、吉伊根教育理念的启示——促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艺术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推崇创新合作,主张以开放、平等的态度尊重和了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并保有其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受吉伊根教育理念的启示,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篇(10)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承担的责任更艰巨,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又要兼顾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及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且叛逆性较强,极易出现突发状况,加之2000年之后出生的学生自身固有的特质,因此,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爱心、责任心,还需要讲究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实施民主化管理

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管理中,在教育界也是一印K孀派缁岬姆⒄梗教育主体――学生也有很大变化,过去“保姆式”、“家长式”包办专断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民主、人性化管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实行民主化管理模式,才能管住学生,管理才能被学生接纳,才会有生命力。班主任实施管理时,首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管理工作以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要求为核心,无论是教育管理工作,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民主管理时,要对教育思想及管理方式进行改善。改掉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管理工作中。其次,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班级做出各项重大决定时,可采用开班会或者投票等多种形式。从而营造学生集思广益,师生共同探讨的氛围。就班级“问题学生”而言,班主任要多与其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实施激励性管理

高中阶段,注重学生“人生理想”的培养是新课改内容中重要的一点。大多数高中生的首要目标是考入理想大学,学生理想中的大学一般为名牌大学。高中生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目标设定却缺乏合理性,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班级中往往存在一些捣乱课堂的学生,他们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因为成绩相对落后,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并不能完全决定未来,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制定合理的目标,未来的人生一样多姿多彩。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能。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学习。对于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要找到其擅长方面。例如,有些学生擅长外语、体育项目及乐器等,班主任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擅长的方面继续坚持下去。还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在团体活动中,表现极为出色,想法也很新颖。因此,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以便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坚持“民主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与初中时期相比,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价值观,他们渴望表现自己,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管理方面,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对于管理班级方面而言,要尊重学生想法,通过采用班会等多种形式,做出班级重大决定。

四、营造优秀班级文化,强调身心健康发展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教室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活动文化等。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班主任是一位艺术家,既要具有教育艺术,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采用评价、赞扬和批评等多种方式,以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决心。要注重学生文明习惯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职业道德,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管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班集体建设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没有班主任的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而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和学生,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功能。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还是教育的主体。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体育达标竞赛、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演讲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 快乐家庭教育 下一篇: 体育赛事信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