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8: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96-0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师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识差;教学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脑中认为这是副科,考试不考,学与不学一个样评价学校成绩的标准是所谓的主科。所以,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农村地理教学才有生机、才有希望。
(1)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几乎不涉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没有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知识点理解不透,容易遗忘,且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好的学习成绩。
(2)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将初中学地理的学习态度带进高中,大部分学生想学理科,认为地理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投入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收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3)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自然地理部分。而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基本上都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及应用。难度较大,尤其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物理、立体几何等知识。学科渗透明显,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有很多还没接触过。本来大多数学生想给高中生活开个好头,但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萌生退意。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生前记后忘,首尾难顾,甚至常吃夹生饭。知识点理解不透就不会做题,再加上考试成绩不理想,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学习。
2 解决对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的助力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法指导。学生具备了会学的能力,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四种能力
2.1.1 学会阅读,提取信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和做好读书笔记。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不仅要阅读文字,还必须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地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新内容时鼓励学生先看图,后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了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2.1.2 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原理
阅读中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区域地理特征,锋面类型等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规律、分布等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2.1.3 学会语言组织,描述地理事物等
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明确把握关键点。
2.1.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就对地理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的环节包括预习―自学―互动―展示―质疑―总结等,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教师设计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它,同时加强学习过程的检查。
2.2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利用教案导学案、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发、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实践场、体验场。
如在每节课前设置5 min的演讲,问题,演讲话题要围绕与地理有关的内容,演讲者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学生可以就演讲的话题提问题,请演讲者或老师回答。演讲从无学生主动报名到现在的踊跃参加,课堂预热效果大增,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一直延伸到整节课,由于话题要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探究时,人人争着发表见解,课堂效率稳步提升。
目前话题已从当时的命题延展到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已不觉中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课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氛围既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赞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更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而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1 课堂效率低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虽然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但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很少,这样等于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地理这门学科相当于文科中的理科,有很多内容需要理解记忆,单凭课堂上的呆板教学,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
2 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不重视。很多学生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心态,不主动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习,对这门课、对教师都会产生厌恶和逆反情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知识、一种技能,而不是应付交差。
3 缺少学习氛围。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接触的地理知识大多是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解释,这样学生很难形成热爱学习的氛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大环境的影响,想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4 家长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家长放松了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以为是小科目就不用管了,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所谓的“主科”上。其实教育不分主次,关键是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广大高中生的学习技能不能仅凭分数来判断。高中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外界的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家长的这种态度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误导。
5 教师教学不到位。地理一直不被大家重视,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受传统观念限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6 缺乏实践活动。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比较少,而地理是离不开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我们的学生因为缺少实践而对地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策
文理分科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近几年有些学校更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了高一下学期,这使本来在理科班进行地理课教学的难度又加大了。分科后,学生心理发生了细微变化,教师教学目标也有了区别,再加上高考时间较紧张,理科班的学生不愿在地理科目上花较多时间。怎样更好地在理科班进行地理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理科班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课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文理分科以前,所有的科目都是必学的,地位几乎处在同一水平,老师对待每一科目的态度也都不分彼此。而分科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转变,地理课成了理科班学生高考不考的科目,在理科班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被理科班学生忽视。
2.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深度发生变化
分科后,对于地理课文科生要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而理科班的目标则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这二者相比,需要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了明显区别。在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都几乎设有活动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掌握某些原理和方法的使用;而理科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内容几乎被完全删除。
通过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发现,考题相对简单,计算题几乎很少出现,基本以常识记忆类知识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日常实用性。
3.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科目是文科班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地理是文科生的高考目标,加上文科生喜爱记忆性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喜爱记忆地理知识;理科生却对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十分喜爱,这也是一部分学生选择理科的原因。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若他们愿意投入精力的话,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深度是足够的。
4.在学习的投入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所以文科生对它学习的投入时间是相对比较多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算比较难的,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他们学习地理时是自觉、认真的。
而理科班的学生几乎是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上,当老师在讲授地理这些文科科目时,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认为是占用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即使老师强调地理是需要学习的,他们也是非常被动和排斥的,这就导致理科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明显偏少。
二、应对措施
因此, 考虑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时, 应充分考虑到客观存在的因素,化解不利因素, 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形式更具灵活性,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1.简化目标,精简教学内容
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标和学业水平测试大纲中,遇到相同的表述时,老师应思考该怎么样把相同的表述通过自己的理解有区别地应用到文理班的课堂上来,这就要求,课标被老师钻研的同时,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也是老师在理科班上课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作业应该布置得相对容易,甚至可以不布置作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熟记需要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把最基本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适当地把课后作业进行简化,不宜过难、过偏,也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
