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05: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赛事信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
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 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隋金雪(1977-),男,山东高密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智林(1963-),男,甘肃兰州人,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社团工作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11ST15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29-03
应用型人才是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人才,是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的人才。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既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财经类工商大学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等院校应紧紧抓住“应用型”这个概念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型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同志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但是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这类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本科教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身在这一战略选择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更要重新审视原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从而担负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教育部在2012年3月16日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上述一系列举措既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高等院校提出了新变化和新要求。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对学科竞赛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表明,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学科竞赛体系,不仅对实践教学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整个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科竞赛设计
首先,学科竞赛由学院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建立专业型社团,专业指导教师辅助,社团组织校内竞赛。目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已建立4个专业型社团;创意设计协会,数码网络协会,电子设计协会,智能车协会。四个协会各司其职,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分别举办各类专业型竞赛。
其次,根据专业设计比赛。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另外,学校其他学院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10余个,按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校级竞赛到国家级竞赛层层选拔,由高年级同学引导低年级的同学,由指导教师引导高年级同学,逐步设置并进行了4个典型的校内竞赛环节,通过几年的摸索其体系已逐步形成,如图1所示。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学科竞赛体系
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构建了由4个阶段(院级、校级、省区、国家级竞赛)、4个层次(基础、专业、综合型、创新型竞赛)、4种能力(基本、专业、综合、创新能力)组成的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
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学科竞赛体系,实现下述四方面的融合:
第一,由点到面,扩展学生的受益面,以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参加的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为例,之前学院一般都是暑期前通过选拔4组学生短期培训后参加比赛,学生的受益面只为十几人,自从建立学科竞赛体系后,近二百学生参与到校内赛选拔中,规模显著增大,学生的覆盖面接近50%。
第二,将学科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并全方位支持。最初的学科竞赛只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实践教学的升级,参与的学生为极少数优秀者,学院、学校的支持力度也不够。随着竞赛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学生参与数量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最终实现了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能力的教学目的。
第三,将竞赛与专业相结合,逐步培养专业型复合人才。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自动化专业将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作为专业核心竞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经过3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在山东赛区成绩名列前茅。
第四,竞赛融入科研。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由于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到大三时,学生的竞赛水平和科研能力已经能够解决科研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另外,许多竞赛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近,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竞赛体系管理机制健全
学科竞赛平台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是专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其次是竞赛平台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1.不同的高校和学科应根据其专业设置、优势及特色对不同类别的竞赛有所侧重
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分布对竞赛项目进行分析,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优秀骨干教师参与,重点培养有兴趣、专业基础好的学生参与,循序渐进,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互帮的良性循环。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竞赛平台,最终将达到提升专业实力、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
2.学科竞赛的管理体制需要经过摸索逐渐合理化、系统化,从而使整个学科竞赛体系更加协调、科学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平台即“学生社团―院级比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的梯队式管理,梯队中从学生社团这个最基础环节开始,层层选拔,环环相扣,形成上下指导、级级反馈的平台体系,团级部门、院级部门和校级部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团队关系,以使整个竞赛体系科学而高效。
四、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延伸和升华实践教学,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重视理论研究、轻实践环节的训练等现象。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纵观各类学科型竞赛,无论是个人竞赛项目,还是综合型、创新型竞赛项目,其竞赛规则都围绕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人赛更多的是考查某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理解、综合应用程度,而团体竞赛项目除了锻炼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外,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社会就业中更具优势。无论是周期短的比赛(例如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周期长的比赛(智能车竞赛),都会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如图3所示,由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多层次立体式学科竞赛体系逐渐培养了学生金字塔式创新能力结构。
2.延伸和升华实践教学
学院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实践教学中,将竞赛与正常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综合考虑。学科竞赛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专业竞赛体系的构建,学生的实践得到了锻炼。由于校内赛的门槛较低,大多数学生都可参加,所以学生的受益面明显扩大。以智能车竞赛为例,原来二、三十人参加,现在基本达到近二百人参加,较为明显的自动化专业参与学生达到一半以上。由于比赛的要求远远要比实践环节的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的综合创新性高,所以学生的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更有力地支撑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的开展更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平台,对于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来说,实践锻炼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也为精英教育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新的途径。
3.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首先,学科竞赛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甚至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是一种较好的衡量指标,竞赛成绩需要基础教学日积月累的支持,教学质量是基础,基础打不牢,不可能持续地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比赛,更何谈获奖了。其次学科竞赛从某种角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工程意识、科学精神、协作意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以后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就目前从获奖的同学统计来看,不管是对考研的复试还是就业,参加竞赛的同学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参加比赛的同学。如表3所示,通过随机抽取40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科竞赛的满意率较高。
五、结束语
学科竞赛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不仅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作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为人才质量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庆均,曾晓松.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101-104.
