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建筑工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8 17:0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土木与建筑工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土木与建筑工程

篇(1)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土木工程建设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凝土施工则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做好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建设施工,对于确保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需要建设企业能够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出发,并采取有效且科学的改进措施,全面推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确保土木工程的顺利有序进行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

一、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正确。

依据相关规定,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并依据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方式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实验、配比,以满足工程耐久性、强度等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科学,不得依靠经验进行配合比。而往往实际施工中,有些现场作业人员投机取巧,不经过官方机构试配,常常依靠经验试配,提交试配材料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同,因而埋下隐患,危及工程质量。

2、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

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从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匀等。

3、混凝土的养护

在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往往会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在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在这个期间并未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必需科学性、合理性。

4、混凝土的浇筑

模板在工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当今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着微小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而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既而损伤混凝土,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

过早的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钢筋结合。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有的振捣时间不足,致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针对那些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5、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配备材料时,有的施工人员抱着不负责心理,往往出现水泥重量不足、存放时间过长、存放环境差等现象。水泥的重量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强度。水泥存放时,会与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水化,因此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而水泥存放时应注意防水防潮。

混凝土所用石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石子表面过于光滑,其与水泥粘合度不够,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石子表面空洞过多,其需要吸取大量的水泥才能达到粘结效果。石子粒径过大,对混凝土的浇筑有所影响。而混凝土所需的砂子的含土量过多的话,也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施工中材料需要严格的管理分配,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6、混泥土裂缝问题

由于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造成工程建筑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考虑工程外部气候条件不同,混凝土结构也将有所不同,而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其控制标准也不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多数以施工阶段的重点监管与技术强化防治裂缝的方法。当工程主体上出现裂缝时,往往只是采取补救措施,其效果不尽人意,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强化对策

1、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要首先严密检测模板的尺寸、标高、位置和强度,并严格预埋件的数量、钢筋的数量以及保护层的厚度,清理模板中遗留的杂物,并进行排水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之时,要遵循从低到高的浇筑原则,严格把关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在正式浇筑以前要先在底部填入一定的水泥砂浆,当浇筑高度超过3m,则需要利用振动溜管、串筒等下落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支架等使用情况,一旦出现位移或者变形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浇筑过后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确保全部模板空间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要注意混凝土工作的连贯性,一旦因为设备、人员或技术问题导致连贯性受阻,则需要布置施工缝。最好能够在浇筑前对施工缝位置进行选择,将其布置在较小受剪力结构的位置上。

2、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捣实主要是为了确保入模混凝土能够成型、密实,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外形具备完整性。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入模以后就需要马上进行连贯的振捣工作, 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所有气泡全部排出。具体来说,混凝土振捣包括两种方式: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 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选择不同的振捣方式。

3、混凝土温度控制

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表面温度以及湿度。尽量避免沙石直晒在阳光下,如果温度过高也要对材料进行降温,一般浇筑的时候温度会控制在 25 摄氏度以内。对混凝土表面做到保温保湿,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更能够降低其内外温差、减缓收缩速度。

一般可以采用蓄水养护、浇水养护等方法。与此同时,根据气候状况,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低于25摄氏度;其次,要采取“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来浇筑,防止在较高温度浇筑之时,混凝土出现初凝的现象;再次,混凝土表面处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表皮龟裂以及控制板面标高,因此,在平板式震动器振实后,混凝土初凝前,要派专人将其表面抹平压实,待泌水后用水抹子搓平以收缩裂缝。 最后,要建立电子测温系统,组织采集混凝土浇筑以后内外部温度变化的信息,并通过技术投入控制内外温差,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环节看似简单,但稍有不慎依然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处置,以便是其质量不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的时候要掺加减水剂、沸石粉或者粉煤灰,从而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如果其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并浇筑的话,可以掺加泵送剂。在使用泵车之前要先调试正常才能供料,每一台泵车都有专人进行操作,其要服从指挥台的统一指挥,并按照前台的要求加快或者放慢泵送速度。使用振动器的操作人员要穿橡胶鞋、佩戴绝缘手套,电箱也要安装漏电装置。