2.改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因为理科班和文科班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所以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时和文科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对地理明显表现出无所谓和排斥的态度。
如何在理科班上好地理课,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课,任课老师应不急着讲教材内容,而是组织一次研讨会,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辩论探讨;也可以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些地理教学的问题。比如:这个科目高考时不考,为什么还要我们学呢?你认为不应该学,原因又是什么?地理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专业,但在大学却被划为理科专业,这又是为什么?等等。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列举一些大学中的地理专业,并介绍一下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这样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理并不仅仅是文科专业,同时也让很多学生发现想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竟然是和地理相关的。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指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至少在认识层面上不会再轻视地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也会轻松很多。
3.教学形式和方法“因班施教”
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文科班相比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文科班进行教学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理科班更强调掌握基础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更注重知识的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给理科班授课时,需要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涉猎多领域知识,应将课程内容多与身边实事、新闻、政治等联系起来。现在湘教版教材中已引入了双语教学,那么老师可以在地理课上给学生教一些英语地理知识,告诉他们在以后的高考英语中很可能会用到;也可以利用这些英语知识引出一些小故事和小幽默,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课标内容。在理科班课堂上应更多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喜爱地理。
4.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等,最近几年又和英语紧密联系。由于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殊性,把地理课与理科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文科生相比较,理科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为活跃,那不妨利用理科生这一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把地理课上成理科思维的地理课。对于同一内容, 提问方式应不同,提问的切入点也应有差异。
如:时区可以和数轴联系起来,中时区是原点,这样理科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容易了;讲大气分层的时候与物理联系起来,老师可以故作不懂的样子向学生提问,电离层与其他层的不同处;而讲到农业和工业时,可以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地理相结合,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记忆。
总之,让学生学到知识是每个老师的终极目标,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专业知识要过硬,不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挑出老师的毛病;再次,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而烦躁;最后,要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态,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知识,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作为高中教育的具体课程形态,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是由地理学的固有属性、社会发展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相应学段的学生特点三方面综合形成的。为区别通常将学科特点理解为地理学特点的状况,这里将它称之为课程特点。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地理课程特点以及实施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从现行国家高考科目设置和课程教学地位分析,地理不是高考重点科目,课程目标旨在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地理课是生活课、常识课、综合课,要实施“有用的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课程希望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课程目标比较,新课程地理教学以高中整体素质教育目标为准绳,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努力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适应时展的需求。高中地理课程关注学生地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情感的培育。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高中的地理学习跨越了知识与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即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需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学生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思维,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教材结构由简到繁,知识跨度较大
由课程改革教材到非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高中知识则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增大,内容拓宽、加深,因此,高中学习强调理解学习、自主学习与应用,学习的目的性、理解性比初中更为明确。其中,如何做好“学习”衔接这一步,尤为重要。
3.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各初高中校地理教师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大不相同,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有的学校地理课甚至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教学方法不免简单机械,也更注重基础的记忆和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新环境。另外,学生熟悉以前的教师、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前的学习要求,进入新校园后,书本要求变了,教师也不同了,新的学习内容有新的学习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三、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1.有效沟通高中各课程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运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释和理解大气、水、地震和火山、宇宙环境等自然地理现象,有效地将人口、交通、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整合。地理课程教学需要高中有关学科密切合作、合理分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横向知识、交叉知识、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说明地理问题,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沟通横向学科领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地理和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
2.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综合地理、生活地理的教学实施,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将地理刻意分解成自然和人文两个孤立的系统,而应该根据自然与社会本身的综合特点,依据人地关系主线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如:在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的章节,删除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自然地理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在以人文地理知识为主的章节,要删除与“人地关系”联系不紧密的人类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地理综合的味道、综合的特点,努力呈现地理课程综合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实施“科学的地理教学”地理是一门科学,高中地理课程要体现地理独特的教育价值及不可替代性,体现地理科学综合性、
地域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地理课是科学课、人文课、信息课,注重反映地理本质,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科学是发展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的本质
地理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最独特和有效的学科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地理测量、资源探测、灾害检测和预防预报等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地理新课程实施应当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提供基本的地理数据,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以地理的图表方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地理调查活动,获得第一手地理数据等。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地理教材并没有实行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仍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运转。从课程改革到非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新的教法、学法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衔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1家长及社会方面
梅州是处于贫困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农村的青壮人群都喜欢到大城市去工作,所以农村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和监管不到,往往只关注所谓的主课成绩,根本不会去过问他的地理成绩如何,存在轻视地理教育的思想,学生也存在这种意识,在行动上出现,不积极、没兴趣。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社会方面,相关领导对农村教学不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关心,也是让地理教学的实施遇到严重的阻力。
1.2学校方面
既然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就看升学率,那么学校领导重视“指挥棒”下的“主科”轻视“副科”的现象,肯定是比较严重和普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地理师资配备不强。地理学科在许多农村中学(尤其是初中)已沦为“识字就能教地理”的地步。有的学校由“主科”教师兼任,而专职的地理教师因为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却被“重用”安排上“主科”了;很多初中学校地理成了后勤人员的“评职课”,病、老教师的“关照课”。地理教师人员变动频繁,素质偏低,有的老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连学生都不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
1.2.2地理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材配套的挂图不全、陈旧不堪,多媒体设备更是空白,有的学校竟连个象样的地球仪都没有,很多老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1.3教材编排方面
初三不学地理,学生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到了高中已忘得差不多了,高中一入学就要接触地球的运动、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难度较大,不易接受。高一新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因为必需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还没有具备,不少学生都有受挫的感觉,普遍认为地理难学,其难度超过了数学、化学等学科,仅次于物理。难怪学生会感慨:“地理和物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1.4教师方面