[2]付兴锋,张常年,肖秀玲,等.以大学生竞赛活动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27-129.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信息学奥赛训练更是另辟蹊径,抢占信息学教学的制高点。然而,我们在实际的信息学奥赛辅导中却发现,训练团队难组建、辅导课程难开展、训练效果难保证,倘若不及早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那学校的奥赛辅导则形同虚设,教师和学生将会在漫无目的的团队活动中挥霍时光。
1. 信息学奥赛团队亟需梯队的构建来支撑
1.1 意识形态的局限呼唤梯队的组建
鉴于信息学科与高考的关联性,信息学奥赛往往被教师、家长视为“不务正业”,个别学生的“单打独斗”往往经受不住种种的冲击,最后不得不放弃训练。教练苦口婆心地极力宣传和挽留,面对训练场面的萧条,教练只能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梯队,从而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集训团队,生机勃勃的景象才能营造出令众人肯定、放心的学习环境,引领团队健康向前发展。
1.2 学科特点需要组建梯队来推进
信息学奥赛有别于其他学科竞赛,学生更主要的是通过上机编程调试来实现对相应算法解题的验证。学生事先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进程及提升的节奏。组建训练梯队,开展传帮带等训练模式,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相互纠错的帮助中寻找乐趣和灵感,才能促进奥赛水平整体快速向前发展。
梯队的最大特点在于层次性,如何区分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又能做到各层次间的相互衔接和递进,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构建思路。
2.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时的分层构想
2.1 知识储备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力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就学习过简单的编程语言,或者直接参加过小学组或者普及组的信息学奥赛;那么知识与技能上的层次就立见分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分层教学,构建起层次清晰的训练梯队。
2.2 潜力开发
知识储备的优势并不代表长远实力的激发,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角力”。每个学习阶段的知识要求、学科的综合压力往往会左右学生学习的“用力”方向。通常情况,学生能在保证日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训练,但也有些学生总能精神抖擞地“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教师需要时刻注意队员学习潜力的藏匿深度,适时对各层次的人员做出调整。使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化,便于辅导教学。
2.3 目标定位
进入奥赛团队,为何而来?学生起初加入到团队训练,最主流的就是两种思想:兴趣或获奖。随着奥赛训练的深入、在校学习的进展,学生心里的目标定位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团队中的学习方向也会出现分叉,教师须及时理出各个小群体,做出正确的引导、重组,使梯队中的每个元素都能相互融合,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努力。
3.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实践
3.1 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策略
结合上述构想,教师在组建梯队时需要“面向全体”“了解差异”“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注重发展性评价,保证梯队正常运作。(1)分层兴趣小组
由于地方信息技术教育的差异,观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编程,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又有参加信息学奥赛的浓厚兴趣,这些学生就可以考虑纳入奥赛梯队的“先锋队”层次;而相当一部分在编程上属于“零起点”的学生由于其兴趣爱好先被吸收进来。随着学习的开展,小组组员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也会发生分化:以我校为例,部分学生会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道路上走的很踏实,哪怕整天面对着是枯燥单调的“蓝屏”(Pascal编辑窗口),却也在细细品味着算法思想的独到与精妙;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在接触有交互性更强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后,主动向“程序作品制作”的方向靠拢,成为真正的选修课兴趣小组。
因此,在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可以先从组织进行分层。通过摸底考试等方式,结合学生的自我兴趣、意愿,以及数学等学科成绩,可完成梯队的最初建设。
(2)内部分层拓展方阵
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加上日常学习的负担,即使一直固守奥赛阵地的队员之间的实力也会出现分化。团队一方面继续吸收新队员加入,而另一方面要将分化出来的队员及时进行梯队再划分。并且对不同区块的学生根据其潜力倾向、学业负担做出统筹的规划:如算法知识的拓展强度、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各类集训比赛的参与频度等。
通过内部分层,确保一部分队员脱颖而出,而实力稍逊的队员也不至于被淘汰出梯队,整个团队将以非常稳固的方阵向前推进。
(3)组队分层竞赛团队
学习的积累需要期待比赛的检阅,针对起点较低的地区选手,奥赛获奖必须具备“登峰造极”的勇气和信心。重在参与的心态因为“拼命搏击”的集训或许会受到氛围的感染,而非拿奖不可的功利心态在“心如止水”的高人面前则得到了难得的慰藉。组队分层并不是将“搏击手”归为一类,将“太极高手”纳为另一族,而是在梯队的进阶搭建中寻找互补的平衡点。每个梯队中有几个小组队,每个小组队中有各方面的能手,竞赛团队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梯队层次间的互补与促进。
3.2 分层教学在梯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站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层面的知识来阐述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的实现途径。构建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对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达到实现资源数据存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通过信息库的形式使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中有关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信息库构建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Internet和中国期刊数据库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详尽的检索,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网络查询来设计体育场馆与周边宾馆的数据结构,构建数据库,利用GoogleMapsAPI进行可视化系统设计,在系统中嵌入GoogleMaps,并在地图上叠加自己的数据,实现体育场馆及周边宾馆数据的标注、展示、叠加及统计等功能。
1.2.2系统设计法
根据收集的资料及信息库的构建思路,利用开源的基于PHP+MYSQL技术,并结合电子地图技术进行可视化系统设计,在系统中录入收集的民间体育赛事信息数据,并在系统中嵌入GoogleMaps,在地图上叠加自己的数据,实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系统。
2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的建设内容
2.1设计构想
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的设计根据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点,并借鉴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而设计。该信息库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搜集和整理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相关信息材料,建设成一个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相关信息内容,并面向公众普及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知识,弘扬民族文化的信息库;同时又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可便捷使用、开放式的、集成性的、多种媒体资源并存的有较大规模的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综合性资源库。由于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具有数据量大、分散性、时序性等特点,因此该信息库在设计时除了一般的数据库技术外,更多地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共享。另外还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信息库数据量庞大,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要对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需要解决好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方法。
(2)要保证各种复杂数据之间对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文字、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的同步性。