5、混凝土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保温的作用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会过快的散失,减少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以防表面出现裂缝。而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要大于其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以防贯穿裂缝;保湿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产生干缩裂缝,顺利的使水泥水化,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 6-18 小时内浇水覆盖,以防由于干缩出现裂痕。

一般情况,混凝土养护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 28 天,如有特殊部位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延长养护时间。为了满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确保其外观质量没有问题,对混凝土外露的挂帘、错台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而言,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温度、材质以及其他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以及其他问题出现,但只要根据其问题出现原因,及时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补救,并做好后期养护,就会减少施工问题所带来的混凝土质量危害,从而为确保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以更好为建设企业服务,为实现建设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质量基础,推进其更好更快的实现可持续健康前进。

参考文献:

[1] 吴磊,李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J].科技资讯,2012,(08).

[2] 郭鹏霄.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作为消耗资源较多的两种人类活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必须遵守可持续发的规律和要求。

一、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何使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使人类工作与生存空间得到全面改善及迅速扩大,是人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在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及产品形式诸方面均将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酷挑战,开展生态建材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以及人居生态环境的优化设计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态建材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采用新技术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不断研制开发系列生态建材两个方面。

2.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1)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征,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等资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做到可持续发展。2)技术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好各有关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之间能够密切配合,编制出拟建工程所需的各有关工种的相关文件。3)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如及时对现行规范进行统筹修订、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软件并积极开展优化设计使工程结构真正达到“安全、经济”等等,均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做的工作。

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要在土木工程业中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施工的必要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4.土木工程使用阶段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具体措施:降低人为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工程腐蚀现象、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制定周密的拆除计划、控制建筑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对拆除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具有明显而深远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施工中避免污染,节约资源。基坑的围护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板桩,不仅钢板桩密封效果好,而且可节约资源。沉预制桩尽量采用震动沉桩,避免柴油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在深基础中,尽量设计成现场灌注桩,可避免预制桩的接桩和截桩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还可减少配筋,做到尽量节约资源。

2.混凝土施工中避免污染,减少浪费。在受力钢筋的连接中,尽量采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可以避免传统焊接的明火、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安全、连接可靠。混凝土投料中的投料顺序,要注意将水泥夹在骨料之间,避免水泥灰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节约水泥10%。混凝土的养护尽量采用太阳能、洒水等自然养护,以节约能源。

3.尽量避免工人偷工造成质量问题和浪费。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路面则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费用,我们往往作成几个面层和几个基层,而工人有时工作不负责任,想到反正上面还有几层,因此不认真施工,不仅造成公路的质量问题,还加大了上层好料,造成浪费、提高了费用。内外墙粉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教育工人尽量避免。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每一次施工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4.加强废弃砖瓦的再生利用。现阶段,砖混结构在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还比较常见,这些砖混结构的建筑报废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砖瓦,可将其再次利用到建筑工程中。在废弃混凝土公路的处理上,我们目前进口的设备“平地王”,可将废弃的公路的混凝土破碎成大小均匀(约2-3cm)的颗粒,重新利用其作为混凝土的骨料使用,这就是国外推行的公路路面再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既去掉了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该全面加强对工程物资和堆放物资的仓库的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工地还要重点加强对沥青池和石灰熟化池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

三、结束语

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与经济的全面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引进国外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同时,发展我国土木、建筑施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工程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再生与利用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等等,来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磊.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发展探索[J].当代建设,2002(02).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0(04).

[3]席培胜.论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建设,2000(03).