由于前几年本省高考不考地理,加上地理学科在一些老师眼中属于“副科”、“杂科”,报读地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毕业后当地理教师更少。梅州五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县城教师待遇一般,农村教师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外流,地理、历史这些紧缺的外流更加严重。就像五华田家炳中学的地理教师,从2005年到现在先后有4名地理教师调动到惠州市任教。地理列为高考必考科目后,中学地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甚至很多地理老师不是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剩余”教师。
2对策研究
如何走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困境呢?本人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1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地理,彰显地理学科应有的价值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乱砍滥伐,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都与公民地理科学素养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中学的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2完善考试制度,协调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学科的兴衰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地理教学的今天与地理学科曾不被列入中考或高考的范围,有直接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在出台中考、高考方案时,应全面协调好“中考、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地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2.3学校管理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地理教育教学,把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安排到地理教学岗位,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地理教师队伍,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教材编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1-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等,由教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观察了大量课堂并收集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导学案编制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的呈现模式习题化。“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自我巩固”是组成地理导学案的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编制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教师出于对学生地理考试成绩的考量,“地理导学案”往往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导学案过程中,基本为课前做习题预习,课中与教师交流课前习题,课后做习题巩固,再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的预习习题,基本等同于循环做题,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2)地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填空化。教师在编制导地理学案时,应当在充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结合学情,对教学课题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地理课本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孕育于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导学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问题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收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许多地理导学案并未体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加工,而只是简单地将地理课本中陈述的地理知识关键字省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题,某地理导学案在学生课前预习模块设计问题如下: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①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气旋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____方向偏转。
②反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
这样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自主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成为了“搬运工”,将书本中陈述的知识搬运到了导学案中。
(3)地理导学案过于突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精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分析大量的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这些导学案基本上是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案中基本得不到体现。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地理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当以地理知识为承载,将地理知识中可以蕴含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外显。
2.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导学案课前使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地理学习课题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为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奠定基础。笔者在访谈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和中学生后,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导学案,即使会使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案编制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使用导学案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加引导,学生的感觉是学习又多了一张“试卷”,做完这张“试卷”就是完成了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看书完成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对知识的质疑,没有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使用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学缺乏指导。在笔者收集的地理导学案中,几乎没有导学案针对课前预学有详细的指导。
(2)导学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问题。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讲,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心存疑惑与排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未能较好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地理,导学案在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喜欢保持自己过往的学习习惯,认为导学案上的很多知识都在地理课本上,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导学案,因而也比较排斥。
此外,过分地依赖导学案也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突出的问题。导学案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某个地理课题的整个过程,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教师的教学也几乎完全围绕着导学案的编制来展开,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变成了制作导学案,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导学案。此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理教材,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完成了地理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误以为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就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后使用导学案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还有必要及时回收导学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在课后及时完善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投入到下一个学案的编制中,这是教师课后使用导学案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没有及时回收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问题,观察学情。同时,多数学生在课后就将课堂的学案“雪藏”,并没有及时总结、巩固。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打了折扣。
三、对完善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导学案是对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尝试,虽然在应用中存在问题,但教师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或放弃这种尝试。如何避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认识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地理教师在编制和应用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也不能等同于“习题集”,那么,导学案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这是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导学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凸显“导学”的功能,而“导学”要基于“学情”,也就是说,“导学案”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导学”才是真正地引导。
当前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不少地理教师尝到了“甜头”,许多地理教师纷纷效仿导学案。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不是“万能胶”,并不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因地理教学课题和学情适时采用,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2.地理导学案应当包含哪些模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依据“地理课标”和“学情”确定好每个地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地理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而有明确的方向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因此,地理导学案中应当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块、课中的“合作探究”模块、课后的“总结巩固”模块。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编制中应当尽量简练,地理导学案则应该有机地将地理课本、习题册等学习资源组合起来,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只是对学习资源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对职业中专学生而言,旅游地理牵扯的知识面较广,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抓好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对培养“应用型”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1 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因素
1.1 教材设计不合理
当前,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地理》或中国旅游出版社的《中国旅游地理》,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后,笔者发现这些教材内容大多缺乏灵活性,过于强调学科系统性和知识内容,课程设置基本可分为绪论、区域旅游资源概述、景点旅游资源三大部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难以学以致用。其次,不少教材缺乏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如旅游交通地图、旅游资源景观图、旅游线路设计等,此外,大多数教材都没有相关旅游景点的配套影音资料,只有文字描绘,学生对景观的理解职能靠想象,同时,配套练习册、填图册的缺乏也极大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的提高。