(3)由于信息库本身包含多种形式的数据,要实现数据的查询就需要采用特征匹配和模糊匹配的查询机制和方法,如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等。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采用目前流行的B/S架构,即把信息库部署在服务器并放置在因特网上,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即可浏览信息库内容。开发技术采用开源的PHP+MYSQL技术,目前该技术成熟且使用广泛,例如百度、淘宝、谷歌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是采用此项技术。该信息库由文字库、图片库与视频库三个子库组成,基于这三个字库,分为前台信息展示与后台信息维护两个模块。前台信息展示又分为传统浏览模式与地图浏览模式,可在不同模式下进行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的查询、浏览、检索及对比。后台可进行赛事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平台采用PHP语言作为网页开发语言,利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
2.2信息收集
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组织采集、分析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名称、民族、区域、规则、特点、历史”等专业数据信息,建成一个完整且信息准确的信息数据库。所需建设的内容即为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由于该领域信息目前分布广泛,有口口相传、文字记录、图片视频等记录形式,研究目标数据量庞大且分散,信息收集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次研究需利用多种方式,通过网络、图书馆及实地考察收集赛事相关的图书、论文、报纸文章、网页资源、图像和视频等资源。
2.3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属性定义
通过与专家访谈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一个单独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需包含如下属性:①名称;②参与民族;③分布区域与省份;④规则;⑤特点;⑥发展历史;⑦功能;⑧资源开发,⑨相关资料。
2.4信息分类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根据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分类,每一个项目需包含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分别建立民间体育赛事项目的文字库、图片库与视频库。其中文字库需进一步分类,根据文字所描述的内容细分为项目的各类属性。各类数据建立信息索引,方便录入信息库。
3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的功能设计
3.1前台信息展示
3.1.1信息浏览
信息录入以后,按照相应的数据模型组织到数据库中。系统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可被各种用户共享。在信息库前台首页可以查看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列表,点击进入后,可查看该赛事项目的具体信息,如名称、特点、规则、参与民族、发展历史、赛事功能、资源开发等。该信息库同时也可对图片与视频进行展示,用户可在系统中查看体育赛事的图片以及在线观看。
3.1.2信息搜索
在信息库前台可对信息进行高级查询,既可以通过关键字检索赛事信息,也可根据条件对信息进行筛选,例如选择某一省份,某一民族有哪些体育赛事。系统对各查询条件使用“交”的关系操作。如:关系R和关系S的交,就是同时在R和S中存在的元素的集合。
3.1.3数据对比
由于某些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在某些方面,比如流传区域、规则、使用器材等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却又不尽相同。为了能够对两个或多个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有更细致的认识,本系统专门设计了可以对这些民族民间赛事进行一些参数的对比功能。可以在系统中选择任意两个或者多个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进行对比,可以展现出这些赛事在哪些方面是有相同性的,在哪些方面不同。
3.1.4集成地图模式
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还与googlemap相整合,在googlemap中定位到中国的版图中,即可显示在全国各地的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分布区域、省份等信息,点击进入某一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项目中,即为本项目的详细信息。
3.2后台信息维护
3.2.1信息录入
可在信息库后台分别录入赛事的名称、参与民族、分布区域及省份、规则、特点、发展历史、相关图片与视频等信息。信息的录入采用人工录入与网络采集两种方法。人工录入即为在信息库后台中直接输入赛事的相关属性信息,录入完成后直接放入系统数据库中,用户可在前台直接查看。网络采集为采集互联网中关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相关数据。由于机器采集到的信息质量相对不高,并不能立即使用,故不首先放入系统数据库中,而是放入采集库中,再经过人工修改及确认之后放入系统数据库中。
3.2.2信息修改
如果遇到以前上传的信息需要更改、更正或者添加其他属性值时,可以利用该功能对录入的信息进行修改。
3.2.3信息删除
可以对录入的无效信息进行删除操作。
3.2.4用户管理
信息库管理采用了多角色、多权限的灵活管理方式,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权限用不同Session值进行控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种不同的角色,并且给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优化信息系统管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4构建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的意义
构建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4.1为构建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针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点设计信息库的功能,对构建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4.2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信息资源的整合
目前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很多信息都散布于各处,无法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也不利于信息的长久保存和流传。构建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有利于维护民族体育赛事信息资源的整体性与共享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4.3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体育赛事的资源开发
电子地图综合应用了数字制图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适合运用到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的展示之中。利用电子地图技术,其可视化效果可以很直观的展现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空间分布明细,有利于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的传播与发展,保护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64―03
1 引言
2012年又是一个奥运年,是竞技的盛宴,也是媒体的盛宴。场内竞技异彩纷呈,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在以往的体育赛事中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媒体会大量传播一些有趣的“非语言”。其实,在众多的体育赛事中有意无意的使用着“非语言”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通过观察成功举办的体育赛事,笔者分析发现非语言符号具有美学、传播、商业和社会等价值,这在体育赛事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解读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
本文研究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是区别于体育运动动作之外的符号,意旨能了解在体育赛事中,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观众等的非语言符号运用的价值研究,但是这些非语言符号与体育运动动作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以下部分是对非语言符号、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概念的界定。通过符号学理论分析体育非语言符号的特征。
2.1 非语言符号的概念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之外,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人体的表情、姿态、动作、服饰以及图形、陈设布置、空间距离等。有专家调查表明:人们在直接交往中,有60%的“含意”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传递的。非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其意义即在符号本身,难以语言复述。它的语境模糊又具体,所传递的信息,大都来自内心深处,难以控制,具有一种不可抑制性。这种信息与人们清醒时的自觉、有声语言表达不同,常常是一种不自觉地潜意识流露。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物体语言符号、体态语言符号、伴随语言符号、时空语言符号。
2.2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传播