篇(3)

前言: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 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科学的建筑基础选型建筑基础的选型

对建筑的安全与实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建筑基础的选型提高重视。在当前的建筑基础选型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导致一些建筑没有到达建筑安全系数方面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但缩短了整个建筑的寿命,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中居民的安全。

1.2 过于简略的设计图纸

建筑施工的基础是建筑结构设计图纸,这就要求建筑图纸能够非常详细的说明建筑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例如,结构类型。抗震防震。墙体材料等方面。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结构设计不够规范。例如,在梁、柱、墙的配筋图中,使用的是不太标准的图集,对地上、地下的结构标高和结构层高没有进行清晰的标注,导致施工现场一片混乱,从而引起一些建筑施工方面事故的发生。

1.3 盲目的追求低含钢率

当今社会,建筑方的工程数量日渐增多,而少数的建筑方则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盲目的追求建筑材料的低含钢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忽视了设计情况,导致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降低,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更降低了今后建筑中居民们的安全系数。

1.4 不合理的地下室外墙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便是地下室的外墙设计,与此同时,这个部分也是问题出现最多的部分。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地下室外墙的设计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其中,对于墙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防水性能都有比较明确的标准,然而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忽略了建筑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只是简单的进行垒墙,并没有考虑到地下水位的高低情况。地下总层数以及地上负载等问题

2 、关于解决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设计详细的图纸

建筑结构主要是体现在建筑图纸中,同时也是施工时的重要依据。一旦图纸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施工。所以,设计建筑图纸的建筑结构设计师一定要认真负责的按照规范完成,不能盲目的为了追求速度而将标注省略。与此同时,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对于所出现的复杂之处。细微之处要进行详细的标注,以免在日后的建筑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麻烦的情况。图纸设计师在设计图纸的活动结束后,应该进行认真的检查,认真的审核出图纸中是否存在一些错误。如若有,则应该及时的进行改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2 正确的设计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的外墙是整个建筑物的根基,起着支撑建筑物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如若地下室的外墙设计没有进行正确的设计,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失去稳定性。在设计地下室的外墙时,需要作为首要考虑的部分就是整体建筑物的质量,其次是结合当地的地质以及下水位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例如,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外墙的厚度应该大于或者等于2.5 厘米,而且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强度不应该过于高大,因为如果超出正常高度的混凝土强度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3 提高浇砼楼板的质量

浇砼楼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混凝土的水灰比来改善。因为商家提供的混凝土要便于运输和有良好的可泵性,所以水灰比较大。而实际中需要的水灰比不能这么大,所以我们可以在使用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以提高水灰比。还有与商家定制砼时,我们可以定好所需要的水灰比。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调制所需要的混凝土类型,这样不仅方便而且可以节约部分资金。温度差也有可能引起浇砼楼板的裂缝,所以在温差较大的季节要做好保温措施,浇砼楼板出现裂缝后要即使补救。如果置这些裂缝于不顾,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一旦发现裂缝就必须做好补救工作。树脂灌注法、表面封闭法、钻孔嵌塞法、柔性封闭法等都是可以补救浇砼楼板裂缝的。

2.4 按照抗展要求,进行理性构造

建筑的设计在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任何一项建筑的设计,必须有全面的概念构造,否则将不能实现更为理性的设计项目。结合近年的抗震书求以及相关规定,在地震发生相对频繁的地区,住房的设计必须以抗震为标准,分几个阶段建立防艇体系。所以设计员必须首先从概念领域出发,否则,容易会导致建筑构造不合理的结果,甚至有可能会增加设计的难度。

2.5 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

一般来讲,城市高层建筑主要是以写字楼以及其他办公场所为主,因此,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着重考虑到空调、消防等设备,这些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它们往往是布置于楼层的梁底之下的,如果没有梁底开洞,就没有办法进行设备的安装。因此,在设备安装之前,设计单位需要对梁的承载力进行分析以及计算,避免出现由于梁底承载力不足而出现安全结构问题。对于梁底开洞之后的承载力,设计单位可以通过孔洞周边补强筋以及开孔梁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腹部开孔,国家出台了有关政策,例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等,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腹部开孔的位置、流程、环节以及大小等进行了科学的规范、设计单位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时,还需要参考不同种类腹部开孔方式,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的精确度,这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意义重大。

结语: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开端,其需要设计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以及严谨的设计工作态度。对于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 ,02.