1.2 教师方面的问题
不少教师对中职教学未能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差,上学只是为了混毕业文凭,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塑性,在教学中也缺乏激情,甚至将成绩不好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学生素质差。其次,很多职业中专学校对专业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很多旅游地理教师都是从普通教育转过来的,未能对职业教育养成正确的认识,觉得只要把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在教学时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再次,职业中专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基础较差,很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不懂得以趣味性、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由于很多教材没有配套图像系统、影音资料,如果教师不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应用于教学,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减,更无法提高学习效果。
1.3 学生本身的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职业中专学校的招生更加困难,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长、社会和教师眼中是“差生”,很容易产生逃避学习的自卑心理。不少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基础知识薄弱,贪玩好动,对上学只是抱着混个毕业证的态度,极大地制约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 职业中专旅游地理教学方式的完善
2.1 合理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旅游地理是研究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其几乎涵盖了历史地理学、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园林文化、建筑设计、社会经济、环境科学、考古、文化艺术等各个学科的内容,牵扯知识面十分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必须树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将提高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对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养成正确的认识。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后,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态思维能力与地理时空观念,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旅游线路,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间的相关性,强调学以致用。
2.2 改善教学模式
首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像、符号、语言、画面等信息于一体的技术平台,是现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兴趣是职中学生成绩较差的重要原因,如果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跑到课堂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讲述的旅游区的照片、影音资料呈献给学生,并将各个旅游区进行对比,必然会加深学生对各种旅游资源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加强师生互动。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单调地传授知识,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知识,但单调的信息传递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应用自然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和模拟实践法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书籍和杂志,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最后,改进评价体系。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是弱势群体,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导致学生存在自卑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题刻应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平时成绩,其二为考试成绩,其三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能力时,还要引入从业能力测试,避免将卷面成绩当成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可将编写导游词,解说景点和涉及旅游线路纳入评价范围。
3 总结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大多表现欲强、思维敏捷、口才较好,这恰好是旅游地理学生从业所必备的品质。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发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成为一线岗位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问题;对策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活动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诞生和应用是以相关的哲学、构建主义、心理学、教育学为根本理论基础的。纵观活动教学的由来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教学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活动教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即活动教学既需要包括物质的、实践的,又需要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
而初中地理的活动教学就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参与、思考、实践、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对初中地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能够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地理学习的思维。
二、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活动教学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更多教师的认可,在初中地理教W中也是如此。但是相关的调查问卷显示,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活动缺乏时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课堂活动时,都是以教材中的课堂活动为基础,而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相关活动由于时间的变化或者学生的变化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了。因此,这种循规蹈矩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由于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占用了较长的课堂时间,致使教学目的也没有很好地达成。
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是指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仅仅是将某个活动套用在某个知识点上,活动的方式也是教师规定相关的任务、由学生来完成的形式,而这种单一的活动方式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积极性。
第三,课堂活动过程形式化严重。形式化严重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过于强调课堂氛围,以为只要课堂气氛热烈,目的就达到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是教师过于强调活动结果,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套路来,其自主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缓解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缓解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
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是提高活动教学方式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在课下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的《民族》一节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上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互相交流自己掌握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的理解和认识。
2.改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应用活动教学开展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时,要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鼓励者,也就是说在活动中要确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过于放纵学生,也不要过度管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娱乐。
3.活动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在选择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活为根据,要尽可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不断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同时,可以根据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回答,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3
高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加强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人文情怀和科学的地理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兼容的特点,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目标难以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三维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容易。一些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许多新教师对于新课标还没有理解透彻。
2.教学模式不新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新颖等问题,很多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3.教学内容枯燥。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不够生动,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很难形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课堂评价机制缺乏。现阶段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降低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对策
1.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统一起来,不失时机地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并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便学生掌握正_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试题的编制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的试题,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一种可测量的目标。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丰富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认真备课,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媒体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人机交互,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观察想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昼夜交替现象等内容学生能轻松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地理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