体育赛事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被人们追逐和喜爱,正是体育赛事的三大特点让其长久不衰:紧张激烈的体育竞技运动,运动中体现出的真实的人类情感和体育中蕴含的身后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中非语言传播是不见诸语言文字,但大家都能理解的传播方法,传递着把表达的东西指代暗示出来,接受者接受了信号,并作出反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在传播过程中,非语言最重要的是表达功能。
体育和传媒是天作之合。体育与传播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体育传播是人类以体育运动为媒体进行的一种传播活动。口]体育内容的传播就必须借助于符号。体育非语言符号是指体育运动中,除语言以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音容笑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符号的总称。体育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传者总是要自觉不自觉的借助非语言符号这种无声语言来传达信息。这样,在整个交互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就显得大为重要。
2.3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通义性:比赛场上的非语言行为几乎可称为世界语。对于非语言符号行为的译读、理解,似乎无须接受专门教育,因为非语言行为与失误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产生通用的意义。例如足球比赛中,外籍教练在场上用手势指挥运动员做出调整,从而获得胜利。
即时性:体育赛事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能力或本领的比拼,往往在分秒或毫厘之间产生胜负,这也要求非语言符号即时的传达,快速的表明比赛形势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意图。在足球比赛中,场上运动员双手食指横在胸前绕圈是向教练传达把自己换下的意图。在篮球比赛中,裁判员双手在胸前做滚动动作,代表持球运动员带球走违例。
直观性:视觉性和听觉性非语言符号的传递是人通过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足球比赛中,球员经常会有进球庆祝动作,如巴西球星贝贝托同队友作摇篮曲庆祝喜得贵子成为世界杯最温馨的庆祝时刻。篮球比赛中,飞人乔丹吐舌头已经成为了最经典的动作。这些经典的动作重复出现,加强了传播效果。
依附性:语言符号固然最重要,但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仅仅用语言符号是不能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众多非语言符号往往与语言符号共同使用。比赛中,队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语言交流会伴随一些非语言动作,以起到加强或干扰的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跟队员语言交流外,利用声调、面部表情、手势、战术板、道具等非语言符号补充、增加、充实语言在布置战术时的某些不足、缺失。
3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价值
在目前中国的职业体育赛事中,非语言传播还不是主要展现形式。人们将其理解成一种从属于体育运动动作的方式,其实它在体育赛事中的作用和价值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3.1 增加观赛热情
观众是体育赛事中的主体。就体育赛事本身来说,观众和运动员是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观众看比赛是为了获得快乐。体育赛事具有规模性、不可预知性、娱乐性和参与性。那么,承载体育赛事中信息的非语言符号也就具有了传播价值,可以增强观看比赛的兴趣,拉近了比赛与观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
NBA中国赛的成功运作让中国观众最近距离地观赏篮球盛宴,最真实地体验NBA赛场氛围,达到“即使在中国,也能看到原汁原味的NBA比赛”理念。2012年笔者参加了NBA中国赛上海站的球迷日活动。这是NBA首次将美国本土的球迷日活动带到了中国,NBA互动团队、热火队拉拉队、热火队吉祥物伯尼都参加了球迷日的活动。同时这一活动跟上海体育局发起的全民健身活动“百万投篮大行动”相结合,传播了全民健身的生活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公益推广作用,也让中国球迷更加深入的接触NBA。这样的非语言传播无疑增加了球迷观看热情,拉近了中美篮球文化的距离。
3.2 审美价值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审美价值是指在体育赛事中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过程中,非语言符号能巩固为审美客体提供的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同《掷铁饼者》、《弓箭手赫拉克利斯》等展示人体之美的古代体育雕塑一样,现代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审美功能。非语言符号就是传达体育之美的最好方式,成功的体育赛事与非语言符号形式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运动员健硕的身体、精彩绝伦的运动技术、场馆设计理念等都有美的体现。大型体育赛事的审美常常把客观存在的对象进过艺术化转化成人们审美对象,通过这种非语言符号带动人们兴奋的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的这种审美价值不仅是视觉上的满足,同样也是对审美客体多方面的感染。
3.3 商业价值
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是指在体育比赛中体育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环节中形成的价值,在体育赛事中,主要通过一定商业行为得以实现,所以称之为商业价值。观众是消费者,是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的重要形式。体育赛事就像聚光灯,曝光程度决定着商业价值大小。最鲜活、最具代表性的是现役NBA球星林书豪。林书豪爆发之后成为了流行符号,让整个世界疯狂。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内,任何与林书豪有关的东西都极为抢手,泡沫手指、发带,林书豪的T恤比球票更抢手。美国专家给林书豪的商业价值保守定位是1400万美元。林书豪成为了NBA的摇钱树,有统计表明NBA收入有望增加8000万美元,使尼克斯收视率相比上赛季提升66%,球衣标价54.95美元销量第一。观众穿着林书豪的球衣到现场观看比赛,电视转播中有更多林书豪的镜头,收视率也随之提高,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
3.4 文化价值
人的需要是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本动力。月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都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流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在相对封闭的体育赛事符号系统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用相同的动作表达着相同的内容,文化的隔阂就消失了。小小的乒乓球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2008年奥运会成功既展现了中国崇尚“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宗旨,也展现了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开放、文明、友好、和谐的形象。
4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学科理论
理论基础:传播学中把传播活动基本分为两大类型,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传播。运动员在竞技性和挑战性很强的体育赛事中,在语言交流基础上合理及时的运用非语言符号表情达意。体育赛事中,人际传播中采用非语言符号为了完成好比赛。在瞬时性和激烈性的体育赛事中,教练员、运动员或是裁判员利用体态语言符号如身表情、目光、特别是手势,解释或示范使对方更加领悟自己的话语含义。例如在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等待队友传球、排球运动员在背后、乒乓球双打运动员在桌下、篮球运动员在身前等情况下做出各种手势,解释战术配合、统一意图。
最主要、最富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在体育运动项目纷繁复杂、参与人员的规模性质大小各异的体育传播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传播系统。大众传播学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体育赛事的规模性特点使得专业性的体育传媒提供广阔的平台,借助大量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播体育赛事信息和力与美,扩大了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大众传播更多采用的非语言符号是为了扩大体育比赛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南美激情解说员高喊goal(进球)长达10几秒,通过这种长时间的激情解说表达了南美地区的奔放风土人情,通过媒体传播被世人广为模仿。类似于这种加强句子的音量、节奏和时长的伴随语言符传播活动,往往用来表达说话力度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样,鸟巢设计如同树枝编织的鸟窝,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了网络状的构架。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却又简洁而典雅,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正如goal和鸟巢通过足球和奥运会的传播而举世闻名。非语言符号无疑是表达运动、情感和文化的最好方式,因为非语言符号是可以实现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全球范围内人际交流。这也是体育运动大众化的原因所在。
5 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运用境况思考
在职业体育的带动下,体育赛事中非语言传播越来越被重视,人们不再单纯的关注比赛的胜负和结果,更加关注体育赛事中的方方面面。但纵观目前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在非语言传播投入力度比重或者体育传播力度方面的投入相比比赛的胜负奖金设置来看,对体育赛事中非语言传播处于劣势的地位,所以应加强非语言符号如何有效利用,例如要从善意出发、简洁明了、恰到好处,要注意各种非语言符号的最优化配合,使得比赛成绩更加出色。