篇(4)

关键词:CAI系统土木建筑工程制图应用

一、CAI系统及土木建筑工程制图的简单介绍

CAI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计算机辅助下展开各种工作,它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的运用,如多媒体、超文本等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的优点主要在于克服了后者的单一呆板生硬的特点,而赋予了教学工作的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实践中达成的共识中,运用该系统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意义的构建原则,必要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等,通过遵行这些原则可以使得该系统的运用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在土木工程建设工程中制图技术显得非常之重要,可以说学会制图基本上是学好该专业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关键的需求,否则是很难应付后来的课程的学习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我们发现工程图学都具有非常多的共性那就是无论在老师教学还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直观的教学用具都有着非常高的依耐性,这个与课程的属性和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视图与制图的初学者都感受到非常的难以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这个也正是该门课程与很多其它的课程的重要的不同之处,它很看重学生们的抽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的变换能力,可以说这个基本上构成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各自的难处,实际上学生的难处可以说就是老师的难处,老师难就难在批阅和修改学生的作业,因为往往初学者都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性,所以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工作负荷。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CAI系统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几乎就有着一种天然的“合作”优势,一个由于自身存在的教与学的复杂性,抽象性,另一个由于天热的具有动态的多维的生动的表现性,那么二者的结合显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设计到土木建筑工程制图的课堂上都会使用该系统。这个就反而显得一点都不奇怪了。

二、土木建筑工程制图CAI系统的开发

该项软件系统的开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从上世纪中期就在有些国家开始的试验并运用,不过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真正使用的还只是集中在大学和大型的公司企业当中,不过也有可能是产品的诞生时期,更多的组织还没有意识到该软件系统的先进性,所以可想而知的是到二十世纪的末期,该项产品就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使用,涉及到的专业领域非常之广,不仅仅在理工科以内,甚至文学艺术经济学界都开始研制引用并且开发这种软件成果,再后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CAI的发展方向就更为广泛了,而且不断的更新自我的功能,使它满足更多客户更为广泛的用户的需求。

在所开发的该项软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配置的需求上肯定要求较高,这个是内在的功能性的需求,其次是拥有友好的界面,给人以吸引力和满足感,清新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去学习较为枯燥乏味的制图视图,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在专业领域内的深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再次,它不仅富于动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着非常海量的信息资源,基本上包括了土木建筑工程的所有的知识体系和只是结构,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料。工程图学对工科学生学习的重用性不言而喻,而现行的教学方式显然是难以适应工程制图的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种种的困难通过CAI系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为关键的CAI系统在土木建筑工程系统中的运用性问题。

三、土木建筑工程制图CAI系统的运用

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的运用,在设计好系统以后,展开运用,尤其是合理的科学的运用显得非常有必要。一般来说,该项系统在土木建筑工制图的运用也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就是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视图制图的知识,其次才是识读更为专业的建筑图谱。在此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首先需要对着轮廓图形要能够想象出图形的整体与全貌,这个是掌握视图技术的第一项要求,其次就是对照着投影图去想图形的整体,这个就是考察学生的空间的想象能力,这样一步一步的训练后,等到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将前面的单个的部分综合起来考虑整体的面貌了,也即是想象出整个的图形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点,它最初充当的是课堂的助理教师,在老师无法用更为形象的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图形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而且简单易懂,方便易行,是课堂教学的友好的选择。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即使在课间,该系统也是学生学习的较好的辅助工具,因为该系统的针对性非常的强,同时利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如果同学们在课堂上有那些重要的知识没有能够及时的掌握下来,那么就可以将课件重新定位,为学生强化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基础。不仅如此,在考试复习期间也仍然能够起到作用,使用这种系统让同学们掌握的知识从整体上而言更有系统性和专业水准,不会因为杂乱无章而显得毫无头绪。

总而言之,CAI系统的开发研究以及在土木建筑工程制图中的综合的运用,给工程制图的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教师和师生的共同的教与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课程资料,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基本视图制图知识的掌握上提供了基础,这是他们后期发展的关键的专业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治汉,赵呈领,赵随英.从CAI课件设计到信息化教学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篇(5)