5.1 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5.1.1 体育赛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非语言符号的价值认识不够
体育赛事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都是决策者,也是体育传播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他们对于体育赛事功不可没。如大众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和功能一样,有检查功能、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桥梁功能。把关人在对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符号的选择中,有两个认识上的错误:无用和滥用。一方面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非语言符号的价值,抛弃会非语言符号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赛事的知名度低和距离感。另一方面滥用体现在偏离体育赛事的主题,产生了对体育赛事的干扰。
5.1.2 体育赛事的参与者对体育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不够准确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和观众都是体育赛事传播的主要参与者。竞技体育有高速、不间断性的特点,非语言符号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要明显多于语言符号,这在体育不可预测性的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赛事中恰当合理的运用非语言符号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例如足球比赛中经常会闯入小动物,当比赛暂定,球员温和的把小动“护送”到场外,会博得全场观众的掌声。但是也有球员会选择暴力式的抛掉,不仅满场嘘声,还会遭到处罚。
5.2 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运用对策
5.2.1 加大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分析的理论研究
体育赛事中的非语言传播遇到的瓶颈是体育涉及到的问题,关注非语言符号是给体育赛事一个新的传播视角;是传播关注的问题;也是符号学问题。现代体育赛事展现了巨大的时空舞台,体育非语言符号有产生和展示的土壤,使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体育运动中许多实践经验需要理论进行解答。
5.2.2 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开发和正确利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体育与体育赛事受到人们的追捧。众所周知,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职业赛事的举办常常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但随着市场上同质化赛事的持续增加,不少赛事运营者意识到赛事投资与规模不再是决定市场的唯一要素,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使观众感知服务公平并与之建立、保持、发展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成为赛事运作获得成功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大型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维度划分
从服务公平理论形成至今,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对服务公平维度的划分存在诸多争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服务公平理论经历了从单元论到二元论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以及信息公平四个维度组成的四元论观点,并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件服务产品,具备服务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以及服务高度综合的特点。体育赛事观众通过运动员竞技表演、体育赛事现场物料、场地设备、场馆基础设施、服务人员服务技能与服务态度、赛事组委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体育场馆现场氛围等要素感知服务公平。由于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本文借鉴服务领域研究成果,结合体育赛事的特点将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维度。
1.1结果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消费者成本投入与利益收获是否相当,消费者是否得到与其他人相同标准的服务体验,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大型体育赛事观众需要向赛事组织方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入场观看体育赛事的权利,此外,观众还需额外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尤其是距离赛事场馆较远的观众,这无形之中增加了观众观赛成本,根据成本与风险的理论,一旦观众感知赛事组织方提供的以竞赛为主的服务达不到观众预期或与宣传效果相差甚远,观众便会产生不公平感知,而这种感知的强度取决于观众的观赛成本,即观众观赛成本高,不公平感知强烈。
1.2程序公平
程序公平是指消费者对决策程序与决策方式的公平程度的评价。美国学者thibaut,Walker(1975年)在司法研究中总结得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仅注重司法判决结果的公平性,而且还观众司法决策过程的公平性,它主要包括,一致性、效率、可纠错性、符合道德、无偏袒等几个维度。由此可知,程序公平是对服务过程公平的感知,对服务过程公平感知主要通过服务是否一致、服务过程是否符合道德以及服务效率、可纠错性等几个维度来衡量,服务过程公平与服务结果公平一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1.3交往公平
交往公平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往公平即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对待方式的公平。狭义的交往公平是在广义的交往公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服务过程中的服务方式,服务态度。谢礼珊,易婷婷在对快餐服务业的研究中将交往公平概括为具体的几点内容即服务人员友好、无偏见、诚实、礼貌、关心、热情。体育赛事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即购票、到达场馆、入场、观赛及退场,观众都无可避免的要与赛事组织方的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接触,体育赛事现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技巧,服务人员是否热情、礼貌、友好,服杖嗽笔欠窬弑肝观众解决困难的能力都会影响观众对服务公平的感知。
1.4信息公平
信息公平是服务公平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提出的,它是从广义的交往公平中分离出来的概念,最早由Greenberg J.提出,他认为信息公平就是当事人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得到关于产品与服务的相对完全的信息和解释。2006年,中国学者詹志方提出消费者感知信息公平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第一、消费者通过媒介,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感知信息;第二,消费者通过人际交往,感知信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信息公平将会在服务公平感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公平感知在体育赛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票价的折扣信息、球员参赛状况、赛事现场实时信息的更新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服务公平感知。体育赛事组委会在赛事运营过程中是赛事信息的和权利的主导者,这使得赛事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权利不对等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使热情高涨的赛事观众蒙受经济和情感的损失,产生不满意情绪。
2结论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得出,目前关于服务公平维度的争论已经趋向一致,服务公平四维度划分,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信息公平得到服务管理领域广泛认同,并在饭店服务、美发服务、旅游服务中得到的验证。但是在体育领域尤其是在体育赛事领域研究者很少提及服务公平,事实上,体育赛事属于服务主导行业,具有服务行业的共性。因此,本文以服务管理领域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体育赛事观众感知内容和体育赛事的特征得出体育赛事现场观众服务公平包括结果公平、程序公平、交往公平和信息公平四个维度,体育赛事观众服务公平感知维度划分是服务公平理论与体育赛事的首次结合,是对服务公平理论的丰富,为进一步研究体育赛事观众服务质量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Greenberg J.The social side of fairness: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class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Justice in the workplace: Approaching fairnes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e[M]. Hinsdal,NJ:Erlbaum,79-103.
[2] 李国立.大型体育赛事观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8):26-30.
[3] Clemmer E.C & Schneider B.Fairservice[J].Advances i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1996(5):109-126
1.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
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其营销主体是企业,即“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结合企业需要,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助冠名、赞助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树立企业的形象,推广自己的品牌,创造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营销目标的一种新生独立的营销手段。”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借助体育赛事的营销主要采取体育赛事赞助形式。
在该领域,学者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如学者欧亚敏和詹才荣认为,体育赞助指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例如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阙剑,谭玲认为,体育赞助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赞助体育赛事、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来实现组织的商业目的。并且,众多企业也正是借助体育赛事营销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如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李宁、安踏等。
2.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
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是指体育赛事主办单位通过有效地整合资源,利用营销手段使体育赛事的社会效果、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该领域内,学者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个别学者涉猎。其中有代表性是学者侯晋龙提出的“体育赛事的本质是一种整合营销”观点,他认为体育赛事整合了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众多资源,既有场内资源,又有场外资源,既有观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赛事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尽管针对体育赛事本事的营销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尚停留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上,多是观点的阐述却没有系统的构架。基于此,本文借助新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构架起系统、完整的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最早由唐·舒尔茨提出,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运用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菲利浦?科特勒则提出,整合营销传播即企业里所有部门都为了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既整合对外的传播工具与传播信息,以通过“一种声音”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建立对外统一的“品牌形象”;又整合企业内部营销、生产、研发等部门协同建立“信息源”,使消费者在各种“信息接触点”都能获得良好感知。
总之,整合营销传播是系统化各种传播工具和方法,把品牌、理念、市场、产品、价值、网络、促销等整合为一体,在交换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因此,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是以体育赛事为主题,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方法进行传播的一种营销方式。
三、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
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销售和直复营销等多个方面,在体育赛事中可以运用任何与“现有或潜在客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传递信息,通常以体育赛事为中心,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新闻传播、电视转播、事件营销、体验营销、商业赞助、纪念品营销等相关营销活动来进行。
1.新闻传播
体育赛事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电视、报纸、广播媒体都会主动地挖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但对于主办方来说,更应该主动地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宣传赛事的活动和理念,使其在举办之前便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还未正式举办,但关于奥运筹备的新闻便一直占据各大报纸、网站、电视的显要地位,所有重大新闻都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方案的问世、北京为迎接奥运所进行的绿化、交通改造等新闻,都引起了消费者对北京奥运的极大关注,加强人们观看奥运的心理渴望,收到了极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2.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运作有“热点新疗效应”的事件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观众的注意,可以运用该理论进行独具匠心的、与赛事有关的事件营销活动。例如2005年6月4日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志愿者启动仪式。需要注意的是,事件营销的策划要与赛事的主题、理念相符合,达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效果。
3.体验营销
伯恩德·H·施密特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提出了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营销模式,他认为应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方式。从体育赛事的消费过程来看,体育赛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验消费。体育赛事是一种参与程度很高的活动,消费者参与其中感受体育挑战极限、追求超越的精深,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呐喊、助威,为赛事胜负而悲喜。而当消费结束的时候,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和会徽的设计方案展开全球征集活动,促使全球关注奥运会的人士联结起来投入其中,使得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广为传播。
4.商业赞助
商业赞助是指通过投资于事件或慈善事业以实现公司目标,尤其是提高品牌认知度、改善品牌形象和提高销售量。体育赛事赞助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例如1983年上海举行第5届全运动时,赞助金额只有11.36万元。而到了1997年的第8届全运会时,赞助金额达到8921万元,比第5届增长了785.3倍。
商业赞助的形式主要有体育赛事冠名、体育赛场冠名、体育赛事赞助商、体育队伍赞助商等。通过赞助企业可以获得赛事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权、公关活动权、独家现场销售权等各项权利,通过企业品牌与体育赛事的结合来提升了企业形象。
5.纪念品和授权产品营销
大型体育赛事发行的纪念品不仅能宣传体育赛事,而且能使消费者“睹物思情”,每见到纪念品即联想起赛事,使赛事的影响力得到延伸,同时还是体育赛事主板方获得经济收益、减轻赛事经费压力的有效途径。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发行的福娃系列纪念品、奥运系列专题邮票,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收藏的风浪,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也对奥运起到了推动作用。
体育赛事主办方还可以授权使用体育赛事的标志、会徽等方式来加强影响。以NBA为例,它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球迷提供了授权产品授权商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用品、球员卡、文具、出版物、录像带和纪念品等。结果,NBA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还通过授权商品上的NBA标志,在世界各地时时刻刻做着广告。
6.大众传媒营销
体育赛事多在露天或室内的体育赛场进行,但是由于体育赛场空间、位置的限制,任何一个体育赛场都无法满足所有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大众传媒便成了体育赛事延伸,不能前往体育赛事现场消费的消费者,通常会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体育赛事的信息。因此,与媒体的合作是体育赛事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与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台、报纸、杂志、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保证体育赛事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视,是体育赛事扩大影响力的关键。
7.网络新媒体营销
网络营销是刚兴起的营销新概念,指借助互联网商业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网络营销的成熟源于IT产业的快速扩张,如今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借助网络进行体育赛事的营销便成为一种必然而有效的营销方式,如网上直播、网上转播、赛事网站、网络新闻、旗帜广告和链接广告。体育赛事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还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例如NBA的官方网站在2003年~2004年赛季中的浏览人次高达3.15亿,平均每天浏览人次超过160万,网络营销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8.关系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体育赛事是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有效地利用关系营销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有从业人员、投资者、设备供应商、赞助商、观众、公众、社区、大众媒体、政府等方面,通常以各种赛事及赛事进展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以及大型公益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关系营销。并且,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借助公共利益相关者中影响力最大的政府的支持,与社区、大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搞好关系,从而推动关系营销的顺利、良性运转。
9.手机互动营销
手机被营销学者称为新一代媒体,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与互联网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以手机为载体的精准、互动营销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随着媒体娱乐化和草根一族的兴起,人们更偏爱互动性节目。表现在体育赛事中,则消费者期望更多的参与,更多地体验到体育的刺激与激情。基于此,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举办“冠军竞猜”“我最喜爱的运动员”之类的活动,鼓励观众参与体育赛事中,使观众体验到参与体育赛事的愉悦。
四、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模式