1 注重安全性设计

建筑行业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因此,结构的设计就显的尤为的重要。结构设计关键就是防止地震的倒塌以保证安全。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计师的结构设计,但同时也建造了标准的问题,并且还具有结构合理的使用和维护和密切相关的检测。目前,建筑部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管理水平比较低,与国际上同类标准相比而言比较高,也能较少的发生意外,即使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难,损失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牢固性差,没有足够的承载结构。整体结构的公司施工安全,是土木工程和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为第一考虑的,安全持续稳定,甚至当建筑有局部的损伤也不会造成其他损坏或者是更大范围的连续损伤以及崩溃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悲剧,它是安全设计应用中最具有的基本能力。结构的完整性主要是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突,因此,即使是爆炸或者是地震灾害,损失程度也可以减少到最低,因此,土木工程的结构应注重设计,并且防患于未然。

2 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除了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结构以及完整性。完整性的结构是某处出现局部损伤不会导致大范围连续的破坏而出现倒塌的能力,或者是结构不应该出现,造成过度的损害。结构完整性主要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用来应对地震灾害,爆炸荷载或由于人为错误,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可以减少灾害损失。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侧重于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其中的作用的环境因素(如干、湿,冻结大气侵蚀和工程在水,土壤侵蚀的有害化学介质)的耐久性要求相对来说较少注意到。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锈蚀或混合和侵蚀导致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远超过因为结构承载力安全水平的伤害,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结构的耐久性所要注意的几点:

2.1 所有的设计均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

2.2 所有设计都需要主动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及时监督。

2.3 土木工程,必须要定期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测试。

2.4 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逐步的淡化技术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且鼓励科技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2.5 建立起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建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标准,对工程失败的风险多加注意,增加社会的财富和资源的意识,并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正确的方向。无论是何时何地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持同步,审查土木结构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性,耐久性的标准,建议有关主管的部门和研究机构进行实事求是的组织论证,然后在建筑结构安全设置的水平上,要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观点,规定有真正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3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倒塌破坏的能力.

这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标准,并正确使用维修与测试的结构。

3.1 工程设计规范在中国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低。在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安全系数范围定位,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整体坚固耐用等。土木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计和设置标准,总体上比国外同类标准低。

3.2 土木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土木工程结构除了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结构性和完整性。完整性的结构是某处出现局部损伤不会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和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或者是造成过度的损害。结构完整性主要依靠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用来应对地震灾害,爆炸荷载或由于人为的错误,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可以减少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少见,因火灾,地震,造成损害的整体倒塌另人瞩目,尤其是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较差的地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设计不重视设计和建立之前的论证与安全等级,如果不适当提高人类的意识问题,那后果是令人震惊的。

3.3 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差的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和保养的意识也比较差。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当中,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的要求上,而面对的环境因素(如干、湿,冻结大气侵蚀和工程在水,土壤侵蚀的有害化学介质)耐久性的要求相对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而且在许多方面并没有详细的规范。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锈蚀、混凝土腐蚀造成的结构安全事故或降低土建结构的使用寿命问题都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是设计单位忽视它的严重性,用户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已远过于因结构的承载能力安全水平较低的危害了。

4 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安全和结构的耐久性的建议

提高中国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结构复杂的基本要求。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充分反映在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和建筑的整体经济,甚至用户的综合使用成本。

4.1 建议国家和有关科研单位或组织,加强混凝土耐久性和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耐久性基础理论研究,并制定技术规范。

4.2 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出有关的法规标准和监督措施。

4.3 建议政府在有关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和改善工程维修成本比例和大修基金。

4.4 土建工程,必须要定期的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测试。也必须改变基础设施项目的缺点,建议的桥梁,隧道和其他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查。科学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为土木工程结构检测与评价建立从业人员注册制度和工作机制的资格认证和监督制度和常设机构。

4.5 完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注重人性化管理,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技术规范的强制性逐步淡化,并且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的进步。