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沟通是要以体育赛事为核心,把诸多营销沟通方式整合在一起,促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达到最大程度地宣传体育赛事,并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模式中,所有的营销沟通方式均围绕着体育赛事展开,重复持续地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同一个理念,突出同一个主题,最终实现同一个目标,万万不能出现不同部门、不同比赛、不同方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相吻合的现象。在这一方面,目前奥运会的营销便可以作为一个佐证,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则奥运会主场馆的建设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的奥运吉祥物“福娃”表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奥运场馆的建设集中强调“绿色奥运”。同时,不同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体育赛事主办方在配置资源时,应避免在不同沟通方式上的重复投资,而应该依据沟通方式的投入收益率合理配置资源,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形成互补之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五、小结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1.营销原则。体育赛事营销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定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即对于所有的体育营销项目而言,体育营销项目本身的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20%,当然这是最核心的工作。还有80%的工作却是在项目之外的辅助工作。因此,将体育赛事营销项目的资源尽可能做精、做透、做足、做大而必须进行的辅助工作,往往是决定体育赛事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赞助商还需遵循一三原则,即赞助商的体育赞助费用是一,用于市场推广的配套费用是三。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3.品牌营销。体育赛事能否成为品牌赛事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1)赛事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竞技价值。(2)参加赛事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公众影响。(3)赛事组织经营者的赛事包装和市场运作。体育赛事要获得良好的市场推动力,必须要创造品牌赛事。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另外,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为网络观众提供与体育巨星交流的机会,还可深入了解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企业与环境三方利益的协调。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协调首先是一种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同时,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体育产业还是“无烟”工业,是“绿色”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6.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赛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邢尊明等: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
关键词 体育赛事 网络营销 SWOT分析
一、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现状
体育赛事营销有三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即是推广体育赛事本身,另一层含义是企业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第三层含义是通过赛事营销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第一种含义进行分析。
网络营销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现在学者对网络营销还没有相对科学、完善的定义。本文比较认可的是刘向晖下得定义,其认为:“网络营销是依托网络工具和网上资源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传统的营销原理和互联网特有的互动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它既包括在网上针对网络虚拟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包括在网上开展的服务于传统有形市场的营销活动,还包括在网下以传统手段开展的服务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之活动。”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开展赛事营销活动,推广体育赛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众多,所以赛事营销也越来越火爆,营销手段也很灵活,有很高的回报率。但是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主要是打明星牌和国际牌,而且过分的强调明星效应,而没有进行赛事本身品牌的营销,使赛事难以形成品牌。同时可能因为我国的理念以及技术水平不到位,使我国的营销与国外的赛事营销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SWOT分析
通过对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跟全面的了解网络营销在体育赛事方面运用的相关内外部影响因素,可以有助于体育赛事组织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优势分析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互联网的便捷。有了互联网的支持,赛事组织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进行快速、跨时空的信息传输,提供最新赛事动态,包括上传一些图片、视频等,而赛事的观看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沟通赛事看点和自己对赛事的看法。因此,便捷的互联网为体育赛事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与网络使用者的群体相吻合。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者已经由有青春、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转变为广大人们群众了,而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也正是广大的群众,特别是爱好体育的人们,这样两者的高度吻合就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
最后是网络营销的成本低。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赛事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对资讯大量复制来推广赛事、吸引观众购票看体育赛事,同时由于网络的受众群体多,这比单纯的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广告营销有更大得接受群体,而且成本也比广告低。因此网络营销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成本低效用大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启动资金的匮乏。互联网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要资金,这就说明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资金予,而且一个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维护也需要很高的费用;另一方面是网络赛事营销人才的缺少。传统的营销人才不能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提供新想法、新问题,因此需要一批有营销知识,同时又善于运用网络的营销人才,这样的人才现阶段是相对匮乏的。
(三)机会分析
机遇是现阶段的网络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给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的发展空间。文本认为主要有以下机会使赛事网络营销可以普及。
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地提高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知,只有当人们的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有进一步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开始追求新的生活,这样对体育健身、体育竞技的需求就产生了。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普及也使网络营销成为可能。当人们对这一方面有了需求之后对其进行营销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我国居民的体育热情高涨。自从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大大的展示了我国的体育水平,这极大的激发了国民的体育赛事消费热情,因此,在之后的一些大型的赛事上,例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等都会引起我国国民的热切关注,人们会在互联网上搜寻各种咨询,这样也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赛事运营商与互联网开发商开始合作。
(四)威胁分析
网络营销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威胁。一方面是技术的威胁,网络营销要借助宽带、服务器等硬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精通网络技术和拥有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技术就首先要过硬。另一方面是政策法规的缺失,现在互联网方面的法规没有出台,因此互联网版权的问题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正确的对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可以使赛事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在推动赛事进程和制定具体的措施时,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竞技体育不仅可以承载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同时还能反映所在国家、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因此它已经远远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成为赛事举办城市、举办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要件。如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个城市,都会利用举办赛事,尤其是国际赛事的机会,充分展示自身形象。
一、大众传媒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功能发挥
当前,大众传播媒介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关系日益紧密,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广泛性、公开性,体育赛事得以及时、全面、广泛传播,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大型体育赛事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通过大众传媒的聚焦、放大,传播,可以影响甚至塑造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1.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媒介聚焦
大众媒介在体育赛事传播过程中必然要对赛事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选择行为不仅事关媒介自身利益,还将影响赛事所在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大众传播媒介在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过程中,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拟态的世界。在大众传播时代,这个拟态世界将成为人们认知事物,认知环境的主要中介。大众传媒建构的拟态世界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世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赛事所在城市和国家的真实情况,事关人们对客体的主观认知。
2.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媒介放大
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赛事信息的同时,通过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实现对整体事实中局部事实的主观放大。媒介通过在一段时问内集中大量地报道某一类型事件,引发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大众传媒在体育赛事中为受众设置什么样的议程,可以间接影响城市和国家形象。如果大众传媒设置的多为负面议程,主要放大事物的负面局部,其结果将形成受众对认知对象的负面印象。反之,则会形成正面、积极的整体形象。
3.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媒介传播
大型体育赛事凭借其国际影响力,为大众传媒搭建了一个国际竞争舞台。传播主体在传播体育赛事,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形象的传播,传播者的权威性、信誉度,传播理念,传播时效,传播覆盖面,传播技术水准都可以在大型体育赛事这个舞台上中得到集中展示。换句话说,大众传媒竞争的背后,是国家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大众传媒形象的背后,是城市、国家的形象。
二、大型体育赛事大众传播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体育可以承载地域和民族文化,可以展示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实力,大型体育赛事凭借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展示综合实力、自我形象的国际舞台,而大众传媒可以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城市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因此对大型体育赛事实施传播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的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控制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赛事传播中,不仅需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关注、聚焦体育赛事,还应该从城市和国家利益层面出发,调动内部和外部手段,通过各种方式对赛事传播行为、传播活动进行必要的约束,将其引导向有利于城市和国家利益的方向上来。
1.以赛事传播为契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随着后奥运时代的来临,体育的竞争将会由赛场转向社会,转向大众。金牌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竞技体育水平,但国民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水平、体育设施建设情况、体育运动普及程度等,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城市的体育综合实力。大众传播媒介在赛事传播过程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聚焦、放大、传播这些内容,势必推动相关领域工作的推进。
2.以赛事传播为契机提升媒介国际形象和拓展话语空间
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同样是展示媒介形象,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的一个契机。大型体育赛事往往会吸引国内外众多媒体参与报道,各国媒体将在同一个平台展开面对面竞争。另外,大众传媒的国际关注度也会借赛事得以提升。为保证在赛场外的媒介竞赛中取得成绩,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大媒介硬件投入,加强媒介软件建设。
利用赛事传播机会拓展话语空间,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不仅可以展示大众传媒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还将为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城市形象打造一个更加有效的媒介工具。
3.以赛事传播为契机提升城市与国家形象
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和幽家形象的舞台,尽管城市和国家形象的提升不是依靠传播媒介独立完成的,但大众传媒的聚焦、放大、传播功能会可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进而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以往大型体赛事传播中,体育赛事无疑是传播的主要内容,但在新的传播控制理念之下,那些能够展示国家社会所取得的文明成果的不同侧面,如城市建设、生活状况、生态环境中的亮点,将会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传播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体育赛事混合交织在一起,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有效提升城市与国家形象。
三、大型体育赛事大众传播控制内容及总体原则
人类社会所有信息传播过程都包含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收受者和传播效果五大要素。体育赛事传播目的,传播意图的实现与以上五大要素有直接的联系,其中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是体育赛事传播控制的重点,是实现传播目的的关键之所在。
1.传播主体控制原则
传播主体通过自身的把关行为可以决定传播内容,影响受众认知,影响传播效果的正负值,因此对传播主体实施必要的控制是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目的首要保证。
(1)媒体资源统一配置的原则
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媒体资源统一配置原则是指,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过程中,协调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媒体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实施资源的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以保障最大程度地实现传播目的。
资源的统一配置原则包含三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不同级别媒体问的资源实现统一配置。城市媒体支援中央媒体,中央媒体帮助城市媒体;第二,要求不同形态媒体间的资源实现统一配置。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间打破壁垒,左右联动,协同作战;第三,要求不同性质媒体间的资源实现统一配置。市场化媒体、主流媒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协同配合,互通有无。
(2)主流媒体主导,市场化媒体跟进的原则
在大型体育赛事国际传播中,各媒体要实施联合作战,资源整合,必须明确各媒体的主次分工,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调度有效,否则,媒体间的资源整合很难形成真正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历来承担着党、政府、人民喉舌的重任,是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主阵地。因此,以政府媒体为主导,市场化媒体配合跟进,是针对传播主体的重要控制原则。
该原则对政府媒体提出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在新闻聚焦功能上发挥主导作用,对新闻信息的筛选把关坚决贯彻既
定传播策略,进行议程设置,实现传播目的;第二,在舆论组织功能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发起、组织社会性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吸引社会广泛关注,以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第三,在舆论引导功能上发挥主导作用,对重大新闻事件、典型事件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观点,传播主流话语,传递政府的声音。
2.传播内容控制原则
传播内容是大众传媒与社会群体建立社会关系的主要路径,传播内容以编码和符号化的方式再现现实,影响社会群体对环境的认知。因此,传播内容控制是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日的的手段保证。
(1)及时性原则
大众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是环境监测,通过反映世界最新的变化,为人们提供判断决策依据。如果没有时间性作为保障,这种环境监测功能将会失去意义。
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新闻传播内容的时问性,即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事实公诸于众,消除受信者的随机不确定性,解除他们在判断决策中的困扰;另一方面,及时性原则还要求新闻传播内容的适宜性,即寻找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传播事实,以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实现传播目的。
(2)客观性原则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是保障大众传媒权威性、公信力的核心手段,是实现受众知情权的前提条件。新闻传播内容做不到客观,就意味着排斥和蒙蔽,它不仅会损害新闻媒介自身的形象,也会影响城市以及国家形象。
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内容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精心选择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态度和看法,影响人们对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认知。
(3)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
大众传媒在参与构建国家和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展示国家城市文明成果的侧面和事实,积极正面地反映国家和城市形象。
当然,以正面报道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屏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矛盾。大众传媒应该以改进和建设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和矛盾,通过反映和报道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进而敦促问题的解决,这同样是正面报道原则的具体体现。大型体育赛事牵涉面广,系统复杂,时间集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面对这一特点,强调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
3.效果控制原则
对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效果实施控制,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主观目的,即提升国家城市形象,提升国家城市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大型体育赛事有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客观影响,引导向有利于传播者自身的方向上来。因此,传播效果控制是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目的方向性保证。
(1)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大众传媒具有公益性,是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它也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具有企业性,有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大众传媒也希望通过传播行为获得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