4.6 合理开发和设置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充分的发挥出耐力水平,注重工程失败的风险后果,增加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和正确的方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持同步,重新审视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设计并制定标准,并建议有关的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工作组织表明,在建筑结构安全水平上,集思广益,收集出不同的意见,得出一个真正的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操作的规范。在设计规范上,我国不注重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4.7 建议规范应充分考虑和注意的领域地质,气候差异,也就是考虑安全和纪律耐久性,并考虑的土木工程结构经济和未来的维护成本,以及无限度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标准。

5 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和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有一点点的大意。这样才会取得收获。如罗伯特?布朗宁说:“只要有梦想的土地,无论有多远,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篇(6)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房屋建筑、桥梁、水利项目的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取决于设计与施工水准,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合理性能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大小,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目前土建工程永远不变的研究课题。

1 目前我国土建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忽视了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严重程度已经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容易受干湿、冻融、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耐久性结构的安全性差,主要体现在耐久性、安全系数范围、整体牢固性等几个方面,与结构工程的细致的规范。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很难做到理想的“三正常”,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应适当提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缺陷在于安全性的提法上被掩盖。安全质量标准要与学习发达国家的质量控制技术,增强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性,提高土木建筑的使用寿命,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土建工程出现事故安全程度的经费投入不足,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土建结构的使用的延性度上,防止人为因素破坏而造成的整体倒塌尽量避免减轻灾害损失。加强对特殊环境状态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制定技术规范。

2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策略

2.1 合理的设计理念

2.1.1 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既要保障承载能力,还要注重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各种制度执行起来要有规范性。防止出现结构的局部破坏而导致大范围倒塌,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整体牢固性要具有必要的冗余度,增强地震、爆炸等灾害的应对技术,减轻灾害损失。

2.1.2 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构造等方面,采取防治冻融和盐害的综合措施。

首先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原材料和环境等特定条件,安全性规范设计的安全度反映了安全系数的可靠指标。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对于在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认真考察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其次是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占有量,减少水泥用量,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结构的安全性是防止破坏安全程度。土建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等因素的环境影响。

2.2 严格运行管理措施

2.2.1 强化结可操作性。在设计规范使用上要注意结构耐久性和使用意识。保证土建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时,充分考虑在建成后的使用期限,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在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合理控制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制定操作性的维护费用,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安全质量隐患。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握土木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

2.2.2 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维护。使用阶段的维护和修理是提高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只有定期检测和维护,很多事故很有可能避免。在不断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基础上,健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

3 调整结构安全设置

3.1 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规范的具体规定技术规范或规程符合技术要求,设计与施工的依据要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性的发挥,从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提出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过去的历史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且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虽然安全储备较低但也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的成就。

3.2 要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莫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3.3 落实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有些土建结构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质的单一。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就以抛弃了传统的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从而统一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并已在多领域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武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篇(7)

主管单位:重庆大学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329

国内刊号:50-1052/TU

邮发代号:78-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8)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一种资源配置,即把企业把内外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最优的配置。这种配置是基于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为前提的,从而达到相应的企业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土木工程以其自身内在的特点,其效益的实现不仅有企业自身的,还有社会这个层面,因此其施工不能只顾自身的效益,放弃对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只有达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实现最完美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优化配置企业相应的可利用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工程建筑市场的逐渐成熟,其内在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对土木工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和挑战。因为只有在竞争中,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还能能使企业壮大变强。不过在这种竞争下,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存在着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地区保护行为的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

1、进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和时间完成任务。就必须要编制施工计划,按照计划的时间完成。因为项目实施的阶段标准就是施工进度计划。进度计划中的工作阶段应分项精确到日。为了按照规定的日期完成任务,必要时就要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和补充。要严格按计划施工,这样才能使计划不流于形式,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

2、质量控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生命则产的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就必须加大监管的力度把工程项目的质量放到第一位,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使它具有更有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业主的监督对保证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3、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效益,节约成本都起着积极作用。

三、工程土木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要不断的创新,它的关键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它进行重视,对经费的投入进行提高,培养人才、要关心员工,使其产生对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当成第二个家。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强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来管理企业,就要考虑市场的需求,要认识到企业施工管理创新具有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还有长期性,并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得规模大、分项工程和单项工程比较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同时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建设承包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因此,土木工程建筑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熟练的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预算、监理等专业知识。要重点掌握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检验、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能力。要有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提高工程的质量。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起着推动的作用。

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问题的愈发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能源问题已经被列为人类生存的四大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耗能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因此,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的普遍呼声。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种大型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土木工程行业是耗能大户,为了节约能源,建筑节能减排迫在眉睫。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等院校,节能减排工作应放在首要位置,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

一、制订合理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每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时代潮流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计划的调整,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节能减排作为中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将节能减排的重要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之中,帮助学生树立节能减排意识,这才是节能减排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工作具有繁杂性、广泛性、长期性和紧迫性。[1]建筑节能既是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的责任,又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建筑工作者要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在点滴中注重节能减排。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更多人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开展广泛的节能减排教育。土木建筑工程学者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在城市建设中将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的决策对土地利用、人力资源利用、能源消耗都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这类人的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较高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高素质、高觉悟。要让他们能够站在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各项难题,满足社会需求,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只有具备了一些基本素养,他们才能将祖国的建设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

二、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落实节能减排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可塑性人才,是为了能够为祖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在大学期间,主要是要打好专业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很快适应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由于目前大学期间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都是传统的技术性课程,难以适应实际建设需要。因此,应做必要的知识更新,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节能减排课程,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节能减排的内容、要求、原则等。在一些专业可的教学中,不仅要增加内容,更要注重课程指导思想的调整。例如: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系统工程、技术经济课程,不能只讲项目的收益、利润最大化,还要讲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只讲市场价值,还要讲影子价格,让学生养成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成本的习惯。应让学生把最优方案理解成全局最优,对当代人是最优,对后代人也应该最优;课程的重点应从速度和数量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2]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除了进行适当的专业课内容讲授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探讨一些具体的节能减排的技术问题,比如在实施某项工程时的具体节能方案。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也应该渗透一些节能减排的内容,要让学生将建筑节能融入自己所设计的建筑工程之中,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具体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以此为指导思想,深化毕业设计主题。此外,在建筑节能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建筑的耐久性的重要作用,顾名思义,使用年限越久的建筑,无论是对于环境保护,还是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课堂上细细渗透,让学生了解建筑节能的某些重要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节能设计理念和技术。

三、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节能减排理念

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一定的实践环节,能够将节能减排理念更加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

1.在基础实验中节能减排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环节至关重要,这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之中,教师要把握恰当时机,辅之以节能教育。比如在一些简单的基础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引起大气污染的气体的排放;如在实验中注意减少水灰比能够对建筑物的耐久性起到明显的作用;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特别注重房屋内部的采暖、空调、照明的能耗。

2.在社会实践中节能减排

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能耗测试,观察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效果,还要观察能耗高的建筑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3]在建筑过程中观察是如何节能减排的,怎样将自己所学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其中去。经过节能减排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看到节能减排的良好前景,又能增加他们对节能减排的信心。[4]

四、结语

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当今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节能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对缓解当前我国能源危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够从长远意义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建筑节能在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2008,06(33):276-278.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种类和材料已经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在不同的工程施工中都拥有广泛的应用。

一、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应用

(一)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是混凝土的前提,制作的过程中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主要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实现对混凝土中水泥、矿物原掺料、水、砂石等原料的搅拌,配制的比例也被称为配合比。为了满足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配制的技术指标,配合比必须经过科学的、多次的实验和试配等程序,才能实现对混凝土原料的配备,不能根据经验实现对配合比的设置。如果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砂石中的实际含水量不同与配合比,在进行搅拌前,应该对混凝土的用量进行测定,以实现配合比的最佳设置。混凝土的搅拌,需要先设置科学的搅拌制度,如果是一次性投料量,在进行搅拌前,应该先确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同时应该重视对混凝土搅拌机的合理选择,应用合理的一次投料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搅拌的时候,应该满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混凝土的搅拌。对混凝土进行第一次搅拌的时候,应该对混凝土中砂浆的流失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如果混凝土搅拌完成之后,应该尽量卸载干净,在混凝土的全部卸除之前,不能再次在混凝土中投入相关的拌料。另外,混凝土搅拌操作人员应该对配合比进行严格掌握,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我国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配置标准。

(二)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完成混凝土的配置和搅拌之后,混凝土逐渐成型,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和养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先对钢筋的预埋件位置、保护层的厚度和模板进行检查;然后,对模板上的物质进行及时清除,并且对模板中的缝隙堵实度进行检查。在实现对混凝土的浇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不间断的实现浇筑。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在第一层混凝土逐渐开始凝固之前,应该保证下层混凝土的浇筑结束。在全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还需要对钢筋表面层的混凝土进行检查,判断混凝土表层是否存在污染现象;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是否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和水会产生一定的水化反应,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痕。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出现裂痕是由混凝土中的温度梯度造成的。所以,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时候,需要重视对混凝土表面裂痕的处理,应用保温对策实现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的顺利实施,需要混凝土养护人员先做好温度梯度的防止问题,避免因为混凝土内外产生了较大的温度差,而产生裂缝。然后,混凝土养护人员应该实现对混凝与防止地点温度的有效控制,保证温度范围的变化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最后,混凝土养护人员应该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融合性,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有效保证。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之后,可以立即应用一定的防寒和保温措施,保证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坚固性。

(三)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在完成搅拌之后,从搅拌机中出料一直到建筑施工中的建模,全部的距离被称为混凝土的运输,主要包括地面运输、楼地面运输和垂直运输等,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例如,运输人员应该最大缩减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减少运输次数,避免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出现砂浆流动或者分离等问题。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应该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现场与实验室条件差异大

施工现场的条件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在实验室中达到标准的混凝土在实际施工现场的强度可能会有较大的降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施工建筑的质量安全,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在实验室中模拟施工现场的条件,商家应该到现场进行仔细的现场勘查。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商家为了能够达到尽量高的经济利益,降低相应的成本,强度的测试与矫正大都是在同一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与实验的,这就导致混凝土施工强度大大降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施工过程中水质较差

在一项土建工程中,水是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无论是前期准备到施工进行过程再到土建工程的后期维护都离不开水的参与,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水质的重视不足,认为什么样的水质都可以使用。当时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的各个指标都有较大的影响,比如水的酸碱度,水中矿物质含量等等。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论水质是什么样都直接用在施工现场,这样浇筑的混凝土虽然在短时间没有问题,但是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建筑物本身质量变差,给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也为施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1.3 施工现场养护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方只注重前期的施工品质,在后期维护投入经理不足,在流水养护过程中没有符合标准施工,或者缺少专业的控制温度设备,使得混凝土因为温差过大而开裂,从而使施工品质降低,给土建工程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为了确保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应该严格把好水泥的质量关,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相关泥沙的含量,对混凝土中的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等应该严格把关,使得混凝土中的泥沙含量不超过 3%,并且没有明显的块状物,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应该进行相应的监管,从而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重点是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把钢纤维搅拌均匀,搅拌得越均匀,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通常而言在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钢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三)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

由于混凝土的特殊性,应该使搅拌好的混凝土尽快的被用来浇筑。长时间的运输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变低,所以应该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同时最好采用搅拌运输机来运输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的使混凝土的强度不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应该进行二次搅拌。

(四)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时间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特别是在夏天施工时,应该科学安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四点左右浇筑,避开高温时间段。为了降低温差,在混泥土捣浇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原材料的温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凝固时内外温差不至过大。由于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并没有立即凝固,而是要经过水泥水化,水分蒸发,析出等阶段,所以进行二次振捣显得十分必要。

结语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测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更需要施工方仔细的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施工,切不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统计学基础概念 下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意见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